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支付命令起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支付命令起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支付命令起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支付命令起訴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蘋果濫權?】如何讓蘋果變成壞人 二十年前,古鐵雷斯(Horacio Gutierrez)在美國公司法領域一舉成名──在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宗重大反壟斷案件中,他代表微軟(Microsoft)就反競爭行為指控進行辯護。隨著有關壟斷的言論再次彌漫科技行業,現職Spotify法律事務總監的古鐵雷斯已經轉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

支付命令起訴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30:10

支付命令規定在民事訴訟法第六編督促程序, 是一種簡便確認債權債務關係的方式。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508條第1項規定,只要是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的情況,債權人就可以聲請法院對債務人支付命令。 舉例來說,張三欠李四10萬元,李四要請張三給付10萬元,這10萬元是金錢的一...

支付命令起訴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8:50:37

4/1-10/1 新聞概要 4/1 -12港人家屬委託律師盧思位及任全牛律師執照被吊銷;盧思位:遭打壓迫害,無怨無悔 -周梓樂死因研訊:毒理專家指完全無證據顯示因催淚彈墮樓 -被控藏噴漆罪成,被告求情批控罪「只在北韓極權發生」,官判緩刑 -8.31銅鑼灣衝突中6人獲判暴動罪名不成立,律政司就其中4...

支付命令起訴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5:23:53

#政治歸政治 #法律歸法律 —————————— 18 歲登大人,我有哪些權利呢? ——————————  18 歲就可以登大人,代表你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獨立和社會進行「無閹割版」的互動,但於此同時,也表示你已經做好準備為其他人負擔完全的責任。  到底民法之中,成年和未成年之間的距離,...

  • 支付命令起訴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12:00:58
    有 35 人按讚

    【蘋果濫權?】如何讓蘋果變成壞人

    二十年前,古鐵雷斯(Horacio Gutierrez)在美國公司法領域一舉成名──在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宗重大反壟斷案件中,他代表微軟(Microsoft)就反競爭行為指控進行辯護。隨著有關壟斷的言論再次彌漫科技行業,現職Spotify法律事務總監的古鐵雷斯已經轉換了角色。他過去五年領導了Spotify迎戰蘋果的法律行動──這是一系列反壟斷訴訟之一,影響可能比當年微軟的案件更大。

    近年科技業公眾形象的轉變令人極為震驚,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蘋果公眾形象的轉變。古鐵雷斯在2016年開始指責蘋果的反競爭行為,當時許多公職人員已經開始懷疑Facebook和Google,當時這兩間公司的商業模式以收集個人資料為基礎,而且對美國政治有著令人不安的影響。大眾對蘋果的爭議要小得多。提到蘋果時,議員們就會提到喬布斯(Steve Jobs)、提到智能電話應用程式的爆炸式增長,以及提到口袋裡令人舒適的電話嗡嗡聲。「你必須克服監管機構對蘋果在某程度上的敬意。很多與我交談過的人都在使用蘋果的產品,而且很欣賞這間公司。」古鐵雷斯說。

    古鐵雷斯在削弱這種敬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對蘋果的批評始於其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這是該公司發明並至今仍佔據主導地位的一項業務。Spotify和Epic Games等應用程式開發商聲稱,蘋果濫用其權力,要求開發商為其在應用程式商店和應用程式內的交易支付30%佣金,並禁止他們向客戶提供其他支付方式。

    越來越多政府、其他科技公司和監管機構開始接受古鐵雷斯的說法。去年6月,歐盟委員會啟動反壟斷調查,以回應Spotify對蘋果的投訴,而且有跡象反映情況正變得對蘋果不利。兩個月後,電子遊戲製造商Epic起訴蘋果;美國立法機構正考慮就反壟斷全面立法,這可能會對大型科技公司造成重大影響;7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有關競爭的行政命令,其中包括一項在反壟斷執法中重點關注科技公司的政策。法國、德國、日本、荷蘭和英國也都在調查這間公司。

    #蘋果 #Apple #反壟斷 #Spotify #Google #科技行業 #HoracioGutierrez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 支付命令起訴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1 08:13:23
    有 19 人按讚

