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1今晚九點至十一點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預告》 *3度的世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2100年全球升溫3度為封面,想像八十年後的地球。南極州的企鵝,在冰融的海水中,看到一個漂浮的沙發,沙發上的電視還在播放新聞,全球各地森林野火。目前地球比起工業革命前,已經升溫攝氏1.2度,預計14年後,即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ฅ'ω'ฅ飛天德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敦克爾克大行動 完成 (完整版) 5星達成 - 基本任務介紹 盡量一起走 - AA互相開 - 能溝通最好 -- Watch live at https://www.twitch.tv/open2014 這是分隔線 --------------------------------------...

  • 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1 20:37:32
    有 1,177 人按讚

    《8/1今晚九點至十一點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預告》

    *3度的世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2100年全球升溫3度為封面,想像八十年後的地球。南極州的企鵝,在冰融的海水中,看到一個漂浮的沙發,沙發上的電視還在播放新聞,全球各地森林野火。目前地球比起工業革命前,已經升溫攝氏1.2度,預計14年後,即使所有的排碳承諾皆落實,仍將升溫至1.5度。南太平洋島國淹沒,低於海平面的地區如台灣屏東沿海低窪地區及彰化以南低窪地區,佛羅里達海邊:及紐約、倫敦⋯⋯都將面臨危機。洪災、旱災交錯,比現在更乾旱,每個城市都可能成為河南鄭州,每條河流岸邊社區都可能成為西萊因河災區。加州年年野火燎原,面積約現在數倍。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歐氣候政情:綠黨可能首次執政。曾經是丘吉爾撰寫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地點,著名景區義大利北邊度假勝地科莫湖,歐洲最富裕的地區,依山而建的都是最漂亮的別墅,但是在7月27日的暴雨與山崩之後,阿爾卑斯山腳下美麗的湖光山色不再,滿目瘡痍 ,慘不忍睹。

    同一天在米蘭卻突如其來下起了冰雹,摧毀了高速公路上數百輛的汽車窗戶。

    法國發展研究所所長氣候專家 Françoise Vimeux:大氣層的溫度只要增加(攝氏)一度,它就會增加7%的水蒸氣儲量,於是水蒸氣儲量就上升到另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如果這個潮濕的熱氣團碰到了低溫的冷氣團,就像我們在德國看到的情況一樣
    ,熱氣團碰上了高海拔的冷氣團,冷熱氣團的碰撞使得大氣層中原有大量的水蒸氣儲量,即會一瀉而下。三天下一年的雨量。

    根據歐洲氣象專家的分析德國冷熱氣團交鋒的危險帶,還會持續南下朝克羅西亞推進,但是這些毀滅性的暴雨洪水並沒有為歐洲帶來充分的雨水。

    義大利北邊發生暴雨洪災的同一時間,義大利在地中海上的薩丁島卻面臨著夏日乾旱與強風煽動引起的山林大火。

    德國總理即將換手,德國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她是德國綠黨角逐總理大位的候選人,貝爾博克首次在的洪災後發表演說:呼籲開展歐洲跨境合作,並設立一個中央機構來應對氣候災難,她還表示綠黨將公佈他們一旦勝選組閣上任的100天之內的:氣候保護即時行動計劃,我們不僅承諾氣候保護政策,而且要實際執行落實。

    *美國撒軍伊拉克。中東政策上拜登選擇延續川普遠離中東戰事,本無心戀棧伊拉克戰場。去年統計報告出爐,這場美國打了18年的海外戰事,已令美國納稅人支付了
    共兩兆美元的開支費用。事實上拜登任內
    駐紮伊拉克的美軍人數早已從川普時代的五千人,再進一步下滑到僅剩下2500人左右。一場美伊華府巨頭會宣告,時代的告終

