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具佬結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具佬結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具佬結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具佬結業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03的網紅慧惠 Wai W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蕭雲是一位很有心的民間攝影師,記得當天收到他的訪問邀請函時,小妹簡直給他的認真的文筆驚嘆得呆了: 「在下蕭雲,乃一獨立攝影師,向以跟進社會議題為己任。 ... 閣下暫為父母之餐廳打工,饒富趣味。未知閣下願否撥冗枉駕,容讓在下到貴餐廳作一簡短訪問,請益解惑?」 他是我見過最禮貎的人,當天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者放蛇北區藥房證走私仍活躍 老字號醬油舖文具店孖舖65年齊結業 90後租上水圍千呎村屋樓上生活樓下開cafe 上水石湖墟成為「水貨城」多年,而在疫情之下,不少水貨店藥妝店相繼結業,石湖墟回歸平靜,北區人都說光復上水指日可待。然而記者放蛇後,證實走私活動仍活躍;亦邀請曾經走水貨的大學生分享了看法...

  • 文具佬結業 在 慧惠 Wai W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8-24 19:45:18
    有 70 人按讚


    蕭雲是一位很有心的民間攝影師,記得當天收到他的訪問邀請函時,小妹簡直給他的認真的文筆驚嘆得呆了:
    「在下蕭雲,乃一獨立攝影師,向以跟進社會議題為己任。
    ...
    閣下暫為父母之餐廳打工,饒富趣味。未知閣下願否撥冗枉駕,容讓在下到貴餐廳作一簡短訪問,請益解惑?」

    他是我見過最禮貎的人,當天他到訪茶餐廳時,老闆娘(我媽)都立即感受到他有別常客的氣場,「他是你的朋友?」媽問。

    結果我倆談得十分投㛃,在此特別鳴謝他為我們拍下如此有紀念價值的相片。
    #講港情小小店 #慧惠 #銀之文房具 #畫展 #免費 #exhibition #weekend

    茶餐廳的魔女宅急便

    慧惠:好彩油麻地仲未比領展入侵,否則我已經生存唔到。

    ***

    東涌的逸東街市,自落入領展之手,物價高昂。朱凱迪等嘗自設墟市,迭起抗爭,屢次被捕。惜街市終難逃翻新,成為高檔商場之命運。

    弔詭在商場重開,竟以懷舊招徠,模仿各地舊區小巷,卻連虛殼也說不上,只是劣拙的模仿。但在宣傳片下,無數人 tag 人約人,貪靚嘗新,都想結佯同行。

    為何寧要假古董,也不珍惜眼前人?

    http://bit.ly/2bePAMS

    ***

    問:為何喜歡畫畫?

    慧惠:自細放學鐘意睇《櫻桃小丸子》、《百變小櫻 Magic 卡》,跟住又迷上《COMIC FANS》等少女漫畫,到樓下文具店買素描本,摹描漫畫的彩頁。上到中學,就與喜歡少女漫畫的同學一起玩同人誌。

    中學會考,我學靜物素描。去到理大讀高級文憑課程,學的是設計,遇到小克老師。他會帶學生到舊區畫唐樓,向學生展示十多年來的素描,畫得好靚。

    自己沒有讀藝術系,一來屋企人成日話「藝術搵唔到食」,於是嘗試找平衡點,能不能既搵到食又畫到畫?二來曾叩門浸大視藝系,教授問我畢業後想做什麼。也許我年少無知,沒遠大理想,說自己純粹喜歡畫畫,結果沒有獲取錄。

    朋友就鼓勵我,說我剪接的技巧不錯,於是入讀城大的創意媒體系,選修電影。

    ***

    問:怪不得你在網頁的宣傳片,拍得那麼漂亮,是你拍的?

    慧惠:是 Faat Lau 的作品。佢叫阿發,我們正因電影而相識。

    大學畢業後,我做了幾年平面設計師。但為了畫自己喜歡的東西,終於決定豁出嚟。

    ***

    問:是否因為家庭的背景,使你喜歡小店?

