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598的網紅科技狗 3C Do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電視上面容易搞錯的光纖接孔】 那一天看看最近山西界發生什麼事 有機會也想買套沙發來坐坐 發現有些端子接孔的資訊有誤 就藉機來說說什麼是「光纖輸出規格」 - - 影片中 「04:14」「 04:19」 講到這款投影機 有光纖輸入 ---> 實際上是光纖輸出 (另外 04:27 講到有 HDR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小翔 X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ony 在台灣時間的 4 月 14 日,發表了 2021 年最新的旗艦手機以及中階新機,而今年也將繼續採用產品精簡化戰術,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依照過去來看,上下半年通常會各自發表一款旗艦,但今年除了推出 4K HDR 旗艦的 Xperia 1 III 之外,也把通常在下半年推出的小旗艦提前發表,也就...
-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22:30:04Sony 在台灣時間的 4 月 14 日,發表了 2021 年最新的旗艦手機以及中階新機,而今年也將繼續採用產品精簡化戰術,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依照過去來看,上下半年通常會各自發表一款旗艦,但今年除了推出 4K HDR 旗艦的 Xperia 1 III 之外,也把通常在下半年推出的小旗艦提前發表,也就是主打單手好掌握的 Xperia 5 III,再來也發表了最新的防水中階機 Xperia 10 III,那麼這三款新機究竟有什麼差異?以及該怎麼選擇?我們趕緊看下去吧!
【影片更新】
15:16 - Xperia 10 III DisplayPort 有線輸出畫質只到 2560 x 1440 / 60fps。
【影片推薦】
►Xperia 1 系列三代同堂!Sony Xperia 1 III 開箱評測
https://youtu.be/cTYUak2IrGQ
► Sony Xperia 1 III vs Xperia 1 II / Xperia 1 - 你該升級嗎?
https://youtu.be/TkkhfAL_cKI
► Sony Xperia 10 III vs Xperia 10 II / Xperia 10 - 你該升級嗎?
https://youtu.be/3zDG5xXFNXo
【影片指引】
00:00 前言
01:00 設計 (尺寸、材質、機身顏色)
03:43 感應器 (側邊指紋辨識)
04:03 螢幕 (HDR OLED、120Hz刷新率、240Hz觸控採樣率)
05:23 主相機 (蔡司鏡頭、20fps高速連拍)
06:33 主相機 (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AI超高解析度縮放)
07:56 主相機 (眼部追蹤對焦、物件追蹤對焦、Photo Pro)
10:03 主相機 (4K HDR 錄影、Cinema Pro、FlawlessEye)
11:06 前相機
11:26 音訊 (全段立體聲前置雙喇叭、360 空間模擬音效)
12:29 硬體 (系統、遊戲增強器、高通S888 / S690處理器)
14:08 硬體 (12GB記憶體、4500mAh電池、30W快充)
15:05 連結 (Wi-Fi 6、藍牙 5.2)
15:40 通訊 (5G+4G 雙卡雙待、5G頻段)
16:05 總結
【產品資訊】
►Xperia 1 III:12GB+256GB (黑/灰/紫)、NT$。
►Xperia 1 III:12GB+512GB (黑/紫)、NT$。
►Xperia 5 III:8GB+256GB (黑/粉/綠)、NT$。
►Xperia 10 III:6GB+128GB (黑/白/粉/藍)、NT$。
【影片類型】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無。
感謝: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Sony…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xianglin0222@gmail.com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Sony:https://www.sonymobile.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MBB: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Tobu:http://www.youtube.com/tobuofficial
Peyruis:https://soundcloud.com/peyruis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Lyfo:https://soundcloud.com/lyfomusic
A Himitsu:https://soundcloud.com/argofox/a-himitsu-adventures
Ehrling:https://soundcloud.com/ehrling
