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敏感度分析目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敏感度分析目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敏感度分析目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敏感度分析目的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下):如何維持社會運作 昨天分享了上半段的逐字稿後,詹長權教授分享了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接下來,詹教授與鄭藥師要繼續跟大家談談如何使用各種篩檢工具,來維持一定程度的正常生活與經濟生活。 上集: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關課程】《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50:17

「屎」上第一的吸引力?大貓熊竟然超愛在馬糞中打滾? ⠀⠀ 外表看似可愛的大貓熊,有著一個不怎麼可愛的嗜好:看見新鮮的馬糞時,會莫名受到吸引一頭埋入馬糞中,甚至翻滾、磨蹭樣樣來! ⠀⠀ 根據野地裡紅外線攝影機的紀錄,大貓熊表現該行為的時間從 6 秒~ 8 分半不等 #也太愛了吧,而且無關性別,顯示大貓...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如何準備指考數學甲 📍|前情提要| 109的指考數甲,號稱史上最難,全國沒人滿分,頂標60分,均標更跌到空前低的36分,換句話說,全台灣只有12%的人及格!這些史上罕見的紀錄,是由無數考生的汗水與淚水堆積起來的,在此役中考場上盡是血流成河,我...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ChiaTsenAmanda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5 15:50:56

在發掘自己靈魂的亮度、高度、深度時,很多時候自己是看不清楚的,需要有人在旁邊提醒你,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有時或許激烈、有時或許沈默、有時又或許用輕鬆的方式,但是最後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是的,去愛一個擁有正面能量給你正能量的人吧。他們會給你驚喜,同時也會帶給你感悟。他們讓你把路走直,戒掉所有扭曲的價值...

  •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8:00:27
    有 236 人按讚

    「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下):如何維持社會運作
     
    昨天分享了上半段的逐字稿後,詹長權教授分享了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接下來,詹教授與鄭藥師要繼續跟大家談談如何使用各種篩檢工具,來維持一定程度的正常生活與經濟生活。
     
    上集: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
    👉https://bit.ly/3grsEYg
     
    #維持社會運作的軟性封城
     
    邱顯智:就是檢測跟疫苗的部分。那我們想請教教授,剛剛從南韓、英國、新加坡到以色列,總歸來講病毒是我們的敵人。在這第三世界大戰的情況之下,第一個要件就是要先知道敵人在哪裡?這就是篩檢的部分。第二個要件就是要能夠如何殺死敵人,就是要靠疫苗、要靠攻擊。
     
    那我們想要請教教授,因為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了解在疫苗未達到群體免疫,目前到群體免疫可能還有一段時間,在疫苗還沒達到群體免疫之前,我們必須跟病毒共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經濟產業,比如現在立法院今天在討論紓困,因為現在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的衝擊。我們的經濟產業、我們的日常生活,一般的人民到底要如何在這個狀態下,來安全的進行生活。
     
    詹長權:病毒一定要是靠人跟人的接觸傳染。尤其這次病毒,我們已經知道,他最主要傳播的途徑是經過空氣傳播,而不是飛沫傳播。所以它可以像pm2.5一樣非常微小的微粒,經過我們口或鼻子的呼吸出來以後,去感染另一個人。
     
    所以怎麼辦呢?人跟人不要接觸就不會傳下去。最嚴格的就是武漢式的封城,就是人通通不能動,連買菜都不能上,他是送菜到你家裡去。這樣可以做個差不多病毒傳染的四次左右,也就是四十八天之後,它就會傳不下去。所以這個是有的說,我們為什麼封城一個月、兩個月會有效。
     
    民主的國家很少人這樣做,也做不到啊。因為要去執行這個,等於是把所有人當成犯人,關在你自己的家裡,那是很困難的。那要很多的,有時候動用到軍隊去維持秩序,這是很難的。
     
    所以我們不可能這樣走的時候,你一定要走出一條路,就是比較軟性的封城。軟性封城裡面就要分不同的層次。我常常講說,封城有的人就在你的鄰活動,有些人就在你的里活動,有的人就在你的鄉或是區的範圍活動,有的人就在縣跟市的程度活動。
     
    那哪些人呢?那你就想說,哪些是維持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活動的人,那他的活動範圍就最大。哪些人在這個疫情之下,可以不要那麼大的,比如說我們的長者八十幾歲,他可能在里的範圍安全的能夠走動,可能就可以了。我們可能要去思考這樣。
     
    #4T是群體免疫的必要手段
     
    詹長權:那要怎麼做?就要檢測啊。你就檢測安全的,你那一天就可以做這個。你檢測不安全,那一天就不要出去啊,不然你沒有辦法。現在的假設是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病毒,所以很可怕,大家都關起來。每一個人都沒有病毒的所以你就出去,然後你生病了,我才去檢測說,哇原來你有病毒!這個從從新北市跟台北市正在發展的疫情,就知道不可行嘛,都太慢了。

    所以解決的方法,我們叫做testing,就檢測。檢測的目的是知道誰傳給他,他傳給誰,所以就是要去做疫情調查。我們叫做tracking跟tracing,就是說你是走哪些足跡,你碰到誰。這個就要靠我們電子的方式,我們要有一些方式來知道他的足跡。
     
    接著讓非常好的疫調人員去問。過去用紙張去問,現在都數位化,人家都進步到說,你一定要用數位的速度去追病毒。這個要好好去問,那有病的就好好治療,treatment。這樣是一個我們現階段,從諾富特事件、華航機師事件,已經預告我們台灣的社會已經進入社區傳播的時候,我們本來就一直要這樣,testing、tracking、tracing、treatment,就是四T。
     
    四個T的方式,是我們比較可以過相對比較正常的生活的一個疫情流行的時代。如果都不做這個,那我們可能真的要封城了。那我想,我們台灣是很難接受是用封城的方式,事實上我認為也沒有必要。
     
    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啟動這個testing、tracking、tracing、treatment四個T的防疫呢?可以的。第一個就是要testing,你要運用所有可以檢測的工具。我們就可以每天很有信心地說,就我剛剛講過,根據活動範疇不一樣需求的人,他可以是安全的人就可以出來,不安全的人就是做適當的隔離。這樣,我們可以把我們社區感染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我們還可以維持一些正常的食衣住行。
     
