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化古蹟本地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化古蹟本地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古蹟本地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古蹟本地遊產品中有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街角巧現】 日復日走過的街道,年復年居住的社區,是熟悉還是陌生﹖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以記錄人的行為了解城市轉變及文化流向,反映當下生活。 香港社區處處充滿趣味盎然的街頭活動,大館邀請研究團隊擔任街道觀察員,遊走於中上環一帶的大街小巷、斜坡、樓梯、休憩公園,以考現研究法深入觀察城市面貌,發...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40的網紅TraveLa 莎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集 #假日好去處 來到天水圍,南面的屏山是香港圍村文化古蹟重鎮,必到#屏山文物徑 看看各式舊香港建築兼打卡,想#食好西?#推介餐廳 雄記 ,包你一定有驚喜!最後和男友到人流已很少的 #流浮山 逛逛兼看海,如果有時間的朋友,情侶拍拖可以去下白泥看日落先走! ? 記得打開【畫質】1080P ?頭...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Hong Kong Mami |香港媽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0:43:07

【#TRAVEL】媽咪們想在炎炎夏日帶小朋友來個輕鬆本地「#深度偽旅行」?不妨到充滿社區特色的#九龍城 走一趟,探索城中瑰寶。 旅程可以#KCP九龍城廣場 @kowlooncityplaza.hk 作起點,於推廣期內由深諳區內文化的導賞員介紹各鄰近景點,然後媽咪可隨心計劃自由行路線,遊歷#九龍寨...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小小隻空姐維小妮WINNI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5:30:34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我住在香港也有滿長的一段時間了~ 還記得剛到香港的時候,對這裡充滿好奇,每個有名的地點都想去看看! 記得第一次去中環、上環時,就被中西文化並存的特色給深深吸引~ 網路上也常常能看到香港有許多藝術相關的打卡地標, 趁最近休假的時間,我決定開啟一場屬於自己在中環一帶藝術之旅! 第一...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1 17:30:14
    有 385 人按讚

    【#街角巧現】 日復日走過的街道,年復年居住的社區,是熟悉還是陌生﹖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以記錄人的行為了解城市轉變及文化流向,反映當下生活。

    香港社區處處充滿趣味盎然的街頭活動,大館邀請研究團隊擔任街道觀察員,遊走於中上環一帶的大街小巷、斜坡、樓梯、休憩公園,以考現研究法深入觀察城市面貌,發掘隱藏在社區中的小故事,並邀請了7位本地藝術家以新作應和這些發現。若你喜歡這個城市的人情風光,「街角巧現」為你記下了平凡社區中的不平凡故事。
    全文:https://bit.ly/3zmco24

    「街角巧現」
    日期:2021年7月30日至10月3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檢閱廣場、E倉低層
    節目詳情:https://bit.ly/3EF158T

    (資料由客戶提供)

    #大館 #考現學 #中環 #上環 #社區故事 #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歷史文物 #文化遺產 #香港歷史 #街角巧現 #TaiKwun #Central #Modernologio #SheungWan #neighbourhood
    #CentreforHeritageandArts #TaiKwunHeritage #UNESCO #Culturalheritage #hongkonghistory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Into the Wild 流浪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0 23:07:06
    有 33 人按讚

    呀 !!! 久違了的小旅行,輕背包重頭活動。我有份一齊行一齊諗的。
    包飲包小食,名額得好少,
    快啲去輕背包FB報名啦 🙌☺️
    ✌️👉 輕背包 Sherpas (已火速爆滿,加開9月5日團)

    //【異 度 西 域】
    #本地鬼故遊~~~👻🧟‍♀️

    聽說,在香港島西區有一座山城,她靜悄悄地見證香港自十九世紀開埠以來的變遷,展現華洋雜處的特色。由一百多年前的荒蕪之地,演變成今天的多元小區。

    在這裏,有香港最早設立的銀號、醫院、戲院、妓院、大笪地、遠洋船碼頭,更是1894年香港鼠疫爆發之溫床。

    山城之中,流傳不少都巿傳說 —— 高街精神病院半夜怪聲、東邊街靈異車禍、二戰日軍重現太平山街、中區警署冤魂惡鬼⋯⋯

    這個晚上,我們由大館開始,穿越時空,和大家一起細聽港島西域的前世今生,和一段段靈異經歷。

    —— —— —— ——

    🏴‍☠️ 行程:故事由中環大館(舊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始,西營盤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作結,沿途會於旅遊主題cafe圍爐講故。夜幕低垂之際,一起匍匐於斜坡階梯,在微弱泛黃街燈下,訴說這個屬於每一個香港人,疑幻似真的傳奇歷史。

