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散步後花園心理 諮 商 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散步後花園心理 諮 商 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散步後花園心理 諮 商 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散步後花園心理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

  • 散步後花園心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25 07:04:12
    有 1,398 人按讚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
    並且以愛安在於陪伴與被陪伴的循環共生裡。

    作者吳品瑜身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媳婦,回德國陪伴癌末的婆婆至往生。期間歷經各種自我的內在掙扎、與孩子的衝突、和婆婆的磨合、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漸漸明白被照顧者的心情……她最終領悟:

    活著的美好不是物質世界的執持與擁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動與和諧,
    更能踏實地在眼前這一刻,充分地活著、享受著、更覺知著,
    並毫無抗拒地隨順滑入下一個階段。

    她說:
    在回首的長長黑暗甬道裡,
    我與婆婆的身影交錯、故事重疊,
    原來早在病榻邊的一線之間,
    我已從照顧者翻轉成臨終者,
    嘗試思索躺著的自己的所有想望與最後完成。
    於是,「善終」成了活著的每一刻的在乎,
    並且為自己許下一個夠好(good enough)的陪伴。

    取自《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

    *********************************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真是驚訝與驚豔。

    我很驚訝的是,作者的處境,相當相當的不容易。

    「獨自帶三名孩子回德國居家安寧照顧婆婆,先生遠在時差六小時的馬來西亞」

    這種情況下擔任照顧者,那得要好強大的能量,才不會垮。還一個人在異鄉,沒有固定情感支持的情況下。

    但是讓我驚豔的是,作者的文字好美,作者的所思所感放在她的艱難處境裡,像開出了一朵堅韌的小花。

    我沒想到臨終陪伴是在如此特殊的狀態,然後作者把自己的心,理得如此清晰。

    這本書放在我案邊多時,昨日隨手一翻,來不及看完,便急急忙跟出版社請求授權分享。感恩出版社的信任,讓各位朋友能一起欣賞這麼好的作品。

    千言萬語一句話:各位朋友,請千千萬萬記得,不管在任何艱難處境,都要回頭跟自己貼近!

    祝福您!

    *********************************

    照顧者更需要被照顧

    【文/ 吳品瑜】

    身為「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方能在被撫慰瞬間,復甦所有疲憊的身心,
    繼而以敏受的感官,再次回應他人的需要;
    擔任「陪伴者」更迫切被陪伴,
    因為情緒被牢牢接住,
    才能踏實地接地氣,在每一時刻與人同理共感。

    驟然「擅作主張」回去安寧照顧的我,其實是孤立無援的,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所以過程與後果得由我一個人承擔。

    當時,先生剛剛履新無法請假,大姑執意準備出國度假,大伯與大嫂堅稱婆婆可以找烏克蘭的看護,於是我的「強出頭」就像季節紊亂時胡亂冒竄的枝枒,回馬槍的低溫霜降,立刻傷筋挫骨。

    臨終照顧的瞬息萬變中,每一刻我都得為「擅作主張」而「自食其果」。

    就像那一次坐上救護車進出急診室的驚怖歷程,讓我時常無助又徬徨地深怕再度被猛然丟在「抉擇」的三岔路口上,被迫做出對婆婆「最順勢」或「最好」的決定。

    獨自帶三名孩子回德國居家安寧照顧婆婆,先生遠在時差六小時的馬來西亞,而我與先生的聯繫,就只是每天打電話向他報告病況,向來沉默寡言的他,經常只是「嗯」的一聲,表示聽見了,就沒再多說任何一句話。先生不擅長處理他人與自己的情緒,再加上事關母親的臨終,自是非常糾結,或許正因如此,他總是匆忙地結束談話。

    漫長的婚姻生活,先生無法提供情感支持,更何況他身處至親臨終的隱形霧鎖,我知道自己更不可能在「非常時期」期待任何的安慰,只能想辦法自力救濟。

    然而,身為「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方能在被撫慰瞬間,復甦所有疲憊的身心,繼而以敏受的感官,再次回應他人的需要;擔任「陪伴者」更迫切被陪伴,因為情緒被牢牢接住,才能踏實地接地氣,在每一時刻與人同理共感。

