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家吃飯,都會主動替所有人倒飲料、拿筷子。
__
去年,我和系上的幾個朋友自己糾團跑去日本北海道畢業旅行,一共玩了四天
在最後一天準備要離開時,我們本來都想再跑去札幌逛逛的,就只有一個同學說她想脫團,去買點花
.
「花?那不能帶回台灣吧」
.
『我沒有要帶回去呀』
.
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是想...
每次大家吃飯,都會主動替所有人倒飲料、拿筷子。
__
去年,我和系上的幾個朋友自己糾團跑去日本北海道畢業旅行,一共玩了四天
在最後一天準備要離開時,我們本來都想再跑去札幌逛逛的,就只有一個同學說她想脫團,去買點花
.
「花?那不能帶回台灣吧」
.
『我沒有要帶回去呀』
.
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是想留給接待我們這幾天的民宿老闆娘
.
「我有不小心偷聽到對話,上一團台灣客人好像帶給他們很大的困擾」
.
「可是你看,即便如此,他們接待我們仍是沒有半點怠慢,還是非常用心」
.
「如果可以,我想多多少少讓人家對我們留下些好印象,多少挽回些人家對台灣人的想法吧」
.
最後我們一起合資買了一小束花,加線上請日文系的朋友幫忙翻譯,寫成了張感謝卡留房間桌上
等到回到台灣才發現,老闆娘也親自請人用中文回了封mail道謝。
__
發合照出去前,不只自己,要修圖就會替所有人都修
還會先問問對方覺得好不好看,都沒問題了才發。
__
大學室友
由於科系關係,她經常很晚睡,即使我們從來沒有跟她反應過,她自己就擔心怕亮到我們,便捨學校附的檯燈不用,自己買了能調節亮度的燈,還拿廢紙箱當遮光板貼,反覆確定多次我們幾個人床位都不會被光刺到,只要我們誰上床,就自動切換亮度
她很喜歡跟學校的狗狗、貓咪互動,時不時就會去買寵物罐頭去宿舍旁邊餵,但她只要有跟狗貓玩了,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拿滾筒把毛黏掉,接著換衣服去洗澡,從不帶任何味道回來
她其實是那種很愛笑的女生,我有好幾次準備進房間時,都在房門外聽到她看影片看到大笑,但只要我們一回來,她就會自覺戴上耳機,接著所有笑都會摀嘴巴,笑到抽搐都不會發出什麼聲音
她很愛乾淨,直接扛了台手持式吸塵器來寢室用,定期就會清冷氣濾網和電風扇扇葉,我們有跟她說這其實可以輪流,她也僅笑著說不用,這是她自己會過敏,所以有點潔癖,還請我們別見怪
或許這些都稱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可我真覺得能這樣從不把自己的習慣強加到他人身上,時時注意到自己的舉止會否帶給別人困擾,即使做再好,也沒有半分優越感
這本身,就是種最高的素質。
__
結帳的時候,他都一定會把錢直接放到對方手裡,並說謝謝
服務業做久肯定會懂,這舉動有多暖心。
__
期中考終於考完,我們一群人跑去夜唱放鬆一下
回來時,已經是凌晨時分,大家都喝了點酒,其中有幾個醉到要被攙扶著走
在我們準備要下樓時,電梯門開,裡面站著的是三個女生,年紀判斷應該也是大學生
我才正要踏進去,就被另一朋友給拉住
.
「不好意思,我們還有朋友沒到,妳們先下去」
.
對方愣了一下,倒也沒說什麼,就點點頭,按關門鍵下去了
.
『蛤?還有誰沒來?』我一臉不解地看著他
.
「你白癡喔,我們幾個全男的,又醉成這樣,人家會不安吧」
.
「而且酒味薰人,電梯又這麼小,我都不舒服了,何況她們」
.
__
點餐、點飲料前,一定先問有沒有吃素、吃不吃牛、能喝冰的嗎?
