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憂鬱那十年 1
.
18歲那年,我被確診患有躁鬱症,合併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等我現在其實也不太記得還有哪些的症狀。這十年來一直都是時好時壞,壞的情況就是會出現一些自殘或攻擊他人的行為,好的時候則是長時間一直處在情緒低落的狀態,這樣不算好嗎?至少在這個時候我沒有攻擊性,不管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我暫...
走過憂鬱那十年 1
.
18歲那年,我被確診患有躁鬱症,合併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等我現在其實也不太記得還有哪些的症狀。這十年來一直都是時好時壞,壞的情況就是會出現一些自殘或攻擊他人的行為,好的時候則是長時間一直處在情緒低落的狀態,這樣不算好嗎?至少在這個時候我沒有攻擊性,不管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我暫時是安全的。剛被確診的時候年紀還小,也沒什麼收入,每週自費藥物八九百塊對我來說是個付不起的沈重開銷,因此我吃了大概兩三個月的藥就沒再繼續吃了,我沒有聽醫生的話並且選擇自行停藥,然後就開始了我時好時壞的十年。
.
21歲懷老二時是第一次較為嚴重的發病,我也不知道那是產前憂鬱還是本來就憂鬱,總之我變得更消極、更情緒化,也更危險。某次我幫老大盛了一碗粥,老大要吃不吃的一直撥弄著碗,接著粥就打翻了,碗掉到地上粥灑了滿地都是,我當場理智斷線狠狠地揍了老大,真的是非常狠的那種,我甚至跨坐到他身上發瘋似的打他,我想我應該是真的瘋了才會對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使勁我吃奶的力氣,彷彿要置他於於死地似的打。我的兒子從撕心裂肺哭喊著求救,到沙啞,到無聲地啜泣我才突然驚醒,然後抱著他大哭,重複說著“對不起”、 “對不起”、 “對不起”…
.
懷孕期間這種失控的狀況在我的記憶裡發生過兩次,而還有沒有在記憶之外的紀錄我不知道,也沒有勇氣去查證,我知道自己有病,但我沒有去看醫生,我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直到孩子出生後我仍然沒有看醫生,因為我怕藥物會經由母乳讓孩子喝到。不過我們家老二在出生後的大概兩週只吸收過葡萄糖而已,還是經由血管吸收的,他一出生就有一大堆問題,主要的問題在肺跟心臟,他的肺泡發育不完全,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合併血氧濃度過低,心臟也有一個洞,正常的嬰兒血氧濃度應該都要有90%以上,他只有30%~50%。醫生把他從我的肚子裡抓出來時有抱給我看一眼,我當時還想『皮膚這麼黑,這下他爸不會再懷疑孩子跟別人偷生了吧!』(前夫是原住民皮膚很黑,我家老大很白,出生時還被他揶揄是不是跟別人生的)
.
後來我才知道,兒子的皮膚黑是因為缺氧造成的,他一出生就被送去新生兒加護病房,出生不到一天我跟孩子的爸就被告知孩子因為無法自行呼吸因此已經先緊急插管,我們需要補簽同意書,產後第二天更是雪上加霜,醫生要我簽病危通知書,並且還要我做好心理準備。準備什麼?請問要我準備什麼?我不斷去想著懷孕的期間我做了什麼,孩子39週又好幾天出生,足月的孩子,除了體重略輕點之外一切都跟其他嬰兒沒有什麼不一樣,但現在醫生卻在我的兒子身上插滿各種粗細不同的管子,然後告訴我他可能撐不了多久,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我的孩子要承受這樣的痛苦?我開始自責,我認為孩子可能是自己想要求死,因為在懷孕期間我不快樂,我甚至害怕他出生後會養不起然後全家一起走上絕路(那段時間我們還在還負債,而我是在知道自己懷孕並且決定要生後前夫才告訴我他在外面欠了一大筆錢),我甚至偷偷想過,能不能就不小心流掉呢…?他是不是感應到了我這樣的念頭,覺得他的出生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所以才不想活?
.
