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敏感期心理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敏感期心理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敏感期心理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敏感期心理学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小黄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1的網紅Grace Chia Hsin L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DSM #BDSM返校日 BDSM的世界多采多姿, 被束縛原來是這樣幸福, 臣服於你, 只因為你是我的唯一。 👉 BDSM返校日:https://reurl.cc/R4Rxbr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0:33:34

恭喜台灣首位台越混血總統當選! 這是十年後或二十年後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聊聊「文化智商」 先介紹一個美國著名的心理實驗 叫「克拉克娃娃實驗」 利用娃娃來研究孩童自我認知與種族關係 找來3-7歲的黑人兒童 把兩個模樣相同 但膚色ㄧ黑一白的娃娃 放在他們面前提問做選擇 :哪一個娃娃...

敏感期心理学 在 WaiS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2:53:22

#我的专栏 #晚报专栏 #不老慧 #倒退中的生活 刊于5月28日 全文如下: 当手机中的新闻和朋友群组私信推送通知直响不停时,我正花着心思为华彩筹办“绕梁一世情悠悠”新谣座谈会做最后资料搜寻和备访问稿。由于聚精会神,转眼时间掠过已是两小时后才取机看讯息;眼睛扫过几十条群聊信息才惊觉我们的生活再次倒...

敏感期心理学 在 DJMoon秋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21 14:16:50

➊. #我要自己来 #开灯马 最近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 “我要自己脱衣服,不要帮我。” “我要自己开这个门!” “我要吃两个spiderman蛋糕,我要” “我要现在,现在就要玩bubble。” 处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爸妈一定要避免挑...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20:46:38
    有 0 人按讚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08:42:53
    有 0 人按讚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17:14:25
    有 0 人按讚

    建党百年的庆典盛景,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自豪,也深深地感受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豪迈与底气,对普世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更加接近。

    美好生活是人类普遍的向往。 古有大同世界、极乐世界、理性国,近有哲学家提出「诗意栖居」,有探索者尝试建立「乌托邦」。 人类自古就希望能普遍过上物质丰富、美好自由的生活。

    向往是一种夙愿,努力才是硬道理。

    只有创造和自我的革新提升、不断修炼,方能达到所要的目标,实现所要的愿景。

    当前,人们物质生活上已有较大提升,那么精神生活上的富足,是否同步具备呢?

    很多人还活在外在的求索和攀比之中,内在自觉的精进和富足,似乎没有被提到合适的位置。 而这些又是高质量美好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所以,生命的整体觉醒,包括外在的物质丰富及内在的精神富足,是当前时代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个体需要面对和修炼的部分。 这是当今时代每个个体十分需要觉醒的,也是比较迫切的课题。

    这时代任务涉及人的思维进化的五个基础命题:一是人为什么要觉醒? 二是人为什么能觉醒? 三是人可以用什么激发觉醒? 四是人能觉醒到什么程度? 五是多少人有条件完成这样程度的觉醒?

    关于这五个命题的回应:一是为什么要,那是因为这样做,人可以向着美好;二是为什么能,那是因为人天性向着美好;三是用什么激发,那就是通过习得开启对美好的连结;四是到什么程度,那就是美好是多向多维度的,是无穷的,可以无限修达。 五是多少人可以有条件觉醒,那就是在当前我们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的美好生活的社会背景下,只要是自愿有能力的社会个体都可以进入多维多向的觉醒。

    那么,在此基础构架上,人的整体的普遍的觉醒何以可能?

    这需要一种文化,其能提供一种整体觉知的体系。 这种文化需要回应上述基础命题,提供一种信念体系、实践体系和可确保内在富足的心灵建构体系。 而且这种体系应该是简单易懂的,能为大众日常所接受的。

    以个人理解,这种体系需要负载于日常百姓常有的生活形式里。 这样的方式可能可以很多,个人认为,茶可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借茶修炼,带人走向觉醒,走向美好,走向有意义的人间百年,走向圆满的一生。

    何以说茶修是一个路径?