    慧惠:父母都係海南島出生。爸爸本來是漁民,常常告訴我們,當年越南、菲律賓的海有幾多靚魚。 25 歲他才來港學廚,最初打工,後來接手這間茶餐廳。佢最擅長咖哩,懂得買三十幾種材料,只為熬咖哩膽。咖哩牛坑腩飯,就係我地茶餐廳的招牌菜。

    學電影時,譚家明老師教過我們,電影是關於人的故事,好的電影要盛載人的細嫩情感。我畫畫的方向,一樣受他影響,會觀察小店的老闆怎樣工作,怎樣同熟客吹水,認識老闆的性格,有咩值得欣賞學習。

    ***

    問:緣何萌生畫小店的計劃?

    慧惠:14 年傘運,佔旺區有一個社區圖書館。傳媒往往只報道重要的政治人物,但運動中絕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小人物,他們都值得記錄。所以我揀小人物來畫。

    榮興單車的鍾漢強師傳,見到我係社區圖書館附近畫畫,「不如你嚟畫吓我間舖頭呀。」就在油麻地渡船街,好近屋企。畫畫期間,可以觀察到居民如何生活,好寧靜舒服。

    於是我就由自己住嘅地頭開始,畫多啲小店。將畫放上網後,就有更多朋友介紹我畫其他店舖。

    畫完榮興單車,現在畫展的展覽場地,銀の文房具的鍾燕齊先生,說他正從事影樓的計劃,推薦我去畫影樓,來日出書就用得著插畫。於是我先後拜訪善美影室和美姿華影室,至今已經畫了超過十間小店。

    ***

    問:畫畫期間有什麼感受?最喜歡哪一間小店?

    慧惠:我最喜歡善美影室,因為家庭式嘅經營好溫暖。佢地係團隊工作,除了林國盛老闆,還有他的徒弟石貴南師傅、姐姐和兒子。

    林老闆同石師傅同門出生,亦師亦友。林老闆每朝都會游水,佢把學生年代比賽的金牌送給我;仲為我補拍畢業相。「見你咁欣賞我地影樓,不如幫你影輯畢業相」,已經畢業兩年,但當時又真係冇認真影過,咪著返畢業袍補影。

    林老闆本來係黑房工作,身處幕後。但上一代老闆退休,承繼店舖後,他唯有轉型到幕前,面對客人。因此他練就好多 gags,令客人笑對鏡頭。佢變左一個口水佬,可以係咁講笑話,令大人小朋友都好開心。

    至於石貴南師傅,雖然一樣健談,但佢就覺得同人影相太麻煩,寧願留在黑房。石師傅早晨會係道觀做義工,幫手執藥;下午就做黑房師傅,夜晚就去韓燒店做兼職。夜晚的工作,便由林老闆的兒子義務代勞,有正職的他,放工後還會來影樓幫手執相。

    大家真係要幫襯吓。年初業主有意收舖,影樓可能結業,但因為傳媒報道,業主終於肯續租。結業的消息傳出,很多人來念舊,影樓接工作接到手軟,但如今熱潮冷卻,生意額又回到從前,靠老顧客幫襯。

    我去畫畫時,林老闆正為一家人影相,原來當年兩公婆就在影樓拍結婚照。

    ***

    問:最喜歡哪一幅作品?

    慧惠:就係自己屋企的茶餐廳。畫展即將開幕,男朋友不斷勸我,要畫埋自己屋企舖頭。所以趕工畫好這幅畫(圖二、三),作為報答家人的小小禮物。搵唔到錢嘛,唯有用心機搭救。

    大部份小店的作品都係現場畫,但這幅畫牽涉太多人物,尤其是人物的比例要特別小心,所以要在屋企畫。

    家人都諸多意見。例如妹妹不斷「據理力爭」,要把她畫進去。她有時也會落場客串,落單時會寫菜式的正寫和全名,遞單時看慣簡寫的水吧會笑她。

    因為牽涉很多動作,還要請爸爸媽媽示範怎樣拋鑊、上菜等等。爸一度以為我有心「女承父業」,勸我「你要由基本學起,唔可以一嚟就揸鑊鏟喎」。

    知道真相後,爸勉為其難地說「好~喇~」,但到示範的時候,他又開心到四萬咁口,即使鑊裡什麼都沒有,依然好認真地拋鑊。

    至於媽媽,就請她示範在茶餐廳咁,一隻手拿三四隻杯碟。她用特別的手勢,好似玩雜耍咁,就能夾著它們,一滴不倒地前行。 

    ***

    問:辭工畫畫,有沒有遇到困難和掙扎?