-------------------------------------------------------------------------
【索引】
#SonyXperia1III #Xperia1III #Xperia5III #Xperia10III #SonyXperia #Sony2021 #Xperia2021 #Sony手機 #Sony新機 #小翔大對決 #小翔XIANG
【關鍵字】
手機規格比較、手機推薦、你該選擇誰、透過規格比較、讓你了解究竟該選擇 Xperia 1 III、Xperia 5 III 還是 Xperia 10 III。外型規格比較:Xperia 1 III / 5 III / 10 III 延續21:9螢幕設計,1 III / 5 III 採用雙面玻璃結合鋁合金邊框,其中 I III 正面使用康寧 Victus 玻璃,10 III 則是採用雙面玻璃結合塑膠邊框,背面則搭載了主要的三鏡頭設計,而 Xperia 1 III 則還多出 3D iToF 鏡頭,其中旗艦機都具備實體相機鍵,Xperia 1 III 機身顏色消光黑、消光灰以及消光紫,Xperia 5 III 機身顏色鏡黑、鏡粉、鏡綠,Xperia 10 III 機身顏色水漾藍、水漾粉、水漾黑、水漾白,三款都側邊指紋結合電源鍵。螢幕規格比較:Xperia 1 III 採用 4K HDR OLED 螢幕、Xperia 5 III / 10 III 採用 Full HD+ HDR OLED 螢幕,X1 影像處理引擎、Bravia技術、Triluminos、導演模式、10 bit 平滑技術、120Hz 螢幕刷新率、240Hz 降低動態影像模糊、240Hz 觸控採樣率。主相機規格比較:Xperia 1 III / 5 III 主要搭載三鏡頭 (1200 萬畫素的廣角鏡頭、IMX555、1200 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1200 萬畫素 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1 III 多出 3D iToF),Xperia 10 III 也採用三鏡頭 (1200 萬畫素的廣角鏡頭、800萬畫素超廣角、800萬畫素 2 倍光學變焦望遠鏡頭)、20fps 高速連拍、60fps 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計算、Dual Pixel PDAF、4.4 倍光學變焦、混合式變焦12.5 倍、AI 超高解析度縮放、OIS 光學防震、蔡司光學鏡頭、蔡司鍍膜、即時眼部追蹤對焦、物件追蹤對焦,Photo Pro 新增 Basic 模式、智慧場景辨識、RAW 檔、寵物辨識、夜間模式,4K HDR 60fps 影片、4K HDR 120fps 慢動作影片、Cinema Pro、光學智慧防手震錄影 Optical SteadyShot、FlawlessEye。前相機規格比較:800萬畫素、f/2.0、手勢自拍、人像自拍、5軸數位防手震。音訊規格比較:全段立體聲前置雙喇叭、劇院級立體聲雙喇叭、360 reality audio、360 空間模擬音效、3.5 mm 耳機孔、杜比全景聲、DSEE Ultimate、Hi-Res、LDAC、aptxHD。系統規格比較:Android 11、遊戲增強器、H.S 電源控制。硬體規格比較:Xperia 1 III / 5 III 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88、Xperia 10 III 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690、 Xperia 1 III 12GB RAM/512GB ROM、記憶卡擴充。電池規格比較:4500 mAh 電池、30W 快充、XQZ-UC1快速充電器、無線充電、無線電力分享、PD 快充。連結:Wi-Fi 6、藍牙 5.2、NFC、Displayport。通訊:5G+4G雙卡雙待、載波聚合、5G通訊、5G手機、5G頻段。Xperia 1 III / 5 III / 10 III 價位。小翔大對決。小翔透過規格比較讓你更了解手機的差異。 -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百靈果Ne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16 21:00:17今天邀請立楷來跟我們聊聊 SoundOn 怎麼成功找到買家的故事,還有接下來他打算做什麼
《Sony X 百靈果 NEWS》
不能叫別人閉嘴? 只好戴上Sony WH-1000XM4 無線藍牙主動式降噪耳機隔絕外界雜音
♫ 官網連結 http://go.sony.tw/1DzyEiOS
【獨家降噪處理器 QN1e】可以消除生活中的低頻噪音,讓你一秒冷靜
【DSEE Extreme 數位音質還原技術】 能減少類比、數位轉換或音訊輸出時所造成的音波折損,聽見更完整的音樂細節與立體感的音場效果
【Speak-to-Chat 快速聊天模式】無須拿下耳機就能快速與人對話
【多機同時連接】可同時連接兩種不同裝置 (手機&手機或是手機&電腦),輕鬆更換音樂來源
♫ 即日起至 3 月底,官網購買 WH-1000XM4 無線藍牙降噪耳機,輸入折扣碼 ibelieve ,就可以享百靈果教徒《KKBOX會員30天儲值卡》乙份。而且同系列 WF-1000XM3 限時降價中,原價 $7,490,現在買現省 $1,500 元,只要 $5,990 元就能擁有。
【青年打通關!審議來闖關】線上審議民主課程
https://panschool.asia/product/youthhub
👉課程將於2月初陸續上線,免費登記才不會錯過「課程彩蛋蒐集」、「問答測驗」等抽獎活動!
