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敘讀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敘讀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敘讀音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日本讀音大,五件令我驚艷的事】 #sls雜談 身為在日本打滾過一年的留學生,今天來稍微和大家聊聊在洗足音大令我最驚豔的五件事。 一、學餐 首先從最膚淺的開始講——吃XD! 洗足的學餐價格經濟、好吃又衛生,喜歡來吃的師生都很多,但缺點是不供應晚餐;比起鬼故事超多、我大二就沒走進過的北藝大學餐,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敘讀音 在 推叩 Twinkl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45:58
-0823 🇯🇵 大家敲碗已久的日文自學終於來啦! 我自己當初在決定學日文的時候 也是做了不少功課 看了很多網站💻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那些 想要自學日語卻不知如何開始的捧友們🙆♂️ - 📢在正文開始前先跟大家聲明~ 本身自學日文是興趣 也想多了解日語 目前沒有考過日檢 但未來有相關規劃 我...
敘讀音 在 Facebook: 한국어 번역만韓文翻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4:40:33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苦惱很久的韓文單字무좀 第一次看到這個單字是在很久以前的綜藝節目青春不敗裡,當時我看的是中國翻譯的謎之版本(我的韓文有絕大部分從綜藝節目裡學到,之後可以再跟大家分享) 那個時候무좀被翻譯成腳氣,到現在我還不懂甚麼是腳氣,但大概能理解就是腳有味道的意思吧? 到了昨天我才知道무좀就是台灣...
敘讀音 在 阿尼尛 An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24:40
#尛外電 又因東京奧運被迫遷!八旬老翁:用四萬三換我住了56年的家 ---------------------------- Artist: @meme__chen ---------------------------- 從宣布要舉辦後便一波三折的2020日本東京奧運開幕在即,然而隨著東京的疫情...
-
敘讀音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06-03 03:20:12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三國志》 《抱朴子》守儋石之祿淮陰侯列傳
《漢書•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揚雄•法言》吾見擔石矣《三國志》家無擔石之糧《抱朴子》「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
如果當時石字要讀「擔」便變成擔擔之糧,所以這個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清朝語言學家話讀成「擔」是可笑。
第二,大家都知我講史記列傳,有萬石君傳,他姓石名奮,他有五個兒子都是有二千石,加起來就有一萬石。萬石君姓的是石,沒可能讀做萬「擔」君。這又是可笑的。漢朝時的主要讀音一定是石。
後來為何會讀「擔」,因為石原本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因為我們覺得普通的石是這麼重。英國人又叫14磅為1stone。即使相隔這麼遠,但估計的重量也差不多。石首先是重量單位。在穀物量度上,重一百二十斤的穀的容量,後來轉成容量的單位。那是由一石重的米,放置的容器,大約是多大。石由重量單位又變成了容量單位。兩個石便混淆起來,因為它既是重量單位,又是容量單位。石之下有斗,之後又有人作了新的讀音和第二個寫法,變成了「擔」,借用了肩挑的作量度單位來作代表。首先便寫成「擔」然後把部分讀音轉成「擔」。
其實是因為兩種量度單位的問題。石是源自重量單位。而重量單位轉化成容量單位,於是便改了讀音和寫法,以免兩者混淆。既然兩者是分開,便不能夠把容量單位的「擔」用回重量單位的「石」。因為那是引起混淆。到了中古的時候,作為容量單位的「石」已不存在,最高便成為斗,所以在中古的時候,書多數都是用石音。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擔」又走回來,因為又用回「擔」作量度單位。清末再重新肯定了「擔」是一容量單位而寫成「石」。
我又要講讀音問題,去到明末清初,所有人都是認為雅音為「石」,而俗音為「擔」。其實那是兩個不同意義,不同意義的時候便不同的讀音。官祿是用重量單位,所以我認為應該讀「石」。到了清末,反而廢了重量單位,而保留容量單位。於是把所有讀音定為「擔」。這是普通話發生的情況,全都轉成讀「擔」。但是讀做「石」或「擔」,是各地都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繼續用「石」音,有些地方是用「擔」音。廣東話是一貫讀「石」,從來沒有停止用「石」,而沒有用「擔」。廣東是保留了「石」讀音的地方。我年少時每一個老師都是讀「石」。官二千石而沒有人讀「擔」。在明末清初,廣東話依然讀「石」,證據是很明顯。倫文敘寫那首詩是這樣的「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那是不是數到一百隻便寫完,但他解釋天生一隻又一隻是兩隻,「三四」是十二隻,「五六」三十隻,「七八」五十六隻,加起來剛好一百隻。「鳳凰何少鳥何多?」為何那麼少鳳凰,為何有那麼多鳥。啄盡人間千萬石,如果一讀「擔」那便不押韻。這是流傳在廣東幾百年的故事,證明廣東從來都是讀「石」,現在想跟普通話讀「擔」,所以我是堅決否認的。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敘讀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日本讀音大,五件令我驚艷的事】
#sls雜談
身為在日本打滾過一年的留學生,今天來稍微和大家聊聊在洗足音大令我最驚豔的五件事。
一、學餐
首先從最膚淺的開始講——吃XD!