    慧惠:今年三月底我辭去工作,而家一星期到店舖兼職幾天。幫吓屋企人手,父母條氣會順好多,否則會俾家姐哦。

    始終要消耗自己積蓄,為屋企打工不過燒慢啲啲。希望積蓄燒光之前,插畫的事業能夠支撐我生活。

    ***

    問:好奇一問,為屋企打工會不會覺得尷尬?父母給你多少時薪?

    慧惠:我做侍應,收銀聽電話落外賣等等。由中學起已經間中幫手,所以唔覺得尷尬,由細到大都鍾意睇大叔點坐,佢地鍾意戙起隻腳睇電視嘛,好舒服咁嘅樣。

    至於人工就比最低工薪高啲,算係咁喇~

    ***

    問:有沒有留意到東涌逸東街市,復業後成為高檔商場,卻以懷舊來包裝?

    慧惠:我未去過,剩係睇過啲相,裝修到好似 City'super 咁樣,我地呢啲草根,未必負荷到。好彩油麻地仲未比領展入侵,否則我已經生存唔到。

    ***

    後記:

    訪問完結,筆者驚嘆地看著慧惠把一大盤梅菜扣肉飯吃得一點不剩。

    當日她順道攜畫作到茶餐廳,員工是第一次看到成品,都看得笑逐顏開。

    離開時正由慧惠負責結帳。筆者一直思忖,為何她的打扮好眼熟,朦朧中似有印象。

    當她站在櫃台,筆者立即省悟,是《魔女宅急便》!

    ***

    《講港情・小小店》銀の文房具×慧惠畫作展

    日期:13/8 - 28/8
    時間:12:00 - 19:00
    地點:銀の文房具(新蒲崗五芳街27-29號永濟工業大廈 B座1樓1B)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_WnhJIdVA&feature

  • 文具佬結業 在 Jason Cheung 張匡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10-29 16:00:06
    有 11 人按讚


    【活著fee化】前記(二):

    今天是上載前記的第二天。

    對於開拍前的前期準備,我把這次的概念連帶這段影片帶給他們,以下所有的朋友均是自來獨立音樂圈不同的崗位,不只是觀眾光光在台上所望見的樂隊成員或主唱。對於我來說每一個都不可缺少的,他們送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和支持,實在令小弟流涕感激。

    昨天的十段,今天也有十段。

    【十一】
    昨日打開新聞台,精神書店西環店宣告倒閉,銅鑼灣開益書店頻臨結業,令人冷不防聯想起在租金急升中,逐漸離地的香港。
    講香港正在文化泯滅,有人可能覺得誇張,但細想,換血並不剩只是鬧市,這翻洗劫已經逐步蔓延到身邊經營的老店,如書店、文具老鋪、燒鴨鋪、西餅店、士多。除街鋪以外,在工廈活化政策下,租金飆升更導致樂隊BAND房、小型工作坊、年輕一代白手興家的日子遙不可及,近日作為文化地標之一的本地LiveHouse樂人地帶更因生存問題倒閉,理應是當頭棒喝。
    對,作為旅遊城市的香港,邁向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文化的犧牲並非必然的代價。參考台灣就係好例子,小販自給自足,有賴政府開設夜市及小食街,文化是否得以保留與共存,全賴政府的眼光,反觀香港政策是否一面倒,眾人自有分曉。作為80後,我眼見的香港,正在留離及迂迴中喘息,掙扎的除了音樂人、搞手、更是整個社會。借此警醒自己及呼籲:堅持、珍惜。
    -牛頭角天台人 Jacey Leung

