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了一份卡片,覺得真的做得很用心,圖片非常精美,有一種「小日子」的感覺,每一張卡片都可以作為每一天的小提醒或探索,例如:
—你今天有和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了嗎?
—生活中跟你一起居住的人,對你有哪些影響?
—你在同事的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呢?
卡片內容跨足生活、整理、人際關係、自我探索等等,卡...
最近收到了一份卡片,覺得真的做得很用心,圖片非常精美,有一種「小日子」的感覺,每一張卡片都可以作為每一天的小提醒或探索,例如:
—你今天有和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了嗎?
—生活中跟你一起居住的人,對你有哪些影響?
—你在同事的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呢?
卡片內容跨足生活、整理、人際關係、自我探索等等,卡片的背面還有名人佳句,以及一個今天你就可以做的小練習。
#名人佳句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我們何而出發。」
「學習做自己,並優雅的放下你所不是的。」(這個好難)
#小練習
「閉上眼睛,想像五年後的自己,如果要成為那樣的自己,你會現在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滑手機嗎?要不要試著調整今天的行動,一點點就好了,看看會有什麼改變?」
老實說我第一次在用這個卡片的時候覺得有點阻抗,包含它邀請你「下班前整理辦公室的桌子」、「收拾房間」、「把東西貼上標籤或歸位」⋯⋯對我這個很混亂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個夢靨。
不過,我看到其中一張卡是說可以先做一些微小改變,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試試看。以往我就是起床就直接打開電腦工作,但今天,我花了半個小時走到2公里外的早餐店喝木瓜牛奶,突然覺得身體好像熱了起來,原來快走,真的會開啟身體的一些開關。
回家以後,我把平常打電動的PS和Switch 主機稍微整理一下,讓跑出來的線材至少「眼不見為淨」(也會做這種事情的舉手XD);然後又有一點動力折衣服、把衣服分門別類放進櫃子,我才發現原來身體一個部分啟動了,其他的部分也會慢慢啟動起來。
關於名言的部分,有一些會給你當頭棒喝,例如:
—「沒有時間玩樂你終究會生病」(嗚嗚烏,給過度努力的人)
—「我在乎的是未來,因為你的餘生將會在哪裡度過」(給一直看向過去、焦慮於現在的人)
但也有一些句子自相矛盾,例如:
—「如果我們做該做的事,所有的勝算都會高一點」(可是該做的事都很痛苦啊,為什麼不做喜歡做的事呢?)
—「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而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等等,到底是要做該做的還是做想做的?你搞得我好亂啊⋯⋯)
不過我後來想了一下,人生本來就是矛盾的。
有些時候你就是需要一個人提醒你,不要再懶散了,爬起來去做該做的事(尤其是在拖延到極致的時候);有些時候你就是太拼命了,都沒有在做自己,你就是需要一個人來提醒你,是時候做一點自己了⋯⋯所以作為一份「每天抽一張」的卡片,它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如果抽到這張你不滿意,就再抽下一張吧!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個卡片有幾種(官方沒有說明)的不同的玩法:
—防疫旅遊:抽取一張卡片,然後想像自己到卡片裡面的風景去旅遊,閉上眼睛,思考一下這四周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建築物、人物、還有其他的東西?你會跟誰一起去玩?你會和誰待在這個空間裡?那個感覺是什麼?
—名人批鬥大會:我和我的心理師朋友在玩的一個遊戲是,反駁上面的名人佳句,說一說為什麼這些名人講的都是大便,一群人罵完之後覺得神清氣爽XD
—伴侶聊天卡:下面的練習千萬不要傻傻的真的直接跟著去做,要稍微想一下。每一種行為都有它的後果,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甚至你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也會反映了你的「認知基模」(例如,有些卡片建議你跟家人聊天、有的則建議你傳訊息給很久遠以前的朋友⋯⋯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所擔心的這件事情真的會發生嗎?),你可以先跟伴侶朋友討論,如果是他的話會不會做這件事情?也可以和伴侶討論卡片中的其他問題例如「你今天做得很棒的三件事情是什麼?」,出去玩帶這一小盒,就不怕沒有話題!
