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敝的解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敝的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敝的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敝的解釋產品中有19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課緣起:Why《金剛經》? 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是兩個層面的:一方面盡量的用白話文來介紹我所認識的印度哲學、一方面讓觀眾與讀者朋友們的生活難題得到一個「他山之石」的建議;我常常說,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座橋、努力搭起古典理論與現代生活中的鴻溝。 當然,不少人第一個會問我的問題是:印度哲學是幹嘛的?為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4月3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W81SEea5cmI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敝的解釋 在 我是JIX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33:23

做了就別後悔,說過的話就要負責。 / 衝動是人類體現自我瀟灑以及追隨初心的展現,但能做到衝動過後負責的人少之又少。 有些話總是說在氣頭上,但聽者不需要諒解你的情緒,畢竟要為自己說的氣話負責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今天無法掌控你的情緒,情緒永遠只會讓別人操弄,要激怒一個人並不難,因此如何控制自己飛騰的...

敝的解釋 在 每天,都是在東京的最後一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0:59

越接近火口,我的心臟跳得越急,步伐也隨之加快,一段緩坡後、霧氣氤氳的火口映入眼簾;「噢我的天,我快吐了」​ ​ ​ ​ ✦────────────────────✦​ ​ ​ ​ ​ ​ ​ ​ 若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 ​ ​ ​ ​ ​ ​ 請不吝分享給所~有~的朋友 ​ ​ ​ ​ ​...

敝的解釋 在 ??貪吃雪寶❄️オラフ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1:25:40

- ⬅️⬅️⬅️左滑看更多⬅️⬅️⬅️ Green River Roastery, Taipei Xindian 🇯🇵 #綠河/新北 新店 敝司一向作為超前部署在家工作的楷模 前陣子雙北還沒升三級警戒時, 趁著Work From Home來到家附近的綠河 因為可以拍出京都鴨川邊的視角而成為排隊夯店 ...

  • 敝的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0 18:39:34
    有 187 人按讚

    開課緣起:Why《金剛經》?

    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是兩個層面的:一方面盡量的用白話文來介紹我所認識的印度哲學、一方面讓觀眾與讀者朋友們的生活難題得到一個「他山之石」的建議;我常常說,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座橋、努力搭起古典理論與現代生活中的鴻溝。

    當然,不少人第一個會問我的問題是:印度哲學是幹嘛的?為什麼要學印度哲學?印度哲學的特點是什麼?

    任何一個哲學系統,其實都不可能一言以敝之,要用一句話解釋一個體系,既對大家不負責任、也對學問本身不尊重。但是,如果要我來說說我認為學印度哲學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關鍵字是「自由」。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職涯自由、財富自由、旅行自由,後疫情時代大家更渴望旅遊自由、用參訪友自由等等;但我所受到的印度哲學教育、具體來說就是佛學思想,則認為人有更深層的自由需求:「我」的自由。

    印哲認為,人們對自我有許多的誤解(專有名詞稱為「無明」),有些誤解是先天形成的、有些是後天習得的,而這些誤解會讓我們的生命有很多艱難;這些誤解很堅固、很難代謝,像強硬的石猴一樣,難以粉碎,卻讓我們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焦慮、比較、自卑、擔憂等等。

    所以,這次我的課程(而且是少見的課程,快樂大學成立至今我也只開過應該不超過5門課。)與台灣第一知識分享第一品牌生鮮時書的自我和解課程,就以《金剛經》作為古典理論的彼岸,與此岸現代生活中最常見的這種「自我誤解」連結在一起:這是因為,《金剛經》全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用高超的智慧粉碎如石頭般堅固的誤解」

    《金剛經》,正是一部協助我們粉碎自我誤解、引導我們走向自由的文獻;在這堂課上,我依循平常習慣的日常化引導,透過八個主題的理論剖析與冥想引導,陪你一步一步認識誤解、扭轉誤解、深化理解並得到自由。

    【自我和解的 8 堂課,用金剛經破解生命誤會,找回快樂的自己】
    募資優惠價只到 9/17(五),結帳輸入「RINCHEN100」募資價再折 $100

    https://bit.ly/2UbyfL9

  • 敝的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9 21:27:14
    有 354 人按讚

    好書推薦《#如何改變一個人》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阻力」。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catalys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他專門在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和點子之所以會流行的原因。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五種會妨礙和阻止改變的關鍵障礙,並且教我們具體的技巧和策略來減少這些阻礙。

