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放下面子高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放下面子高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放下面子高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放下面子高雄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花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吃了抗憂鬱的藥一年多了。反反覆覆,前陣子終於真正的回到最一開始的藥量。 最初是在上一份工作,反覆的做著交辦的工作,然後被情緒化的責罵後,又繼續做著工作,然後再回到一開始,最後再被責罵,然後回到一開始。 我開始睡不著覺,做惡夢,夢裡的我總是咬碎整排牙齒,碎片卡在喉嚨,滿口是血說...

放下面子高雄 在 Ivy 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2:29:31

昨天下班後奔回家裡附近的戶政事務所 以為資料都備齊了一掏出皮夾要找我的身分證 🐻:你不會沒帶身分證吧 👧🏽:咦,嘿⋯⋯我弄丟了 😂😂😂連登記這麼重要的事都可以搞烏龍 後來想想弄丟的時機也剛剛好跟過去道別,開始一個新的身分 2/19正式成為🐻氏夫妻 (🐻:所以⋯我也有折扣機票了對嗎🤤) / 高雄歸寧宴...

  • 放下面子高雄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23:35:22
    有 1,921 人按讚

    我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吃了抗憂鬱的藥一年多了。反反覆覆,前陣子終於真正的回到最一開始的藥量。

    最初是在上一份工作,反覆的做著交辦的工作,然後被情緒化的責罵後,又繼續做著工作,然後再回到一開始,最後再被責罵,然後回到一開始。

    我開始睡不著覺,做惡夢,夢裡的我總是咬碎整排牙齒,碎片卡在喉嚨,滿口是血說不出話,醒來後總是要摸摸牙齒確認它還存在。害怕真的把牙齒咬碎的我,也曾經嘗試過拿一下乾淨的紗布把自己的嘴綁著,像被綁架的受害人一樣,但隔天嘴巴跟臉頰有很明顯的痕跡,我就放棄了。

    再來,真正意識到不妙的,不是我每天睡前都想著明天可不可以不要到來;不是我拿著原子筆大力的畫著自己的手臂寫著「妳有什麼資格活著?」、「去死」、「很醜」、「很胖」、「蠢蛋」、「只會讀書不會做人」等等寫到冒出血痕,然後去浴室大力刷洗到紅腫發炎;也不是我每晚痛哭流涕;也不是我跟男友說「你再笑我我就要哭了」,然後就哭到不行;而是我在辦公室跟同事聊天,笑到很開心時,突然看到主管訊息,眼淚就流出來,而且當時我還在笑。

    那天後,我上網找了身心科診所,因為我自己的腦子有個角落在告訴我,現在妳需要藥物而不是諮商了。

    到了醫院排了很久的隊。
    插健保卡的時候我還伸手去阻止,說:「會不會有紀錄?這樣會不會影響我找工作?」

    護理師微笑的說:「憂鬱症不是什麼絕症,也不會傳染,會好的。」

    我坐回角落繼續留著眼淚看向窗外。

    進去診間後,醫生問我最近過的如何?
    我眼淚沒有停過的說:「還好,跟平常一樣」。

    第一次看診花了很多時間跟醫生講話,醫生要我放輕鬆,每天工作1小時後起來休息10分鐘,調鬧鐘也行。回家就做自己喜歡但不危險的事情,早點睡覺。

    我問醫生牆上貼的自律神經失調的海報我有嗎?我朋友好像有。醫生說:「妳有喔,但都會好的」。

    我以為我很快就會脫離那兩顆藥。

    我藉由藥物跟休息,讓自己開始可以思考。可以聚焦精神聽別人說話,可以少花一些時間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在主管要講話前先築牆,並且開始思考離職後要幹嘛。

    看了三四個月後,我穩定恢復。我跟醫生說:「我決定去高雄工作」。

    醫生難得不同意,他說:「劇烈的環境變動會導致病情反覆,妳可以留在台北工作,這裡也有妳的家人朋友。」

    我說:「她們都支持」。

    醫生只好跟我說:「藥物不能斷,至少要吃半年,也要繼續練習休息。」

    就這樣,我來到了高雄,興沖沖的工作起來。除了藥物不能斷以外,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又成了我唯一成就感的來源。

