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產品中有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YJ Jane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YJ Podcast]此系列播放清單連結 → https://goo.gl/lUuCyu 訂閱我看更多´▽`ʃ♡ƪ → http://goo.gl/IhcGR6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yjpodcast/ Piper Pixar Disney ...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5:36:49

【凱鈞話趨勢-生活】居家防疫快悶壞?13種超實用休閒紓壓方案,益智遊戲、烹調手作、盡情追劇、線上運動等多元休閒娛樂,讓宅在家的行程也好豐富! 台灣防疫警戒持續進行,減少出門宅在家的日子裡,很多人都被悶壞了!這次提供13種實用有趣的居家休閒紓壓方案,包含益智類遊戲、烹調手作、追劇平台、線上運動等選擇...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19:29:33

「看見影子會落在哪,決定了主體在畫面的位置。」金鼎獎最佳攝影王嘉菲和我們分享如何掌握光影並應用到作品中! 
拍一張照片,當光線處理好,能夠有效的塑造氛圍及故事感,讓作品更具生命力,而故事感就是增加畫面的層次。如何增加層次?光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從觀察影子,決定主體的位置和構圖。接著運用色溫...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梵高爸爸 ??‍? 表達藝術認可執行師 ? 電台主持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2:11:59

【 2⃣0⃣1⃣9⃣年梵高爸爸個人回顧及來年展望 】 除夕以年終的 #藝術聖誕親子嘉年華 紀錄片完美作結 ❤ 多謝Sunghei用心拍攝剪接。每一次觀看,每一次感動 不論社會風氣多劣,以至「全職」爸爸經濟艱難 一人舉步難行,連月來文宣設計印刷找商機,仍堅持前行 湯丸學習步行去探索世界,爸爸步行去追夢...

  •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7:30:11
    有 79 人按讚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17:57:27
    有 432 人按讚

    關於紀錄片《明天之前》的拍攝最棒的事之一
    就是我能與思想開放的夥伴同行
    他們勇於挑戰並肩負著為這個世界紀錄點什麼的使命
    常常
    我會擔心跟不上他們的腳步

    下面這篇是導演朱凌卿為《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寫的序(他還有另外一個為人熟知的作品是《十三邀》)
    看完會明白
    為什麼我總是為了能得到這份工作充滿感恩
    光是能與有趣有想法的人一起同行
    就值得走這麼一趟
    更別提
    跟他外景的時候
    對「吃好飯喝好酒」這件事和我有多契合🤤

    【對抗封閉的唯一辦法】

    《明天之前》製片人/中方導演 朱凌卿 推薦《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你可能,要當爸爸了。」

    剛吃完早飯,我接到了太太從北京打來的電話。

    一點激動,更一片茫然中,我看到了寶儀——二O一八年四月七日,阿姆斯特丹,我們即將出發,拍攝《明天之前》系列的第一個人物:死亡醫生菲力浦。

    「恭喜你哦!」她有點大聲地叫道。(我顯然是藏不住祕密的人,被覺察到神色異樣就只能和盤托出)

    「好大的責任,但又是未知的旅程呢。」

    拍攝《明天之前》這個系列,本身也是個未知的旅程;更確切地說,是努力起跑,也不確定能夠到的「挑戰」。作為出品方,我們的初衷,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判斷,即「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不能缺少華人的聲音」。而坦白說,向外看,關心整個人類命運之類的宏大選題,並不是我們這個陸地民族,過去一、兩百年,熟悉的思考。

    中小型的不確定因素更多:巨大的投資、不明的商業回報、與外國團隊的磨合、不同國家的拍攝禁忌,連續幾周早上可能吃不到白粥油條……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有某種安心:再陌生的故事,載體也都是人,而我們擁有和陌生人開始一場對話的最佳人選。

    作為主持人,寶儀有罕見的共情能力,同理心,又能準確適當地進行表達。在過往多年的合作中,這一點我們非常確認——無數次,監視器前,眾人看著她採訪片段,暗暗發出的「真好啊」「太對了」「不愧是她」或者「幸好是寶儀來採訪」便是證明。

    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我們橫跨三個大洲,密集地見到了各類人:有人求速死、有人求永生;有人拿槍驅趕不幸的同類、有人以身犯險,幫助弱勢的鄰人;有許多的科學家,以及,更多的「科學怪人」。而作為整個專案的「矛」與「錨」,寶儀投身其中,與他/她們展開接觸、對話、探討,爭論;莞爾、捧腹、疑惑、焦慮、憤怒,溫柔……出現在鏡頭中的彼此臉上。不一定每次都是贊同,但總有比以往更進一步的理解,被達成。

