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撕裂傷醫學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撕裂傷醫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撕裂傷醫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撕裂傷醫學英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蔡英文總統宣布台灣將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的議題,引起在野黨和民間社會相當大的質疑和抨擊。 關於開放進口相關配套內容的缺漏,以及程序上法規命令預告期在毫無急迫性的情況下從60天壓縮至7天,甚至選擇在立法院休會期間迴避監督等問題都已經被罵過一輪了,我也不再贅述。 但我想特別提醒蔡英文政府和...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0:49:06

11月13日新聞概要📃 ——————————————————— 【學生背部中催淚彈燒傷 樹仁指警方建議提供資料跟進】 11月2日在銅鑼灣富明街電車站,有擔任義務急救員的樹仁大學學生被催淚彈擊中,背部大範圍燒傷。樹仁大學向學生及職員發出訊息,表示警務處回覆稱,未有接獲相關報案,呼籲校方建議同學接觸警方...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04:08:03

昨晚我是到三點多,確定結果出來及聽完談話後才去睡的 也果不其然,立刻看到各式各樣的慶祝 但如要我誠實說,對於昨天結果,比起開心,我更多的是難過 知道柯過去四年,做了多少事?有多少是作秀根本做不出來,也是台灣政壇中從沒有人做過的嗎? 可最後結果呢? 贏3254票?? . 我是不知道本人真實想...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許峻睿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1:37:35

#妊娠糖尿病 (文長,趕時間者可直接看最後總結) - 英文叫Gestational diabetes, 簡稱GDM 目前統計上約10%的孕婦在孕期中可能發生 比例上並不算低 但大家常常對它一知半解 有些人甚至一聽到"糖尿病"三個字就嚇得快魂飛魄散了😰 - 所以囉 為了降低大家不必要的恐慌 睿睿醫師又...

  •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22:05:25
    有 687 人按讚

    最近蔡英文總統宣布台灣將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的議題,引起在野黨和民間社會相當大的質疑和抨擊。
     
    關於開放進口相關配套內容的缺漏,以及程序上法規命令預告期在毫無急迫性的情況下從60天壓縮至7天,甚至選擇在立法院休會期間迴避監督等問題都已經被罵過一輪了,我也不再贅述。
     
    但我想特別提醒蔡英文政府和民進黨,別忘了雖然你們認為開放萊豬是外交和經貿上可能為台灣加分的議題,但它的本質仍必須回到食安風險與產業衝擊上進行更細緻的討論與溝通,才能減少民間社會對開放的疑慮和反對。
     
     
    #別用錯誤的方式溝通風險
     
    食品安全的風險溝通非常重要,而且好的溝通絕對不是突然丟出兩份委外的風險評估報告,要民眾在短短7天內讀完並給意見。或是不斷地透過媒體跟網路輿論反覆強調「要每天吃33片排骨吃個5到10年才會影響健康」,甚至在網路上用輿論霸凌擔憂萊豬會影響健康的人,嘲諷他們這麼關心食安為什麼不吃素,或是如果這麼關心食安,頂新怎麼還沒倒之類的酸言酸語。
     
    其實看到執政黨選擇用這種方式溝通風險,我非常地難過且憤怒,這不但是對風險溝通這門專業的踐踏,更是對民主與台灣社會共同體的撕裂與傷害。
     
     
    #曾經有個好的典範
     
    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政府可能忘記了,面對食安的風險溝通,他們在2016年及2017年,都曾嘗試過用更公開透明,更大眾參與,更接受民主監督的方式來處理食安問題。怎麼今天就選擇用這麼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呢?
     
    2016年底,蔡政府同樣是為了與日本的外交和貿易考量,要開放日本四個縣因為福島核災後禁止食品輸台的禁令,當時的民進黨政府同樣犯了溝通上的大忌,三天內在全台排了10場公聽會,不但讓民間社會感受不到政府想溝通的誠意,更給當時正在進行黨主席選舉的國民黨主席參選人議題操作的可趁之機,藉此大鬧特鬧搏版面。
     
    但隨後行政院長林全就宣布將要以「準聽證」的規格,召開一系列開放民眾參與,跨部會部長級官員親自上陣回應民間各種質疑,同時會根據會議共識與記錄,做成對管理措施的改善並追蹤後續進度。
     
