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軟體吞噬硬體的 AI 時代,晶片跟不上演算法的進化要怎麼辦? 作者 品玩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3 日 8:00 | 身為 AI 時代的幕後英雄,晶片業正經歷漸進持續的變化。 2008 年之後,深度學習演算法逐漸興起,各種神經網絡滲透到手機、App 和物聯網。同時摩爾定律卻...
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軟體吞噬硬體的 AI 時代,晶片跟不上演算法的進化要怎麼辦?
作者 品玩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23 日 8:00 |
身為 AI 時代的幕後英雄,晶片業正經歷漸進持續的變化。
2008 年之後,深度學習演算法逐漸興起,各種神經網絡滲透到手機、App 和物聯網。同時摩爾定律卻逐漸放緩。摩爾定律雖然叫定律,但不是物理定律或自然定律,而是半導體業發展的觀察或預測,內容為:單晶片整合度(積體電路中晶體管的密度)每 2 年(也有 18 個月之說)翻倍,帶來性能每 2 年提高 1 倍。
保證摩爾定律的前提,是晶片製程進步。經常能在新聞看到的 28 奈米、14 奈米、7 奈米、5 奈米,指的就是製程,數字越小製程越先進。隨著製程的演進,特別進入10 奈米後,逐漸逼近物理極限,難度越發增加,晶片全流程設計成本大幅增加,每代較上一代至少增加 30%~50%。
這就導致 AI 對算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過通用處理器算力的增長速度。據 OpenAI 測算,從 2012 年開始,全球 AI 所用的演算量呈現等比級數增長,平均每 3.4 個月便會翻 1 倍,通用處理器算力每 18 個月至 2 年才翻 1 倍。
當通用處理器算力跟不上 AI 演算法發展,針對 AI 演算的專用處理器便誕生了,也就是常說的「AI 晶片」。目前 AI 晶片的技術內涵豐富,從架構創新到先進封裝,再到模擬大腦,都影響 AI 晶片走向。這些變化的背後,都有共同主題:以更低功耗,產生更高性能。
更靈活
2017 年圖靈獎頒給電腦架構兩位先驅 David Petterson 和 John Hennessy。2018 年圖靈獎演講時,他們聚焦於架構創新主題,指出演算體系結構正迎來新的黃金 10 年。正如他們所判斷,AI 晶片不斷出現新架構,比如英國 Graphcore 的 IPU──迥異於 CPU 和 GPU 的 AI 專用智慧處理器,已逐漸被業界認可,並 Graphcore 也獲得微軟和三星的戰略投資支援。
名為 CGRA 的架構在學界和工業界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CGRA 全稱 Coarse 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ray(粗顆粒可重構陣列),是「可重構計算」理念的落地產物。
據《可重構計算:軟體可定義的計算引擎》一文介紹,理念最早出現在 1960 年代,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Estrin 提出。由於太過超前時代,直到 40 年後才獲得系統性研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DeHon 等將可重構計算定義為具以下特徵的體系結構:製造後晶片功能仍可客製,形成加速特定任務的硬體功能;演算功能的實現,主要依靠任務到晶片的空間映射。
簡言之,可重構晶片強調靈活性,製造後仍可透過程式語言調整,適應新演算法。形成高度對比的是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積體電路)。ASIC 晶片雖然性能高,卻缺乏靈活性,往往是針對單一應用或演算法設計,難以相容新演算法。
2017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提出電子產業復興計劃(Electronics Resurgence Initiative,ERI),任務之一就是「軟體定義晶片」,打造接近 ASIC 性能、同時不犧牲靈活性。
