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血液裡天生缺乏0.05% 酒精。」—— Finn Skårderud
國小時家裡附近的鄰居酒精中毒身亡。從外面喝回來,我媽會說,一個女孩子不要這樣在外面喝(男孩子可?);在家敞開來喝,她則說,妳又喝酒了!
剛上大學時偶爾回家,要喝酒還得把酒拿到房間偷喝,喝完時再在上台北搭捷運時把酒瓶拿去...
「人類的血液裡天生缺乏0.05% 酒精。」—— Finn Skårderud
國小時家裡附近的鄰居酒精中毒身亡。從外面喝回來,我媽會說,一個女孩子不要這樣在外面喝(男孩子可?);在家敞開來喝,她則說,妳又喝酒了!
剛上大學時偶爾回家,要喝酒還得把酒拿到房間偷喝,喝完時再在上台北搭捷運時把酒瓶拿去捷運垃圾桶丟,現在我客廳也喝,書桌前也喝,廚房也喝,她從此只勸我少喝點。
很久以前,一個很深的冬天夜晚,我一人走在七度的街上,攔不到計程車,乾脆坐在路邊等。等著什麼,可能是白天,計程車,或是稍微清醒些。極度想喝水,其實 7-11 就在一百公尺內,我身體很沉、腦子在晃,錯覺自己變成海浪,說到岸,也只能將錯身看作一種抵達,那也是單戀的距離。
但夜很沉,夠冷,薄荷口感的空氣從鼻子來到舌尖,凌晨三點,沒什麼車,好安靜,我能聽見樹葉彼此摩擦的聲音,與月亮的耳語。有種台北變得善良的錯覺。以舒適的孤獨為依傍,覺得曲終人散、一乾兩瞪眼後,我仍然有我,是那個薄情的城市裡,最煽情的事。見騎樓底下一個遊民替另個遊民佔據位置,對方端著泡麵從 7-11 走出來,兩人共享一碗冒著煙氣的統一肉燥麵。通常 7-11 店員會接受店長的指令,驅趕遊民,四處都是焦心於市容的商人們。不過那天,實在太冷了,與當年最低溫不過相差一度。店員就讓他們蜷縮在那,與退冰卻依然凍著的經典台啤席地而坐,那個時刻,他們認出彼此,同樣是混口呼吸的人。我是慣常手腳冰冷的人,因此這種慷慨讓我感覺暖。這些人逃脫了智識菁英的賽局,那一刻於我,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人。
在 271.8 平方公里的台北市,他們需要的位置不過兩坪大。
不曾在別人面前吐過,回家抱馬桶的記憶卻很多,頭髮長,沾馬桶水的經驗也有,當時我滿喜歡嘔吐的感覺,像在清理人生的不潔,確認自己空空的後,以便再承擔。吐完速吃一顆止痛藥,以免隔天宿醉嚴重。白天來了,把昨晚亂脫的衣物丟進洗衣籃,仍然裝束整齊,像個體面的人那樣,去上班。
有過把酒當棉被的時期,喝了才睡,理解了人類為何需要麻痺,若酒精過量本身是一種痛苦,比如引起偏頭痛胃燒灼,當人類需要使用痛苦,想必是一種迫切,需要癱瘓另一份痛苦的心情。然而這種交換也有代價,一如鋼鍊中交付出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挽回靈魂(如果真有這東西的話)。
人類對喝酒的質疑除了來自:酒精成癮酒精中毒酒後鬧事酒後亂性,的事實,也出自對失序的恐懼。我媽對我搖頭時,我對她說:喝酒犯法嗎。我們應理解一般般在喝的人,我們應支持喝酒後突發的小小脫序,酒精放大感官體驗,瞬間被延遲,那種心情如同一顆發泡錠在冷水裡神清氣爽地溶解。
有人說,喝了酒就會失誤,失誤了就會後悔,不過人生的誤區真有這麼多嗎,如果活著本來就是失誤一場,不如盡興去犯錯。你為什麼非得忍著不哭。每當我開始毫無目的在笑,他們說我醉了,但我確信是他們太清醒。
不是太會喝酒的人,只是持續在喝。喝法也跟隨歲數改變。過去喝到七八分,為不讓人送自己回家,養酒量前先養擋酒技巧。現在喝三五分,這種濃度走回家最愉快,還能俐落地打理自己洗澡、如廁、聽完一首歌、想念一個人,後上床睡覺。
燈還亮著,清澈地體驗著一份完整的孤獨、喜悅、悲哀、平靜,是這麼美好的事。
只喝舒服的酒,與喜歡的人喝,與自己喝,碰杯的時候,敲擊像敲門的動作——我們在一起,我存在於此,隨時都值得慶祝。珍惜著這種暈眩、甜蜜、輕微的麻痺,不致傷身,磊若去喝。
曾與喜歡的朋友喝完後在公園像小孩一樣奔跑,躺在路上就能看見星星,那可是,衣衫筆挺、乾乾淨淨的台北市啊。而我們能像《新橋戀人》裡的兩人撒野,無緣故傻笑,能做笨蛋,不計面目,還能有這樣的時光嗎。