    美國知名政治評論網站Politico道破華府算盤,想用稱不上撤軍的紙上談兵,替現任伊拉克總統哈德米「重塑品牌」,以協助親美伊拉克政府贏得三個月後國會大選。

    *美國會山莊聽証。53名共和黨眾議員支持民主黨提案,對1/6國會山莊暴動事件舉行聽証會:幾位警察出席,內容震驚美國政壇。

    *梅克爾最後夏季記者會。十六年以來
    她的暑假總是從這個夏日記者會之後
    才正式開始,16年以來她也從來沒有對任何問題感到厭倦「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值得驚喜的新問題」。

    今年夏季梅克爾的最後一場夏日記者會,一個16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問題:未來她要做什麼?當被問及9月26日大選結束卸任後會做什麼?梅克爾說她還沒有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即使她說了兩次「關係密切」,卻始終不願意提及基民盟的名字:因為以她認為聯邦總理的身分高於一切的前提。她是德國總理,不是某個黨派的領袖。

    *布林肯訪印。在印太地區,美國眼中的假想敵,就是中國。美國白宮從上一任的川普開始,就開始積極推動所謂的「四邊安全對話」機制,也就是由美澳日印,四個印太地區的主要大國,來協調和主導此區議題和政策的一個對話機制,雖然現階段,這個機制並不是常態性的機構,美方也從未明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對抗北京,但華府的外交官現在很顯然就是在慢慢地朝這個方向,在籌備和醞釀當中,事實上,今年初,拜登上台之後召開的第一個領袖級峰會,就是這個「四邊安全對話」機制的虛擬遠端會議,而美國國務卿布林上周的印度訪問,則是更進一步要為這個概念性的聯盟,投石問路,因為在美日印澳四國當中,印度很明顯是與華府往來最少,關係也最疏遠的一個,要如何化解新德里現在可能還存有的剩下的疑慮,是這個太平洋抗中聯盟,目前最需要排除的障礙,和最重要的工作,而在印度這邊,新德里之所以會選擇緩步靠向美國,最大的動機,就是中印邊界衝突。

    *杜特蒂臨別演説。
    當傳統政客勢微,靠著提倡正義、平等與自稱會為人民帶來更好生活獲取支持的民粹興起,在2016年選出了美國川普總統,在亞洲,則有菲律賓的杜特蒂。這個菲律賓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身於南方民答那峨地區的總統,挾著「轉型正義」的訴求,並善用熱情粉絲組成網軍,滿嘴髒話,鼓勵私刑殺人,卻能在菲律賓享有高人氣。

    而菲律賓總統6年一任,本週,杜特蒂發表他任內最後一份國情咨文,洋洋灑灑講了兩小時又45分鐘,創菲律賓史上最長的記錄。

    據統計,菲律賓在過去5年間,至少6000人死於涉毒案件,但其中不少是冤假錯案的槍下亡魂。國際刑事法院(ICC)已就杜特蒂的掃毒政策,以涉嫌危害人類罪,正尋求授權展開調查。但杜特蒂在國情咨文中,為自己辯護,堅持要殺光所有毒販,並訴諸民粹,強調這是愛國行為。

    菲律賓憲法不允許總統連任,杜特蒂明年將卸任,但他害怕任內的私刑遭到追訴,因此宣布要競選副總統(菲律賓正副總統並非搭擋參選,而是分開投票),並推出他的女兒,現任民答那峨首府納卯市市長莎拉杜特蒂參選總統。

    最新的民調也顯示在有意參選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的人選中,莎拉杜特蒂以28%遙遙領先,杜特蒂在副總統人選中,也以18%暫居首位。曾經,杜特蒂以清理家族政治的群帶關係獲得選民的認同,但如今的菲律賓一個更大的政治家族可能正在成形。

    *巴西疫情,群眾連續抗議四週,要求彈劾總統。巴西反對黨指控輝瑞公司已經批准出售數千萬劑疫苗予巴西,巴西總統卻因涉嫌拿印度藥廠回扣,買入印度僅做二期疫苗COVAXIN:導致疫情失控。巴西目前為全球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排行第三的國家。巴西總統大選明年十月才舉行,目前民調前總統魯拉遙遙領先現任總統波索納洛。

