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論文抄襲風暴 大學之死…自律與互信崩盤 顏亮一/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新北市) 論文風暴衝擊高雄市長補選選情,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前排左三)日昨落淚宣布放棄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記者王慧瑛/攝影 多年前,筆者曾到某大學碩士在職班擔任論文口試委員。口試結束後,該生的指導教授告訴我,他...
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論文抄襲風暴
大學之死…自律與互信崩盤
顏亮一/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新北市)
論文風暴衝擊高雄市長補選選情,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前排左三)日昨落淚宣布放棄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記者王慧瑛/攝影
多年前,筆者曾到某大學碩士在職班擔任論文口試委員。口試結束後,該生的指導教授告訴我,他要求他的研究生畢業時都必須寫一份切結書,表明如果其論文涉及抄襲事宜,一概由學生自行負責,與指導教授無關。當時我又覺驚訝又覺好笑。驚訝的是,難道論文抄襲之風已經如此猖狂,乃至教授要以此手段來求自保?好笑的是,學生是否有抄襲之嫌,老師應該也大致看得出來;而且師徒之間互動密切,彼此之間應該存在著相當的信任關係,何以這位教授竟會對自己的學生疑若神鬼?
曾幾何時,隨著不少學術主管或政治人物被指控論文抄襲,我們才驚覺這已經變成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更糟的是,這麼一來指導老師和學生之間也不再存在互信的默契。很多學校或院所甚至購買了論文抄襲比對系統,學生在口試前必須將全文上傳,重複別人文字在一定百分比以下的論文,才得以取得口試資格。在過去,學生撰寫論文莫不戰戰兢兢,深恐寫不出有意義、有原創性的看法,沒有辦法通過指導老師及口試委員嚴格把關,而「抄襲」,從來都不是需要討論的問題。但到了今天,學校卻得把所有的研究生都當成小偷來防範。
大學能在社會上受到敬重,在知識的掌握上有威信,最重要的是這個機構中的個人或團體,都具有高度自律的精神,這也就是所謂的研究倫理。一般說來,研究者之間採取相互信任的態度,但是一旦有造假或抄襲的事情,當事者往往就會被驅逐出學界。因為有這種高度自律的機制,大學系統才能擔保自身的信用。
如今在台灣,大學最大的危機之一就是它的信用已幾近破產。君不見大學不相信自己的教學研究品質,反倒去尋求各種非學術機構來對自身進行種種評鑑、排名或認證。小至以商業資料索引系統來評斷學者的成就(例如SCI、SSCI),採用商業機構的考試來當成學生畢業的門檻(例如多益測驗),大至花錢請所謂國際組織來替院所進行品質擔保(例如工程類的IEET,或商管類的AACSB等等)。大學原本依本身自律系統來贏得外在的信任與尊重,現在反倒要藉由外在他律的力量來監視自己。最後,學術自由與創新也一併葬送在無止盡的評鑑與認證之中。
這個現象當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過去廿年來高教自律機制不斷崩析的結果。更悲哀的是,當自律機制出現問題時,受到檢討的對象往往不是研究的領導者,而是他們手下的基層學術勞工。最明顯的例子莫如當年幾位教育部長、大學校長掛名的論文遭舉報抄襲或作假之時,他們本身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卻要求全校的助理、研究生去接受研究倫理的課程認證。有這樣倒因為果、顛倒是非的學術大老,再加上不敢吭聲的年輕學者或學子,學術界的自律機制能不崩壞嗎?
大學要重新取得社會的信任,不可能是靠外部的管控,而是要重振幾已崩盤的互信以及自律機制。但如今在既得利益者掌有大權的狀況下,筆者悲觀的以為,除非來一場學術界的「文化大革命」,否則長年沉痾的學術系統實難有起色,而大學的死亡恐也指日可待了。
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不是有很多流浪博士嗎?怎麼學生還會沒課上?】全文:https://bit.ly/3cuRzH1
#李律: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意即刪減教師的基本授課節數)?為什麼老師那麼少?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
實際上,這些問題的源頭,還是與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有關。教學評鑑的標準,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
#延伸閱讀
前有承諾書,後有教育部──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高教👉 http://bit.ly/2mz0wZ8
後年改時代台灣人才危機:我離開,因為我想做一流學者👉http://bit.ly/2yTUzIm
大學兼任教師的一週,是這樣過的👉 http://bit.ly/2nOoHUw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兼任教授 #台灣
教育部大學評鑑排名表 在 彭文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惡劣的示範 另類的學術詐欺
如果提供資源就可以掛名作者 那麼郭台銘捐了一個癌症中心 蘇貞昌統管科技部預算
這兩位就當中研院正副院長 順便推荐角逐諾貝爾獎
防疫論文赫見陳其邁列第一作者 看見學界大尾掛名陋習?
