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擇木而棲作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擇木而棲作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擇木而棲作者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3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年肥佬黎只要一點頭,在大陸插旗,今日壹傳媒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蘋果上下員工個個發大財,怎會落得今天境地?但肥佬黎「根本無諗過班細,亦都無為班細考慮」。咁衰嘅老闆,蘋果員工早就應該良禽擇木而棲,集體辭職「以死明志」,何必猶豫不決拖拖拉拉,為那班連自身安危也拋諸腦後的大大老細送頭呢?// #馮睎乾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空間筆記:陳皓1 1/2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皓 本書特色: 《空間筆記──陳皓詩集1½》,為詩人陳皓繼《在那裡遇見寂寞》後第二本詩集,共收錄五十首詩作並由詩人向陽、陳謙,小說家巴代作序推薦。全書貫穿真實與虛幻之詩的語境,空間設計作為詩人的專業領域之一,與詩結合的...
擇木而棲作者 在 林郁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3:25:59
《 培養皿中的失序末世狂想 》寫《#困獸園》#陳昱凱 個展。 文 / #林郁晉 / / 「結果不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狀態,而是持續地在時間軸中延展,進行著它的變動」陳昱凱說。 2015年11月。還在就讀研究所的陳昱凱正騎著車趕著要將作品送去評鑑,一場車禍卻突如其來,對向快速行駛的巨輪碾碎了作品,變成...
擇木而棲作者 在 一撇中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5:09:28
《我們這一代人》 最近許多至好的朋友都辭職了,原因不是不喜歡她們的工作,而是因為發現工作無法實踐她們的本身所渴望的意義。 ———— 從事創作的某君,辭職後竟然惹得老闆動怒,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的文章,含沙射影,看似是一心求良禽,卻被人瞥見他那狹窄的內心,竟然容不下一個人離去。而通篇文章都洋溢著道德,...
-
擇木而棲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7-11 18:13:39本集主題:「空間筆記:陳皓1 1/2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皓
本書特色:
《空間筆記──陳皓詩集1½》,為詩人陳皓繼《在那裡遇見寂寞》後第二本詩集,共收錄五十首詩作並由詩人向陽、陳謙,小說家巴代作序推薦。全書貫穿真實與虛幻之詩的語境,空間設計作為詩人的專業領域之一,與詩結合的跨界創作將激盪出怎樣的火花?
詩人向陽在序中說:「法國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在他的《空間詩學》曾引用法國詩人的詩作,論述詩人如何在詩的意象處理中觸發「創造性的想像」,開啟嶄新的棲居「空間」。……通過他的意象語言和書寫題材,卻看到了陳皓透過想像,選擇意象語言,以詩表現出來的空間感。」
小說家巴代:「詩人以其室內設計的專業,在線條、角度與光線間,揮灑著其流暢、象徵、隱喻的詩語,想像並具象其樓梯間的情感、溫度、光線與浪漫,令人不自覺渴盼黑夜褪去時,在轉折間,邂逅霧凝露珠上折射而入的晨光,因而幸福。這樣的「雙重專業」入詩,也造就這個組詩,既抽象又具體,既浪漫又務實,商業並呈藝術,氛圍兼具意象。但,若要說這是詩人陳皓一個大跨步的風格改變,我寧願相信這是他不安於框架的自我挑戰的穩健呈現,是詩藝基本工的反射,一切是那麼自然,令人驚奇卻不意外。」
作者簡介:陳皓
新北市人。曾任《薪火詩刊》《鳴蛹季刊》《野薑花詩刊》主編、《曼陀羅詩刊》編輯委員、《葡萄園詩刊》美術編輯。詩作曾獲『枋橋藝文獎』、『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入選《兩岸當代詩萃》等。
