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撲克遊戲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撲克遊戲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撲克遊戲小說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繪本|安野光雅《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 ⠀⠀⠀ 想收藏這套書很久了,終於等到特價,趕進放進購物車結帳,也想趁這個機會介紹它,萬一哪天絕版就很難入手了!(我真替它擔心) ⠀⠀⠀ 我非常喜歡安野光雅的作品,不僅書櫃上有一大排收藏,還從日本扛了好多原文書回來。不過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數學是我打從中學時期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個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
撲克遊戲小說 在 151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4:11:28
每個週末最期待的就是回新竹🥳!還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比較放鬆😌,連續兩個星期都在挖掘新竹晚上的好去處:夜景、餐酒館、酒吧、午夜場電影🎬,雖然沒有太多選擇,不過也夠度過無聊的夜晚。 然後最近很常半夜和朋友們約出去聊天、玩遊戲🎮,所以決定去一家特別的酒吧(店內居然有提供 #Switch 遊戲機的「 #貳貳...
撲克遊戲小說 在 ™Lwoavie© 孤泣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0:32:34
別人看著我眼神有點奇怪,好像在說:「幹,為什麼一個人在咖啡店玩撲克?」我只好苦笑,其實,我只是認真地模擬小說內的遊戲過程,不過,不用解釋什麼,懂我的人就會懂,嘿。 #love #word #hk #lwoavie #孤泣 #say #hongkong #photooftheday...
-
撲克遊戲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4-19 19:00:03【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個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沒有過那樣的經驗?
假設你覺得自己很擅長於某種遊戲,不管是下棋啊、打麻將啊、撲克牌呀,任何一種都可以!
你經常跟朋友玩,而且你每玩必贏,你在你的朋友圈裡面已經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你自己覺得自己很厲害,其實你也真的還不錯,因為真的沒有人能夠贏你!
於是呢你終於鼓起勇氣去參加一個比賽,它可能是一個地區或者社區的一個比賽,你付了報名費,然後在第一輪就被打掛了,就被電得慘兮兮…
結果呢就證明了一件事,其實你沒有那麼厲害,你只是剛好身旁的朋友都不如你,就是這樣而已。
可在這過程當中,在你還沒有比賽之前,你一直以為自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但是其實你不過只是個業餘玩家,甚至於在業餘玩家的程度裡面,你還算是一般般而已。
那這樣的一個狀況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喔,叫做「達克效應」,那達克效應其實是來自於康乃爾大學的克魯格跟達寧,這兩個研究者在1999年做的一個研究,然後發表出這樣的一個論點。
這兩個研究者達寧跟克魯格,他就把他們的名字湊起來叫做「達克效應」。
其實達克效應的理解可以從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像剛剛說的一樣,通常我們在自我評估的時候都是很不精準的,明明其實自己很平庸,但是我們會自我感覺太良好,覺得自己非常的厲害。
可是如果從更深的第二個層次來看的話,其實你對於一項技能你越是專精,你練習的次數越多,比賽的經驗也越多,那麼你對於自己真實程度的客觀評估,也就相對的會更準確。
尤其你在某個領域裡,當你還是新手的時候,你正在快速成長的那個成長曲線,在那個階段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的快,而且覺得自己進步的非常非常的快,然後自己彷彿是個天才一樣,那這個時候就是達克效應最容易發揮作用的時候。
當下的你會以為自己可以很快的跳脫出,新手變成是業餘玩家,甚至於是職業專家,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所以其實「達克效應」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裡面出類拔萃,你要不斷不斷的練習,然後你必須要很務實,而且勇敢地跟那個領域裡面真正的專家,去做一個最務實的比較,透過這樣的比較,甚至於是競賽,你才會學會真正的謙虛跟務實。
那當然今天你聽到這裡,你學到了什麼是「達克效應」,或許在你身旁有一些好高騖遠、自我感覺太良好的人,當你在用你平常習慣的詞彙修理他們的時候,你可能學到了一個新的詞彙,你可以對他們說:「嗯~現在的你非常的達克效應!」
我想無論對方聽得懂還是聽不懂,至少你用一個相對委婉的方式去傳遞出一個真正重要的事實。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那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和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們近期的課程是5月18號的【人際回應力】,相信這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期待在5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撲克遊戲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繪本|安野光雅《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
⠀⠀⠀
想收藏這套書很久了,終於等到特價,趕進放進購物車結帳,也想趁這個機會介紹它,萬一哪天絕版就很難入手了!(我真替它擔心)
⠀⠀⠀
我非常喜歡安野光雅的作品,不僅書櫃上有一大排收藏,還從日本扛了好多原文書回來。不過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數學是我打從中學時期開始,最討厭、最害怕的科目了,如果當時的老師和同學得知我會愛上數學繪本,應該會感到很訝異吧!
