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操作制約skinne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操作制約skinne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操作制約skinne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操作制約skinner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奧2020】#為什麼我一看比賽就掉分啦~ | 鴿子的迷信 // 🕊 . #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 大家是不是正在為了各種賽事超級緊張,然後覺得,「為甚麼我一看電視就掉分數啦~」,觀賽群眾時常會有一種不敢看的感覺,「一定是因為自己介入了,所以才改變了比賽的結果」。一邊看球賽,我們奧運科普一下。其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阿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運用心理技巧 讓他對妳喜歡成癮? #兩性 #心理學 #間歇性強化 喜歡別忘了訂閱、分享及開啟小鈴鐺哦。 🔸【阿畫第二頻道】日常廢片 https://reurl.cc/5qkMOv 🔸【阿畫】粉絲團 https://bit.ly/2pRPiiE 🔸【阿畫】Instagram https://bit...

操作制約skinner 在 偽學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3:31

【東奧2020】#為什麼我一看比賽就掉分啦~ | 鴿子的迷信 // . #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 大家是不是正在為了各種賽事超級緊張,然後覺得,「為甚麼我一看電視就掉分數啦~」,觀賽群眾時常會有一種不敢看的感覺,「一定是因為自己介入了,所以才改變了比賽的結果」。一邊看球賽,我們奧運科普一下。其實,這是...

  • 操作制約skinner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31 19:23:47
    有 71 人按讚

    【東奧2020】#為什麼我一看比賽就掉分啦~ | 鴿子的迷信 // 🕊
    .
    #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 大家是不是正在為了各種賽事超級緊張,然後覺得,「為甚麼我一看電視就掉分數啦~」,觀賽群眾時常會有一種不敢看的感覺,「一定是因為自己介入了,所以才改變了比賽的結果」。一邊看球賽,我們奧運科普一下。其實,這是一種「#鴿子的迷信」(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s)。
    .
    ▓ #箱子裡的鴿子
    .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史金納(B. F. Skinner),在1948年時做了一個實驗。史金納把鴿子放進一個箱箱中,每間隔十五秒就掉一顆食物,鴿子就會很開心的吃掉這顆食物,之後再過十五秒又掉一顆,不斷重複。
    .
    所以掉食物這件事,其實跟鴿子的行為完全無關,但「#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會讓鴿子把「#行為」和「#結果」關聯起來,就是鴿子就會亂連結。於是,鴿子會自己在箱子裡,重複做出自己覺得與食物相關的行為,牠深深相信這樣就會有東西可以吃了。
    .
    ▓ #我不敢看比賽啦會掉分
    .
    「用念力」、「關電視」、「吃雞排(?)」等乞求勝利的行為,只要多幾次相關的機率,我們就會把自己想要與不想要的因果關係連結起來。像是「打麻將要穿紅內褲」一樣,產生一種類似迷信的歸因謬誤行為。
    .
    其實,這樣也沒甚麼不對。人本來就會積極地追求事物的因果關係,以試圖辨明混沌不明的無序,形成可以預測、掌握秩序。是還蠻自然的行為啦~
    .
    重點是,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 然後等等拜託要 #聖杯~ (雞排準備)

    |

    #參考文獻:
    .
    Skinner, B. F. (1948). 'Superstition'in the pige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8(2), 168.

  • 操作制約skinner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00:15:09
    有 208 人按讚

    <關於玩的閱讀 3之3>

    所以打電動到底是會變聰明,還是會讓人腦波變弱呢?

    還沒讀這本書之前,想像這會看到很多青少年或是阿宅的故事。沒想這本書有點像是心理學概論,只是所有的例子都是用電玩來解釋,像是電玩的設計,打電動時人的反應,以及電玩公司行銷的手法,等等。在職場上這麼多年,讓我想起大學時代上的通識心理學課程,應該是大學上過最實用的課程之一了。

    作者分成四個段落來描述各式心理學的應用。分別是玩家的心理學,遊戲設計者使用的心理學,遊戲公司用來推廣的心理學,以及遊戲本身反應出來的心理現象。以前上心理學的時候很多例子用動物,在這裏所有的例子都是用人類 😆

    心理學裡面講到人對社群的認同,以及在無人觀看下時容易投機。在電玩的世界當中有各個遊戲公司的粉絲陣營互相叫囂,以及遊戲世界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弊(特別是在不用真實姓名,或者看到別人也這麼做的時候)。其中花錢作弊的市場需求之大甚至還有公司做成軟體服務平台的商務模式 (SaaS)!

