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政大研究生宿舍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政大研究生宿舍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政大研究生宿舍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政大研究生宿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金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看到東海大學體育活動中心的競圖、許多新聞、影片,包括路思義教堂,讓我回想起在1980~81年曾在東海建築教書一年的生活快樂時光。 猶記得當時東海建築系要成立研究所,時任工學院院長陳其寬先生來美國波士頓找老師,原本想邀請在哈佛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的華昌宜老師回去主持,但華老師仍希望留在美國,於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

  • 政大研究生宿舍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04 00:52:40
    有 107 人按讚


    最近看到東海大學體育活動中心的競圖、許多新聞、影片,包括路思義教堂,讓我回想起在1980~81年曾在東海建築教書一年的生活快樂時光。

    猶記得當時東海建築系要成立研究所,時任工學院院長陳其寬先生來美國波士頓找老師,原本想邀請在哈佛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的華昌宜老師回去主持,但華老師仍希望留在美國,於是推薦即將自MIT畢業的我給陳其寬院長。我原本擔心自己碩士才剛畢業,且研究領域偏向都市住宅環境及舊市區的空間改造,與東海傳統的純建築設計有些落差。但華老師認為東海新成立的建築研究所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我目前所學應可適用,並積極鼓勵我回台從事教育工作。因緣際會,MIT畢業後即到東海教書,也開啟了我未來長期投入教育的人生旅程。

    當時東海第一屆研究所只有游明國所長(美國執業的景觀建築師)加上初出茅蘆的我兩位老師,第一批有五位研究生。我開了一門「鄰里環境實驗計畫」的Studio,以台中柳川沿河舊市區的改善為個案,仿照我在MIT的Studio教學方式,並和我的碩士論文相關,結合了都市計畫、地政、財務、社區組織與參與、社會工作、及建築等多方面,試圖提出不同的個案改善方案。我還特別將此課程記錄整理成果,發表在《建築師雜誌》上,題目就是「鄰里實驗」,有興趣朋友還可以找來看看。

    除此之外,我也在大學部帶了一組大四同學的住宅社區規劃設計Studio。附帶一提,現在我的好友也是美國安富財金公司董事長楊太樂(Tyler Yang)博士當時也是東海建築大四學生,只是他不是參加我帶的Studio。另外也開了一門「都市更新」的Lecture,當時還有林旺根(現都更金融中心董事長,當時是東海經濟系學生)也來上我的課。

    我當時還唯一指導的一位大五學生--季鐵男的畢業設計,他設計的題目是如何將台灣典型的五樓公寓,透過傳統鄰居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規劃設計案。他非常用功,整天待在我研究室一起討論,其研究設計𢦓果相當出色。

    當時我和太太兩人從波士頓到東海大肚山,住在校園牧場旁的新蓋二層樓的學人宿舍,當時賀陳詞教授自成大退休後也到東海來教書,和我們都是住在學人宿舍,我們常常到賀老的房子𥚃喝咖啡聊天。還記得他當時一直鼓勵我有機會也應該去公部門歷練,他也提到賀陳旦當時在台北市都計處工作,有機會可以相互認識。

    平日我和太太兩人晨昏走在東海校園裡,生活的非常愜意!偶爾到台中市區、夜市或郊區走走,還和學生一起來個溪(頭)阿(里山)縱走,享受台中美好時光。

    時間過的真快,這已經是快40年的往事回憶,如今雖即將自政大退休,還是很懷念當時美好的東海校園生活! 

    https://youtu.be/ekwf75gHJLI

  • 政大研究生宿舍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27 21:54:03
    有 16 人按讚

    【學生會中央幹事會問政大會第二天重點摘要】

    (11:28) 有同學問及港大學生會與學聯的關係,會長黃政鍀回應學生會若有共同關注的議題,會參加學聯的會議,過往半年亦有合作,私底下也有溝通,但是暫時未見有重新加入學聯的必要。

    (13:20) 有同學問及學生會對於平權議題的方向是什麽,和有沒有活動正在籌備當中。
    常務秘書馮紀立會議指將會參與平等機會節,而活動將在十月尾至十一月頭舉行;另外亦有
    Queer Straight Alliance (QSA) 的探訪。馮指現存多於一個同一性別的洗手間,長遠將會轉為性別友善洗手間。內務副會長陳希朗補充短期内會與香港同樂運動會接洽,並會在稍後時間公佈詳情。

    (15:58) 有同學問及住宿舍堂教育及文化檢討小組的檢討進度,內務副會長陳希朗表示他為其中一個成員,過往已探訪不少屬會,惟檢討內容屬保密性質,報告將在十月完成,屆時報告會直接交給校長馬斐森,以及中央管理小組,至於報告的內容會否公開,陳指要交由中央管理小組決定,但陳亦希望報告內容可向宿舍委員會公布。

    (17:52) 有同學問及學生會不參加十月一日遊行的原因。會長黃政鍀回應是次遊行與九月聲援政治犯的遊行相似,但其後學生會發現理念與主辦單位不同,主辦單位多次在公開場合以「13+3」的字眼來概括過百名的政治犯,學生會基於對於政治犯的理解不同,決定不參與十一遊行。

