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敲石頭工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敲石頭工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敲石頭工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敲石頭工具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24的網紅WORDist 彩繪文字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敲石作畫 石頭彩繪工作坊/ 新店剛開,雖彈丸一隅,但細節碎唸尚未圓,故彩繪課堂將暫時移師在外。逢得 Trial and Error Lab的邀請,事事也正合時合意。今回將與大家同畫代表強韌生命力的路邊野菊。 若覺日子太苦,試想只得點點泥土與露水,也在盡力發芽開花的瓣瓣野菊,微小的她們也能做到,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殭屍生存之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做好工作,工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敲不動的石頭,就需要更好的十字鎬。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材料和工錢,當然要把工具好好升級一下囉! 遊戲名稱:Doraemon Story of Seasons 哆啦A夢牧場物語 哆啦A夢牧場物語播放清單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

敲石頭工具 在 摳媽與摳比 育兒生活x美妝美食x親子旅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31 05:26:47

🕵️‍♂️在家玩什麼3️⃣小小考古家🕵️‍♂️ ·⛏Be an archaeologist⛏ 玩中學 對話影片➡️滑到底 (現在可以先冰惹~🥶) 之前便利商店被K討了一台恐龍運輸車 都把恐龍丟在旁邊(因為只愛輪子) 靈感來自電影🎬冰原歷險記 索性拿來玩鑿冰遊戲🧊🧊🧊🧊 ⛏🔧🪛🔨 突發奇想結合了...

敲石頭工具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13:42:45

2 月 2 日,有一款遊戲搶先體驗上架後便火速登上了 Steam 暢銷榜,同時獲得超過 5,000 則以上壓倒性好評,主打北歐神話背景的線上合作開放世界工藝生存遊戲,《Valheim》(中譯:瓦爾海姆),目前已在海外社群獲得熱烈關注。⁣ ⁣ 《Valheim》是由瑞典遊戲團隊 Iron Gate S...

敲石頭工具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5:42:35

【 @girlstyle.mag 】Flash於31號停用,經典遊戲將成童年回憶! . Flash Game是80、90後的童年回憶,在智能手提電話還沒有那麼普及時,放學就只能坐在電腦前打線上遊戲!「禁忌戀人」、「採金礦」這些遊戲陪伴我們成長,不過遺憾的是Flash將於今年12月31號停用,在不夠一...

  • 敲石頭工具 在 WORDist 彩繪文字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5 12:30:08
    有 66 人按讚

    敲石作畫 石頭彩繪工作坊/

    新店剛開,雖彈丸一隅,但細節碎唸尚未圓,故彩繪課堂將暫時移師在外。逢得 Trial and Error Lab的邀請,事事也正合時合意。今回將與大家同畫代表強韌生命力的路邊野菊。

    若覺日子太苦,試想只得點點泥土與露水,也在盡力發芽開花的瓣瓣野菊,微小的她們也能做到,牛龜般大的我們,還豈有藉口唸著放棄。

    就只兩天,喜歡的便來與我敲石指天,忘憂作畫,期待這短聚可為諸位帶來些夏末的涼意。

    |石頭彩繪工作坊|
    ️▪️9月4-5日
    ▪️1:00pm-6:30pm
    ▪️60分鐘一堂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
    ▪️課堂會用白色的石灰石 以acrylic在其之上作畫
    ▪️收費已包括作品之包裝及所需工具與顏料的借用
    ▪️完成後作品遇水不退色 並能即場帶走

    報名請移步到Trial and Error Lab

    同日同地同時會有展覽及市集,欣賞工藝之美的務必要來湊湊文創氣息。

  • 敲石頭工具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7 09:29:08
    有 42 人按讚

    我夢見四十幾個人到山中的旅館參加一個創作營隊,試著在營期裡做出作品來。遠遠地我看見妍婷和 88 走來,向她們打了招呼。後來才知道我和她們是室友。


    分享彼此舊作的時間,我同時收到她們的專輯,對她們說:「我剛好有個問題很想問妳們欸。」那時我們坐在旅館日式的玄關,眼前是一片開採砂石的平坦荒谷。她們隨即去做其他事了沒有理會我。走回大廳,在公佈欄上我看見第一隊的作品已經拍照發表了,是連接峽谷兩側的一座橋,但照片上看起來那座橋卻像用 Photoshop 的污點修復工具一點一點修出來的。團隊的創作理念寫道:


    「這座橋的靈感是蕭詒徽先前用『魏斐謠』這個名字發表的另一個作品,那個作品也是用虛假的素材在照片裡建構一個物件。蕭詒徽曾說那樣只是變成『在討論我們喜歡哪一種虛假而已』,所以才用化名發表,但我們非常喜歡,這一次整個團隊沿用『魏斐謠』這麼名字做出一系列作品。」


    午後,一堆男生坐在峽谷中看那座橋的動工。親眼見到之後我才明白,這一隊用紙捲出了假木頭,假木頭的外皮做得像在電腦裡被 Photoshop 修過的樣子,但它們是實體的,只是拍照時看起來像是修出來的;但同時它們是紙做的,所以不能走,終歸是一座假的橋。我一邊讚嘆這個作品對虛實交錯的辯證,一邊轉頭對鍾佳播說:但這個作品給我們的最大啟發,大概還是要怎麼在一天之內用這種工法建起來吧。


    回到房間,我發現妍婷不在,床上的 88 說她去洗澡了。我坐到 88 身邊,「那我要問妳那個問題了:就是啊,我是會買實體專輯的人,會把 CD 載到 APPLE MUSIC 上。但最近 APPLE MUSIC 推出了無損音質串流,我發現用無損串流聽的音質竟然比用實體 CD 上傳的還好;可是,那樣就不是真的從專輯裡擷取的音樂了。好好奇妳們音樂人會怎麼選擇?」


    88 擺出那副理所當然的,對一切已知的表情,「這 OK 啦,我的話就直接把訊息丟給客服,告訴他們有這件事,但是專輯還是會保留不會換掉。」


    「不是,妳誤會我意思了,我是說妳會選擇都用無損串流聽,還是繼續擷取 CD?」


    她沉默了。我發現她沉默的樣子很美,不知不覺我們非常靠近,然後擁吻。她說:等一下,我們不是都有伴侶了嗎?然後推開我,抓著脫下的襯衫離開了房間。妍婷頂著濕漉漉的頭髮從公浴走回來,問我 88 怎麼不見了,我說我不知道。


    直到深夜,敲門聲響起,我們以為是她回來了,開門卻是另一位隊員,皮膚麥黑、來自哥倫比亞的女性。她加入妍婷看電視的行列,我發現她懂得台語,問她在讀音系統不完全的情況下怎麼學台語?她說她是用日文的系統記憶的,同時唸出一大堆單詞示範。我點點頭,說:「也是,台語裡面也有一堆日文音譯的詞。拖拉庫之類的。」


    隔天早上,所有人都在門口集合列隊準備離開,妍婷卻沒有出現。我心想不對,和一群人回到旅館內找,最後在一間冒著蒸氣的廁所裡,看見牆上剩下一滴血,而隨著蒸氣而佈滿水珠的牆面上有手指寫的兩個字:你遲到了。


    我意識到妍婷被殺死了。隨即又走向旅館其他地方,最後在一間和室看見躺在地上的 88,頭套塑膠袋,看起來也死了,一隻手卻緊抓著另一具陌生的女性屍體。


    查看屍體到一半,塑膠袋傳來喘息聲。原來 88 還活著。


    我們立刻將塑膠袋拆掉,扶著她坐起來。我問她,為什麼要殺了妍婷?她不說話,卻搬起一旁地上的佈景石頭,想砸向我。我壓住那塊石頭的同時,身後的一位男隊員說:不就是因為你嗎?