    #精準公共衛生的趨勢

    邱顯智:所以就是說,從教授的分析,結論就是在疫苗達成全體免疫之前,其實為了要維持我們正常的生活、避免封城,唯一的途徑就是檢測。
     
    那我們想要請教,就是說現在所謂的居家檢測也好,或者是說這些企業快篩的篩劑來講的話,有的人會說這個偽陽性、偽陰性的比率的問題。那據我們了解,其實好的篩劑、好的快篩試劑的話,基本上也是各國都來搶的狀況。那到底現在世界上的技術,以這樣的篩劑來講,已經水準到什麼樣的程度?教授可不可以幫我們說明一下。
     
    詹長權:在醫學上我們叫精準醫學,在公共衛生叫精準公共衛生。所謂精準的意思就是個人化。大家如果想說,第一代的電腦,大家都要到電腦中心去用,跑你的程式,到現在我們手上的一隻手機,就比電腦還強。
     
    我用這樣來比喻,就是說過去一年來,各種檢驗因為個人化、小型化,那種進步的速度是,每次我看到台灣在討論這個的時候,是一直在搖頭,還停留在Covid之前的一個想像。他都沒有去看市面上的各種試劑。所以很多的檢驗,從PCR檢驗到抗體、抗原,這些檢驗呢,都已經可以做到非常小型化、個人化,然後自己來做。
     
    所有檢驗都有可能漏掉。漏掉陽性的你就是說偽陰,不是陽性的那你說那就是偽陽,這個都有。沒有一個是百分之百的,檢測是沒有這樣。那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是這樣,就是試劑本身的極限,還有人那個時候,因為病毒不是機器啊,病毒是活的東西,在身上跑的那個過程,不是我們想像說,永遠你在鼻腔裡面,你就一定採樣十次,十次踩出來的量都一樣。總之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可以怎樣來減少這個錯誤呢?就是持續的檢測啊。持續的檢測,就可以來減少這個誤差。所以我們在乎的,我們現在常常在乎的是一次檢測的偽陽或偽陰,而是說這個人在一段時間,我測他的偽陽或偽陰。假設在一個禮拜天天測,然後七天測下來,他的個人檢測的敏感度,可能比你某一天去一個醫院做一個PCR還準啊,因為他真的可以知道病毒在人身上的變化。這個就是不斷檢測的一個,我們叫做serial test,就是系列檢測,很多國家就用這樣。
     
    現在最能被人接受,大概就是三天內,你只要隔三十六小時測一次,這樣等於是前後這樣兩次,大概你要偽陰、偽陽的機會非常少。就是你那個時段,因為經過這樣兩次檢測,你就知道很有把握,陰性就陰性,陽性就陽性。看是PCR也好,抗原也好,大概都可以做到這樣子。所以我很高興說,在你們的推動之下,國家開始想說,我們叫做居家檢測,就at home test,就是這個意思。
     
    #居家檢測結合IOT
     
    詹長權:我們突破這個還不夠,因為at home test最有加值價值的,也就是這一次我看到台北市和新北市裡面的檢測缺的一點,就是說人家都已經數位化。所以我們去快篩的結果,都沒有結合台灣很好的IOT技術,把這個大資料庫去作為防疫所用。

    所以怎麼樣在家檢測,現在很多在家檢測的結果就結合手機,然後就一個APP,就可以到疾病防治的,像衛生局或是指揮中心,他就要開始處理這個數據。所以我們在搶時間啊。我們要的是這個人採樣完,在他家裡十五分之後的結果,某一個數據資料庫就知道,你才能採取行動阿。
     
    邱顯智:趕快上傳了,透過手機透過APP上傳。
     
    詹長權:對。所以我們怎麼做呢?假設說我們的學區、一個小學,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九月多,該不該開學?現在就是我們等待教育部說,我們繼續不要開學。那假設有這個系統,每一個人都測了,每天七點都測完,學校就知道這個數據了,陽性的不要來就好啦,不就可以了嗎?

    為什麼?這個就是我們可以去想的。一樣,公司說你今天輪到單數的人今天來辦公室,雙數的人在家。但是輪一次,裡面十五個人有,其他七百個人沒有,那十五個人可以先不要來啊。那公司可不可以營運?這些東西都要靠檢測。你不檢測,你的假設是什麼?大家都安全?大家都覺得沒有啊、不安全。大家都不安全、都不要來?也不對啊。大部分人可能是安全的。

    邱顯智:就不知道實際的狀況。
     
    詹長權:所以我會說,如果居家檢測這個開始推了以後,希望我們不只是居家,我們要居家的smart testing。就是一定要把IOT的技術用上去,要把那個APP,各國都弄好了,都有這個。我們如果沒有這個,我們不斷的測,目的幹什麼?你要有這個訊息才能夠做決策啊。所以這個是如果台灣有在發展這個試劑,下一階段一定要結合這個。
     
    #連結社區藥局與基層診所
     
    邱顯智:瞭解,謝謝教授的說明。那這邊讓教授先休息一下。我們繼續上面的問題,來請教鄭文柏藥師。就是說社區的居家快篩或者是說At Home Test,我們現在看起來,這很有可能在醫院的診所企業索取之外,有可能開放社區藥局來提供民眾來使用,比如說像國外的狀況。其實我們也一直對開放民間來協助防疫這一塊,持非常正面的態度。希望這一次的防疫,逐步建立公私協力的系統。
     
    我們在這邊,也請教鄭藥師幾個問題。首先,上面提到的居家快篩的這個模式,如果下到第一線的現場,以您的觀察,特定場所才能提供,比如藥局、診所才能提供居家快篩的試劑,有沒有必要?或者是說,要怎麼樣做,然後開放民眾方便來使用才是正確的。
     
    鄭文柏:謝謝委員。其實現在因為醫院在降載,社區藥局跟基層診所大概都因為承接不敢回醫院的這些慢性病人,所以其實我們的工作量也蠻大的。只是說如果真的有需要在社區或居家做快篩的話,那我們也非常樂意來擔任這個提供者或者是後續的衛教指導的部分。
     
    #居家快篩的社區衛教宣導
     
    邱顯智:第二個部分,在衛教的宣導,或者是產品的使用,到底要如何使用At Home Test也好,或者是抗原抗體的試劑。民眾可能會五花八門,我真的自己可以來做嗎?以我們目前的社區藥局的能量,在社教宣導或產品使用上面,能不能因應這樣子的狀況?那我們有準備好了嗎?請教鄭藥師。
     
    鄭文柏:我覺得居家快篩要考量幾個面向,就是民眾能不能正確的操作快篩試劑、能不能好好的保存,然後對判讀的結果會不會產生疑慮。比如說只測一次的偽陰性偽陽性,他會不會因為偽陽性然後害怕自己被隔離,他就不敢去做對他好的診療?會不會因為偽陰性,然後他就鬆懈了?
     