最後我想說,探索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這盒卡片協助你看見的可能比表面上這些文字更多——如果你打開內心的眼睛去看的話。
例如,後來我終於明白,那些讓我很抗拒的行為建議或者是問題,後面都藏著一些我個人的陰影。比方說,裡面有很多是關於「整理」或者是「時間管理」的卡片,我光看到那些文字我就覺得可怕,更不用說按照上面的描述去做⋯⋯但當我冷靜下來之後發現,原來整理跟時間,正反映了我內在的陰影——小時候我媽都叫我打掃房間、規劃時間,只要不照做就會被一直唸一直唸一直唸,但我心裡面就是有一種反抗,不想要被她控制。
換言之,我表面上阻抗的是這個卡片上面的描述,但實際上,我阻抗的是我內心那個想要約束我的母親。我不想要整齊、不想要規劃、不想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事情,其實是想要抓回我自己人生的控制感、逃離母親的規範。
可是我長這麼大,我媽早就不管我了,所以真正困住我的是我「內心的那個母親」,我對於這份卡片的感覺,剛好就像是一面鏡子,照應主我心中那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是被我忽略的,母親的陰影。
奇怪的是,當我發現這個陰影之後,我就開始去收拾東西,做出一點小的改變,然後也看見了,有些時候按照內心的規律來做事,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一小步的,和陰影的和解。
你值得和陰影和解,你也值得更了解自己一點。
除了上很多成長課、讀書、去諮商之外,每天一張卡片,是陪伴自己最容易的開始。
此去經年,你都是自己最好的憑依。
#beBetter大人不卡卡
#限動上滑可以買到
放下名人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最後一天囉
最近收到了一份卡片,覺得真的做得很用心,圖片非常精美,有一種「小日子」的感覺,每一張卡片都可以作為每一天的小提醒或探索,例如:
—你今天有和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了嗎?
—生活中跟你一起居住的人,對你有哪些影響?
—你在同事的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呢?
卡片內容跨足生活、整理、人際關係、自我探索等等,卡片的背面還有名人佳句,以及一個今天你就可以做的小練習。
#名人佳句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我們何而出發。」
「學習做自己,並優雅的放下你所不是的。」(這個好難)
#小練習
「閉上眼睛,想像五年後的自己,如果要成為那樣的自己,你會現在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滑手機嗎?要不要試著調整今天的行動,一點點就好了,看看會有什麼改變?」
老實說我第一次在用這個卡片的時候覺得有點阻抗,包含它邀請你「下班前整理辦公室的桌子」、「收拾房間」、「把東西貼上標籤或歸位」⋯⋯對我這個很混亂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個夢靨。
不過,我看到其中一張卡是說可以先做一些微小改變,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試試看。以往我就是起床就直接打開電腦工作,但今天,我花了半個小時走到2公里外的早餐店喝木瓜牛奶,突然覺得身體好像熱了起來,原來快走,真的會開啟身體的一些開關。
回家以後,我把平常打電動的PS和Switch 主機稍微整理一下,讓跑出來的線材至少「眼不見為淨」(也會做這種事情的舉手XD);然後又有一點動力折衣服、把衣服分門別類放進櫃子,我才發現原來身體一個部分啟動了,其他的部分也會慢慢啟動起來。
關於名言的部分,有一些會給你當頭棒喝,例如:
—「沒有時間玩樂你終究會生病」(嗚嗚烏,給過度努力的人)
—「我在乎的是未來,因為你的餘生將會在哪裡度過」(給一直看向過去、焦慮於現在的人)
但也有一些句子自相矛盾,例如:
—「如果我們做該做的事,所有的勝算都會高一點」(可是該做的事都很痛苦啊,為什麼不做喜歡做的事呢?)
—「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而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等等,到底是要做該做的還是做想做的?你搞得我好亂啊⋯⋯)
不過我後來想了一下,人生本來就是矛盾的。
有些時候你就是需要一個人提醒你,不要再懶散了,爬起來去做該做的事(尤其是在拖延到極致的時候);有些時候你就是太拼命了,都沒有在做自己,你就是需要一個人來提醒你,是時候做一點自己了⋯⋯所以作為一份「每天抽一張」的卡片,它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如果抽到這張你不滿意,就再抽下一張吧!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個卡片有幾種(官方沒有說明)的不同的玩法:
—防疫旅遊:抽取一張卡片,然後想像自己到卡片裡面的風景去旅遊,閉上眼睛,思考一下這四周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建築物、人物、還有其他的東西?你會跟誰一起去玩?你會和誰待在這個空間裡?那個感覺是什麼?