    每晚九點多將照顧婆婆的工作交由兩名女兒,便推著娃娃車走回山上的民宿,見四下無人,天色慢慢地暗了,便整個人鬆懈了下來,幾乎是邊哭邊走著,像個迷失的孩子。

    幸運的是,在看似孤立無援的異鄉,我卻遇見了兩位老天使,並成為我內在最穩固的支持系統。

    老鄰居艾誠比婆婆年輕五歲,雖然她講的是我聽不太懂的南德方言施瓦本語,但她有著鄉下人的初心樸實,過去每年暑假回德國時,她總是不吝將手耕農產的時鮮,一大清早就放在後花園的門口,說是要讓我嚐嚐,特別是我最愛的甜菜根。婆婆罹癌後,在我與孩子尚未趕回去照顧時,皆是靠她過來打點一切,之後更是協助我們處理各種生活事宜。

    在我剛嫁到德國時,她正忙於照顧長期臥床與病危的丈夫,所以對於我在病榻旁的各種驚慌失措,甚至在偌大的房子找不到婆婆要的東西,她都能適時給我指點與幫助。舉凡我對於家庭醫師冷淡態度的不解,她因長年接觸,分享了這位醫生處理她先生臨終的親身體驗;婆婆譫妄時魂縈夢牽地吵著要吃的山上蘋果派,也是詢問她之後才發現原委。

    艾誠顧念我可能有時分不了身去買菜,總是隔三差五地在後花園擺上一籃現採的蔬果沙拉,甚至在復活節那天清晨,艾誠知道我沒有心神準備節慶用品,就烤了一大圈以新鮮酵母烘焙的辮子麵包(Hefezopf),以及將好幾籃彩蛋、巧克力送來,並且溫暖地給孩子們復活節兔子巧克力與禮物。

    在某種無擾距離的溫柔探望,就像漆黑路程遠端的一盞低垂路燈,讓腳下原本的虛浮有了前行的底。

    卻又是切近我們需要地提供所有協助,如同我心傳我手的毫無間距。

    即使到今天,婆婆這棟老宅已經易主,但是我們每年暑假回到德國,都會特地回去探望艾誠,而孩子們更將她視為奶奶,就連向來木訥的老大睿家,都能住在她家一週,「祖孫」無話不談地山中散步、採莓果與共同烘焙糕餅、煮食。

    雖說德國向來門窗嚴實緊閉,前院的門一關,就是城堡重地,但躲在白色蕾絲紗窗背後的向外窺探,不盡然皆是冷漠,卻也有伺機而代的暖,這是另一位老天使的守候身影。

    一次傍晚,推著娃娃車行過山腰轉角的一棟小木屋,心中旋繞未解的是婆婆承受的肉體之苦,以及即將離別的愁苦。突然有位年約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自屋裡走了出來,我趕緊抹去鼻涕與淚水,就怕失態。

    老太太說她認識我,知道我是Kern家的二媳婦,她以前常從蕾絲窗簾後,看我帶著相機在山上拍照,她是婆婆的老鄰居與六十年的教友,向我詢問了婆婆的近況後,便將我緊緊摟在懷裡。

    這一抱,感覺情緒被人承接的安心,我嚎啕大哭出聲。所幸孩子在娃娃車裡睡得香甜,否則真會嚇壞。

    老太太有一些福泰,就在她將我擁入懷中,溫香寧馨像一團雲,將我密實地包覆;當她的手心撫拍著我因哭泣而起伏抽動的背,有一種膚觸的柔軟,馴服了所有慌亂;還有彼此胸口緊貼中,呼吸漸次變得勻順,相互調頻般,順勢滑入同一層的鼻息。

    只有腦袋才會迷失在語言、文字的迷宮之中,進行意義解讀的鬼打牆,而往往這些牆竟是自己的念頭所堆疊而成,特別在情緒崩潰邊緣,他人安慰的話語與理性的分析,只是將牆面塗上了厚重的瀝青,讓人更是全身沾黏滯礙地無法脫身。然而,身體是不會說謊的,人、我膚觸的介面上,有種互即互入的融化作力,所有細胞進行著無聲的對話,承接也給予。

    至今想來,照顧婆婆那段期間,老太太的這一抱,讓我感到被陪伴的溫暖與厚實。她其實什麼話都沒多說,就只是擁抱著我、陪著我流淚而已。

    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要堅強!
    我不想別人教我應該怎麼做!
    我不願別人哄弄我明天會更好!
    我只需要在悲傷的當下,有人看見、凝視我的悲傷,並且陪著我在那狀態停留一下,給我一點膚觸與溫度,這就夠了。

    臨終照顧那兩週,這段向著夕陽的山路,好幾次老太太總是等在路上,有時只是撥開窗簾,一記透過小窗口會心的點頭,有時則是厚實的擁抱與相互凝視,於我真的非常受用!