我在醫院時還能假裝冷靜,然後聽醫生的話努力擠奶存起來,某天如果兒子好轉了就可以有奶給他喝,我每一天都像是贖罪似的拼了命地擠,住院的五天就把加護病房的冷凍庫塞滿,護理師還跟我說暫時不用再送奶過去了,因為孩子現在還沒辦法喝,就算能喝也喝不完。我出院後回到家,孩子繼續在醫院跟死神搏鬥,孩子的爸回去部隊後我每天就是自己騎著機車從高雄到屏東去探視小孩,加護病房每天就只開放兩個時段,一次半小時。那半小時的時間我總是看著兒子,不斷對他說:“對不起,媽媽希望你活下來,媽媽不想要你死…“
.
不知道是否兒子聽見了我的呼喚,或是他本身的求生意志也很堅定,原本被告知病危的他,在住了快二十天的加護病房後開始慢慢好轉,醫生說會慢慢減少一氧化氮的濃度,讓兒子自行練習呼吸。兒子的進度時好時壞,不過總算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著,三週後就轉普通病房了,而我也終於第一次用雙手抱到他,我的肌膚能感受到他的體溫與心跳,他小小的頭顱隨著尋乳反射動來動去,直到他確實的含住了我的乳頭,用笨拙的方式吸吮著,很痛,但沒關係,你活著就好…
.
後來我的病情好轉了一段時間,接下來就是進入了我開始運動減肥、積極的產後瘦身、成立粉絲頁等等,接著慢慢到下一次病發…
.
#花花看人生
救車線粗細 在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以為海龜寶寶回到大海之後,就安全了嗎?
昨天早上,我們在花蓮縣豐濱鄉的岸邊,發現一具「全身被漁網纏繞」的海龜屍體。
牠腐爛的屍身發出濃厚臭味,雙眼被體內氣壓擠出後,一雙眼珠子,惡狠狠瞪著整片陸地:「你們人類知道我是怎麼死的嗎?」
「從我被第一條漁網纏住之後,我就知道……死定了。因為,這些漁網會像你們包包裡的耳機跟充電線,慢慢地兩條、三條…全部纏在一起,怎麼甩都甩不掉。」
「這些各種顏色、粗細不一的漁網,變成一團比我還大的體外腫瘤。強大的阻力讓我要浮上去換口氣都很難,更別說找東西吃了。」
「每次好不容易發現食物,吞下去才知道,又是塑膠袋!又是你們人類!」
最後,終於撐不住了,失去呼吸的海龜被海浪拍打上岸。牠用爆開的眼睛,盯著這片全海洋生物都懼怕的:「陸地世界」。
每一隻海龜寶寶成功長大的機率是「1/1000」。你今天有開車、使用塑膠袋、一次性餐具、把冷氣調到18度了嗎?那麼,牠們悲慘的存活率還不斷在降低呢。
這已經不知道是海巡親手埋葬的第幾隻海龜。人類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其他生物,但我們可以選擇溫柔方式,讓地球不要那麼危險。
#海龜救援 #海廢清理
海巡署東部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救車線粗細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一篇寫我們家的防災背包,純粹自己記錄
防災包最好是至少每年檢查兩次,一次冬天以前,一次夏天以前
檢查時把快過期的食品吃掉,換上新的食品和水、依孩子成長換成適合的尺寸、還有依冬季夏季放入需要物品,冬天放防寒物例如暖暖包,夏天放防蚊用品等
這個防災背包是用來「萬一要到避難所去」時準備的
和平常在家儲備的防災用品不同哦
我自己分成幾種:
第一種是隨身攜帶的防災小物,例如我出門總是帶媽媽包,裡面有尿布、溼紙巾、求救用哨笛、簡易手電筒、手機充電器,指甲剪、棉花棒、OK繃、大人小孩口罩、衛生棉、緊急用防走失小卡,這是萬一人在外面遇上災害時,可以馬上用上的。看起來塞了很多,但其實完全不會重,我都是準備最輕便的,平常要什麼有什麼,我也不覺得負擔。像是聽到渡部桑說,311大地震時,一時回不了家,又沒有隨身帶行動電源的習慣,很不方便。雖然當時無法用手機打電話和上網,但有了手機,可以當收音機收聽避難情報,也可以用來當手電筒,保持電力還是很有用的。所以我本來沒有帶行動電源的習慣,聽了之後就都會隨身帶
第二種是在家避難,平常就儲備糧食,可以久放的、常溫保存的,至少準備起來,像是水、食物,如果災害時仍有水電可用,就可以煮飯泡泡麵,但其實泡麵用來做災害食物不是很適合,因為很快就過期了得一直更換,而且萬一不能燒熱開水也無法泡。還有因應停電準備手電筒等燈源。廁所衛生紙的話,政府是建議每個家庭都準備至少一個月的份量,不過再考慮到災害時萬一嚴重,家裡廁所會無法使用或不要使用比較好,那就可以用各種可攜式的急用廁所(像是有用凝固劑之類),塞車、露營也可以用,可以在家避難,只要解決上廁所和食物問題就好
第三種就是這一篇要分享的去避難所要帶的背包,通常會避難,是等到地震結束,評估家裡不安全,會有水災或倒塌的風險,就從家裡拿需要的物品前往避難所,如果先準備好,就不怕到時手忙腳亂。不過因為現在房屋大多耐震做得很好,大部份風災地震是不會輕易倒塌的,所以在家避難就足夠。如果是住在離水域近的地區、低漥地區,就更可能會用上,我是把去避難所當成最後的選項,可以的話就在家避難比較舒適
直接一一說明
1、防災背包:我們為了方便是直接買現成的,再依我們的需求添加物品,但是不一定要買,平常沒在用、想要丟的後背包就可以拿來用,記得把後背包貼上反光條,步行時更安全。而我們買的這個背包,前方有附一個求救用哨笛蠻方便
2、米(背包附的):可以直接加水就泡開來吃,不用熱水,有三種口味
3、糖果餅乾:糖果是我準備的,餅乾是背包附的
4、保存水和果菜汁(背包附的):水很重要,果菜汁是補充營養
5、緊急照明燈(背包附的):裡面也再放入電池,這個電池每次都要重新檢查,確保可使用
6、多功能收音機(背包附的):除了收音機功能,可以充手機電,不用裝電池,是手搖式的,還有照明功能可當手電筒
7、充氣墊(背包附的):在避難所有充氣墊比較好睡,白天也可當座墊、孩子們坐這個比較不會屁股痛
8、睡袋(背包附的):輕薄但保暖的鋁箔睡袋
9、大型黑色垃圾袋(我準備的):除了當垃圾袋用,雨天可當小孩雨衣,冬天也可保暖
10、工作用手套(大人的是背包附的,小孩的是我準備的)、膠帶、剪刀、小刀、黑色粗細簽字筆(都是我準備的):膠帶選擇可以直接在上面寫字的封箱膠帶,如果需要求救,可以在上面用粗筆寫訊息,還有在避難所需要抄寫資訊時,可充當筆記用紙。工作用手套是災後要回家拿東西、整理時要戴,也可當保暖用
11、擋視線用的斗篷(背包附的):像是需要上廁所、換衣服時,就套上這個全身的斗篷避免被看到
12、大人雨衣(背包附的)
13、緊急用防寒披巾(背包附的):寒冷時金色為表面、炎熱時銀色為表面,可防寒防曬,防水防風
14、急救盒(背包附的,我有再加兩捲繃帶和OK繃):裡面有指甲剪、棉花棒、OK繃、化妝棉
15、緊急用廁所(背包附的):不需凝固劑,打開就可以用
16、6L水桶(背包附的):可折疊不太佔空間,在避難所通常要排隊去取水
17、紗布巾(我準備的):洗臉擦澡擦拭物品包紥傷口甚至當抹布用