    「真該把這個經歷寫下來啊!」已不太記得,這個提議,最初何時出現在團隊的對話中。也許是愛爾蘭鄉間,寶儀見過協助妻子自殺的湯姆•柯倫,與他相擁而泣之後的,那個微風的夜晚?也許是加州某單身公寓外,寶儀被毫不掩飾的男性沙文主義受訪者,氣到差點奪門而出的,那個令人煩躁的午間?總之,在拍攝的推進中,這個想法被不斷的提及。

    應該是在臨近殺青的一次工作晚餐中,這個想法被正式確定,和當晚的鐵板煎波伏龍芝士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這個系列結束後,我在北京常去的外國超商,很容易地找到了波伏龍芝士,三不五時,總能重溫那天的豐腴口感。

    而寶儀承諾的書,終於,即將出版。

    閱讀它——即使作為深度參與過全程的人——也不僅僅是簡單的重現:異於畫面,文字本身自有其邏輯和節奏;閱讀它,明確了我在拍攝時就有的,某種感受。除了同理心,共情力,準確適當的表達,寶儀在這趟並不絕對順遂的旅程中,越來越展現出的一種態度和實踐,一種非常重要的態度和實踐,一種已經影響著我的態度和實踐。

    在女兒花花一歲多,開始對樂音展現出興趣的時候,作為她「受過大學教育,有一定鑒賞能力和審美品位」的爸爸,我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名曲:由巴赫、德布西、蕭邦的傑作組成,得來的,卻是不怎麼熱烈的回應。在那個時刻,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明天之前》拍攝之中,寶儀在見過某個嘉賓後的感歎:

    「這提醒我,不能用自己的經驗和好惡,揣度別人的態度和立場……」

    對啊,即使是作為爸爸也不能。

    那什麼是我應該做的呢?我不知道怎麼辦,但我知道大體的方向,像曾寶儀小姐在《明天之前》系列拍攝中展現的那樣:

    開放的心態,同時,要勇敢。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進入二O二O,進口的波伏龍芝士,即使在北京,也不再好找到。而此時此刻,寶儀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有了某些更重要的意義,它提醒我們:

    在這個物理上受到限制的時刻,我們仍然要選擇走出去,選擇真正進入他人的故事,理解他人的經驗,找到和其他人類的真實連接,這是對抗封閉的唯一辦法。

    在這個看似無數選擇,宣揚(在我看來很有必要加一個「假」字)個性的時代,我們仍然要選擇充盈自己。正視自己的好奇、熱愛,局限乃至恐懼,對它們進行擴充、探索、質疑、挑戰……這是作為「人」獨特而絕不能放棄的幸福。            

    二O二一年五月五日

    -

    本文摘自《#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作者: 曾寶儀 Bowie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17:36:29
    有 8,525 人按讚

    這應該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段旅程

    他是我訪問過年紀最大的長輩(104歲)
    事先張揚的死亡事件教會我太多太多
    這是一份很深遠的禮物
    轉送給你們
    希望你們也能收到❤️

    【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

    本文摘自 #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大衛.古道爾在澳洲加入了死亡醫生菲利普的諮詢團體,因此由團體裡的護士陪伴大衛去瑞士。他們先到法國見大衛家人最後一面,再飛往瑞士巴塞爾。

    菲利普知道這是宣揚他理念的好機會,因此他歡迎全球各大媒體前來拍攝。

    我們先打聽好大衛所下榻的飯店,打算入住同一間。由於延宕離開機場的時間,在計程車開進飯店花園時,正巧看到護士推著大衛進花園,向我們迎面而來。

    在沒做任何準備下,我向大衛搭訕,閒話家常。雖然只是聊天,但對我而言,這段談話比第二天我坐下來與他正式訪談還來得更真實與珍貴。

    當時溫暖陽光灑落花園中,我面對大衛,像孫女一般蹲在面前聽他說話,近距離看著他的臉、握著他的手時,我腦子閃過一個念頭:他真的好老啊。

    大衛的皮膚不停掉下小屑屑,手的皮膚非常皺。當他喝著茶時,茶水會不自覺從他唇邊流下……

    大衛是我訪問過最老的人瑞,看著他帶給我強烈的衝擊感。

    在身旁陪他用午餐,對於我的問題,他輕鬆回應我,或是不時開玩笑說:「歐洲人真不懂得做茶,我不該點茶喝的。」

    我問他:「對您來說,安樂死是個困難的決定嗎?」

    大衛說:「對我來說是個很簡單的決定,因為我這幾年的生活已經變成悲劇了。我一直盡力在忍受生活,雖然希望有能力享受它,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真希望澳洲政府能讓安樂死變得容易,但政府一直說不不不,所以我只能向瑞士尋求幫助。這不是最好的選擇,我真的不想選擇在瑞士結束生命,要是能直接在澳洲安樂死就好了。」