照重構時的顆粒分別,可重構晶片可分為 CGRA 和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語言邏輯門陣列)。FPGA 在業界有一定規模應用,如微軟將 FPGA 晶片帶入大型資料中心,用於加速 Bing 搜索引擎,驗證 FPGA 靈活性和演算法可更新性。但 FPGA 有局限性,不僅性能和 ASIC 有較大差距,且重程式語言門檻比較高。
CGRA 由於實現原理差異,比 FPGA 能做到更底層程式的重新設計,面積效率、能量效率和重構時間都更有優勢。可說 CGRA 同時整合通用處理器的靈活性和 ASIC 的高性能。
隨著 AI 演算逐漸從雲端下放到邊緣端和 IoT 設備,不僅演算法多樣性日益增強,晶片更零碎化,且保證低功耗的同時,也要求高性能。在這種場景下,高能效高靈活性的 CGRA 大有用武之地。
由於結構不統一、程式語言和編譯工具不成熟、易用性不夠友善,CGRA 未被業界廣泛使用,但已可看到一些嘗試。早在 2016 年,英特爾便將 CGRA 納入 Xeon 處理器。三星也曾嘗試將 CGRA 整合到 8K 電視和 Exynos 晶片。
中國清微智慧 2019 年 6 月量產全球首款 CGRA 語音晶片 TX210,同年 9 月又發表全球首款 CGRA 多模態晶片 TX510。這家公司脫胎於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起頭的可重構計算研究團隊,從 2006 年起就進行相關研究。據芯東西 2020 年 11 月報導,語音晶片 TX210 已出貨數百萬顆,多模組晶片 TX510 在 11 月也出貨 10 萬顆以上,主要客戶為智慧門鎖、安防和臉部支付相關廠商。
先進封裝上位
如開篇提到,由於製程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逐漸放緩。同時 AI 演算法的進步,對算力需求增長迅猛,逼迫晶片業在先進製程之外探索新方向,之一便是先進封裝。
「在大數據和認知計算時代,先進封裝技術正在發揮比以往更大的作用。AI 發展對高效能、高吞吐量互連的需求,正透過先進封裝技術加速發展來滿足。 」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平台首席技術專家 John Pellerin 聲明表示。
先進封裝是相對於傳統封裝的技術。封裝是晶片製造的最後一步:將製作好的晶片器件放入外殼,並與外界器件相連。傳統封裝的封裝效率低,有很大改良空間,而先進封裝技術致力提高整合密度。
先進封裝有很多技術分支,其中 Chiplet(小晶片/芯粒)是最近 2 年的大熱門。所謂「小晶片」,是相對傳統晶片製造方法而言。傳統晶片製造方法,是在同一塊矽晶片上,用同一種製程打造晶片。Chiplet 是將一塊完整晶片的複雜功能分解,儲存、計算和訊號處理等功能模組化成裸晶片(Die)。這些裸晶片可用不同製程製造,甚至可是不同公司提供。透過連接介面相接後,就形成一個 Chiplet 晶片網路。
據壁仞科技研究院唐杉分析,Chiplet 歷史更久且更準確的技術詞彙應該是異構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總體來說,此技術趨勢較清晰明確,且第一階段 Chiplet 形態技術較成熟,除了成本較高,很多高端晶片已經在用。
如 HBM 儲存器成為 Chiplet 技術早期成功應用的典型代表。AMD 在 Zen2 架構晶片使用 Chiplet 思路,CPU 用的是 7 奈米製程,I/O 使用 14 奈米製程,與完全由 7 奈米打造的晶片相比成本約低 50%。英特爾也推出基於 Chiplet 技術的 Agilex FPGA 系列產品。
不過,Chiplet 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最重要之一是互連介面標準。互連介面重要嗎?如果是在大公司內部,比如英特爾或 AMD,有專用協議和封閉系統,在不同裸晶片間連接問題不大。但不同公司和系統互連,同時保證高頻寬、低延遲和每比特低功耗,互連介面就非常重要了。
2017 年,DARPA 推出 CHIPS 戰略計劃(通用異構整合和 IP 重用戰略),試圖打造開放連接協議。但 DARPA 的缺點是,側重國防相關計畫,晶片數量不大,與真正商用場景有差距。因此一些晶片業公司成立組織「ODSA(開放領域特定架構)工作組」,透過制定開放的互連介面,為 Chiplet 的發展掃清障礙。
另闢蹊徑
除了在現有框架內做架構和製造創新,還有研究人員試圖跳出電腦現行的范紐曼型架構,開發真正模擬人腦的計算模式。
范紐曼架構,數據計算和儲存分開進行。RAM 存取速度往往嚴重落後處理器的計算速度,造成「記憶體牆」問題。且傳統電腦需要透過總線,連續在處理器和儲存器之間更新,導致晶片大部分功耗都消耗於讀寫數據,不是算術邏輯單元,又衍生出「功耗牆」問題。人腦則沒有「記憶體牆」和「功耗牆」問題,處理訊息和儲存一體,計算和記憶可同時進行。