⠀⠀⠀
原以為大學選了文學院,就能逃離數學的魔掌,偏偏學校強制規定得選一科數學領域的通識課才能畢業,光想到計算機概論、統計學、微積分就覺得頭昏腦脹,該怎麼辦才好?幸好這時讓我遇上了洪萬生教授的數學小說課。
⠀⠀⠀
這堂課顛覆了我對數學只有計算的印象,當數學與文學相遇,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數學其實是很奇幻且美麗的,《博士熱愛的算式》、《質數的孤獨》、《爺爺的證明題》......這些書讓我重新回想起小學時第一次認識這些公式、第一次從撲克牌遊戲中解開謎團的驚喜,而老師眼中閃動的光芒,更讓人深信數學之美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只是以前的我拒絕去看見。
⠀⠀⠀
不久,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內意外發現了安野光雅的繪本,包含《壺中的故事》、《奇妙的種子》、《10個人快樂的搬家》、《奇妙國》、《跳蚤市場》和《天動說》,隨後又相繼讀了「旅之繪本」系列、《童話國的郵便切手》、《狐說伊索寓言》、《喜歡大東西的國王》。
⠀⠀⠀
《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也是在這個時期發現的,我記得自己初次翻閱時,最強烈的想法就是「如果這是我當年的數學課本該有多棒」,裡面有很多單元令人覺得有趣,但又有點匪夷所思,仔細思索之後才驚覺,原來這些概念也通通是數學!
⠀⠀⠀
安野光雅年輕的時候曾擔任小學老師,直到日本福音館社長松居直的邀請與鼓勵,才開始走向繪本作家之路,他熱愛旅遊、閱歷豐富,作品描繪的範圍跨足歷史、藝術、童話、遊記、數學、科學、自然生態,可說是最能將人文與科學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繪本創作大師。
⠀⠀⠀
期待著能夠前往日本旅遊的日子快快到來,我可是迫不及待想造訪位在島根縣和京都的美術館,親眼瞧瞧他的原畫呢!
⠀⠀⠀
-
⠀⠀⠀
《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3冊一套)今日66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9078
⠀⠀⠀
賴以威老師介紹安野光雅的作品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23149
⠀⠀⠀
洪萬生教授的課程可以在台大開放式課程線上收看,推薦給大家。
⠀⠀⠀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101S126
⠀⠀⠀
#安野光雅
#數學繪本
撲克遊戲小說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大林宣彥
影像魔術師,日本電影是如此稱呼大林宣彥的。對導演來說,電影就是電影,於是他在每一部電影的開頭,都用抖大的「A Movie」圖示,強調「這是一部電影」。既不是現實,也不是電視劇,更有別於舞台劇,大林宣彥的任性的不把電影章法當成一回事。
也正因為如此,才顯現得出大林宣彥的與眾不同。
越是對日本電影有偏見的人,越適合看大林宣彥,畢竟魔術師的專長就是能把觀眾唬得一愣一愣的。但是,越是喜歡日本電影的,越不能錯過大林宣彥的經典好片,他的前衛早已領先日本電影好幾十年,卻又令人著迷。
今年台北電影節,將放映大林宣彥導演的五部長片與四支實驗短片。
無條件推薦的,莫過於去年由〈電影旬報〉選出1980年代十大日本電影,排名第七的《#轉校生》。作為大林宣彥以家鄉為背景的「尾道三部曲」的首部作品,他將「性轉」題材提升至男女情愛之外的青春與性徵的認知,也讓大林宣彥一躍成為知名新銳導演。此外,本片更從2000多位童星中提拔小林聰美,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她剛出道時的青澀模樣與精湛的演技,可謂一大奢侈享受。與之共演的則為尾美としのり,日後也成為大林宣彥的御用演員,現今仍活躍於電視電影,沒錯,就是《小海女》中飾演天野秋爸爸的那位。
2007年大林宣彥將《轉校生》重新翻拍新的故事,甚至往後延伸成對於靈魂與肉體的探討。但時至今日再看1982年的《轉校生》,大林宣彥依舊走在前端,不禁令人反思,是導演走得太前面,還是這個世界從不正視青春期的教育呢?