18、大人及小孩的口罩(我準備的):預防傳染病、防寒、防塵
19、衛生棉、護墊(我準備的):災害時可能連內褲都沒辦法換,除了萬一遇到生理期會用上之外,不能換洗衣物時就用衛生棉護墊比較衛生
20、擦澡巾溼紙巾(背包附一個我準備一個)
21、保溼(我準備的):充當護唇膏、凡士林,看過受災地女性的採訪,說大家怕去上廁所,減少喝水,結果身體嘴唇都很乾,如果有保溼就好了
22、附牙膏的牙刷(我準備的)
23、蓄光型口哨(背包附的)
24、可發光的亮條(我準備的):這本來是小孩的玩具,就是折一折可以發光很久,可以圈起來當手環、掛在脖子上等,但避難時可讓小孩帶著可以快速認出,也可以給孩子玩打發時間
25、免洗用具(我準備的):最實用的是免洗杯,就算沒有筷子湯匙,有杯子就可以直接吃食物。而我是平常拿到免洗筷、免洗碗時就留起來,當成災害時用。就算是在家避難,如果停水或想省水,免洗餐具很方便
26、孩子的防走失小卡(我準備的):內容上次有分享過,上面再加上哨子、手電筒,教小孩使用,避難時先讓小孩掛上
27、小孩鞋子:包覆完整的鞋子最好,娜醬平常都穿布鞋,這是已經穿不到的拖鞋,與其丟掉,不如放入防災包,萬一真的避難沒穿到鞋至少有可以用。在避難所有鞋可換也是比較方便
28、大人鞋子:一樣包覆完整的硬鞋是最好的,災害時可能到處都是碎玻璃很危險。逃難用的鞋子,最好在床底下直接放一雙,一有危險馬上穿著走,就算什麼都沒帶,至少也要保護好別受傷
而有嬰幼兒的家庭要準備的清單我沒有寫,像是尿布、奶粉等,明治有罐頭嬰兒奶粉,常溫打開就可以喝,災害用非常適合。還有揹巾在災害時很實用,就算小孩已經會走路了還是用得上
照片上沒有出現,但可以準備的,是「現金」。尤其是零錢,可以準備幾張千元、幾個五百元、一百元硬幣當成災害時使用的錢幣,災害時因為停電,商店很多只能使用現金不能刷卡或用線上支付,甚至因為收銀機打不開而無法找零,有現金在身上還是比較方便
當然,考量個人負擔,也不要在背包塞入過多過重的物品,自己可負荷為準,每半年重新調整的時候再取捨,當然是不會用上最好,有備無患
還有平常想丟東西之前,可以思考在災害時會不會用上,當成拋棄式用也好。像是想淘汰的外套,就可以當成災害時保暖衣物,而準備小孩用的衣物外套等,可以選尺寸大一點的,因為小孩長很快,半年說不定就太緊了
準備好防災包後,不要放在很難拿出來的地方,像是塞在雜物的最後面,櫃子深處等,應該要放在逃生路線上,想像最緊急時房屋快倒了,得抓著就跑,什麼位置最適合,如果還得去翻箱倒櫃找出來,就不是放防災包的好位置
以上,純粹個人記錄用
救車線粗細 在 姚文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念施並璟
施大哥過世後這幾天,我不斷在找他的手稿。高雄的愛河、燈會、光廊、世運大道....等都好,我明明記得有保留一些,卻怎麼找都找不到?
這些手稿不是畫作的底稿,都是在咖啡館、海產攤、施工現場、各種會議中,隨手撈起紙筆,速描而成。
有時候,施大哥西裝口袋中會有一枝水溶性簽字筆,畫完粗細線條,他會用拇指食指直接沾口水,蔭開黑墨,讓明暗立體浮現,若畫在他開的TOGO 咖啡館的餐墊紙上,真是絕配。
但我們的討論,多半是「就是要海尼根!」一起,天南地北臨時起意,所以最常用的是最便宜的原子筆,路邊攤、海產擔或者咖啡桌的餐巾紙、衛生紙信手捻來,都是他畫圖解說的工具,勝過長篇大論。
你問我:既然找不到,幹嘛花那麽多時間講這些手稿?