    88 和屍體都被帶走之後,我和其他人試著從這個房間帶走證據。有人說,魚缸裡的魚應該也要帶走。然而撈魚的時候魚不小心掉在褟褟米上,彈跳著。我想要抓住牠,但每當我把手按在牠身上,牠就會立刻彈開,朝上一側的眼睛瞪著我,濕滑的觸感令我感到非常,非常恐懼。


    然後我醒了。



    ▍熊一蘋 ✕ 蕭詒徽・June - D.F.H. 企劃

    蕭詒徽這個月夢見什麼。2021 Jun. 2 - 2021 Jul. 3.
    https://bit.ly/3g0v4wK

  • 敲石頭工具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4 00:07:40
    有 509 人按讚

    人性本善
    我的日本友人都記得311 在日本最辛苦的時候 台灣的幫助
    謝謝日本疫苗 也期待七月的國產疫苗
    分享大家一個 人性本善的故事

    因為疫情的影響,自從上週開始,除了兒癌及新生兒團隊,兒科的住院數大幅減量,我們兒童神經科也不例外,許多頑固性癲癇,或脊椎裂等預定檢查住院的孩童都已延後,因此有較多的時間在家裡陪家人尤其是小朋友。陪著小朋友線上上課的這幾天,腦海里一直反覆思考著,到底我想要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週一早上,依照慣例五點起床時,突然腦裡出現了一篇文章,是我九年級或十年級在新加坡國際學校時,我上日文課所讀的一篇短文。我記得,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眼淚跟著掉了出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14-15歲的大男孩,會在課堂上讀文章讀到流眼淚,可見這篇文章對當時的我,所帶來的衝擊。因為是日文,我試著翻譯,介紹給大家。原文是1991年出版的“文藝春秋”,作者是吉田直哉。