另一方面,推動 AI 發展的深度神經網路,雖然名稱有「神經網路」四字,但實際上跟人腦神經網路運作機制相差甚遠。1,000 億個神經元,透過 100 萬億個神經突觸連接,使人腦能以非常低功耗(約 20 瓦)同步記憶、演算、推理和計算。相比之下,目前的深度神經網路,不僅需大規模資料訓練,運行時還要消耗極大能量。
因此如何讓 AI 像人腦一樣工作,一直是學界和業界積極探索的課題。1980 年代後期,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卡弗·米德(Carver Mead)提出神經形態工程學的概念。經過多年發展,業界和學界對神經形態晶片的摸索逐漸成形。
軟體方面,稱為第三代人工神經網路的「脈衝神經網路」(Spike Neural Network,SNN)應運而生。這種網路以脈衝信號為載體,更接近人腦的運作方式。硬體方面,大型機構和公司研發相應的脈衝神經網路處理器。
早在 2008 年,DARPA 就發起計畫──神經形態自適應塑膠可擴展電子系統(Systems of Neuromorphic Adaptive Plastic Scalable Electronics,簡稱 SyNAPSE,正好是「突觸」之意),希望開發出低功耗的電子神經形態電腦。
IBM Research 成為 SyNAPSE 計畫的合作方之一。2014 年發表論文展示最新成果──TrueNorth。這個類腦計算晶片擁有 100 萬個神經元,能以每秒 30 幀的速度輸入 400×240pixel 的影片,功耗僅 63 毫瓦,比范紐曼架構電腦有質的飛躍。
英特爾 2017 年展示名為 Loihi 的神經形態晶片,包含超過 20 億個晶體管、13 萬個人工神經元和 1.3 億個突觸,比一般訓練系統所需的通用計算效率高 1 千倍。2020 年 3 月,研究人員甚至在 Loihi 做到嗅覺辨識。這成果可應用於診斷疾病、檢測武器和爆炸物及立即發現麻醉劑、煙霧和一氧化碳氣味等場景。
中國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的施路平教授團隊,開發針對人工通用智慧的「天機」晶片,同時支持脈衝神經網路和深度神經網路。2019 年 8 月 1 日,天機成為中國第一款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晶片。
儘管已有零星研究成果,但總體來說,脈衝神經網路和處理器仍是研究領域的方向之一,沒有在業界大規模應用,主要是因為基礎演算法還沒有關鍵性突破,達不到業界標準,且成本較高。
附圖:▲ 不同製程節點的晶片設計製造成本。(Source:ICBank)
▲ 可重構計算架構與現有主流計算架構在能量效率和靈活性對比。(Source:中國科學)
▲ 異構整合成示意動畫。(Source:IC 智庫)
▲ 通用處理器的典型操作耗能。(Source:中國科學)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23/what-to-do-if-the-chip-cannot-keep-up-with-the-evolution-of-the-algorithm/?fbclid=IwAR0Z-nVQb96jnhAFWuGGXNyUMt2sdgmyum8VVp8eD_aDOYrn2qCr7nxxn6I
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早安:
這篇摘文很可愛,在討論如何維繫一個良好的陪伴品質。
我最近在跟一些家庭討論彼此的關係,我很有感觸。有時候一討論就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在場,這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上次好好講話一個多小時,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由於我在的關係,溝通會比較順暢,相互了解的深度也深,很多心理話都講出來了。這個過程,常常伴隨著眼淚,而我們也知道,這些不適,常是我們分心的原因。
換句話說,社交時的分心,常用來化解尷尬,把對方阻擋在內心的某個深度之外。這種顧左右而言他,很常見,因為很多事連當事人自己都還沒面對。
「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有朋友提到,是什麼原因要專注,為了成就嗎?為了功名嗎?