—名人批鬥大會:我和我的心理師朋友在玩的一個遊戲是,反駁上面的名人佳句,說一說為什麼這些名人講的都是大便,一群人罵完之後覺得神清氣爽XD
—伴侶聊天卡:下面的練習千萬不要傻傻的真的直接跟著去做,要稍微想一下。每一種行為都有它的後果,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甚至你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也會反映了你的「認知基模」(例如,有些卡片建議你跟家人聊天、有的則建議你傳訊息給很久遠以前的朋友⋯⋯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所擔心的這件事情真的會發生嗎?),你可以先跟伴侶朋友討論,如果是他的話會不會做這件事情?也可以和伴侶討論卡片中的其他問題例如「你今天做得很棒的三件事情是什麼?」,出去玩帶這一小盒,就不怕沒有話題!
最後我想說,探索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這盒卡片協助你看見的可能比表面上這些文字更多——如果你打開內心的眼睛去看的話。
例如,後來我終於明白,那些讓我很抗拒的行為建議或者是問題,後面都藏著一些我個人的陰影。比方說,裡面有很多是關於「整理」或者是「時間管理」的卡片,我光看到那些文字我就覺得可怕,更不用說按照上面的描述去做⋯⋯但當我冷靜下來之後發現,原來整理跟時間,正反映了我內在的陰影——小時候我媽都叫我打掃房間、規劃時間,只要不照做就會被一直唸一直唸一直唸,但我心裡面就是有一種反抗,不想要被她控制。
換言之,我表面上阻抗的是這個卡片上面的描述,但實際上,我阻抗的是我內心那個想要約束我的母親。我不想要整齊、不想要規劃、不想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事情,其實是想要抓回我自己人生的控制感、逃離母親的規範。
可是我長這麼大,我媽早就不管我了,所以真正困住我的是我「內心的那個母親」,我對於這份卡片的感覺,剛好就像是一面鏡子,照應主我心中那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是被我忽略的,母親的陰影。
奇怪的是,當我發現這個陰影之後,我就開始去收拾東西,做出一點小的改變,然後也看見了,有些時候按照內心的規律來做事,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一小步的,和陰影的和解。
你值得和陰影和解,你也值得更了解自己一點。
除了上很多成長課、讀書、去諮商之外,每天一張卡片,是陪伴自己最容易的開始。
此去經年,你都是自己最好的憑依。
#beBetter大人不卡卡
#這裡可以買到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bebetter?r=c064f0915d
放下名人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
這實在是太巧合了!
我的學生剛剛傳訊息跟我說他今天發生的一件事,結論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其實一個小時前我也發生差不多的事,也是這麼告訴自己。
下午我先生出門去銀行辦事,沒多久銀行來電話提醒要帶證件,我轉頭發現我先生沒帶手機,無法通知到他,於是趕緊衝出家門去找他,沒想到碰的一聲門關上了,而我穿著短褲,趿著拖鞋,身上沒鑰匙。這時候非得找到我先生不可,卻是沒追上……這下子尷尬到不行。
我老實說好了,我很在乎浪費時間這件事,也很在乎原來安排好的工作沒法完成,按照以前的脾氣,老早就捶胸又跺腳,嘴巴再碎念兩句。今天我居然情緒平靜,算一算先生去銀行來回一個半小時,雖然少了一個半小時在工作,但是同時也多了一個半小時,應該來做點什麼呢?
