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常不太關注演藝人員的個人生活近況,但前幾天仍在社群平台自動推送的內容中得知梁文音離婚的消息。
⠀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正在讀的金英夏小說《黑色花》的片段。這部小說講述二十世紀初一群朝鮮人離開正走向末路的大韓帝國,懷抱夢想前往墨西哥的移民故事。小說藉由描寫猶加敦半島上幾處農場的農奴生活,探討了...
雖然平常不太關注演藝人員的個人生活近況,但前幾天仍在社群平台自動推送的內容中得知梁文音離婚的消息。
⠀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正在讀的金英夏小說《黑色花》的片段。這部小說講述二十世紀初一群朝鮮人離開正走向末路的大韓帝國,懷抱夢想前往墨西哥的移民故事。小說藉由描寫猶加敦半島上幾處農場的農奴生活,探討了性別、種族、階級與宗教的衝突。金英夏透過史實與虛構人物的結合,試圖在那塊曾經在場、曾經見證,卻又彷若從未存在的歷史土壤中,植出一株株美麗的生命之花。
⠀
十六世紀時,跟隨反宗教改革領袖羅耀拉前往中美洲的何塞‧貝拉斯克斯並不喜歡這片相對未開化的阿茲特克及印第安領土。他認為聖母不可能以低賤的印第安女人的形象顯現,自己遠道而來的使命是與當地傳統信仰展開無止盡的搏鬥。於是,何塞組織軍隊,闖進部落,搗毀、焚燒偶像和圖騰,屠殺那些進行傳統儀式的手無寸鐵之人。
⠀
何塞的子孫伊科納西歐‧貝拉斯克斯血液裡宗教狂熱的基因並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減低。身為農場主的他決心改變朝鮮農奴的宗教信仰,出於同情與憐憫,他強迫他們參加彌撒、禁止私下膜拜各種偶像,以工資提高為誘因,吸引朝鮮人受洗及學習教義。
⠀
有一天,在故土曾是替人們做法事、驅魔除煞的巫師受託為一名因瓊麻汁液罹患皮膚病的男子進行病祭。沒想到伊科納西歐的突襲導致即將到達高潮的驅魔儀式被迫中斷,農場主與監工搗毀驅魔現場配置的所有物品。騷亂後,伊科納西歐逮到巫師,他一邊用穿著長靴的腳用力踹著巫師,一邊嘴裡背誦〈路加福音〉的章句。甚至他還遷怒一旁與巫師同住的老朴,咒罵他們是污穢的惡魔子孫,頓時內心湧現為主做工的確信和喜悅。
⠀
然而,伊科納西歐並不知道,這位被槍托擊倒在地的老朴其實是曾在檳城神學院就讀,之後成為天主教司鐸的朴光洙‧保羅神父。金英夏寫道:「保羅神父和伊科納西歐想著相同的章句,天父啊,請饒恕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猶加敦的狂信徒與朝鮮的神父,在同一時間、同一場所做了相同的禱告,可是神沒有任何回應。」
⠀
後來,朝鮮人聚在農場主的宅邸前抗議,要求釋放受虐遭囚的巫師以及改善農場待遇,但以失敗告終。保羅神父在衝突中被警棍擊中出血,這回他向伊科納西歐高喊:「難道你信奉的神沒有教你要和衣衫襤褸的人、最貧窮的人、受逼迫的人在一起嗎?」他用他以為早已忘了的在檳城學過的拉丁語向農場主及監工禱告。
⠀
不幸的是,神的權能與奇蹟並不會在這群債務奴隸身上顯現,伊科納西歐絲毫未感受到東方司鐸的威嚴,畢竟這個蓬頭垢面的低賤之人怎能如此流暢且瘋癲地背誦拉丁語祈禱文,必定是撒旦正藉農奴的口褻瀆主的話語。撒旦是如此高深莫測,但伊科納西歐也絕不輕易受惑被騙。他一聲令下,一陣棍棒打向老朴。
⠀