    我注意到大衛的衣服上印著一句話:丟臉地衰老。

    於是問他:「如您衣服上這句話所說,您真的認為衰老是一件丟臉的事嗎?」

    他說:「我不太清楚今天選了哪件衣服穿,但如果我穿著這件衣服去演講,我想那會有很好的諷刺效果。」

    儘管已高齡104歲,大衛仍不忘幽默。

    他繼續說:「#我不認為衰老是丟臉的,人們想活得久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寧願在沒這麼老的時候死去。我也曾經認為長壽很好,直到95歲之後大部分的生活我無法自理,被吊銷了駕照,對我而言這是結束生命的開始。」

    我接著問他:「離開這世界後,你最想念的會是什麼?」

    他回答:「我會很想念在斐濟做研究的那段時光。」

    高齡104歲的大衛沒有任何慢性病,兒孫成群,年過百歲的他仍然在大學教書做研究,從一般人眼中看來,他沒有安樂死的理由。

    我猜想,也許最主要原因是我看過的一則報導:1、2個月前,獨居的他在家中跌倒,3天後才被來幫忙打掃的人員發現。整整3天無法求救,只能躺在地上,這3天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他會想些什麼?

    於是我問大衛:「是因為你在家裡跌倒了,才做這個決定嗎?」

    他說:「不是。在我不能自由旅行、不能自在閱讀想讀的書、沒辦法好好教書,那時我就覺得差不多了,我該離開這個世界了。」

    我們互動非常自然。我臉上一點妝也沒有,頭髮由於十幾個小時的飛行而亂七八糟,也只能用簡單英文交談。儘管如此,這段時光比任何訪問都來得有價值。

    最後與他道別時,他執起我的手,親吻了一下。我也親吻了他的手。在那一刻,我們祝福了彼此。

    沒有死亡陰影下的悲傷與恐懼,我們就像來自地球兩端的忘年之交,一起在瑞士飯店有著美好陽光灑落的花園裡,吃了一頓愜意的午餐。

    巴塞爾第二天,英國導演安排了一些採訪行程,包含當天上午的正式記者會,以及機動性訪問陪著大衛來巴塞爾的護士、死亡醫生菲利普等相關人士。

    當我們抵達記者會現場時,陣仗之大,彷彿全世界的大媒體都來了。美國CNN、英國BBC、澳洲ABC、路透社……但東方面孔只有我們。

    大衛由孫子陪他到現場,孫子也是從另一個城市特地飛到瑞士,陪爺爺走完人生。

    雖然會場內擠滿媒體,但氣氛卻瀰漫著一股凝重,有種山雨欲來之感。

    一名記者打破沉悶的氣氛問大衛:「在您的最後一刻,您會放點什麼音樂嗎?」

    大衛說:「我應該會放《歡樂頌》。」

    說完,大衛竟大聲唱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的《歡樂頌》。他的歌聲,鎮住了現場所有人。

    瞬間,會場內彷彿亮了起來。這顯示大衛仍是活力充沛,他並非虛弱到必須結束生命的老人。

    而這反差,又更加突顯這整件事的荒謬,與考驗著我們一般人對死亡甚至是安樂死的認知。

    接下來,我們打聽到大衛的孫子可能會推著爺爺去附近植物園散心。這段出發前的空檔我們訪問了護士,我問護士:「為什麼大衛的家人沒打算幫他請24小時的看護?或許他就不必面對跌倒3天後才被發現這件事。」

    但護士反問我:「換作是妳,妳想要嗎?有人24小時監視著妳,盯著妳的吃喝拉撒睡,妳想過著這樣的日子嗎?」

    我被護士問倒了。

    對於家中長輩,我們理所當然認為要全天候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似乎就是最好的安排,但我們從來沒有問過長輩:你們想不想要?

    會不會長輩為了讓晚輩不那麼愧疚,把自己的尊嚴放到一邊了呢?這麼一來,反而是強加壓力在長輩身上。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想要過這樣的生活,又為什麼你會覺得這是最體貼長輩的方法?

    我重新思考了過去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

    大衛告別世界的日子到來。那天我同樣起了個大早,並且挑選了一套黑衣。我們陪著大衛以及他的家人去執行安樂死診所的現場。

    看著大衛上車之後,再坐上我們的車,英國導演沿路問我:「寶儀,妳在想什麼? 」

    當時我回答了這個問題4、5次,但每次都語無倫次。

    我在採訪?我在送一位老人家最後一程?我去見證他人的死亡?當時我腦中沒有任何消化這件事的機制。

    這到底是什麼?我到底在幹麼?大衛孫子心中的問號,或許和我是相同的。

    仍然有許多媒體到場。大衛與他的親人圍坐在房間中央的長桌。有媒體想上前對大衛說話,但此刻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也不認為我有資格走上前去說些告別的話。

