[爆卦]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76的網紅TCO學院國樂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入圍者介紹-臺灣組】 笛 / 吳彥志 現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四年級。主修笛,師事吳宗憲。畢業於師大附中音樂班,曾師事呂武恭、劉貞伶、鄭宇彤、李鎮、邵千鳳。 現為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學院樂團團員,小巨人絲竹樂團團員。 音樂詮釋細膩,演奏風格多變,其精湛的演奏能力受...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TCO學院國樂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1 16:56:38
    有 32 人按讚

    【🎉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入圍者介紹-臺灣組】

    笛 / 吳彥志

    現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四年級。主修笛,師事吳宗憲。畢業於師大附中音樂班,曾師事呂武恭、劉貞伶、鄭宇彤、李鎮、邵千鳳。
    現為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學院樂團團員,小巨人絲竹樂團團員。
    音樂詮釋細膩,演奏風格多變,其精湛的演奏能力受到多方肯定,除了是校內外的新秀得主,亦多次於各大比賽中入圍決賽及獲得首獎。

    演出經歷
    2021年3月與張宇安指揮和高雄市國樂團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梆笛協奏曲》。
    2019年12月於國家音樂廳《文化大學國樂系新星飆樂之三十一》演出笛協奏曲《竹石》。
    2019年1月與臺灣國樂團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笛協奏曲《晨夕》。

    📍 2021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決賽音樂會
    時間:2021/04/22 (四) 19:0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 青年笛藝高峰會
    時間:2021/04/24 (六)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手刀購票去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373899082987393028
    ※憑本場「青年笛藝高峰會」門票,可入場觀賞「2021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決賽音樂會」

    ➤ 別忘了按讚、分享,將粉專設為「搶先看」,
    ➜ 追蹤學院國樂團ig: https://instagram.com/tco_academy?igshid=z9cotxtzsq0m
    ➜ 加入line@:@tcomusic,以獲得更多音樂會資訊!🔥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7 10:00:03
    有 145 人按讚

    109年度國樂頻道-NCO金曲大賞
    指揮家來介紹~~🎶來看看恆志的真心推薦😍😍
    掌聲國樂只能「傳統」?國樂可以很「嗨」嗎?國樂可以很「流行」嗎?身為國樂人,每逢遇到對國樂陌生的朋友都會有這些疑問,我都會毫不猶豫的說:『你說的我們都能做到』。這次演出節目就像是這些疑問的最佳答案,曲目安排與設計如同時光機一樣,從我爸爸媽媽年代到我的學生時代最夯的曲子都包含在裡頭,作品幾乎都是新編配的國樂版,且透過臺灣國樂團老師們的演繹,想必會讓大家對於國樂有了新的眼界,歡迎大家一定要來跟我們一起乘著國樂時光機,遨遊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
    🍄🍄🍄
    朱恆志簡歷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主修管弦樂指揮,師事許瀞心教授。朱氏自九歲開始學習笛子,國中畢業後進入音樂班就讀,在學期間師從著名笛子演奏家侯廣宇老師,除了建立穩固演奏基礎外並學習南北派笛子演奏風格。後考取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師事臺灣國樂團首席劉貞伶老師,學習多方面的笛子演奏技術及樂曲詮釋。2013年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大專A組特優第一名,同年亦獲得2013香港國際竹笛邀請賽專業中青組金獎。
    大學時期開始接觸樂團指揮,曾受中西樂著名指揮家Neal Stulberg、Gilbert Varga、閻惠昌、陳美安、鄭立彬、黃光佑指導。2014年創立岳陽國樂團,擔任指揮一職,至今已策劃包含【岳陽日出】、【餘音繞樑】、【阿爸阿母聽仔歌】…等多場音樂會,亦積極參加各地指揮大師班活動,均獲錄取為正式學員,包含【第十屆香港中樂指揮大師班】、【2017 NCO青年指揮人才培育計畫】、【2017 NCO第六屆國樂指揮研習營】…等。2019年,獲得NCO臺灣國樂團【菁英爭揮】指揮選拔第二名。同年,入圍『2020臺北國際指揮大賽』及『第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朱氏亦致力於基礎教學工作,以推廣音樂藝術為本,深耕各地區中小學,期盼用音樂教育帶動更多藝文活動。現為臺灣國樂團特約指揮助理、私立莊敬高職音樂班絲竹樂團指揮、新北市汐止國中國樂團指揮、新北市崇德國小國樂團指揮。
    ✨活動日期:10月13日~14日、10月16日~17日。
    ✨活動時間:每場次40分鐘。(詳細時間請點選報名連結)
    ✨活動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3202排練室
    (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aeRZ9
    📍每位觀眾進場:
    ✅量體溫
    ✅酒精消毒
    ✅戴口罩
    注意事項(已報名觀眾請密切留意簡訊):
    1️⃣每場次報名人數若未達最低人數或如需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需要適時滾動修正,將取消或合併場次,演出前二周將再另行通知。
    2️⃣如欲異動/取消,請留言在臺灣國樂團FB給我們喔!!
    📞活動聯繫:臺灣國樂團行銷推廣-蔣小姐、電話:02-88669649
    #NCO金曲大賞
    #國樂頻道
    #推廣音樂會
    #臺灣國樂團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8 18:13:42
    有 26 人按讚