    我非常想要減藥,藥包在那裡,我覺得我就一直是一個失敗的人。每次回診,我都跟醫生說一百個我已經恢復良好的理由。醫生也在三個月後,第一次幫我減藥。

    那一刻,我沒想到誠實面對自己是多重要的事情。

    沒錯,我開始陷入過去的循環。越來越重的工作量,我給自己的要求,想重新做好一個主管的念頭,以及沒有理由的加重工作,讓我再一次開始在晚上哭泣。

    而我做的工作屬於社群經營,有時候自己的粉專反響不好時,也會被拿來說是不是之前的工作經歷都是唬人的等等,私領域跟工作被混為一談。

    終於,我在辦公室裡哭了。那天我在廁所哭到帶著口罩出來,謊稱自己生病。我開始把藥帶在身上,崩潰時就吃半粒,留著半粒晚上吃。

    晚上回家睡不著,又夢到咬碎牙。不停亮起的手機、因為工作毀得約、沒有休息的每一天,以及無數個問好中帶著責備、更多的要求、更多的品質的電話,讓我終於又再一次崩潰了。

    這次我選擇爆吃、再吐、再吃,但跟過去不同,這次沒有再變瘦。我又開始催吐,並在回診時,又說自己恢復良好,可不可以再減藥?

    醫生沒有答應,說要再觀察一陣子。

    直到我每天哭、在辦公室也開始必須戴著口罩、害怕手機響起、害怕任何眼神交集、害怕聽到自己的名字、害怕過的很慢的時間。每天就是想著趕快回家,回家加班也沒關係反正可以哭,到了有一天我開始拿銳利的東西戳著自己,沒有真的戳進去還是因為面子。

    然後情緒化、敏感、求快不求準等似是而非的批評加上更多夾雜其中的工作量,在居家上班時終於擊潰了我。幾天沒辦法睡覺的我,提早去看了醫生,坦承其實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醫生笑了笑,只是說:「變嚴重我們就先放輕鬆,藥多吃一顆,可以多睡一小時,然後就可以有精神了。不要那麼著急,心生病了,腦子生病了,代表它想休息,妳就讓它放個假,休息夠了它就會回來找妳了。」

    出來後,我看著手上沈甸甸的藥袋,坐在機車上大哭。我覺得我好沒用,沒有辦法減藥還變嚴重,我的自尊心害了我自己。

    我認真的開始吃藥,並且遠離壓力源,把自己變成一顆海膽,心太柔軟只好先築牆傷人,幸好男友、家人、朋友甚至是已經變成朋友的同事,再不停的安慰我,還事先訂了點心給我。我買了自己想要增進睡眠的床墊、水氧機、枕頭,自己做飯、訂下班時間。

    兩個月了,我終於可以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始運動。

    運動可以產生讓心情愉悅的腦內啡,但在嚴重時,這些腦內啡是沒有辦法讓心情愉悅的。我每天光要想著自己能夠離開床、想著自己今天還應該活著,就很累了。

    今天看到阿滴的分享,也鼓起勇氣說出這一切。可能會影響工作或是生活,但疫情持續的現在,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的。大腦生病了,吃藥會有好的一天。

    找到壓力源以外的成就感來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我現在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能夠兩手上下在背後抓住彼此。我知道這個持續努力會成功,而如果你現在也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妳也需要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

    或者是兩個。

    老話一句,只有自己愛自己,才能夠好好的活下去。即使我現在打這篇還在哭,但我知道我是值得活著的。

    而我也希望跟大家分享,要放下自己的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有時候會被變成他人控制你的方式。

    請愛自己,好嗎?

  • 放下面子高雄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2 20:45:40
    有 1,037 人按讚

    議員發現了,你發現了,我也發現了
    但是就是台北市政府不聽,我們全部都莫可奈何

    更難過的是,信徒們到現在還是不願意清醒,
    口口聲聲為教主抱屈,或是試圖模糊焦點,幫教主撇清責任,繼續縱容嚴重失職的台北市長。那疫情如果一直控制不下來,是這些信徒要的結果嗎?

    6/22 柯文哲:不要說是「北農群聚感染」 沒這麼嚴重
    「我自己是醫學專業人士,行不行我自己非常清楚」,若需要中央幫忙就會講,「還是那句話啦,做事比做圖重要啦!」

    7/2 【全台三級警戒】認了失算「和教科書寫得不一樣」 柯P曝市場3精進作為
    喵的誰在跟你教科書!!!!!