    當時更可貴的,是林全院長承諾,如果這個會議真的無法釐清民眾的憂慮,行政院也願意保留維持不開放的選項,因此不會預設會議結論。
     
    這一系列會議,因為國民黨及中華統一促進黨等成員惡意杯葛,甚至故意製造暴力衝突讓會開不下去,不願回到議題上理性討論,最後只開成了一場,但這場的效果溝通效果仍有成效,民間社會確實對政府的管理措施及風險評估,指出邊境管理仍待解決的問題,後續也在行政院的追蹤下有所改善。
     
    而這次經驗其實也開啟了2017年初,許多場跨部會與民間團體溝通交流食安管理議題的會議,主題從農藥標準與管理、廢食用油回收到校園午餐國產食材,其實那時候的民進黨政府確實很用心在與民間溝通食安問題,也相對開放地願意接收民間的意見。
     
    但在這次開放萊豬,我們卻完全看不到願意溝通的姿態,反而變成是狹著防疫累積的民意,趁著立院休會,在野黨積弱不振時,靠著網路輿論及媒體優勢要對任何提出異議的人攻擊撻伐,無視溝通與監督強渡關山也面不改色。
     
    如果說現在反對力量貧弱對執政黨是天賜良機,我認為執政黨更應該藉這個機會建立風險溝通的典範,執政是一時的,好的制度典範卻會是長久的,一如我們會記得2016年的林全院長曾經在民意壓力那麼大的情況下,決定用準聽證規格的公聽會與民間溝通,這是個很有勇氣的選擇。
     
     
    #食安問題其實是治理能力的信任危機
     
    最後我想強調,現代社會的食安問題,大部份的根源都是民眾對政府管制能力及科學評估的不信任所致。當民眾不信任政府與科學家時,即便是科學證據做成的風險評估也完全不會被採信。
     
    歐洲的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簡稱EFSA),很早就開始重視讓民眾及利害關係人團體能夠從前端的資訊公開、中間風險評估的科學研究如何執行,到末端源頭邊境和市場的管理措施都能夠參與進來和政府溝通,把建立信任放在最核心,讓風險溝通這件事情是從講求科學方法與證據的風險評估,到具有政治協商折衝的風險管理都能夠有外部的參與,才能夠逐漸建立起民間社會對政府在食安風險評估和管理上的信任。
     
    其實我們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條也有提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措施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符合滿足國民享有之健康、安全食品以及知的權利、科學證據原則、事先預防原則、資訊透明原則,建構風險評估以及諮議體系。
     
    而為了建構風險評估及諮議體系,政府得邀請食品安全、毒理與風險評估,甚至營養學、醫學、風險管理、農業、法律、人文社會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組成各類諮議會,討論風險如何評估和管理。
     
    狂牛症BSE以及日本受核災影響地區食品的抽樣檢驗研究都有在「#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中進行討論。
     
    其實根據食安法,這次美豬美牛的兩份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如果都沒有經過「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的討論與認可,那它們究竟是經過專家與民間團體審議後的風險評估結論,還是僅僅是衛福部的委託研究案,我認為恐怕只能算是後者。
     
    萊豬的開放甚至是明年一月的事情,明明還有幾個月,為何整個決策迴避討論與監督急成這樣,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但我真的認為,我們還有時間好好討論。
     
    台灣的公共政策史上絕對不缺蠻橫硬幹的政府,但如果要建立一個風險溝通的典範,#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機。

  •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9 01:49:36
    有 530 人按讚


    【洗手的人,與他的寂寞一生】
      
    #1865年7月30日,
    一個匈牙利醫生,被同事帶去新醫院就職--
    至少,他是這麼以為的。
      
    當到了現場,他發現所有人全副武裝,
    準備將他關押到病房。
    他這才發現,自己被當作精神病患,
    即將被關進惡名昭彰的維也納瘋人塔。
      
    他大叫、掙扎、試圖逃跑,
    數名警衛蜂擁而上,將他一陣毒打,
    而後穿上束縛衣物,關進全黑的拘禁房。
      
    兩週之後,經歷了無數的毒打折磨,
    #1865年的8月13日,他死了,享年47歲。
      
    但是,你相信嗎?
    他之所以被判為精神患者的原因,
    竟然只是因為,
    他對世界倡導了「洗手」的觀念。
      

      
    ▌19世紀,當醫院還是死亡之屋▌
      
    在那個年代,世界還不知道「細菌」的存在。
    也因此,在當年醫院並不「乾淨衛生」--
      
    事實上,正好相反,
    醫院就宛如大型的細菌溫床:
    髒亂不堪的病房中,
    病人尿液與嘔吐物的惡臭四處飄散,
    許多房間甚至堆滿大量病患死屍,
    而醫生,更是從不清潔醫療用具與雙手。
    很多時候,醫生甚至在解剖過屍體後,
    就直接開始下一場外科手術--
      
