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敘事治療活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敘事治療活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敘事治療活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敘事治療活動產品中有9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敘事的原理 要你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阻礙你前進可能感覺有點奇怪。畢竟要是這麼明顯,難道自己不會發現嗎?那可不一定。敘事是無意中被創造出來的,許多在心理學和個人發展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想都已經認識到這種敘事的威力。我們來很快地看一下一些與自述故事相關的重要著作⋯⋯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Night Keeper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ight Keepers守夜人樂團與四分衛阿山 一起在「 團體枕聊計畫」直播 第一場「搖滾情歌陪你直播」帶來 李英宏的 【 峇里島 】 - 【我睡不著 MV連結】 https://youtu.be/m6yOdFkXun4 【我睡不著 數位聆聽】 https://orcd.co/i_cant_...

敘事治療活動 在 Let's Con-來諮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35:37

我們團隊的憶雯心理師,最近默默開張了一個小天地🏞 〰️〰️〰️〰️〰️〰️〰️〰️〰️〰️ 「從大學時期就深深的著迷於敘事治療,敘事承接我生命中的墜落、見證我生命中的美麗。 —敘事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支持我成為喜歡的自己。 8/15開了一場「走出諮商室的敘事」,在線上和大家分享在諮商室外和青少年透...

敘事治療活動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2:17:09

生命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 伊格言最新科幻長篇|《零度分離》|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2021年5月 兩岸同步出版 ───── 一份賽博時代的罪案調查報告 23世紀「生物朋克」啓示錄 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科幻...

敘事治療活動 在 李明璁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4:46:55

.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接近尾聲,作為共同策展人的我最後一個講座。本週五晚,全新題目,有趣組合,笑笑登場。 活動報名連結,請見我的臉書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次見面,請多指笑」— 從似顏繪到情境畫的溝通藝術 李明璁X房瑞儀(Elainee藍尼) 2020/10...

  • 敘事治療活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07:15:26
    有 858 人按讚

    ▍敘事的原理

    要你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阻礙你前進可能感覺有點奇怪。畢竟要是這麼明顯,難道自己不會發現嗎?那可不一定。敘事是無意中被創造出來的,許多在心理學和個人發展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想都已經認識到這種敘事的威力。我們來很快地看一下一些與自述故事相關的重要著作⋯⋯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在全世界被廣泛用來治療焦慮和憂鬱症。本質上,這種談話治療把焦點放在思想、信念與態度如何影響感受和行為。負面思維模式可能從小開始形成。舉例而言,如果你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長大後遇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自動認為「我就是不夠好」。但人生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不管是面對客戶、升遷還是案子。

    這種敘事讓你感覺糟到不願意再踏出去,未來只想待在自在的環境。認知行為治療強迫你挑戰自我對各種情況的詮釋。基本上,它幫助你改變敘事,聽到不同的故事。在深具真知灼見的《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作者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提出一套理論,把人分為兩類。第一類擁有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他們認定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

    這種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對數字不擅長」或「我沒辦法上臺演講」。他們討厭也極力避免失敗。如果不得不從事某個自認為不擅長的活動,就會用這種眼光看待。萬一演講時不小心說了一句支支吾吾的話,就會變成上不了講臺的證據。下一次不再做同樣的事,緊抓著確認偏誤不放。

    第二類的人擁有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他們相信任何時刻都可以得到新技能。越挫越勇,把失敗經驗當成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有可能。結果是擁有成長心態的人能開放地改變敘事。他們抱持著開放心胸,認為自己可以獲得必要技能,成為明日的領袖、創新者和專家。我們知道任何人只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得到新技能,因此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這一點,試著培養成長心態。

    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心理學理論是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也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控制重大人生事件或職涯路徑到什麼程度。一個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未來發生什麼事的人稱為「內控者」;反之則為「外控者」。對外控者而言,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關個人過失,也不會學到任何教訓。生意失敗歸咎於經濟;流失客戶是因為對方無理;著作被拒絕也不必修改。