地表上本來存在許多不合理的限制與規矩。有次經過一個地價很貴的住宅區,外頭有整排花圃,花朵們被安排得很整齊,座落成一個又一個的圓,上面立了牌,寫請勿跨越,用紅龍柱圍地成溫室,我跨越過,卻什麼事也沒發生。
個人對酒最大的敬意就是,它讓你有心思去踰矩,在界線以外看看,即便那裡什麼都沒有。即便沒有喝酒,我們應該也對於活著抱持這種越界的態度。
清醒時,世界的軌道讓人懷念脫序,我甚至以為,有點醉意時,那種傾斜的視野,才是正確的。
我喝的並不多,只是每天過得像喝多了一樣。
說著少喝點同時,今年中元節拜拜,我媽要我去全聯拿兩手啤酒。
【 #獎狀 】
把我得過的獎狀剪碎,掃描印出後,再次跟別的字一起列印出來。系列發文直到把我所有獎狀銷毀。
文公尺書桌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十歲前就裝了耳管和餵食管,牙齒蛀掉,剃了光頭。我需要坐輪椅。我對世上幾乎所有食物都過敏。我盯著電腦螢幕,手指僵在鍵盤上。我的病。我的母親。我是因為母親而得病的。
我下線,但整晚沒睡,像尋寶一樣查看一個接一個的連結。太陽升起時,我終於找到了:一張褐色小瓶子的圖片,瓶蓋是白色,上頭寫著藍色字體。我收起洗好的衣服時,曾看過這個藥瓶一次。
文公尺書桌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年長者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感染COVID-19後增加重症的風險:
年長者感染COVID-19後產生重症的風險增加。重症意味著感染COVID-19後,年長者可能需要住院、重症監護或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甚至可能死亡。
50歲後產生重症的風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風險增加。85歲以上的人最有可能出現重病。其他危險因子如:原本患有的疾病,也可能使您更容易在感染 COVID-19後出現重症。
如果您原本就患有疾病,應繼續遵循原有的治療計劃,除非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有不同的建議。
📣為了防止感染COVID-19,有以下五點建議事項:
1. 勤洗手並徹底擦乾
建議使用肥皂徹底清潔雙手,不方便洗手時或無明顯髒污時可使用酒精乾洗手。勤洗手能防止病毒殘留在手上而造成感染。
2. 注意咳嗽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手或紙巾遮住口鼻。並記住立即將用過的紙巾扔進帶蓋的垃圾桶中並洗手,避免潛在的病毒傳播以保護他人。
3. 避免觸摸您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雙手會接觸許多可能已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避免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
4. 保持社交距離
在疫情警戒期間請遵守衛福部的公共衛生規範。戶外運動對您的身心健康有益,但疫情警戒期間仍應減少外出並在符合規範的前提下進行。
外出時,請避開擁擠的場所,並與他人保持至少1.5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不必要的家訪,若需要探訪(如,看護、醫療人員等),請讓您的探訪者定期篩檢並要求他們遵循這五點建議,包括在進入您家時先洗手以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5. 每天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物品
相關物品如:桌子、門把、電燈開關、檯面、把手、書桌、電話、鍵盤、馬桶、水龍頭和水槽等。如果表面有髒污,請先使用清潔劑或肥皂清潔完畢再消毒。
📣年長者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相關資訊:
接種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身邊的人,當有疫苗可以接種的時候,應儘快去接種。
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苗是安全而且可以有效的預防感染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嚴重症狀,您並不會因為接種疫苗而得到新冠肺炎。
根據接種疫苗的種類不同,在打完第一劑疫苗之後,隔三到四周可能需要再打第二劑。
接種疫苗之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包括:
■ 接種部位有紅腫、疼痛的現象
■ 感到疲累
■ 頭痛
■ 肌肉痠痛
■ 全身發冷
■ 發燒
■ 噁心、嘔吐感
📣冠狀病毒和新冠肺炎: 對於年長者的照顧:
由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新冠肺炎,對年長者較容易引發嚴重的症狀。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成年人,特別是原本有罹患疾病的族群,例如: 心臟病、肺病、糖尿病或是癌症,比其他人感染新冠肺炎較容易出現嚴重的症狀,甚至死亡。如果你是一個年長者的照顧者,應更加注意。
📣保持自己的健康:
身為一個年長者照顧者,最重要的就是儘可能地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自己被感染,以下提供一些方法:
■ 勤洗手,並且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以上,在照顧年長者前後、準備食物前、如廁後,或是在公共場所有接觸到物品,都需要洗手。
■ 避免群聚,如果有咳嗽或打噴嚏,要用紙巾或是手肘內側摀住口鼻。
■ 避免觸摸臉部、眼睛或嘴巴。
■ 時常清潔家中手會常接觸到的地方,也包括年長者所使用的醫療輔具,例如助行器、拐杖、扶手等。
📣與年長者保持聯絡的方法:
為了幫助年長者在這段疫情期間生活能夠有目標、減少孤獨感,有以下三點建議:
■ 教導年長者如何使用手機、電腦或平板來進行視訊通話。
■ 對聽力障礙的年長者,使用可以提供字幕的應用程式,幫助溝通。
■ 鼓勵朋友和家人多多打電話、寫信或寫卡片來鼓勵年長者,與年長者互動。
📋參考資料
(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https://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recommendations/older-adults.htm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世界衛生組織):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risks-and-safety-for-older-peopl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coronavirus/coronavirus-caregiving-for-the-elderly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文公尺書桌 在 托特塔羅占卜教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慕雙的童年經驗
#ㄍㄨㄟˇ
#膽小勿看😂
-
-
這是一個關於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
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身體狀況不好,天生氣管比較窄,有呼吸方面的疾病
人嘛,體弱的時候很容易懷疑東懷疑西,看到影子先嚇自己再說
也因此從小對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既害怕又想逃離