    他提出了「催化劑」(Catalyst,同為英文書名)的概念,認為我們要促進任何人做出改變時,不要只想著用外力和壓力的方式去逼迫,那只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要轉換念頭,思考和聆聽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擋著對方不願意做出改變,然後像個催化劑一樣去消滅這些阻礙,讓改變更好發生。

    這本書提供了五個方法,分別是減少抗拒(Reactance)、減輕敝帚自珍現象(Endowment)、縮減距離(Distance)、降低不確定性(Uncertainty)、提出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五個英文字首合在一起就是「減少」(REDUCE)的意思。催化劑就是用來減少改變的阻力,讓人轉換心態,最後促成行動的方法。
    .
    1.#減少抗拒心理
    你可能也有同樣的經驗,當我們被逼迫改變的時候,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例如,每當我們感受到師長、老闆、父母、或任何其他人試圖要說服自己、命令自己,這種抗拒的衝動就會自然產生。催化劑的效果就是減少這種本能的抗拒,反其道而行,用方法去「鼓勵人們自己說服自己」。

    我們來看這個「如何讓青少年不再抽菸」的故事。1990年代美國的青少年抽菸比率創下十九年來的新高,政府祭出禁打香菸廣告、在香菸包裝加上健康警語、花大錢勸退年輕人,結果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奏效。這個困難的任務落到了查克.沃夫(Chuck Wolfe)的頭上,他出了一個奇招。

    他邀請眾多青少年進行一場「菸草高峰會」,指陳列出一些事實讓青少年自己主持和討論,這些事實包含:菸草業者如何操弄年輕群眾來推銷香菸、企業如何操弄媒體來讓抽菸看起很酷。青少年們討論出一個名為「真相廣告」的活動,透過影片告訴大家香菸公司和媒體正在試圖影響人們的感受。結果大獲成功,在活動推廣期間,青少年吸菸比率下降75%。菸草公司甚至提起訴訟,要求中止這項計畫。與其叫青少年「不要」抽菸,不如讓他們「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如同研究指出,人需要自由與自主權,感到掌控感,而且不喜歡任由他人擺布。把這個道理應用到生活當中也可以,例如你要叫小孩子吃菜時,不要說:「給我吃這個!」而要改說:「你想吃花椰菜還是胡蘿蔔?」提案給老闆的時候也不要只有一個選項,而是列出兩到三個選項,搭配優劣比較給他選擇,

    2.#減輕敝帚自珍現象
    如果事情還沒有到非常糟糕的程度,我們往往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會有想要主動改變的念頭。我們也會因為持有某樣東西的時間越長,那些事物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就越高,例如屋主眼中的自住宅價格總比市場價格高出許多。研究指出人們不喜歡改變,也不容易太快接受新東西。催化劑就是要讓人感覺到「如果現在不改變,損失的只會更多」,凸顯出不改變的缺點,藉此破除敝帚自珍的效應。

    最經典的案例來自「英國脫歐公投」。公投是把決定權交予全民的決策方式,但數據說明了大部分公投會以失敗收場,要改變成千上萬民眾的想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英國脫歐的提案出來之後,由於英國的食物、燃料、藥品都仰賴進口,社會上普遍不被看好這個提議,續留歐盟的預估勝率一度達到八成。

    要解釋現況顯得容易得多,人們有守舊、不願嘗試新事物的心理,留歐派只要叫人民堅守原狀就好。但是,脫歐派出了一個奇招,他們要讓脫歐看起來反倒像是「現況」。他們把口號改成「奪回掌控感」,巧妙替整個辯論重新定調,提醒民眾英國以前並不是歐盟的一部份,離開並不危險,反而是導正航線、重回正軌的選擇。最後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英國人用自己的選票脫離了歐盟。

    因此,為了讓人不再守舊、願意嘗試新的選項,就必須「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無論是脫歐的「奪回掌控感」,或者是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都巧妙傳達了不採取行動的下場會比較糟糕。我們常聽到理財專員說「要投資,否則錢會被通膨吃掉」也是類似的道理。
    .
    3.#縮短距離
    我們對資訊的接受程度分成兩種:「接受區」和「拒絕區」。如果一個新的資訊落在我們的接受區,我們就聽得進去。但是,如果落在拒絕區,我們會打從心底抗拒和忽略這個資訊。催化劑的用途就是減少這段「面對一個新資訊,人們接受和拒絕之間的距離」,找出彼此共通點,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

