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科小知識 聊聊 #電力的前輩們】 燒杯君又來啦!這次帶著許多實驗室前輩,和大家一起聊聊前世今生(?),就讓我們一起為它們的付出與奉獻給個掌聲吧!
_
首先登場的是「萊頓瓶」。在還未有「電」這個概念的年代,說到電,其實指的就是「靜電」。到了 17、18 世紀,科學家們著手進行相關研究,也在這個時...
【#科科小知識 聊聊 #電力的前輩們】 燒杯君又來啦!這次帶著許多實驗室前輩,和大家一起聊聊前世今生(?),就讓我們一起為它們的付出與奉獻給個掌聲吧!
_
首先登場的是「萊頓瓶」。在還未有「電」這個概念的年代,說到電,其實指的就是「靜電」。到了 17、18 世紀,科學家們著手進行相關研究,也在這個時期推出了不少摩擦產生電的工具。
在這股風氣下,荷蘭萊頓大學的穆森布羅克教授在 1764 年發現儲存靜電的方法,而一般認為,同時期發現者還有德國的克拉斯特主教。隨著研究的推進與發展,將原先的裝置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就成為萊頓瓶現在的模樣,世界上最早的蓄電器就這樣誕生啦!
_
到了 18 世紀後半葉,日本也誕生了和萊頓瓶 87 分相似的器材,稱為「靜電產生器」。
不過相較於萊頓瓶被用來作為實驗器具,靜電產生器比較像是表演工具。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能看到「電」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因而靠著這個器具娛樂了許多人!
_
進入 19 世紀後,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們終於有了「電流」的概念,而帶來這個轉變的便是全世界最早的電池──「伏打電堆」!
由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所創造的伏打電堆,突破了從前蓄電瓶的限制,能持續產生電力和放電,許多實驗頓時變得更簡單了!
_
不過,這時期的電池內部幾乎都是液體,造成許多不便,向是冬天容易結冰,還會不小心外漏液體等等。而日本的屋井先藏先生,為了把自己千辛萬苦取得專利、靠著液體電池才有動力的時鐘賣出去,著手進行電池改造計畫!
就這樣,皇天不負苦心人,世界上第一顆「乾電池」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www
_
本則圖文改寫自遠流出版 @ylibbook 的書籍《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們》
_
#泛科學 #科學 #電 #伏打 #伏特 #萊頓瓶 #電學 #靜電 #蓄電瓶 #摩擦生電 #靜電產生器 #日本 #伏打電堆 #液體 #漏液 #放電反應 #屋井先藏 #乾電池 #屋井乾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