就個人來說,專注,是一種對自己忠實的表現。
就關係來說,我們在關係中能專注,這有利於相互理解。更進一步來說,能專注陪伴對方,比較能展現同理與慈悲。
我們知道,如果兩個人相處,在互動的過程中常被打斷,不管是什麼原因打斷彼此的互動,這常引發煩躁。專注是一種修持,有時候我們忍不住打斷對方,是因為我們內在湧現的不安,驅使著我們想要立即停止對方的談話,因此我們失去了專注。
各位知道,常打斷對方,互動就難繼續了,然後又容易引發誤解。偏偏打斷對方是很多人常使用的方式,在某些家庭裡,有的家庭成員從來沒有機會好好把自己的話講完。
連想說的話都沒辦法說完,內心也許憋著委屈與憤怒,也就很難感覺有愛了。可是,這種狀況並不少見喔!
「若你釋放並讓能量通過,它就會消失。當痛苦在心中出現時,假如你放鬆並真的敢於面對,它就會過去。每一次你放鬆、放下時,就會有一小片痛苦永遠離開。」
~麥克.辛格
關係的品質,跟維繫關係的雙方的內在成熟度,息息相關。當事人如何面對自己內在的痛苦,跟如何面對在關係中的痛苦,相近不遠。
要能在關係中專注陪伴對方,常要先能專注陪伴自己。祝願您,能全心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
************************************
在朋友之間散播社會抗體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當我們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陪伴都不是專屬於我們,手機幾乎是一定也會到場,並且總是蓄勢待發,隨時都可以用一個不湊巧的通知來打斷我們。話音未落,反射性地拿起手機,看了一下,也就因此而分心了,這種狀況誰沒看過?大部分的人面對這種中斷,就只是接受它,把它當作時代的一種象徵,然後嘆口氣也就算了。
不幸的是,分心是會傳染的,當吸菸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第一個人拿出香菸的時候,同時也給出了一個訊號,其他人注意到這個訊號的時候,他們就會跟著做。同理,數位裝置可能會誘發他人的行為,當一個人在晚飯時拿出手機,這就像是一個外在誘因,其他人也會跟著迷失在螢幕之間,而代價就是,要犧牲彼此的對話。
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社會感染」(social contagion),而研究人員發現,這對我們的行為會造成影響,影響層面從藥物濫用到暴飲暴食。當你在翻揀著碗裡的甘藍菜沙拉,但是你的伴侶和孩子卻在大啖糖霜甜甜圈,在這種情況下,要控制體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當你的家人朋友都選擇了看著螢幕而不是你的時候,你自己要改變使用科技的習慣也就相當困難了。
有鑑於他人對我們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是這麼的巨大,那麼當我們跟別人在一起,並且想跟他們共度一段不受干擾的快樂時光,這種時候要怎麽管理分心呢?當身邊的人不做出改變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改變自己分心的傾向?
散文家暨投資人保羅.葛萊漢(Paul Graham)寫道,社會有著發展「社會抗體」的傾向──當新型態的傷害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社會抗體來防禦。試想,在一九六五年的時候,根據中央疾病管制局,美國成人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二點四都吸菸,而這個數字預計在二○二○年會降到只剩下百分之十二。當然,吸菸率的驟降,法規在其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法律並未禁止大家在自己的家裡吸菸,而即便沒有明文規範,這個習慣卻也改變了。
我記得我父母雖然不吸菸,卻還是在家中各處都放置了菸灰缸。那個時候,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想抽菸,即便是在一個室內空間裡,或是身邊有小孩、在辦公室裡都無關緊要。我母親盡力地想要阻止這種抽菸的習慣,她所提供的菸灰缸都是骷髏的手骨的形狀,用這個不太隱晦的方式,提醒大家抽菸的後果,這是在不讓自己感到尷尬難堪的的前提下,我的母親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在那個年代,要求別人不要在你的屋內吸菸被認為是個奇怪、甚至不禮貌的舉動。
但是現在,事情變得很不一樣。我從來就沒有任何菸灰缸,也沒人提出過想在我家抽菸的要求;他們已經知道答案會是什麼了。如果有人在我們家客廳沙發上準備點起一支菸,我光是想像我太太臉上的表情就開始害怕了──那個人不會繼續在我家待上太久,也不會繼續留在我們的朋友圈。
抽菸的常態是如何在一個世代之後就有如此戲劇化的轉變的?根據葛萊漢的理論,人們會使用社會抗體來保護自己,跟身體跟可能會傷害我們的病毒和細菌作出反擊的方法很類似。在社交場合中治療分心的療法需要發展新的慣例: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把察看手機變成一項禁忌。