    —-7/30日(星期六)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

    https://m.youtube.com/watch?v=oky3ATLgDJ4

  • 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1 15:00:10
    有 3,136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當5月4號印度新冠確診突破2千萬例,美總統拜登拋出了一個震撼全球的聲明,美國以人道為由,支持釋出新冠疫苗專利,認為唯有豁免專利,才能大幅提高新冠疫苗產量,並縮短富國與窮國間的接種時間落差。但不只全球藥廠齊聲反對,藥品生產國際聯合會也認為,此舉不但無異增加生產,還可能導致假疫苗氾濫,最終將更進一步傷害早已脆弱緊張的供應鏈,並把美國在生物製藥上的創新成果,拱手讓給中俄等競爭對手。

    2.熟悉內情的人士表示,當前疫苗供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專利,而是擴大生產。以輝瑞疫苗為例,至少需要來自全球19國86個供應商共計280種成分,且要熟悉超低溫冷鏈的專門設備及人員才能生產。歐盟不急於跟著美國表態,因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公開反對,法國總統馬克洪則是有條件支持。

    3.因應一波波的疫情高峰,莫德納宣布無意獨享專利,並加碼提供全球疫苗取得機制COVAX,輝瑞藥廠則加速進行嬰幼兒臨床試驗,及研發是否以第三劑加強對變種病毒的防範。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當代科技與變種病毒的對決,兵疲馬憊的防疫下半場,人類需要更多耐心與智慧。

    {內文}
    新聞片段:「我們要率先報導在推動全球新冠疫苗供應的努力上,出現了重大突破,白宮已經宣布支持放棄疫苗專利權的保護;美國貿易代表說,我們必須要採取特殊措施來終結這場大流行病。」

    擺脫川普時期,凡事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美總統拜登在宣布美國願意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更多防疫援助後,一份最讓全球震撼的聲明,是支持釋出新冠疫苗專利,儘管這項主張早在他競選總統期間,就已經公開承諾過。

    主持人VS 時任美總統候選人 拜登:「如果美國率先發現一款新冠疫苗,您是否會承諾與其他國家共享這項技術、並且您是否會確保沒有專利可以阻礙其他國家和公司大量生產這些搶救生命的疫苗? 絕對會,一定會,這是世上唯一攸關人道非做不可的事。」

    根據WTO《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藥品和疫苗向來都在保護之列,但因應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去年十月印度及南非兩國率先提議豁免,隨即遭到美英歐盟為首及瑞士日本等富裕西方國家強力反對,5月4號印度新冠確診突破2千萬,被視為情勢丕變的轉捩點,因為打從印度單日新增病例跨過40萬門檻後高燒不退,此時這個擁有13億人口甚至是產製疫苗的大國,完成兩劑接種的比例卻只有2%,不少學者便悲觀預估,若不採取積極作法,六月初印度確診人數恐飆破5千萬,不只當地將深陷人間煉獄,全球各國也都難逃變種病毒颳起的風暴。

    美民主黨眾議員 Earl Blumenauer:「除非全球都完成疫苗接種,美國將無法擺脫這場大流行病,我們仍然處於再次感染的下一波疫情風險中。」

    美民主黨眾議員 Jan Schakowsky:「我們需要確保製藥公司願意分享配方,願意幫助提高世界各國生產自己的疫苗並確保配送疫苗的能力。」

    美民主黨眾議員 Lloyd Doggett:「阻礙取得疫苗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外交原則的,而且會削弱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利益。」

    自家民主黨內的強烈呼聲,外加全球超過60位卸任國家元首,及10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今年四月聯名簽署的公開信,被視為拜登勇於接受挑戰的重大後盾。他們一致認為唯有豁免專利,才能大幅提高新冠疫苗產量,並縮短富國與窮國間的接種時間落差。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也在總統拜登正式表態後透過新聞稿表示,「這是一場全球公衛危機,疫情的非常時期,需要祭出非常手段。儘管美國始終堅信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但為了終結疫情,不得不決定力挺對專利的暫時豁免。」