    #月旦民商法雜誌第72期 📌從廣明案看美國反托拉斯法私人訴訟之爭點與因應策略/顏雅倫(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前言:
    依據廣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於美國之反托拉斯民事訴訟Hewlett-Packard Co. v. Quanta Storage Inc.一案之判決,廣明應賠償HP共計美金438,650,000元,此一甚至超過廣明公司總資產的鉅額損害賠償,在我國迅速引發熱議。雖然廣明在上訴法院判決出爐後十數天,已迅速與HP達成和解,但這樁舉國關注的案件對我國企業帶來的啟示與教訓,仍值深究。
     
    有鑑於此,顏雅倫教授在本文進一步分析廣明案一審陪審團指示與裁決、一審修正判決與上訴法院判決,以我國企業在美國最常涉及的價格操縱損害賠償案件為例,觀察美國反托拉斯私人執行的特殊性,並於綜合分析後指陳我國企業面臨美國反托拉斯私人執行時應注意事項。
     
    ✏關鍵詞:價格操縱、卡特爾、反托拉斯私人執行、廣明、間接購買人、反托拉斯法域外適用
     
    ✏摘要:
    本文擬以廣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於美國之反托拉斯民事訴訟Hewlett-Packard Co. v. Quanta Storage Inc.一案出發,觀察美國反托拉斯私人執行(private enforcement)的特殊性,包括美國反托拉斯法被告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間無求償權,以及三倍損害賠償整體作用對訴訟風險及和解與否暨時間的影響與特殊性。本文並以廣明案為基礎,進一步剖析臺灣企業在美國最常涉及的國際卡特爾(特別是價格操縱)行為如引發相關反托拉斯私人執行訴訟時,應特別注意之核心議題,包括在美國卡特爾案件中反托拉斯公執行與私執行間之互動關係、美國聯邦反托拉斯法之間接購買人原則與部分州法允許間接購買人請求損害之衝擊與影響,以及臺灣零組件製造商就其所生產之零組件為跨國卡特爾(特別是價格操縱)行為且相關零組件組成之終端產品銷售至美國時,是否有美國反托拉斯法之適用等。
      
    ✏試讀
    🟧廣明案發展概述
     
    依據廣明案上訴法院判決與廣明案一審修正判決起始對本案發展之簡述,廣明係電腦光碟機(optical disk drives)製造商,其從2003年至2009年間,參與其他光碟機製造商之操縱價格共謀。而HP與其子公司於該段期間自廣明與其他參與此卡特爾之成員處購買光碟機並將該等光碟機整合入HP品牌的電腦中。而此一價格操縱共謀經包括美國在內之反托拉斯主管機關調查後,HP於2013年10月24日於美國德州南區地方法院對廣明、廣明美國子公司(Quanta Storage America Inc.,下稱「廣明美國」)與其他光碟機供應商起訴請求損害賠償。該訴訟因屬光碟機產品反托拉斯多州訴訟(Optical Disk Drive Products Antitrust Multidistrict Litigation)之一部分而被移轉至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而除廣明以外的光碟機供應商最後均和解,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遂將HP對廣明之訴訟移轉回美國德州南區地方法院。2019年10月,歷經6天的陪審團審判,期間陪審團聽取了HP的損害賠償專家即經濟學家Dr. Debra Aron證言,Dr. Aron證稱依據其損害賠償計算模型,HP就光碟機被超額取價共計176,300,000元。而陪審團無異議裁決廣明參與光碟機卡特爾,且該價格操縱行為造成HP為光碟機多支付了176,000,000元。而美國德州南區地方法院於三倍損害賠償額再扣除HP與其他光碟機供應商和解之金額後,為准許HP之損害賠償請求共計438,650,000元的最終判決。
    廣明於廣明一審修正判決出爐時,第一時間以公開聲明表示,廣明過去7年面對包含HP在內的7件美國聯邦民事訴訟案件,多以具象徵意義之金額和解,並曾在加州聯邦地方法院針對「間接購買者集體訴訟」原告取得勝訴。惟因廣明僅是索尼(新力)及飛利浦公司的代工廠,由其直接銷售與HP全球各地之分公司,並未直接與HP有任何交易,廣明亦無能力操縱價格。且美國司法部(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及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均在事實上認定廣明與廣明美國並未違法而無任何處分行為。鑑於HP要求之和解金額高於向其他原告要求金額之數十倍,廣明亦依據2014年Motorola Mobility LLC v. AUOptronics Corp.乙案(以下稱「Motorola Mobility案」)中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之見解,主張廣明並無直接銷售與HP之交易行為,美國法院對於廣明之製造與銷售行為欠缺管轄權。廣明並表示此案縱使經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二審審理後仍判決廣明敗訴,仍有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性。且縱令此案經美國司法程序確認,HP仍需親自至我國法院執行,我國法院仍可依民事訴訟法第402條規定,以美國法院無管轄權或美國法院判決內容或訴訟程序違背我國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等為由不承認該美國判決。故廣明仍將透過美國與我國司法程序捍衛其自身與股東權益。
    廣明就廣明一審修正判決之損害賠償金額提出上訴,但並未就其責任認定為上訴。原亦為廣明案一審修正判決之敗訴被告廣明美國,則並未提出上訴。而如前述,廣明案上訴法院判決於2020年6月初駁回廣明對廣明案一審修正判決之上訴,但部分廢棄美國德州南區地方法院之執行命令。廣明於2020年6月7日就此發布重大訊息,廣明重申依Motorola Mobility案理由,依據美國外國貿易反托拉斯改進法(Foreign Trade Antitrust Improvement Act, FTAIA),「由HP美國境外子公司採購,於美國境外組裝,再由HP美國公司購買售給美國消費者之光碟機」並不適用美國反托拉斯國內法,但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僅以證據法之理由判定HP專家證人之證詞可信度足令陪審團作出判決,而認為毋庸就本案是否適用Motorola Mobility LLC v. AU Optronics Corp案提出解釋。廣明不認同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之判決理由,以及該判決與其他巡迴上訴法院見解差異造成美國法令遵循之無所適從,故將向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提交「複審請願書」(Petition for Rehearing)與「聯席更審」(Rehearing En Banc),亦會針對上訴本案之美國最高法院之程序與委任律師進行討論。(本文未完…)
     