    #全台繼續陪三級
    #媽寶之母對柯文哲無止盡的愛全台受罪

    --
    轉自 苗博雅 MiaoPoya 臉書
    並不是我們杞人憂天或故意誇大其詞,而是在第一線接收最真實的民意反應,我們看到更多一般人看不到的真實面、黑暗面,所以一直知道真實情況,沒有市府說的那樣樂觀。
    而我們最擔心的是,市府沒有完全落實「匡列、隔離、篩檢」,使隱形傳播鍊在社區悶燒,甚至影響到其他縣市。
    這一個月以來我不斷示警,希望能喚起民意的重視,也逐漸看到一些些改善的成效。很不幸,先前沒蓋好的防火牆,還是沒能攔住病毒,讓我們要加速跟病毒賽跑。

    1⃣️ 關於市場群聚:
    我從五月底就開始公開提醒:台北市的匡列、隔離、篩檢沒做好,疫情無法真正壓制。
    現在越來越多資料終於浮現檯面,證實我先前的監督是有憑有據。
    從5月12日北農出現第一位發病者開始,到6月26日,已經有83人確診,「職場接觸者」被匡列的人數,竟只有57人。
    北農每日上萬人出入,這些確診者,每人14天內上班接觸到的人平均只有0.68人,這有可能嗎?北市的職場疫調,顯然有很大的漏洞。
    環南市場,6/8~6/18有10個確診案例,其中8位戶籍在台北。而這8位的職場接觸採檢人數,竟只有7人。這是哪門子的「同心圓」?
    而台北市的橫向聯繫失調,也造成許多荒謬現象:
    例如,市場處只管攤位、衛生局只管人,但兩邊竟然資訊不同步。
    確診攤商的隔壁攤子因列管被封鎖,但被封鎖的攤位攤商本人帶著貨到現場,才知道攤位被封,索性在旁邊擺攤做生意。
    攤子不會動,人才會四處移動,封攤不匡人,如何有效圍堵病毒?
    這樣鬆散的職場匡列,沒辦法及時圍堵病毒,接連外溢,才會今日大家不樂見的結果。

    2⃣️ 關於匡列、隔離:
    這一年半以來,臺灣防疫的防火牆,就是「找出確診者的接觸者,匡列、隔離、篩檢」。
    如果新增的確診者,大多數都是從確診者的接觸者中,被匡列、篩檢出來,那就表示疫情可能得到控制。
    反之,如果新增的確診者,沒有被列在居家隔離的範圍,而是多來自於防火牆之外,那就表示網子太小,沒撈到魚,傳播鍊還在社區悶燒。
    而最近的確診數字看來,台北市的確診案例(以及北農、環南等群聚案,戶籍在外縣市的案例),都不是居家隔離中確診,而是去快篩站(自投羅網)或者因身體不適,經醫生懷疑送檢而確診。
    顯示台北市的匡列、隔離(也就是同心圓)範圍還是太小,該被隔離的人都沒被匡列到。
    匡列、隔離沒做好,就會出現許多漏網之魚,沒辦法得到醫療照顧,也會造成隱形傳播鍊繼續在社區蔓延。
    台北市有沒有做疫調?有。
    但匡列隔離有沒有做好?數據上呈現的事實,就是漏洞一堆。
    用「我有做疫調」來回應「匡列、隔離沒做好」,這是偷換概念的粉飾太平。
    因為我們不斷監督批判,引發民意關切,北市終於在六月中,調動一批專做法定傳染病疫調的精銳部隊,加入協助做COVID-19的疫調。
    如果沒有民代的監督,民眾不知道實情,沒有民意壓力,市府就不會有改變。

    3⃣️ 關於PCR篩檢:
    如果防火牆蓋得慢了,病毒已經跑到牆外,用快速、大量做精確的PCR篩檢亡羊補牢,就變得很重要。
    北農、環南等市場群聚案,在六月中被媒體揭發,引發輿論關注。6/21市長在議會報告時,表示「打疫苗暴力解決、我的方法最快、我最專業」
    但矛盾的是,當天市長在報告時也坦承,打疫苗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
    北農、環南已有社區傳播鍊,對於「切斷傳播鍊」最關鍵的「匡列、隔離、篩檢」,市長卻沒有拿出和打疫苗一樣積極的魄力。
    6/23凌晨,陳時中指揮官、王必勝執行長視察北農,提出關鍵的「全部做PCR」的建議。
    很遺憾,柯市長竟然因為經費成本考量,沒有同意立即落實「全部PCR」。我當時提出可以用池化(pooling)的技術進行,兼顧準確、大量、快速、節約的方式,也未被重視。
    一直到7/1,才開始落實全面PCR,延遲了一週的時間。
    如果6/23就直接執行全部PCR,現在的戰況會大不相同。
    柯文哲市長還以快篩的陽性率低,告訴市民「沒那麼嚴重」。結果PCR做下去,真相浮現,實情是「比市長認為的嚴重多了」。
    當初為了節省經費,未及時全面PCR找出確診者,不但造成全國經濟損失的代價,遠大於當初直接做PCR的費用。現在要補做全面PCR,還是要花同樣的錢。

