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教召時間多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教召時間多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教召時間多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教召時間多久產品中有48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

教召時間多久 在 輔大金剛狼邱柏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02:20:51

(天助自助者) 自從我開始重新自強,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回饋。我要感謝你,感謝大家。 其中,有一位老學員聯絡我,約我碰面。他的公司在台灣已成立超過二十年,是眾所周知的那種品牌。為人和善有愛,但他很低調,我就不說他的名字跟他的公司。 他年長我十歲,交談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他很愛我,對我講了很多猶如爸...

教召時間多久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1:37:03

📰 北美三道場首度聯合線上浴佛 ​ ​ ​ 方丈和尚視訊關懷祝福​ ​ ​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舊金山道場、洛杉磯場道場於當地時間5/22上午10點,透過網路視訊和臉書直播舉辦浴佛活動,與來自全球各地的信眾歡慶佛誕,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也特別連線祝福,藉由視訊關懷北美地區分支道場,共計200多戶家庭同步參...

教召時間多久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9 16:16:42

足本睇片👉🏼:https://bit.ly/3tbTjMN 元朗食店愈開愈多,不少更是臥虎藏龍,例如泰豐街近月開了一間咖啡店Starssy Café,最近便在All Day Breakfast關注組內人氣急升,因為份量超驚人之餘,牛角包亦非常酥脆又富牛油香,難怪召喚了不少粉絲慕名朝聖,每逢假日就成...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8:51:17
    有 188 人按讚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20:40:42
    有 1,135 人按讚

    〈移居英國的潘霍華〉 作者:陳韋安

    二戰殉道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其實在生命中有一段時間離開德國。1933年10月,潘霍華乘船移居倫敦——恍如今天不少牧者的境況。

    潘霍華離開德國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方面,潘霍華不願意被強迫徵召服兵役。潘霍華稱自己的良心實在不容讓自己投入戰爭,拿起武器嚴重違反潘霍華自己的基督徒信念。另一方面,潘霍華認為當時成立了不久的認信教會(Bekennende Kirche)還未真正成形,還未表達任何明確立場,似乎也不可能表達任何立場。

    第三個原因,也是潘霍華到步倫敦一星期後寫信給巴特交代的原因(寫於 1933 年 10 月 24 日):潘霍華覺得自己在德國感覺越來越被孤立,也擔心自己的思想過於激進及教條主義,故此想在無人煙之處安靜一段時間。潘霍華如此寫道:「我暫時也不知道自己將會在此留多久。當我知道對岸(德國)真的需要我的時候...... 我們應該作甚麼,實在是一件極難知曉的事......」然後,潘霍華引用歷代志下20:12 的經文:

    「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 」

    一個多月後,1933年11月20日,作為潘霍華老師的巴特,寫信回覆移居了倫敦的潘霍華,毫不客氣地告訴潘霍華,他「應該做甚麼」:

    「儘快回到你柏林的崗位!」
    Schleunigst zurück auf Ihren Berliner Posten!

    「你和我都明明清楚知道,柏林以及德國教會的狀況岌岌可危!」
    ... dass die Berliner Opposition und die kirchliche Opposition in Deutschland überhaupt innerlich auf so schwachen Füßen steht!)

    巴特在寫信強烈痛斥潘霍華,告訴他人不在德國做甚麼也沒有用,隔着一個海岸説甚麼也沒有意義......之類的話。簡單的説:德國需要你!

