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敬拜背景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敬拜背景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敬拜背景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敬拜背景圖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1月24日,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168號,「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張哲生 攝) 以下關於「珍珠家園」的介紹,刊登於2018年5月5日之基督教論壇報。 走進萬華社會邊緣巷弄 將耶穌的愛帶進心靈角落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台北萬華龍山寺周圍有許多茶室,夜夜燈紅酒綠、飲食男女出入,...

敬拜背景圖 在 電影對白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0:50:52

每一次的挫敗都是為了累積更多經驗和力量 去迎接下一次綻放光采的機會⠀⠀⠀⠀⠀⠀⠀⠀⠀ .⠀⠀⠀⠀⠀⠀⠀⠀⠀ 有時侯要原諒一個人真的很難⠀⠀⠀⠀⠀⠀⠀⠀⠀ 除了要讓心中久久未能釋懷的怨恨情緒散去外⠀⠀⠀⠀⠀⠀⠀⠀⠀ 更要心中有力量去面對別人的錯誤⠀⠀⠀⠀⠀⠀⠀⠀⠀ 繼而做到放下和寬恕⠀⠀⠀⠀⠀⠀⠀⠀⠀...

  • 敬拜背景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4 21:35:33
    有 181 人按讚


    2020年1月24日,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168號,「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張哲生 攝)

    以下關於「珍珠家園」的介紹,刊登於2018年5月5日之基督教論壇報。

    走進萬華社會邊緣巷弄
    將耶穌的愛帶進心靈角落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台北萬華龍山寺周圍有許多茶室,夜夜燈紅酒綠、飲食男女出入,是很多人不曾甚至不敢踏進去的巷弄。2005年聖誕節,從一位女宣教士及本地基督徒姊妹開始,上帝興起一些基督徒,每個禮拜走進裏頭探訪,與這群社會邊緣生活的婦女建立友誼,將上帝的愛帶進這些巷弄及心靈角落。

    2008年,「珍珠家園婦女中心」成立,持續倚靠上帝的愛來陪伴茶室上班的婦女及街頭上的性工作者。原本沒預期能建立起來的事工,神親自動工成就了!並帶領珍珠家園於五月6日主日下午舉行十週年感恩禮拜,來見證祂奇妙作為!

    阿真來台宣教30年恩典時刻

    基督教內地會荷蘭籍宣教士「阿真」林迪真(Tera van Twillert),是神使用建立珍珠家園的第一個器皿。而且神很特別,這個週末不僅是珍珠家園十週年感恩,五月5日這天,也是神帶領阿真來台宣教滿30年的恩典時刻。

    1988年五月5日,當時台北車站的鐵路還沒地下化、西門町中華商場也還在,這天,阿真興奮的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因為15歲信主、16歲領受宣教呼召的她,為這一刻預備、等待了多年,來到台灣,她正式成為「宣教士」。儘管那時還不清楚上帝為什麼帶她來台灣?要她做什麼?

    完成語言學習及頭四年在真理堂的學生工作後,神帶領阿真投入萬華服事的第一步,是參與活水泉教會的團隊,關心街友、上癮者或幫派等對象。從外表來看,身材纖瘦、個性溫柔的「阿督仔」阿真要去服事這群人,上帝有沒有搞錯?沒想到阿真對於能夠「關心社會邊緣人」很有負擔,而這正是在荷蘭信主時,神就給她宣教以外的第二個呼召。

    轉眼活水泉服事14個年頭後,神帶領阿真開始新階段的任務—服事茶室工作婦女。14年前阿真剛搬到萬華,住家周遭天天都可看到這些婦女,有一次颱風天,阿真看位一位婦女在風雨中講公共電話,而主動與對方聊天,之後碰面都會互相微笑示意;還有一次在教會禱告會中,阿真身旁剛好坐了一位邊緣婦女,趴在她身上痛哭。回頭來看,原來神早已將服事這群婦女的感動放在她心裡。

    差會對於阿真的負擔,同意讓她試試看,做不起來也沒關係,但要求不能單獨一人去服事,需要保護安全。那時阿真到萬華一間教會兩堂主日傳遞負擔,神奇妙興起一堂各有一位姊妹願意回應呼召,阿真就與兩位本地姊妹走進茶室巷弄探訪。

    是想傳教,還是真正關心她們?