    作者舉2008年美國加州的「八號提案:禁止州內同性戀結婚」為例,起初正反兩方的距離很遙遠,意見也非常偏激。支持同婚的團體無論推出多少遊行、文宣、演講,都難以改變對方的想法。最後他們試著不要當「開口」的那一方,而是開始「聆聽」。傾聽了一萬五千場反對同婚人士的訪談後,他們終於找到滿意的對話腳本,稱為「深度遊說」。

    不同於傳統遊說只丟下資訊就射後不理,深度遊說的方法需要更多時間用來對談。維吉妮亞是同婚團體的遊說者,他拜訪了反對者古斯塔夫,對方開頭就說:「我們南美洲人不喜歡死娘炮。上帝讓你生下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自作主張。」維吉妮亞和緩的回覆:「我生下來就是同性戀,這是天生的,而非一種選擇。」

    接著維吉妮亞談到她對另一半的愛,並且邀請古斯塔夫也聊聊他的伴侶。對方說自己平日幫失能的太太洗澡,願意為她做一切的事情,他接著坦承:「是上帝讓我有能力愛一個失能的人。到頭來,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維吉妮亞表示深有同感,在找到共通點、建立深層連結後,她最後才聊法律如何保障婚姻,給予伴侶雙方都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安全感。

    最後,古斯塔夫改變了立場,他願意投票反對原本的反同婚法案。深度遊說的影響力不斷擴散,最後改變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

    我們可以發現,「深度遊說」是鼓勵投票者從自身經驗找出類似的情境,不要求對方想像「當別人」的感覺,而是回想自己「有類似感受」的時刻。催化劑不會向所有人發送一樣的主張,而是瞄準與人們自身目標最相關的議題。改從共通點出發,而不是從爭議點,對方轉向的可能性會比較高,還可能拉著別人一起改變。
    .
    4.#降低不確定性
    當我們要做出一個改變,通常會伴隨著不確定性,我們會懷疑改變之後真的比較好嗎?當我們內心產生猶豫,就會阻礙我們採取改變。催化劑就是要瞭解人們心中的猶豫,讓改變可以被試用、被體驗、可以被復原,然後進一步去降低「人們對於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消除人們內心的猶豫。

    時光倒轉到1998年,當時網路購物還不盛行,但是有遠見的尼克.史文莫恩(Nick Swinmurn)已經有了用「網路電商賣鞋」的點子,他架設了名為 Shoesite 的網站開始做起生意。但是人們並不買單,生意奇慘無比,後來他發現「人們並不放心在網路上面買鞋」,與其買了才知道合不合腳,不如開車去賣場購物比較實際。

    面臨資金即將燒盡之際,他們腦力激盪出了一個方法:「提供免運費」。當時所有電商都把運費當成獲利來源,這麼做無疑是在賠錢。但是令人驚喜的是,業績反而開始扶搖直上。人們開始一次購買兩到三種不同尺寸的鞋子,留下合腳的,退回不合的。消費者就像在實體店試穿一樣,不用替試穿的機會付費,購物方式從此改變。免運費的策略消除了人們網路買鞋的最大障礙:不確定性。對了,這家公司後來改名叫做 Zappos。

    我們內心對改變和新方案的不確定性,總會阻止我們採取行動。書中除了介紹 Zappos 用免運費降低前期成本的故事,還介紹了 DropBox 免費增值的應用、Acura 豪華汽車讓人有機會認識的主動出擊策略、以及蔚為流行的後悔也沒關係的無條件退貨、退錢策略。降低不確定性,將有助於人們接納改變。
    .
    5.#提供佐證
    有時候要促成一個改變,還是有可能會遭遇到對方要求「更多」證據佐證的情況。我們常常會在心裡質疑,別人願意採取某個改變的理由,跟我自己會不會喜歡有關係嗎?所以催化劑會「善用具有影響力的佐證來當援軍」,利用社群、親友、社會的影響力來弭平對方的質疑。

    澳洲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人們如何回應音效的實驗」,他們邀請大學生戴上耳機聆聽單口喜劇的錄音,A組單純聽喜劇,沒有其他的音效;B組則會聽見預錄的罐頭笑聲。實驗結果發現B組的學生更容易笑出來,如果聽見別人也在笑,人們就更容易發笑。那麼,這個「別人」是誰會有影響嗎?