    相比之下,內控者勇於負責、尋求機會。無論結果好壞,敘事總是「我負責!」內控者不把「命運」當一回事,他們只相信天分和努力,認為「運氣由自己創造」。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在職涯上遭遇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挫敗,這個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這個人是外控者,那麼他會歸咎一切源自大環境,只是因為經濟萎縮才會丟了飯碗,人才難免也會被波及。然而,如果這個被裁員的人是內控者,那麼他就會把厄運強加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幸,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反而對自己的幸福造成危害。

    保羅‧多蘭(Paul Dolan)在《敘事改變人生》(Happy Ever After : Escaping the Myth of the Perfect Life)一書中凸顯敘事的力量,並記載我們跟自己說的敘事與暗示,會如何對人生各個面向像是婚姻、快樂和收入造成巨大傷害。他主張我們會沉迷於去做別人期待我們做的事,並內化這些期待,形成一個人生「應該做什麼」的規範。不管適不適合,這些敘事通通被我們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但儘管我們照單全收也不見得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這些心理學架構都強調個人敘事的重要性。你可能在某一方面擁有正面敘事、另一方面卻是負面敘述。「我不值得」的敘事可能讓你陷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中動彈不得;「我永遠比不上別人」的敘事可能會讓你寧願不分晝夜狂看《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也不敢嘗試一直想學的以色列格鬥術。

    #某些敘事對你有害— #但你通常難以察覺,
    #因為它們是你自我描述的一部分。

    所幸的是,你隨時都可以改變。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6)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承襲我們昨天直播所說,我相當欣賞金智英不斷尋求個人改變的努力。雖然屢遭挫折,但不放棄嘗試,這不是容易的事。

    她身邊的某些家人,以及前職場同事,也不斷給予支持,當然這樣的資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選擇跟什麼樣的人相處,或者選擇跟什麼樣的人靠近,對我們的人生影響重大。

    辨認出什麼對我們重要,並且找出操之在己的部分,一直是我自我對話的內容。這是一種內控的思維,也能持續帶著我們成長,顯然金智英也掌握了這樣的自我對話方式。

    祝願您,當我們把目標看得很難,能記得化整為零,別輕易放棄,有多少力就走多遠的路!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敘事治療活動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00:17:54
    有 89 人按讚

    『失落的青少年時期』

    過去我的母親最常對我們說:她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外婆燒飯洗衣,哪像我們這麼幸福。

    #敘事治療 #母女關係
    在之前的文章提過于玥在敘事治療的訓練中曾聽過一句話:『不斷重複被提起的故事,是因為沒有好好被聽見過。』

    在整理榮格心理學的講義時,我突然想起我母親常無意間說的這句話,我猜想她是多麼希望她的辛苦有被認同,以及她有多麼欣羨我們能夠在在大環境與政策的支持下順順利利地完成學業,不像她在國小畢業之後就因家庭的經濟因素被迫中斷了學習。
    #榮格心理學 #永恆少年
    生活的苦難往往讓孩童在早期變得非常的現實,你通常在這些人苦楚及虛假的成熟表達中,會發現有些不對勁。他們太常被退出童年世界,同時也墜落現實中。當深入分析後會顯示出他們是完全陷於童年的假象中,他們對於關愛母親的渴求或是對於幸福快樂的渴望仍然在那,卻是處於被壓抑下的狀態,因此他們相較於其他人來說是更加長不大的,問題只是被推入角落裡罷了。(引自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由於我跟我的母親之間的關係也是常常有所爭執,而我也很困惑為何她總是期待著我能夠承接她的情緒,但她同時也會說些傷害我的話語。上次看鄧惠文醫師在高雄總圖的演講中提及她們姐妹與母親的爭執,她妹妹輕描淡寫地說:媽媽還曾跟我說過,我最後悔生下你。

    我的老天爺啊,我的母親也曾經對我說過一模一樣的話。

    這句話很堅實地傷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想著我過往對她的親近與陪伴瞬間化為一片虛無。倘若回到一般的友誼關係,對我說類似的話語,我鐵定果斷地跟她斷捨離,偏偏她是我的母親。

    然而,回顧她的生活,確實沒有像我經歷過五專、大學、研究所等這麼長期的學習經驗,正因她不曾經歷過這樣的時期,不論她對於身為她女兒的我有多少的認識,她終究沒有像我擁有這樣經驗,她只會覺得我跟她相較起來幸福多了,這樣的比較在她內心裡面有了強烈的被剝奪感。