    聲音來源:白宮發言人 薩琪:「我們的整體目標,是替國際社會盡可能提供更多的疫苗,並以具有成本效益的考量做到這一點。」

    世衛祕書長譚德塞對此推文大讚,這是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關鍵時刻,拜登對專利豁免的支持將成為全球展現對抗疫情挑戰的最有力典範。而全球疫苗獲取機制COVAX也高度肯定拜登做法,敦促華府協助製造商盡快轉讓技術。不過全球製藥公司無不齊聲反對,藥品生產國際聯合會更發出聲明表示,豁免專利保護不但無法增加產量,也無法提供應對這場全球公衛危機的可行解方,最重要的是,可能導致缺乏技術的新廠商湧入市場,排擠現有廠商,最終將更進一步傷害早已脆弱緊張的供應鏈,並把美國在生物製藥上的創新成果,拱手讓給中俄等競爭對手。

    前愛力根製藥執行長 Brent Saunders:「(疫苗專利權)無關人為的供應限制,今天它涉及的是符合GMP標準的高品質製造,涉及原物料的供應,(疫苗)還必須在無菌的環境中完成。這裡頭有許多技術上複雜的問題,僅透過豁免智慧財產權是無法解決的。我認為美國政府如果想協助向較貧窮國家提供疫苗,他們應該幫助在美國這裡製造投資,在美國這裡創造就業,然後由我們以營利性或非營利性甚至是免費的方式來提供疫苗。」

    熟悉內情的人士表示,當前疫苗供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專利,而是擴大生產以輝瑞疫苗為例,至少需要來自全球19國86個供應商,共計280種成分,且要熟悉超低溫冷鏈的,專門設備及人員才能生產,當初具備專利的德國生技公司BNT,就是基於這個原因選擇輝瑞合作生產,如今歐盟不急於與美國同步表態,因為內部出現了雜音,德國總理梅克爾公開反對,理由是會扼殺創新,法國總統馬克洪則是有條件支持。

    法國總統 馬克洪:今天重要的是技術轉讓和生產能力,你當然可以將智慧財產權轉移到非洲的製藥廠,但他們沒有生產mRNA疫苗的平台,關鍵技術和專利要如何移轉,才能在非洲建立起生產mRNA疫苗的平台

    畢竟這些藥廠,確實靠著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在這場大流行病中大賺了一筆,以輝瑞藥廠為例,第一季營業額光靠新冠疫苗就高達35億美元,單季獲利為24%,估計全年銷售額高達260億美元,其中只有不到2%提供給,全球疫苗獲取機制COVAX,而另一家莫德納藥廠粗估,今年也能靠新冠疫苗
    2019年營收僅為6千萬美元,如今卻能靠著新冠疫苗大賺180億美元,而這些它們口中的智慧財產權,事實上有很多都有政府在背後資助,換言之,全球納稅人才是背後金主。

    印度新聞主播:在這種大流行病期間,大型藥廠本來就有很大的緩衝,可以提供某種保險,像是公共資金,看看各國為此花了多少錢,美國啟動了極速行動,你知道它們給大型製藥公司,那些製藥巨頭多少錢嗎?180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在英國,它們獲得了將近1.16億美元,大部分都流向牛津和阿斯特捷利康藥廠,總體來說,在這場大流行病中,全球總共投入了1120億美元疫苗研究的公共投資 1120億美元

    眼看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率先宣布,無意獨享專利,並加碼提供COVAX
    全球疫苗獲取機制更多劑量,因為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因應今年秋冬可能迎來的下一波高峰,它們5號宣布正在研究,能否透過追加劑改善,原先疫苗對變種病毒的免疫反應,先前輝瑞也已提出,新冠疫苗很可能在一年內,還要補打第三劑才算完整,或是之後可能每年都得像流感一樣,定期接種才能確保防護力,而英國官方則正在研擬,看是要針對變種毒株專門改款新疫苗,抑或是要求全民補打第三劑,來強化免疫力。