2020-05-08 17:00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鑽石公主號防疫論文獲刊「醫學網路研究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一篇論文洋洋灑灑掛了12個人的名字,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更名列第一作者,排名前三的作者都是中央官員,引發爭議。學者直言,有權力的高官比較容易拿到資源,是典型的「官愈大學問愈大」。
台灣學界論文 老師掛名宛如「買路錢」
台灣學術界論文,一直以來充斥老師掛名學生論文、大尾掛名新進論文等陋習,甚至借用實驗室的設備都會被要求掛名,這在學界被形容有如「買路錢」。
台灣學術界的潛規則,通常名氣大的會放在第一作者,因為比較容易通過學術審查,也容易刊登在重要學術期刊。若撰寫論文的主要作者是自己學生或好友,基本上都會同意而幫忙,也可以「順便」累積論文數量,「下線越多,累積的論文數量成長越快。」
學者:學界長期被「學霸」把持 好處總是山頭拿
台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表示,台灣學術界長期被幾個「學霸」把持,有權力的高官,比較容易拿到資源、經費,論文不敢不掛上他的名。一般的政府計畫也是,通常都是「山頭」拿到好處,台灣的政治人物有了權力就容易亂搞,「很多官員都這樣」。
教育部前部長、台大校長 都曾陷論文風波
「應該自己摸摸良心到底有沒有貢獻!」黃光國表示,很多教授不是真正自己有做研究,都是叫學生做,論文再掛名。台大前校長楊泮池、教育部前部長蔣偉寧,都因被掛名學生或校內教授論文,事後論文涉及造假或違反研究倫理,自己也出事下台。
黃光國說,台灣學術界的掛名亂象再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情」。他以陳其邁的論文為例,掛12個人的名字,萬一其中一個人出事,掛名第一作者的陳其邁要不要下台?如果真的有學術良心的,一旦論文出事,第一作者一定是第一個下台。
近年學術論文造假抄襲、浮濫掛名等醜聞不斷,除了蔣偉寧、楊泮池,國防部前部長楊念祖也曾涉及類似的論文疑雲案。郭明良、楊泮池論文案鬧得沸沸揚揚時,教育部長潘文忠更曾在立委質詢時說更說下重話,即使掛名第二作者,不管實際參與或共同參與,都應該更仔細了解內容,一定要用更高的道德標準、更珍惜羽毛,才不會影響自己及團隊多年的努力。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指出,論文有些是科學研究的論文,有些是社會研究的論文。如果論文是描述政策的設計執行,尤其是要動用政府的公權力,行政官員來當第一作者是可以的,因為沒有他的行政權力是無法執行;但如果是純粹的科學研究論文,不牽涉到公權力,那就不合適。
列出作者貢獻程度 或許是解決方法
陳培哲表示,最近有些期刊要求敘述每位論文作者的貢獻程度和參與內容,這可能是一個好的做法。這樣讀者或學術評鑑,就可以了解每位作者的比重。
武漢大學楊姓研究員說,當論文變成升等的重要依據,掛名風氣就很難避免。對某些人而言,他出錢出資源卻不讓他掛名,為何要當冤大頭?這是學術界潛規則,畢竟某種程度上是「雙贏」。
但陳其邁掛名的這篇論文,是用人民公帑做的研究,又是另一回事。陳其邁和其他掛名的官員,憑藉官位掛名論文前幾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官愈大學問愈大」。
楊姓研究員也說,過去也有不少學者批評,某些貴重儀器、資源由少數學術霸權獨占,研究者只要使用,就必須讓他們掛名。連學術圈都這樣,「政治圈過來插科打諢的就更多了」。
第一作者 通常是論文主筆者
一名國立大學教授表示,目前很多學術期刊都會要求提供投稿者提供「author statement」,說明每位作者對這篇論文的貢獻,通常研究團隊的領導者,大部分是以排序最後的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出現,再按論文貢獻度進行其他作者的排序,第一作者通常是論文構想、執行與主筆者。
這名教授指出,學術論文的作者排序是非常重要的學術倫理,與政府的文宣、新聞投書不同,政務官要掛名學術論文的第一作者,一定要有很清楚的「author statement」,「行政院的政務應該比研究生或教授還忙吧!」
台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論文第一作者通常主導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在第一作者之後,作者順序是根據對研究的貢獻程度排序,貢獻越多則排名越前面。陳其邁以其參與防疫工作的程度、掌握的資源,是有可能主導這篇論文的大部分研究而被列為論文第一作者。
但尤榮輝說,從另一角度來看,台灣學術界一向有「官大學問大」的陋習,許多學閥和官員公務繁忙,只因掌握資源,明明未實際參與研究卻因權勢地位列名第一作者。「行政院副院長想必公務繁忙,是否有餘暇能主導論文研究,不免讓人有所質疑」,但也可能是其他作者「禮讓」,得以名列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