__
剛到香港念書時,為了聽不懂粵語適應地很辛苦
畢竟就算上課沒問題,不會廣東話私底下就很難融入本地同學
我其中一個朋友,她知道後,凡是她跟其他人用粵語對話,她就會再用普通話給我翻譯一次,還會細細解釋某些用詞的不同
要知道,她的普通話其實也不太好,就像要普通台灣學生講英文一樣,就算會講,也是有點吃力的,常常會想不到哪個詞彙表達好
.
「可能我以前在學校被排擠過,知道那種都融不進去別人的感受吧?」
.
「而且我覺得妳也是很棒的朋友呀,值得我這樣做」
.
「對我來說,也是練習普通話的機會囉」
.
__
認識六年,從高中熟到大學都要畢業的哥們了
四天前,我租屋處的水管壞了,通知房東後,房東也請了水電工來處理
本來說好是下午,還有其他室友在時要來的,可到了後臨時說有材料沒帶得回去拿,接著又說事情太多忙不完,結果拖到傍晚時分才到
我心裡有點作難,畢竟整層樓現在就只剩我一個女生,要讓陌生男子進來多少會有點怕
可人家也是好不容易才排開工作趕過來的,不好拒絕啊
.
「那我過去陪妳吧」
.
『也是不用啦,很遠欸』
.
「還好啦,晚餐妳請就好」
.
『靠北你這個現實的人』
.
他真的騎快半小時的車跑來了,但他就只是站在我的門口,不肯進來
.
『你站門口幹嘛,進來啊』
.
「不行」
.
「現在有女友了,她會吃醋」
.
『怎麼,你沒跟她說喔?』
.
「有啊,廢話,我什麼人」
.
『她不同意?』
.
「她不同意,妳覺得我還會來嗎?」
.
『不然是怎樣嘛,幹嘛一副好像我逼你來的樣子』
.
「她當然同意啊,她知道我跟妳有多好,她哪會不同意」
.
「啊可是女生這種同意,都嘛是想要裝大方,想要去當那個善解人意的好女友,內心還是會亂想呀」
.
「而且,她這樣信任我,我才更要讓她的信任值得吧」
.
結果就是他一直守在門外,等水電工到,修完,確定對方下樓離開後,才準備一起走
全程他都時不時低頭在跟女友聊天
不得不說,他雖然幹話有點多,但卻是我遇過最有素質的男生之一。
__
試問,朋友的什麼行為
曾讓你默默讚嘆素質高呢?
__
樂擎文
#你的故事我幫你寫
更多建議、故事,收於《筆尖上的擺渡人》,訂書、投稿、演講資訊,請見 @luke7459
攙粵音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常影評]
陳小娟導演、編劇,《淪落人》(Still human,Still dream),2018。
五一勞動節,決定趕緊把握機會去看《淪落人》。
劇名透露了兩個主角的淒傷身世:香港工人昌榮因為工傷意外導致肩膀以下癱瘓,妻離子散。時常探望陪伴的只有昔日下屬張輝,因此需要飄洋過海的菲傭Evelyn幫助打理生活。他們兩人皆與家人不睦(昌榮的兒子例外),無論實質距離或心理距離都十分遙遠;彼此卻因為朝夕相處,產生相濡以沫的感情。年輕的Evelyn其實有著成為攝影師的願望,卻為生計所逼暫時放下夢想;昌榮看著Evelyn熱愛拍照的模樣和攝影才華,決心助她一臂之力⋯⋯
這樣的題材雖不陌生,但黃秋生的演繹、全體演員整齊而又讓人信服的演技,讓整個故事更有渲染力。和熟悉香港影視的觀眾不同,我雖然熟悉黃秋生的名字,卻從未看過他演的劇。但即使只看《淪落人》,也可以感受到他深沉的演員功底。