    🧙🏽‍♂️ 說書人劉學成:獨立藝術家。帶領大家遊走於西區的大街小巷,在古蹟前娓娓道來我城的塵封往事,道出一段段靈異虛幻的故事, 從中探索城市中不由自主的變遷,在口耳相傳中留住被遺忘了的歷史、文化和人情。回憶裏一同探索人鬼之間的朦朧界線。

    🧛‍♂️ 隨團旅人Franky:【輕背包】合夥人之一。喜愛以旅人視角去審視週遭一切。在世界新常態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對山城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流連於中西區半山之橫街窄巷和榕樹牆下。

    💀 日期:9月4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廿八
    💀 時間:7:30pm - ~11pm
    💀 費用:農曆七月體驗價 HKD380。已包括旅遊主題cafe自選特色飲品及夜巿小吃、本地遊保險、小費

    👽 人數:上限12位

    請PM我們報名,先到先得,團滿即止

    🔮 溫馨提示:生肖屬貓者,命格與本行程相沖,各位請自行評估潛在利益及風險

    以上本地團之代理旅行社為「潛水遊有限公司」(旅遊牌照號碼:353926);以上本地團及代理旅行社已獲”有條件豁免舉辦本地遊旅行團”之申請。//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8 17:00:39
    有 40 人按讚

    從十多年前開始在台灣流行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文化與創意包裝在產業的框架下,一時讓大家相信這種兼具文化與商業盈利的模式將會是台灣文化界未來的樣貌。但是,在各個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文創商品甚至是文創旅館的出現,以消費的方式形塑出一批擁護者。不過,這批數量可觀、消費力十足的擁護者,常常給人的印象是跟隨著潮流進行消費,他們的品味也與文化深度的內涵有所差距,網路上以一種揶揄的口吻稱呼他們為「文青」。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消費者都對文化領域毫無貢獻,相反的,如果不是因為產業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出來的市場規模,許多傳統文化或文化傳承也就失去了轉型或延續的機會。小編今天要推薦的文章就在描述過去台灣影院特有的人工繪製電影海報看板,曾經帶有一種沒有跟上潮流、與電影海報只有80%相似、不夠精緻的標籤,但是在現在大型液晶螢幕廣告看板、高解析度電影海報成為常態的今天,這種手繪電影看板反而帶來一種台灣特有的懷舊氛圍,以及特殊景觀。這樣曾經被認為是過時的工藝,是否也有轉變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或商品的機會呢?台南的全美戲院以及畫師顏振發就能夠提供一個很清楚的回答來讓我們了解這個轉型的機會與經過。

    —————————————
    「文創」這個詞彙在臺灣的文化界中,有著微妙的定位。某種程度來說,它能將各種文化元素結合視覺與商品設計、企劃經營與資本操作,使其能與當下快速運作的社會持續連結與創新。不過另一方面,商業操作與消費訴求的過度介入,卻容易讓原有的文化內涵流於速食與表面化。這樣的爭議在松菸文創園區初創之際便引發討論,包括權利金問題,古蹟轉型卻引入大型百貨賣場與旅館等等,讓所謂的「文創」一詞慢慢走向狹義甚至「負面化」,文化工作者與公部門也一度對這用語避之唯恐不及。不過事實上,所謂的「文創」如果結合了縝密且深入的地方研究與論述建構,反而能讓原本沉寂的文化,重新發揮影響力,而本文則試著從全美戲院的操作形式,與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和《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為中心討論。

    談起全美戲院,最廣為人知的想必是那依然堅持使用手繪的大型電影看板,幾乎是永福路上最吸引各地遊客目光的著名地標。在戲院特意保留古風以維持自身特色的方針之下,造就了本地最知名的招牌人物,也就是現今仍持續執業的電影廣告看板畫師顏振發。2013年與2018年分別在國際媒體美聯社與英國廣播公司媒體報導效應的推波助瀾下,成了臺灣電影界的名人,在各種公關活動出現並且參與不同形式的跨界邀約,例如擔任電影《雙星殺手》的特別來賓,並且親自致贈其手繪看板給予導演李安與主演演員威爾史密斯。之後亦有時尚品牌與流行音樂的聯名合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想必是與Gucci合作的Art Wall計畫。在這個合作當中,顏振發被邀請到永康街繪製大型壁畫,跨國合作亦曾引發媒體討論,之後也與英國酷玩樂團、臺灣的五月天、迴聲樂團與八三夭共同合作,2018年亦獲頒臺南市卓越市民。一連串的文化創意操作與跨界,讓這位原本從事夕陽工藝的畫師,重新受到矚目,也讓顏振發能有培育新血的機會,固定在臺南開班授課,讓這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廣告工藝可以有延續下去的契機。

