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政治主張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政治主張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政治主張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政治主張英文產品中有21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國是會議與二次民主改革的契機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回應台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台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

 同時也有3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看更多完整版上集內容:https://youtu.be/UnmCXnaNKJ4 看更多完整版中集內容:https://youtu.be/_bgp1y1_nY4 看更多完整版下集內容:https://youtu.be/IOp8C-sMx...

政治主張英文 在 陳彥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13:33

【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這真的很幽默,我相信2018那54.8%在東奧正名公投投下反對票的人,有一部分人是真的熱愛「中華隊」這個名字。 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擔心如果正名台灣會不會害運動選手失去參賽權」,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有得比比較重要、名字什麼政治的不要來干涉體育。 結果繞了一圈、這次奧運日本不但從...

  • 政治主張英文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1:00:02
    有 5,973 人按讚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國是會議與二次民主改革的契機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回應台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台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轉型,導致過去三十年間,須由政府援引社會力來分期推動改革,償還轉型欠款。但漸進式改革無法系統性解決問題。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加上國際對台灣的支持日益高漲之下,目前正是主動付清轉型尾款,推動正常國家運動,促成「第二次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而台灣民眾更是清楚舊體制所帶來的限制與課題,開始由下而上呼應改革訴求。
     
    例如近來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原因在其反映舊政治體制與新政治實踐相互牴觸與掣肘的現象。除須重新檢討中央地方關係、思考財政劃分的公正性外,也須改變過去只想利用交通建設來解決城鄉差距的單向思維。數位時代導致國土空間與人際關係發生革命性變化,應納入國土改造的討論中。進一步思考,我們可發現,包括:一、國土改造與行政區劃;二、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三、行政與立法關係;四、選舉制度改革等,都須要在憲政層次上進行配套討論。
     
    但從過去修憲經驗來看,即便完全執政,充分地朝野溝通與社會對話,仍是實踐憲改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李登輝前總統發起國是會議的理由。因為國是會議能提供一個更無拘束、不訴諸選舉和國會實力的政治溝通平台。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規劃奠定長治久安的願景藍圖與實踐步驟,需要這種系統性討論國家課題的機會。
     
    身兼國家元首與執政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若能透過國是會議的召開,主動網羅公民力量,無私地凝聚社會與政治共識,並設法於體制內落實,相信更有助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之目標。而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正常的、順應民意、具有執政能力的在野黨作為忠誠的反對黨,是以憲改過程中,應納入更多像:降低國會比例代表制的政黨門檻、推動地方議會政黨比例席次等,讓更多政黨有參政機會與健全政黨政治的討論。
     
    我們也期許國民黨在選出朱立倫為新黨主席後,能貼近主流民意,思考如何進行政黨與國家的體制改革。衷心希望,在朝野共同努力下,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與社會溝通,把握難得的憲改時刻,讓台灣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
     
    《自由廣場》投書全文連結➡️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75746

  • 政治主張英文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2:21:10
    有 861 人按讚

    張亞中現象,如果真的還有一個點該談,卻沒有被談的。

    我覺得就是「葉公好龍」。

    徐巧芯、羅智強、趙少康,這幾個人都是希望積極主動搶食「不滿民進黨」這塊大餅。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沒有一個政府倖免被抱怨的狀況,本來就不可能大家都滿意。

    他們不承認國民黨整個黨在國家認同上就與台灣產生歧義,對美政策、國際地位被這些立場上,都被台灣人民否決。

    他們自己沒問題,問題都是民進黨。

    雖然其實做出決定的是台灣人民,所以如果國民黨自己沒有錯,那...。

    不管,他們也把台灣主體意識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詮釋為民進黨的「洗腦」與「教科書」,而國民黨在國家願景上的「空洞」,他們用態度來填補。

    雖然這完全是深藍自我催眠的被害者情節作祟,但這部分我們先按下不表。

    因此他們很主張要「戰鬥藍」。戰鬥藍的戰鬥,比較是態度,而不是內容。

    所以什麼都可以戰鬥,什麼都要反對,廣義的一般大眾,本來就不見得能、會,跟上整個政治論述的繁複邏輯,就算如國民黨這般簡易的。

    直線思考仍然佔大宗,A-B,差不多這樣就緊繃了。

    他們要展現的,他們希望他們的群眾看到的,以及,大眾,看到的,是他們「不服輸,戰到底」的態度本身。

    民進黨政府採購的疫苗,到貨慢,他們就說民進黨擋疫苗。民進黨美日關係好,他們就說你親美媚日。兩岸關係冷,他們自然就要主打自己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

