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數位相機底片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數位相機底片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數位相機底片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數位相機底片感產品中有2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U 雙魚的海邊 - 婚禮攝影,活動攝影,攝影教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爛老師淺談 Lightroom參數的生理機制(2021新版) 視網膜神經活性測量如何變成清晰化參數🤔 「我迫切地等待新概念和新技術。我相信電子影像會是攝影的下一步重要進展,它將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藝術家與操作者們將再一次努力了解並征服這項媒材。」Ansel Adams(美國,1981) ...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10的網紅辰旭KEYN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每一支復古風格MV的秘密,三個步驟把數位變底片! 19種免費底片顆粒下載:https://motionarray.com/learn/video-effects/free-film-grain/#free-film-grain-overlays-to-download 00:00 Openin...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DU 雙魚的海邊 - 婚禮攝影,活動攝影,攝影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14:41:50
    有 80 人按讚

    📸大爛老師淺談 Lightroom參數的生理機制(2021新版)
    視網膜神經活性測量如何變成清晰化參數🤔

    「我迫切地等待新概念和新技術。我相信電子影像會是攝影的下一步重要進展,它將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藝術家與操作者們將再一次努力了解並征服這項媒材。」Ansel Adams(美國,1981)

      記得我第一次在視覺心理學教科書讀到亞當斯這句話時深感震撼。

      西元2002年初,數位攝影風潮正要席捲台灣時,眾多攝影人一面倒批判,認為「底片攝影才是真攝影」…云云,而這位攝影老前輩早在40年前就已認知到:相機只是一種媒介,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總要想辦法征服新一代的媒材。

    #lightroom #攝影教學 #攝影理論 #視覺研究 #視覺科學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女人天堂 Ladys paradis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06:52:34
    有 15 人按讚

    記得小時候去樂園玩,當時沒有數位相機所以媽媽用底片相機來記錄,過了二十幾年再看那些照片已泛黃褪色~
    其實照片會褪色大多是因為紫外線的關係,哇~那看不見的紫外線隱形殺手也當然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跟老化😱

    養兒不能防老,防紫外線才會!!!

    全方位把長短波UVA擋得死死的,做成隔離乳超猛!

    大家排斥防曬的原因不外乎是又悶又黏,這隻隔離完全打破傳統防曬的悶黏感
    ,又有恰到好處的修飾,擦隔離就跟擦乳液一樣!完全不黏膩後續跟妝變得超貼!!

    日常出門吃東西倒垃圾只擦這隻修飾提亮效果完全足夠!早上抗氧化晚上抗老是我現在的保養方式⋯⋯塗這支就能事倍功半完勝全場~
    飾底乳+隔離一支搞定🤝
    如果你不愛擦防曬的原因是因為怕黏,不透氣

    ➡️那你一定要擦這隻啦 ‼️目前列入此生最愛隔離 每天早上起床就迫不及待的擦上它

    驚爆價680元

    #那汝娃煥顏透亮隔離乳 隔離乳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5:02:03
    有 61 人按讚

    [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辰旭KEYN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1:00:03

    我每一支復古風格MV的秘密,三個步驟把數位變底片!

    19種免費底片顆粒下載:https://motionarray.com/learn/video-effects/free-film-grain/#free-film-grain-overlays-to-download

    00:00 Opening
    00:24 #1
    00:49 #2
    01:25 #2 in FCPX
    02:18 #2 in PR
    03:40 #3
    06:40 總結一下
    07:14 Outro

    我的器材 // My gears 2021

    我的主力相機(全配) https://tinyurl.com/yzydx65n
    我的主力相機(單機身) https://tinyurl.com/yhb2p5rb
    最愛用的鏡頭 https://tinyurl.com/yjc9vu9k
    Vlog機頂麥克風 https://tinyurl.com/yjdhl3px
    訪談用minimic https://tinyurl.com/yfwagozf
    白天出門必備減光鏡 https://tinyurl.com/yzuwhlko
    復古浪漫MV柔光鏡 https://tinyurl.com/ydkm9snf
    Vlog腳架 https://tinyurl.com/yhrk89e3
    監看用螢幕+外錄機 https://adcenter.conn.tw/2pFS_

    室內用主燈 https://tinyurl.com/yztmlgvp
    CP值超高全色域光棒 https://tinyurl.com/yh4ayepl
    超輕巧口袋補光燈 https://tinyurl.com/yfumvl56

    攝影用折疊工具組 https://tinyurl.com/yh2bw25n
    沒有側翻屏的vlog方案 https://tinyurl.com/yj6f58b2
    穩定畫面上提手把 https://tinyurl.com/yga92q5u
    螢幕冷靴支架 https://tinyurl.com/yj2ogvfh