    4⃣️ 關於「暴力打疫苗解決」
    打疫苗是好事,但打疫苗的作用是什麼?應該弄清楚
    疫苗要接種14日後才會有保護力。產生保護力之後,是保護不會重症死亡,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這些事實,都已經無數次公開提醒過市府。
    對於可能已經接觸到病毒的人而言,匡列、隔離、篩檢的重要性大過於打疫苗。
    但台北市政府在北農、環南群聚案,為了快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這是一個戰術錯誤。
    今日環南市場41名確診案例,有30位是近日施打疫苗後,才驗出確診,就是令人遺憾的實證。
    環南市場的疫苗施打,甚至是在尚未進行快篩前,就先打疫苗(因市府高層有指示要在一定期限內打完疫苗,所以沒有強制一定要先做完篩檢才打疫苗)。
    因此衍生尚未篩檢出的帶原者,和幾十人排隊群聚,搭乘市府安排的車輛去打疫苗,事後才知確診,反而造成幾十人陷入染疫風險的荒謬情形。
    再次強調,打疫苗是好事。但在圍堵病毒的步驟上,不能一心強調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讓該做的事情亂了套。

    5⃣️ 關於「市府沒有強制力叫大家來篩檢」
    對於「匡列、隔離、篩檢未落實」,柯文哲市長說,我們是民主國家,沒辦法強迫別人做PCR,只能用呼籲。
    我必須說,這樣的的說詞大有問題。
    政府能不能隨便強制任何人篩檢?不能。
    但政府能不能命已經疫調後正式匡列的接觸者篩檢?可以。
    「沒辦法叫人家來篩檢」是假議題。真議題在於:匡列的範圍太小,導致應該被篩檢的人,沒被納入強制篩檢的範圍。
    這個缺失,不斷重演,從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環南市場,甚至近期公佈的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都有同樣的問題
    以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為例。指標案例確診已經一週,市府才公布,呼籲有去看診的人自願篩檢。已經一週了,如果不幸染疫,很可能已經發病傳染,這樣遲來的呼籲,顯示市府的作業大有問題。
    市府只能「呼籲」嗎?不能主動匡列接觸者,要求他們來篩檢嗎?依法是可以的。
    應作為、能作為、不作為,呼籲民眾「自發篩檢」,卻又不公布是哪一家耳鼻喉科,讓大安區近期看過耳鼻喉科的民眾陷入「是不是我看的那一家?」的疑惑,只能四處透過小道消息亂打聽,這又是什麼公開透明同心圓精準防疫呢?
    京元電子、高雄鳳山大樓等案例,就是地方政府可以透過匡列的手段,強制要求接觸者篩檢的實踐。
    法律賦予市府防疫篩檢的權力,但台北市政府不懂得怎麼運用。回過頭來抱怨法律沒有給他武器,這是很卸責的說詞。
    關於台北市現在最該做的,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1⃣️ 學習新北市,運用大量的篩檢,把感染者找出來
    2⃣️ 用紮實疫調「擴大匡列、隔離」把隱形社區傳播鏈截斷
    3⃣️ 中央已經和北市設立聯合前進指揮所,已經給台北市政府很大的尊重。市府應該放下面子之爭,平息衛生局人事紛擾,聽取各方防疫專家的建言,遵守中央給予的防疫建議,必要時即時向中央請求支援。
    我相信只要放下政治盤算,減少人事紛爭,做好基本功,我們還是有機會圍堵病毒。
    一切的建議,我早已一再公開呼籲。希望環南市場的案例,可以讓市府痛定思痛,回歸正途。
    前情提要�
    6/23晚間:不能只顧節省市庫裡的錢,忘了民間每天因為三級警戒而遭受的損失�https://tinyurl.com/fpupd46e
    6/23上午:建議北市直接進行PCR採檢,並落實疫調及匡列工作
    https://tinyurl.com/57tzjsuh
    6/21 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群聚案,對市府三點具體建議
    https://tinyurl.com/2vk6fxck

  • 放下面子高雄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2 20:18:36
    有 12,408 人按讚