    【十二】
    對於忽然要寫一段關於band/band scene的文字,不知為何自己會感到有點徬徨,或許因為很久沒把生活實實在在的書寫下來吧。對,夾 band 的確佔了我生活很大部分。
    想當年,考公開試的前幾個月,在社區中心誤打誤撞地加入了一隊band,一隻中學雞就此開始了這個萬劫不復的夾band 生涯。一直夾,一直夾,夾到散band再入第二隊,這隊散了又組了另一隊。這樣轉轉折折就5年了。這5年間最開心的是看到在香港玩band的人好像愈來愈多以及主流樂壇漸漸也多了band人的景象。有一次打開報紙,看見自己年少時心儀的樂隊為某公司代言,都不禁感嘆道:「 撈到喇喎 !」再數一數手指。嗯,原來他們好像也捱過了不少年數。
    把放工放學後的休息時間都用來夾band,只收車馬費去演出,交有加無減的房租,因交不起房租而不停地搬遷…都是很多band仔女們捱過的事。但原來這些現實對我們的束縛,並不是最難捱的。辛苦背後的那種空虛寂寞才是最令人難以釋懷。
    有些香港人,每日捱肚餓半天,等到下午茶時間才吃第一餐。省下來的一點錢,可以在夜晚為家人添多味餸。夾band的我們捱餓、捱食穀種的日子,換來的卻時常是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其實我做緊d咩?為乜?有人聽咩?點搵食啊?咁搞想捱到幾歲?」當然,沒有人能解答這些問題。接下來就只剩下獨自面對無助的空虛。
    其實,偶爾會迴光返照般的自我肯定一番,就像讀了一遍陳腔濫調的心靈雞湯。一直都是這樣。
    我不想寫一個激勵人心的結尾。因為對我來說,做實事比說話更實際。只要你捱過,你總會明白的。
    -小仙子 Billie Gwenji Ho

    【十三】
    香港活死人,觀塘活死人,趕盡殺絕活死人,觀塘出竅,活人出體!大絕種!,冇音樂冇文化冇思想!人化機械,靈魂失去了軀殼。標準機械人。
    -搞手 Monica Yu Wing

    【十四】
    “回大陸?”
    “留香港?”
    死路兩條。
    受不了主流音樂的流水線作業。
    也受不了所謂獨立音樂圈的互捧臭腳。
    都是畫地為牢。
    好了 。
    “只能盡興做自己,才能不讓租金甚至是音樂,成為我們的枷鎖。”
    -女流 Sister TangYi 唐藝 Yi Tang

    【十五】
    等價交換。
    付出一切的,換來無一物,值得嗎?
    放棄正常的,選擇不同的,疲倦嗎?
    放逐了世界,被世界放逐,孤獨嗎?
    我看不過眼,看不過眼我,我錯嗎?
    音樂選擇我,我選擇音樂,重要嗎?
    活在同城內,分作五等人,可笑嗎?
    - OnTalk三十六小時 SL Ho

    【十六】
    當初看到「裝修佬梁孝良呃錢」這個牌子,它是倒轉的,而「梁孝良」三字都缺筆。
    字拉得很長,像很用力的書寫,不斷往下拖,恨不得白板有無限長。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讀出「裝修佬梁孝良呃錢」。
    一個裝修佬要怎樣才能呃錢呢?偷工減料、報大數......
    我想起前陣子在facebook廣傳的一個post:一對夫妻的新居,裝修佬只裝潢了一半,餘下一半因爭執而停工。
    只裝修了一半的房子,比沒有裝修過的房子更差。坐在裝修了一半的房子,會有「不如推倒重來」的感覺。因為繼續前行,你要花好幾倍的力氣,重新調查那一半用過的物料及進度,及裝潢的脈絡與技法。
    書寫「裝修佬梁孝良呃錢」,大概失去了前進的力量,又不甘心過去付出的金錢,只好在張孝良可能出沒的地方豎牌宣洩。他無錢再裝修,自己又不懂裝修,進退兩難。無能為力,只能憤怒。
    我們的憤怒都是「無能為力」,又不能「推倒重來」而來的。然而憤怒只是表面。在憤怒底下,藏著我們的懦弱。
    -住係黃大仙嘅楊生 楊建邦

    【十七】
    標籤,自有永有。
    永遠有一群人對抗制度,就有一群反之依附。
    有一群人身先士卒,就像是為了迎接批判。
    當下東九文藝/音樂圈,傳承著傳統的主次流相沖問題,也因為變遷,患得、患失。
    像是法律的存在,當然是為了解決疑難,同時又多了法律罅與冤獄等詞彙。
    每個年代都總是各有特色,為鬱悶的思想愛好者帶多花門百樣的問題。
    由十載前的數千元1000尺也嫌貴,到現在要用到幾個數千元,也得要湊夠人擠進一個工廈單位的當下;由逛過工業區出出巡,招安了親信後大魚又帶走光環,如同討論著攜帶農作物入境會否影響自然生態的當下;由靈性守衛者與推輪人,世世代代持續抗戰至今的當下,種種問題,還看局內人如何自白。百年繫鈴,誰來了,又何以解。
    -實踐派說唱家 Heyoliztic Heyo Fok