    或者,以上的對話告訴我們,尤其是被呼召的傳道人,去或留,不能基於個人的恐懼。離開,是基於召命,不是基於對前景的恐懼。當然,恐懼是自然的。人產生恐懼的感覺——對別人、對強權、對未來。「恐懼」的感覺不能隱藏,也不需要掩飾。不過,人類雖不能隱藏,但人卻不可被恐懼的情緒徹底征服。「我不是被上帝呼召的嗎?」「這個呼召會被恐懼動搖的嗎?」「哪個地方的教會需要我呢?」

    1939 年 7 月 7 日的傍晚時份,潘霍華離開乘船啟程返回德國——這六年來,潘霍華移居英國,後來又輾轉移居到美國。對於這次回歸,潘霍華這樣寫道:「我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發現遠赴美國是一個錯誤。我必需在這艱難的時間與德國的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假如我沒有在這艱難時期與我牧養的羊在一起,戰後我就沒有權利參與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工作。」

    潘霍華終於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繼續在德國存在。

    今天,我們或許也問同樣的問題。我憑甚麼繼續存在下去?我想,「繼續存在」就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假如教會不繼續存在,教會就不是教會。然而,教會如何存在呢?教會的存在,就是一班仍然有使命的基督徒。其實,昔日德國認信教會有甚麼了不起?它能成功對抗德國嗎?不。他能扭轉局勢嗎?不。德國認信教會只是做了一件簡單卻勇敢的事——繼續存在。甚麼是認信教會?很簡單,就是繼續存在的教會。

    千萬別誤會,我仍然尊重上帝對牧者的人生帶領。不過,我認為,我有責任呼籲更多牧者留在香港,繼續存在下去,因為香港人需要你們。

    很有趣,上文潘霍華所引用的經文「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的下一句是這樣:「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歷代志下20:12)潘霍華回到德國後,用自己的餘生實踐了這半句話。
    更多文章:www.patreon.com/John_Chan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8 11:55:56
    有 10 人按讚

    #好玩的來囉。
    .
    一邊旅行、一邊療癒自己。
    10月2日、在台東美麗的秋天裡,
    我們、
    不見不散。
    ------------------
    我在台東,遇見自己、學會愛
    .
    「靈魂・對話・學習愛」台東身心療癒之旅
    ----《周志建老師BEST療癒講座》