    ⑊ FOLLOW ME ON ⑊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keynoce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eynocee/
    ↳ Streetvoice:https://streetvoice.com/keynocee/
    ↳ Film Works:https://kingslenchen.wixsite.com/kcvisual
    ↳ Email:keynocee@gmail.com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22 19:20:34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底片 #時代的眼淚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37 【志祺七七正職/特約作者】一分鐘廣告
    02:37 底片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04:16 底片輝煌的20世紀
    06:09 擊敗底片的數位相機
    08:04 還喜歡拍底片的原因
    10:29 我們的觀點
    11:54 問答
    12:1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底片時代正式終結!富士底片宣告停產,它真的成了時代眼淚:https://bit.ly/394pqXx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92fpKH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tIlaVz
    →The Ultimate Guide to Lomography:https://bhpho.to/3rhIDvr
    →HOW PHOTOGRAPHY CHANGED HISTORY IN MORE WAYS THAN YOU THINK:https://bit.ly/2NEms4B
    →How early photography changed the world:https://cnn.it/3sbrQLs
    →History of Photographic Film - First Photographic Plates:https://bit.ly/3lAfOZQ
    →History of Digital Photography - Who Invented the First Digital Camera?:https://bit.ly/3tI0htQ
    →Digital Revenue To Surpass Film Revenue in 2000:https://bit.ly/3lGj7yK
    →Digital camera sales to exceed film cameras in U.S., says new report:https://bit.ly/39l7loz
    →Why Kodak Died and Fujifilm Thrived: A Tale of Two Film Companies:https://bit.ly/3sbyfX4
    →Why Did Kodak Fail? | Kodak Bankruptcy Case Study:https://bit.ly/314FwMx
    →The History of Kodak:https://bit.ly/3vNZlGc
    →Kodak: From Brownie and roll film to digital disaster:https://bbc.in/3f46w6T
    →Focus on past glory kept Kodak from digital win:https://reut.rs/3c8iYkp
    →Film vs Digital – A Photo Comparison:https://bit.ly/3tEGXxx
    →Film vs. Digital Photography: Breaking Down the Pros and Cons:https://bit.ly/3f6lf1g
    →This Is Why Film Photography Is Making a Comeback:https://bit.ly/314PVrA
    →影像慢活 底片相機擁有的驚喜:https://bit.ly/3sdqCiX
    →底片膠卷跟數位到底差在哪裡?:https://bit.ly/3s8vIgw
    →底片丨毒品般的中片幅正片:https://bit.ly/3seoNCo
    →為什麼拍底片?:https://bit.ly/3c5ICpY
    →關於拍底片的murmur:https://bit.ly/3tAsbrA
    →Film Format Does Matter ?:https://bit.ly/393Uo27

    【 延伸閱讀 】

    →摄影是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的科技变革:https://bit.ly/391pMhy
    →《發明簡史》:電影發明的專利大戰──愛迪生與被失蹤的正宗電影之父:https://bit.ly/3lzumsE
    →感光元件/片幅大小和拍照的關係:https://bit.ly/3saPZlA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數位相機底片感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4 16:07:09

    身為藝人、表演者的林予晞,也是一名攝影創作者,曾舉辦過《時區檔案》攝影展,並出版攝影集《時差意識》。來到數位時代,林予晞堅持底片創作,主要是她喜歡畫面裡具備在場、原始且生猛有力的真實感。

    19歲孤自赴美就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的林予晞,由於寂寞不安,而習慣性地拍攝陌生地的風景,想要與親友家人分享。其所學的課程也需要以影片、相片取材,再經由軟體重製成自己想要的老舊風貌影像。小時候就想當畫家、並且愛畫枯樹的林予晞從而有所領悟,與其透過後製展現原生的力量,還不如直接追求本質,從此踏上底片相機創作之路。

    一直很喜歡齒孔的林予晞,如今使用著Sprocket Rocket Lomo相機,齒孔也能夠顯像的特殊性,讓她無比著迷。林予晞認為,透過相機的觀景窗去觀看,世界會變得安靜,因為專注於畫面本身的捕捉,她會進入深處,能夠發現內在的聲音,聆聽自己說話。於是,各種煩憂苦痛,也會經由那樣寂靜的瞬間獲得釋放,甚而所留下的畫面也會為她提供事情的答案。

    她表示,攝影就像寫日記,多年後再回頭去當時的作品,仍然能夠感覺到裡頭所蘊含的情緒,其作用宛如時空膠囊一般。但同時又能展示歷史總在重複的啟示,讓自己超脫當前此刻的傷悲愁怨。

    攝影能讓林予晞在工作壓力與日常生活中取得平衡。尤其是她從事表演,任何人都可以對她品頭論足。但一進入攝影世界,所有人都會安靜下來,觀者的沉靜眼神,讓她倍感滿足。對林予晞而言,攝影儼然是賦有哲學性質的嗜好。


    小檔案

    林予晞,1985年生,台灣女演員,就讀崇光女中高中部,畢業於美國休士頓藝術學院The Art Institute of Houston互動多媒體設計系,從事多媒體設計相關工作兩年後,考上香港國泰航空公司,擔任空服人員,服務近四年。後因檢查出甲狀腺腫瘤而辭退空服工作。

    回台開刀治療後,在TVBS擔任戲劇企劃人員。2014年於TVBS的戲劇節目《A咖的路》中演出助理關關一角受到矚目而正式出道,隨即主演台視五十四集的時代大戲《春梅》,以及三立高收視率偶像劇《料理高校生》,2017年以戲劇《必勝練習生》入圍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林予晞從學生時期便開始拍攝數位與底片照片,2018年開設第一場攝影展覽《時區檔案》,2019年由有鹿文化出版第一本攝影集《時差意識》。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吳姿瑩
    剪接:賴炫佑
    作品提供:林予晞  場地提供:微貳獨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