    茶修,是一个路径,正因其涉及产业、科技、技艺、礼仪、美学、修行(一种开悟的哲学训练)。 从某一个切面进去,还是从整体把握,都可以让一个茶人习得一种体系性的本领。

    这种本领,说是修习,这里我们更乐意称其为觉悟,也即觉知和领悟,无论是能力的觉悟、还是美学的觉悟,还是德性的觉悟,还是生命更高其他维度的觉悟。

    首先是一种业务本领的觉悟。

    人还是要懂点谋生的技能的。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 无论是种植、制作还是最后的营销,乃至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这都是务实的实践劳动的能力。 从种植、制作、销售、管理、运营等,都是一门门广博的学问,一个人在这些领域成熟了,一定也在相应本领上,比如系统性思维、矛盾辩证发展思维、精细化思维,等等,完成了觉醒和开悟。

    其次是一种美学的觉悟。

    人还是要懂点美的,否则,生命会显得有些空洞乏味。 茶所负载的内在物质结构之美,外在冲泡技艺、品鉴技艺和整体空间布设之美,也就是茶水器人境的内在关系之美,足以让一个人在进入并熟知该领域后,大大提升美的觉知力和敏感度。 这方面的觉醒和开悟,对自己走上更精细精美的人生将有巨大的助益。

    第三是一种德性的觉悟。

    人还是要有点德性才能走得更远。 德性,人类安于宇宙之间的基础。 心灵之静、之雅,乃至思想的格局、境界和使命,这些修炼,在茶文化的修习,是完全可以产生的。 茶文化自始至终一直激励着人们走向静雅,走向平和,走向和谐。 静能生慧,慧便养德。

    第四是使命的觉悟。

    中国人要不完成点使命,此生还是不好算圆满的。 使命的觉悟是最高的层次,是生命价值的终极,是一种大德,是为人的更高境界,一种成就更高层面自己的修炼。 无我、无德、无为、无修之境,皆是。 这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归属,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价值终极和人生意义最终所归。 在中国,没有负载使命的人生,是不好说此趟圆满的。

    通过茶这个载体,人值得借此完成三个历程:

    一是活明白
    借茶活明白,可行吗? 行不行,得看用心程度,以及看如何领悟。 茶有很长的历史,也是一个很大很深的世界,实践经历进去,还是有人会有收获的。

    活明白就得「觉悟三宇宙经历三成熟」,也即自己小宇宙、社会中宇宙和世界自然大宇宙,然后逐步成型觉知成熟、情感成熟和思维成熟。

    茶此时此在是一座桥梁,你在这里路过。 茶是茶,你是你,你只是借用了其中的风景和感悟。

    小宇宙,包括身体小宇宙、思维小宇宙。 身体的各方面感觉的觉知与开发,身体里深层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觉知、打破、修正。 茶自身的内在规则和茶所负载的文化哲思,是足够让一个个人整明白诸多道理的。 或许这就是茶道能源远流长的原因。

    中宇宙,便是人与人交往的关系宇宙。 对自己没有了解,你很难了解别人,更难了解由人组成的社会。 人自己的觉知规律、情感规律和思维规律弄明白了,才能更清楚人与人之间的这些规律,才能更明白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规则。

    大宇宙,由自己、社会和大自然组成的大客观世界。 对个人而言,那便是大的意象世界、大的世界观、宇宙观。 由茶知己、由己知人、知自然、知宇宙,是可能的。

    就当下中国,我们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政权,经济发展了,现代化也开始搞起来了,现在要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但目前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美好的现象同时并存的情况。 在这样的历史眼光和现实视野里,在14亿人口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定位自己,寻找自己,才是科学、正确的认知视角。 所以奋进精进进取拼搏与休闲享受要保持一定的度,过犹不及。 此时,要有什么样的社会个体存在。 我想大家是可以想明白的。 但人的不完善还是会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对自我的满足与继续不断精进提升也必然同步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如何规避当下社会分工导致的碎片化的劳动异化,以及由新时尚导致的娱乐碎片化、情趣碎片化,是值得借茶好好反思。 只有有一个整体性的觉知、情感、思维把握能力,人的心智才能真正算走向成熟。

    茶,也非什么神物,不能一喝即懂。 但茶里的奥妙,是足以提炼出够多的道理,然后打开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链接,并把其中的道理与其相互映衬,人还是能理清楚、想明白的。 我想这个时间更适合于15到35岁之间。

    二是活出色
    茶此时此在是一个驿站,你偶尔可以来这里驻脚。 茶已不是那茶,你也不是那个你。

    中国文化最核心的要义就是用,在实践中使用,创造出业绩。 在人生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弄明白了生命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得大胆用,在变化变动的社会关系中灵活地用,开创出一个出色、精彩的人生片段。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现实历史方位中找到普通里的不普通部分,并努力成就自己。 可以在这三方面成就自己,也即言语出色、人品出色、行动出色。 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立德立言立功,但至少对于一个想精进、想有所成就,想有点出色的人,是必须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让自己成为一个长本事、有信念、具情趣、能成事的人。