    研究人員做了第二種實驗,這一次都會加入一模一樣的罐頭笑聲。A組的學生被提前告知,待會聽到的笑聲是來自於跟你「同一個」大學的人。B組的學生則被告知,發出笑聲的那些人來自和你支持「不同」球隊的人。實驗結果發現,A組一樣笑得很開心,但是B組以為發出笑聲的人是非我族類,笑的程度和完全不播放罐頭笑聲時幾乎一樣。

    所以,無論是餐廳的評論、旅館的評價、對於一個產品或服務的看法,我們會比較在乎「情況和我們一樣的人」是怎麼說的。當對方的境況跟我們愈像,他們所提供的佐證就愈會得到我們的信任。催化劑的做法就是找出能夠讓人們「套用在自己身上」的佐證,來克服和轉換原本的問題。
    .
    【後記:任何人都可成為催化劑】
    我第一次讀 《如何改變一個人》 是聽 Audible 英文版的有聲書,後來發現有中文版又再回味了一次。這是一本非常好閱讀、重點清晰、故事生動的實用書籍,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認識那些阻礙人們改變的因素,並且設法採取不同的策略去消除那些障礙。與其怪罪別人為什麼不改變,不如去瞭解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他們,並且自己「主動出擊」,成為減少阻力的「催化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作者的前一本著作《瘋潮行銷》似乎有著更高的評價,因此我也入手了那本書,很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同樣類型的書籍,還有談判和說服力專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博士的《影響力》,他用紮實的研究和案例說明「讓人們改變行為的原因」,這本經典也非常值得一讀。

    讀了許多這類型的書籍,我認為可以用一句寧靜禱文的美好詩句來做總結,這句話是這麼說的:「神啊,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我們無法直接改變別人、更別說改變世界,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分辨這兩種差異,把心力放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成為催化劑去減少阻礙,外界人事物隨之而來的改變將讓你感到驚喜。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CHANGE
    使用期限:8/29~9/4
    .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贈獎抽書

  • 敝的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1:45:58
    有 91 人按讚

    整理電腦突然翻起以前寫的小說,突然感傷了起來。我以前好有才華,(這種話可以自己說嗎?😅)但是就是有一種感覺,我以前好有才華,然後想哭🥲。

    很難解釋這種感傷是什麼,到底是年華老去還是時不我予(還是都是),但是隔了這麼多年重看自己寫的小說,發現我好喜歡自己當時寫下來的東西,當然我隨時都喜歡著自己當下寫的東西,沒有這種最起碼的自戀大概也沒辦法把自己的文章公諸於世,(不管作家或部落客,對自己的文字不自戀就做不成了)但是就是有一種彷彿在看另外一個人的感覺。

    因為隔太久了,好像看著一個不認識的作者然後感嘆「啊我好喜歡這個人寫的東西。」但這人是別人也就罷了,是多年前的自己的話,就有一種「這人哪裡去了呢?」的感覺,毫無疑問一些部分保留了下來,但也有些部分,因為懂得太多而不可能和當時一樣了。

    有一些非常纖細的情感,我覺得是年輕人才會有的,所以我要說什麼呢,就是別無選擇的,變成一個中年人。

    好處是什麼呢我認真想,不是因為人一定要正能量那太空虛了,而是人總是需要一點喜歡當下的理由,否則就永遠只會覺得過去好了,我認真想想,應該是,過去寫的故事,現在都可以續寫了吧。

    因為我現在已經可以想像,故事裡那些閃閃發亮的年輕人,現在變成什麼模樣了。

    ****

    有時候妳會從一個故事結尾在哪裡,看到一個作者經歷到哪裡,當然如果他就是想要停在美好纖細的歲月那就難說,因為他可能明知道結局但放在心裡,但是年輕時候的我嚮往過的一種「厚度」,或許現在可以把它補上了。

    年輕時寫下的故事很輕盈,很美,但自己也知道少了一點真實的厚度,因為自己理解的就到此為止,也只能寫到這裡為止。故事要再繼續下去,就自曝其短了。

    就像十七八歲的人很容易覺得只要三十歲人生就已經結束了,那一方面是因為害怕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不喜歡的年紀,另一方面,也因為不曉得那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寫下的故事總會在那時嘎然而止,好的或壞的都一樣,結局會在大家都三十歲之前到來。中年之前。

    但變成中年的作者呢?就是會知道人生不會在那個時候結束啊,某些塵封起來的很纖細透明的東西,妳會把它藏起來繼續走下去,然後,還會發生很多很多事。

    我覺得有點感傷。在感嘆自己好有才華的時候(我知道這樣說很令人討厭😂,但真的有那樣的想法,請大家包容一個作者的敝帚自珍吧,或許拿出去根本沒有什麼)