    所以其實我覺得居家快篩,比如說最近有兩款居家快篩試劑在送審,那我們就會蠻期待他應該是要方便操作。因為其實在台灣,有很多是老老照顧或者是獨居長輩,那他們就需要非常簡單的,比如說是唾液快篩或者是非常簡易的鼻腔快篩。他們可能沒辦法使用現在大家一般看到的,要放到鼻腔非常深入的地方。如果沒有放準、放不對,也有可能造成組織的受傷,或者是測出來的結果是不精準的。所以快篩試劑簡不簡單使用,是一個蠻重要的部分。 
     
    後續判讀的結果,我覺得其實也蠻需要供應者,他可以當作一個持續諮詢跟追蹤的一個平台。比如說,由我這家藥局供應民眾的快篩試劑,後續有問題的時候,他應該要可以找到我這家藥局,或者是找到理想的醫院的檢驗科,或者是基層診所的窗口,去做持續的溝通。讓他不管是測出什麼結果,都可以得到好的後續的追蹤跟治療,我覺得是蠻重要的。

    #建置高齡友善的IOT系統
     
    鄭文柏:剛剛院長有提到IOT的部分,我覺得非常好。居家的部分,我剛有提到居家有一小部分是老老照顧或者是獨居長輩,他們可能會沒有相關的設備可以去做IOT的回報。其實像基層的藥局跟診所,我們都有健保VPN,包括我們去年的口罩實名制到現在很多的檢驗數值還有現在慢性處方簽,也可以用通訊診療或居家醫療的方式。其實健保的這個系統都是非常好用的。
     
    剛剛提到的這兩個老老照顧或者獨居長輩,他們不會使用這些裝置,他們就可以用電話的方式提供他們這些通路,講說我測出來的結果我是怎麼樣,那你是不是可以幫我用VPN做通報。

    其實這個對我們現在的科技門檻應該都不是太難的部分。所以我覺得,如果可以把這些串在一起,我們可以供應簡單操作的試劑,然後給民眾明確的使用方針跟後續通報的方針的話,那我們就蠻有機會把這一塊給填補起來,達到大家都可以很明確掌握現在社區整體的狀況是怎麼樣。
     
    所以回到剛剛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覺得這個快篩試劑還是牽涉到蠻多的指導,包括操作面、保存面、後續判讀結果的追蹤面。所以我覺得他還是要在一個,相對可以持續的追蹤跟衛教的場所來提供,會比較好。

    如果真的到了那個階段,社區藥局或是基層診所或者是檢驗所,我們要來供應這個試劑的話,我自己會蠻期待這些基層的單位可以串聯起來,去製作一些易讀的手冊,可以讓自己跟民眾都對快篩試劑的整個使用操作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讓民眾更安心地去使用。
     
    邱顯智:謝謝藥師。這個部分接下來也是我們關心的重點,就是說希望到時候居家快篩的試劑指引出來之後,我們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讓這些資訊可以馬上讓一般民眾來了解。
     
    藥師剛剛也提到一點,其實我覺得是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說後續的制度也能夠趕快把他趕上,不只是說銷售At Home Test,相關的配套。那其實剛剛院長也有提到,就是說如何能夠把這個資料去上傳,透過自己的手機等等之類的。那如果說,像你跟診所或者是在這個藥師在藥局教授的話,透過藥師或者是診所來做一些指引或是指導,相關的後續應該要如何來處理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蠻理想的方式。

    #如何看待快篩的偽陽偽陰問題
     
    邱顯智:老師想再請教,接下來如果因應大規模的居家快篩或是企業快篩,第一個問題就是說,很多民眾還是會覺得說,那到底,因為剛剛其實也提到,檢測試劑不可能提供百分之百的準確狀況,這個偽陽性的問題到底該如何去解決,這其實也是大家關心的。

    快篩之後要搭配PCR的方式呢,透過擴大PCR的量能夠接上快篩的速度嗎?這個到底是要怎麼樣來處理?其實就是說,現在民眾大家也在擔心說,如果驗出來結果是偽陰性,那受測者他可能就放心出去到處亂跑等等之類的,或者是說測出陽性後他不想被隔離,所以隱匿不報。

    就這個方面,如果看其他國家的做法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來防止這樣的情形發生,或者是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要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

    詹長權:就是說如果有所謂的偽陰偽陽,現在大概都做到99點幾,也就是一千個人,你會發生錯誤的常常是一到五個人而已。幾乎做到快100%不會有錯誤。這樣的事情告訴我們就是說,我們在乎的是那一個人,還是九百九十九個。
    檢測的目的,剛剛我有說過,一定要給活動力最大的人用。所以說長照的人,當然是要由社區藥局或是長照的角度去幫他測,可是那個測出來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西方已經很多地方,在德國,你以後要去參加看一個球賽,你就要有檢測護照啊,我測過啦。不管你是哪一個,你才能進去呀。不然你要怎麼辦?所以我剛剛講IOT,要認真去想,就是說我測完之後,除了上報我那一天,要有一個數據,那個東西你就要show。

    所以他們現在在很多地方,要去聽音樂會,要去參加一個群體的活動,他規定你只有100人,而且100人都要測過,要陰性才能進去,你要怎麼去檢查?你口袋裡面去放一張紙嗎?還是你要去放在手機裡面。所以後面是一個比較現代的社會能夠用的。

    所以我們有一個人,譬如說,假設你是住新竹,你必須在台北跟新竹來往,那你要有通行證。通行證怎麼去弄?當然是在某一個APP上會比較方便。所以這樣開始測以後,就會有用途,每一個測要有後面的用途。我們常常是為了測而測,爭論偽陽性偽陰性。這個是要什麼用途,才有意思。

    #目標導向的疫調作業

    邱顯智:這要有誘因,這就是一個誘因。

    詹長權:所以從工廠,我現在跟彰化縣衛生局詢問,他們非常聰明的,彰化縣衛生局大概會跟廠商開始做這個快篩的計畫。廠商提出來之後,他們會去輔導他。所以工廠的快篩就跟外面不一樣。今天假設工廠有1000人,他們希望做風險評估,把它分成小的一塊一塊,假設是100人100人。他要有系統地去測,測出陽性要做疫調,要把他圈起來,這樣是比較好。