    德州貝勒醫學院教授 Dr. Pedro Piedra:通常,當你接種一款新疫苗時,不需要接種兩劑,通常一劑就夠了,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已經受過訓練,而你要做的就是對新款變種再多加一點訓練。我認為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給我們民眾接種疫苗,確保我們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到當前正在流行中病毒的傷害

    到底要如何徹底撲滅這場大火,當下學界共識,仍是如何讓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盡量拉。換言之,先前被排除在施打範圍之外的幼童,得盡快納入施打。紐時報導稱,美國FDA最快下周批准12到15歲青少年,施打輝瑞新冠疫苗,至於針對12歲以下,甚至是兩歲以下嬰幼兒的臨床試驗,日前也已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莫德納生技公司傳染病治療部門主管Jacqueline Mille:研究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們將而找尋適合兒童族群的最佳劑量,兒童通常需要的劑量比成人要低,因此我們要確保找到能夠增強其免疫力的最佳劑量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當代科技與變種病毒的對決,兵疲馬憊的防疫下半場,人類需要更多耐心與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sJT1uyHk

  • 敦克爾克大行動完整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8 07:00:37
    有 2,921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自9月初以來,許多歐洲國家面臨的感染病例人數再度激增,COVID-19病毒的傳播速度比春季初次爆發時要快。這是疫情入秋後再次強烈席捲歐洲的警告。隨著感染數量的不斷飆升,歐洲正在面臨疫情惡化,法國,德國,比利時和捷克紛紛創下了單日確診德歷史新高,英國連續三天記錄了超過20,000例新病例。法國將從10月24日起擴大宵禁至全國54省,將影響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一共是4600萬法國人。法國政府於本週五宣布感染人數破百萬。德國單日確診首次破萬。德國衛生部長宣布確診。法國總統夫人也因近距離接觸確診病例而自行隔離。第二波疫情瀕臨失控的比利時,其外交部長確診隔離後於週四被送至醫院加護病房治療。比利時被認為是歐洲第二波疫情下的義大利倫巴底。西班牙為全歐感染人數第一個破百萬的國家。總理桑切斯根據公共機構進行的血清陽性率數據,表示西班牙真實的感染人數應該是三百萬人。但是由於中央與地方的對峙,中央政府無力實施全國性的宵禁或更嚴厲的防疫措施。愛爾蘭成為歐洲第二波疫情裡,第一個重新啟動為期六週全國性封城的國家。英國南部威爾斯省主動宣布封城兩週。但是疫情更為嚴重的北英格蘭的曼徹斯特,卻認為封城補助金不足而抵制倫敦的封城要求。雙方未能就此達成協議,但是強森已經片面宣布強行對曼徹斯特封城。波蘭將國家體育場改裝為方艙醫院。第一波疫情輕緩的中歐及東歐國家,未能迴避第二波疫情的重創。義大利單日確診也超過1萬6千人次,再度祭出了宵禁措施。相較於第一波疫情,歐洲各國篩檢能力顯然大幅提高,但並不能解釋歐洲感染人數的急速攀升。第一波疫情裡健康優先於經濟的選擇不再適用,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找到面對第二波疫情的理想方案。

    {內文}
    (英國二戰首相/邱吉爾)
    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Keep going,「如果你正在經歷地獄 繼續前行」

    這曾經是邱吉爾的名言,但不幸也是全歐洲,面對近乎失控的第二波疫情的寫照。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
    上週五(10/16),全歐洲紀錄了超過13萬7千個確診病例

    這場疫情像一個旋轉木馬,在各洲大陸之間傳播,隨著秋天,回到了再次成為全球疫情震央的歐洲。

    (新聞旁白)
    在過去一周內,平均每10萬人中的感染率增加了40%,過去的24小時內有超過4萬個確診病例,比前一天多了1萬5千例,再一次刷新單日新增病例紀錄

    法國是目前全歐,單日確診病例增加最快的國家,目前已經有2000多人住院接受重症監護,這是自5月以來的最高數字,在上週馬克洪宣布,9個大城市開始實施宵禁之後,法國的疫情仍在持續擴散,宵禁將從本週六凌晨延伸至全國54個省份
    ,將會影響4千6百萬名法國人