    社会分工里,你能扮演什么角色,体现什么价值。 理清历史上和当前的社会分工情况,再找自己的优势。 总之,你不是无所不能,你也不是一无所能。 在自我禀赋和后天习得中中和出一种思想和行动体系。 这体系一定得是有思想信念指导的行动体系。 人是需要信仰信念,在一定的人生阶段,是得超出个人的视野,在更广大的概念里找到人间百年的生命意义。 在思想信念指导下的行动体系,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是活出自己,活出美好生活的基础核心条件。 这样的时代还是需要个人觉醒、个人品味、个人独立与个人崛起的。

    当然,这需要个体在心力和行动力不断提升超越,也即在思想境界、思维逻辑维度和本事本领的学习提升。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具备整体战斗力,才有过好美好生活的本钱和基础。 当然,提升了的自己,就不再是过去的自己。 你已超离了原来那个自己,不再是一个个人,而是逐步属于社会的。 因此,此时,你需要做好思想、心理、身体和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准备,勇于交付出你自己。

    此时,茶可以成为你的伴侣,陪伴你在风火岁月中偶尔的冷静、沉思和总结。 我想这个时间更适合是35到55岁的时候。

    三是活通透
    茶此时此在是一个归宿,你可以在这里逗留。 茶还是茶,你还是你,当然茶也是你,你也是茶。

    生命终究是要画回原点的。 生命的轨迹是可以在茶里得到梳理和扬升。

    通透这词,确实不是谁想达到就达到的。 大部分人是修不到的,但这不妨碍一个普通人将其作为目标。 如果借茶,或许可以修达的更快些、更早些,或者说更有可能些。

    通透可以在活明白、活出色之前,也可以之后,看天性禀赋和各种机缘。 于常人而言,可能在之后的居多。

    在更加辩证、更加包容、更加圆融、更高维度里化约自己于社会、于世界、于时代。 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办各类事,有所开悟,这样才是实在基础上的升华,而不是虚化空洞的空想。 做到外有力而内无形,外离相而内富足的状态。

    在有了这种状态后,把兼容了自己、兼容了社会、兼容了世界的轨迹和经历,变成某种经验,给后来者提供些些的借鉴,应该是生命的再次升华。

    匆匆百年,如若能借茶,走完这三个历程,生命已可坦然完结。 亦如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样的理念,如能走向人间大众,普遍的美好生活是很有希望的。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Grace Chia Hsin Li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9 19:25:27

    #BDSM #BDSM返校日
    BDSM的世界多采多姿,
    被束縛原來是這樣幸福,
    臣服於你,
    只因為你是我的唯一。

    👉 BDSM返校日:https://reurl.cc/R4Rxbr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我是偽娘家馨,
    是一位熱血工作的工程師,
    這裡分享我在忙碌中~將每一天認真過好的紀錄 ❤
    為了讓大家能分享我的快樂,
    一路摸索學習,
    錄影、寫腳本,來分享BDSM、健身、減肥、醫美等等娛樂
    從不會到現在....
    逐漸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影片,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

    --------------------------------------------------------------

    ✅ 訂閱家馨Youtube頻道 ▶ https://reurl.cc/ZOVdAa

    ✅ 其他家馨資訊:
    ⭕️ 家馨臉書粉絲團 ▶ https://reurl.cc/xZvbQZ
    ⭕️ 家馨 IG ▶ https://reurl.cc/vDvbWk

    ✅ 【家馨-YouTube影片整理】
    ⭕️ 快樂 | BDSM娛樂 | 變快樂的萊X富故事 ▶ https://reurl.cc/Z7WkKW
    ⭕️ BDSM | 戀足 | 戀足是崇拜美女的放大 ? ▶ https://reurl.cc/Lda6QK
    ⭕️ 愛情 | 曖昧期女生想跟你交往的六個舉動 ▶ https://reurl.cc/xZmZ4V
    ⭕️ 交友軟體 | 最棒交友聊天術 ▶ https://reurl.cc/KkDmzj
    ⭕️ 減肥 | 教你如何在6週快速減肥10公斤 ▶ https://reurl.cc/v1nLre
    ⭕️ BDSM系列影片 ▶ https://reurl.cc/N6ox3k
    ⭕️ 選美比賽2020 ▶ https://reurl.cc/Wd0L15

    ✅ 錄影場地:魔女的蜜室。
    場地有在出租,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資訊。
    https://reurl.cc/vDvbko

    ✅ 緊身衣廠商:隱身於世推廣委員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面連結與廠商接洽喔。)
    https://reurl.cc/8GXANR

    #BDSM娛樂 #虐戀 #BDSM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Grace Chia Hsin L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18 17:52:26

