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選系|
▫️優點:
1. 愛你所擇:不用再像國高中被迫面對厭惡的科目,從僵化的教育體制中掙脫出來,能夠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領域。而且就讀喜歡的科系對於上課意願會有所提升,在自己擅長且熱愛的領域盡情發揮也才能找到自信,成就自我理想。
2. 就業保障:選擇熱門,例如:電機、資工,生涯藍圖較明確,且市場需求量大,畢業後不必擔心失業。另外,多數政府認定的「師」級證照考試(如:律師、醫師),都規定要相關科系畢業才可考取,因此就讀執照類科系對就業也很有保障。
3. 志同道合的朋友:念同科系的同學有較高機率是和自己抱有相同興趣和志向的人們,彼此間容易產生共鳴,還可以一起為了共同目標努力,結交同甘共苦的好友,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良性競爭。
▫️缺點:
1.資源不足:雖然進入了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但若該科系不是那所大學的重點科系,可能會缺少完善的硬體設備,實習、交換的名額較少,無法為你提供豐富的資源,必須靠自己透過各種媒介尋找課程以外的進修資源來補足。
2.缺少名校光環,成為面試遺珠:不可否認,現今就業市場還是重視校名,無論找實習、找第一份工作或是推甄研究所,多半會以學歷作為第一道篩選,因此好的校名能幫你佔得先機。所以會發生能力不差,仍礙於校名,短時間內難以一展自長才的情形。
📍|選校|
▫️優點:
1.名校光環,資源優渥:過年時,親戚最愛問:「考上哪間學校呀?」,此時若抬頭挺胸得說出:「台大!」,無疑能讓那些討人厭的傢伙閉嘴(開玩笑的啦XD)。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台灣社會仍存在著名校思維,且眾人欽羨的眼光與由衷的讚美也確實讓人難以抵擋校名的誘惑。
2.業界人脈: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求職時的確站在比較好的起跑點,同校學長姐在業界高層的比例也相對比較高,當業界有好的職缺、實習時,學長姐通常都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
3.資源豐富:教育部會為國立大學編列較多預算,相反地,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多需自行籌措,所受政府補助較少,因此國立大學的設備往往比私立豐富許多。另外,不只學生會選學校,教授們也會選擇在何處教書,頂尖國立大學有名氣、待遇優渥、學生程度較好,會更吸引教授前往任教,所以更能招募到優秀的師資。
▫️缺點:
1.可能要待在沒有興趣科系四年:有些高中老師會對學生說:「先進好大學再轉系或雙主修就好啦~」然而轉系或雙主修都有一定的成績門檻要求,剛升上大學面對五花八門的活動,很可能會玩到忘我,喪失認真讀書的鬥志,最後只能卡在原科系,四年都被沒有興趣的科目環繞,並對未來的人生方向更無所適從。
2.校名非萬能:名校光環只能在剛畢業時提供優勢,往後職涯發展主要還是靠專業的累積。如果唸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不見得有熱忱能夠認真投入,好好學習專業內容,此時即便有名校光環也無法掩蓋沒有能力的事實。
📍|如何選擇|
關於選擇,小編的意見是:如果有明確目標、興趣,則以選系為主,培養相關專業能力。若將來想從事的是需要執照的職業,也是選系即可,像是不同學校的法律系學生通過國考後一樣都是律師,建議不用太執著大學校名。相反地,如果還沒有明確生涯規劃,可以先選校,到大學再多和各科系的同學交流,參加各式講座,慢慢從中摸索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目標。另外,有些公司或產業會特別注重「血統」,偏向錄用相關名校的學生,針對未來希望進入那些公司的同學,則須注意校名。
📍|小編經驗分享|
小編自己是目標、興趣不明確的人,「探索性向」是我上大學後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我需要就讀系所完整、有機會接觸到各科系的綜合大學,因此我優先「選校」,希望藉由台大多元開放的校風與豐富的資源讓我找到志向。而興趣不明確使我目前不適合投入太專精的領域,免得日後找到真正有興趣的領域時,會發生隔行如隔山的問題,所以科系的部分我挑選未來出路較廣,同時是基礎科學的化學系。
小編的高中學姊原先是政大外交系,後來為了夢想放棄名校、好系帶來的生活保障,休學遠赴美國Berklee音樂學院攻讀電影配樂。她曾和小編說:「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成功,勢必得專精該門學問或技藝。踏上一條熱門卻不是自己興趣的道路,在缺乏熱情的前提下,面對更多的對手、更激烈的競爭,很難成為該領域頂尖的人才。倒不如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在遭遇挫折時,還能以熱忱為後盾越挫越勇,專精直至完美,如此一來即便該領域只有極少數成功名額,你也能把握住。」
志向不明確的小編和勇敢追夢的學姊分別是選校和選系的代表,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喔!