詳情請到「青年好政聯盟」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PU.NYC/
✨追蹤 IG 看我們的ㄎㄧㄤ日常:https://instagram.com/bailingguo_news
✨到 FB 看我們每天分享新聞觀點:https://m.facebook.com/puppydailynews
#TaiwanPodcast #PodcastStudio
想要支持我們,看幕後花絮、NG片段,請加入Youtube 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2KoUc0f4Bv2Bz0mbOah8g/join
每週二、四、日晚上9點更新
歡迎來到百靈果News
這裏是華語界最自由的雙語國際新聞
Welcome to Bailingguo News
The FREEst International News Podcast in the Chinese Speaking World
我們把高音質的檔案放在其他網路平台,歡迎大家訂閱
🎧百靈果News的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N6V976
Spotify:https://reurl.cc/14yqRX
Google:https://reurl.cc/Y6ypxD
KKBOX:https://reurl.cc/k0D29x -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5 19:00:20還記得 OPPO 幾年前推出的「Find X」旗艦機型,採用上升降式鏡頭來實現真正全螢幕的概念,並使用結構光系統進行 3D 臉部辨識,也因為這些較新穎的技術,使得 Find X 在當時受到相當多的關注,而現在 OPPO 再度推出「Find X」的後繼系列,包含「Find X2」以及「Find X2 Pro」,那麼究竟前後代間有什麼樣的差別,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影片更新】
08:36 - 台灣引進 Find X2 的 12GB+256GB 版本。
09:45 - Find X2 (12GB+256GB),台灣建議售價為 NT$ 30,990。
【影片推薦】
【影片指引】
00:46 – 設計、感應器
03:06 – 螢幕
04:38 – 主相機
07:22 – 前相機
07:35 – 音訊
08:01 – 硬體、連結、通訊
09:44 – 總結
【產品資訊】
► OPPO Find X2:12GB+256GB (黑/藍)、NT$30,990。
► OPPO Find X2 Pro (未上市):GB+GB (//)、NT$。
【影片類型】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無。
感謝: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OPPO…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xianglin0222@gmail.com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OPPO:https://www.oppo.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MBB: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Nicolai Heidlas: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Tobu:http://www.youtube.com/tobuofficial
Peyruis:https://soundcloud.com/peyruis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Lyfo:https://soundcloud.com/lyfomusic
A Himitsu:https://soundcloud.com/argofox/a-himitsu-adventures
Ehrling:https://soundcloud.com/ehrling
-------------------------------------------------------------------------
【索引】
#OPPOFindX2 #OPPOFindX2Pro #FindX2 #FindX2Pro #FindX #OPPO #OPPO新機 #OPPO手機 #OPPO2020 #小翔大對決 #小翔XIANG
【關鍵字】