    (新聞旁白)
    德國方面(根據周四公布數據),每日新增感染人數首次超過了1萬人,全國60%的重症病床已經被新冠病患所佔滿

    這張圖表顯示了八月以來,疫情在德國境內的擴散。

    (新聞旁白)
    紅色部分代表在七天內,每10萬居民出現了超過50個新感染病例,左邊是兩個月之前的德國地圖,右邊則很明顯的,一半的德國改變了顏色

    德國衛生部長斯潘,在本週三宣布自己確診後開始自行隔離,他是領導德國第一波抗疫成功的關鍵人物,也是梅克爾內閣至今首位被感染確診的部長。

    (新聞旁白)
    德國的確診病例正在全國範圍內增加,以南部和西部最為嚴重,有超過129個地區被列為高風險區

    但是高風險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通行與旅遊,並未能獲得各級政府的一致共識。

    (新聞旁白)
    在政治層面要求議會參與更多,抗疫決策制定的壓力增大了,聯邦議會主席週一發函給議員,表示議會在疫情裡的立法角色必須更為明確,一個委婉的提醒,在德國民主裡政策制定是議會,而不是政府

    但是無論議會的角色如何,德國第二波疫情迅速升溫的結果,讓丹麥決定從本周六起對德國遊客關閉邊境。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
    歐洲正在努力應付疫情的國家之一是比利時,新冠確診就醫的病患在過去一週內增加了一倍,政府警告目前的疫情比三月份疫情初期更為糟糕

    比利時已經是第一波疫情裡,全球平均百萬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沒想到第二波疫情將更為慘重。

    (新聞旁白)
    比利時的外交部長Sophie Wilmes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後,被送入重症病房接受治療,據她的發言人說,她仍然是有意識並且病情穩定,她是目前住院的3000名比利時新冠病患之一,比利時當局擔心11月中旬起病床將會飽和

    比利時的瓦隆區被認為正在成為歐洲第二波疫情下的義大利倫巴底,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被評估為目前歐洲疫情最險峻的城市。

    (新聞旁白)
    在努力抵抗病毒擴散的企圖下,酒吧和餐廳被勒令關閉,人們在戶外活動的社交限制被降為一個人

    人口只有一千萬的比利時,10月23日單日新增病例已經超過1萬6千人。

    (比利時衛生部長/Frank Vandenbroucke)
    我們真的接近「海嘯 」了,真的非常接近「海嘯 」,(海嘯是什麼意思),那就是我們完全失控的時候

    目前為止,沒有人敢說疫情失控的底線在哪裡,但是歐洲各國疫情的上限紀錄,卻不斷被刷新。

    (西班牙緊急醫療協調主任/FERNANDO SIMON)
    昨天西班牙已超過一百萬確診病例

    西班牙的確診總數再創新高,成為歐盟27國裡第一個感染人次超過一百萬的國家。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
    由科學專家領導的公共機構進行血清陽性率研究表明,我國實際感染COVID的人數已超過300萬

    有4700萬人口的西班牙是僅次於美國 印度 巴西 俄羅斯和阿根廷,全世界第六個確診病例破百萬的國家,但是中央與地方的意見分歧,未能就進一步的全國性舉措達成共識。

    (愛爾蘭總理/Micheal Martin)
    未來幾週,可能出現嚴峻疫情的數據太明顯了,因此從星期三午夜開始為期六週,
    整個國家將升至第五級

    愛爾蘭成為全歐在第二波疫情威脅下,首個再次宣布全國封城禁足的國家,只有500萬人口的愛爾蘭,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5萬3400起,死亡人數逼近兩千人。