「社交上的慣例正在改變,但是是否變得更好,就取決於我們自身了。」
要確定不健康的行為真的不會被眾人接受的唯一方法,就是點出問題,處理它,用社會抗體來防止它的擴散,這個方法在吸菸行為上已然奏效,而在數位裝置的分心上也派得上用場。
來想像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個晚餐聚會,而有人拿出他的手機,開始用了起來。儘管你很可能已經知道在親密的社交場合裡面,掛在裝置上面是不禮貌的,但總是至少有那麼一個人還沒學到這個新的社交慣例。假設你還想繼續跟他維持朋友關係,在大家面前讓他難堪不是個好主意,需要一個更細緻又含蓄的方法。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你已經成功且高明地把對抗「低頭」(phubbing)的社會抗體散播出去了,這個英文詞彙是 McCann 事務所為了 Macquarie 字典所造的新詞。
phubbing 是個混成詞,由電話(phone)以及冷落(snubbing)兩個字所組成,意思指的就是「在社交場合無視(一個人或是周圍的狀況),忙著用手機或是其他行動裝置的行為」。編字典的人召集了一群專家,為的是造一個詞,讓大家有辦法說出這個問題。現在,輪到我們來選擇了,可以開始使用這種說法,它就可能變成另一種正面的社會抗體,可以對抗社交場合裡的分心問題。
「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電這些現代科技,並不是社交場合裡頭唯一的分心源。」
很多餐廳有電視牆,每台電視都轉到不同的頻道,新聞頭條或是體育賽事在螢幕上閃爍著,這些影像很容易讓對話突然中斷。我們應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旁的人身上,但是正因為我們允許這些電視在背景播放,跟那些裝置比起來,這些電視讓我們分心的危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朋友之間的分心還可能有其他的形式,包括我們的小孩也是一種。舉例來說,在一個近期的聚會上,一位朋友正要開始分享他個人和事業上的掙扎,就在這個時候,他其中一個小孩跑過來到我們的桌子旁邊,想要喝果汁。對話的主題馬上就變成討論孩子的需要。
這個天真無害的干擾卻是有能力讓一段敏感的談話偏離主題的──而這種對話能鞏固親密的友誼。在下一次我們共進晚餐的時候,我們確保了孩子們會需要的東西,包含食物和飲料,都準備萬全了,並且放在另一個房間裡面,孩子們收到非常明確的指令,除非有人流血了,不然不要打斷大人們。
全部的外在誘因──無論來源是我們的手機還是孩子──都得經過仔細的檢驗,好去決定是否對我們是有用的。當我們的小孩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對他們也比較好,並且透過觀察他們的父母示範怎麼建立友誼,他們也會學到要把讓他們分心的事情排除,專注在他們的朋友身上。如果我們不刻意規劃時間和場所,來進行不受打擾的討論,我們所冒的風險就是喪失真正了解他人並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機會。
社會整體用社會抗體來減少吸菸習慣,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減少跟朋友相處時的分心行為。取得朋友和家人的同意,一起管理分心並且採取行動,把多餘的外在誘因移除,如此一來,當我們跟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把分心這個社會感染給隔離在外面。
***
本章一點通:
.在社交場合分心,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全心全意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打斷和干擾會降低我們建立親密的社交連結的能力。
.阻斷不健康行爲的擴散。在交友圈中可以用「社會抗體」這個方法來讓傷害性的行為變成一種禁忌,並預防這些行為的發生。
.發展新的社交慣例。我們可以用社會上對抗吸菸的方式,對抗解決朋友之間的分心問題,把在社交場合使用裝置變成是不被允許的事情。準備幾個高明的說法──例如去詢問:「一切都還好嗎?」──來阻止朋友之間使用手機的情形。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數字能量之手機號深度研究 在 許睿光開運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覺塔羅牌四日工作坊(開啟內在的直覺與洞見)
鄭穎之(朱珠)老師
洽詢:0919-134-591朱珠
自我探索、同理他人、掌握命運
為什麼要學塔羅牌?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簡易自我解惑、也協助他人分析事情、給予建議、做決定的工具!