    就在婆婆往生前幾天,老鄰居在我經過她們前時,特別走了出來,與我並肩走了一段山路,她分享了那一年先生與獨子先後往生,她孤單單的一個人,就連對上帝的相信也失去了。

    而後的十多年,她唯一可為的竟是把這份相信再度拾回。

    她突然止住步伐,堅定地告訴我:「只有上帝知道這一切的發生!我們就是把所有負擔完全地交出去給祂!」

    的確,婆婆越到後期,身體承受的苦痛越大,我就越是無助與不捨,完全幫不上忙的挫敗,讓我隱隱質疑這難道是上帝立意要給的折磨,然而,受苦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

    老太太的這段話適時地讓我把硬扛的全部放下,將執持不捨的,閉眼交付出去。我點點頭,心領神會地,明瞭該是全然臣服與送出祝福的時候了。

    就在山路的盡頭,老太太轉身回家,而我就著最後一絲天光,拔起一根豐滿圓融的蒲公英白色絨球,蹲身在娃娃車旁,與剛睡醒的老三紫晴一起吸飽了氣,用力朝向絨球一吹,讓漫天飛舞的小白傘,向著西天,隱沒在寶藍的夜空裡。

    身為照顧者卻被好好陪伴與照顧的生命體驗,打開了我在居家安寧照顧過程的身心向度,也能有機會抬起頭放亮開闊的生命視野,參與這一場生而死而生的隆重儀式,也創造、訴說不一樣的生命故事。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聽似簡單,卻是病榻旁最迫切的實踐。

    .

    以上文字取自
    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835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散步後花園心理 在 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28 18:29:46
    有 387 人按讚


    露西Lucy的難題-
    (財務規劃與投資管理,夫妻要怎麼做)?

    高雄的投資規劃課程結束後,露西捨不得離開,問了我一個問題,「 那我老公的觀念問題怎麼辦」?

    我半開玩笑的說,擺平他啊!

    露西面有難色,她的難題是,她聽完10個小時的課,觀念應該已調整或改變,但老公的觀念可能還在原地踏步,所以我對她說,你有雙重的挑戰,不但要克服股市波動對你心理的影響,同時還要擺平老公心理面對貪,怕,沒有耐心的極端擺動。

    每一次投資規劃的課,我都能夠遇到夫妻檔,我常覺得他們是聰明的,最正確的做法是財務規劃夫妻一起來做, 因為有共識,才容易做成適合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規劃,萬一我說錯了,日後砲口一致對外, 較不會吵架,還可以去吃大餐,增進夫妻感情。

    投資管理就不一樣了,規劃完之後,如果家庭不是統一管理的,那麼投資最好是各管各的,否則家裡多了事後的諸葛孔明, 你看,你就是不聽的後見之明,只有增加夫妻的爭吵, 一點益處都沒有。

    簡單的說,財務規劃包含(投資規劃),最好夫妻一起來,至於投資管理就各管各的,已經報名我們投資規劃但夫妻不能一起來的,請好好做筆記,試著回去說服另一半, 但心裡要有準備,這雖然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挑戰! 改變觀念,在配偶的經驗中,它是高難度的!

    換上有錢人的腦袋,這是投資規劃要做的功課和教育,不簡單,也不容易,但如果不這樣子, 要達到財務自由的時間會拖得更長,甚至不可能完成,你有更好的方法嗎?

    ( 投資規劃的課, 3月30,和4月6號的課已經公告,連結請見前面Po文,至於被動進階和簡易主動投資的課,這一兩天會公告,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

    附上的照片是上個禮拜回台東,吃完午餐後,我常去散步的聖母醫院後花園,台東少見超跑,只有超藍的天!