    (20:11) 有同學指現時平台有很多商業機構進行買賣,是否讓外間團體多了一個賺錢的地方。福利秘書胡肇婷指外間團體在進行買賣前均需經過學生會的審批,而外間團體會否提供優惠予同學是首要的審批條件。

    (22:08) 有同學提及校長遴選委員會學生代表結果公布後,其中一名參選人蘇芷茵指研究生會代表性不足,問及會長黃政鍀有關的跟進行動。會長黃政鍀指投票率低不是因爲制度的漏洞,但教務處發出有關的電郵的確不是太多同學會留意,所以要靠候選人自己的宣傳。黃亦認爲網上投票的方法使投票低,但他指這些問題比較難解決,因這些是教務處的行政安排。黃指能夠做的就是接觸更多的同學,特別是研究生的想法。

    (24:13) 有同學指學生會網站長期沒有更新,出版及宣傳秘書陳芷唯回應由於學生會網頁以編碼程式撰寫,更新的程序非常繁複,有考慮以 wordpress 重新設計一個新的網頁,故日後或會與有關的公司接洽,以盡快處理以上問題。

    (27:02) 有在場會眾指學校餐飲價格較其他院校貴,與校外餐廳沒有大分別。內務副會長陳希朗指餐廳若要加價,需經過消費者膳食小組的討論後再作決定,小組成員包括本年度的內務副會長以及常務秘書。

    (29:29) 有同學反映學校餐廳有較多人等候的情況出現,因爲不一定是港大學生教職員都能使用,有沒有政策保障學生的有關權利。內務副會長陳希朗指如果要核對學生證的話會令整體排隊時間更長,所以有利亦有弊。但他指會增加自助點餐機以改善情況,盡量平衡兩者。

    (31:43) 有同學問及如果今年的學生會會費有收不足的情況會有什麽跟進行動。財務秘書王曉瑋指將會發出電郵提醒同學繳交會費,由於過往有不少同學不清楚學費和會費是需分開繳交 。王亦表示已張貼海報提醒同學,在基於開源節流的原則下,尋找贊助以資助活動上的開支。同學續問會否與校方討論考慮合併兩張發票的做法,王回應去屆財務秘書亦已向校方提出相關建議,惟校方仍無動於衷。

    (34:03) 有同學問及學生會有否考慮與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下稱 GE)合辦活動,因學生會 Facebook 專頁較多人留意。福利秘書胡肇婷指一直有有與 GE 溝通,但由 GE 舉辦的康樂活動經常滿座,證明已有足夠的同學參加,故希望照顧到同學興趣,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

  • 政大研究生宿舍 在 梁幼祥的食趣天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1-20 19:23:28
    有 119 人按讚

    【瘋食憶】

    文欽餅舖--讓我憶起兒時的美好、忘了輸棋的懊惱

    我小時候住的眷村中,有一山東來的吳伯伯,每日清晨賣大餅,這餅直徑有12吋長、2.5公分厚,面上覆著滿滿的芝麻,起鍋後順風三十呎內,無不被那股飄香迷惑著,日子久了,滄海桑田,那厚實、硬軟皆至的大餅也隨著吳伯伯的退休,廿多年不見踪跡了。

    一個連續假日,和四位友人在政大後山研究生宿舍以圍橫交替對弈,不覺得已東方微曉,連敗兩陣的我被淘汰出外買早餐。順著下坡過了橋,來到恒光街上,這清晨時分,不僅擺滿了菜販,更有許多的晨運人潮。正思以何物為早餐之前,突然飄來一陣廿多年未聞的熟味兒,尋香而至,祗見此店不立招牌,連客倌看座的椅子都沒,祇見排隊的人卻是一串。

    盯著攤頭放著五個大方盤,盤中裝著熱氣騰騰的水煎韭菜包、高麗菜包、鍋貼、蔥油餅,還有那廿多年未曾謀面的蔥花大餅。
    這店的主人是對來自馬祖的勤奮夫妻,自幼住在北竿白沙村的張文欽,因世居港邊,也因家裡好客,每日以小菜老酒,和港哨的老士官情同一家人,老士官也不時的做些麵食和張家老小交流話家常,卻沒想到當初祇是在旁當助手的張文欽,此刻卻是他一家老小在台灣創業立命的重要基石。

    每日清晨三點起床,在永和家中將麵發好、醒好,帶著材料到木柵的恒光街,五點開始為晨間找食的人服務。

    而這蔥花大餅,首需將餅發好,恰是原麵的一倍,醒麵的時間更是不可多、亦不可少。張文欽將適當的麵揉擀成餅,撒上鹽及蔥花,置於鍋中攤開略煎後,加水上蓋悶煮片刻,表面撒上芝麻,待水已乾,再略火靠(ㄎㄠˋ)香,此時麵餅的厚度已發至兩公分厚,外皮薄脆煎香,內層厚軟帶勁兒,一口下來先與面上的芝麻打個照面,口感先酥脆、再香軟,待細嚼後內層的蔥花香和芝麻香結合,到達享受此餅的最高境界。

    兩口蔥花大餅,一口豆漿,邊走邊吃地在恒光橋畔的河堤上,享受了清晨,憶起了兒時,忘卻了輸棋的懊惱……。

  • 政大研究生宿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12-14 10:08:06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