我說,因為在謝長廷市長的時代,施大哥作為景觀總顧問、「城市美學」的關鍵推手,很多的思維、構想、甚至「設計」,都轉化為政策,「真真實實地改變了高雄這個城市!」
高雄城市的蛻變,一定要記施並璟一筆。而他最習慣的「提案」方式,就是他不斷產出的手稿。
我記得他初試啼聲的是:1999年愛河改造第一期的設計稿,那時舊國民黨時代留下來的,在美麗的愛河旁竟設計小橋流水、涼亭假山,疊床架屋,惡紫奪朱,我們看了都傻眼。
施大哥和我們討論後在設計圖上用「全刪法」,除了保留大樹、簡化植栽、鐵鏈欄竿,其餘只種草皮(只用橡皮擦,算不算有手稿?)。
結果,「只種草皮」就是施大哥把愛河救回來的設計,他說,在那麽美的愛河旁邊,哪需要多餘的設計?「less is more! 」「不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愛河才保有今日美景。
又譬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1年高雄燈會「鰲躍龍翔」主燈的基座,楊奉琛設計的主燈已被我們改為不銹鋼,因為時間超趕,基座就是由施大哥在餐墊紙上免費設計給工務局。(我很希望還能找到這張)這個主燈,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卻是台灣辦了30餘年國家燈會,唯一現地保存者。
若再舉到公共藝術,審議推動的不勝枚舉,就不多說了;直是他創作的,則是早期的日晷「海洋光廊」,巧妙將1999年高雄等待數十年的市港圍牆第一次打破、新光輪渡站觀景平台,加上當時的舊臨港線嘟嘟火車站(預告未來輕軌)三合一結合的藝術站體。
我至今仍記得在他一邊畫,一邊以日晷的角度直指大海説「這才是海洋首都!」(附圖)
還有,中山路、博愛路為舉辦2009世界運動會迎賓大道路幅修改,他大膽的堅持,大筆一畫,移除分隔島上無用雜亂的大王椰子或植栽,將兩側人行道拉寬到巴黎香榭大道的12米,整合高闊的太陽能路燈與標示,實現人本、節能、國際大道的世界城市格局。
(族繁不及備載....)
其實施大哥「出手」的手稿很多,上述舉例,只是浮光略影的一時回想,很可惜,施大哥生前低調,不知道有沒有完整的紀錄?若能整理出來,無疑就是一部高雄城市蛻變的歷史!我很慚愧,我跟他密切共事,幾次搬家後,竟連一張都還沒找到。
不過,我找到一本2002年為小眾印行的小冊子「城市的放樣」(附圖)這是為設計謝長廷競選總部的說明,施大哥不但是空間規劃的召集人,更將「市民美學」、「生活美學」的意涵納入選舉,來總部可以洗頭、閱讀、玩沙、手做工藝,這在當時也是改變選舉文化的創舉。
施大哥為文闡述了他的城市美學,「城市的空間文化形式是建構市民優質生活的基石,以人為主體,市民共同參與,一起建立海洋首都的空間美學」(摘要)
小冊中也有篇我的文章,我說施大哥是「城市藝術家」,並列舉我們進入市府後改造的大小景點(看附圖所列),只要施大哥「一出手」就流露卓然脫俗的品味,那時候,高雄在城市美學的展現,幾乎讓人嘆為觀止(忍不住吹噓)。
講到這裡,陳菊市長時代也不斷進步,但2018年到底那個人是怎麼用「又老又醜」迷醉高雄市民的?百思不得其解。
小冊中還提到一段插曲。施大哥的至親大哥施並錫是執教於師大美術系的知名畫家。施並璟從小也展露極高藝術天份,繪畫自認不輸並錫,鋼琴、吉他均無師自通,而且兩兄弟身高均在180左右,俊帥挺拔,很受矚目,對我來說,兩位都是施大哥。
有次施並璟與我們小酌後開玩笑,說他們家不用出兩個畫家,「並錫的創作空間在畫布之內,我創作的空間則是整個城市!」。
