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教堂的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教堂的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教堂的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教堂的英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微冷 #字源學 學外語、背單字的時候,我喜歡查些有的沒有的背景知識。這則是熱騰騰的今天現學現賣,冷度望君多擔待。 大教堂的英文是 cathedral,椅子的英文是 chair,但你知道後者是來自前者嗎? 在希臘語這層關聯就比較明顯惹:καθέδρα (kathédrā) 的意思是寶座,κα...

 同時也有2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松琳Lyn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中#vlog#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台中美食#分享#屋馬#逢甲#一中 Murmur 🗣——— 麥克風壞掉了還沒有時間換新的:(收音的部分請大家見諒 屋馬燒肉的雞湯真的好好喝 我可以為了喝湯去吃屋馬的那種:D 東海大學經濟系官網:https://economic.thu.edu.tw 上一...

  • 教堂的英文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4 19:28:47
    有 149 人按讚

    #微冷 #字源學 學外語、背單字的時候,我喜歡查些有的沒有的背景知識。這則是熱騰騰的今天現學現賣,冷度望君多擔待。
     
    大教堂的英文是 cathedral,椅子的英文是 chair,但你知道後者是來自前者嗎?
     
    在希臘語這層關聯就比較明顯惹:καθέδρα (kathédrā) 的意思是寶座,καρέκλα (karékla) 的意思是一般的椅子,後者只是前者的音變。原來這是因為在羅馬帝國,有扶手的椅子是權力的象徵,原本是只有皇帝能坐的,後來在基督教成為國教後,將這個象徵讓渡與主教。
     
    所以 cathedral 原本是個形容詞,意思是「有主教寶座的」,大教堂的全名應該是 cathedral church,但縮簡成一個字:cathedral。正式翻譯為→宗座聖殿。口語為大教堂。
     
    所以說,冠冕堂皇的石造建築奇觀,當中放的那把椅子(座)才是本體 XD
     
    而平常的椅子 chair 的單字,則是透過一連串的拉丁語 (cathedra) →法語 (la chaise) →英語傳播中,慢慢變音至此。
     
    講到希臘羅馬和權力象徵,再補一個相關的(podcast 聽來的)冷知識,就是林肯。華府的林肯紀念堂那尊著名的大理石林肯座像......其實藏著相當「法西斯」的象徵。
     
    仔細看,林肯座像的座有著一雙高到很誇張的扶手,是的那就是前述,在羅馬的概念中象徵權力的寶座。更加仔細看,那一雙扶手的正面浮雕有玄機,是一根根棒子用斜向帶子綑在一起——那是羅馬的「束棒」(fasces)。由最高執政官、總督或皇帝等最高權力方持有。
     
    在林肯紀念堂(和許多聯邦的權力機構)出現的束棒象徵通常正面有 13 支木棒綑在一起,象徵十三州的團結。就是「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的格言——白話文是「團結就是力量」。
     
    林肯被暗殺於 1865 年,林肯紀念堂落成於 1922 年。巧的是,就在同一年,獨裁者墨索里尼被任命為義大利總理。日後他會把羅馬束棒當作自己的「領袖 (duce)」頭銜的象徵。經過二次大戰的慘烈洗禮,墨索里尼這種人等的主張和作風,才讓束棒的象徵變糟糕,變成國家極權右翼激進的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Fascism)的同義詞。
     
    林肯:硍!被陰了。恁爸才不是法西斯啊。
     
    Fin. 我們下次見~~ by 科宅
     
    ※ GIF 為法國亞眠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

  • 教堂的英文 在 Jo's 九萬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7-14 00:49:47
    有 51 人按讚


    . 芬蘭 / 城市裡的諾亞方舟 .

    從瑞典搭了一夜的船抵達赫爾辛基之後,便立刻展開了讓雙腳帶著我們觀光芬蘭的行程。攝氏18~20度的氣溫,和煦的陽光,為首次造訪的芬蘭增添了不少好印象。

    我們都沒有做什麼功課,而儘管瑞典文是芬蘭的官方語言之一,芬蘭的小學裡都規定要學習瑞典文,許多路標、公家機構也都以芬蘭、瑞典文並行標示,曾經被瑞典統治的芬蘭人卻是不愛講瑞典文的。瑞典人笑說,瑞典文這種在世界上沒什麼用的語言還被納入教程裡實在很荒謬,好歹也納入德文或英文吧,我們統治他們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說,還有中文啊,現在中文也很有用(畢竟中國人可是促進世界各地經濟的重要推手。)

    關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喜歡的事情有很多,但想先分享的,是這座Kamppi Chapel。我們是無意間經過它的,因為在自己愛用的旅遊guide app Triposo裡面看過它,便興沖沖的拉著瑞典人進去了。

    在中文裡,我們對於這類建築只有教堂(church)或教會的稱呼,但英文裡除了church以外,還因為不同類型的教堂,而產生了有區別的稱謂,比方說chapel、basilica、cathedral、abbey都是名稱種類。引台北YMCA英日語部落格:「Chapel是所有教堂建築中最小的結構,在中文中的正式翻譯是"小教堂"。與"禮拜堂"有些差異。因為“禮拜”一詞是新教中專用的,而不在天主教中使用,然而天主教堂也是有Chapel,因此"小教堂"稱為更能夠加以辨識。這個小教堂,是用來紀念不同聖徒所建的房子,甚至也可以是由大教堂裡的小迴廊分割出的小房間,比如Westminster Abbey中的著名的"愛德華小教堂",和倫敦塔白塔旁的Chapel of St. John Evangelist,這種小教堂是一般沒有本堂神父的。」(對各種教堂的英文稱謂差異有興趣可以去看他們的部落格文章:
    http://m.xuite.net/blog/ymcaedu1721/twblog/212848185)

    Kamppi Chapel的造型是以諾亞方舟為概念,就是幾排位置的空間而已,擁有北歐設計的簡單明白。外牆以雲杉建造,裡頭則是白蠟木及赤楊木,所有的木頭皆來自芬蘭。

    一進去,一股極度平穩、深沈的明亮能量襲來,不自覺地,就跟著裡頭的氣氛沈靜了下來。這個小教堂並不提供他們的空間讓民眾舉辦婚禮或洗禮,因為這個小教堂存在的目的是讓想在喧鬧城市中尋求寧靜的民眾能擁有一塊空間。旁邊的瑞典人說,北歐有很多小教堂讓需要的人可以進去沈澱,也會有駐堂的諮商師,如果想找人談談堂裡都有提供協助。

    城市裡的諾亞方舟,上船、相信,便有機會得到救贖 — 也算是建築師的浪漫吧。

    來到北歐的這些日子,除了喜歡夏日清爽的空氣,我想自己喜歡上的,還有凡事以人本為出發點,進而帶來的各種想像。

    Kamppi Chapel of Silence, Helsinki, Finlan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