https://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289
大林宣彥之於日本電影一大功勞,則是他開啟80年代「偶像電影」的浪潮,打造「電影創造偶像」的時代。1980年山口百惠引退後,隔年藥師丸博子一連演出大林宣彥的《ねらわれた学園》與相米慎二《水手服與機關槍》,不只一舉將藥師丸推向高峰,兩位大導演也成為偶像電影的推手。
本屆北影將放映日本偶像電影代表作之一的《#穿越時空的少女》。作為筒井康隆的知名SF短篇小說,至今已先後改編成至少七個版本,但最為人津津樂道莫過於大林宣彥1983年的版本,也一舉捧紅原田知世(近期代表作為《輪到你了》的女主角)。本片延續大林宣彥主流出道作的奇幻風格,整體故事也最為貼近原著。倒也提煉出「穿越時空」外濃濃的哀傷情懷,以簡單的特效與手法製造出時空錯亂之感,看似小孩子般的惡作劇,反而凸顯而出青春的浪漫,
https://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290
看一位導演的作品不看他第一部電影要看什麼?是的,《#鬼怪屋》奠定大林宣彥鬼才地位,本片更是日式邪典代表作,也是最貼近導演本質的作品。結合青春成長類型與西方恐怖片元素,要說恐怖其實也不,反倒是令人佩服的大膽與前衛。在CG尚未普及的年代,本片以大量粗糙的拼貼、廉價音效、疊印鏡頭、快速剪接,讓一棟會吃人的房子與「青春美少女」融合成一部異色感十足的恐怖片(但真的不恐怖)。可謂,美少女恐怖電影的鼻祖。
你從未看過的日本電影,足以令人驚豔的作品,這就是《鬼怪屋》。
https://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288
看一位導演的作品不看他最後一部要看什麼?今年逝世的大林宣彥,將他畢生對於電影的愛與想法,全部濃縮在《#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原本預計在4月10日於日本上映,最終因疫情影響而延期至7月31日,大林宣彥導演卻也不幸在4月10日這天逝世。
https://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292
毫無疑問,本片是大林宣彥的集大成之作,是導演的壓箱寶。將近三小時的片長,描述三位青年被吸到電影的世界,說著「電影能改變未來 但不能改變歷史」,穿越到明治維新前的戊辰戰爭,在二戰時的戰場,體驗一場日本電影史、戰爭史的電影巡禮。《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的視覺不只更上一層,眼花繚亂的繽紛襯托而出的是,對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嘆息。
雖然電影中滿滿的資訊量,令人目不暇給,倒也足以成為年度,不對,是影史上的代表作。
最後要提的是,在片單中知名的稍低的《#戰裡的野孩子》,但綜觀大林宣彥的創作歷程,本片是他第一部明確提出「反戰思想」的作品。透過二戰時期小孩子把戰爭當作遊戲的胡鬧,映襯軍國主義下的殘酷現實,堪稱「戰爭三部曲」的前身。
https://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291
關於大林宣彥,的確很難用三言兩語概述。只因他可以一下變出鴿子、一下又能從口中拉出撲克牌,在強烈的自我風格中對應到各式類型的電影。「A Movie」大林宣彥拍得不只是電影,而是用一部部電影告訴觀眾,現實人生有多美好,
工商時間:CharMing本人將於 6/17(三)20:00-21:00,在誠品的空中閱覽室,與台北電影節選片人一起線上直播,聊聊今年的《焦點影人:大林宣彥》。
影片資訊:https://bit.ly/2N29Y2F
線上購票:https://bit.ly/3e19Kol
#票還有剩啊大家快買
撲克遊戲小說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逗點說:
講座一開始,伊格言說起兩則新聞。其一是,小虎鯨死去了,牠的虎鯨媽媽帶著牠的屍體,游了1600公里,總共17天,終於才放手。這是動物的哀悼行為,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漫長送別,溫柔得令人心碎,一種前所未有的哀悼。
‧
