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攝氏華氏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攝氏華氏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攝氏華氏差別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氣候難民 我在2008年出版冰天凍地,全球升溫的結果竟然是全球急涷的新冰河時期。書中內容包括電影明日之後的情節,灣流斷流。灣流是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份。灣流停下來,地球失去調節氣溫的海洋環流,地球氣候變得極端,世界各地會有嚴重水災、強力風暴和熱浪。很快,地球會進入冰河時期。糧食失收,人口大量死亡。 書...
攝氏華氏差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氣候難民
我在2008年出版冰天凍地,全球升溫的結果竟然是全球急涷的新冰河時期。書中內容包括電影明日之後的情節,灣流斷流。灣流是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份。灣流停下來,地球失去調節氣溫的海洋環流,地球氣候變得極端,世界各地會有嚴重水災、強力風暴和熱浪。很快,地球會進入冰河時期。糧食失收,人口大量死亡。
書中有以下一句,「我們還未知道海洋環流停下來之後會有甚麼後果,但是新仙女木事件明顯地給我們嚴重的警告,肆意排放二氧化碳無異於跟死神玩捉迷藏。」
2021年8月5日,傳媒報導科學家證實灣流有停止跡象,灣流流量是1,600年來最低。可是,科學家不知道令灣流完全停止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多少。唯今之計是盡量減少排碳。我們每燒一克二氧化碳出來,灣流就會相應地減弱。地球會因為灣流減弱或者斷流而突然進入冰河時期。情況就像電影明日之後那樣恐怖。
即使灣流未完全停下來,2018年5月,大埔錄得攝氏38.1度的破記錄高溫。2020年氣候十分極端,2021年就更差。半個中國和歐洲泡在水中,七月熱浪加飛雪。中國鄭州水災傷亡慘重,河南省各地災情比荷里活恐怖片更加可怕。很多地區狂風暴雨,有些地區卻極度乾旱。寫這篇貼文時,加州Dixie市被山火燒成焦土。被燒成焦土的市鎮不是只有Dixie。山火燒了Paradise兩次,幾乎將整個Paradise燒成焦土。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地表溫度再度升破攝氏50度。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1/aug/05/climate-crisis-scientists-spot-warning-signs-of-gulf-stream-collapse
再這樣下去,地球上一半人口會在10年之內變成氣候難民。這是灣流即將斷流給人類的最後警告。每次我談論全球升溫都被人嘲笑。2021年,我反過來嘲笑那些曾經嘲笑過我的人。這些人笨到以為炒樓發達就是人生目標,心中只有名車豪宅和醇酒美女。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無論如何富有,結果都是人肉冰條。
以下內容節錄自冰天凍地:
北太平洋環流North Atlantic Gyre 分為4部份:
i. 北赤道海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t- 北緯10度至20度之間由東向西的水流。
ii. 灣流Gulf Stream– 由墨西哥灣開始沿著美國東岸海線向北流動,一直去到紐芬蘭。灣流減弱的話,美國東岸北部地區,例如紐約,和西歐地區,例如英國,會受到寒流襲擊。這也是電影明日之後的主要故事題材。
iii. 北大西洋海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 –灣流的延續海流,向東北流動,直達愛爾蘭及歐洲大陸西北海岸線。
iv. 康拉尼水流 Canary Current – 向西南流動,去到非洲的賽內加爾Senegal。
影響海洋環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球的轉動、風向和風速、海水的溫度及鹽度差、月球引力、海床地貌、海岸線和其他海流的強度及方向。深海水流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海水的密度差別和地心引力。密度差是海水溫度與鹽度的函數。