回過頭來看。梁文音離婚一事之所以引起評論,不外乎是因為身為基督徒的她過去受訪時提到的「恢復說」。梁文音如同伊科納西歐,認為「那些遠東的貧窮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將他們引導到天國的真心」,覺得自己被誤會真是委屈。但她當時對立法草案不聞不問,形同與美其名要守護下一代、守護家園,實則對持異見者拳打腳踢的宗教團體站在同一陣線。
⠀
梁文音曾經打著宗教大旗公開喊話去傷害也想追求幸福的人,如今自己卻無法維繫婚姻關係。她無法做到自己所信仰宗教的教義,卻又拿教義去規範非信仰的人。況且教義本該與時俱進,過度執著某些不合理的規範,僅會在信仰之路上迷失,最終葬送自己宣揚的宗教之精神。
⠀
在布維納維斯塔農場,除了農場主、神父、巫師以外,作者也花了很長篇幅描寫朝鮮人崔善吉。這名伊科納西歐最狂熱的忠僕被勞工們稱為死刑執行官。他先與同鄉人漸行漸遠,而後成為殘暴監工,迫害最底層的農工。
⠀
梁文音也許正是崔善吉的鏡像。不只擁抱,推倒一個人之前也需要張開雙臂。如果你的神教你歧視人、教你仇恨、教你不平等地對待他人,那你的神不是真的神。
⠀
#又不小心寫太多沒人要看了
#推薦大家去看小說
#但小說更多字還是直接看我這篇就好
#金英夏 #梁文音 #黑色花 #김영하 #검은꽃 #閱讀 #文學 #小說 #婚姻平權
改革宗神學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利瑪竇與晚明的辛苦遭逢(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客死北京,至今已經超過400年。
自1578年經過6個月的艱苦航行來到印度果阿傳教,到1582年應召來到有葡萄牙人定居的澳門學習漢語,利瑪竇穿梭於東西方不同的文明之間,並嘗試以平等的文化交流來傳遞信仰。這些在他早年就已確立的「入鄉隨俗」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爲之後跟隨他到中國的耶穌會士所遵從,稱爲「利瑪竇規矩」。利瑪竇也因此在東西方都得到讚譽。
由於明朝上下對歐洲地理、宗教缺乏認知,利瑪竇生前未能實現他的「帝王師」之夢。當32歲的他入居廣東肇慶開始建寺傳教時,中國人僅僅將其當作佛教流派的一支。幾年後,他避居粵北韶州,攻讀《四書》等中國原典。1595年遷居南京受阻後,他被迫折返南昌傳教3年,卻意外大獲成功,以致被范禮安任命爲耶穌會中國教區的負責人。
領受進京面聖的指示後,利瑪竇計劃了第一次北京之行,卻因適逢萬曆朝鮮戰爭尾聲而徒勞無功,之後他通過在肇慶結識的瞿太素結交了不少南京名士,如禮部侍郎葉向高、思想家李贄、科學家徐光啓等。1601年,利瑪竇攜耶穌會準備的重禮再度進京,得明神宗(即御國48年的萬曆皇帝)信任。之後利瑪竇在北京邊著述邊傳教,引領了晚明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由明萬曆、天啓、崇禎至清順治年間,共有150餘種西方書籍被譯成中文。
總體而言,日趨內省與保守的晚明知識界和公眾,從傳教士那裏學來的不過是零散的近代科學知識或者被修正過的宗教故事,尚不及日本人從利瑪竇製作的《坤輿萬國全圖》中得到的啓發大;而利瑪竇們的傳教事業卻讓西方世界對於中國有了一個逐漸清晰化的圖景,由此促使歐洲啓蒙運動形成了視中國爲哲學王國的觀念,甚至影響到啓蒙運動的美國後繼者對於美利堅共和國的設計。利瑪竇與晚明的辛苦遭逢,成全了他「世界公民」的名聲!