    當然這一連串的文化行銷,如果只是倚賴毫不間斷的品牌合作與商業炒作,反而會對這剛剛開始復甦的廣告工藝造成傷害,甚至讓大眾反感。而這相信也是為何今年會有《大井頭放電影》和《大井頭畫海報》推出的原因,即社會開始對這全美的電影手繪看板有初步認識之後,就必須有更深入的文化與歷史論述,去厚實這份想像。它並非只是企業主或當代媒體賣弄「古早味」或「地方風情」的符號,而是與臺灣電影史、臺南地方史與工藝史緊密連結的重要象徵。舉例來說,評論人王振愷一系列以全美戲院為主題的寫作計畫中,都把該處鄰近臺南古代重要水源的「大井頭」地緣關係出發,緊扣臺南的地方記憶,先以今年一月發行的《大井頭放電影》,完成了以全美戲院為中心的臺南戲院史梳理。從最輝煌的電影全盛時期,再到錄影帶、DVD與後續跨國境盜版現象以及數位串流媒體興起,在電影院事業慢慢沉寂的同時,主事者也開始以新的文化創意產業思維經營全美戲院。

    除單純以播放二輪電影獲利的商業模式之外,全美也試圖透過與地方另類影展的合作,以及後續結合劇場演出的跨領域經營方向,回歸戲院於日治時期的出現初期,其實是電影放映與戲劇表演綜合的複合狀態,善用其古樸的戲院氣氛,將全美改造為以「電影」為主題的地方創生中心。今年七月發行的《大井頭畫海報》則以顏振發的畫師生涯為論述對象,從他與臺灣工藝、廣告與識別設計先行者顏水龍的宗親關係作為吸引讀者的開場白,背景論述從廣告概念開始進入臺灣的日治時期開始,街頭商業的「扛棒文化」進入了當時電影院的商業推介場合,再寫到戰後隨著大眾娛樂環境的改變,電影畫師逐漸凋零的狀況,獨留的顏振發則是在不同階段的產業轉型中,成了僅存的文化見證。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44727.html?fbclid=IwAR3q7mEDBbaduAIgxAnLelmD9XegJd7ROJO3zbYWZuCOz3t498QrRQ1w6nY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TraveLa 莎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14 18:00:09

    今集 #假日好去處 來到天水圍,南面的屏山是香港圍村文化古蹟重鎮,必到#屏山文物徑 看看各式舊香港建築兼打卡,想#食好西?#推介餐廳 雄記 ,包你一定有驚喜!最後和男友到人流已很少的 #流浮山 逛逛兼看海,如果有時間的朋友,情侶拍拖可以去下白泥看日落先走!
    ? 記得打開【畫質】1080P
      
    ?頭盔:
    **餐廳及景點為自費項目.非廣告.純分享**
    **個人口味.食物評價以當日味道為準.非專業食家.不喜勿插**
    (P.S.男友無啦啦話去,我都係跟拍咋。)

    ▶ 訂閱:http://bit.ly/tlyt_subs
      
    【★精選】半島最抵Staycation 1泊4食:https://youtu.be/dxbb6UlDl4c
    ━━━━━━━━━━【#香港美食推介】━━━━━━━━━
    ? 泰國流水蝦放題:https://youtu.be/bA5a8Si8Z7g
    ━━━━━━━━━━【#香港一日遊】━━━━━━━━━━
    ? 上環文青美食半日遊:https://youtu.be/0ETA768lVdk
    ? 沙田懷舊情侶遊:https://youtu.be/jcNz6jLnwRM
    ? 粉嶺郊遊必去4大景點:https://youtu.be/w2rV9K_AVVI
    ? 大棠賞紅葉+千島湖:https://youtu.be/JiES0aRrn-U
    ? 鯉魚門秘景遊:https://youtu.be/MsavbpsQGw4
    ? 可能是香港最高CP的景點:https://youtu.be/9ceor6ZQ_Bc
    ? 屯門靚景行山路線:https://youtu.be/R9I0AYAeCYU
    ? 香港有個小京都:https://youtu.be/RiI3NqOvUpc
    ? 錦田:跳蚤市場+超萌草泥馬牧場:https://youtu.be/ApBr7EMr6as
    ? 香港2個特色新商場:https://youtu.be/DZwe-xhivp
    ? 屏山+流浮山半日遊:https://youtu.be/G-HuOZvnMV4
    ? 大澳一日遊-打卡靚景:https://youtu.be/h2DPQ6KhwPY
      
