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教養行為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教養行為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教養行為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教養行為量表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盈響力閱讀]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的你,是怎麼過的呢? 在許多家庭中,正值孩子與父母親的衝突彆扭和「說不出口的愛」,無論如何,親子都可以開啟跨越那彆扭不好說的那一步,跟身邊的人說說你們曾有的共好回憶和彼此顧慮的愛吧! 暨上一本推薦的是,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好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

教養行為量表 在 Remimama’s lif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6:08:57

#高敏感特質 #高敏感小孩 #2y7m #愛的教育 #雖然她很歡但我從來沒有打過吼過女兒😆 #我會繼續加油的 #教養之路漫長 _ 「高敏感」不是一種病,非醫學上的專有名詞,屬於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一種很常見、卻少被理解的人格特質,有這樣特質的孩子也經常被誤診,莫名被貼上「焦慮症」或「過動症」的標籤...

教養行為量表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3:23:33

小時候父母曾經為了讓你乖乖聽話,而說過這類的話嗎? 「你再不乖的話,就叫警察北北來哦。」 「你要把飯都吃完,不然會長不高哦。」 「你再不跟我走的話,就把你留在這裡哦。」 「我們沒有足夠的錢買那個玩具(但實際上是有的)」 以前我一直覺得疑惑,為什麼帶小孩這件事台語會叫"騙囝仔",等到我有小孩開始學習教...

教養行為量表 在 LAVIDA 育兒好好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0:13:30

網路上一名新手媽媽分享到,生了小孩才知道當媽媽的辛苦,睡眠不足、全日警戒,甚至還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有些父母會虐童……有時候真的半夜啜泣,因為這是一份你再怎麼累也不能休息的工作,也不能生病,因為沒有人會跳出來代替你。而父母為什麼會常常理智斷線,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   🙅錯誤解讀 父母常說:「你為...

  • 教養行為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1:31:47
    有 29 人按讚

    [盈響力閱讀]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的你,是怎麼過的呢?
    在許多家庭中,正值孩子與父母親的衝突彆扭和「說不出口的愛」,無論如何,親子都可以開啟跨越那彆扭不好說的那一步,跟身邊的人說說你們曾有的共好回憶和彼此顧慮的愛吧!

    暨上一本推薦的是<阿德勒正向教養運用於特殊兒童篇>,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好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記得在推理懸疑性韓劇中主角曾經說
    「犯罪的人真的就只是無可救藥的怪物嗎?」「我認為不是的,如果在那之前,如果有一隻願意伸出的手,理解他為什麼選擇這樣子活,給他點社會的溫暖,也許他今天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慘無人道!」
    在這本書中提到,「四次障礙」,道盡孩子們悲慘的一生
    作者透過任職於少年院的觀察與經驗,寫下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基本認知功能不全,卻不為周遭人所理解,被教育體系一再地無視與翦除,長大後繼續犯下罪行,最後關進監獄。四次障礙代表的是什麼呢?
    【一次障礙】少年本身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
    【二次障礙】學校老師並未發覺其障礙,僅將少年貼上「不會念書的問題學生」標籤。
    【三次障礙】進入少年院,教官也未察覺其障礙,加上管教不當導致少年的情況惡化。
    【四次障礙】少年長大出了社會,更不為人諒解,又備受歧視,最後犯下罪行,再度關進監獄。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不乏臨界的孩子,因為外表可愛,反應快,容易討好別人。卻不斷在人際衝突中,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慢慢被邊緣、被排擠,鋌而走險想要引起注意,不斷鑄下錯誤,才被發現學習上和人際技巧上的需求以及錯誤歸因。

    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不斷透過「問題行為」發出「求助訊號」。然而,我們看見了嗎?又或者當作一回事嗎?

    宮口幸治提出大至教育制度、司法體系,小至你我每個人……整個社會氛圍與做法,淨是將這群孩子隔絕與排除。少年院裡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反映出社會的失敗和我們的冷漠。成長的各階段連連被忽視的孩子們,長大後於是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

    給身為大人的我們──「孩子心房的門把裝在門的內側」

    ■「求救訊號」始於國小二年級。在要求孩子「反省」之前,必須確認基本的認知功能困難所在,才有機會對孩子的特性,給予養育的方法!這點特別重要,也更是專業人員可以協助的部分。

    非行少年的5大特徵+1
    特徵1【認知功能不全】憑藉所見所聞進而推想的能力薄弱
    「不認真」和「無心念書」的學童背景.缺乏想像力自然不會努力.做了壞事也無法反省
    特徵2【無法控制情緒】拙於控制情緒,容易發怒
    性侵的原因是紓壓.必須了解「怒意」何處來.「怒意」阻斷冷靜思考/情緒是多數行為的動機
    特徵3【不知變通】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擅長應付意料之外的情況
    執行功能缺失量表.校園裡也有許多不知變通的孩子.不知變通容易造成被害妄想
    特徵4【自我評價錯誤】不了解自己的問題點,過度自信或缺乏自信
    為何無法正確評價自己?
    特徵5【缺乏社交技巧】拙於溝通
    不想被討厭才去使壞?.另一個結果是性侵
    特徵+1【動作笨拙】不會控制力道,動作不協調
    大家都看得出來動作笨拙.動作笨拙的特徵與背景