    藝文活動訊息通知:
    【才熠盃】海峽兩岸暨國際音樂音樂舞蹈大賽
    報名延至 8月10日截止。
    2020第四屆「海峽兩岸暨國際音樂舞蹈大賽」,原本報名時間至7月15日截止,但因疫情關係及今年暑假較晚開始影響,許多家長及學生反應來不及報名,主辦單位特別將報名時間延至8月10日,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報名採線上報名方式。
    「才熠盃海峽兩岸暨國際音樂舞蹈大賽」由台北市城市發展交流促進會主辦,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中華民國舞蹈學會協辦。比賽共分鍵盤、西洋管弦樂、打擊樂、吉他、民族管弦樂、聲樂和舞蹈七大類,並分成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及青年組(高中以上)。比賽時間訂於8月22、23兩天,比賽地點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中興堂音樂表演聽(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77號),報名費個人組每人2000元、團體組每人1600元,8月10日報名截止、8月15日於網路公布賽程。
    活動雲端: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Q-1DDwIuFsrN9TMm_OhzAKV8bhA6t2Wo?usp=sharing
    大會電話:02-2346-4811 傳真:02-23465934/聯絡人:陳佑維先生
    大會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59號/大會信箱:cstyc888@gmail.com
    掃描大會LINE QRcode、FACEBOOK QRcode即可立即查查詢最新消息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21 12:01:55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 22:24:31

    #龍柱#石雕#台灣龍柱
    現存台灣清朝龍柱共有63 對左右,從乾隆到光緒時期每一對龍柱的造型皆不盡相同,故也豐富了台灣龍柱文化的面貌和造就值得駐足觀賞的價值。

    推薦的10大龍柱分別立於如下廟宇中:

    01.台北北投關渡宮

    02.新北新莊廣福宮

    03.新北淡水鄞山寺

    04.新北新莊慈祐宮

    05.新竹北埔慈天宮

    06.彰化開漳聖王廟

    07.雲林北港朝天宮

    08.嘉義新港水仙宮

    09.台南開基天后宮

    10.台南興濟宮

    礙於影片長度,故僅挑選其中10對較為精采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之龍柱推薦,無法一一列舉,尚請見諒。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台灣清朝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64361276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2 19:57:41

    本集主題:「孤獨課」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亞然 Tommy Kwan
         
    內容簡介:
    為什麼留學?為什麼浪遊?
    他所選擇的,其實是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完美融會冷靜與熱情的篇章,記錄了青年亞然求知若渴的「純真年代」
      
      亞然,90後出生的香港新銳作家,他是馬家輝的忘年文友,受到陳冠中啟發而開始寫作,二十來歲,卻已經歷了留學英、德、專攻歐亞史,並曾在台灣居住做研究。他不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時也十分懂得旅行與生活,品評起音樂、足球、威士忌,頭頭是道。
      
      《孤獨課》,就是這麼是一本關於留學生活以及歐亞洲不同社會文化觀察的散文集。一個香港人到英國讀書,到台灣研究寶島政治,來回三地漂泊生活。研究生的生活枯燥而孤獨,所以在讀書路上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讀書、或只讀有關研究的書。這幾年在異地生活,時間都在圖書館、音樂廳,或在球場、書店、酒館中度過,而這本書的文章就是記下在這些地方所遇到的人和事。
      
      身為一個學養淵博的青年學者,他事事上心,音樂、美食、旅遊皆生動入篇,敏銳捕捉不同城市中迷人的故事日常。在倫敦音樂廳聽到蕭斯塔高維契的音樂,會想到在這個歐洲城市跟俄國十月革命的密切關係;在蘇格蘭的小島欣賞威士忌之餘,更欣賞在小島上生活的人所營造社區關係;在台灣吃牛肉麵,又會吃出餐館背後一個家庭的結合和別離。
      
      作者雖然年輕,文字卻沉穩而理路清晰,對知識的渴求,對正義真理的追求,這些博學多聞、融會冷靜與熱情的篇章,記錄了他的「純真年代」,讓讀者看見並伴隨他的精神浪蕩。正如馬家輝所讚賞:「一代連一代的讀書人的精神生活,確是常用這樣的方式記錄和傳承下來的。而讀書人,其實從來不曾孤獨過。」
           
    作者簡介:亞然
      亞然(本名關仲然),1993年生於香港,香港新一代文化人、專欄作家。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短期學者。研究香港及台灣政治,專研選舉、政黨及社會運動。
      
      除政治之外,興趣涉獵甚廣,對音樂、足球、威士忌都有研究。專欄見於香港《明報》、BBC中文等,同時為學術期刊、包括《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等撰寫書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