曾以「藝術試探芻論」為題旨發表「藝術試探芻論──現代水墨個展」、「消失的風景──人文攝影個展」、「夢土──版畫詩展」等。2013年策辦「影像與詩的對話──愛羅手機攝影展」、「好天氣詩攝影展」、魚木咖啡「詩牆詩步道」設計執行。
出版有詩集《在那裡遇見寂寞》、《空間筆記》,編著《台灣1960世代詩人詩選集》、《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集》。現任「小雅文創」與「銀河詩刊」總編輯,同時為專職空間設計師。
擇木而棲作者 在 果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年肥佬黎只要一點頭,在大陸插旗,今日壹傳媒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蘋果上下員工個個發大財,怎會落得今天境地?但肥佬黎「根本無諗過班細,亦都無為班細考慮」。咁衰嘅老闆,蘋果員工早就應該良禽擇木而棲,集體辭職「以死明志」,何必猶豫不決拖拖拉拉,為那班連自身安危也拋諸腦後的大大老細送頭呢?// #馮睎乾 #名采
►【十三維度】一日最衰都係肥佬黎 bit.ly/3bqC1We
==============
《果籽》MeWe 👉🏻 mewe.com/p/as.appledaily
《果籽》TG Channel 👉🏻 t.me/appleseedhk
立即追蹤接收最新資訊
=============
收看更多精彩影片
訂閱《果籽》YouTube Channel 👉🏻 bit.ly/AppleseedSub
=============
💪🏼 VIP撐《蘋果》計劃
每月$300起: bit.ly/33LO1yC
擇木而棲作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林餘佐《時序在遠方》意象統整與詩境分析 ◎林亮彤
前言
在整理整本詩集時,會發現下圖中幾個物象、意象大量出現,將其分為四組,一為三種環境森林、海、城市與潮溼意象,二為時序,生機到腐朽的時間線,三為神、肉身與鬼的相互關係,最後是習字、字彙的字主題,想在此探討本書環境的建構、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習字、書寫、時序的核心主題。
環境-潮濕意象的大量運用
在《時序在遠方》中,潮濕兩字極常的出現,且透過雨、霧等天氣描寫,使環境濕氣更重。提到的環境可分為森林,海邊、城市三種,森林部份會包括溼地、溪流等會出現在其附近的地形,以及生活在森林裡的動植物,兩棲類、菌類等等,而海邊大多和過去記憶連結,分作兩種,一種是寫作者的家鄉茄萣,有關童年記憶的部分,如〈我將日子寫在水上-寫給居住多年的家鄉〉、〈茄萣,魚塭裡的身世-給父親〉、〈我們的海〉,另一種是學生時代的花蓮,〈近況,洄瀾〉,還有例外是〈序詩 習字:以水的質地〉中,「潮汐與時序一同推移,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以潮汐推拉的意象和時序做連結。城市則是會出現摩天輪、巷弄、超市等等與人類聚居地的景象,而在這三種環境中,潮濕意象在其中大量出現,作者習慣讓土地保持濕潤的狀態,大雨、雨季、大霧等天氣現象不停運作,泥土會在雨的作用下變成泥濘,所以森林有了沼澤、溼地,如〈肉身光影〉「每當大霧過後便遷徙/逐下一個潮濕、肥沃的土壤而居」「等待來年便長成雨季:大雨滂沱/每一處溼地都站著幽靈」。且因濕氣太重,不僅僅是森林裡,連城市裡的地下室長出菌類,肉身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漸漸隨之發酵、腐敗,甚至與菌類同化。〈木製的人生〉「長出香菇。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讓我們都長成菌類」。〈寫神〉「11返潮:屋內大濕,我像被神醃漬的蔬果,逐漸發酵、腐敗。」
神、鬼、肉身之間的關係
在文本中,作者很常描寫在時序、環境等等變因下,「肉身」的轉變、處境,如〈肉身光影〉「光影摩擦肉身/時序像刀自體內竄出」。可藉此推測肉身有代指人或是作者本身,將個體差異模糊化,去寫一個人類、呈現人存在的輪廓。以〈序詩 習字:以水的質地〉「然而,逝者如斯,肉身是破盆/涉水量不足的我們,終生牙牙學語」、〈果醬:彷彿無人在場〉「愛慾、人事隨著穢物/柔軟地填入我們脆弱的肉身」可看出,肉身大約等於我們,包含作者的我,也含人類這個概念。
