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敕粵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敕粵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敕粵音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245的網紅安導愛講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來分享昨天發生的一個幕後小故事… 為了昨天一大早舉辦 春日宴 開幕活動 前一晚「帥哪吒道劇團」的金甲生團長帶著演員來到公司過夜,早上一起來,甲生就跟我一直唸到:「今天要帶印章去開幕!」 這個印章,就是強尼創意行銷供奉的「玄壇真君」俗稱天官武財神(我們暱稱為公司大老闆🙏)手上的翻天印! 因為甲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占地100畝,現存20.3畝,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
-
敕粵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3-12 08:00:00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占地100畝,現存20.3畝,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刹,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 “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詔以當時的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廟。是全國僅存的四大開元寺之一。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築藝術。距開元寺一百多米的路邊,還保存著僧人們使用過的古井。天王殿,是開元寺的主要建築,至今仍保留著宋代的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整座殿堂全部用當時最好的木料架築,構件之間的拼接,毫無錘鑿痕跡,始終不受氣候的影響而嚴絲合縫。從天王殿的32根石柱計算,應為九開間,而 大殿實際面闊有十一開間,進深四間,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一樣的面闊。 “天王殿裡面那些斗拱應該也是很科學的,日本奈良有個東大寺,他們一直找不到它的祖庭是在什麼地方。後來同濟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到了潮州才發現,這裡就是原來日本奈良東大寺,它那基本佈局就是參考我們潮州開元寺的。佛教在中國唐代達到了最盛期,以佛教為紐帶,中國和一些信奉佛教的國家來往密切。許多國家的學問僧、求法僧來到中國研習佛法。在開元寺裡供奉著一座紅銅寶鼎,上面有漢文題款:開元寺禪堂香爐一座永遠供養三韓弟子任國祚,這是開元寺曾經培訓朝鮮僧人的實物見證。當年的開元寺裡,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侶們在這裡研習佛法,開元寺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經宋元明清及今,先後十次大規模修建,其建築格局大致分為三部:中軸為照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東側為客堂、地藏閣、五觀堂、香積廚、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側為方丈室、觀音閣、慧業堂、僧舍、雲水堂、諸天閣、形成寵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築群。其主要殿閣均為木石材料,憑木榫緊密銜接,用龍頭斗拱迭起支撐,層層向上散開,最多達十一層,承受殿頂的巨大壓力,殿頂為四重簷、雙滴水,有鴟尾和雙龍奪寶裝飾,琉瓦彩甍丹牆,蔚為壯觀。經歷一千二百餘年地震、海潮、颱風、雷電、冰雹等自然災害,以及歷代戰亂、人為摧殘而又不斷修建,至今仍保持著唐宋宮殿式莊嚴肅穆的建築風格。據當代古建築專家考證:日本著名東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築模式,與現在開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樣,證實了天王殿為宋代建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常有國內外的建築學院組織師生至此觀摩學習,被譽為“古代建築藝術明珠”。
-
敕粵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3-16 08:00:00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1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簷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臺,陳列著明代古燈,外牆有垛口,內側牆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困在甕城裡,只能束手就擒,有“甕中捉鼈”之意,因此得名甕城,在甕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關城的關王廟。北關與南關作用相同,呈長方形的甕城上設有炮臺,甕城城門朝向北側,北甕城中建有北方鎮守大神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2 古炮:在居庸關南券城和北券城城牆之上,分別陳列5門古炮。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米,炮口口徑8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1.7米,炮口口徑15釐米;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徑7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徑為14釐米和8釐米。明代是我國古代大炮製鑄和使用最興盛時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獻十支新式武器“火銃”。用火藥發射鐵彈丸,當時稱為“火龍槍”。明朝建立以後,專門設有兵仗軍器局,研製鑄造大炮。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在軍隊中,設有使用大炮的軍機營。京城衛戎,長城關口要衝,配備神機營。明成祖時,下令在長城沿線安置大炮。還“佛郎機”“神槍”“鐵銃”等。《明史.兵志》記載,到了明代中葉,大炮的鑄造工業逐于精良,製造出的“紅夷大炮”長可二丈有餘,重三千斤。發之洞裂石城,聲震數十裡。這種炮,有照門和準星用於瞄準,射程可達500多米。在修復居庸關北關城時,發掘出土石炮彈23枚,最大直徑為15釐米,鐵炮彈6枚,最大直徑5 釐米。