    故事、對話、身心療癒~
    這是一場「學習愛、愛自己」的身心療癒之旅。
    .
    此生,我們來到世上,都只為了一件事:
    學習・愛。(愛自己、愛眾生)
    .
    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
    對話,帶出療癒的力量。
    .
    8月底在都蘭辦講座、我遇見了姜洋(洋洋),
    一個單親母親、帶著一個兒子、隱身在都蘭裡過生活。
    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傍晚時分、我與她做了短暫對話,
    她告訴我:
    「孩子是我的老師、我最好的禮物。」
    我問:「為什麼孩子是你的老師、禮物?」
    洋洋:「因為他教會我如何愛。」
    當我正對這句話感到好奇時,洋洋立刻補充:
    「我不會愛。從小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我愛,所以我不會愛人。
    是這個孩子、教會我如何愛的。」
    .
    洋洋是一個獨特、深刻的人。
    2012年隻身帶著兒子小魚兒從台北來到台東都蘭,
    重新開啟母子2人新生活,
    在都蘭,她開了一間有個性的書店、
    甚至舉辦影展、講座等活動,為偏鄉注入藝文氣息。
    .
    在都蘭,洋洋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她的生活,充滿了挑戰、變數、衝突、矛盾,
    還好,她不畏懼改變、不逃避內在衝突,
    她不斷自我對話、接受挑戰,
    她迎向每一個、想要吞噬她的巨浪,
    她讓自己在浪花裡、
    破碎重生。
    .
    在都蘭8年,日子過得清淡卻有味道。
    然而,一場疫情卻讓她的想法與生涯有了「大轉彎」,
    她堅定的告訴我:
    她要「放下」這8年在都蘭所辛苦經營的一切,
    她讓自己「歸零」、重新、再出發。
    .
    說這話時的洋洋、眼裡閃爍著光芒。
    望著這位獨特奇女子,
    讓想起了三毛。
    .
    好,這就是我在10月的初秋裡、
    想再去台東舉辦講座的原因了,
    因為,我想跟姜洋這個奇女子、好好對話。
    .
    到底、姜洋的生命與生涯要做什麼大轉彎呢?
    她的故事、保證精采,
    應該、絕對會激勵到你。
    (關於姜洋的故事,請先點入以下、先做初步了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514 。)
    .
    如果,你的生命、正走在某個十字路口、
    如果,最近的你、也感到徬徨、焦慮、不安,
    那麼,來吧,
    來聽聽洋洋的故事,或許可以幫到你。
    「人生無奈、但有選擇。」,切記。
    .
    我與洋洋的對話,
    其實、也是你與你自己靈魂的對話。
    .
    有對話、才有理解,
    有理解、才有療癒。
    .
    都蘭的海、台東的天空、很藍、很藍,
    那是一種療癒的藍。
    .
    台東的雲、千變萬化,
    很有個性、有生命力,絕對可以療癒你的身心。
    .
    邀請您、一起來對話、一起聽好故事。
    邀請您、一起漫步沙灘、靜心,
    聆聽海聲、風聲、自己內在聲音。
    .
    你有多久沒有一個人出走、去旅行了?
    你有多久沒有接觸大自然、跟自己對話了?
    心動嗎?那就「行動」吧。
    .
    一邊旅行、一邊療癒自己。
    10月2日、在台東美麗的秋天裡,
    我們、
    不見不散。
    ---------------------------------------------------
    ●講座內容與流程:
    .
    1. 沉澱自我:靜心、冥想。
    2. 講師講解:生命選擇、對話的意義、故事的療癒力量。
    3. 生命對話:周老師與姜洋做深度「生命對話」。
    4. 故事回應:集體對話、回應說故事者。集體故事療癒。
    5. 自我身體照顧:「能量手療」說明與示範。
    6. 大自然靜心、採氣:戶外草地經行、大自然靜心、做身心療癒。
    ----------------------
    ●時間:2021年10月2日(週六)下午14:00-18:00。
    ●地點:台東美術館- 野室咖啡 (https://www.facebook.com/wildLabNo5/ )
    .
    ●主辦單位:都蘭水滴工作室。
    ●課程費用:1000元。(附贈咖啡廳一杯飲料)
    (本次講座特地選在美美的美術館,這裡很適合做深度對話,因場地成本增加,費用稍微提高、敬請理解、請協助我們成就身心療癒好事。感恩)
    ------------------
    更多課程說明與內容,報名表單、請點入:
    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90010394
    .
    愛自己、靠行動。
    寵愛自己、就是現在。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04 21:49:08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取樣可以代替肛拭子,以防止類似的不適。但其他專家——包括一些中國專家——對採集肛門樣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質疑。《環球時報》援引另一位專家楊占秋的話說,鼻咽拭子仍然是最有效的,因為病毒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本傑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有人的肛門分泌物檢測呈陽性,但呼吸系統分泌物不是陽性,他或她的傳染性可能不會很大。】結果搞了半天我竟然在這個議題上跟胡錫進一樣立場【倒】,原因很簡單,肛拭子檢測絕對不是無可替代的檢測法,有鼻拭子、喉拭子,這些方法都比較快比較有效率,張開嘴巴採檢、戳鼻孔採檢難道會比脫褲子要來得久嗎?就算說是DELTA病毒株可以只在喉部存在比較多,那麼喉拭子也可以處理,甚至你堅持一定要看清楚消化道,那麼糞便樣本檢測也是可以,為何一定堅持肛拭子這種侵入性的檢測?更不要提反對肛拭子就是不科學這種說法了,哪有科學一定是要堅持侵入性檢測的?有人堅持肛溫比較準,那麼大家早上上班不量額溫,通通量肛溫是要怎麼運作?光排隊要排多久?