    【十八】
    香港人總係鐘意幫人定型,band仔女都唔例外,最慘就係連圈內人都會自己定型自己同身邊既人。夾band通常都會俾人覺得係社會上一事無成,先走去夾band宣洩自己。band仔永遠都會俾人覺得壞、無前途、社會既失敗者、柒,但明明有唔少既band仔都係高學歷高收入。就好似紋身禁,明明係一種抒發感情既藝術品,去到普羅大眾既眼光就變成係壞人唔守規矩既標籤。
    -愛貓貓貓貓貓 T.U.X. Dawny Tsoi

    【十九】
    世界不明白你,不是世界的錯。
    -Mosh Magazine Vanessa Kei

    【二十】
    愈來愈難生存 本身已經難搵食,每年又加租。對全職學生想要夾band有自己band房,唔同其他band一齊夾租,簡直冇可能咁濟。
    愈來愈難維持。
    -年少結他手 Samirze Kong Parallel Horizons

    ⋯⋯⋯⋯⋯⋯⋯⋯⋯⋯⋯⋯⋯⋯⋯⋯
    獨立音樂人張匡佑
    以本地樂隊為藍本
    首部影像作品
    《活著fee化》【公開演員招募片段】
    https://youtu.be/X03iDO1p53k
    ⋯⋯⋯⋯⋯⋯⋯⋯⋯⋯⋯⋯⋯⋯⋯⋯

    https://youtu.be/X03iDO1p53k

    獨立音樂人張匡佑首部影像作品
    《活著fee化 》【公開演員招募片段】

    據說鏡頭錄像能紀錄真實畫面,音樂紀錄片也可反映出音樂人的真實生活。
    「梗係錯喇,成日咁樣計住,做唔到藝術家架。」

    著重節奏空間感的中年音樂圈前輩,多年前的意外把他的樂器與固執都慢慢沖散的同時,
    偶然遇到了正揮灑著美好年華、卻在時刻倒數青澀的四眼青頭小子。
    他們連同幾位不同階段的音樂人,齊齊被學生們訪問。

    這群素來「先甜後苦」的學生在會議室內,正埋頭剪片整理一份明天要交的紀錄片功課。
    殊不知空間突然下墜,攝影師察覺其中的一段錄像不見了。
    凌亂的片段、落credit的排放,商討再商討後更發現其中一段根本沒有錄影,始源的意思就此流失了......

    問題與答案的相對,聽眾與表演者的互動;
    殊不知受訪者與攝影師的真實對話,原來要等待攝影機沒電源的一剎。
    最真實的那段,始終都不會上演。

    註:本片將以紀錄片手法,拍攝一群學生拍攝紀錄片剪接交功課的過程。

    招募對象:

    受訪者A -(視覺年齡四十多歲,為樂隊圈內前輩,語重心長)
    男學生A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多口四眼仔,分析獨到卻自信不夠)
    男學生B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型略胖,為樂團領導者,鼓手)
    男學生C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愛攝影,更愛捕捉真實感)
    女學生D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材中等個性開朗,迷戀Kpop同時愛許冠傑)
    女學生E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材中等性格內向,時刻阿愁上身)

    *以上片段來自真實故事,那塊牌真的每晚也在這裡,而每個早上便消失了。

    片長:20至25分鐘
    試鏡日期:11月

    有意者請把個人資料 (姓名,年齡,身高,聯絡資料,電郵,演出經驗等) 及兩張正面近照(全身及半身),電郵至 jasonchy@gmail.com。

    如有任何查詢及疑問, 歡迎致電: 62930728

    *截止申請為 8/11 23:59

    編劇、導演:張匡佑
    攝影:李卓軒

  • 文具佬結業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28 23:00:10

    |記者放蛇北區藥房證走私仍活躍 老字號醬油舖文具店孖舖65年齊結業 90後租上水圍千呎村屋樓上生活樓下開cafe
    上水石湖墟成為「水貨城」多年,而在疫情之下,不少水貨店藥妝店相繼結業,石湖墟回歸平靜,北區人都說光復上水指日可待。然而記者放蛇後,證實走私活動仍活躍;亦邀請曾經走水貨的大學生分享了看法。有機會興建大型購物城的梧桐河,又將會面臨甚麼問題?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024/LYZWQPNPKZGZ5PGR6TKDPJQMA4/