3 雲台石刻:堪稱一絕,券門內兩側右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據專家考證,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傳佛教薩迦教派的特徵。進入券門兩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軀高大,怒目圓睜,並有厲鬼在其左右,是護持佛法,鎮守國家四方的尊神。據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遊,夜間騎馬偷偷混出居庸關時,他的坐騎見到四大天王像,嚇得不敢前行。無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煙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關。券門兩壁四天王的空間處,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兒、西夏、漢等六種文字鐫刻的《如來心經》經文、咒語、造塔功德記等,西夏文是紀錄我國古代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創制於西元1036—1038年間,當時約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它脫胎於藏文,採用拼音的方式書寫,並於西元1269年頒詔推行。以上兩種文字流傳時間很短便廢棄不用,而保存下來的石刻文字對破譯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歷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券門頂部刻有五個曼荼羅,即五組圓形圖案式佛像,佛界稱其為壇場。壇場的設立有保護眾佛修煉鐵,防止魔眾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羅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為: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菩薩形)、阿佛(菩薩形)、金剛手菩薩、普明菩薩。其中除釋迦牟尼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薩在此顯現,則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羅連同其他佛像,共197尊。券頂兩側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圍還分別刻有小佛102座,共計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這些小佛,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時,由鎮守永寧(今延慶縣境)的太監谷春主持補刻的。連同十方佛下的菩薩、比丘,券項兩側部共有刻像1060尊。券門的南北券面上,雕刻著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一組造像,其中有大鵬、鯨魚、龍子、童男、獸王、象王等等,佛界稱其為“六拿具”。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龍子表示救護之意,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而象王則有溫馴善師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紋飾為交杵,又稱羯魔杵、金剛杵。原本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在此為斷煩惱、伏惡魔,護持佛法的法器。鑒於雲台刻石造像的歷史與文物價值,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雲台刻石造像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4 真武廟(1996年修復):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真武廟所祀主神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42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時尊為“鎮天真武靈應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元朝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明代對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朱棣稱帝后,特加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將其所謂修煉之地──武當山賜名“大嶽太和山”。相傳,洪武初大將軍徐達北征“屢有真武靈助之”,因而在關內修建此廟。修復的廟內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帥、六丁六甲神將、水火二將和青龍、白虎等神像。
5 城隍廟:這組廟宇規模較大。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據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後兩神合二為一,就成為城池之神了。道教認為城隍是剪惡除凶、護城安民之神,能應人之求,旱時降雨,澇時轉晴,以保五穀豐登,百姓安泰。最早是三國東吳時,在安徽蕪湖建城隍神廟,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漸普遍,人們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開明人士死後奉為城隍神,希望他能繼續福佑鄉土,保護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鄉。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規模宏大的城隍廟,並頒佈城隍神的封號爵級,敕封京城城隍為帝,開封臨濠等地的城隍為王;府級城隍為威靈公,官居二品,州級城隍為顯佑伯,官居四品,並按照級別,配製服飾。另外,城隍還管領亡魂。朱元璋還為城隍組織了一套機構,設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機聲稱“城隍老爺”有權拘捕活人到陰間,死人的陰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廟去接受審問。