    【臺北市防疫的問題在哪裡?】

    並不是我們杞人憂天或故意誇大其詞,而是在第一線接收最真實的民意反應,我們看到更多一般人看不到的真實面、黑暗面,所以一直知道真實情況,沒有市府說的那樣樂觀。

    而我們最擔心的是,市府沒有完全落實「匡列、隔離、篩檢」,使隱形傳播鍊在社區悶燒,甚至影響到其他縣市。

    這一個月以來我不斷示警,希望能喚起民意的重視,也逐漸看到一些些改善的成效。很不幸,先前沒蓋好的防火牆,還是沒能攔住病毒,讓我們要加速跟病毒賽跑。

    1⃣️ 關於市場群聚:

    我從五月底就開始公開提醒:台北市的匡列、隔離、篩檢沒做好,疫情無法真正壓制。

    現在越來越多資料終於浮現檯面,證實我先前的監督是有憑有據。

    從5月12日北農出現第一位發病者開始,到6月26日,已經有83人確診,「職場接觸者」被匡列的人數,竟只有57人。

    北農每日上萬人出入,這些確診者,每人14天內上班接觸到的人平均只有0.68人,這有可能嗎?北市的職場疫調,顯然有很大的漏洞。

    環南市場,6/8~6/18有10個確診案例,其中8位戶籍在台北。而這8位的職場接觸採檢人數,竟只有7人。這是哪門子的「同心圓」?

    而台北市的橫向聯繫失調,也造成許多荒謬現象:

    例如,市場處只管攤位、衛生局只管人,但兩邊竟然資訊不同步。

    確診攤商的隔壁攤子因列管被封鎖,但被封鎖的攤位攤商本人帶著貨到現場,才知道攤位被封,索性在旁邊擺攤做生意。

    攤子不會動,人才會四處移動,封攤不匡人,如何有效圍堵病毒?

    這樣鬆散的職場匡列,沒辦法及時圍堵病毒,接連外溢,才會今日大家不樂見的結果。

    2⃣️ 關於匡列、隔離:

    這一年半以來,臺灣防疫的防火牆,就是「找出確診者的接觸者,匡列、隔離、篩檢」。

    如果新增的確診者,大多數都是從確診者的接觸者中,被匡列、篩檢出來,那就表示疫情可能得到控制。

    反之,如果新增的確診者,沒有被列在居家隔離的範圍,而是多來自於防火牆之外,那就表示網子太小,沒撈到魚,傳播鍊還在社區悶燒。

    而最近的確診數字看來,台北市的確診案例(以及北農、環南等群聚案,戶籍在外縣市的案例),都不是居家隔離中確診,而是去快篩站(自投羅網)或者因身體不適,經醫生懷疑送檢而確診。

    顯示台北市的匡列、隔離(也就是同心圓)範圍還是太小,該被隔離的人都沒被匡列到。

    匡列、隔離沒做好,就會出現許多漏網之魚,沒辦法得到醫療照顧,也會造成隱形傳播鍊繼續在社區蔓延。

    台北市有沒有做疫調?有。

    但匡列隔離有沒有做好?數據上呈現的事實,就是漏洞一堆。

    用「我有做疫調」來回應「匡列、隔離沒做好」,這是偷換概念的粉飾太平。

    因為我們不斷監督批判,引發民意關切,北市終於在六月中,調動一批專做法定傳染病疫調的精銳部隊,加入協助做COVID-19的疫調。

    如果沒有民代的監督,民眾不知道實情,沒有民意壓力,市府就不會有改變。

    3⃣️ 關於PCR篩檢:

    如果防火牆蓋得慢了,病毒已經跑到牆外,用快速、大量做精確的PCR篩檢亡羊補牢,就變得很重要。

    北農、環南等市場群聚案,在六月中被媒體揭發,引發輿論關注。6/21市長在議會報告時,表示「打疫苗暴力解決、我的方法最快、我最專業」

    但矛盾的是,當天市長在報告時也坦承,打疫苗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

    北農、環南已有社區傳播鍊,對於「切斷傳播鍊」最關鍵的「匡列、隔離、篩檢」,市長卻沒有拿出和打疫苗一樣積極的魄力。

    6/23凌晨,陳時中指揮官、王必勝執行長視察北農,提出關鍵的「全部做PCR」的建議。

    很遺憾,柯市長竟然因為經費成本考量,沒有同意立即落實「全部PCR」。我當時提出可以用池化(pooling)的技術進行,兼顧準確、大量、快速、節約的方式,也未被重視。