    工廠並不像社區,它有生產線有一些事情。我就覺得說,在什麼科學園區設立快篩站,那是一個非常沒有效率的。你必須要一個廠一個廠,跟它工作的特性。我們現在已經,我舉個例子來講,從我們工廠的分析,可能只有30個人,最可能跟300個人互動,其他的人他去工廠也沒什麼跟人家互動,你要先測誰?測那個跟人家很多互動的那群人。所以要有目標的、有方向性的快篩。

    這樣每一個工廠我們如果有這樣的輔導之後,因為測完之後,我說要去疫調,誰來疫調?當然是衛生單位要去介入疫調。所以那有一個介面,不是測了就好。陽性的就要開始去問,前14天接觸過誰?誰來問這個?這個當然越早知道資訊越早能夠問嘛。

    有些有病的你就要治療,要送到醫院去。這邊有一個建議,讓我看到目前為止,都為了篩而篩。你篩了沒有去跟地方的醫療資源整合,所以衛生局責無旁貸,要出來。市政府的或縣政府的勞工處也責無旁貸要出來,因為這個是互相有關係的。那他這個體系有了以後,我們的醫療也好,我們的社區藥局所扮演的角色就清楚。
     
    #區分快篩現場的性質
     
    詹長權:今天我們進入到職場的快篩或居家的快篩,我們很多人還覺得他好像是醫療的快篩。不是的,因為我們一般的藥局是不瞭解工廠的運作。這一號是職業衛生的人要去了解。所以國家已經進入到那個部分,是要跨部會進來做很多事情,不是只有衛福部。因為衛福部對醫療體系很清楚,對醫生病人很清楚,可是他對勞工跟工廠跟老闆之間,這個他不清楚,那他們有一定的作業的方式。
     
    所以我跟我在園區的學生,他們都做到工安衛的主管,我就跟他們講,這是一個對於工人安全衛生保障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一個生物性的危害,我們要怎麼去因應?這個部分就是說,假設衛福部門、醫藥的部門,進去以後,怎麼跟他們一起合作、學習他們工廠的運作,有的是24小時輪班的,有的是上班制的。這個都有一些要去修正以後才能做。

    ##提供居家快篩是民主國家的基本人權
     
    詹長權:但是這個,我還是覺得說,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過,這是人權。這不是衛生單位為了控制疫情的權力,這是每一個人應該讓他知道我有沒有。一個民主的國家,提供這個居家型的自我檢測,就是賦予人民最重要的一個權利。你讓他知道,那他知道以後資訊怎麼用,大家要來討論。也有可能出現你說,為了怕被汙名化,他就掩藏的,這他每個社會都有。
     
    但是在防疫當中,感染的這個資訊不會是100%個人的隱私權,這個不可能,因為你會影響到別人。所以這一定有一個界線。但是我想,給每一個人自己知道此時此刻我是不是有感染,我是不是已經感染過,這是應該要有的人權。

    所以如果你們已經爭取到這個,國家也體認到這個,我們是一個人權立國的國家,我們應該要付給人民,要研發出對於人民了解自己被感染的狀態的這個工具,要越方便越好,越好用越好。這個是責無旁貸的。一旦這樣,我們才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很有力量地去對抗這個病毒。這是每個人都很聰明的,每個人都很自知的,那他才會有動力說我們一起來解決。
     
    這個普篩或是廣篩以後,會給人民,你會發現有一個新的力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也會關心別人的健康。這是我看到,你看我們這個藥師就知道了。慢性病裡面,糖尿病的人測血糖,高血壓的人測血壓,現在好多人都測到好像專家,還會教人家你就怎麼樣,你要注意怎麼樣。這個就是我們健康裡面的賦權觀念,Enpower,他就會注重自己的健康。因為他覺得很重要,他就會去教別人。

    所以你會以後看到居家檢測,他會教說你要這樣做才會更正確,這樣我們全民防疫的意識就會提高。所以我覺得就是要站在人權的角度裡面,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你就給他這個權利,給他自己掌控自己命運的那種感覺的時候,我想這個事情就很容易推。
     
    #醫療廢棄物處理
     
    邱顯智:老師這個說法真的非常令人感動,馬上有網友說非常贊同老師說這個人民有知的權利。那這個部份想請教鄭藥師,關於有一些朋友也擔心說,比如說這個at home test ,at home test 之後假設驗到陽性,那這個會不會有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就是說,如果一般來講,像在藥局,或是說在醫院跟診所,這個部分不知道要如何處理?以後如果說有居家快篩的狀況的時候,我們也關注這一的部分,是不是有一個妥善的處理方式?
     
    鄭文柏:一般藥局比較常遇到的,像是胰島素的注射針筒,大概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醫療廢棄物。我們除了會教導民眾收集這些使用過針筒,不要插到自己或者扎到處理廢棄物的人之外,如果他不會自己處理的話,我們就會請他帶到藥局,可能會有那種廢棄物的收集箱,會去把它收集起來,也會把它當成一個感染性的廢棄物。其實醫療院所大概都會是這個樣子。就是我們會有適當的裝備,然後去謹慎的處理這個。把它跟一般的垃圾分離開來這樣子。
     
    那在疫情的測試劑,如果產生了醫療廢棄物,我的想像是它其實是應該跟這個確診的個案到醫療院所。因為到底試劑有沒有判讀錯誤,我覺得那個還是需要去dobule check的。所以應該民眾不用嘗試著去特別的處理它,而是讓它留著,可以到醫療院所去做進一步的確認跟後續的處理,可能會是比較好的方式。那這個可能詳盡的處理流程,也應該是在我們整個快篩的指引,或者甚至是在包裝的上面可以呈現出來,讓民眾有個比較好的依循這樣子。
     
    邱顯智:是。謝謝鄭藥師的說明。那時間也差不多,我們今天的直播也要在這邊告一個段落。不知道詹教授或者是鄭藥師二位,有沒有想要補充說明的部分。
     
    詹長權:補充一下他講的最後一段。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是陰性嘛,那陰性就是當一般廢棄物處理掉就可以了。他就是陰性啊。那陽性的人就是跟陽性一樣,他不只是他這個東西,很多東西他都不能亂丟啊。國家就要有一個機制。國外的很多作法,他其實有特殊的袋子,他要求你就郵寄回去,不管你是陰性或陽性,他就處理。如果是在藥局,就是很像我們剛剛沒有錯嘛,很多這個注射胰島素的,一段時間就回去。
     