    診所裡的人員忙進忙出處理事情,大衛似乎等得不耐,忍不住出聲問了:「我們到底還在等什麼呢? 」

    當他一說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此時,他的孫子反而笑了,說:「我們還有一些表格要填。」

    大衛便說:「總是有這麼多表格要填。」

    所有人這才跟著笑了。

    這些笑聲令我稍稍放鬆。這一刻我看見幽默的珍貴—笑,能讓緊繃的能量找到宣洩的出口。

    當下我突然明白,大衛早已準備好了,他人的悲傷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那麼身為旁觀者的我,到底在糾葛什麼?到底為了什麼要無所適從。

    此時此刻,我知道自己要以何種角色站在這裡了,心中糾葛倏地鬆開。

    這時有人進來說話: 「時間到了,大家可以出去了。」所有媒體移動到另一個房間等待。

    我在等待室中走來走去,心想不如來看書吧。書架上只有魯米的詩集是英文,其他都是我不懂的語言。

    或許我可以問問這本詩集,今天到底要教會我什麼?

    在心中默唸問題,隨意翻開一頁,這首詩的中譯是這樣的:

    「今日如此美妙,
    沒有可讓悲傷容身之處,
    今日讓我們從知識之杯裡啜飲那叫做信任的酒,
    既然不能只靠麵包與水過活,
    就讓我們吃點從神的手中接過來的食糧吧。」

    看了第一句我便笑了出來,答案多麼清楚明白。

    如果一路走來,我都在學習死亡不一定是悲傷,我為什麼要被悲傷困住,並且緊抓住它不放?

    或許我們能從這件事中得到一份禮物,這份所愛的人離開而留下來的禮物,我們有沒有拆開它並好好學習。

    讀完這首詩後不久,診所宣布大衛的死亡時間。

    這首詩不只是給我答案,它也給了〈告別的權利〉這部紀錄片一個答案。於是我將詩集這頁拍了下來。

    這的確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如果我們能認出它來,並且明白它是如此珍貴。

    最後,我把我的愛與祝福送給大衛。

    我相信有死後的世界,他在那裡將被眾人的愛與祝福擁抱。

    而最後的最後,我終將與那些悲傷與不捨道別。

    -

    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Bowie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安樂死 #euthanasia
    #生命禮物 #giftoflife

  • 攝理教紀錄片線上看 在 YJ Jane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3-15 08:00:00

    [YJ Podcast]此系列播放清單連結 → https://goo.gl/lUuCyu
    訂閱我看更多´▽`ʃ♡ƪ → http://goo.gl/IhcGR6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yjpodcast/

    Piper Pixar Disney

    《2017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Damien Chazelle《樂來越愛你》

    *最佳男主角Actor in a leading role
    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海邊的曼徹斯特》

    *最佳女主角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艾瑪史東Emma Stone《樂來越愛你》

    *最佳男配角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最佳女配角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藩籬》

    *最佳改編劇本 Adapted Screenplay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最佳原創劇本 Original Screenplay
    《海邊的曼徹斯特》

    *最佳動畫片 Animated Feature Film
    《動物方城市Zootopia》

    *最佳攝影 Cinematography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最佳原創音樂 Original Score
    《樂來越愛你》

    *最佳原創歌曲 Original Song
    〈City of Stars〉《樂來越愛你》

    *最佳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最佳剪輯 Film Editing
    《鋼鐵英雄》

    *最佳化妝及髮型 Makeup and Hairstyling
    《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

    *最佳道具與佈景設計 Production Design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最佳音效剪輯 Sound Editing
    《異星入境Arrival》

    *最佳混音 Sound Mixing
    《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

    *最佳視覺效果 Visual Effects
    《與森林共舞》

    *最佳紀錄片 Best Documentary
    O.J.: Made in America

    *最佳外語片 Foreign Language Film
    The Salesman

    *最佳紀錄短片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The White Helmets

    *最佳實景短片Live Action Short Film
    Sing

    *最佳動畫短片 Animated Short Film
    Piper

              ───────────
    .〃∩ ∧_∧   / 謝謝大家的支持  \
     ⊂⌒( ・ω・)  < 我會繼續努力的  |
      \_っ⌒/⌒c \  !!!!!!! /
         ⌒⌒    ───────────

    PS:
    我用的相機:Sony RX100 M3(個人認為這代cp值最推薦)
    麥克風:Blue Yeti + Adobe Audition(好重可是cp值也很不錯)
    手寫字插畫→cgua: https://www.instagram.com/c.gua/
    Podcast插畫→羊羹: https://www.facebook.com/wo4yokan/?fr...

    PS2:
    關於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法條聲明

    【中華民國法律】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訂。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