    武漢肺炎衝擊下,店舖結業,失業潮浪接浪,疫情下的香港滿目瘡痍。但諷刺是,這大半年對北區居民而言卻有另一番感受:水貨客消失,社區終於還給香港人。然而,平靜背後,有人歡喜有人愁,上水人都熟悉的石湖墟巡撫街,將有四家開業逾65年的民生老店於年底結業。石湖墟近20年早已變天,難得巡撫街守住舊墟風貌,但這老北區最後的情懷亦即將成為絕響,上水即使「光復」了,會否已面目全非?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025/HP74IZBAENFZVDMZF2Q6U4EZEM/

    上水人對「水貨街」琅琅上口,大概已忘記它真實的名字──新康街。石湖墟六十年代發生兩場大火後,街道都以新字起頭,意味去舊立新,新康街也有健康成功之意。武肺暫時把水貨客趕離北區,大家終於能重返行人路,這條貫穿石湖墟的主要街道也悄悄起了變化。街頭有受惠於減租的90後陶瓷家,開店圓夢;街尾有60多年老店寧願縮小舖面,也不願拉閘結業,他們記憶中的石湖墟是如何?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025/V6T6WSF5OVE2TCZSX4CKO4E4F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上水 #藥房 #上水圍 #村屋 #老字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文具佬結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8-30 19:06:27

    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過正和隆。做醬煮醋幾十年,沒有仇,卻賺得一身痛、半點恨;捱到65歲,把心一橫,擬於去年12月31日退休結業「脫苦海」。
    怎料日月發酵,恨愛相生;準備離開,竟是徹底的歸來。

    上水石湖墟巡撫街,水喉五金、紙紮、文具……生活小店當中有正和隆。店前西斜,老闆陳璧堃掛起紙皮遮光擋熱,裏外互相看不見,街坊是識途老馬,熟練地撥簾進出。小店不夠百呎,鮮有地整齊:樽樽罐罐不見有塵,豆類、雜穀一格格井然有序。所賣醬醋各有三五個品牌,店家出品的生抽老抽、原曬豉磨豉、甜醋和腐乳,售價貴幾元,卻最多人要。

    「麵豉嗰日炆豬手炆得好靚,好食。」老街坊陳太一屁股坐在片糖缸改成的櫈子上,又告訴陳老闆:「我起碼一個月之後先行出嚟喇,因為腳痛要入院做手術。」今天她特意來入貨,買麵豉、豉油。

    豉油,又恨又愛

    陳璧堃,街坊都叫他「豉油佬」,皆因正和隆做豉油起家,他是第二代。上世紀40年代,父親陳根秀由南海來港,投靠開醬園的親戚做豉油;50年代初自設小工場做豉油、麵豉和甜醋,並在石湖墟開鋪。1955、56年間石湖墟被兩次大火吞噬,57年逐步重建,正和隆也在巡撫街現址重新啟業。

    陳璧堃有四個姊妹,他是老三、排中間。「細細個住木屋,又是工場又是住家。兩個家姐睇鋪,我就周圍走,好百厭。」他怕父親,從來沒問過店名由來,只記得過年家中總掛一對對聯:「正直好生意  和氣定興隆」。
    「老竇無咩讀過書,點作到咁好嘅對聯呢?」他哈哈大笑,轉瞬又皺眉:「做豉油做醬好辛苦,畀我揀我唔會做,但我讀書唔成,無得走!」他是唯一的兒子,二十多歲結婚後即接手店鋪;太太負責鋪面,他負責生產。

    「做豉油會有一陣罨味,以前真係要用手去攪,一攪,陣味就出嚟,我都接受唔到;不過,呢啲係錢嚟㗎!」
    他的工場在上水搬過幾次,90年代初因為業主收地被迫結束,自此在古洞一間豉油廠掛單租場,只做半加工。譬如豉油,已交給豉油廠師傅做,仍用自家招紙。
    「做豉油最緊要用料靚用料足,夏天有熱頭曬就香啲。」他說。當年他試過十幾間豉油廠,找到一間的味和香跟自己做的相似。「我知道佢哋用加拿大非基因改造黃豆,發璜(按:煮好的黃豆混入麴菌、麵粉)撈美國麵粉,比日本麵粉膠質重啲、好啲;我自己一個人做太辛苦喇!雖然利潤無咁高,我寧願用佢嘅豉油。」
    現在店中賣兩款自家頭抽和一款老抽,其中一款頭抽名為「鮮味生抽」,用豆比一般的多三分之一,濃稠如漿,鮮而豉味極重,可算鎮店之作。