    所以也有可能在社區裡面,就變成你們必須要有有害廢棄物收集的桶子,反正他就這樣去處理。他本身就不可以跟別人接觸了嘛,頂多是他自己騎腳踏車,到你那裏放一下,回去他也沒有跟別人接觸。這是一種方式,就是不處理,就是跟居家檢疫一樣,應該有特殊收集的體系。
     
    這個都做得到。但是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陰性,所以他就是跟我們一般的垃圾,跟這個摳耳朵一樣,摳一摳你不是也丟掉嗎?我想就是這樣。不應該用一些小細節來說這個好像很困難做,會有社區傳染的危險性。我想還是以那句話,如果你去想想看他是一個基本人權,變成你想知道,那你就會非常小心,你一定會非常小心,因為你已經體認到它的重要性。
     
    #結語
     
    邱顯智:是的,就是基本人權,而且也是疫苗來到到達群體免疫之前,偵測是唯一的方法,能夠把敵人在哪裡,能夠真的把它找出來。
     
    今天我們非常感謝兩位來上我們的直播,也非常感謝螢幕前面的這些觀眾朋友。面對未來不管是居家快篩或者是企業快篩,相信台灣的防疫又是新一波的挑戰。那我們今天非常謝謝,能夠請到詹長權教授、院長,來跟我們分享這些寶貴的建議跟專業的看法。
     
    也非常感謝鄭藥師,提供我們一些現場的觀察。今天很開心,看到指揮中心總算來根據我們的主張開放社區居家快篩。也謝謝許多網友對我們的指教,我們一定會持續監督相關的議題。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大家在未來疫苗大規模到達之前,該有的防疫的概念,然後讓大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面,面對相關問題能有一個心理的準備。再次謝謝大家。今天節目到此結束,謝謝鄭藥師,謝謝詹教授,謝謝。

  •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8 19:10:42
    有 304 人按讚

    因為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美國大使簡報

    Presentality英文寫作分析:

    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在華府智庫工作時,因為寫了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大使演講。當時,他只是個22歲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文章到底哪裡好?其實他那時也不太理解。

    多年後的今天,他把文章的最初稿貼出來,分析他覺得為何會得到美國政策圈的專注:

    ★★★★★★★★★★★★

    Dear Mr. Yang,

    Your PacNet piece is the best thing I’ve read.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New York to brief us on the topic?

    ★★★★★★★★★★★★

    📌 這是我在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任職的時候,收到的一封 email。寄件人我早已經久仰大名,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跟另一位前大使正要前往中國,希望出發前邀請我到紐約跟他們簡報。

    但我收到那封信,非常困惑。因為那時的我,才22歲。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在智庫也還只是個實習生。兩位德高望重的大使,為何會想要把我飛到紐約去跟他們簡報?

    ★★★★★★★★★★★★

    他們 email 裡說是因為看到我寫的文章:“PacNet piece”。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寫政策分析評論,是某個週末心血來潮寫的。寫完之後發給我老闆 (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國專家),他居然直接打我手機 (never happened before) 然後問:「這是你寫的?真的是你自己寫的?沒有其他人幫你?是你寫的?」

    我跟他保證我沒有抄襲之後,他就把我的文做了一些修改,然後刊登到CSIS旗下太平洋論壇 (Pacific Forum) 的刊物 PacNet。隔週,華府的兩岸政策專家居然開始討論這篇文,然後文章又被其他國際媒體轉載。

    然後我就接到這兩位大使的邀約。我一路都很困惑。

    ★★★★★★★★★★★★

    📌 文章… 到底好在哪裡?

    老實說… 我那時真的不知道。在文章刊登前,我就只是會議室角落的那個實習生,默默地聽那些地位崇高的專家演講。刊登後,聽到那些專家討論我寫的東西 (但不知道是角落的這個小孩寫的),我還是不知道到底戳到了什麼點。

    後來我就遺忘了它。17年之後的今天 (哎呀,透露自己年紀了) 回去看,我才看出一點點頭緒。 有三個點,值得跟各位分享,希望對你的英文寫作有幫助。最重要的點,我放在最後,所以你也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

    一點背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台灣跟美國政府的溝通。2004年寫的時候,陳水扁面臨選舉壓力,推公投,讓美國很不爽。台灣官方很多團來美國跟 CSIS 等智庫見面 (畢竟不能直接見美國政府),但溝通效果不佳。我這篇文章就是討論溝通為何沒有成果。

    ★★★★★★★★★★★★

    📌 1. 寫的很假掰,有時也有用處

    我回去看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我的媽呀,怎麼這麼假掰!?用一大堆很長的字跟句子,既班門弄斧,又超級難唸…

    你看看這段:

    Yet officials and experts from Taiwan have been unwilling to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and instead steadfastly insist that it is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這是什麼鬼東西?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Steadfastly insist”? 反正就是把一堆音節很多的字,串成很多很長的句子就對了。

    所以,寫的不好對不對?其實也不一定。評估文筆的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看你的讀者喜歡哪種口吻。

    Is your writing good or bad? It’s your readers who decide.

    那個時候的我,是一位22歲的實習生,面對的是美國政策圈的專家們,其中很多是研究所的教授,用字遣詞都很「知識份子」(不像我公司今天的客戶,都是只說接地氣白話文的創業家)。所以:

    •我沒有寫 “low point”,而是寫 “nadir”
    •不是寫 “toned down enough”,而是 “sufficiently moderated”
    •不寫 “fits with”,而是 “accords with”

    我看了都很想打我自己。可是… 就因為我的用字像一位政策分析 (或學術) 的人會寫的,才會讓對方覺得「這個是自己人」。反而是我的老闆會精神錯亂,因為這文筆跟他辦公室外面的那個小毛頭,反差太大。

    所以有時候,用很複雜的專業字眼,是一種「建立可信度」的方式。反而在你變成你的領域的佼佼者之後,就可以大剌剌的用白話文,因為沒有人會質疑你的可信度。

    ★★★★★★★★★★★★

    📌 2. 專業之餘,還是要玩點文字遊戲

    專業歸專業,偶爾還是要來點文字遊戲,讓讀者「喔」一下,不然一直用 “policy speak” (政策的語言,無聊但是精準),沒人想要看下去。

    這裡就是一段「文字遊戲」:

    Taiwan believes that yelling is the only recourse when its hands are tied, and that the referendum is a rather loud amplifier.