    覺得那個才華是隨時間流逝的東西,有些東西會隨著時間,因為投入的努力而不斷累積,像是技術,技巧,一種對架構的掌握那樣的東西,但也真的有些東西,隨時間過去就是消逝了,因為妳不會再抱持那樣透明的感情,妳的感覺,妳看事情的方式,都太沈重了。

    真的變成一個中年人了呢。讓我努力找些這件事情的好處,就是如果一個故事能寫到讓中年的讀者哭,那跟讓年輕讀者哭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某種意義上那絕對是更難了,不是因為中年人沒有想哭的事或想哭的時候,(其實這種時候還比年輕時更多吧)而是就是把那樣的東西藏起來了,不藏起來沒辦法生活,但是如果不小心被觸動,是真的會非常想哭。

    我把我的小說翻出來的時候,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年輕的我們哪裡去了?

  • 敝的解釋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30 10:00:12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4月3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W81SEea5cmI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近年推廣電動車,審計報告卻顯示,政府車隊電動車數目及比例,過去5年不增反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乃是國際大趨勢,港府上月公布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環境局長聲稱,本港電動車普及化程度,在亞洲地區「行得很前」,現實是很多車主投訴充電設施不足,電動商用車普及度更近乎零,當局亦未有就淘汰燃油商業車定下時間表。電動車發展一日千里,加快引入步伐,障礙不在於技術或安全度,而是決心,港府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無論目標和手法,都應該更加進取。放眼世界,不少政府早已修訂採購策略,積極建立電動車隊。

    蘋果頭條
    白色恐怖繼續籠罩教育界,於社交媒體創作政治漫畫的中學教師「vawongsir」(黃Sir)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去年被匿名投訴指其漫畫「不恰當」,教育局指其10張漫畫對政府或警察作「無理」指控,裁定為專業失德投訴成立。他至今未知最終判罰,最壞打算是下學年不能再做正職老師,惟強調不會因此滅熄對藝術的執着與熱情,希望能以創作維生。前年5月開始於網上發表政治漫畫的黃Sir,去年被人匿名向教育局投訴,指他於社交平台專頁創作的政治漫畫「不恰當」,教育局不滿意黃的解釋,去信校董會,其後黃被當時任教的大埔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以「資金不足」為由不續約。

    東方正論
    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東方報業集團不平則鳴,第四權再次發揮振衰起敝的作用。日前頭版報道環保署失職塞責,任由油塘一間混凝土廠長年累月污染空氣,危害居民健康,報道出街後激起輿論沸騰,環保署不得不認衰「跪低」,昨日坦承混凝土廠不當運作,屢次違規沒有改善,決定拒絕其續牌申請。正是:政府不做東方做,東方一踢政府郁!困擾居民多年的問題終於解決。

    星島社論
    本港剛放寬防疫措施,但即迎來變種病毒的嚴峻挑戰,昨日初步確診的個案中,發現本港首宗帶有N501Y及E484K雙重病毒變種的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意味着本港已有隱形病毒變種株傳播鏈。患者為一名外傭,住於映灣園悅濤軒第十一座,與其同住的一名十個月大女嬰亦染疫。住所昨晚隨即展開封區及撤離行動,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昨到場視察行動時表示,中心對個案非常緊張,會嚴陣以待事件,所有外傭曾到過的地方都會列入強檢之列。

    經濟社評
    本港原本連續5天沒有不明源頭新冠肺炎確診,令人憧憬可深入探討各式通關氣泡,可惜昨日竟爆出社區變種病毒感染,最新染疫的東涌女傭沒有外遊,源頭不明。港府近月檢測溯源能力已大為改善,對內必須當即做好東涌菲傭相關的檢測、檢疫和追蹤,且妥善處理華大基因化驗失誤的種種不足,對外也要嚴防愈見險峻的環球疫情,警惕受印度波及的鄰國,尤其是尼泊爾。

  • 敝的解釋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8 10:45:01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YXv4sQbUB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疫下香港經濟深度衰退,第三波疫情仍待克服,下半年經濟未許樂觀。政府兩輪抗疫基金,雖然有助紓緩中小企成本壓力,然而部分行業生意持續慘淡,愈來愈多商戶捱不下去,情况令人擔憂。百業凋敝不能不救,失業嚴重不能不幫,政府不能一下子「拔喉」停止「吊鹽水」,與此同時,當局亦要確保財政穩健。全球疫情未見盡頭,疫苗未知何時面世,若要救經濟保就業,必須找出一套高效控疫方法,讓經濟活動可以持續重開,單靠政府銀彈救濟,只能治標不治本。疫下政府收入銳減,財政儲備急降三成,若繼續以現時速度「燒錢」,就算有近萬億元儲備,亦撐不了多久。