    ? MORE#香港好去處 #一日遊 #香港景點
    所有影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7-BehoKBXltXZBk_y0w6qFNf2CHW2Xc

    ━━━━━━━━━━【 ?????? ?? 】━━━━━━━━━━
    ♡ ???????:TraveLa莎朗
    ♡ ????????? :@travela.hk
    ♡ ???? ????:http://bit.ly/mw_sharonpage
    ♡ ???? 港日旅遊?????:http://bit.ly/mw_travelgp
    ♡ ????????:fb.com/travelahk/
    ♡ 日本遊記:www.travela.hk
    --------------------------------------------------------------------------------------------------------------------------
    ??Music??
    1)「Kevin MacLeod」創作的「Carefree」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Attribution」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來源: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400037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2)"PeriTune - Wuxia2" is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 BY 3.0).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bit.ly/2S1p3lN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02 01:35:45

    #龍柱#北埔#慈天宮

    在從事台灣清朝龍柱相關研究時,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物觀察,發現某些廟宇的龍柱是採用台灣本地石材,並在現場雕刻而成。

    最好的例子就是北埔慈天宮,以當時的經濟及交通條件,位在山區的廟宇是很難進口石材或龍柱,做為興修改建之用。而解決的辦法即是招聘匠師們來此居住生活,並利用當地的岩場找尋適當的石料,就近開鑿雕刻,來減少運送過程的耗損與費用。

    這種採取現場雕刻的做法,對培植台灣本土相關石雕師傅具有一定的關鍵因素。匠師渡海而來,帶來的技術與工法,對當地民眾來說是最好學習觀摩的機會,也對石作事業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甚至匠師完工後留在台灣,例如日治時期的辛阿救家族及張火廣和張協成父子,對後學的養成及產業的發展,絕對有著正面的貢獻。

    從現有資料來看,廣東潮州的粵派匠師是最早來台尋找機會,在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已經有用觀音石或砂岩雕刻的作品誕生,例如新莊廣福宮和嘉義水上苦竹寺等。咸豐年間前後福建惠安閩派匠師也前來,並在北港朝天宮及萬華祖師廟用觀音石材雕刻龍柱。

    而在清朝最大規模粵派現場石藝雕刻並保存妥善的即是北埔慈天宮,同治年間共雕刻了八根紋飾柱,兩對龍柱和兩對人物柱,此外三川殿石獅及所有的牆堵也是用砂岩堆砌雕鑿而成。從雕刻的題材與內容來說,體現了客家鄉親的宗教觀與家庭觀,也為我們保存了相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北埔慈天宮的兩對龍柱,因為是現場雕刻,也產生了一些不見於其他廟宇類似作品的狀況,例如同對龍嘴牙齒的造型及排列為何會不同?兩對公龍中間的尾鰭為何被刻意敲斷,是基於何種理由而為之?改天有機會去北埔老街旅遊時,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去一探究竟呦!

    【台灣龍柱】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北埔慈天宮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44900081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文化古蹟本地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5-12 21:41:49

    本集主題: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介紹

      本次主持人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來到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由園區的李明晃處長,親自為聽眾朋友導覽介紹園區豐富的自然生態和考古遺跡。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是軍事情報局彈藥庫,釋出後經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民國91年起陸續整修園內建物,並規劃為教育展示、休閒遊憩空間,現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經營。於民國94年12月31日正式開放。

      芝山岩經內政部於民國82年核定為二級古蹟。「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是我國第一座文化生態公園,園區內各項設施皆在突顯本地豐沛的文化、生態資源:園區所在為全國唯一一處擁有七個文化層的地方、台北地區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遺跡之所在。另外,此地地質是2000〜2200萬年前所形成之大寮層,清朝及日據時期封為保安林和天然紀念物,擁有台北近郊難得一見的巨木景觀,是台北都會中珍貴的休閒綠地及森林寶庫。

      走訪「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就像開啟一座秘密的寶庫,您可以在水生池、生態暖房、台灣野花園、林間植物區、楓香走廊、得得之家-和泰芝山岩野鳥護育中心與大自然做近距離的接觸;也可以到展示館、考古探坑教室,體會老祖先的生活點滴及台北城市的歷史印記。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