神與肉身的關係,在〈寫神〉、〈時光:與神習字〉、〈時光:與神交談〉、〈果醬:彷彿無人在場〉等等詩作中以不同的面向陳述,在〈寫神〉中,即便神掌握時間、命運等等世界規則上的能力,神還是隨手就剝奪人的所有,明明知道人的命運卻不提醒。與人是絕對上下位關係,如同世俗的勞資關係,地位相差懸殊,老闆愛得少,且絕不特別眷顧。在 〈時光:與神習字〉中,人要習字要向神借光,而神一樣掌控時間,且將人類、世界整體當作風景取景、觀看著,對比出人類習字的艱辛。而在〈時光:與神交談〉中的神與人呈現出較為不同的部分,神勸人妥協於時間,然人有自由意志,選擇說了不順從的回應,在這首神雖然同樣高高在上,但神與人間仍是有空間去商談的,人也表現出了不想屈服的意識。「「時光是無所不在的刨刀,你得學著柔軟一點,才能全身而退。」祂說/「我將成為祢最不情願的恩典」我說。」
鬼與肉身的關係較神與人之間親近許多,鬼魂在人間,在任何土裡,隨處可見,如〈薄霧:靜物被描繪的早晨〉「土裡飛出透明的鬼魂/繁殖出更多的雨季」、〈肉身光影〉「等待來年便長成雨季:大雨滂沱/每一處溼地都站著幽靈」,但即便如此之近,人與鬼還是區隔的前後階段,不能直接成為鬼魂〈木製的人生〉「木製的我們成不了厲鬼/吃不了元寶蠟燭」,只能等待,在〈立自己的墳,養自己的鬼〉大意便是人養著小鬼,等待死亡;〈遇見更好的自己〉「此後,我也透明如鬼魂/獨自寄居在偌大的城市,等待一次輪迴」,活著只能像是鬼,等著腐朽、死亡以及輪迴的到來。
不同於神在詩境中代表著命運、時間這種高高在上的掌權者,鬼魂代表的是某段被遺忘的,很是幽微的記憶,在第五篇中收錄的〈青春〉中,作者是這麼寫的「青春。鬼魂安靜地蹲在某處,像是時光中的一句伏筆,又像昔日被遺忘的支線。直到以微醺的肉身招魂,所有的逝去愛恨情慾才漸漸顯形。穢物從嘴裡吐出,有如附身後所言的詞彙,渾沌不明。我們的青春原是一則斷簡的聊齋。」
若說鬼魂與青春相關,在〈肉身光影〉中,作者提到的「肉身是招魂的道場,我們都是/某人的孤魂野鬼」。可確定肉身是容器的這個世界觀,而我們呈在裡面,把人抽出替換,肉身便可招魂,招得是別人的魂,在人生過程裡,人們都有被和某人相處的記憶影響過,這記憶或許已經埋藏在識海深處,可能在喝酒、某個因緣際會下想起,便如同招魂、被附身的過程。
時序變化與核心主題:書寫、習字
「字」在本書大多數詩中,是為貫徹全詩的核心主題。字彙、句子等本非實體物象,卻是潮濕的〈我將日子寫在水上〉「日常的對話都漾著水漬/潮濕的字彙適合放進肉身」,是能被浸濕、泡水的,〈如果大水過後〉「字彙彼此交疊成句子/泡過水的句子顯得有些渙散」;字本身也能被拆解成偏旁、部首去結合詩中主軸意象。如〈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愛的字彙都被掩埋/只剩下小小偏旁竄出頭來/像座孤墳埋著幽靈」就結合了鬼魂意象,〈清晨河畔〉「有些字彙微微發光,水部偏旁的念頭/逐漸渙散卻也漸漸清澈」是和水這一主題聯繫。
在〈序詩 習字:以水的質地〉中,字彙是會隨著時序變化老死,也會在大雨降臨後新生,「潮汐與時序一同推移,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大雨過後,象徵之林茂密/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似乎字本身就有生命,是會和肉身一起被時序改變,有生老病死,而字和肉身相關的行為是書寫,作者謙卑的將其寫作習字,「然而,逝者如斯,肉身是破盆/涉水量不足的我們,終生牙牙學語」,時間流逝的太快,連字彙都會死亡,何況脆弱的肉身,我們終將來不及、也做不到完全學會;書寫,習字成為作者在本書中探討的核心問題。
結論
《時序在遠方》中,作者大量以水入詩,水的變化是物象轉意象的主軸,整個詩境有時是充滿著狂風暴雨生猛的雷電、大雨過後的清新,或是陰暗潮濕的小角落,肉身在其中隨著時節流轉,時序的兩端分別是腐朽、生機,而神和鬼環伺在側,物象意象之間互相連結,潮濕、時序、神、鬼、人、字彙環環相扣,構建出沉靜幽微的詩境。
--
美術設計:Sorrow 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 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餘佐 #時序在遠方
擇木而棲作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版粉專好像又看不見了🙈所以再po一次)
♫ ⚘⚘ 今晚十點每月一次陽光海岸見~
CanCheers.org
🌞海洋深呼吸:
聽著「早安咖啡」,與大家分享一本由Mason Currey所著,描述「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頭樂聖貝多芬的創作生活~
據說,他習慣黎明即起工作。他的早餐是咖啡,由他親自精心調配——他認為一杯咖啡應該用60顆咖啡豆,因此經常自己一顆顆的數,算得十分精準。接著他伏案工作直到下午兩三奌,他口袋裡總是帶著鉛筆和幾張五線譜,以便記錄隨時會出現的音樂靈感.....