    麵豉甜醋,親手做

    豉油外判了,只有麵豉和甜醋,他至今堅持親手做。
    麵豉,一般貨色是發酵豉油剩餘的豆渣,鮮味盡去,很多時需加味精增味。但他做的賣的兩款麵豉:原曬豉和磨豉醬(前者仍見豆狀,後者是磨爛幼滑版)都沒抽製過豉油,保持原汁原味。「以前我啲磨豉係出咗豉油嘅,價錢平啲,主要交畀酒樓整叉燒;後來我只做零售,銷量少,乾脆用原曬豉攪磨,一樣係靚。」
    市面常見的麵豉都是啡黃色,他的麵豉卻深啡色,驟眼看黑糊糊。他解畫:「麵豉好似人一樣,曬得愈耐會愈黑,愈黑就愈香。生曬啲豆喺豉油缸入面,上面曬到黑,下面嘅較黃,所以要成日翻佢,將底下嘅翻上面,不斷循環。」
    他65歲了,依然記得父親當年的話:「醬,做就好易,打理好難。」
    「你做,用料十足,曬得夠,一定做得好。不過擺耐咗就會有罨味,你點可以調番正呀?所以,唔係整好之後就冚埋,你要時不時拎出嚟曬,畀啲醬見下陽光會香啲。」
    醬沒加防腐劑,放不久,所以他每次只做一小批。現在天時暑熱,醬賣少了,他也做少一些,「過咗中秋慢慢好,麵豉賣得最好,啲人有番胃口,多咗炆嘢;我都做得密啲,每次過千斤豆,一個月多啲就要做一次。」

    講到做醬,最辛苦的步驟還數煮醬消毒。「唉!我做一次,就痛一次。」 他摸摸腰部,肌肉已成硬塊,隱隱作痛。
    「啲醬容易黐底容易燶,要不斷剷,隻鑊又大,你要伸手彎住腰剷。室溫又高,得把牛角扇吹吹下,我一個人連續煮幾個鐘頭,不停流汗,煮一次起碼要飲4公升水。」最後洗鑊更辛苦,因為腰彎得更低。幸好十多年前起,煮醬有機器輔助,輕鬆了,但幾十年積下的舊患,纏身不去。

    煮甜醋,相對沒那麼費勁,但一樣要忍。他採用本地酒房出產的白醋,加薑、桂皮、陳皮、丁香等等藥材做成甜醋。「煮呢個醋,一大鑊,嗰種藥材味好犀利,十足催淚彈,醃眼!咳!」
    甜醋,他賣自家的,也賣其他品牌,「各有各鍾意啦,人哋要八珍,你無,佢會走咗去;我哋自家牌子就賣貴五六蚊。」
    這日街坊王太帶了手拉車來買醋,「我孫仔啱啱出世,買去觀塘畀個新抱。」她嫌其他牌子太甜,「呢間鋪頭出嘅特別香,舊年冬天隔籬個事頭婆用佢煲薑,成條街都香晒。」
    有人記住,陳璧堃笑瞇瞇,說:「到天時冷,啲人鍾意煲薑醋食下;事實上年尾多人結婚,到第二年10月、11月就有BB出世,甜醋特別好賣。」
    以前煮完甜醋,五六桶藥材他當垃圾倒了,後來有朋友老遠從跑馬地來上水要「下欄」甜醋陳皮,他才識寶,現在煮完醋會挑回陳皮,但為非賣品,「而家?下人,有熟客寒咳唔係好囉!」