洗足的學餐價格經濟、好吃又衛生,喜歡來吃的師生都很多,但缺點是不供應晚餐;比起鬼故事超多、我大二就沒走進過的北藝大學餐,我真的覺得我來到天堂(X
#圖片附在留言曲
二、琴房
洗足在環境與設備維護方面著實令我驚艷,琴房的隔音、除濕、空調等制度和系統都設計的很完善,創校至今五十多年但保養得很好、讓人看不出歲月的痕跡,甚至讓我覺得比1991年方遷校的北藝大來得新。(當然可能預算有差,但有些地方真的看得出是態度問題w)
#圖片在留言
三、鋼琴上擺東西
台灣音樂系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很奇怪的習慣:大家都喜歡把東西往平台鋼琴上扔。一進到琴房,書包、飲料、小提琴盒等等都放上去,好像是個置物台一樣;在日本我完全沒看到這現象,每台鋼琴🎹都很健康地活著,非常欣慰。
四、對樂種的理解與尊重
儘管洗足本身有古典、爵士、流行、傳統等不同部門,但就我觀察來看大家普遍對於不同類型音樂的認知度和尊重都相當的高,除了在共同課有許多賞析或入門的課,也有很多不同系之間跨修的情況;比起在台灣很明顯劍拔弩張、各種排斥的氣氛,這點明顯讓我感受很深😌
五、電子化簽琴房系統!
這真的是讓我最爽的事情了🤩你能想像還躺在床上時就先用手機預約好下一個時段的琴房,然後慢悠悠吃完午餐再騎腳踏車去學校,心裡踏實地知道有一間琴房歸宿的感覺嗎?不,在台灣我無法,因為我們得跑到現場去排隊搶簽琴房...用的是超古老的紙本表格,還有可能被惡性內定或蓄意竄改😵
以上是我第一刻想到的五項「在日本讀音大」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部分,有想到什麼改天再來補充吧。
———
註1:以上僅為個人所見與體驗之主觀敘述,以洗足/北藝大兩所我就讀過的學校作為比較範本。
註2:洗足音大”並非“日本音樂最高學府,北藝大為台灣音樂系第一志願(師大同學們不要打我)
註3:北藝大一年學費約12萬新台幣,洗足音大一年學費大約1,990,000日圓。
#slstalk
敘讀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NA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專訪》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6日電)台灣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返台舉行小提琴獨奏會。正在隔離中的黃俊文說,雖然國外樂壇已正常演出,邀約不斷,但他認為這場獨奏會是去年因疫情延期,今年一定要演奏給台灣樂迷聽。
黃俊文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想回來開音樂會,想讓大家感受到,「啊!音樂會又開始回來了。」黃俊文說,過去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場館緊閉,「很像被剝奪了甚麼,希望大家回到音樂廳,重享舞台上的演出帶來的感動。」
黃俊文說,去年國外疫情嚴峻,場館大門緊閉,他正好是NSO國家交響樂團駐團音樂家,有機會在台灣演出多場音樂會,「我相當幸運。今年台灣小有疫情,也仍要隔離自主管理21天,我還是決定要回台灣演出。」
黃俊文是繼林昭亮之後,打入美國主流古典樂壇的音樂家。他出生於台南,13歲赴美攻讀音樂,表現出色,曾獲瑞士汐昂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被「華盛頓郵報」譽為「具備完美條件並將有璀璨演奏生涯的藝術家」,現在也是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成員之一。
黃俊文說,今年的小提琴獨奏會曲目包括孟德爾頌「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柯瑞良諾「小提琴奏鳴曲」、易沙意「D小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敘事曲」以及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每年的小提琴獨奏會曲目總讓我深思甚久,就像端出一桌菜,既要耐嚼有味,整體更要色彩鮮豔,擺在一起好看。」
黃俊文演奏孟德爾頌「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採用的是1953年曼紐因整理過的版本,「這首曲子孟德爾頌生前沒有發表,版本也不完整,曼紐因以自己也是小提琴家的身分補遺。」
黃俊文說,他特別喜歡這首樂曲的第二樂章「慢板」,「這是少數可以一窺孟德爾頌靈性與上帝對話的那一面,是一個對於未來世界的描述,聽了會感動。」
美國作曲家柯瑞良諾曾經以「紅色小提琴」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但身為紐約愛樂小提琴團員的父親始終不認同他,直到他寫了這首「小提琴奏鳴曲」,父親聽了錄音,才真正支持他走向音樂創作之路。黃俊文說,這首作品充滿美國式的韻律感,很值得推薦給台灣聽眾。
下半場的易沙意「D小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敘事曲」是小提琴名曲之一,對於小提琴技巧有全面性的表現。最後一首則是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黃俊文說,這是法朗克送給易沙意的結婚禮物,喜悅動聽。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黃俊文認為,線上音樂會不會是趨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現場演出。」但他認為,疫情雖然負面居多,但對表演藝術來說,這可以視為新一波文藝復興,「曾經失去過,也會更珍惜。對於音樂家來說,也讓古典音樂比較長期制式化的演出計畫多了一點彈性,不見得都是壞事。」
2021黃俊文小提琴獨奏會將於9月4日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9月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鋼琴家為廖皎含。(編輯:張雅淨)
Arts Management Group
Arabella Arts
Musiespaña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敘讀音 在 한국어 번역만 韓文翻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苦惱很久的韓文單字무좀
第一次看到這個單字是在很久以前的綜藝節目青春不敗裡,當時我看的是中國翻譯的謎之版本(我的韓文有絕大部分從綜藝節目裡學到,之後可以再跟大家分享)
那個時候무좀被翻譯成腳氣,到現在我還不懂甚麼是腳氣,但大概能理解就是腳有味道的意思吧?