    第一年,阿真與同工就是土法煉鋼每週探訪,邊探訪邊為這地禱告。她去探訪,其實這些婦女也在「看」她,看阿真這個外國人本來不屬於這裡,為什麼常常來看她們?也在觀察,阿真與同工只是想跟她們傳教,還是真正關心她們?

    阿真與婦女互動,很強調對她們的「尊重」,因為知道這些婦女都是逼不得已才從事這個行業,她們都是上帝所愛的姊妹。阿真與同工會送小禮物給婦女們,有的婦女會將這些小禮物一直留在身邊,感受到有人真心關心她們。

    曾有一位婦女,多次看到阿真穿梭茶室間的身影,就主動問阿真:「妳是不是基督徒?」原來,這位婦女已經受洗,迫於生計在此工作,與阿真分享時不禁難過哭了。彼此在禱告中,求神憐憫安慰。

    慢慢地,當地茶室都知道阿真跟同工是「耶穌的」、「阿們的」。阿真很感恩,多年探訪下來,每一次走進這些巷弄,拒絕她們的不少,但總是會有一些婦女願意跟她們聊聊,神讓同工們的服事沒有落空。

    2006年,阿真奇妙認識在當地開店的基督徒,願意支持這樣的服事,更開放店裡舉辦了這項事工的第一次聚會。阿真邀請在林森北路關心酒店小姐的顏金龍牧師擔任講員,感謝主最後來了20多位婦女參加。

    那天晚上,回想顏牧師會講信息,並有教會同工會帶敬拜,讓參加婦女靈裡很有收穫。阿真突然對自己的服事有了一些懷疑,「講信息、帶敬拜,這些我都不太會,那麼事工有辦法繼續下去嗎?」

    阿真鼓起勇氣跟神禱告說:「主啊,今天所做的服事,你會高興嗎?」很少有這樣經驗的是馬上有話跟她說:「阿真,妳有沒有因我所做的,而感到高興嗎?」當下阿真清楚明白,「服事這些婦女,這是神的工作!」神不在乎我們會不會、能不能,祂只在乎願不願意為祂去做。

    耶穌對邊緣婦女完全了解接納

    神繼續開路,帶領阿真跟同工於2008年正式成立珍珠家園婦女中心,陸續有週四聚會、週五手工班、一對一門訓等聚會。神更親自帶領同工、志工加入團隊,一起關心這些婦女。而且這麼多年來,經費上神都親自動工供應。

    阿真有感而發地說,受到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這些婦女很多是為了賺錢養家,讓兄弟姊妹或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不少是離婚的單親媽媽),而從事這個行業。曾有次問卷了解她們認為自己「有價值嗎?」不少婦女回應,能拿錢回去供應給父母及家裡時,會感到有價值;但接客人到房間時,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珍珠家園希望幫助這些婦女,能重新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知道自己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寶貴。如同聖經路加福音七章36-50節裡的婦女與耶穌,看見耶穌對婦女完全的了解與接納,也如同對我們每個人的接納。

    神帶領阿真也有機會到其他縣市傳遞異象,邀請各地教會能關心當地從事這類型工作的婦女。感恩的是,目前已在基隆興起迦美地事工,而且是由當地教會為主體來投入服事。阿真拿起一張印有台灣地圖的明信片,裏頭串著萬華、基隆及其他各縣市,希望有天能串成一條屬神的「珍珠項鍊」。

    阿真提醒,這10多年來,看到萬華地區從事這些行業的婦女人數沒有減少,服事的需要量很大,人力仍有限,邀請更多同工配搭服事,也希望有社工背景的同工加入。

    讓阿真感恩的是,當聽到有婦女將珍珠家園當成是自己的「娘家」,是一定可以回來的地方,就讓她覺得這一切的服事都值得了!榮耀歸予耶穌!