    另外也提及主流的「讚美教育」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不要要求孩子有「高自尊」。作者提出,讓這群孩子和父母轉變關鍵在於:想教教看別人、覺得被信賴、得到認同。針對孩子的困難,進行書中『一天五分鐘,實作不會傷害兒童心靈的「認知功能強化訓練」。』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每個家庭成員,更是獨特性強,針對彼此的獨特予以了解,並且給予剛剛好的對待,喚起對彼此的理解和溫柔,從家庭開始促進增進正向關係的基礎,除了了解犯罪少年內心的困難和現況,協助面對孩子遇到困難,並且在路上和專業人員一起找解方。

    在父親節這天,也祝福大家父親節快樂喔!

    #遠流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580

  • 教養行為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08:30:47
    有 72 人按讚

    [ 週間來抽書*2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專注於幫助孩子面臨日常挑戰
    #培養韌性和負責與適應力
    和身邊特教夥伴共事這麼多年,非常欽佩特教專業的教師們,
    永遠維持彈性、學習力、幫助現場教師釐清辨識特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無辜行為」
    是的,特殊兒童因為具有他們先天的限制或未被發現的天賦,所需要的學習方式更是各具獨特性。若父母在早年擔憂孩子「與人不一樣」進而在教養上使用寵溺、忽略或認為丟臉的態度面對孩子的特殊性,那麼孩子將被耽誤『被協助的時機』進而因為不瞭解自己,而與家庭或社會失去基本的歸屬感,更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每一個被錯待的孩子,無法體會到自己 #值得被肯定、#有貢獻、#有能力,常常在社交和社會技能方面感到挫折。 書中依據長年實行正向教養的講師35多年的資歷,以及臨床社工師,和簡尼爾森一同透過實際案例寫下這本書,試圖透過正向教養的觀點,協助父母重拾對孩子的養育信心!
    ☐唐氏症的孩子,反覆打斷正在講電話的媽媽,想博取媽媽的注意。
    ☐溝通障礙的孩子,常拒絕學校的圍圈活動,執拗地往反方向行動。
    ☐過動症的孩子,經常突發地在上課中講話,甚至伸腳絆倒新同學、傷害他人。
    ☐當爸媽出遠門,自閉症的孩子便開始孤僻,撲倒在地上,久久哭泣。
    孩童們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一些錯誤行為,看起來就像無辜行為,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分辨?本書提供「#錯誤行為目的量表」,讓你 #正確判斷孩子的舉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使用正向並有效果的教養工具。
    ☐如何讓孩子適應創傷或殘疾,同時仍然教他們盡力而為。
    ☐回應孩子難以表達的憤怒,尤其當某種程度的憤怒可能合理時。
    ☐幫助孩子融入社會,並與同齡人互動。
    ☐教育對任務掙扎的特殊兒童,同理他們的處境。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與重要性。
    本書不是在治癒特殊兒童,也不是為了緩解孩子的特殊症狀,而是#提醒父母和師長:#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欣賞孩子的氣質;#鼓勵孩子積極解決難題,並#提供他們做出貢獻的機會;深層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陪伴孩子面對不可避免的挫折感,適時表達同理、關懷、彌補、傾聽的行為;幫助孩子學習寶貴的社交和重要的技能,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想參加以下抽書活動,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喔~~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我想多多了解正向教養」或「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或「我想學習如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8/5(四)8:30-8/7(六)12:00~~
    8/8(日)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363

  • 教養行為量表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2:00:20
    有 495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送書]-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活動已截止⋯⋯

    六週年《暢銷增修版》,
    由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針對教育現場的變化、
    經驗的修正,做出全書新增與修訂!

    /孩子脫序、失常、令人擔憂的行為,往往只是冰山表面!/
    做事總是拖延上身,三催四請才肯去,
    絡簿、作業、便當盒叮嚀一次忘一次!
    3C產品的使用分寸,該如何拿捏?
    暴衝、焦慮、害羞、拒絕溝通……,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6~12歲是孩子建立心理素質、人際品質、內在動機的關鍵階段,
    21個家庭與學校情境,搭配親筆漫畫,
    看見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後的身心因素,接住孩子情緒與行為的動盪不安。
    緩解學齡爸媽的教養焦慮,建立親子間「有效又長效」的教養模式!