    (新聞旁白)
    從本週三起的六個星期,民眾只能在離家5公里的距離內運動,非必要性的商店和美髮店必須關閉,酒吧和餐廳只能提供外賣服務

    當許多島國的地理條件,例如台灣和紐西蘭被認為是抗疫成功的重要助力,愛爾蘭無疑是一個反面的例外,六星期的封城是一劑猛藥。

    (彭博新聞記者/Dara Doyle)
    我們現在需要讓數據在12月1日前下降,然後如同總理所言,我們就能試著挽救耶誕節,所以我認為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不是像三四月首次封鎖時,當全國團結大家一致認為封城是對的,我想現在有兩派意見

    英國在本週三也創下了單日,逼近27000新增確診病例的歷史新高,使英國感染總數衝破了81萬人次,同時單日死亡人數增加了191人,死亡總數超過了44,000人。

    (威爾士首長/Mark Drakeford)
    我們現在已經做出艱難的決定,從下午6點開始進行為期兩週的防火,從本週五開始

    英國南部威爾斯將從本周五(10/23)起,實施為期兩週的防火牆封鎖,就像三月份的封鎖禁足期間一樣,所有非必要的零售 休閒和旅遊業都將關閉,但不是所有英國地區都像威爾斯一樣,願意主動實施封城。

    (大曼徹斯特市長/Andy Burnham)
    今天我們所提供的完全不夠,來保護我們社區中最貧困的人們,度過即將到來的嚴冬,即使是現在我仍然有意願達成協議,但不能以政府今天提出的條件來達成協議

    曾出任2009年工黨內閣衛生部長,大曼徹斯特現任市長已經成為第二波疫情,英國南北對峙的代表人物,強森在本週三表示,儘管未能與曼徹斯特就封城補助達成協議,但他仍將對大曼徹斯特地區實施更嚴格的封鎖限制。

    (英國首相/強森)
    大曼徹斯特將獲得其中的2200萬英鎊
    這是我們為全國各地地方政府
    提供的額外10億英鎊之外的補助金

    出現在市中心「立即行動 避免第二次封城」的抵制號召,與「北方不是一盤小菜」的憤怒標語,持續突顯倫敦與曼徹斯特之間,因為疫情而更為嚴重的對峙與分歧。

    (新聞旁白)
    波蘭政府宣布了將要把華沙的國家運動場,改裝為一個大型的方艙醫院

    波蘭衛生部長警告波蘭下週恐將進入,單日新增破兩萬人次的高峰期不同於春天第一波裡,幸運地避開了疫情衝擊的中歐與東歐國家,在秋天的第二波疫情裡無一倖免。

    (米蘭居民/Paulina Cozzolino)
    這是使我感到難過的一種措施,但這是必須做的,我們需要宵禁來避免最壞的情況

    無一倖免的甚至包括義大利,十月初單日新增病例還不到2000人,在上週六破萬
    本週持續升溫到每天超過1萬6千人次,是第一波裡前所未有的新高。

    (米蘭居民/Chiara Sgambaro)
    如果沒有其他解決方案,他們找不到其他解決方案,那麼這就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飽受第一波疫情肆虐的北部倫巴底地區,被迫從晚上11點開始到凌晨5點進行宵禁,來遏制感染的急劇上升,目的同樣是禁止深夜聚會。

    (新聞旁白)
    本週開始,義大利也把嚴格的抗疫措施用在今年稍早受到疫情重創的國家中心城市,米蘭和全國各地的面臨了社交限制,數百名民眾在免費的篩檢中心前排隊等候

    歐洲各國篩檢能力大幅提高,並不能解釋歐洲感染人數的急速攀升,第一波疫情裡健康優先於經濟的選擇,不再適用,沒有一個國家找到面對第二波疫情的理想方案,
    比春天更了解病毒和更熟悉防護措施,卻於事無補。

    (法國總統/馬克洪)
    在2020年,20歲很辛苦 真的很辛苦,所以我永遠不會教訓年輕人

    在個人自由與團結抗疫的取捨之間,在保護生命與享受生命之間,是看不見疫情盡頭的疲憊,與躲不掉的經濟衰退,是不是還能朗誦雪萊著名的詩句,「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tr-n9AESo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