    一直到7/1,才開始落實全面PCR,延遲了一週的時間。

    如果6/23就直接執行全部PCR,現在的戰況會大不相同。

    柯文哲市長還以快篩的陽性率低,告訴市民「沒那麼嚴重」。結果PCR做下去,真相浮現,實情是「比市長認為的嚴重多了」。

    當初為了節省經費,未及時全面PCR找出確診者,不但造成全國經濟損失的代價,遠大於當初直接做PCR的費用。現在要補做全面PCR,還是要花同樣的錢。

    4⃣️ 關於「暴力打疫苗解決」

    打疫苗是好事,但打疫苗的作用是什麼?應該弄清楚

    疫苗要接種14日後才會有保護力。產生保護力之後,是保護不會重症死亡,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這些事實,都已經無數次公開提醒過市府。

    對於可能已經接觸到病毒的人而言,匡列、隔離、篩檢的重要性大過於打疫苗。

    但台北市政府在北農、環南群聚案,為了快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這是一個戰術錯誤。

    今日環南市場41名確診案例,有30位是近日施打疫苗後,才驗出確診,就是令人遺憾的實證。

    環南市場的疫苗施打,甚至是在尚未進行快篩前,就先打疫苗(因市府高層有指示要在一定期限內打完疫苗,所以沒有強制一定要先做完篩檢才打疫苗)。

    因此衍生尚未篩檢出的帶原者,和幾十人排隊群聚,搭乘市府安排的車輛去打疫苗,事後才知確診,反而造成幾十人陷入染疫風險的荒謬情形。

    再次強調,打疫苗是好事。但在圍堵病毒的步驟上,不能一心強調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讓該做的事情亂了套。

    5⃣️ 關於「市府沒有強制力叫大家來篩檢」

    對於「匡列、隔離、篩檢未落實」,柯文哲市長說,我們是民主國家,沒辦法強迫別人做PCR,只能用呼籲。

    我必須說,這樣的的說詞大有問題。

    政府能不能隨便強制任何人篩檢?不能。

    但政府能不能命已經疫調後正式匡列的接觸者篩檢?可以。

    「沒辦法叫人家來篩檢」是假議題。真議題在於:匡列的範圍太小,導致應該被篩檢的人,沒被納入強制篩檢的範圍。

    這個缺失,不斷重演,從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環南市場,甚至近期公佈的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都有同樣的問題

    以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為例。指標案例確診已經一週,市府才公布,呼籲有去看診的人自願篩檢。已經一週了,如果不幸染疫,很可能已經發病傳染,這樣遲來的呼籲,顯示市府的作業大有問題。

    市府只能「呼籲」嗎?不能主動匡列接觸者,要求他們來篩檢嗎?依法是可以的。

    應作為、能作為、不作為,呼籲民眾「自發篩檢」,卻又不公布是哪一家耳鼻喉科,讓大安區近期看過耳鼻喉科的民眾陷入「是不是我看的那一家?」的疑惑,只能四處透過小道消息亂打聽,這又是什麼公開透明同心圓精準防疫呢?

    京元電子、高雄鳳山大樓等案例,就是地方政府可以透過匡列的手段,強制要求接觸者篩檢的實踐。

    法律賦予市府防疫篩檢的權力,但台北市政府不懂得怎麼運用。回過頭來抱怨法律沒有給他武器,這是很卸責的說詞。

    關於台北市現在最該做的,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1⃣️ 學習新北市,運用大量的篩檢,把感染者找出來

    2⃣️ 用紮實疫調「擴大匡列、隔離」把隱形社區傳播鏈截斷

    3⃣️ 中央已經和北市設立聯合前進指揮所,已經給台北市政府很大的尊重。市府應該放下面子之爭,平息衛生局人事紛擾,聽取各方防疫專家的建言,遵守中央給予的防疫建議,必要時即時向中央請求支援。

    我相信只要放下政治盤算,減少人事紛爭,做好基本功,我們還是有機會圍堵病毒。

    一切的建議,我早已一再公開呼籲。希望環南市場的案例,可以讓市府痛定思痛,回歸正途。

    【前情提要】

    ⛔️ 6/23晚間
    不能只顧節省市庫裡的錢,忘了民間每天因為三級警戒而遭受的損失
    https://tinyurl.com/fpupd46e

    ⛔️ 6/23上午
    建議北市直接進行PCR採檢,並落實疫調及匡列工作
    https://tinyurl.com/57tzjsuh

    ⛔️ 6/21
    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群聚案,對市府三點具體建議
    https://tinyurl.com/2vk6fxck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