📍|編者|
▫️#J小編
▫️底下tag正在為志願煩惱的高三生,為他解惑吧!
政大雙主修課程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大宣布推出「未來大學」新方案,學生可以利用一到兩學期離校探索,類似國外常見的gap year,只收雜費和探索學分費。至於「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則是依照志向跨院、跨系選讀,還能訂定專屬課表,目前只收校內轉系或雙主修生。
成功大學,也有大一到大四不分系的學士學位學程,目前已經施行四年。清大、陽明交大、政大傳播學院,也都在近幾年推出類似規劃。
政大雙主修課程 在 阿敏的韓文札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獨家雙師資,1+1>2!》
最近太忙一直沒空好好地跟大家介紹我們的新課程
今天終於要來跟大家鄭重地介紹啦!
上週剛結束韓檢複習班的課程
韓檢複習班是我跟雷吉娜老師第一次合作開課
의외로 케미가 너무 좋아! 合作的效果意外地好
我是自學韓文,雷吉娜是政大中韓雙主修外加韓國留學一年
我是理組出身,雷吉娜是文組出身
我們兩個的學習經歷跟邏輯思維完全不一樣
因為這樣的不一樣讓我們磨擦出新火花
每次討論課程時都能發現新的視角
因此得以透過不同的觀點來探討教學的方法
現在我們也同時在進修首爾大學教師養成課程
每次聽完課都覺得獲益匪淺,迫不急待想要應用到課堂上
5月我們即將開設「韓語初級文法會話」的線上直播課程
因為一般語學堂系列的教材是設計給在韓國的留學生使用的
所以對我們這些沒有住在韓國的外國學習者來說可能沒有那麼有共鳴
我跟雷吉娜老師特別設計了課程專屬的教材
利用我們在教材論課堂上學到的方法來做編寫
搭配最有邏輯性的教學系統
梳理自學派的問題癥結點
培養出留學派的韓語語感
精準講解,句句正中紅心
跟著我們認真學習保證韓文實力突飛猛進
現在報名課程三冊合購的話每堂課只要100元!
📖課程將於5/11號開課~每週二、五晚上十點直播上課
沒有跟到直播也不用擔心,課後影片都可以重複觀看
因為課本是按照報名人數製作的,要在4/22前報名才來的及在開課前收到課本唷! 4/22以後還是可以報名,只是課本可能會晚一點點收到,因為需要另外送印。
課程介紹→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Ltk1qbzQn0KH7o4PtVUb5LlHCkP8N3kwLk4L939jO4U/edit
👉點進照片裡可以看看學生好評來了解我們的教學方式唷!
大家快來一起開心學韓文吧!
政大雙主修課程 在 Thekitty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XChange的開幕式,除了見到了#MKT組的組員,也聽到了一場意見領袖分享的講座!