沒想到話傳到施並錫耳中,並錫立刻整理長年關心台灣社會的文章,出版了一本書名「畫布之外」,隔空叫陣!後來更成為高雄縣文化局長,傳為南方佳話。
我很早就聽聞施並錫,但是認識施並璟卻是1996年總統選舉的事了。
那時我擔任彭明敏的新聞秘書,南征北討,選情不見熱烈,唯每到高雄即見到他們夫婦倆抱著幼子到演講會場。
有一次,施大哥拿著一本手寫影印的選舉決戰企劃書,主軸是「終結外來政權」,讓我印象深刻。那一年選舉文宣不容易,我忘了他的提議被採用多少,但我幫彭教授擬的稿,倒是經常偷渡「終結外來政權」這口號,後來陪著彭教授到他開的咖啡店小坐,乃結下不解之緣。
1997年我隻身為助選搬到高雄,我們一拍即合,台灣未來、城市願景與美學、選舉策略、文宣創意...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臭味相投,選舉團隊日夜為伍,遂成知交好友。
事實上,施大哥是我所見過曾參與政治中人,創意浪漫,才華洋溢,但最無爭、內斂、樂於分享的人。
他從不居功,總是把榮耀光環歸於謝市長;他口才便給,卻總推說牙齒不好少說話;他樂於傾聽,路邊攤海產店可以討論各種議題,三五小時不推拖。
1998~2003年間,「咖啡+酒精」幾乎每晚都有不同的藝術家、建築師、文化人...加入我們的討論,由於謝市長的信任與授權,竟蔚為城市改造的風潮,很多外部的創意或見解,就是在隔日轉為市政的提案,像城市光廊、舊火車站保存...最源頭的想法,都是這樣得來的。
施大哥也不吝提攜後進,現任立委鄭運鵬、趙天麟.....(只提出名的人)等,都曾領受他作為前輩的照顧。
對我,他更是如師、如友、如兄、如故,我在高雄十年歲月,與他幾乎是「焦不離孟」,或者是台語說的「師公聖杯」,無役不相與共。
1998謝市長當選,我擔任新聞處長,他擔任有給職顧問,後來我轉副秘書長,他幾乎在我辦公室上班,我離職北上以後,他就成了「施副秘」,完全無縫接手,後來我在台北選舉,他也義無反顧,必然進駐。
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緣份,得遇這樣的良師益友。我想,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們兩人同屬「浪漫行動派」,心靈契合;另一個原因,應是性格互補,相輔相成。
施大哥對台灣追求自由獨立國家,懷抱理想;對實踐台灣價值,推動政治改造,立場不移;尤其對文化、美學與空間改造,有超乎常人的浪漫熱情;而他對創意思考的著迷,永遠轉不停。
我很快就發現,我們不只在同溫層,更是幾乎是同頻率,長期與他創意激盪,相互支援。他會設計,我偏概念,我常扮演他執行的角色,比如說,當年他天馬行空描繪各種建築空間,我會打槍說「超出預算5倍了!」,他從善如流,必修改得出更好的作品。
而我也不乏超現實的夢想,他則成為我印証的靠山。那些年,我從施大哥身上,激發出我「概念型」的創意,如發國際標命名「美麗島車站」、「貨櫃藝術節」、「愛河文化流域」、「駁二藝術特區」,而我提出之前,第一個討論的對像永遠都是施大哥。
這些概念,應該說,沒有他的牽成與無限耐煩的討論來支持,那些都不可能生出來變為政策。二十年後,我挑戰台北,並提出很多不一樣的政策,都與這一段經歷有關。
今天送施大哥遠行,我知道,那段馳騁城市創意、美學與熱情的歲月不再,我也知道未來相濡以沫的知音,再也難尋,我更知道,再也看不到你肆意創作的手稿了....
但我相信,你的手稿仍不斷在我心中描繪,城市中到處都有你的手筆,高雄人也終將流傳這段故事,想念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