在北方氣候寒冷的地方,例如北海,上層海水因為受到低溫空氣的影響而結冰,擠出鹽份,增加海水的密度,於是向下沉降。這是整個環流的主要動力來源。
海水的鹽度下降,海水密度亦下降,寒冷海洋的海水沉降就會失去部份動力,整個環流有機會慢下來,甚至停下來。
英國在缺乏來自赤道地帶的溫暖海水,很快就會回到冰河時期。這並非杞人憂天。英國財經時報於2005年12月1日報導謂令到英倫三島及北歐溫暖的北大西洋環流正在減弱。位於英國修咸頓的英國國立海洋學中心(UK 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進行的綜合水流研究結果顯示自1992年至2004年,由熱帶流向北面的暖水減少30%,以體積計算。在1992年之前的40年,由熱帶流向北面的水量保持穩定。這項研究結果同日刊登在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Nature)。(詳情請參閱Nature 2005, 438, 655)
獲得諾貝爾獎的聯合國氣候轉變小組的科學家估計到本世紀末,北極地區的氣溫全上升攝氏6度(華氏10.8度),比地球上任何地區的升溫都要急速。
第5節歐洲危在旦夕
1.5.1. 灣流停下來
科學家發現驅使高溫海水從低緯度地區,即是熱帶,流向高緯地區,即是寒帶的灣流減弱了超過75%。由於灣流減弱,失去調節氣溫的功能,歐洲隨時都會進入冰河時期或者經歷極度嚴寒的冬季。
灣流的推動力量來自格陵蘭海的海水結冰令到水中的鹽度和密度增加而急速沉降。情況就像將汽水放入雪櫃中,汽水內的水份子結晶,即是結冰,將糖份擠到沒有結冰的液體中去。當汽水只是一半結冰時,留下來的液體濃度高過原本的汽水。
當海水的鹽度減低,即是能夠在結冰過程中擠出的鹽份減少,未結冰的海水沒有足夠密度沉降下去。北極冰架和海冰溶解能夠對氣候構成重大影響。不要以為冰架和海冰溶解不會令海平面升高就可以忽視。對全球氣候來說,這才是關鍵所在。
2005年,英國劍橋大學的海洋物理學教授彼德韋咸斯(Peter Wadhams)乘坐英國皇家海軍的核動力潛艇在北極冰冠下面走過,以潛艇的精密聲納系統研究北極冰冠在過去20年薄了46%的原因。
過往,北極有巨大的向下水流將密度高的冷水送到水面以下9,000呎(3000公尺)的海床。可是,韋咸斯教授發現那股向下水流幾乎完全消失。那就是說,北大西洋環流停止,熱帶的海水不會流到英國和北歐去。整個歐洲地區將會失去大自然的暖氣和暖水供應。
英國的夏季非常炎熱,很少人知道英國的緯度和西伯利亞相同。單是灣流的影響,英倫三島就升溫攝氏5至8度。
攝氏華氏差別 在 鄭子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來聊聊養雪茄
第一步如何選雪茄盒
話說最近看到越來越多朋友在抽雪茄 ,剛開始抽雪茄的時候 我也充滿了疑問 ,只能試著抽抽朋友的 跟自己買的不同在哪裡,試完發現一件事 為何朋友帶的雪茄總是比較順 比較好抽,後來慢慢研究如何讓雪茄變好抽。
首先當然要有個雪茄盒 市面上從數千元到數十萬的雪茄盒都有 該如何選呢,建議剛入門的朋友不是一定要買貴的雪茄盒,選盒子的重點是氣密度,只要氣密度夠好 貴跟便宜的雪茄盒差別就不會太大。
那如何看這盒子氣密度好壞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蓋子掀起高度約15公分放開手讓蓋子自然落下,這時氣密好的蓋子會無法馬上蓋到定位,會有種空氣頂住蓋子的感覺後才慢慢合上這就是氣密度好的雪茄盒了
拿到雪茄盒的第一步是養盒子,一般新的雪茄盒幾本上濕度都是跟空氣中濕度相同,但最適合雪茄的濕度是70%,所以如果新盒子加上剛買的新雪茄要加濕到70%需要的時間就會比較久,而且原本雪茄的濕度也有可能被新盒子影響,所以先把盒子加濕至70% 在將雪茄放入是可以讓雪茄的濕度變化降到最低,濕度可以直接看盒子上附的濕度計就行了。
基本上保存雪茄最佳的溫度與濕度是雙70 也就是華氏70度與濕度70%,華氏70度 攝氏大約是21-22度,但溫度控制會比較困難,最大的原則是別讓溫度高過30度,原因在古巴雪茄幾本上都是有機的 雖然在卷葉的時候都會檢查但難免茄葉上會有蟲卵殘留 所以過高的溫度會讓蟲卵孵化 進而咬壞雪茄
為什麼要70%的濕度
基本上一支雪茄由三部分組成 最裡面是(茄心),然後是(茄套)用來保護茄心,最外面是(茄衣)這三種菸葉組成雪茄 我們給雪茄適當的濕度是能讓雪茄順利的醇化 醇化的意義就是讓茄心及茄套能繼續發酵進而熟成(這跟熟成牛肉有點像)這過程我們就稱它為養雪茄