    我還記得當時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給讀者畫面:把台灣想成一個人,雙手被綁住,就只能大叫,公投就被我比喻成擴音器。

    下一段,我就繼續用「樂器」的比喻:

    But the way Taiwan has been voicing its opinions is flawed, and repeatedly beating this broken old drum for weeks to American ears has clearly proved counterproductive.

    我還記得一位同事看到這段的時候,抬頭對我說:「我還不知道你滿會寫的耶」。這就是我要看到的效果。*不過為何要從「擴音器」變成「鼓」?我也不知道。

    總之,在你的文中撒一些好玩的效果,有助於讓讀者繼續看。

    ★★★★★★★★★★★★

    📌 3. 但遠比文筆還重要的,是寫到人家心坎裡

    即使我的文筆再好,它還是不是關鍵。畢竟華府每天有那麼多文章刊出,很多人文筆比我還要好,為何是我的這篇得到關注?

    我現在回去分析,認為是我有「寫到美國人讀者的心坎裡」。

    要了解這個點,必須回溯一下背景。我那時是實習生嘛 (不過文章刊登時突然被晉升為研究助理),工作就是安排大大小小的會議,其中很多是台灣的官員跟專家帶團來美國,幾乎都會來 CSIS 因為是主要智庫之一。

    在一次次的會議中,我看台灣方很用力的解釋,但美方卻越來越不耐煩。然後下一個訪團光臨,也說同樣的話,然後美方就更不耐煩。我恍然大悟,看到問題在哪裡,才會「心血來潮」的寫了這篇文。

    因為我每天都跟美方的政策專家混在一起,很自然的就用「他們的話」把事情寫出來,而且還把他們的情緒寫進去:

    Most folks in Washington… believe that the referendum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 election gambit.

    …true allies do not undermine each other’s interests for immediate political gains. That Taipei fails to see this is mind boggling, and simply infuriates the Americans.

    No more one-sided complaints about Beijing or its cozy relations with America in front of U.S. officials who still feel betrayed and want apologies.

    很多屬於情緒的字眼對不對:mind boggling, infuriating, feel betrayed, want apologies, etc.

    這些話,都是他們身處外交場合,擺在心裡但說不出來的話。突然有人如此直白的寫出來,也等於是為他們宣洩了一些情緒。

    這提醒了我一件事:溝通時,把對方的情緒表達出來,有時比任何精闢理性的論點都要強大。

    ★★★★★★★★★★★★

    📌 需要Andrew寫的政策分析評論和分析,請留言「I want to read the PacNet piece!」。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8.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https://bit.ly/3pvVA5n

    圖片出處: https://careers.csis.org/

  •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1 12:15:02
    有 190 人按讚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快來看Presentality的最新英語寫作分析~

    特別敏感的時刻,我們的用字遣詞也要特別小心。今天的「閱讀筆記」,我們來看前一陣子轟動矽谷的事件:知名軟體公司老闆在部落格的一篇 po 文,讓三分之一員工離職。他到底寫了什麼?

    📌 總結幾個重點:

    1. 在敏感時刻,用字跟語氣,甚至可能比內容還要重要。

    2. 用簡短無修飾的句子,會顯得比較強硬,較長而且有修飾的句子,反而比較溫和。

    3. 主詞非常,非常重要。你用的是 I, us vs them,還是 "we" and "our"?

    如果以後你在情緒高漲的時刻寫文,也不妨寄給英文好而且中立的朋友,請他們評估文字所帶著的情緒,會很有幫助。

    ★★★★★★★★★★★★

    📌 前一陣子,Basecamp 事件震驚美國科技/新創圈。

    Basecamp 是一家團隊協作軟體公司,創辦人 Jason Fried 跟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一直都很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及理念說話。他們寫的 Rework 一書影響了非常多的人,我在台灣認識的好幾位創業家都曾經跟我分享這本書。

    但他們四月底在部落格上公告 Basecamp 一系列政策改變之後,引來非常大的反彈。

    我第一時間就有去他們的部落格看他們寫的文章,覺得文筆非常好,而且是用說道理的語氣,很 reasonable。但發布不久,公司超過30%的員工,決定離職,其中包括好幾位高階主管!

    What happened? 那篇文章,很顯然觸發了一個危機。我回去再把文章看了一次,發現天啊... 那篇文章的語氣,根本沒有我第一次看感覺的溫和。

    Changes at Basecamp: https://bit.ly/2SNN6Kr

    很多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

    📌 主要的改變 = 工作時別討論政治或社會議題

    讓大家最氣憤的政策改變,其實就只有一個:

    No more societa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s on our company Basecamp account.

    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美國社會立場分歧這麼深,從左右派政治議題,到種族歧視問題,Basecamp 領導人大膽決定,禁止員工在公司內部的線上溝通頻道,討論社會及政治議題。

    要去弄社會政治議題,可以,但請別在公司內。

    ★★★★★★★★★★★★

    📌 開頭還算溫和:說服大家把公司當產品看待

    一開頭,Fried 就寫:

    At Basecamp, we treat our company as a product. It's not a rigid thing that exists, it's a flexible, malleable idea that evolves. We aren't stuck with what we ha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Just as we improve products through iteration, we iterate on our company too.

    Hmmm,為什麼要這樣開頭?為什麼要把「公司」跟「產品」劃上等號?

    我們可以想像,Fried 肯定為了這篇文煩惱了一陣子。很多想法不斷的在他腦中盤旋,不同的開場,不同的句子...

    但這個開頭,是一個很不錯的 framing:因為 Basecamp 的員工肯定很多 product fanatics - 就是最在乎產品好不好的 "builders"。Product lovers 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了解產品是會不斷改變的東西。如果說公司也是,就可以理解,公司也會改變。
    然後,他非常小心的挑選最正面的說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 product lovers 會認同的:

    •flexible
    •malleable
    •evol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improve products
    •iterate

    用了一連串正面的同義字,就是要塑造 change = positive 的氣氛。

    ★★★★★★★★★★★★

    📌 連大改變,都用「改版」來形容

    下一步,就是用一個大家理解的方式,來描述「非常大的改變」:

    Recently, we've made some internal company changes, which,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It deserves an announcement.