手機規格比較、手機推薦、你該選擇誰、透過規格比較、讓你了解究竟該選擇 OPPO Find X2、Find X2 Pro 還是 OPPO Find X。外型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採用上19.5:9的開孔式雙曲面螢幕設計,跟過去 Find X 採用的升降式鏡頭所達成的全螢幕不一樣,Find X2 系列搭載了四鏡頭設計,並採用上螢幕下光學式指紋辨識。螢幕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 採用 Quad HD+ 6.7 吋 AMOLED 螢幕、800nit 亮度、最高峰值亮度 1200 nits、120Hz 刷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並搭載了 O1 超感影像引擎、HDR10+。主相機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 皆採用三鏡頭設計、4800億畫素、像素4合1、IMX586、IMX689、雙原生 ISO、12-bit色深拍攝、超廣角鏡頭、微距拍攝、長焦鏡頭、潛望式鏡頭、2倍光學變焦、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60倍數位變焦、專業模式、人像模式、超高畫質 3.0、RAW檔輸出、4K 60fps、超級防震 Pro 模式、景深錄影、3D錄音、降低風噪、錄音變焦、Live HDR。前相機規格比較:3200萬畫素、美顏模式、人像模式、夜景模式、景深錄影。音訊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採用雙喇叭、杜比全景聲音效。系統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搭載 Android 10、ColorOS 7.1。硬體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搭載高通 S865,12GB RAM、512GB ROM、LPDDR5、UFS 3.0。電池規格比較:Find X2 系列 4200 mAh、4260 mAh、60W 有線快充。連結:Wi-Fi 6、藍牙 5.1。通訊:5G+4G 雙卡雙待、載波聚合。Find X2系列價位。小翔大對決。小翔透過規格比較讓你更了解手機的差異。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科技狗 3C Do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視上面容易搞錯的光纖接孔】
那一天看看最近山西界發生什麼事
有機會也想買套沙發來坐坐
發現有些端子接孔的資訊有誤
就藉機來說說什麼是「光纖輸出規格」
-
-
影片中 「04:14」「 04:19」 講到這款投影機
有光纖輸入 ---> 實際上是光纖輸出
(另外 04:27 講到有 HDR10+ 的解析度 不是解析度是 HDR 高動態範圍的規格 不過不是本文重點就下次再說)
-
-
《什麼是光纖輸出 Optical Out》
數位光纖輸出是電視常用的端子接孔,它的功用就是把電視本來要從喇叭發出的聲音訊號,藉由光纖線輸出到外面的聲霸或是擴大機設備。
=
《什麼時候會用到》
就是電視的喇叭不好,你想要把電視內部串流平台、外部接入的遊戲機、電影播放機的聲音都發出來,就可以用光纖的形式輸出。
-
這個功能後來被更方便、頻寬更大的 eARC (增強音聲回傳) 取代,改成用 HDMI 線材來達成。
=
《這樣做有什麼優點》
光纖輸出的優點是相當普及而且無損,很多電視音響或是聲霸目前還是只支援光纖輸入或是類比輸入,並不支援 HDMI ARC in 。像是不到 NT$2,000 的小米電視音響。
-
光纖輸出後訊號就是數位的 0 和 1 ,另一個數位輸出的端子叫做同軸端子,這都可以避免聲音訊號像以前我們遊樂器的 AV 端子(類比)因為插頭或是線材造成衰減影響。
=
《常聽的杜比可以聽嗎?》
光纖輸出的音訊格式主要分為兩種,大部分是原始的數位音訊格式(目前兩家音響公司 Dolby 和 DTS 的壓縮格式),一個則是電視先處理解碼這些裝置的聲音,再用 PCM (Pulse-code modulation) 的數位訊號發出來。
-
要用哪個格式輸出主要在於這個喇叭能不能自己解碼這些數位壓縮格式,以小米電視音響為例,它連基礎的 Dolby Digital (DD) 都不能解,那自然讓電視或投影機先解好,再輸出 PCM 才能夠正常發出聲音。
=
《光纖輸出和 HDMI 輸出哪個音質好》
至於哪個音質好,這個很難說;不過因為電視和投影機都不是專門處理聲音的裝置,所以把 Dolby 或是 DTS 訊號直接送去給支援的音響,大多數都比電視自己先處理解碼過好聽。
=
《光纖有什麼缺點呢?》
光纖還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就是頻寬不足,目前只發展到 5.1 環繞就沒了,Dolby Atmos 和 DTS:X 這類物件導向編碼就都只能用 18Gbps 以上的 HDMI 線材傳輸,不能再透過光纖。
-
不過這跟聲音好不好聽,劇院有沒有 Fu 完全是兩件事。喇叭單體優秀,光是 5.1 在震撼上可能就比虛擬單體又糟糕的 Atmos 聲霸還要來得好。所以編碼也不是一切,很多人家裡的電視老舊,但是聲音靠光纖拉出來還是非常厲害。
===
===
詳細的我下面留言會放影片出處連結,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一起討論。
#伊森 #光纖輸出 #伊森碎念 #投影機 #杜比 #Dolby #DTS #聲霸 #環擴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物聯網IoT #智慧家庭 #語音助理 #智慧音箱 #人工智慧AI #微機電系統MEMS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WiFi #藍牙低功耗BLE #ZigBee
【誰將擔當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
隨著智慧家居普及,有越來越多的房間都安裝了配備人工智慧 (AI) 功能的智慧音箱,其功能基本上大同小異。但什麼才是智慧家居真正的控制中心?