其二是,在西雅圖機場,名為理查德的地勤人員,孤自竊走一台飛機,他的夢想是當機師,起飛操作則是在電玩遊戲學會,但降落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塔台持續和他溝通,引導他降落。但理查德兀自盤旋著,最後甚至表示要去附近海域看那一頭哀悼小孩的虎鯨媽媽。「我很享受這一刻的寧靜,一切都很美。」理查德這麼說:「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降落。」最後,飛機墜毀。
‧
點開連結,閱讀伊格言從哀悼談到最深刻的愛的可能。
────
講座紀錄》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林夢媧
是詩人也是小說家的伊格言,已出版詩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與睽違數年的新詩集《與孤寂等輕》,小說則有《甕中人》、《噬夢人》、《零地點》以及《拜訪糖果阿姨》等等。
‧
誠品台大店入口櫥窗與R79店的獨立出版聯盟專區,規劃有特別展示區。本次的策展單位是逗點文創結社,主題是「從失戀到世界末日」。5月19日星期天的午後,伊格言在誠品R79以「據說失戀平均要傷心半年?真的嗎?」為題進行深談。
‧
▉前所未有的哀悼,以及生活的樣貌
講座一開始,伊格言說起兩則新聞。其一是,小虎鯨死去了,牠的虎鯨媽媽帶著牠的屍體,游了1600公里,總共17天,終於才放手。這是動物的哀悼行為,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漫長送別,溫柔得令人心碎,一種前所未有的哀悼。
‧
其二是,在西雅圖機場,名為理查德的地勤人員,孤自竊走一台飛機,他的夢想是當機師,起飛操作則是在電玩遊戲學會,但降落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塔台持續和他溝通,引導他降落。但理查德兀自盤旋著,最後甚至表示要去附近海域看那一頭哀悼小孩的虎鯨媽媽。「我很享受這一刻的寧靜,一切都很美。」理查德這麼說:「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降落。」最後,飛機墜毀。
‧
這兩則新聞讓人聯想到《與孤寂等輕》的〈31〉:「為了理解你昨夜的夢/學會其他物種的語言/為了嘗試飛翔/而墜落」。而教人無由思議的是,事後,親友同事說理查德並無反社會人格,其行動也強調不想傷害任何人,沒有什麼巨大的人生困擾,也沒有罹患憂鬱症跡象。伊格言認為,從各種跡象判斷,理查德的自殺行動,非常奇怪地,源頭之一,可能是一種他對這個世界、對生命巨大而無邊際的愛。而這樣的想法,體現在他對虎鯨媽媽的同情上。
‧
緊接著,伊格言提到理查.葉慈的小說《真愛旅程》,也改編成電影,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凱特.溫斯蕾主演。凱特的角色是一名失敗的劇場演員,李奧納多則是白領職員,他們夢想著要去巴黎尋找人生的方向。然而,最終他們還是失敗。「生活往往就是這個樣子。」伊格言再次強調,「並且婚姻是如此的恐怖。電影探討著,你並不孤獨,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和你一樣慘,但如果不是呢?萬一你身邊有個人就是拒絕一起沉淪,或者突然鼓起勇氣想要改變現狀──這令你失去了在生活中『一起持續下沉』的同伴時,該怎麼辦?」
‧
伊格言一邊講述新聞與電影,一邊也讀起自己的詩歌,如《與孤寂等輕》的〈33〉:「沒有比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被偷親/更恐怖的事了。愛情顯為一/巨大而難以擺脫之恐怖電影/不要相信情人」、〈44〉:「愛情終究比一副撲克牌/更不可測嗎/不要再相信他們了/穿過牆壁是會瘀青的/詩與玫瑰/終究是徒勞的/把我切開是毫無意義的/每天醒來打開箱子/誤以為能將自己重新組裝/但事實上/我就早死了」等句子,以詩意呼應眼前人們現實生活的樣貌。
‧
▉憂鬱症:無對象、持續莫名的、廣泛性的哀悼
而究竟為什麼有些人失戀難過半小時就好了?有些人卻要半年?甚至到半輩子呢?伊格言以佛洛伊德發表於1917年的〈哀悼與憂鬱〉,切入本場講座重頭戲。佛洛伊德對兩者的定義不同,哀悼是失去所愛之人或抽象物(理想、自由等)的反應;而憂鬱症則是有病態的氣質,必須經過長期治療,其症狀有痛苦的沮喪、對外界無有興趣、喪失愛的能力、自我批判與譴責,追求虛妄的懲罰等等。
‧