一支養的好的雪茄是能讓一般大家抽過又苦又辣的刻板印象撤底改觀 是能讓人有回甘的甜味 如果你抽到的是有辣味的雪茄大多都是没養好或是不知道雪茄要養 只是簡單的存放讓雪茄濕度流失所導致
雪茄小常識
常常都會看到雪茄標示 48 52 54 是表示雪茄的環徑
通常是以1/64英寸(1英寸等於2.54厘米)作為基本單位,用雪茄環徑(ring gauge)來表示。
如果說雪茄的環徑是52,則表明雪茄是52/64英寸粗
就是 25.4 / 64 x 52 = 20.6mm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至粉絲專頁按讚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samchenh7/
感恩🙏
攝氏華氏差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篇天下雜誌專文報導,標題『3倍價高級吐司竟熱賣十萬條!接單爆滿的「小奢侈」宅商機』引發我決定將這幾年來,陸續創作出的各式吐司食譜集結整理在一起的念頭。著手準備整理時一直想應該就是十多款吧?沒想到認真整理起來,截至2021年6月初,自己竟然也默默的創作出21道配方截然不同的吐司配方食譜。如果你要問我它們各自有什麼不同之處?回推至每一道吐司配方的創作或設計動機,幾乎都是以【有特色的風味】、【不同質地】、【更柔軟與保溼】….等,在這一系列的吐司作品中,自己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也認識食材如何能改變吐司質地或對外型產生助益。
在這則報導中提到,吐司的魅力讓日本因疫情消失的人潮回籠,其中大家比較熟知品牌日本摩斯漢堡,從2021年的3月份起,每月選定兩個週五,推出預約限定的特製高級吐司。產品取名為「讓人驚嘆像根本不用塗奶油的濃厚吐司」,這款摩斯與山崎麵包合做的吐司,半條售價600日圓(約180台幣),是一般吐司的3倍,可見這股吐司熱潮確實帶起消費商機。
吐司是一個講求外型必須堅挺、具有理想膨發力、同時吃起來必須有一定的柔軟性與濕潤口感。要做到以上這幾點就必須真正認識食材的深度影響,例如麵粉的蛋白質含量 (麵筋高低)、小麥研磨細膩度對於吸水力的差異 (如法國粉或流淚吐司專用粉…),麵團發酵溫度的差別。再者就是一些添加食材產生的改變,例如雞蛋能提高膨發力,蛋黃能乳化添加油脂,適量油脂能讓麵筋具有更好延展韌性,適量砂糖能為麵包體帶來保濕性,加入優格或使用天然魯邦麵種能延緩麵包體的老化,使用湯種能提早釋放澱粉酶…等,這些都是從不同配方至做中所獲得的實務心得。
自己在撰寫【不萊嗯的麵包學】這本書時,還沒明顯察覺或歸納出這一點,這裡想透過這篇吐司總整理文章加以補充。不過這是一個大致原則而非絕對性,細微上的差別還是要以各篇吐司食譜指定的做法為依歸。如果要以烘烤時間作為出爐依據,例如我的食譜平均都在33分鐘,那麼【帶蓋吐司】與【山形吐司】在烘烤溫度設定時就有不同。帶蓋吐司平均要以較高溫入爐,大約是攝氏210度 (華氏410度),如是山型吐司則大約是攝氏195度 (華氏390度)。接續須微調溫度就端看麵團食材中的含糖量或一些容易上色的食材。
雖然用錯了較低溫度度來烘烤帶蓋吐司也不會是什麼問題,不過拉長時間烘烤卻容易造成,麵包體組織裡層水分散失過多,吃起來明顯較乾,如過烘烤不足則會出現出爐遇見冷控氣的縮腰現象。
當然吐司的整型有許多種手法,早先也特別寫過一篇文章《不同擀捲手法的差異比較》分析箇中差異,這些不同的擀捲我也運用在以下這些吐司配方中,你也能實際看出整形手法對於每份吐司在切面上產生的不特質。當然如果最終是用為夾心吐司,這些差異就比較察覺不易察覺出來,但如果是當成一片片享受質地,如同雜誌報導的『高級吐司』的話,那麼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拿出來講究。
紅酒葡萄乾肉桂 (6/5上架)、優格奶油白土司、優格鮮奶油半全麥吐司、蜂蜜奶油吐司、橄欖油吐司、基礎英式吐司、帶蓋白吐司 (角型吐司)、流淚吐司、鮮奶芋頭波蘿吐司、南瓜鮮奶吐司、檸檬吐司、蜂蜜燕麥土司、紅豆鮮奶油吐司、多米湯種日式牛奶土司、軟綿百香果吐司 、雲朵生吐司、小桃紅吐司、焦糖瑪奇朵 (咖啡煉乳) 吐司、絲光棉柔吐司 (含魯邦種)、皇爵棉花吐司、國王鮮奶油吐司。以上共21款。
21款吐司專門食譜總整理 (贊助會員登入閱讀)
https://recipe.briancuisine.com/?p=42268
#之前以為是16款實際已達21款吐司食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