...尤其,是在認為,自己最安全的家裡遇鬼的時候。
還記得那年是我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
那時候年紀還小,每次講到自己看到什麼跑去跟媽媽討安慰,媽媽總是皺眉說小孩子不要亂講話,然後就回頭繼續忙自己的事情了。
眼看家人也不太想講一些鬼怪的東西,逐漸的幾個星期過去,從原本的少數四、五天看到一次的頻率,變成兩三天看到,最後每天都有,看到這些飄的衝擊感,原來是會累積的。現在長大了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有的是透明狀的,有的是只顯示一部分,有的白霧狀的,有的是小孩子的形象,有的是附在某些物品上的。
當時的我不確定看到的這些該怎麼辦,連向宮廟求助拜拜收驚都不曉得,由於家人無視自己哭鬧再講就要翻臉的反應,只好默默承受這些奇怪的現象,唯一慶幸的是,躲在被子裡看不見外面對我來說是唯一能找到的解決辦法。
還記得最先遇到的是附在紗窗上的人形大臉,應該說整個畫面只有頭,嵌鑲在大約120公分的大窗戶上,沒錯這顆頭真的很大,每次去到後面廚房看到這張臉,表情都會有些微不一樣,本來以為自己想多了沒去在意,後來才知道這是個見鬼的開始。
開學後,回到家只要上廁所經過廚房,都不能避開的正面看到那張大臉,怕久了總是會想些方法來應對,每次都等廚房有人才去上廁所,也因為變成習慣了,被嚇到的次數少了些。
又幾天過去,在睡夢中被客廳的腳步聲吵醒,看了看時鐘半夜三點多,想想不對呀,這時間所有人都在睡覺,應該是誰起來上廁所吧?腳步踏地的聲音時而近時而遠,每踏一步,地板些微的震動都感覺得到,後來也習慣半夜的腳步聲,於是也沒去追究。
平靜了幾天,突然不知怎麼的,狀況急轉直下,每天都發生一些離奇的事情,像是回家作業沒有帶、聯絡簿忘了抄、回家功課寫好拿到學校一片空白、忘了帶去學校等狀況,加上發生這些事情的懲罰,罰抄課文,讓整個課業又更加沉重了,本來沒什麼時間休息遊玩的小學生涯,下課被罰寫占滿,時間變得更緊迫,洗澡睡覺的時間往後延,也因為這樣,無意中身體狀態跟精神進入了更惡性的循環。
這時的我,除了每天看見廚房的大臉、晚上的腳步聲,連透明霧狀的人影也看的到。有次寫完罰寫看一下時間,晚上九點多,以為時間還早,躺在床上想讓眼睛休息10分鐘,閉起沒多久睜開眼,往自己左邊看去,一個霧狀的小朋友人形站著出現在我不到一公尺地方,我感覺他似乎在盯著我,當下我很害怕,深怕一個眨眼這團霧會對我怎樣,我一動不動盯著這團霧隨時警戒著。逐漸的,又累又想休息的眼睛還是閉上了。再醒來已經晚上11點多,才想到回家功課還沒寫!
還有次寫完功課躺在床上,本來想瞇一下等等醒來剛好吃晚餐,半睡半醒間突然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晚餐好了,快點出來吃!我正想睜開眼起身時,看見一個透明的人形在我正上方,雙手壓在我手上,我想回應媽媽的呼喊卻始終叫不出聲音....經過這幾個星期的蹂躪,我終於放棄掙扎了,想著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吧,反正不管我再怎麼哭喊叫鬧也不會有人理我。抱著覺悟的心閉上眼,又沉沉的睡去了,醒來當然是被一頓罵,吃完冷掉的晚餐。
最後一次見到的時候很不一樣,除了清楚的畫面外,還聽到聲音。依稀記得當時的時間在晚上11點多,我正忙著把罰寫寫完,因為那時期的我太害怕一個人了,所以黏著媽媽一起;我坐在書桌前寫字,媽媽在背後做手工,我旁邊則是一扇打開的門通往廚房,這一幕景象讓我終生難忘,正當我完成罰寫的時候,望向門外漆黑的廚房,突然聽見有鐵鍊在地上拖行的聲音,本以為是樓下雜貨店閉店的聲音,想不到,就在我寫完整理桌面的時候,再次轉頭向廚房看去,突然一個身高將近到天花板,穿紅色衣服,後面插三支旗子的飄從我眼前飄過。這跟我之前見到的不一樣!隨著這一幕的消失,鐵鍊聲也沒了。
而後,我的精神跟身體逐漸恢復,不再像以往那麼累,也沒有因為功課被罰抄一堆課文了。自那一次以後,就再也沒見到阿飄,似乎就這麼關起來了吧?雖然還是偶爾會在特定場合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