佛洛伊德認為,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自我價值的失調。亦即,哀悼的人並不會貶抑自我;但憂鬱症則會將自我降到最低的位置,認定自身是個爛人,不值得活的,極其厭惡自我,乃至於去除生存的本能,引發失眠和厭食現象。佛洛伊德在研究中發現,憂鬱症患者痛罵自身的措辭,往往是將對戀愛對象的譴責,轉移到自身所致。
‧
伊格言說:「簡單來講,哀悼是有特定對象的、是可以放下的。就像科學家原本非常擔心虎鯨媽媽的狀況;但後來卻發現在哀悼結束後,她似乎一切如常。她終究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中。但憂鬱症則是相反:根據佛洛伊德的說法,它是『沒有特定對象的、不知道在哀悼什麼的、廣泛性的』哀悼。那樣的貧困與空虛狀態,自然必須經過治療。」亦即,失戀的傷痛與走出去,是哀悼的表現,人的自然心理反應,無論長短,一般都不會被界定為「精神不健康」。但如果被長久的困在某種悲苦裡,對一切失去興趣,對自我的評價降低,則就已趨近於憂鬱症。
‧
在寫《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伊格言還未有閱讀到佛洛伊德的相關論述,但奇妙的是,如〈61〉:「許久以後,我已習於黑暗/習於偶然侵襲的光害……/我睡了,我醒了/我又睡了,我又醒了/在零度以下的清晨/扭開開關,水龍頭流出一張張黑色的臉/它們保持沉默,每一張都/像我,模仿我」,對他來說,其實可能相當符合佛洛伊德對憂鬱症的描述。
‧
「從達爾文主義演化的角度來說,憂鬱症或哀悼好像都沒有益處,都應該被淘汰。」伊格言有這樣的結論:「如果是在自然的演化之路上,或許自私無情、不懂憂傷的生命更有利於演化。但人類發展出文明以後,我們就活在文明的演化歷程裡,基本上就部分脫離、超越了自然演化。我們會關心弱者的傷病,會認同、需要情感的發生與維護。」於是,哀悼也就有了更深的價值,憂鬱症則是文明演化中所附加的傷害,必須被善待與關注。
‧
▉神聖感的存在,這一切都是愛
而藉由佛洛伊德的定義,伊格言復又延伸兩種頗具啟發性的探問。其一是,如果憂鬱是某種「沒有特定對象的,廣泛性的哀悼」;那麼,有沒有一種「不知道在快樂什麼」的「廣泛性的快樂」呢?伊格言說:「不就是幸福嗎?你吃個冰也快樂,看個風景也快樂,反正就是歲月靜好的感覺,除了是幸福,還能有別的嗎?」
‧
其二是,有沒有不曉得在愛什麼的、廣泛性的愛?「那種滿腔的愛,不知道要怎麼付出去。愛,太多了。我個人相信,剛剛提到的理查德,就是這樣子人。他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愛,實在太滿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才必須以那樣的姿態死去。」
‧
伊格言說:「佛教說人有佛性,要領悟人生全部都是幻象,不動心不動情,最終得以脫離苦海與輪迴。我也覺得,人有神性;但有趣的是,似乎與佛性相反:那是一種無邊無際的愛,是人的內在心靈裡所生成的神聖感,可以無止盡的付出。」
佛洛伊德是無神論者,他對文明與人類精神的探討是傑出的,比如他認為文明的起源,是人試著適應自然所建構的一整套秩序。而在這個秩序裡也生出了神。伊格言講道:「神是人造的,透過各種希望神施予保護的祈求動作,驅除人對自然的恐懼,讓自己心安。所以佛洛伊德認為宗教都是幻覺。但是佛洛伊德有一個東西沒討論到,就是人自身的神性。」
‧
伊格言提及《悲慘世界》、《幸福的拉札洛》、《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悲慘世界》是偷麵包賊如何變成聖人的故事。《幸福的拉札洛》是主角將所有真誠全數付出,縱然活在殘酷的現實中。《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亦然,不管遇上怎麼樣的渣男,毆打她背叛她,松子依舊愛著,沒有盡頭、廣泛性地愛著。伊格言認為,這部電影其實不是在講女性與愛情,它是在談人裡面的神性,類似理查德那樣,漫無邊際的愛。「而耶穌呢?」伊格言說:「對,『神愛世人』,我認為,那種漫無邊際的愛,就是神性。」
‧
「人有沒有可能變成神?」伊格言最後說:「無有止境的愛,讓人如若神靈。」
───
👉記得設定 #搶先看,偶爾會開作家直播!
👉逗點的IG限動很精彩,追蹤一下啦。https://pse.is/F6FH7
👉讀了喜歡,請幫我們分享給朋友。港謝港謝。
_____
現場照片:誠品R79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