(今天的講者是心元資本的Tina~)
自我介紹:
Tina是台灣人,過去因為對記者、廣告感興趣,所以進了政大讀廣告同時也雙主修英文系。
畢業後,便到廣告公司實習(奧美)→ 出國到UCLA讀MBA(讀研期間到yahoo實習) →工作三年(在CISCO工作,跟全世界500強的公司工作,對tina來說是人生很重要的轉捩點)→ 回台灣創業,了解創業是什麼一回事 → 加入心元資本 → 現在也投資了hahow、單車產業等未來十分有潛力的產業。
新時代職涯趨勢
1.新形態教育興起
lambda(查了一下發現是Udemy的課?)
Tina在分享中提到,在program中可以先免費學習技能,等之後工作再把薪水的一部份交給program。
Minerva School
Image for post
Minerva 第一個城市:舊金山|Source — Minerva Schools
Minerva 是一間相當有野心的大學:招收來自各國的優秀學生,提供挑戰的課程,在四年之中移動到不同的城市學習與體驗(舊金山 / 海德巴拉 / 首爾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柏林 / 倫敦 / 臺北),目的是要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現代社會問題、並具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學生。
這所新興學校才剛創立五年,總共有著約七百個學生。
我們重新思考 21 世紀的大學應該要有的樣子,並把他設計出來
The Thiel Fellowship
Image for post
The Thiel Fellowship |source — The Thiel Fellowship
提供23歲以下,高達$ 100,000的創業資源獎學金,鼓勵學生提出關於創業的構想,並且幫助他們實現。
每年約有20~25名學員(錄取率低於0.1%真的滿低的呀~)
2.斜槓再也沒有「鐵飯碗」工作
很多工作不再長久,我們都需要具備不只一項技能。當然在社會中還是會存在如公務員之類的穩定工作,但我們還是該在原本工作之外,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3.社群媒體形象經營
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或HR在面試新人前,會查看他的社群平台,了解他的數位足跡後,也會將此納入是否要錄取他的依據之一。
(所以說社群媒體的形象很重要呀!)
4.遠距/溝通技巧的重要
近年來,「遠端協作」的協作漸漸興起,讓我們不得不重視新型態的工作協作方式。
如何在工作上「異步溝通」?如何用視覺、email或聲音的方式進行溝通?都是我們該學習的,甚至也更加要求每個人的書寫及影音能力,因爲在無法親自見面的情況下,文字就成了溝通的主要媒介。
5.產業快速變化、永遠學習新技能
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舉網紅的例子來說,雖然看似光鮮亮麗,但壽命也許是暫時的,如果無法順應目前趨勢發展的話xd
接下來,就是Tina想給年輕人的六個建議。
#1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年輕不是個劣勢,也是個優勢!
Harry Stebbings 在 19歲時就創辦了 The Twenty Minute VC ,透過podcast的方式,分享新創界的創投故事,在量化指標上,更達到了每月19,000,000 的下載量。
後來,也在24歲時創辦了20VC , 一個 $8.3M 的微型天使投資方,所以誰說年輕人不能當fund呢!
Harry’s Key to Success
Set goals
Experiment, iterate, repeat(ask for feedback)
Leveraging networks
Give first
Hardwork is required
#2 Know WHAT You Want,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f you don’t know where you want to go, you will never get there
It’s much worthwhile to spend time maximizing your strengths than fixing your weaknesses.
Find out what you want and what makes you excited & passionate : if you love your job, you don’t have to work a single day.
找到你的熱情,如果這件事是你的工作,那麼睜開眼睛就是一件刺激、開心的事
Tina也在這部分分享一個之前在廣告公司上班的故事。
為了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成熟,所以在上班時戴了一個沒有度數的眼鏡,但因為透明眼鏡是沒有凹度的,所以一不小心就被主管發現了xd。
主管得知原因後,就這麼告訴Tina:
發現自己是什麼樣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想去當別人!
(確實有道理呀,因為我們都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了><)
#3 Perseverance — The Power of Not Giving Up
Don’t let ” Fear of Failure” stand in your way. Falling is the bast way to lear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