天主教會遠東傳教的機遇與爭執
西方15世紀前後,宗教改革、文藝複興與地理大發現同爲時代潮流。宗教改革使新教在資本主義相對發達國家傳播,削弱了天主教的教權,以羅馬教皇爲首的天主教會希望整頓教會力挽頹勢,1540年9月成立的耶穌會就是一次內部革新的嘗試。
入境中國後想成爲萬曆皇帝神父的利瑪竇,一直將曾成功勸導處於新教陣營的法蘭西國王兼納瓦拉國王亨利四世重新皈依天主教的皮埃爾 · 科東神父視作自己的榜樣,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爭取新皈依者,儘管實際上亨利四世改教是因爲考慮到法國天主教徒佔多數的國情。
總之,來自新教的壓力以及進入西方視野中的新土地,讓羅馬教廷和耶稣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從1552年沙勿略開始,大批耶稣會士在遠東傳教路上開展了接力。然而在中國方面,成果是令人沮喪的。從沙勿略客死南中國海岸外的上川島,到試圖進入廣東的巴瑞托被拒絕靠岸,再到澳門教區會長派瑞斯、博爾吉亞先後要求在内地開教的兩次申請被中國婉拒,以及西班牙教會使者吃的閉門羹,耶稣會士一直不知道如何登陸這個連通商都小心翼翼的國家。登陸失敗的西班牙教士慨歎:「沒有士兵介入而希望進入中國,就等於嘗試着去接近月球。」
1566年,在教皇保羅四世教廷裏工作過的范禮安加入耶稣會,給耶稣會指明了迷津。范禮安1577年10月到澳門後,通過9個月的觀察,發現中國人是「偉大而傑出的人民」,並醒悟到先前傳教失敗的原因。
實際上,正如當初基督教剛從猶太教團體中分離出來就要使希臘羅馬皈依很難一樣,他們現在同樣面臨着要將教義植入有深厚異教文化積澱且有很高威望與權力的社會有機體中。早期教會的對策是調整自身以適應羅馬文化,除了保留教義中最核心的部分外,其餘無關緊要環節都可以與羅馬社會的文化模式結合甚至被改造。
范禮安重提此法,在歐洲天主教世界引起了轟動,他的澳門同仁們卻不以爲然。由于歐洲路途遙遠,傳遞信件時間太長,他不得不就近尋求印度果阿教長的支持,教長派羅明堅前往澳門。按照范的要求,羅努力學習中國文字與基本禮節,他還跟隨葡商隊到廣東旅行。在他的勸導下,商隊成員采用中國式禮節,使中國官員對商隊及羅本人有了好感。當他第二次去廣東時,廣東總督和一些軍務官員甚至參加了羅主持的彌撒。這一不小的進展驗證了范回歸適應策略的正確,羅馬方面也給予肯定。
羅明堅親自寫信給耶稣會總會長爲范禮安背書,「如果不是范神父在這裏主持工作,我不知道在中國的福音事業會發生甚麽逆轉」。隨後范禮安在獲得上司的許可後將一些固守「葡化」傳教方式的會士調離澳門,減少了内部阻力。
利瑪竇從印度果阿來到澳門後,創造性地落實了范禮安的適應方針。利瑪竇學漢語的潛力遠在羅明堅之上,而且,在歐洲神學院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很快發現,中國學問其實最需要的是背誦功夫,沒有很強的邏輯聯系,使用西方的位置記憶法效果很好。於是,他對儒家經典的倒背如流赢得了士大夫的尊重與敬佩。爲了不讓自己在中國顯得突兀,他換上了僧服,和本土傳教士——和尚保持一致;當發現和尚在公衆心中的形象不佳後,1594年起他又改穿儒服。西方記憶法讓以中科舉爲榮的士大夫看到了利瑪竇的價值所在,他所帶來的新奇器物和自然科學書籍也令他們耳目一新,利瑪竇由此成了士大夫社交場合爭相邀請的座上賓。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改革宗神學院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榮光通識大補課
《政治中的聖餐.聖餐中的政治》
2020年5月15日(五)
香港時間:晚上9:00-10:30
形式:Zoom
講員:楊思言博士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哲學博士,
論文討論改革宗的聖餐神學)
內容簡介:
如果信仰與社會和政治息息相關,那聖餐也有關係嗎?