直覺和偉特塔羅牌是塔羅牌的兩大主流、直覺塔羅最大的特點、是圖案多抽象、除了數字學和色彩學、還包含占星等符號、在基本牌義之外、有很多解牌人直覺發揮的空間。
和偉特的預測事件相比、它又多測詢問者的潛意識、非常有深度地進行靈性、心理及現實生活的解讀。用來開啟直覺及內在智慧、它可以幫助你看見內心世界、發現內在隱藏的行為模式、帶來自我蛻變與揚昇!療癒系塔羅的解牌方式、一直是穎之(朱珠)老師所推崇的、也廣受朋友的歡迎現在老師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在四天的工作坊中、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有緣的你(妳)!
【課程目標】
■ 熟悉塔羅牌78張牌的意涵
■ 掌握各種牌陣的應用
■ 能為自已解牌、也能為他人解讀牌陣
■ 在生活中應用塔羅牌做為自我了解與預測的工具
【教學內容】
初階:
■ 塔羅牌介紹與意涵
■ 大牌22張牌義詳解
■大牌所代表人個特質、行動方針、結果與分組練習
進階:
■ 小牌錢幣、寶劍、聖杯與權杖牌組詳解
■ 基礎牌陣介紹(三張牌陣, 時序牌陣)與進階牌陣介紹
■ 強化讀心的直覺力、解讀技巧的與基礎療癒的練習
【適合對象】
■ 一般大眾,做為自我了解的途徑
■ 欲成為專業塔羅解讀、靈性工作者
■ 心理諮商工作者,做為了解個案的工具之一
【開課日期】
共四天
2015/ 06/25(六)~ 06/26(日) 10:00~18:00
2015/ 07/02(六)~ 07/03(日) 10:00~18:00
【研習費用】
請來電洽詢課程費用。(本課程含免費講義)。
2016/06/10 前完成報名、且繳費者提供早鳥優惠價、兩人同行價、三人團報價。
並贈送直覺塔羅牌及書一套。(市價NT$1,250)。
【開課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57巷10號2樓
(近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6號出口或信義線東門站1號出口)
【聯絡方式】
手機:0919-134-591 朱珠
LINE: acheng69
email: acheng69@ms39.hinet.net
【師資介紹 – 鄭穎之(朱珠)老師】
穎之的「讀心療癒系塔羅占星達人」一直深受朋友們的喜愛。
2006年以來接受了很多名師的指導,曾遠赴美國與日本,
歷經了阿梵達的完整智者之信念系統的訓練,塔羅牌的啟發,
最後浸潤於沐光學苑,許睿光老師,全方位諮詢師與能量療癒師的五年培訓。
在深入不同領域的專業訓練與個人的經歷之後,穎之開始結合塔羅占星,
天使訊息、靜心冥想、與能量療癒(專業醫學之外的輔助性療法),
包含睿光老師獨創的「新時代元辰轉運術」、「讀心術」、與「翻天書」
等各種身心靈整合的手法,來協助朋友探索生命、人我關係、以及身心靈成長等。
「工作」、「感情」、和「健康-自閉等」都是穎之擅長的主題。
穎之同時將於2016年7月正式成為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的在學研究生。
【服務項目及專長】
■ 身心靈整合諮詢與療癒能量
■ 生涯規劃與發展諮詢
■ 塔羅、色彩心理、星盤解讀與繪圖解析
■ 情緒釋放
■ 觀元辰宮(新時代元辰轉運術)、讀心術、翻天書
■ 塔羅牌與天使訊息教學
【學習經歷及經驗】
■ 許睿光老師「全方位諮詢師」第一期
■ 許睿光老師「全方位能量療癒師」第一期
■ 許睿光老師「光的課程」行星系列習修中
■ 許睿光老師「療癒系占星」課程
■ 其他名師占星課程
■ 寶靈老師偉特牌高階課程
■ 阿梵達智者
■ NLP專業執行師國際認證
■ 高階NLP習修中
■ 「臼井靈氣」二階
■ 合一祝福Deeksha傳導師
■ 中國二級心理諮詢師
■ 知名金融企業內部色彩達人分享
■ 沐光學苑身心靈成長中心客座教師
目前駐店東區「頂好名店城」二樓「沐光心占卜」。
臉書粉絲頁:請搜尋「沐光心占卜」。
預約專線:0956-168-850
老師的塔羅測驗題目、請參考此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