    老店,差點結業

    做醬煮甜醋,入缸,搬貨,幾十年陳璧堃獨力做,「我哋小型生產,唔請人。無辦法!為咗……我唔知點講呀!」他瞄瞄跟前在幫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苦笑:「賺到痛,之外都係痛!近十幾年,我個個禮拜日就好似返學咁,要去做推拿。」
    去年他和太太邁向65歲,本擬12月31日退休結束正和隆;就在12月中煮甜醋時,從不在工場拍攝的他,忍不住拿手機拍下那鑊滾滾冒煙的甜醋,題記:「人生最後一次」。
    「唔捨得㗎!」說着,他眼圈紅起來,思緒飛回去年底:「瞓唔着囉!直情神經衰弱。」有個星期天,他試不去推拿留在家,「電視睇完又睇睇完又睇,無地方去。」以前他想像退休「呢度去嗰度去」,事實上英國朋友早邀他去歐洲玩,他又買了「200蚊深圳通」,偏偏成行在即已失去興趣,一副心神無處安放。

    決心分手,原來放不下。他三個女兒,十多年前已表明不想接手家業,臨別秋波,也發現情難捨。
    店一直由他和太太合力支撑,沒請人。二女兒陳敏怡(Agnes)說,每逢過年店就最忙,三姊妹必定預留整個星期的假回來幫手,想不到自己成為了第三代傳人。陳璧堃笑言,由1月1日起店轉了她名下,自己變做顧問兼打雜。
    70後的Agnes在銀行做了十多年,連MBA也讀了,兩年前工作太辛苦辭了職,「嗰時爸爸媽媽正計劃退休,我哋三姊妹都好開心,因為新年終於唔使返鋪頭喇!」
    去年年底,他們通知熟客和包租婆不做,「啲客人同爸爸講:『你退休,咁我哋去邊呀?我由做女食到而家喇!』我聽到,突然之間好唔捨得。呢個招牌六十幾年喇!」
    她問爸爸取帳簿算了一番,「都ok嘅!我想留住個招牌。」又游說從事文職的大家姐陳敏慧回來幫手看鋪,自己負責市場推廣。姊妹同心,盼可斷金,帶着正和隆走進2017年。

    十年如一日

    陳璧堃搖搖頭說:「我準備退休,以為可以脫苦海啦!結果有啲抑鬱,百無聊賴,個女話做番,我又好似開心啲。」
    不過,他認為做醬這行式微了,尤其新界東北發展如箭在弦,古洞的豉油廠分分鐘無得做。「一收地,你一係返大陸做,但水準、原料難控制,而且豆都係外國嘅靚啲。」女兒正在搶時間,找新貨源、拓客路,像早前便去了樂富街市擺車仔檔,臚列自家品牌豉油、醬醋和腐乳。
    幾十年來,陳璧堃和朋友合作生產腐乳。十多年前朋友搬廠上深圳,招紙也「均真」地印着「Made in China」,同屬正和隆招牌貨,輕柔鬆化而不死鹹。

    醬料之外,40多年前陳璧堃接手時已兼賣雜貨。今天雜貨不多也不雜,而每種乾貨他只賣一款,都是精挑細選,譬如蝦子麵,找到第四五個供應商才敲定。
    「搭下貨囉,要維持到租金嘛,而家都要1000蚊一日㗎!」陳璧堃說。
    除了鋪租,過去半世紀上水翻天覆地,但對正和隆和陳璧堃而言,只是微細的漣漪,就像醬醋味道,始終如一。
    「雖然間中都有自由行嚟幫襯,我哋主要做街坊熟客。有人搬咗出九龍、港島、大嶼山都返嚟買醬,甚至移民去外國,都會帶啲醬過去。附近有圍村,新年依舊會煮盆菜,用好多醬。」
    七八十年代,他的豉油、麵豉曾交給酒樓,但經常被人拖數、走數,「好多次喇!千幾蚊都彈票,嗰個年代唔算少數目。咪搞啦!我寧願淨做門市,收一蚊就係一蚊。」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知足,常樂。

    夏日炎炎,酸梅麵豉蒸排骨夠醒胃,有街坊要炆肉,大喊一聲「混醬,唔該!」只見陳老闆從五個醬缸輪流舀出小半勺倒入透明膠袋,用繩一紮,遞與客人,叮囑道:「返去放雪櫃,呢幾日好用喇!唔係會變酸。混醬鹹㗎,加啲冰糖,炆鴨炆腩肉都快啲腍。」這混醬,有自家磨豉、黑赭油(類似星馬的黑豉油)、甜醬、麻醬和南乳,即叫即混,也是父親傳下來的基本味道,就在日月蒸煮當中,摻着陳璧堃幾十年調出來的小變奏。

    正和隆
    地址: 新界上水石湖墟巡撫街2號A
    電話: 2670 348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