2014 年底推出的首款產品——智慧音箱,將無線揚聲器系統與 AI 平台相結合,至今仍然在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起初,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流媒體播放雲音樂;但過去兩年,智慧音箱增添了顯示螢幕、攝影機、流媒體視頻和家居自動控制燈光、氣候和防盜系統。
此類智慧家居生態系統的出現,使家中大量智慧設備成為多餘擺設;而顯示螢幕和家居自動控制等新附加功能,使智慧設備外形也發生改變。儘管尚未針對各個房間的需求進行優化,但它們似乎正變得更適用於家中特定房間。智慧家居的市場正逼近臨界點,智慧音箱需能適應特定房間並與其他室內優化的揚聲器共存。
為使消費者獲得獨特用戶體驗,設計人員會在智慧音箱上添加不同的功能。例如,使用電容式觸控式螢幕來代替按鈕,可實現更直觀的控制、降低成本,並提高可靠性。由於智慧音箱會有不同的模式,包括:回應指令、彩色 LED 照明模式可提供視覺回饋,並為產品增加一些亮點。
此外,設計人員還可添加環境燈光感測器來調節輸出亮度,由白天的強光模式調整為夜晚的暗光模式,進一步增強使用者體驗。這場圍繞 AI 控制中心的爭奪戰掀起了音訊和視頻單晶片 (SoC)、Wi-Fi 和藍牙 (Bluetooth) 連接積體電路、音訊積體電路、微機電系統 (MEMS) 麥克風和揚聲器製造商之間的競爭熱潮。
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如此多的設備之間如何共存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很難知道哪台設備將處理哪條指令?哪台設備將提供音訊回饋?長期來看,如果房間較大,放置多個帶麥克風的設備並非壞事。如果佈置妥當,只要設備之間能相互通訊,就可大幅提高整體波束成形 (Beamforming) 和語音辨識的準確性。
延伸閱讀:
http://compotechasia.com/a/tech_applicati…/…/0903/42683.html
#德州儀器TI #DLP
數位音訊輸出是什麼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1
開設這個專頁、寫完第一個主題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之後,就一直想要找機會開始寫一些關於電吉他的項目,不論是我個人在器材使用的心得,或是在實務面向上實際操作的經驗。但相較於『練習木吉他彈奏』或是我的編曲經驗分享,我覺得『電吉他』所涵蓋的議題範圍更廣,卻同時反而是更『個人化』的取向 ---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想去追求的『Tone』,但『Tone』在各類型不同的音樂形態中,藉由不同器材的選擇搭配下,而最重要的『不同的彈奏手感』詮釋之後,其實,幾乎沒有方式去重現或定義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好 Tone』;也許你會非常認真去研究你所鍾愛的吉他英雄,他 (她) 所使用的所有器材搭配與彈奏手法 --- 譬如我就很努力去研究了 Nuno Bettencour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no_Bettencourt ) 的所有細節,甚至想盡辦法去搜購了他早期所使用的相關器材,結果 … 我一點兒也彈不出他那種兇狠又放蕩不羈的音色,反而在後來很多 Youtube 頻道上,看到其他的同好者們用了根本不相干的器材,在音色上卻更為神似 …… 我的結論是:謝謝我們各自的英雄為我們打開了音色探索道路的大門,但最終,我們自己的耳朵會定義出我們自己的音色 --- 而且你不論用什麼器材,你還是會調整、彈出你自己喜歡的音色。
但因為近期所投入的『第二代樂手培訓』的製作過程中,剛好有一些實屬難得的錄音機會,因此,還是想藉由這個契機,聊一些在實務經驗上可以一起討論的議題:
[一. 電吉他相關器材實務]_電吉他收音實例_01
且讓我們先跳過『究竟是傳統麥克風收音好、還是數位模擬器材的便利性好』這個看起來不像是爭議的爭議 ---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單一命題、而是複合式的問題;我們先就這一週實際在強力錄音室『羽』房用麥克風收音的過程,做一些簡單的描述。
我們來想一下:如果我們所使用的一切電吉他收音相關『硬體器材』變因都不改變 --- 我是說從演奏者本身、那把電吉他、電吉他連接的以及其後功能相近的線材、線材連接到的可有可無的效果器盤、到音箱頭、到音箱箱體、到麥克風、到麥克風放大線路以及相關的動態調整 (Compressor & EQ) 、到數位音訊介面、到電腦 DAW 的錄音軟體版本 … 種種,一切的硬體變因都控制不變之下,我們要單錄一個樂句或是 Pattern,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再怎麼樣,才能讓那個樂句或 Pattern 聽起來『更好聽』?
『音量』!巨大無比的音量!