    遊戲的設計就更不用說了,裡面有許多快思慢想兩位作者許多的心血結晶體現在當中。包括了人們為了迴避損失造成的痛感 (Loss adversion) 造成許多不理性的抉擇,包括研究讓狗狗流口水的帕夫洛實驗,其實像是電玩中不定時的讓人可以獲取寶物的爽感。還有史納金箱 (Skinner Box) 研究動物的操作制約以及經典條件反射,像極了線上遊戲那些讓我們欲罷不能而上癮的反饋動作(社群媒體常常使用)。有一位身兼學者的電玩設計家看不慣像“開心農場”這種偷菜的遊戲,竟然能成為遊戲,為了要嘲諷並且教育大眾什麼才是像樣的遊戲,於是自己寫了一個愚蠢的遊戲 “Cow Clicker" 。沒想到他刻意做得蠢遊戲竟然大受歡迎,他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讓所有的牛一起升天消失,然後還上CNN受訪,分享社群媒體怎樣使用這些遊戲或取個人資料。

    再來就是電玩公司的行銷手法。為什麼有那麼多遊戲當中會有購買點數,或是遊戲中花費的機會呢?就像以前心理學學到的當你在重視花腦力的工作時,你的腦波真的就會比較弱。以前的心理實驗,是讓人一直背不同組的電話號碼。結束後你可以吃巧克力或者是比較健康的水果杯,實驗發現,背電話號碼的人選巧克力的機率遠大於沒有做這件事情的人。還有所有電玩的代幣,促銷,以及定價策略。無一不是用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境中啊!

    至於遊戲本身一個很有趣的議題是電玩當中的虛擬人物,會無形的影響玩家的行為。他先從最入門的道理講到我們的行為會影響你的態度(就像基礎心理學有探討到,在黑暗中突然開始跑起來,是因為害怕?還是因為跑步的心跳加速讓你感覺到害怕?)當你的虛擬人物是帥哥美女時,你在遊戲中就會比較自信,心理學研究這個效應叫作 “Proteus effect” (海神效應) 。有些電玩會在你的虛擬人物手上放置某品牌的飲料或者點心(因為有自我投射的作用)。實驗發現這樣會讓玩家更請向去買那個品牌的飲料或是點心。還有任天堂的Wii曾經讓運動中的玩家虛擬人物一起健身,並且在健身過程當中稍微變瘦。結果都讓玩家更努力運動了 😂

    另一個常常提出的話題是,射擊和殺戮電玩遊戲,是否會讓青少年更暴力?這個議題曾經在加州阿諾當州長時,立法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玩暴力電玩 (是說,阿諾自己以前演的電影哪個不暴力啊?)後來因為有太多人不服上訴到最高法院,最後美國大法官解釋這樣的禁止事違反言論自由,所以解除了這項禁止。在心理學中也是分成兩派,常常觀看某一種行為的確會讓那種行為短時間在生活中容易發生,長時間的效應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

    至於打電動會不會讓人變聰明呢?根據多位學者的研究不同的電玩可以訓練大腦不同的面向,也的確有明顯增強的證據。這裡有提到一位腦神經科學家他們意外的發現電玩幫助玩家的視力,注意力,以及多工的能力。但作者用一個很棒的比喻 “Smarter? It's leg day at your brain's gym” (會變聰明嗎?還是應該說是你大腦健身房的練腿日?)這些單一的大腦功能畢竟是有限的,所謂的智慧(Intelligence) 是大腦不同的功能搭配組合起來的效果。就像是每天光練深蹲的,如果沒有搭配其他的項目以及身體的協調性訓練,大概也不會稱為一個很會運動的人吧?

    作者寫這個書的目的,是看見心理學許多的效應在電玩當中,充分的彰顯。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遊戲設計者可以透過精心的設計,鼓勵正面的態度,鼓勵社群合作以及其他有益身心的發展。這麼說來每天打點電動,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喔!

    延伸閱讀:
    關於“快思慢想”作者的故事
    關於 “Sega 大戰任天堂”的故事
    關於虛擬實境Oculus 的故事

    全文用相關影片和延伸閱讀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getting-gamers-電玩心理學/

    #電玩 #心理學 #腦神經科學 #videogames #gamers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 操作制約skinner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06 23:58:29
    有 181 人按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中國科技圈前陣子熱烈討論「996」,也就是每天上午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每週工作六天,或泛指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但不給加班費的不成文制度。

    請參考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996%E5%B7%A5%E4%BD%9C%E5%88%B6

    看到這些討論,其實感慨良多。

    你大概也看過許多台灣的廣告,裏頭常常出現這樣的訊息:「加班工作累了嗎?來罐提神飲料!」「中午又沒吃飯造成胃食道逆流了嗎?來喝包胃乳!」「擔心小孩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嗎?交給XX保全,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看到這類訊息,我就覺得納悶:怎麼都是一些延續錯誤的補償性做法?真正該被解決的問題難道不是不要一直加班、不要中午忙到不吃飯、不要把小孩單獨放在家裡嗎?然而,我這帶點憤怒的納悶,是心虛的。

    因為身為創業者,我過去九年,週一到週五,每天工作時數起碼 12 個小時,通常是更長。週末假日常常也都在8小時以上,這還是指真的放假在家,別提我許多假日是有活動要辦、要參加的。我分配給家庭生活的時間非常少,不管是我的原生家庭,還是我自己組的新家庭。