    蘋果頭條
    隨着中共推出「港版國安法」,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兼制裁中港官員,總裁特朗普最新打擊目標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最極端情況下,市場憂慮香港會被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禁止港銀進行美元清算,此舉相當於港美貿易全斷,屆時中資、港資、美資面臨「攬炒」局面。特朗普近月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屢次發表強硬態度,本月初批評香港將不會再是成功的交易所,美國將會取回有關業務,上周更指香港市場會「Go to hell」(玩完),讓人疑惑「金融武器化」是否真的會成真。

    東方正論
    民以食為天,可惜廢官抗疫失職,香港人難有安樂茶飯食。晚市禁堂食令轉眼一個月,中間甚至擴大至全日,導致民情洶湧,一張張打工仔踎街食飯相醜出國際,所以兩日內即彈弓手縮回。無論如何,禁晚市堂食令已經足夠令市民困擾,食肆叫苦連天,港府卻看來無意取消禁令,昨日早上雖然一度放風稱將會放寬,卻在下午臨門退縮,宣布和其他禁令都延長多一周。政府數小時內前後態度不一,據聞是因為多位醫生及專家反對放寬禁令,稱會令到抗疫前功盡棄,當局沒有周詳考慮,一聽權威之言當堂腳軟。晚市禁堂食令引來爭議,並非一兩日的事,坊間主要質疑,為何指定要六時後,並非六時半或七時後,難道病毒懂看時鐘,又或者是像貓頭鷹,晝伏夜出,早上午間不會活躍?這個措施邏輯究竟何在?

    星島社論
    政府決定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部議員延任一年,包括參選被DQ的四人。中央此舉可謂「高招」,旋即令反對派陷入進退兩難困局,如果留低,便與反對推遲選舉的原則相違,但若杯葛,則失去權位與豐厚收入,故為此傷透腦筋。泛民昨天召開近三小時閉門會議,會後發表聲明指,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可見「主留」已是「主流」,總辭不再成氣候。一如既往,泛民「主留派」拋出種種振振有詞的理由解釋,但功利主義考慮委實太明顯,其一直佔據的道德高地恐會失去,而與抗爭派的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甚困難。

    經濟社評
    昨日早上有多個消息來源,指港府準備恢復食肆晚市堂食,但據悉最後因醫療界專家反對而急煞停。當局試圖在控疫和撑經濟間取得平衡,希望早些逐步恢復經濟活動,以助小商販捱過目前困局,應是無可厚非,不過也有很強烈意見指,當前疫情只是稍緩,過早放寬措施恐令疫情有反撲風險,當局宜先從嚴控疫,做好全民檢測找出隱形病人,更應精準支援最受影響行業人士。因應飲食業困境,港府與業界商討後,原本計劃昨天宣布放寬限制,讓食肆在晚上6時恢復堂食至9時,每桌維持只可坐兩人,既解決市民晚上沒地方開餐問題,亦增加食肆生意2至3成,俾令業界願意繼續撑下去。消息傳出後,在多名專家齊聲反對下,政府急轉軚。

  • 敝的解釋 在 冏冏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10 17:00:01

    臉書澄清了N次,影片也解釋了,再有人跳針我也沒轍呵呵
    歡迎留言推薦我東京必去景點(好像講不完)
    我的臉書FB: http://bit.ly/kyontwFB
    IG: kyontw 👉 廢文、日常動態,什麼都會發

    支持我的頻道運作,你可以:
    1★ 加入頻道會員 http://bit.ly/joinKyontw
    每個月一杯飲料的價格,聽說書聽到飽

    2★ 小額贊助支持
    若覺得內容不錯,願意支持這個沒有任何業配盈利的節目
    請點下面連結小額打賞一下,敝人深感榮幸
    ■ 綠界 EcPay → https://p.ecpay.com.tw/83yhc
    ■ 歐付寶 Opay (信用卡可) → https://goo.gl/bsJ2su
    ■ PayPal → https://goo.gl/qEdZU7

    關於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法條聲明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美國法律】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中華民國法律】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訂。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