    我們看見孩子的問題,還是問題背後的原因?
    孩子展現的問題與困擾,往往不是單一理由或原因就可以完全解釋。更多時候,一個現象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這個過程中不管對孩子、爸媽與老師來說,都是考驗耐力與信任的試煉,因為我們往往會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做些什麼了,那應該孩子要很快改變才對,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時或成效不明顯時,我們不免會開始在挫折與氣餒中懷疑自己、對方與方法。

    【心理師想跟你說】
    當大人以「單一事件」看孩子的行為時,理所當然會看到孩子的行為不斷再發生,覺得沒有任何改善。但如果改以「趨勢」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我們很有可能發現孩子行為的某種趨勢出現了,可能是孩子每次發作的強度變低了、或是影響範圍變小了,這種趨勢便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用他的能力與方式作調整,當你看到孩子進步的趨勢,並肯定趨勢時,改變就這麼發生了。

    為什麼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
    國小,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在這個階段,孩子透過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觀察、學習與經驗,進而瞭解自己、覺察自己並發展出獨特樣貌。反之亦然,孩子會把從家中所學到的任何行為、言論與價值觀,在他的學校生活中完全展現。

    【心理師想跟你說】
    在這個階段,爸媽與班級導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爸媽既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是向外探索時重要的後盾,爸媽對待孩子及處理情緒的方式,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別人互動的方式。對孩子的導師來說,也是如此,導師的帶班風格與處事方式,也會對孩子帶來許多意義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教養急救包」上線!有效第一時間拉開距離,化解衝突
    防疫期間親子長期相處,課業生活一把抓,大人小孩的情緒最常面臨臨界點,親子間衝突發生時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問題越演越烈?

    善用「沖脫泡蓋送」五字訣、溝通關鍵「我訊息」、情緒測量溫度計……,掌握實用工具與心法,教養不再急跳腳!

    ──21個家庭VS教育現場,最真實的教養案例
    從生活作息、人際關係、情緒溝通與特殊狀況等,最令父母老師糾結的21個教養難題,心理師彙整十餘年進校經驗、搭配步驟+方法,實際引導成效,一次呈現。

    ──孩子X心理師X父母X教師,四方角度一同呈現
    大人們的對立,只會讓孩子如夾心餅乾無所適從;由家庭到校園,心理師、父母與老師如何建立合作模式,聽見孩子心底的聲音,陪伴孩子跨過擾人的成長痛!

    ◎ 心理師連環漫畫:將老師與家長、孩子間的相處、摩擦、爆笑等生活鏡頭以漫畫方式貫穿全書。
    ◎ 附錄檢附測量表格:實用生活教養表格,部分並可下載實際運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管道!

    【給大人的教養5大金句】
    —爸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爸媽的行為處事,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在衝突還沒爆發前,孩子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
    —在孩子行為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把肯定放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時,孩子會更願意投入在每一件事情上。
    —管教不該只是管教,而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的方法,讓孩子反省學習,發展獨特的自己。

    ……………………………………

    『送書活動來囉』!

    ★【你點名,我送禮】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居家防疫的崩潰爸媽~
    自從五月中疫情升級之後,到現在也兩個月了!
    升級那一天開始,大人小孩進入24小時黏踢踢的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崩潰戲碼在家中上演,大家的辛苦我們都看到了!
    我們決定進行一個「#你點名,#我幫你送禮」的神祕活動。
    若你看了以下的禮物介紹,心中有想到適合收到這份禮物的朋友,歡迎留言tag他。我們會在疫情中幫你傳遞小小的心意,給許久不見的好友們,告訴他們:「辛苦了!雖然見不到面,但你都在我的心裡喔!」期盼為大家在疫情中帶來一些溫暖有趣的互動~
    .
    ★【禮物介紹】
    這份禮物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硬硬的又有點香香的,摸起來好像有點滑滑的。
    另一個軟軟的,摸起來又有點粗糙,但看起來很可愛。

    這兩個東西都很實用,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一個我們家每個人都常常使用,它有很多不同的樣貌,有時候心煩時我會把它拿出來;想獨處時,我也會選擇讓它陪伴我;有時候在忙,孩子想來找我玩時,我也會請孩子去找它。甚至聽說有人失眠時,也會請它作伴喔!

    第二個東西對環境不錯,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小幫手!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但是看到可愛的,又會想擁有更多。可大可小,可方可圓,從7歲小孩到99歲長輩都有可能會需要它。

    以上提示夠明顯了吧?有人猜到是什麼東西了嗎?歡迎在留言跟我們說^^
    貼心提醒:第一個東西最適合有12歲以下小孩的家庭喔!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神秘小禮物給大家!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的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的貼文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並tag一位你想送禮的朋友:『我想要送禮給xxx,因為⋯』,就有機會抽到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1/08/03 - 2021/08/0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5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