    🗒全文請見:從廣明案看美國反托拉斯法私人訴訟之爭點與因應策略/顏雅倫(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月旦民商法雜誌第72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2797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 支付命令起訴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18:20:44
    有 33 人按讚

    【法律一分鐘】消滅時效

    作者:黃莉婷律師

    民法上之消滅時效制度,是指對於債權人之權利行使有一定時間上之限制,此制度之設立在於避免債權人長期不行使權利,「保護債務人,避免因時日久遠,舉證困難,而致遭受不利益;並尊重現存秩序,維護法律平和」等目的。而就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而言,我國係採取抗辯權發生主義,亦即債權人之請求權並未消失,而是債務人得因時效完成而取得拒絕給付債務之抗辯權。惟倘若債務人已履行債務,則不得再以時效完成而抗辯並請求返還。

    我國現行民法有關於消滅時效之規定,依請求權之種類而有區分不同時效期間,一般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原則上為15年,例外就特定短期債權,例如利息、租金、贍養費,適用5年之時效,就特定報酬費用,例如律師或醫師之報酬、旅店之住宿費用等,則適用2年時效,並採取客觀起算標準,亦即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如以不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則自行為時起算。另就侵權行為之消滅時效期間,則係原則上採取主觀起算標準,亦即以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年內不行使而消滅,並以自侵權行為時起10年為最長期限之限制,惟若請求權人主觀上僅單純知悉損害而未知悉行為人之身分時,則消滅時效將不予進行。

    此外,我國之消滅時效規定另設有「時效中斷」及「時效不完成」之制度,前者「時效中斷」係指於消滅時效進行期間如有行使請求權之事實,例如請求、起訴、聲請支付命令等,則將產生「時效中斷」之效力,亦即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時效將重新起算;而「時效不完成」則是因時效將完成時,如有對於權利人有不能行使或難以行使之事由發生,則將使時效進行暫時不完成,並待妨害事由消滅後一定期間,時效始得完成,例如依民法139條之規定:「時效之期間終止時,因天災或其他不可避之事變, 致不能中斷其時效者,自其妨礙事由消滅時起,一個月內,其時效不完成。」。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

  • 支付命令起訴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7 22:00:11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支付命令起訴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10-31 13:28:19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