  • 散步後花園心理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23 18:00:00
    有 257 人按讚

    你必須持續哭泣到23:59 ◎#黃盈瑩
       
    有人想要參加
    睡眠改善,一系列課程
    我想,他們只是沒哭飽
    白天太忙碌了。忙到晚
    夜色看來也不是那麼清楚
    可以試著放棄保護,自己
    與住心底的人
    放話嚇跑一連串持刀的惡夢
    十分鐘後放鬆身心
    對著空房大喊 我要來哭了喔
    模仿嬰孩稚氣的哭
    模仿病人歇斯底里的哭
    繞一繞房間順便到隔壁房
    別人的夢境裡
    接連模仿兩個嬰孩稚氣的哭
    模仿兩個病人歇斯底里的哭
    再然後散步到後花園
    陪花一起哭
    陪星星繼續閃爍不定
    陪自己,安安靜靜陪自己...
       
    隔天,總是很快到來
    不像未來,未來寫給再未來一點的人
    昨天寫給這些怕睡不著的人們
    昨天已過,代表你似乎睡過了
    當你睜眼,擁有淚痕
    會更加確定
    必須持續哭泣到23:59分
    一切不安總是會解除
    剩下長長的夢境或是還未想像的
    遙遠的夢
       
    --
       
    ◎作者簡介
     
    黃盈瑩,1998年生,目前就讀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國中開始讀詩,高中學著創作。詩對於自己而言是與生命緊密連結的音符,你唱著怎樣的人生,它們就譜出與之相符的樂曲。能夠在字裡行間蘊藏著不可告人之秘密,而這樣的秘密又彷彿唾手可得。認為最浪漫的事是早晨讀詩,當陽光灑落扉頁上,笑容被開啟了。
     
    --
     
    美術設計:簡妙如
    攝影來源:李家郡
     
    --
     
    ◎微光李家郡為你讀一首詩
     
    這首詩看起來是一種對於他者溫柔的慰告,像是第二段的「寫給這些怕睡不著的人們」、「一切不安總是會解除」。
    而這些人們為什麼會進入失眠、哭泣的狀態?應該是生活中被什麼東西給充滿了,「他們只是沒哭飽」、「白天太忙碌了」,情緒太過於龐大,導致無法放鬆;白天也不能指向在工作,更可能是完全被心理佔據時間。這個情緒又能導引到「一連串持刀的惡夢」。
    作者寫人們的動作,以貫串全詩的哭泣為主,「模仿嬰孩」、「模仿病人」。嬰孩對於我們而言都是天真的象徵,而病人帶有一種失落憔悴的感覺,當一個天真的人受到傷害的時候,會比其他人更加嚴重被打擊;病人則是代表原本內心的疲憊,以及後來失眠的狀態,兩者都要以哭作為痊癒的可能。
    其實這些人們都是堅強的,或者說是設法堅強,「試著放棄保護,自己/與住心底的人」,讓自己呈現疲乏的狀態,最後才發現自己也是脆弱的人,值得修復。
    詩中不斷縈繞睡眠、哭泣與夢境,在從一個嬰孩、一個病人,變成兩個的時候,好像一種藉由數數協助進入睡眠的方法。夢也有惡夢與「長長的夢境或是還未想像的/遙遠的夢」,人們心中還保有一種期許,修復之後還要繼續堅強的自己。
    我們或許會苦難到最後一刻,但是「昨天已過」,我們在明天,還會有溫柔的自己。
     
    --
     
    ◎微光現代詩社介紹
     
    微光現代詩社創立2011年,在創社社長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七屆,六年來微光一直有不同的風格和創新,從第一屆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社刊,第二屆首度舉辦「明信片詩展」,跳脫了刊物,走向了自製的文創,第三屆舉辦了大型的詩展「詩季」,在淡江大學的黑天鵝展示廳舉行,這也是微光第一場大型展示廳的展覽,在第四屆辦了第一屆「微光詩歌節」為期三個月的詩歌節,其中包含展覽、詩行動等活動,除了在淡江大學舉辦外,也擴展到校外,結合淡水的重建街,以及捷運快閃活動。第五屆嘗試了各種跨領域的結合,像是舞蹈、藝術、音樂等結合詩歌,讓現代詩的重新展現不同的面貌,並發行了正式出版的詩集《光合作用》。第六屆與校內視障資源中心合作,首次舉辦盲生讀詩計畫:聲明稿詩展,將社員詩作以點字詩、聲音詩的方式呈現,期待能以更多元的方式推廣現代詩。
     
    已經走了六年的微光,在每屆不同社長的帶領下,每一年都有所改變,也展現了微光各種特色和樣貌,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第七屆的微光又將會是什麼樣子的風格呢?敬請期待!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08/20170823.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