  • 敬拜背景圖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23 23:19:47
    有 63 人按讚

    種子投資,一小時內運輸優化,去中心化,網路募資,手動改造機器,跨領域創意。聽到這些詞語你會想到什麼?

    “What I learnt is that no task one undertakes — no matter how noble — is without obstacles. That obstacles can be overcome, when the mind is clear and the heart has faith.

    What we have today is a crisis of faith. No faith in the government, or in institutions, no faith in ourselves.”

    這本書是關於印度一個慈善機構“Akshaya Patra” 的故事。起源於一位很有想法的印度廟宇的僧侶 (他和廟中若干位其他僧侶是IIT畢業的,是全印度最頂尖的理工大學)和當時Infosys (一家上市的印度軟體公司)的財務長,和財務長的另一名企業家朋友,從問自己 “我們能做什麼?”,開始,提供印度學童免費的午餐。

    慈善和追求卓越的並行
    慈善組織錢不夠時,是否就犧牲品質或便宜行事?他們決定追求卓越。固定的經費,要能準備熱食,又要兼顧營養與變化,該怎麼辦呢?僧侶們結合著職場人士一同想辦法,從食材的選擇,到提供重複使用餐具(讓孩子們保管,孩子們都非常愛惜),到留住好的廚師而設計的program,讓他們在有限預算中仍然可以送出熱騰騰又多變的餐點

    規模化 (Scale)
    印度是個非常多元的國家,當他們被邀請到更窮的城市時,原本的模式不管用了。新地方距離遙遠要送熱餐無法從中央廚房提供,新地方如何找廚師?新地方食物種類不同,原本的器材不適合。於是,他們開始了“去中心化”的外展廚房,當地人衛生習慣不佳就告訴他們供餐是一種敬拜神明的儀式 (因此當地人才甘願洗澡再上工),機器加溫時間不符合當地食材,於是有工程背景的僧侶自行調整輸送帶讓它符合需求!

    進一步的規模化 (More Scale!)
    如何募資
    如何運用政府的力量
    而印度地方政府又是出了名的貪腐
    其中他們還碰到有人說他們用慈善名義斂財
    在當中的僧侶和義工們忿忿不平想要取消送餐 “給當地官員一個教訓,沒有我們看你怎麼辦”時,主事的僧侶說 “這麼做是傷到孩子,而飢餓的孩子是無法為自己辯駁的”,因此在被誣告期間他們仍然繼續送餐,尋別的方式還自己清白。

    現在Akshaya Patra 一年提供免費熱食午餐給150萬名印度學童。他們仍戰戰兢兢,因為食品安全和各種環節隨著規模化,就更加重要了。同時,印度有1.2億名學童,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這樣的供餐,他們還有一個巨大的目標要追求!

    更多內容,圖片,與中文報導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gods-own-kitchen-神明的廚房/

  • 敬拜背景圖 在 Moviematic 電影對白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24 07:54:19
    有 3 人按讚