    遭遇到每個議題,似乎都有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反射性反對的立場,只要抓緊了與你民進黨在光譜上最極端的對立面就好。

    什麼東西都是信手捻來,夾到籃裡的都是菜,天文地理臭水溝都能講,因為逢民即反的政治思考很膝反射,很廉價,也很量產、很迅速。

    但問題來了,不是每個人都像他們這些戰鬥藍一樣。

    遇到像是張亞中這種念茲在茲,就只有兩岸統一的真統派、真極端派,這群「戰鬥藍」就顯得都是假貨了。

    所以不斷召喚「戰鬥藍」的「戰鬥藍們」,召喚來了真正的「戰鬥藍」,要拿著國民黨的統派立場來去跟中共談統一的張亞中。

    某種程度上,張亞中不只是代表著統派嗆獨派「有種你就宣佈台獨啊」,張亞中甚至也代表著明統嗆暗統「有種你就去談統一啊」,在張亞中的狀況裡,可能更是「在這裡我最有種,要談統一,就該讓我來!」

    對真統派來說,台灣不見得授權他去談統一,但只要國民黨授權他去,就成了,國民黨在全國各公職得到的選票,就是他去談統一的民意背書。

    其實,這也是國民黨內部,明統派的崛起,而且這不是開玩笑的,三成的黨員票是很堅實的支持基礎。

    而這個明統派的崛起,對台灣國家是帶著立即危險的。

    這表示,一般人投給任何一個地方國民黨籍里長、國民黨籍議員的票,都將會是為助長日後極統派國民黨人前往中国談判統一的籌碼。

    徐巧芯羅智強這些人整天要走極端偏鋒,結果召喚來了張亞中這個真正的極端統派。

    這也是為什麼,趙少康在最後幾天反而急了。

    為什麼幾乎所謂的「戰鬥藍」,都是力挺朱立倫的國民黨公職?

    就是因為,這些人在國民黨內最焦慮,他們急於要國民黨有個可以與民進黨抗衡的氣力,但他們苦於國民黨在2021的現在,已經論述破產、中空了。

    所以他們在「態度」上的極端,沒有「立場」上的極端來支撐。但也因為如此,他們的立場,就被張亞中這樣的真統派,代言了。

    這些人真的遇到民意考驗時,全都被打回原形,別的不講,就說2022的地方首長選舉,國民黨的候選人,敢不敢踩像這樣的深藍立場?

    所以他們表面上是「戰鬥藍」,事實上,就是假貨,假戰士。他們不敢真的為自己的中國人認同做出相對應的付出與犧牲,嘴巴上講講是最緊繃了。

    而假戰士,遇到了真戰士,隨時能上場談統一的張亞中。

    他們自然是又驚又怕,自然是防張亞中比防蔡英文還嚴陣以待。

    但現實卻是,張亞中已經參選了,已經拿了3成票了,這組織拉不回來,大頭控制不了的黃復興票,已經連續三次違抗軍令了。

    身為民進黨人,我的立場一向是,政黨競爭不讓我憂心。

    讓我憂心的是政黨對台灣的不認同,持續成為影響最基本的政治判斷與資訊。

    所以,只要在台灣的政黨,都能認同台灣,為台灣謀福祉,而不是運作讓台灣被中国併吞,才是台灣之福。

    誠摯希望,看到這樣的發展。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PS。

    1. 照片是昨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橫地晃先生來民進黨基隆市黨部參訪時的會議照片。
    2. 這篇文章,是我在閱讀鏡週刊這三篇深入報導的感想(我也有受訪)。鏡週刊的人物組的報導,一直都非常切中要點,觀察敏銳、文字巧妙。我剛才為了讀這篇報導而加入會員,建議大家都去加入會員,以後才有這麼好的報導可以看。據說下個月開始要收費了,所以要當免費仔就是趁現在。 文章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928pol001

  • 政治主張英文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12:20:05
    有 18 人按讚

    蔡英文過去的主張:「台灣沒有空間與可能性去逃避一個中國」
    從過去到現在,時間在走兩岸關係在變,國民兩黨的主張又是如何呢?(#嘴編)
    -
    巷仔內看政治⏩ https://bit.ly/2DfrMq5
    蔡英文 Tsai Ing-wen 江啟臣 #兩岸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