    #BDSM #BDSM返校日
    BDSM的世界充滿驚奇,
    這是唯美乳膠衣系列影片,
    對於BDSM有興趣的朋友,
    請參考下方連結,即可獲得返校日最新活動時間。

    👉 BDSM返校日:https://reurl.cc/R4Rxbr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我是偽娘家馨,
    是一位熱血工作的工程師,
    這裡分享我在忙碌中~將每一天認真過好的紀錄 ❤
    為了讓大家能分享我的快樂,
    一路摸索學習,
    錄影、寫腳本,來分享BDSM、健身、減肥、醫美等等娛樂
    從不會到現在....
    逐漸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影片,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

    --------------------------------------------------------------

    ✅ 訂閱家馨Youtube頻道 ▶ https://reurl.cc/ZOVdAa

    ✅ 其他家馨資訊:
    ⭕️ 家馨臉書粉絲團 ▶ https://reurl.cc/xZvbQZ
    ⭕️ 家馨 IG ▶ https://reurl.cc/vDvbWk

    ✅ 【家馨-YouTube影片整理】
    ⭕️ 快樂 | BDSM娛樂 | 變快樂的萊X富故事 ▶ https://reurl.cc/Z7WkKW
    ⭕️ BDSM | 戀足 | 戀足是崇拜美女的放大 ? ▶ https://reurl.cc/Lda6QK
    ⭕️ 愛情 | 曖昧期女生想跟你交往的六個舉動 ▶ https://reurl.cc/xZmZ4V
    ⭕️ 交友軟體 | 最棒交友聊天術 ▶ https://reurl.cc/KkDmzj
    ⭕️ 減肥 | 教你如何在6週快速減肥10公斤 ▶ https://reurl.cc/v1nLre
    ⭕️ BDSM系列影片 ▶ https://reurl.cc/N6ox3k
    ⭕️ 選美比賽2020 ▶ https://reurl.cc/Wd0L15

    ✅ 錄影場地:魔女的蜜室。
    場地有在出租,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資訊。
    https://reurl.cc/vDvbko

    ✅ 緊身衣廠商:隱身於世推廣委員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面連結與廠商接洽喔。)
    https://reurl.cc/8GXANR

    #BDSM娛樂 #虐戀 #BDSM

  • 敏感期心理学 在 Grace Chia Hsin Li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1 20:34:38

    對BDSM有興趣得朋友,
    請點選下方連結,即可獲得最新活動時間。
    趕快加入我們吧。

    👉 BDSM返校日:https://reurl.cc/R4Rxbr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我是偽娘家馨,
    是一位熱血工作的工程師,
    這裡分享我在忙碌中~將每一天認真過好的紀錄 ❤
    為了讓大家能分享我的快樂,
    一路摸索學習,
    錄影、寫腳本,來分享BDSM、健身、減肥、醫美等等娛樂
    從不會到現在....
    逐漸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影片,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

    --------------------------------------------------------------

    ✅ 訂閱家馨Youtube頻道 ▶ https://reurl.cc/ZOVdAa

    ✅ 其他家馨資訊:
    ⭕️ 家馨臉書粉絲團 ▶ https://reurl.cc/xZvbQZ
    ⭕️ 家馨 IG ▶ https://reurl.cc/vDvbWk

    ✅ 【家馨-YouTube影片整理】
    ⭕️ 快樂 | BDSM娛樂 | 變快樂的萊X富故事 ▶ https://reurl.cc/Z7WkKW
    ⭕️ BDSM | 戀足 | 戀足是崇拜美女的放大 ? ▶ https://reurl.cc/Lda6QK
    ⭕️ 愛情 | 曖昧期女生想跟你交往的六個舉動 ▶ https://reurl.cc/xZmZ4V
    ⭕️ 交友軟體 | 最棒交友聊天術 ▶ https://reurl.cc/KkDmzj
    ⭕️ 減肥 | 教你如何在6週快速減肥10公斤 ▶ https://reurl.cc/v1nLre
    ⭕️ 愛情 | 學會這3招,打動心儀女生的芳心!▶ https://reurl.cc/rxqxVr
    ⭕️ 選美比賽2020 ▶ https://reurl.cc/Wd0L15

    ✅ 錄影場地:魔女的蜜室。
    場地有在出租,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資訊。
    https://reurl.cc/vDvbko

    ✅ 緊身衣廠商:隱身於世推廣委員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面連結與廠商接洽喔。)
    https://reurl.cc/8GXANR

    #BDSM娛樂 #虐戀 #BDS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