    當我考上文藻的時候,專心一致地試圖適應全然新穎且陌生的教學環境時,她沒有為我的學業成就而開心,而是酸溜溜地對我說:『明明就可以讀公立學校,你偏偏要讀私立的,你還真是貪心。』

    豐碩的成長同時也是個多采多姿幻想生活的意象,是內在創意豐饒的意象。你常會在永恆少年身上看見這樣的豐富幻想,但是那富足的幻想是阻滯的,同時也無法流入生命,因為永恆少年拒絕接受現實本質,他為內在生活築起牆垣。(引自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我確實是比較幸運的是,在成長的路途中皆有友善的同儕與和善的導師陪伴著我,使我不至於太孤獨,而我的母親在還沒來得及體驗什麼是童年時,她的內在小孩就被關了起來,甚或她也沒有經歷最好玩、新奇的青少年時段,就得開始全職工作,然後很快地成為了人母。

    我在一次人際歷程團督的時刻,討論著每個人生命中必然會面臨的失落。當時我的督導說:如果我們有內在小孩,那我們也可能會有內在少女或內在少年啊!

    那句話在我心中不斷醞釀與發酵著,在一次洗澡的時候,我又想起我母親曾說過的那句話:『我從八歲時就跟你外婆一起煮飯給哥哥們,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在外面打拼,回到家還有熱騰騰的飯可以吃。』而當她開始正職工作,又走進婚姻時,她又回到了那個天天煮飯給家人吃的角色。

    在她生命當中幾乎沒有什麼得以認真體驗『青少年時期』的機會,她從來沒有機會讓她的內在少女好好地跟這個現實生活發展聯繫、衝撞、磨合,她只能讓她待在她的想像世界當中。這也是為何當我活到她需要出外工作的年歲,卻看著我得以專注浸潤在學習環境之中時,有多麼地吃味了。

    在心理諮商對於家族治療的訓練中,期待家庭動力是平衡的,當長輩待在長輩的位置,而不是試圖將小孩拉到照顧他的位置(親職化兒童),如此家庭的功能才是完整的,小孩也不至於帶著困惑或是混亂的心態長大。

    雖然我試著理解我的母親,但我明白今天她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所謂的矛盾型依附又或是永恆少女的樣態,那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與成長經驗所帶來的成果,是我完全無法參與的過去,她的成長課題也只是她的成長課題,不是我的。而我也有自己的難處,我也有自己的功課要做。遺憾的是,我看見她有她自己的模式,但我也只是一個女兒,只是一個很真實的人,有自己的難處、有自己的慾望,況且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願景要去走,人生終究都要有取捨,每個取捨,當然就會有不捨,我理解她對我也有期待,但我對她又何嘗沒有期待?

    只是我可以運用我的心理諮商的學習經驗,讓自己在面對這段關係時的時候,劃清界線,清晰地互動,提醒著自己不要被她的陰影所吞噬。

    但,我也是她的女兒,某部分的我也是期待著與她親近的。如同她也盡力在愛我,只是大多時候的她都陷入在自己的混亂當中,難以脫困,自然也很難感受到與這世界真實的連結。

    人格面具的發展在青少年時期及成年初期是個典型的重大問題,其實內心世界有許多活動在奔騰;一方面有許多的衝動、幻想、夢境慾望、意識形態與理想主義,一方面又有許多要求一致地同儕壓力。要與較大的社會環境發生聯繫,也許看起來是非常原始而共同的期望,當期間的平衡卻受到某種刺激團體心態破壞,也就是對同儕團體及其集體價值的認同。同時,青少年也確實盲目的不知體恤,幾乎完全漠視客觀世界的存在,活在凡事可以完全無堅不摧的幻想中。(取自榮格心靈地圖)

    過去在諮商工作當中,我也發現了有些個案的青少年時期若相對辛苦,那麼內心也會有種難以言喻的憤怒與委屈的感受。倘若內在的少年或少女的需求能夠重新被看見,我們也能夠認回某部分的自己,給予自己足夠的信任與愛護,即使面對成長的幻滅,對於這世界的好奇心也不至於被抹滅。

    最後,邀請在閱讀文章的朋友們,回想一下自己過去青少年時,是否也是感受到自己的理想與這現實世界中的落差,以及第二性徵發生時,賀爾蒙的波動也會讓我們對於自己的自我認同感到混亂與困惑;我們是否也期盼著有個人能夠陪伴我們、引領我們在這個陌生且未知大人世界找到一個能夠安穩自身的方向或是願景?