在<專訪:黃秋生,黐乸線>中,黃秋生提到昌榮這角色動作很少:「注意手腳的蜷縮,腳趾的開合,心口以下要控制自己不動。」也說「這次演昌榮要很踏實,不要想太多,沒有一點多餘。真實便在於那份淡然」。我們便可以看到,電影從最開頭一幕他從輪椅上抬頭的冷然神色,帶Eveliyn回家在住所門口的忿忿碎念;試圖用翻譯軟體和Evelyn溝通的笨拙,沒收護照時的防備和不信任,發現Evelyn為了做好工作舉著水桶時嘴角揚起的微笑;和好友一起看AV的交流,摔到地上回想出事那一幕,被攙扶起身後發現自己失禁的羞慚,說自己是垃圾廢人的頹敗⋯⋯黃秋生由內而外精準地呈現昌榮的各種身心狀態,也讓我們看見身心障礙者的身體和慾望。或許受剛看完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影響,「為什麼是我?我只是剛好經過,剛好經過⋯⋯」當黃秋生抖著唇講出這段台詞而又崩潰痛哭時,馬上讓我想到應思聰的台詞,倍感心痛。
同樣讓人不捨的,是姬素·孔尚治飾演的Evelyn。或許可以找到在香港電影中如何再現「菲傭」和「身心障礙者」的回顧分析,不過對我來說,受惠於台灣對移民工文學已漸漸有一些探討,劇中寫Evelyn在雇主前後的小小反差、和其他菲籍移工姊妹交流的場景,都疊印上《跨國灰姑娘》、《回家》等作品中的女性移工身世和傷懷。有句諷刺的話這樣說:「我們要的是菲傭,但來的是一個人。」受限於篇幅與主題側重,那些對外籍勞工的歧視言行都由有些刻板的角色擔當惡人,但想想台灣的環境,也足以刺中我們心頭了。
其實兩個小時的片長不算短,但導演常常一、兩個鏡頭切換便讓人明白前因後果,因此不會過於拖沓,情感上也顯得相對節制。而導演對粵語的精湛運用,更教人印象深刻。常榮的港式英語常惹人發笑,像是「茶煲」(trouble)、肌肉收縮/「suk」(shrink)、「蛇𠺌」(scared),這些諧音雙關更添觀劇樂趣。雖然有些奢求,也未必全看得懂,不過如果日常對白也可以有全粵語字幕,會讓人更直接體會語言之精妙吧。
此外,若熟悉導演意在言外的手法,我們便能看出,昌榮笨拙的語言表達,蘊含的實是滿滿真心。如在飯館和Evelyn說,我已準備好離別,這句話接在餐館老闆說要拆遷之後,讓傷感情緒漲到高點。當Evelyn翻著他偷偷做好的作品集,我們也跟著淚流滿面。關鍵的「多撚謝」與「黐乸線」,更在電影最後帶來無窮尾勁。對我這種不諳粵語的人來說,僅是這樣就深深感受到導演對語言的敏銳和力道。而昌榮和Evelyn之間那又似父女、又是主僕、又有朋友般的信任、又帶著男女之情的複雜曖昧感情,不只是家務移工必須面對的情緒勞動課題,更因為語言的歧義有了更多想像的餘裕。
「你唔好睇小啲花呀,呢啲乾咗可以做藥材㗎,過多陣就會結成棉花,又吹去新嘅地方重新開始。」這是昌榮告訴evelyn的話。當他想辦法讓Evelyn去會見外國攝影師,自己和阿輝在樹下並肩,看著落地的木棉,再至片尾漫天棉絮飛舞中的一句「黐乸線」,都讓木棉花形成重要的象徵。《淪落人》讓這些人彼此相互扶持,完成彼此夢想,甚至也完成了昌榮的英雄形象。他代表著某種「舊時」的香港精神、香港價值。身在井字樓,又被殘疾所困,也還是要抬頭望天。
電影淡淡的懷舊氣氛還讓我想起《歲月神偷》,而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情誼則讓我想起《桃姐》。但《淪落人》的溫情其實有時是傷逝,勵志反過來讀是無望。在這個有著鋪天蓋地的惡意,折傷人的尊嚴感、價值感的時代,《淪落人》確實提供一個甜美的自由幻夢——現實有多嚴酷,夢就有多甜。再難,人們似乎也只能這樣相信了吧:小小的花亦會有用,低微的人有夢也能成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