靈光一閃,想到對街的萊爾富地下室是一整個用餐區,有冷氣,就去那裡看看雜誌吧!結果空無一人,我安靜舒服地看了兩本財經類雜誌,充電不少新知,內心非常感恩。再回家時,先生已經回來,順利進了家門。
雖然我年紀不小,但是修養部分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這次我挺滿意自己的表現,發現自己可以做到「分離課題」,把要面對的課題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無法控制的部分」,另一個是「可以控制的部分」,再將它們分離後,分別面對,比如說:
1. 被關在門外,進不去家裡是已經發生的事,它是過去式,一個半小時內無法改變,屬於無法控制的部分;可是未來有一個半小時,我可以做點別的事,屬於可以控制的部分。
2. 門不小心關上,這是意外,屬於無法控制的部分;但是情緒好壞,這是自己可以管理的,屬於可以控制的部分。
對於「無法控制的部分」,就只能歸諸於事實,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放下它;對於「可以控制的部分」,則歸類為問題,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處理它。這也是聖嚴法師說的,遇到事情,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道理是相通的。
當生活中有些事發生了,不見得都是大事,即使瑣碎小事,都可能使得心情難免受到波動,氣惱或傷心。現在我學會了,只要花三秒鐘迅速歸類,就有助於冷靜下來,重歸理性。
我學生今天發生的事情也很類似,他住在廠區宿舍,每月網路都會斷一次,今天又斷了,管理員回答維修人員明天才會來,他整個情緒大爆炸,因為原來預計要做的事必須停擺。可是由於最近看一本書,作者有句話影響到他,使得他很快就轉念了。
這位國際上網際網路名人蓋瑞.范納洽(Gary Vaynerchuk),同時也是連續創業家、《紐約時報》最暢銷作家、演說家。後來就算他是Twitter、Uber最早的投資人,網路上仍有人罵他騙子、爛人,不過這些話都不會傷害到他,因為他早就習慣。他在著作《我是GaryVee:網路大神的極致社群操作聖經》說: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
這位學生想到,廠區沒有網路又怎樣?他還有手機與筆電,於是他走到對面的星巴克,繼續未完的工作。雖然整家店坐無虛席,他必須緊挨著別人,但是網路飆速更讓他心情愉快。
這些不順心的小事,是不是像燉煮雞湯裡的水泡,在生活中不時冒出來,把我們的行程打亂﹑心情攪成一團?如果能夠減少這些情緒成本,生活就會多出盈餘,讓人感到豐收與滿足。以前我都會隱忍情緒,以為事情會隨著時間過去,結果後來都累積成情緒黑洞,好大的一個窟窿,怎麼補都補不滿。
現在我都改用「分離課題」的方式來面對,比較快速想通,做到轉念,並有力量去改變現狀,覺得自己是個理智的人,不再受小事或情緒牽動與糾結。而二分法最簡單,把事情分成左右兩撥,對於左邊這一撥「不可控制的事」就用平常心去面對,對於右邊這一撥「可控制的事」就盡心盡力去處理。
比如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會將自己的現狀歸責於原生家庭﹑成長過程,這是很重要的自我探索;可是在了解原因之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滯留在原地,因為已經發生的事再追恨也於事無補。過去決定現在的我們,未來則由現在決定,不妨著眼在自己有的能力,以及未來能改變的事,把人生主導權握在手裡。
又比如上班族總是抱怨遇到豬頭老闆、或是豬隊友,以為擺臉色或說話衝可以讓對方明白自己不高興,其實豬不是人,當然猜不透你怎麼了,只覺得你的態度不佳,難以帶領或相處,結果有用嗎?一點也沒有。所以改變別人是不可控制的部分,改變自己的認知才是可控的部分。
歸納起來,事情的可控制或不可控大致可以這麼分類,歡迎參考:
1. 過去的事是不可控制的,未來的事是可控制的。
2. 別人的事是不可控制的,自己的事是可控制的。
3. 外在的環境是不可控制的,自己的心境是可控制的。
我們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一定要努力」,說的也是分離課題,成功是不可控制的部分,努力則是可以控制的部分,所以老祖宗說「盡人事,聽天命」,道理就在這裡!我們在可控制的部分盡人事,在不可控制的部分聽天命,這樣就可以維持平常心,全力以赴,不受到任何失敗挫折的影響。
說起來,古今中外的名言不少是有科學根據的,而分離課題是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來。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H_slash
詢問課程,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5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enstar.cc/1104LIVE
助教會協助你,他們比我清楚流程和事項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放下名人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收到了一份卡片,覺得真的做得很用心,圖片非常精美,有一種「小日子」的感覺,每一張卡片都可以作為每一天的小提醒或探索,例如:
—你今天有和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了嗎?
—生活中跟你一起居住的人,對你有哪些影響?
—你在同事的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呢?