    倘若看到這篇文章使你回憶起自己青少年的時刻,不妨試著寫封信給他,感謝他當時的掙扎與困頓,使得你得以與這個世界找到平衡相處的模式。

  • 敘事治療活動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0 06:30:00
    有 33 人按讚

    🤔 臨床工作者如何把握發表的機會?
    ⠀⠀
    臨床工作會遇到大量的患者,也是大量寫作的契機與素材。但是,為什麼有些人能把握,有些人卻不行?
    ⠀⠀
    這牽涉到,作為臨床醫師,有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做整理,讓自己在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能瞬間翻出過去的這些病例,並 #找出一個有洞見的意義,串起所有,並發表。
    ⠀⠀
    以蔡依橙校長的經驗來說,相當多篇的 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就是因為平時的病例累積與收集,很穩定且認真,當同一類的案例多次遇見,而且開始感覺到似乎有些全世界都還不知道、還沒有人提過特定意義的時候,就能迅速藉由優秀的索引,找出過去的所有病例,並嘗試拼湊出一個連自己都覺得有意思的敘事。
    ⠀⠀
    個案有了,敘事方向確定,接著就是迅速的把圖片做好,然後寫出文字,就能投稿。
    ⠀⠀
    如果你在一個臨床領域努力,長年累積類似疾病的患者治療經驗,一定要學會這種 #累積病例、#快速索引、#整理發表的技術,畢竟這是讓全世界醫療同行,了解你的醫療實力與技術的最好方法。⠀⠀
    ⠀⠀
    ⠀⠀
    【⚠ 緊急插播】報名進入倒數,名額僅剩個位數!
     
    你也有好技術、好創意,想讓全世界知道嗎?這門課將整理所有技巧,一步一步的跟你說,該如何將自己的創意與技術,寫成 PubMed 上,有著自己名字的里程碑!
    ⠀⠀
    🔹全新企劃|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活動時間|7/11(日)9:00a – 4:40p
    🔹立刻報名|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 課程內容
    ⠀⠀
    ✔ 期刊社在想什麼?怎樣的個案才會被接受?
    ✔ 有好技術,該如何發表?讓創意被全世界看見。
    ✔ 如何找到有分數、非詐騙、收個案報告的期刊?
    ✔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處理出 SCI 等級的醫學影像
    ✔ 退稿後還能怎麼作?拋媚眼給對的人看。
    ✔ 臨床個案整理技巧,與發表實例。
    ✔ 個案+技術+文獻回顧,在專業上更進一步。
    ⠀⠀
    ⠀⠀
    🔔 課程特色
    ⠀⠀
    ☑ #給你實例教學
    ⠀⠀
    以「產出SCI文章」作為目標,根據梁宗榮醫師與蔡依橙醫師的多篇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萃取而成,從大量實際 SCI 投稿經驗,整理出實用知識,協助您以最快速度上手。
    ⠀⠀
    ☑ #教你評估期刊
    ⠀⠀
    怎麼看期刊好壞,是否為詐騙?期刊網頁要看哪些重點,如何察覺期刊可能在騙你它有分數,但其實根本沒有?所喜歡的期刊有沒有收 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還是編輯部改用其他名義來收?我們帶著你評估幾本期刊後,讓你親自查查自己有興趣的期刊。
    ⠀⠀
    ☑ #帶你處理影像
    ⠀⠀
    不知道怎麼做圖片嗎?從 PACS 下載後,如何處理成 SCI 期刊可以接受的版本?不同時間、不同條件的影像,如何擺放整齊,並做好標示?不需使用 Photoshop,光靠簡報軟體 PowerPoint,就能完成做圖。我們帶著你處理過一次,你也能自己做出 SCI 期刊等級的圖片!