到了昨天我才知道무좀就是台灣說的香港腳的意思啦,因為看到了발톱무좀這個單字,也就是我們說的灰指甲,我才理解過來
然後剛剛看到了 Dr. Eko's Royal Academy of English 皇家英語學苑 的Youtube影片「Lectures with the Vampire 吸血鬼英語教室 第四集 拜託!不要再背單字了!!」
用Eko老師的話說就是 HOW IMPRESSIVE 太屌了!
Eko老師提到的學習概念跟我常常跟學生提的概念幾乎100%一樣
幫大家整理一下我覺得一個外語學習者(無論是英文 韓文 日文 甚麼文都一樣)必須清楚知道的概念
1. 不要背單字,單字重複出現自然就會記得
我從來不叫我的學生去背單字,因為我自己從不背單字。
背單字真的只能應付考試而已,考試考單字只會出最常見的那個意思。
有人擔心詞彙量會不會不夠?
在一份可以正式出版的合格教材中,他的編排上單字絕對是循序漸進,而且基礎的單字會一直重複出現。所以你看完一本書,同個單字可能會出現個十次、二十次。這樣就算背不起來也難,對吧?
但是關鍵在「你必須每次看到這個單字都認真理解這個單字是甚麼意思」,如果你每次看到都只是看過去,大概大概理解,那就算看個一百遍,可能也很難把這個單字記起來。
2. 不要太依賴字典,字典不會告訴你這個詞的每個使用法
我曾經遇過學生問需不需要買電子辭典之類的問題,我跟他說不用,因為用不到。畢竟現在網路辭典那麼發達(不是
語言的使用不是一個辭典的更新速度能跟上的,這個道理應該大家都懂。這樣如果你要查的意思根本不在字典上,就很難了解這個詞,這個句子,甚至這段文章了。
更好的方法是前後文推敲。Eko老師也有提到,前後文推敲並不是單純只看這個句子的前後句,要擴大的整篇文章。通常這樣你可以理解不少單字,尤其是當韓文中的漢字語多到不行,還可以利用類似讀音猜測的時候,可以理解出更多單字的意思。
現在即使我真的有不懂的單字,我也不常在字典上搜尋,反而更常google 「這個單字 뜻」뜻就是意思,這樣更容易理解這個單字被使用的情況。
千萬不要看著字典上這些意思跟解釋,想要套用在所有句子,這樣總有一天會卡關的。
3. 用自己的話去翻譯與理解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tip會覺得「啊我韓文就不夠好,我要怎麼自己翻譯?」。沒錯,這個tip的確是建立在你的韓文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可能一級以上才能做到。
所謂自己翻譯與理解就像這篇po文最上面講的例子一樣,不要靠別人給的譯文理解,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一個單字的意義。要有一定程度的原因也在這裡,必須確定自己定義的意義是對的。
像韓文中有許多ㄴ/는/ㄹ還有很多時態都是中文沒有的,當你可以理解它的功能後,就要開始自己去想這個東西出現在句子中,我會怎麼翻譯?這個翻譯可能不會是唯一解,但絕對是對你自己的最佳解。
再來是最後一個tip
4. 把一個句子拆解後重組
這是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難的階段。把一個句子的每個單字都拆開翻成中文後再重組成一個句子。這樣看起來好像不難,但你必須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以及結構,還有他們的詞性才能做到。
這邊還可以補充一點,也是我在上課時常常跟學生強調的。韓文的核心在敘述語,也就是動詞與形容詞。在看一個句子時先找出敘述語,對於整個句子的了解就會簡單許多。
在研究所的課程,所有教材都是原文的。原文書、原文論文,剛進入研究所真的不能適應這種兩三行的句子,也是用這個方法慢慢拼湊出來,才把閱讀的能力提升起來。
以上就是我整理Eko老師與我自身韓文學習經驗的小技巧,希望大家都可以活用,讓外語能力成長更迅速!
*本文沒有任何工商、宣傳,單純是看到覺得很實用分享給大家(畢竟我這麼小咖)
影片是這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ZOsClfIEo&ab_channel=Dr.EkoShakespeare%E7%9A%87%E5%AE%B6%E8%8B%B1%E8%AA%9E%E5%AD%B8%E8%8B%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