🌞音樂素描:
分享作曲家蕭育霆,繼首張專輯個人創作專輯《臺灣巡禮–花東印象》入圍第 27 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後,歷時五年,在多位傑出演奏家友人們的支持合作及催生下,於去年底正式發行《沿海憶像–臺九線詩篇》最新跨界音樂演奏專輯,讓所有人聽見、看見台灣臺九線音樂、文學、地景之美。
蕭育霆也將於 1 月 29 日晩上7:30 在東吳大學松怡廳舉行專輯發表音樂會,由參與專輯錄音的音樂家共同跨界合作演出專輯中的曲目。除邀請分別任職於國家級樂團的李家豪博士 、白宇捷、蔡弦修所組成之弦樂四重奏,團員屢獲金曲 /金音獎項之四爪樂團(薩克斯風楊曉恩、鋼琴許郁瑛、低音大提琴徐崇育及爵士鼓林偉中),曾獲義大利第三屆國際擊樂大賽重奏組冠軍雙子二重奏(木琴演奏家簡任廷和簡任佑),High Fly 豎笛四重奏,知名箏樂家郭岷勤共同跨界演出之外,更特邀南美國寶級吉他大師 Roberto Zayas 以靈動的樂聲為專輯增色,讓專輯音樂更多元而融合。
🌞藝文巡禮:
聽著 #尋愛旅程 ,一邊聊電影~
前幾天無意發現MOD電影台竟然有愛在《Before三部曲》❤️,我選擇來重看《愛在午夜希臘時》。
https://crossing.cw.com.tw/amp/article/14091
原本前兩部一直是最有感的,第三部「愛在希臘午夜時」,曾在幾年前看DVD..當時覺得男女主角話太多,疲累一天的我,看不到一半就睡著了XD
幾年過去~~剛剛突然興致一來,看著看著竟入迷,不曉得是不是太久沒出國,一看到希臘風景就不行了,特別鍾愛劇中老人所說的話。同時對時光的流逝,人生的無常,繼續探索玩味中...
十八年來,男女主角經歷邂逅離別結婚,十八年後,他們與希臘友人在石房子裏吃飯的一幕,繼續聊著人生..辯證愛情💓
老詩人説:重要的不是對一個人的愛,而是對人生的愛..
老詩人的好友憶及她逝去的老公說:
「我想念他走在路上吹口哨的樣子,每次我做什麼,我就想起他會說什麼:‘’今天很冷,披條圍巾‘’
但最近..我漸漸忘記那些瑣事,他彷彿在消退,我開始淡忘他,這就像..再度失去他,有時我強記他臉部的每一個細節,他眼珠的顏色、他的嘴唇和牙齒、他皮膚的紋路、他的頭髮,隨著他離去全都消失了..
有時...不是總是,但有時,我能真正看到他,彷彿雲散去時,他就在那裡,我幾乎能碰到他,但然後.....
真實世界湧進,他又消失了...
像是日出或日落或任何朝生暮死的事物,就像我們的人生...對吧?
我們出現又消失,
我們對某些人很重要,但我們只是過客... 」
我到現在都還會想起11年前上天堂的球球🐶
感覺好像還是昨天的事,卻又有點淡忘...總覺得牠的靈魂一直與我同在💕💕🌼🌼
https://fb.watch/384L0RkDTN/
.
🌞與心對話:
繼續公器私用,分享主持人在一月31號的專輯音樂會最終場
#12個迴響歲末祝福。
全場由四個人生主題奏鳴曲貫穿整場
#出生 #探索 #熱情_界線 #豐盛
.
.
今晚十點繼續在陽光海岸棲息靠岸
__̴ı̴̴̡̡̡ ̡͌l̡̡̡̡͌l̡*̡̡ ̴̡ı̴̴̡ ̡̡͡|̲̲̲͡͡͡ ̲▫̲͡ ̲̲̲͡͡π̲̲͡͡ ̲̲͡▫̲̲̲͡͡|̡̡̡̡ ̴̡ı̴̡̡̡͌l̡̡.** ̴ı̴̴̡✿ܓ ...♥ ♫ ♪ ღ♪
(請將粉絲頁設定為搶先看,就不會錯過任何消息~)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apnalgarden
💌阮丹青的音樂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7dz1034qRRixg7rMuJpN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