  • 敘事治療活動 在 Night Keeper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25 14:49:04

    Night Keepers守夜人樂團與四分衛阿山
    一起在「 團體枕聊計畫」直播
    第一場「搖滾情歌陪你直播」帶來
    李英宏的 【 峇里島 】

    -
    【我睡不著 MV連結】
    https://youtu.be/m6yOdFkXun4

    【我睡不著 數位聆聽】
    https://orcd.co/i_cant_sleep

    【Night Keepers守夜人官方社群】
    FB: https://www.facebook.com/NightKeeper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ightkeepers2019/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lupgA2QVdAljxtJCoP6H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夜人 【團體枕聊計畫】台中場Live巡迴
    ◦ 活動日期:2019年 11月 1日 (五)
    ◦ 活動時間: 20:00
    ◦ 演出地點: 玩劇島小劇場Little Play
    ◦ 售票連結:https://reurl.cc/GkEqWx
    ◦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W4Db09
    ◦ 票卷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11553775985917/


    【關於守夜人樂團】

    Night Keepers守夜人樂團,於 2015年正式成軍,最初遊走在電影配樂與遊戲作曲中,之後在各類音樂創作與現場演出中成形,目前成員為團長旭章、主唱稚翎與鼓手其偉,電吉他手佳穎,合作bass手林羿妏,並持續以跨界合作方式推出作品。

    Night Keepers是少數擁有不同身份使命的創作組合,時而涉足電玩,時而出版圖文詩集,有時只是用音樂表達一個失眠人對這世界的種種期待、躲藏、痛苦與觀察。

    守夜人的音樂以充滿敘事性、神經質的鋼琴與節奏作基底,輔以迷幻的電吉他音牆,搭上雙主唱的隨性哼唱,共同譜寫出溫暖而童心未泯的安眠旋律。

    守夜人期望能扮演『睡不著使者』,用音樂、文字、影像、設計、live 演出與聽眾互相交流,並透過人工智慧軟體『聊天機器人』,與聽眾在睡前互相記錄、交換自己空虛、痛苦、孤獨的故事,藉此達到一種『團體治療』的效果,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彼此的守護者(Keepers)。
    #NightKeepers守夜人
    #四分衛阿山
    #誰先愛上他