    尼泊爾的啤酒

    昭和60年(1985年)的夏天,因為攝影,我在尼泊爾.喜瑪拉雅山下的多拉卡村待了10多天。那是一個位於海拔1500公尺,山坡斜面上的一個村落。水.電.瓦斯等,一般我們稱為“生活生命線“都還沒來到這個村子。雖然村子人口有4500人,不用講汽車,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也因此對外的交通工具,就是靠兩條腿“步行“。村子的對外道路,都是崎嶇的山路,而且沿路有許多處,被河川或急流所切斷。到了上述的地點,路人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博命一跳。因為路況,無法使用推車,當地的村民都是背或扛著日常用品或行李,一步一步沿著路走上來。因此村民都習慣將行李或物品背至極限,背到不能再背的程度,有時看到一叢草在動,仔細看原來是當地的小孩,為了燃料使用,背著比自己身體還大上好幾倍的玉米葉上山。
     從前的日本也有類似的習慣,當要進入村子共有的山林砍柴時,不能用馬車運,能搬多少下山就看你能背多少下山。人們相信,只背回自己能帶走的量,是被山神所允許的。雖然時代不同,因為沒有汽車可走的道路,使得這個多拉卡村能依然保有山神所允許,對自然友善的生活。
     無法使用汽車,對我們來說,在這裡進行攝影,相當於長時間背著沈重裝備登山一樣,是個極大的挑戰。我們將行李用車載到可到之處後,聘了15位的挑伕將器材及食材運送到村子,因此必須極簡化所攜帶的行李。在簡化的過程中,首先被捨棄的就是“啤酒”。因為啤酒的酒精含量低,考量酒精量,威士忌絕對比較划算。威士忌6支,1人1.5支應該可以撐10天的計算。但是,威士忌和啤酒畢竟是不一樣的。當結束一天辛苦的攝影,看著眼前清徹的小河,很自然的順口而出,說了一句“要是能在這個小河冰個啤酒來喝,一定很棒”。雖然捨棄啤酒是大家討論後同意,我這麼說是違反當初的協議,當我不小心把這句禁語說出口時,提出疑問的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子裡的少年傑特力君。
    「這個人剛剛說了什麼?」他問了翻譯,獲得解答之後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如果想喝啤酒的話,我可以去幫你買唷!」
    「….去那裡買?」
    「查理.可特」
    查理.可特是我們把車子停下、聘請挑夫的地點。因為是汽車能到達的最終地點,當然是有啤酒販售。的確當時在那裡的雜貨店貨架上,有看到幾瓶啤酒放置著。但是,到查理.可特,即使以大人的腳程也需要一個半小時。「會不會太遠了啊?」「沒問題,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就會回來」。 少年如此興致勃勃,我也就順勢把袋子跟買啤酒的錢交給了他。「雖然有點辛苦,但是可以的話請幫我買四瓶回來。」
    充滿幹勁出發的傑特力君大約晚上八點的時候,帶著五瓶啤酒回來。我們大夥兒鼓掌歡迎他歸來。
    隔天中午過後,來攝影現場探班的傑特力君問說「今天不喝啤酒嗎?」想起昨晚那冰涼的啤酒,「也沒有說不用,但是不會太麻煩了嗎?」「沒問題唷!今天是禮拜六,明天學校也沒上課,我可以買很多伊斯塔回來唷!」
    尼泊爾的啤酒品牌STAR,當地人都唸成伊斯塔。興沖沖地把比昨天更大的袋子,以及足夠買一打啤酒的錢交給他之後,傑特力君比昨日更興致高昂的衝出去,但是這次一直到晚上都不見他回來,等到深夜也還是沒等到他。
    擔心他發生意外,請教了村民們.「你給他這麼多錢,他一定是拿了錢逃走了。」拿到這麼多錢,他可以回去找父母,也足夠他去首都 加德滿都了,一定是這樣子的,村民紛紛這樣表示。
    滿十五歲的傑特力君,其實是來自山的另一邊更偏遠的小村落,寄宿在這個村落通學。我因為攝影有拍到他平時睡在泥土地上的草蓆床,所以還算清楚他生活的狀況。
    在那簡陋的居室裡,每天早上跟晚上,傑特力君用石頭磨碎香料跟辣椒,混合之後加上青菜做成的蔬菜咖哩淋在飯上當成一餐,如此刻苦的用功讀書。即使白天也很昏暗的室內,必須點著油燈趴在床上苦讀的傑特力君,沒有回來。
    去學校向老師說明事情的經過,致上歉意,想要討論一下後續該怎麼處理。沒想到老師也說「不用擔心啦,這也不是什麼意外事件。給他這麼多錢,這一定是逃跑走了。」我咬緊牙根深深感到懊悔,無意間用日本的價值觀,給了一個尼泊爾的孩子難以置信的鉅款,讓本來乖巧的好孩子迷失了方向。但是,是不是真的是發生意外了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是最糟糕的情況。就這樣坐立不安的過了三天,在第三天的深夜,在宿舍的我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糟、會不會是最壞的消息,忐忑的開了門,是全身泥濘快虛脫的傑特力君本人站在那裡。
    由於查理.可特僅剩下三瓶啤酒,傑特力君又爬了四座山到別的地方,總計買了十瓶的啤酒。路上因為跌倒不小心弄破了三瓶,說完,傑特力君從衣服裡面掏出三瓶啤酒瓶的碎片,以及找剩的零錢交給我。我抱著他的肩膀,忍不住哭了起來。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這樣的哭了,也不曾如此深深地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

  • 敲石頭工具 在 殭屍生存之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22 08:00:00

    要做好工作,工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敲不動的石頭,就需要更好的十字鎬。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材料和工錢,當然要把工具好好升級一下囉!
    遊戲名稱:Doraemon Story of Seasons 哆啦A夢牧場物語
    哆啦A夢牧場物語播放清單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wYy...

    ──台龜──
    現在台龜很簡單,就四點。
    禁止劇透,禁止教學。
    另外兩點不禁止,但是也可能被封鎖。
    你可以嘴我,我也會嘴回去,然後看心情決定怎麼處置你。
    你可以罵髒話,就像我也會不小心爆粗口,不過讓誰感到不爽,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 敲石頭工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9-11 15:48:31

    #art #inkart #painting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梁震明 #藝術 #美術 #創作 #繪畫 #繪畫創作 #艺術 #芸術 #youtube #youtuber #youtubechannel #youtubevideos #youtubevideo #youtubers #youtubevlogger #art #artist #artwork #artoftheday #artfollowers #artmodern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