    什麼是大的改變?就有點像「改版」的意思。而且注意到,他不是寫 "We're making a full version change" 喔,而是說:"changes...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也就是說,在中間加了很多緩衝的字眼,淡化 "full version change"。

    就像你如果要跟一個人說他是混蛋,哪一種說法比較直接:

    The way you act sometimes, when people don't know you yet, can feel like you're a bit of an asshole. 或是 You're an asshole.

    講完這個,他就要給大家打預防針了。

    而且又是從「產品」開始:

    In the product world, not all changes are enjoyed by all customers. Some changes are immediately appreciated. 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nd to some, some changes never feel quite right — 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哇噻,好幾劑預防針啊!

    而且他用了三個意思差不多的字,鼓勵大家「耐心的習慣新的改變」: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gain 他的用字很細心。"Get acquainted with" 就好像跟我們說,

    改變其實是我們的朋友,只要我們願意好好認識它。

    但他們其實知道,有些改變是一些人完全,完全無法接受的。
    所以才有最後一句:"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They totally knew what was coming...

    ★★★★★★★★★★★★

    📌 溫和就到這裡... 語氣開始轉變

    接下來,他選擇美國人非常愛用的寫法,就是引用一位大家尊敬的人的話,來幫自己助陣:

    As Huxley offers in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We live together, we act on, and react to, one another; but always and in all circumstances we are by ourselves. The martyrs go hand in hand into the arena; they are crucified alone. Embraced, the lovers desperately try to fuse their insulated ecstasies into a single self-transcendence; in vain. By its very nature every embodied spirit is doomed to suffer and enjoy in solitude."

    這裡藏了點玄機。

    如果他的目的是說服大家接受這些改變,那為什麼要引用這一段!?

    讀起來,這段話反應了他的心情:在做困難決定時的「孤獨」。如果是這樣,那這段話的用途就是「療癒」而不是「說服」。

    因為如果目的是說服,為何不引用某個你的員工/讀者都非常敬佩的人的故事,這個人做了一個不受歡迎,但大部分讀者都會認同是正確的決定?

    個人猜測:他上面好話已經寫完了。真正的意涵是:We're going forward, alone if necessary。

    而且,他們還把自己的決定,frame 成 navigating somewhere,同時把另一邊寫成 circling nowhere

    We all want different somethings. Some slightly different, some substantially. Companies, however, must settle the collective difference, pick a point, and navigate towards somewhere, lest they get stuck circling nowhere.

    ★★★★★★★★★★★★

    📌 語氣變的很硬:No More

    然後他就開始寫改革本身。

    如果把所有改變的第一句話看過去,會發現全部都是 "No more..." 開頭。這個硬到不行了。

    完整文章: https://bit.ly/3wT6x3z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4wWkO5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 敏感度分析目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22 19:00:05

    【相關課程】《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你分享的主題,就是「說謊」這件事情,它到底是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呢?

    你可能會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啊、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呢?因為如果是你的小孩說謊,你一定會很直覺的去糾正他、制止他這樣的行為。

    可是啊,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你是不是有過那種經驗?就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說一些必要的「場面話」,它做為維持關係、認識新朋友的重要入口。

    又或者是你在特定的情境底下,你為了緩和氣氛、給人力量,你必須說一種完全沒有惡意的,「善意的謊言」呢?

    事實上呢,在字典裡面對於「謊言」的定義,它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非事實」,或者是「說出」非事實的話。

    其實「非事實」是個中性的描述,在定義上,它並沒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區別。

    也就是說喔,如果我們想要追究「謊言」本身的好壞,它在字面上的解釋,就僅止於它「不是事實」而已,它並沒有是非黑白、好壞、對錯,這樣的價值判斷。

    這讓我想到好萊塢的喜劇天王~金凱瑞喔,他曾經演過一部片,叫做「王牌大騙子」。

    在這個電影裡面,金凱瑞演一個很成功的律師,因為工作太忙了,所以總是對於答應兒子的事情,滿口謊言、敷衍了事。

    導致喔,他缺席了自己兒子的生日派對,於是兒子許下的生日願望,就是讓金凱瑞不再能夠說謊。

    所以,如果你看過這一部電影,你一定對於金凱瑞要「完全說真話」,沒有辦法說任何一句謊言的處境,感覺到很好笑,而且又很同情。

    可是你會不會很好奇?電影雖然用搞笑的手法,刻意創造「百分之一百說實話」的人,但是那樣的生活,反而為主角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其實你只要做個生活的實驗,你要自己在一整天裡面,完全只能說確切的真話,不能有任何「不真」的表達、也不能有任何隱瞞。你只光想到這裡,你就冷汗直流了吧?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或許呢,你可能早就對老闆的服裝品味不敢恭維,於是你一早見到老闆。

    你脫口而出:「襯衫跟領帶的搭配,失敗!外套的款式,失敗!褲子太短、襪子太花、皮鞋太招搖,失敗中的失敗!」這一串講完,你想你還混得下去嗎?

    所以呢,只有認識謊言的動機喔,才不會對於「謊言」有錯誤的認知,甚至於矯枉過正啊!

    其實多數的謊言,可以粗分為四個類型。這四個類型裡面,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惡質謊言,它其實只有一種;而其它三種,都有一種可以說是「不得不存在」的理由。

    我們先來看看喔,這四類分別是什麼?

    第一類,就是為了「促進和諧關係」這樣的謊言。

    比如說,你的伴侶問你:「我近最是不是胖了啊?」就算你覺得這是事實,但是你真的很有必要說「對,你胖了!」你要這樣子說嗎?

    在這種情況底下說真話,其實你在考驗的,不止是你個人的安危啊,還有你們這段關係,要怎麼樣維持得下去?

    因為呢,真話可能會讓人無法接受,因此,這一類促進和諧的謊言,有時候是為了維持關係,它是必須存在的。你也可能會經常使用「維持關係」的謊言啊!

    而第二種謊言,叫做「滿足虛榮」的謊言。

    這種謊言的「首要目的」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最常見的就是在應徵工作的時候,用來突顯自己的一個形容詞。

    不管你的真正的工作實力是什麼,起碼你在獲得工作之前,你會把自己形容優秀一點啊、感覺可靠一點啊;關於這「一點」有多大點?那就因人而異了。

    然而,這是你想要提高拿到工作的機率,你才會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做出真正的貢獻,然後,才有機會回頭「印證」自己所說的是對的。

    所以你想喔,你沒有這些對於自己,或別人的「膨風」,那你怎麼會有工作的機會呢?