就以木吉他的麥克風收音來說,如果你希望得到非常有『存在感』的指彈音色,在一切外在因素都不改變的前提之下,你會需要加強你在右手彈奏的『Punch』--- 我常常對年輕的錄音樂手解釋:『那不是單純加重彈奏的力道,而是觸弦瞬間的勁道』;但木吉他因為本身結構的物理條件,你能『增益』的『勁道』,其實還是會有一個很快就突破不了的極限。同樣的道理在電吉他麥克風收音下,只要你願意增加音箱箱體的數量以及推動箱體的後級 (Power Amp) 總瓦數,『音量』這件事兒幾乎是可以無限擴大的 --- 看看八〇、九〇年代吉他英雄們在演唱會上所擺設的『音箱牆』,你大概就可以理解是為什麼了。
在電吉他的發聲系統中,真正主宰音量的關鍵因素,其一是後級,另一個是音箱箱體內的『喇叭單體』(Speaker);最理想的條件是:單體承受的功率、比後級的最大輸出大上一點點,這樣,你可以將後級的功率全部輸出,來讓單體的『紙盆』、『磁鐵』、『線圈』做出最好的動作反應。不過,我們之所以想要讓後級『功率全部輸出』,其實,那來自於『真空管』後級的特性。
就後級的主要分類,其實也就是起初的『真空管後級』與後來改進了真空管缺陷、卻也失去真空管迷人之處的『晶體後級』兩大類。真空管後級在功率全部工作時所產生的自然失真與泛音,一直是數位模擬器材無法突破與仿效的結界 --- 以近年來數位模擬器材突飛猛進的進程,我們將其視之為吉他器材界的 AI 人工智慧現狀也不為過;只是,AI 在今時今日不論已經誇張到什麼地步,目前『它』還未能有『靈魂』狀態的存在 --- 而真空管的自然失真與泛音,恰恰就是電吉他音色所呈現的『靈魂』。換句話說,我們真正在意數位模擬與真實電吉他音箱組最大的差距,其實就來在於真空管後級的無可取代性。
而電吉他真空管後級的瓦數,從早年常見的 100瓦,到近年隨著宅錄發展而越做瓦數越小的趨勢,因此有 50、30、20、5 乃至於 1瓦的各類型產品,這其中如果將各種瓦數的功率全開,你會很意外地發現,在『音量』的差距上,並不會呈現出如同標定數字的倍數差距;然而,在相距不是太大的音量比較之下,你會發現大瓦數所呈現的『量感』,是遠遠比小瓦數後級要來得扎實與飽和的。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巨大音量』,是以大瓦數的真空管後級做全輸出來定義的。
在這一週的錄音進度中,有兩首曲子的兩個樂段,會需要電吉他有比較『Heavy』的音樂性表現,因此,我們選用了 Mesa Boogie Rectifier Recording Preamp/Rectifier Stereo 2:100 Power Amp 組,與 Rock Mod III Preamp/VHT 2:50 Power Amp 組的四個機櫃式器材來相互搭配,因為樂段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前級、後級組合。以其中一項 Mesa Boogie 的機櫃組合一起工作時,你可以理解為『同時有兩顆 Rectifier 100瓦音箱頭,一起將後級音量全開,在很烈的前級破音選項下,僅靠它們的 Preamp 輸出來控制總音量的大小』。
那是有多大聲呢?
差不多就是把一臺 F1 賽車開進強力錄音室『羽』房,油門踩到底的引擎怒吼聲。
可能還不是很傳神!大概很像一列火車直接碾壓過羽房的那種畫面。
這樣的音壓會讓收音的麥克風有一種自然的『壓縮』感、呈現出一種緊實、飽滿的質地;而我們用了三隻不同頻率特性的麥克風,以調整相互的收音比例來呈現音色的樣貌,同時,在相距兩公尺以外,另外架了兩隻配對的麥克風,來收進整個 Studio 的空氣震動聲響。換句話說,我們的每一道電吉他軌道,都用了五隻的麥克風音源來組合成一個音色的呈現。
如果你曾經真的實際聽過這麼大聲的真空管後級表現,說真的,要讓你再回去使用數位模擬器材 … 應該是有點難了。但~請一定要記得一件事:『空間最貴』!如果不是在類似『強力』的這種正規聲學、隔音工程的房間,要能體會過這種『音浪』的衝擊,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什麼這樣的錄音機會是『實屬難得』呢?因為,我們架完器材、調整完整體音色,真的可以開始錄音,那已經是三、四個小時之後了!而錄音室依然是逐小時計費的。在這種市場前景之下,還有多少製作人會用這種方式來執行錄音的工作 … 我還真數不出幾個啊~
所以,我們很幸運也很開心,錄到了非常讓人滿意的聲音,這讓人覺得,做音樂這件事,是可以這麼去講究其中的一切細節;我們也期待著這樣的製作,可以讓音樂有著更好的聲音質感。
雖然,最後到了你手上的音樂成品,你很可能也只是用 i Phone 手機所配備的耳機就這麼聽過去了。
下一次,我們再來聊電吉他收音的最理想模式 --- 訊號乾溼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