卡片內容跨足生活、整理、人際關係、自我探索等等,卡片的背面還有名人佳句,以及一個今天你就可以做的小練習。
#名人佳句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我們何而出發。」
「學習做自己,並優雅的放下你所不是的。」(這個好難)
#小練習
「閉上眼睛,想像五年後的自己,如果要成為那樣的自己,你會現在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滑手機嗎?要不要試著調整今天的行動,一點點就好了,看看會有什麼改變?」
老實說我第一次在用這個卡片的時候覺得有點阻抗,包含它邀請你「下班前整理辦公室的桌子」、「收拾房間」、「把東西貼上標籤或歸位」⋯⋯對我這個很混亂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個夢靨。
不過,我看到其中一張卡是說可以先做一些微小改變,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試試看。以往我就是起床就直接打開電腦工作,但今天,我花了半個小時走到2公里外的早餐店喝木瓜牛奶,突然覺得身體好像熱了起來,原來快走,真的會開啟身體的一些開關。
回家以後,我把平常打電動的PS和Switch 主機稍微整理一下,讓跑出來的線材至少「眼不見為淨」(也會做這種事情的舉手XD);然後又有一點動力折衣服、把衣服分門別類放進櫃子,我才發現原來身體一個部分啟動了,其他的部分也會慢慢啟動起來。
關於名言的部分,有一些會給你當頭棒喝,例如:
—「沒有時間玩樂你終究會生病」(嗚嗚烏,給過度努力的人)
—「我在乎的是未來,因為你的餘生將會在哪裡度過」(給一直看向過去、焦慮於現在的人)
但也有一些句子自相矛盾,例如:
—「如果我們做該做的事,所有的勝算都會高一點」(可是該做的事都很痛苦啊,為什麼不做喜歡做的事呢?)
—「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而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等等,到底是要做該做的還是做想做的?你搞得我好亂啊⋯⋯)
不過我後來想了一下,人生本來就是矛盾的。
有些時候你就是需要一個人提醒你,不要再懶散了,爬起來去做該做的事(尤其是在拖延到極致的時候);有些時候你就是太拼命了,都沒有在做自己,你就是需要一個人來提醒你,是時候做一點自己了⋯⋯所以作為一份「每天抽一張」的卡片,它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如果抽到這張你不滿意,就再抽下一張吧!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個卡片有幾種(官方沒有說明)的不同的玩法:
—防疫旅遊:抽取一張卡片,然後想像自己到卡片裡面的風景去旅遊,閉上眼睛,思考一下這四周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建築物、人物、還有其他的東西?你會跟誰一起去玩?你會和誰待在這個空間裡?那個感覺是什麼?
—名人批鬥大會:我和我的心理師朋友在玩的一個遊戲是,反駁上面的名人佳句,說一說為什麼這些名人講的都是大便,一群人罵完之後覺得神清氣爽XD
—伴侶聊天卡:下面的練習千萬不要傻傻的真的直接跟著去做,要稍微想一下。每一種行為都有它的後果,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甚至你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也會反映了你的「認知基模」(例如,有些卡片建議你跟家人聊天、有的則建議你傳訊息給很久遠以前的朋友⋯⋯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所擔心的這件事情真的會發生嗎?),你可以先跟伴侶朋友討論,如果是他的話會不會做這件事情?也可以和伴侶討論卡片中的其他問題例如「你今天做得很棒的三件事情是什麼?」,出去玩帶這一小盒,就不怕沒有話題!
最後我想說,探索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這盒卡片協助你看見的可能比表面上這些文字更多——如果你打開內心的眼睛去看的話。
例如,後來我終於明白,那些讓我很抗拒的行為建議或者是問題,後面都藏著一些我個人的陰影。比方說,裡面有很多是關於「整理」或者是「時間管理」的卡片,我光看到那些文字我就覺得可怕,更不用說按照上面的描述去做⋯⋯但當我冷靜下來之後發現,原來整理跟時間,正反映了我內在的陰影——小時候我媽都叫我打掃房間、規劃時間,只要不照做就會被一直唸一直唸一直唸,但我心裡面就是有一種反抗,不想要被她控制。
換言之,我表面上阻抗的是這個卡片上面的描述,但實際上,我阻抗的是我內心那個想要約束我的母親。我不想要整齊、不想要規劃、不想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事情,其實是想要抓回我自己人生的控制感、逃離母親的規範。
可是我長這麼大,我媽早就不管我了,所以真正困住我的是我「內心的那個母親」,我對於這份卡片的感覺,剛好就像是一面鏡子,照應主我心中那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是被我忽略的,母親的陰影。
奇怪的是,當我發現這個陰影之後,我就開始去收拾東西,做出一點小的改變,然後也看見了,有些時候按照內心的規律來做事,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一小步的,和陰影的和解。
你值得和陰影和解,你也值得更了解自己一點。
除了上很多成長課、讀書、去諮商之外,每天一張卡片,是陪伴自己最容易的開始。
此去經年,你都是自己最好的憑依。
#beBetter大人不卡卡
#這裡可以早鳥價買到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bebetter?r=c064f09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