    可想而知,死亡率自然大增。
    惡劣的不衛生環境,讓當時的醫院,
    被戲稱為「死亡之屋」(Death House)。
      
    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最容易死亡的便是孕婦。
    當產道因生產撕裂時,若被醫生骯髒的手觸碰,
    便容易被細菌汙染,導致高燒不退與死亡。
      
    但這個概念,在當時並不為人所知,
    直到,那個匈牙利醫生出現為止。
      

      
    ▌醫生,我們寧可在街頭分娩▌
      
    #1846年的7月1日,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他,
    被任命為維也納第一產科診所的駐院醫師。
      
    在當年,歐洲各地都設置了產科診所,
    以免費的服務,幫助貧困女子產下孩子。
      
    然而,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
    發現了不思議的「異常」現象:
    頂尖醫師雲集的第一診所,
    孕婦致死率高達10%;
    而實習助產士組成的第二診所,
    孕婦致死率卻低於4%。
      
    不少孕婦因此懼怕上第一診所,
    甚至跪在匈牙利醫生的膝前,
    乞求不要進入診所生產。
    有些孕婦甚至因太懼怕,直接在街頭分娩--
      
    但怪異的是,這些在街頭分娩、
    或是交由實習助產士接生的孕婦,
    存活率都遠比去第一診所接生來得高。
      
    這讓來自匈牙利的醫生極為憂傷:
    「我的存在,彷彿一文不值。」
    他懷著想幫助產婦的心來到醫院,
    卻成為孕婦心中的「死亡醫生」--
      
    但到底,造成孕婦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來自屍體的「死亡微粒」▌
      
    他沒想到的是,
    答案,竟來自一場心碎的意外。
      
    1847年,匈牙利醫生的好友:雅各布,
    在解剖屍體時,不小心被學生的手術刀劃傷手,
    手指上的傷口沾染了屍體的血汙。
    而後,雅各布竟出現與孕婦一樣的症狀--
    接連數日的高燒不退,最終死亡。
      
    這讓匈牙利醫生意識到,
    關鍵,或許在於屍體上的「死亡微粒」:
    相比第二診所不用碰觸屍體的實習助產士,
    第一診所的醫生,每天都需解剖屍體,
    因此手上沾染了不好的「微粒」,
    感染了孕婦,導致她們死亡--
      
    簡而言之,醫生們只要好好洗手,
    在手術前把有害微粒洗掉,孕婦就安全了。
      
    憑藉著觀察,來自匈牙利的小醫生,
    發現了領先世界的「細菌」概念。
    在他的推行之下,第一診所醫師力行洗手消毒,
    孕婦的死亡率,在當年立刻下降90%。
      
    但,這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劃世代的發現,
    卻讓他的命運,從此陷入陰影之中。
      

      
    ▌啊,多麼討厭的匈牙利人啊▌
      
    當他公開了自己的發現後,
    瞬間,醫學界引爆了暴風般的討伐聲浪:
      
    「他是在說我們醫生很不衛生嗎?」
    「居然把孕婦的死怪在醫生的頭上?」
      
    無法接受這種「汙辱」的指責,
    歐洲的醫學界對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
    展開無止盡的嘲笑、奚落與謾罵,
    甚至開除了他的職務,將他趕回了故鄉。
      
    然而,即使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婦產科,
    他以無薪顧問的方式,推行洗手的重要,
    大幅降低了產婦與兒童致死率,
    他的一切努力,只是讓他越來越邊緣化--
      
    沒有人相信他、沒有人尊重他,
    就連他的妻子,都覺得他瘋了。
      
    1857年開始,他的抑鬱越趨嚴重,
    他的書信與圖畫開始歪曲扭斜,
    他開始大量酗酒、流連聲色場所,
    並多次在親友面前情緒失控。
      
    1862年,他用盡最後的精力,
    對整個歐洲醫學界,發表一封公開信,
    嚴正批判醫學界的醫生都是冷漠的殺人犯,
    為了名譽,寧可忽視科學的事實。
      