    快篩方法從鼻、喉採集,進步到吐口水就可以檢測,就是一個科學的進步,在方便性和非侵入性上讓人們比較願意檢測。輝瑞的總裁Albert Bourla在受訪時就講過,如果不是因為研發時間太趕,應該要一劑就能夠達成免疫效果才符合科學和人類的需要。但就是因為研發時間不夠,才必須要暫時妥協。

    德國之聲今年為了這個採訪了研究排洩物核酸檢測新冠病毒功效的專家——紐約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溫迪‧塞姆薩克(Wendy Szymczak)。【德國之聲:如果你要檢測一大批人,有什麼理由會讓你選擇肛拭子檢測,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方式?
    塞姆薩克:我不認為可以只作肛拭子檢測。我想問題在於,既作鼻咽拭子,又作肛拭子檢測是否有意義?是為了要檢出那些上呼吸道已測不出病毒的漏網之魚嗎?這一點上,我不知道。這意味著大量的額外工作,需要大量的額外資源,對旅客來說造成很大的不便和不適。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有必要。我們不清楚,如果(感染者)僅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會對其他人構成感染風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要喜歡上肛拭子的人性太強烈了,我沒那麼強烈。好啦,花了這麼多時間檢討肛拭子的科學意義,我也真認真。

    好了,那麼我們要花點時間討論林昶佐了。環南市場一役之後兵敗如山倒的昶佐今天又業力引爆了。如果他真的很兢兢業業地做事,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問題就是在於他作秀的比例遠遠高過做事的比例。今天的爆點是在於228國家紀念館首任館長、228受難家屬廖繼斌3日說,根據ETTODAY的報導:【這位自詡為228正義使者的歌手,在第6屆2年任期、15次的董事會中,「竟然只出席了第6次董事會,其他14次全部請假缺席!沒錯,就只出席了1次,翹班了14次!」這樣的出席率,不要說公家機關,就是發生在民間團體,也一定遭到同儕的冷眼與排斥。「林昶佐從今以後別再提228三個字好嗎?」廖繼斌痛批,「你每提一次,我們遺族心中就多淌血一次!」】

    林昶佐荒謬的事情本來就不只這一樁,他以前就是特赦組織的台灣成員,但是在2016年內湖女童遭殘殺事件時,根據三立新聞2016年的報導:【台北內湖女童案震驚社會,廢死議題又再度引發討論,先前大力提倡廢死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昨(28)日受訪時絕口不提廢死,挨轟「烏龍繞桌」。時代力量今(29)早召開記者會,他對此再度回應,表示第一時間去辯論死刑存廢,會模糊了焦點,應該先照顧被害家屬的傷痛,而不是一味聚焦在支持或廢除死刑。】看看這甚麼屁話,遇到逆風時,昶佐就會先轉移焦點,說他甚麼立場不是重點,遇到有好處的時候挺身而出列在履歷上也絕無問題,這就是林昶佐啊,我跟他很熟啊!【笑】

    根據聯合報七月四號的報導指出:【知情人士指出,政府要求原廠製造、直送,而且提供台積電、永齡的一千萬劑疫苗,標籤不會有「復必泰」,是應客製化要求重做,德國原廠必須啟動生產線另外供貨,由於德國原廠對疫苗的生產、抽樣、冷鏈、品管等程序要求嚴格,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何時第一批能完成到貨,只能說盡一切努力在完成合約簽署後能盡快將疫苗送抵國內。】 照這篇報導的說法,我國政府最堅持的就是標籤?這他媽的甚麼屁話,今天台灣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六百八十八人,結果是因為台灣才訂了特別生產線來生產,這個話不知道要說服誰?還有人對路透社放話透露消息,一時傳的天翻地覆,政府英明神武,好像都已經民調回升了。

    然後還有三方同時放話給路透社的台北記者,其中一段更特別,【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到底是誰案子不確定的時候就想要收割,看看林昶佐,不會覺得這種動作很像是綠營農耕隊的作風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彼德蓋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05 20:00:10