    每一次的挫敗都是為了累積更多經驗和力量
    去迎接下一次綻放光采的機會⠀⠀⠀⠀⠀⠀⠀⠀⠀
    .⠀⠀⠀⠀⠀⠀⠀⠀⠀
    有時侯要原諒一個人真的很難⠀⠀⠀⠀⠀⠀⠀⠀⠀
    除了要讓心中久久未能釋懷的怨恨情緒散去外⠀⠀⠀⠀⠀⠀⠀⠀⠀
    更要心中有力量去面對別人的錯誤⠀⠀⠀⠀⠀⠀⠀⠀⠀
    繼而做到放下和寬恕⠀⠀⠀⠀⠀⠀⠀⠀⠀
    重新面對傷害過你的人,就猶如重新經歷一次傷痛⠀⠀⠀⠀⠀⠀⠀⠀⠀
    但活於別人的錯,不是我們應該要過的生活⠀⠀⠀⠀⠀⠀⠀⠀⠀
    一直把別人傷害我們的經歷和痛苦放在心上⠀⠀⠀⠀⠀⠀⠀⠀⠀
    其實對自己來言是一種最大的折磨⠀⠀⠀⠀⠀⠀⠀⠀⠀
    .⠀⠀⠀⠀⠀⠀⠀⠀⠀
    本身自己並無任何宗教信仰⠀⠀⠀⠀⠀⠀⠀⠀⠀
    當去看一套宗教電影時,不免會有些包袱⠀⠀⠀⠀⠀⠀⠀⠀⠀
    害怕都是千篇一律地去鼓勵別人敬拜和信任主⠀⠀⠀⠀⠀⠀⠀⠀⠀
    但整部電影講述有關宗教的部份並不多⠀⠀⠀⠀⠀⠀⠀⠀⠀
    滿滿都是滲透著親情與原諒別人的訊息⠀⠀⠀⠀⠀⠀⠀⠀⠀
    令沒有宗教背景的觀眾觀看時並沒有太大負擔⠀⠀⠀⠀⠀⠀⠀⠀⠀
    .⠀⠀⠀⠀⠀⠀⠀⠀⠀
    以前念基督教小學時⠀⠀⠀⠀⠀⠀⠀⠀⠀
    當唸到聖經中耶穌常教導我們原諒別人等於自己得到救贖⠀⠀⠀⠀
    小時侯不覺得是這麼一回事,恨一個人當然不選擇去原諒⠀⠀⠀⠀
    反正別人曾傷害我,我就決意不去原諒⠀⠀⠀⠀⠀⠀⠀⠀⠀
    但長大後才意會到把對一個人的恨意放在心上是痛苦 ⠀⠀⠀⠀⠀⠀把自己活在過去,不放開別人的錯誤是悲哀⠀⠀⠀⠀⠀⠀⠀⠀⠀
    有多恨一個人,就要有多力量去原諒⠀⠀⠀⠀⠀⠀⠀⠀⠀
    原諒並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
    是要時間和耐心,待心中的傷痕慢慢平復⠀⠀⠀⠀⠀⠀⠀⠀⠀
    .⠀⠀⠀⠀⠀⠀⠀⠀⠀
    觀影後,電影公司作了個簡單的分享,並分派了原諒卡
    讓觀眾寫下一個很想原諒,但又不能夠原諒的人⠀⠀⠀⠀⠀⠀⠀⠀⠀
    然後回家把它收藏起來,待有天真的願意原諒時才拿出來
    再鼓起勇氣把這張卡送給那個被原諒的人⠀⠀⠀⠀⠀⠀⠀⠀⠀
    這讓我們明白到,我們並不需要刻意裝作遺忘我們不能夠原諒的人⠀⠀⠀⠀⠀⠀⠀⠀⠀
    真正的原諒,是要徹底的放下⠀⠀⠀⠀⠀⠀⠀⠀⠀
    🎥⠀⠀⠀⠀⠀⠀⠀⠀⠀
    想更認識你 I can only imagine (2018)⠀⠀⠀⠀⠀⠀⠀⠀⠀
    主演:Dennis Quaid,J. Michael Finley⠀⠀⠀⠀⠀⠀⠀⠀⠀
    上映日期:5月24日⠀⠀⠀⠀⠀⠀⠀⠀⠀
    #想更認識你 #Icanonlyimagine #DennisQuaid #JMichaelFinley #movie #film #電影對白圖 #moviematic #語錄#文字 #電影 #電影台詞 #電影對白 #對白 #電影語錄 #mm想更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