新官上任必須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廟後,方得進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還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視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對大學士宋濂透露過心裡話:“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說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過是震懾臣民,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居庸關的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這裡建置城隍廟除為了護佑關城外,還有約束軍民的用意。這次修復是1996年,廟內塑有城隍、閻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6 水門:居庸關地形險要兩側高山,中間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貫穿關城。長城與河道交叉之處,建有雙孔圓拱水門,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借此控制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瀉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水門橋墩為南北尖狀,以利於減少洪水對水門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毀壞,延長使用時間的作用。 -
敕粵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8-18 08:00:00東普陀講寺位於香港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是一所仿照中國的浙江省之杭州市的普陀寺建造的寺院。東普陀講寺在1932年由茂峰法師所創辦。茂峰是廣西博白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29歲在南京寶華山慧居寺(今稱隆昌寺)受戒。1924年茂峰應邀赴台灣靈泉寺講經,1927年自台灣到香港弘揚佛法,途經老圍村,登千石山,游大水坑,以其氣像宏闊,為建佛寺的理想地方,乃集資建寺。於1930年開始興建,歷兩年而成。茂峰因見千石山一帶景物與普陀山有些類近,故名之為「東普陀」,更把千石山改名為千佛山,又把大水坑名為三疊潭。茂峰法師於1964年圓寂,講寺一直由寺院的僧人營辦,寺院內外近亦不斷維修過保養,環境清幽,交通方便,前來觀光的遊人不少。東普陀講寺裡邊建有許多亭台樓閣:「圓通寶殿」於1949年重修,位於東普陀講寺的中央部分,供奉觀音像、西方三聖像、彌勒佛像、文殊菩薩像及普賢佛像;前方是「天王殿」、「韋馱殿」及「觀音殿」;後方是「藏經閣」;左方是「客堂」及「延壽堂」;右方是「祖堂」及「功德堂」;尚有散布「千佛山」各處的「印海堂」、「菩提樹」、「淨業堂」、「五觀堂」、「西客堂」、「禪堂」、「雲水堂」、「圖書館」、「客堂」、「竹亭」等建築物及景點。東普陀最聞名的有所謂「三大」:即「佛大」、「鼎大」及「鑊大」。殿前大鼎背後刻有「重六百餘斤,有盛店造」幾個字,為香港罕有的法器文物之一。為紀念茂峰法師,1967年寺內建成「茂公紀念館」,內藏珍寶包括:弘一法師的題字: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學日本,出家前為著名音樂家及藝術家;嶺南派畫家高劍父及趙少昂的「五言聯」及「花鳥畫」;日本的裕仁天皇御賜之「黃緞金燦五衣」:1924年茂峰法師應邀往台灣基隆靈泉寺講經,逗留在台三年,講經弘法,皈依四眾達萬多人。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及其官員也曾前往聽經,及將此事呈報日本天皇,敕令贈茂峰法師金爛五衣一件,是300年來第一位日本以外的僧伽得此禮頌。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所到之處姦淫掠奪,百餘村婦到寺中避難。茂峰師為救蒼生,將日皇所贈黃緞金燦五衣,懸掛胸前,立於寺門,日軍見狀如見天皇,不敢冒犯,東普陀寺一度為避難所,成為香港最多僧侶掛單的佛寺,寺名遠播。位於元朗天水圍的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是以東普陀講寺的開山祖師茂峰法師命名的學校,在香港以資訊科技教學而聞名。
敕粵音 在 安導愛講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分享昨天發生的一個幕後小故事…
為了昨天一大早舉辦 春日宴 開幕活動
前一晚「帥哪吒道劇團」的金甲生團長帶著演員來到公司過夜,早上一起來,甲生就跟我一直唸到:「今天要帶印章去開幕!」
這個印章,就是強尼創意行銷供奉的「玄壇真君」俗稱天官武財神(我們暱稱為公司大老闆🙏)手上的翻天印!
因為甲生在開幕活動要表演的《虎嘯賜財》角色剛好就是「天官武財神」,沒想到昨夜在睡夢中就夢到大老闆帶著印章來指示,要把印章借他!至於怎麼使用則沒有交代……
所以我們一群人就來到公司神桌前向大老闆焚香請示:
一、請問今天開幕慶典是要帶您的金印前往加持嗎?
答:無筊。
二、請問是要將金印蓋在金紙上帶去嗎?
答:叩,有筊。😲
三、請問要蓋幾張?是否一張以上?
答:笑筊。
四、還是蓋一張帶去就好?
答:叩,有筊。😲
就這樣,向大老闆請下印章用印加持。
也因為甲生團長平時就有修習道法,因此在開幕活動上原本的《虎嘯賜財》戲曲表演,也就額外多了這段「天官武財神-開門敕符」的橋段!(真的是「開門賜福」啊🙏🙏🙏)
我想~會有這樣的安排
應該也是跟鵝房宮團隊一直都以「鵝房宮公益列車」默默的在高山偏鄉小學,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所帶來的福報吧!
春日宴 粵菜 喜宴
鵝房宮
鵝房宮旗艦店
張志民 TORO桑
#安導愛講古
強尼創意行銷-燈光、音響、舞台、活動企劃執行
#太華西臺府 #玄壇真君 #神威顯赫
帥哪吒道劇團
#天官五路武財神 #虎嘯賜財 #戲曲表演
敕粵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粵東第一古剎——開元寺|潮人潮事|05〉
從下西平路出來就是開元路,這條路通往開元寺。在去開元寺前,可以留意一下路旁有很多潮州三寶店,所謂三寶就是:老香黃、老藥桔、黃皮果。除此還有不少佛具店和繡莊,不少人都慕名去欣賞一下潮州特有的「潮繡」。
順路直上,見到紅墻黃瓦,自是這座潮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開元寺本稱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開元寺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是粵東地區第一古剎,雖飽歷損毀和重修,唯各朝的物事皆有所保存。在這座古樸端莊的寺院內,散佈著唐代的石經幢、宋代的大銅鐘、元代的石香爐、明代的潮州木雕和千佛塔等佛界的珍貴文物。對佛學或古代建築有興趣的話,一定不可以錯過這裡。
與門外一牆之隔的熱鬧喧嘩相比,這裡可謂是鬧市中的一片淨土。置身其中,聽梵音繚繞,欣賞一下殿堂上精美的嵌瓷與木雕,即便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也能在這古樸莊嚴的寺院中尋求到一份心靈上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