在香港今時今日的形勢,聖餐有什麼特別意義?
最後晚餐的逾越節背景,對今日的教會有什麼啟迪?
耶穌指出同席有賣祂的人,對我們有什麼啟迪?
聖餐神學觀也反映教會的政治觀?
你以為最屬靈、純宗教的聖餐,原來充滿政治含義;是講員把政治讀進聖餐裡,還是聖餐本就在批判政治?
-\-\-\-\-\-\-\-\-\-\-\-\-\-\-\-\-\-\
報名方法:WhatsApp52817110,註明「索取『聖餐』會議ID」
費用:自由奉獻(建議50元;學生、待業、退休、低收入人士免費)
繳費方式:回覆會議ID時,將提供「轉數快」、Payme、AlipayHK帳號供繳費。
#到底是另類聖經解讀還是還原聖經本真
改革宗神學院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次專訪,可說是我從徳國回港六年後一個總結。嗯,這麼快就六年了。這幾年,發生了許多,學了更多。
【改革無盡 專訪陳韋安】
:#陳韋安・講呢啲: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flow church 流堂創辦者:
……二〇一七年,正值宗教改革五百週年,那時受邀主講六、七個講座,談論宗教改革精神、香港教會的應用。一四至一七年間,有人評論、抨擊我的文章,當中自己也有成長,在想:如何讓自己作出具體的轉變──其實也是在學習做一個現實主義者。我發現改革不是純粹講口號,而是要慢慢認識現實,有耐性等待,然後再去作出改變。當中也要取得平衡,如果對方不聽你的話,就沒有機會改變。……
……後來,看見很多離開教會的人,我便萌生一個念頭:香港教會很需要一個新的群體去盛載這班人,他們靈命不是不好、不是不信,而是缺乏一個地方牧養他們,於是去年便開始籌劃流堂。目前聚集了一百多人,但實質參與、委身的人數仍未知。Flow Church有三大重要價值:一、重思教會意義,不是用崇拜來思考教會意義,而是透過小組讓彼此建立關係,真正認識群體;二、舉辦崇拜,貼近香港人的生活,讓弟兄姊妹能得著幫助,減少聚會;三、社關工作,服侍、回應社會,鼓勵弟兄姊妹去付出……
:你敢問我敢答:
Q:人的成長離不開面對自己的弱點。這些年你面對過自身哪些缺點?按你經驗,如何讓自己不成為阻力的一部份?
A:我的弱點是比較多空談,說較多理論,現在則會想如何實踐。特別在開設Flow Church後,我更發現有些事情不只是單談夢想,還要想如何實踐,這個是最大的轉變。
另外,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是弱點──如果是網上的討論,我覺得自己現在的想法不會太絕對、激進。這個我是需要學習的,改變自己的看法、更新自己的觀點、擴闊想法,從而明白他人的想法。寫文章方面,也需不斷提醒自己,嘗試避免用一些絕對的字眼。例如我曾在一些文章中指出教會問題,有同工跟我說這樣寫是在罵教會,但我並沒有說清楚在說誰,覺得情況不是這樣。現在我會多想一步:這樣寫會否讓一些人不公平地受到傷害或令人誤解。……
【1637期.頭版專題】2019.01.13
☞ 訂戶閱全文: http://bit.ly/ct1637-1
(攝:鄭樂天)
#改革教會 #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建道神學院 #出走信徒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
.
|訂閱《時代論壇》盡覽全部內容|
http://bit.ly/CT-subscribe
.
.
#敢將舊瓶變新樽
☞【開放教會空間 見證社區服事】
專訪盧智榮:http://bit.ly/ct1636-1
═════════════
☞ 相關專題:「返來咯~」出走信徒牧養
http://bit.ly/2wO8FNe
☞ 新專欄【張偉昌:流離羊圈外】
http://bit.ly/2VKPChA
|守護自由空間,奉獻支持《#時代論壇》|
http://bit.ly/CT-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