    第一次當兵要注意什麼事情?
    讓我們用我們的經驗告訴你~
    -
    很多人問我的頭髮去哪裡染的
    這邊就附上設計師的ig給大家參考啦~~~
    👉🏽https://www.instagram.com/kangyu_gyoung
    -
    📌章節資訊
    00:00 準備入伍
    01:11 接到兵單的那一刻
    02:51 踏入營區後的感想
    04:27 四個月都在做什麼?
    06:57 當兵確切要當多久?
    07:25 Q&A時間!
    -
    記得追蹤我們的Youtube.FB.IG哦!!!
    彼德蓋瑞Youtube|https://supr.link/9VUDY
    彼德蓋瑞Facebook|https://supr.link/6dZNW
    彼德蓋瑞Instagram|https://supr.link/rzDw0
    -
    個人專業
    Gary's Facebook|https://pse.is/C64ZD
    Gary'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901_gary/
    Peter's Facebook|https://pse.is/DLWXX
    Peter'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peter0424/

    #當兵 #軍人 #第一次

  • 教召時間多久 在 人家都叫我H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21 17:00:08

    👉訂閱追蹤:http://goo.gl/k6v1DN
    👉生活頻道:https://goo.gl/XHyu5Y
    ----------------------------------------­-----------------------------------------------
    IG及FB有個人最新動態喔!
    ►IG:https://www.instagram.com/okylehuang/
    ►FB:https://www.facebook.com/okylehuang
    ----------------------------------------­-----------------------------------------------
    《荒野亂鬥》有別以往即時對戰遊戲,將每場對戰時間定為三分鐘,玩家可以在三分鐘內享受有別以往的玩法,體驗你來我往的激烈對決。遊戲除有 3 對 3 的玩法,還包含 3 位玩家對決持續進攻的機器人,消滅機器人以守住自家金庫,以及化身巨大化 BOSS 對抗 4 位挑戰玩家等,以下搶先介紹幾種玩法:

    ● 寶石爭奪戰
    採 3 對 3 形式,雙方爭奪收集 10 顆寶石,並守住指定秒數即可獲勝,但每位玩家收集寶石後若被對手擊倒,將會失去自己持有的所有寶石,並進入復活倒數。因此在進攻的同時必須留意夥伴是否還存活,才不會將勝利拱手讓人。

    ● 荒野生死鬥
    生死激戰,10 位玩家只能有 1 位存活。想要活下去,必須依靠智慧,在場中收集能量方塊,強化英雄,運用英雄特性觀察局勢殺得對手措手不及,又或者積極進攻展現走位,躲藏或者廝殺,所有決定都攸關最後存活與否。

    ● 亂鬥足球
    足球的踢法很多種,但見過邊打邊踢嗎?亂鬥足球採 3 對 3 形式,一方將球踢入對手的球門中即能獲得分數,先得兩分即可獲勝。本模式最大特色於運球時無法同時攻擊,因此特別看重團隊合作與進攻戰術,掩護隊友進攻或者將球踢給敵方阻絕對手攻擊,而且不論怎麼進攻都不用擔心吃紅牌。

    除了上述三種外,還有搶星大作戰、金庫攻防戰、首領之戰與機甲入侵等多種玩法,此外,每種玩法還有多張地圖,如運河水道、蝮蛇大草原、星光峽谷、超級巨蛋等,運用草叢、障礙物等掩護進攻或者閃避火力。

    ● 各路獨特英雄 等你解鎖收集
    遊戲中現有數十位亂鬥英雄,每位亂鬥英雄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獨特技能與職業定位,像是重裝衝鋒者、召喚師鬥士、投彈手、突襲刺客等,別樹一格的英雄定位,將讓英雄間的對抗結果更加多變,解鎖不同英雄,還能收集各種獨特造型。
    ----------------------------------------­-----------------------------------------------
    #brawlstars #荒野亂鬥 #supercel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