    身為一個苦哈哈的創業者,過著跟我類似生活的人,我認識好多。我,就是那個沒辦法去接小孩,得靠安親班幫忙顧小孩的家長。我就是那個中午會忙到沒時間吃飯,甚至可能整天都沒吃飯的那種工作者。

    有一段時間,大概三年前,因為工作項目實在有點多(自找的),那時候接受一些媒體跟學生的訪談,對方客氣地問我:「是怎樣能夠做那麼多事情呢?」彷彿期待我能說出一些很厲害的訣竅,但我能回答的只有:「就不睡覺」。

    真的,那時候我總覺得沒什麼方法,我不知道有什麼更快的方法,就算有,也不是我這種沒資源沒地位的人能夠使用的,我跟夥伴只能拼命做,做許多人看不上眼的事情,試圖找出一條路。我得承認,因為想做的太多,事情結果做得不夠細緻,甚至慌張失措,最後還是沒把事做好。

    常態性超時工作,絕不是美德或是義務,甚至是一種病態,但我過去幾年的確沒有以身作則,甚至也連累我的同事。網友分享的慣老闆台詞,許多句都從我口中出現過,只不過我講那些話的時候,沒有自覺。

    我曾經很擔心,要是我不那樣工作,那麼好不容易締造的小小成績,跟因此而出現的小小希望,都會不復存在,甚至,可能早就鳥獸散。

    我曾經堅信:活在不合理的國家,我無法突然做合理的事情。所以如果要創造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不合理更不合理,看看能否矯枉過正,讓下一代能活得稍微合理一點。

    不過去年底遭遇到的幾件事情,促使我做了很多改變。我認為我過去的作法,可能、或許在過去某一段時間內是對的(吧),但,隨著主客觀條件都改變,就不再是對的了。

    (延伸閱讀:關於那些失敗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6304222864948

    過去半年來,我從日常運營工作淡出,公司與網站的表現反而是越來越好,我完全不用像以前好幾年一樣「忙」,我想這大概多多少少證明了一些事。

    往更深處想,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被過去一小段的成功給困在了某種運作的慣性裡,接著認為自己就是得繼續繞著圈子轉,好的事情才會持續下去,而如果壞的事情發生,那肯定是因為我繞圈子繞得不夠認真。我讀過非常多商管書警告我這個陷阱--因為世界越來越斷裂、改變已經非線性--但我終究還是掉進去了,跟史金納的鴿子沒兩樣。

    關於史金納的鴿子,可以讀這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文章:

    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921

    摘錄:「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曾經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給籠子裡的鴿子餵食,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15秒固定落下食物。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鴿子開始出現了各式各項的「迷信」行為:有一隻鴿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的條件反射;另一隻反覆將頭撞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另外有一隻只顯現出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桿下面並反覆抬起它;其他鴿子也都有著不同的怪異行為。 

    接下來,史金納找出一隻鴿子,慢慢把餵食的間隔時間拉長到一分鐘。結果那隻鴿子表現得更為精力充沛,在這一分鐘內,像是在表演一種舞蹈(有如「鴿子乞食舞」)。最後史金納要消除這種行為,便不再餵食,使迷信的行為慢慢消退,到最後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完全消退之前反應超過了一萬次。」

    ( 延伸閱讀:「操作制約」訓練鴿子送炸彈?史金納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3/20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7081

    簡單來說,落下食物的規律是固定的,跟鴿子幹啥完全無關,但鴿子就是會以為這獎勵跟自己有關,於是自己把自己給模式化、定型化了。

    而近幾個月我也連帶發現,很多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參選人的行為,也像是隻鴿子。他們認為自己過往那些說得出嘴拿得出手的成績(就是掉下來的食物),都是自己當鴿子拍翅膀繞圈子繞出來的,那些對手鴿子們的成績糟糕,則都是因為他們繞圈子繞得不夠努力,自己肯定比他們更懂得如何繞圈子,讓食物掉下來---他們或許其實沒有我那麼蠢,但講出來的話大多就是這個調。

    而我們這些選民,好似被各自喜愛的鴿子催眠了,相信食物掉下來或不掉下來,真是因為鴿子的舞蹈動作,而不是其他許多更實質的因由。

    發現自己是隻鴿子,而且覺得很多人其實也是鴿子的我,並不打算就此整天在廣場散步、點頭、等食物。我還是相信曾子的那句話,不過現在的我知道,任重道遠沒錯,但道不只一條,而且不用都得用同樣的方式走;死而後已沒錯,但也別以為事成了就得多虧自己做到累死,更別再以為做到累死就肯定能成事。

    #如同蒼井優林志玲結婚我再怎樣繞圈圈拍翅膀也無涉
    #鄭龜嗑什麼暫停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