    而且呢,有時候「膨風」是為了提升跟隨者的光榮感,讓大家更有動力往前,我想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當老闆的、你有領導的經驗,你就對這個一定很有感覺喔!

    那第三種謊言,叫做「自我防衛」的謊言。簡單來說喔,就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是保護他人所說的謊。

    比如說呢,你今天明明睡過頭,所以遲到,錯過重要的會議,但是到了公司,
    你會跟主管說,是因為交通車的誤點,所以打亂了你的行程。

    這樣子主管聽了,不會那麼生氣,你也可以保護自己,少挨一點罵。

    論語裡面有說喔:「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也是「自我防禦」的一種。

    你想想看喔,在人際網絡裡面,如果你的胳膊都不往內彎,那是不是也太不近人情了?那日後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又有誰會保護你?為你挺身辯護呢?

    最後呢,第四種謊言,就是「欺騙人心」的惡質謊言了。

    這是指用來陷害別人,或者是用欺騙的手段,取得不管是感情啊、金錢啊、權力啊…這些謊言。這樣的謊言「只」對說謊者有利,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卻是造成損失和傷害的謊言。

    這是四大謊言類型當中,你要很有敏感度,而且要學會怎樣保護自己的唯一類型。

    所以今天我想強調的喔,倒不是「如何保護自己」?這個部分要學會,需要的時間跟篇幅非常的長,它沒有辦法透過影片這個載體,可以完整傳遞。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興趣,歡迎你參與我的實體課程,叫做「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給你具體、可操作的幫助。

    然而,今天我想要告訴你的,反而是我們看待「說謊」跟「不真」它的角度。

    尤其是當說謊者是自己的時候,我們往往有的自我詮釋,都是出於很多的「不得已」,都是很善意的出發點底下的「不得不」。

    然而當我們發現,別人沒有對自己說「全然的真話」的時候,我們卻很有可能會暴跳如雷,認為對方有嚴重的道德瑕疵。

    你發現了嗎?在本質上「說謊跟不真」無論它發生在自己還是別人身上,它就是「說謊跟不真」啊!

    可是我們卻總是用雙重標準的差別認定,自己的「不真」啊就是不得已,啊別人的「說謊」就是罪大惡極。

    這其實往往就是多數人的困境,不是沒有辦法辨識出別人的惡行跟謊言,不然呢,就是當對方有可能對你說謊之後,沒有能力達成進一步必要的共識。

    那這樣的現象,在我的課程教學裡,就是一種把真實跟謊言「泛道德化」的現象。

    當我們已經預設了「好壞跟對錯」這樣的標籤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回歸「真實」的能力。

    打個比方喔!如果你的多年好友,跟你唬爛一件事,當然你剛開始並不知道這是假的,只是因為是好友說的,所以你很有可能就直接相信了。

    然而同樣的事情,如果是一個陌生人告訴你,你就會比較有理性的分析跟判斷,搞不好你還很容易就發現了其中的破綻。

    但是當你已經先把「好朋友說的,就一定沒錯!」這個標籤貼上去的時候,不管你有多聰明,基本上你就已經喪失了判斷的能力啊!在這個標籤底下,你根本無法、也就不會「就事論事」。

    說的極端一點喔,就像我們可能會直覺的認為,「高學歷」就等於道德高尚、判斷力正確。

    那然而「高學歷」,永遠就只能證明一件事啊,就是他「有能力拿到學歷」這件事而已,它根本沒有辦法,去證明他的人品跟智慧。

    只是我們在社會新聞裡面,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表達。比如說:「這次詐騙案當中,居然有大學教授也受騙!」

    這一句話,你有沒有聽出一件事?它是不是在暗示就是呢,高學歷「應該」要判斷正確,他怎麼會被騙呢?

    所以呢,你有沒有聽出其中的荒謬了?我再說一遍喔!高學歷永遠就只能證明「一件事」而已,就是「高學歷」本身。

    然而這樣的迷思,其實就是一種「泛道德化」。

    再延伸前面的例子,當你「終於」發現你的好朋友騙你之後,你有多大的把握?自己能夠理性的好好面對、減低傷害、求得相對可以接受的結果?

    還是呢,你會陷入深深的情緒黑洞,不是怪自己笨、就是幹醮對方壞!

    那無論是自己笨、還是對方壞,這樣的想法能給你的,會是更好的處理?還是更糟的結果呢?我想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喔!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對方會不會也有他的「不得不」呢?或者是呢,你一直用自己認為的「不得不」,去合理化對方的欺騙?

    你可能聽到這邊喔,頭有一點痛喔!我真的要說的,其實就是當你終於發現,你被好朋友欺騙之後,你還能夠「就事論事」、「該怎樣就怎樣」的,去解決眼前的問題嗎?

    其實當你已經「泛道德化」,就是把一切先貼上「好壞對錯」的標籤之後,其實就已經註定了整個情況,它就是無解的。

    因為所有的標籤,都是一種「預設」,當你帶著有色的眼鏡,你怎麼可能去辨認出眼前物品,它原本的顏色?

    辨認不出原色,就像無法回歸「就事論事」是一樣的道理,你會承受所有的負面情緒的傷害,但是卻得不到任何可能的前進。你唯一得到的,就是「受害者」這個角色而已。

    所以談到這裡,我並不是要「合理化」任何人的「謊言」,更不是要去「妖魔化」任何一個說謊的人。

    我想說的其實是,其實我們沒有辦法避免謊言,甚至於,你我也常常對自己說謊,不是嗎?

    那麼真正重要的就是,不要再「泛道德化」了,也就是再預設「好壞對錯」的標籤,這是要避免的。

    其實只有這樣子,你才能夠長出力量,去擺脫「受害者」的角色,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最後,分享一個自己小時候的經驗。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呢,我喜歡去抓蚱蜢、螳螂、紡織娘,那這些昆蟲其實都有保護色;在我抓牠們的時候,我只是專心的去找尋跟捕捉。

    我不會說牠們「好壞啊!」、「好奸詐啊!」,故意用保護色,讓我找不到、也抓不到啊!

    其實「保護色」是牠們本來就會做的事,這件事本質上沒有好壞、對錯啊!

    所以囉!難道「你」可以有保護色,啊別人就不能也有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點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高難度對話」的課程,或者是我們一系列的線上課程。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無論是實體課程,還是線上課程,都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