  • 敘事治療活動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8-06 16:52:25

    【魔界京都】 京都裡的地獄:「#釘拔地藏」的心靈療遇 / 李長潔
    .
    我們來看看一個普通冷門景點:「釘拔地藏」,也就是「#石像寺」。光聽其稱號,就已能領略此景點的神秘,「#釘拔」,是指拔出鐵釘的動作,而這位地藏則專門替世人拔出惡釘,療癒身心。這其實指涉著京都的聖地治療傳統,人們透過「#空間」、「#神話」、「#心理」的多重實踐,達到紓解世俗身心苦難的作用。
    .
    ▓ #靈場強大的療遇空間
    .
    心理學家 #河合俊雄 與民俗學家 #鎌田東二(2008)發現,京都作為一個充滿傳奇與傳統的旅遊城市,有許多遊玩體驗,尤其是與寺廟神設相關的故事、儀式,都提供安定療遇的功能作用。河合俊雄找出京都裏的療遇空間,像是:
    .
    1. 狸谷山不動院
    2. 釘抜地蔵
    3. 赤山禅院
    4. 御蔭神社
    5. 六道の辻
    6. 伏見稲荷大社
    .
    這些空間幾乎都號稱靈場強大、靈力無敵。釘拔地藏石像寺,就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案例。
    .
    千本通的石像寺,大致位於西陣西方,周遭是低矮的典型京都住屋,沒有太多的商業或觀光活動。經過短小參道進入寺內,可以見到庭院中央有座鉗子形狀的拔釘象徵,主殿幽暗地祭祀著地藏,一旁還有整面由八寸釘與鉗子製成的繪馬牆,我到石像寺時正逢傍晚,神秘、神聖的氣氛壟罩境內,崇敬感油然而生。
    .
    回到寺門口,可以見到不少長者進入寺中參拜,或者,經過時特地停下來面向寺內敬拜。由此可見,釘拔地藏石像寺應是特別「#靈驗」,才能受到如此的關注與敬仰。
    .
    ▓ #聖地或異地:來自於葬地的力量
    .
    不過,釘拔地藏石像寺的「#靈驗」源自何處呢?河合俊雄認為,來自其「閻魔」的性質。許多地藏信仰都依附著墓地的地緣關係,古時石像寺周邊為京都三大風葬地之一「#蓮台野」,人們會將京都城內過身後的遺體送至千本通東側的風化場待其自然消逝。
    .
    所以,蓮台野一帶在後世整建時,挖出許多屍骨遺物,在室町時代便立地藏尊供養,以保孤魂安平。從空間的規劃來看,釘拔地藏石像寺是一個特殊的「#境界」,象徵著擾亂世俗的異界,帶有無法掌握的神聖性。
    .
    ▓#釘拔的故事
    .
    而對鎌田東二而言,不只是生理感官上所產生的異質感,一個異境的生產條件還必須包含「場所的記憶」。一個空間在經過時間歷史的過程後,所累積的故事與敘事,將會發動感覺的增幅,認同的感召,彷彿是聖地地靈的觸動。
    .
    原本建立在此的地藏,稱為「#苦拔地藏」,有渡化眾生苦難之意。但因為一個靈驗事跡的流傳,賦予此空間更豐富的義涵:
    .
    在室町時期,有個商人叫紀之国屋道林,在40歲時突然雙手劇痛,無論用任何方式都無法治療,有一天道林來到石像寺向地藏祈願,回家後在睡夢中地藏告訴他,因為道林前世因私怨釘稻草人詛咒他人,因此今生受此惡業果報,現在將此釘拔除。道林醒來後發現自己的手竟然不痛了,跑去石像寺發現在地藏像前竟然放著兩支沾血的鐵釘。從此石像寺能夠為人拔苦除厄的信仰就廣為流傳。
    .
    ▓ #從苦到釘和容器隱喻: 符號的隱密轉換
    .
    河合隼雄認為,這類「靈驗」的故事(#不可思義的感動),以模糊又容易類比的陳述,成功地剝離日常因果關係,成功地將聖地空間與私人經驗融合。加上釘拔地藏石像寺內的空間配置,如參道的狹小、主境的神秘感、拔除鐵釘的象徵物、滿牆的釘拔繪馬、幽暗的本殿,信眾們可以在參拜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將自我投入到聖地的意義中。
    .
    這無意識過程是一系列符號隱密的轉換、對比、移位。信眾在「非日常、曖昧不明、邊緣」的空間想像裏,接受了從「苦」到「釘」的符號轉換,透過象徵性地拔除鐵釘,將抽象的、人類命運的、較難領悟的「苦難」,過渡到具體的、身體性的、有痛感的、可以表述的「釘」、「血」、「痛」,暗示自我生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地藏菩薩救苦。
    .
    而地藏的「大地」意涵,也隱含著無盡藏性的母性意識,學者加藤廣隆便形容石像寺的參道與主境有如胎盤容器,從產道到子宮,投射著日本文化心靈中的地母原型。諸般隱密的符號轉換,在無意識間達成了宗教意義上療遇的功能。
    .
    ▓ #不能言語的片刻
    .
    聖地治療在日本並不少見,也總是包含著歷史空間的累積、神聖空間的經營、神話故事、特殊的儀式、夢境、靈驗故事等元素,這類民俗事務儘管看起來像是迷信或娛樂,但底蘊裏卻蘊藏著宗教性、社會性與人類主體的基本關係,是靈魂與精神隱密的交接。
    .
    這讓我想到余德慧曾經說的,返身回到處境未言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靈療遇的通道。
    .
    #參考書目:
    .
    1. 河合俊雄(2008):京都「癒しの道」案内,朝日新書。
    2. 加藤廣隆. (2011). カウンセリングにおけるトポスのもつ意味: 釘抜地蔵石像寺のトポス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佛教大学大学院紀要. 教育学研究科篇, 39, 85-102。
    3. 余德慧. (2001). 詮釋現象心理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