    「他瘋了」
    「他大概得了梅毒,腦袋燒壞了」
      
    醫學界對他的情緒由嘲弄轉為厭惡,
    他們認為這個腦袋壞掉的匈牙利人,
    絕對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時間回到了
    1865年7月30日,那個早晨。
      
    來自維也納的醫學同事出現了,誘騙他說:
    「請來我們新的研究所,一起研究你的學說吧。」
      
    我難以想像那個早晨,那一天,
    對那個抑鬱許久的匈牙利醫生來說,
    會是多麼風光明媚的一天--
      
    他的發現,終於要迎接美好的曙光了吧。
      
    他絕對想不到結局會是這樣的:
    被五花大綁,丟入暗無天日的監禁室裡,
    被當成一個瘋子,一個被放逐的邊緣人。
      

       
    ▌在那美好的未來啊,他說▌
      
    1865年8月13日,他死了。
    死於右手被警衛毒打後,產生的壞疽性傷口。
      
    於是,一個終生努力洗手的人,
    死於了他被忽略又被殘害的那隻手。
      
    在他死後,匈牙利的醫學界噤若寒蟬,
    醫學月刊上,沒有人提及他的死訊。
      
    接任他婦產科診所的醫師,
    並沒有接任「洗手」的任務,
    於是,產婦死亡率再度上升了六倍。
    但不論是是他的故鄉布達佩斯,
    還是讓他死亡的維也納,
    沒有任何醫師同仁出聲「抗議」。
      
    甚至,沒有人願意承認,跟他共事過。
      
    他是誰呢?
    他的名字,是: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IgnazSemmelweis)
      
    在當年,他曾這麼說過:
      
    「當我回顧過往時,
     唯一能驅散悲傷的方式,
     就是幻想著:總有一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所有因不衛生引發的感染,都會消失。」
      
    那個未來其實並不遠。
    在他死後二十多年,
    他的學說終於被醫學界普遍認同:
    婦產科診所,終於引入了消毒洗手劑。
      
    如今,他被醫學界認定為公共衛生的先驅--
      
    他在布達佩斯任教的醫學大學,
    將校名改為他的名字;
    匈牙利與奧地利發行他的紀念郵票與硬幣,
    感謝他在布達佩斯與維也納的貢獻;
      
    當你抬起頭,你甚至可以看到以他為名的星星。
      
    後世為他發明了一種心理學詞彙:
    「#SemmelweisReflex #塞麥爾維斯反射」
    指的是:當出現違反社會常理的言論或新知時,
    社會普遍選擇拒絕接受,即使那是正確的。
      
    你或許會問:「那有什麼用呢?」
    那樣的未來,無論如何,他都看不到了。
      
    但,他也曾說過那樣的一句話:
      
    「堅信那美好的未來終將到來,
     這多少能在我將死之時,撫慰我的心。
     the conviction that such a time
     must inevitably sooner or later arrive
     will cheer my dying hour.」
      
      
    其實,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真的在死前,仍深信不疑。
      
    但看啊,那樣的未來到了。就是此刻。
      
    所以,好好的洗手吧,我們。
    在這個當下,這個疫病蔓延的時刻。
    好好的洗手,照顧自己。
      
    因為即使是這麼看似簡單的小事情,
    都是一個人,用盡一生孤寂,
    所換來的成就。
      
      
      
    ==================
    1⃣關於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的資訊參考
      
    ✅BBC的報導文章: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
    https://reurl.cc/Yl2DoD
      
    ✅英文版的維基有滿詳盡的數據資料:
    https://reurl.cc/L182oK
      
      
    ==================
      
    2⃣關於疫病相關的發文
      
    之前我曾寫過一些與醫療疫病相關的文,
    在 #武漢肺炎 蔓延的此刻,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想法。
      
    ✅《11月的瑪莉》
    對被汙名化的病患,我們能否有更不一樣的視角?
    https://reurl.cc/Gk9aRx
      
    ✅《獻給那些無私綻放的夜鶯們》
    感謝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
    我對你們致上最深的謝意
    https://reurl.cc/4gAlDK
      
    ✅《貝利先生,與他的驚天秘密》
    同為被遺忘的名醫,希望大家也能認識貝利
    https://reurl.cc/Obl6yy
      
      
    ==================
      
    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大家:
    好好洗手、在公眾空間戴口罩(若你有口罩的話)
    並盡量培養好身體免疫力,好好保護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個時期。

  • 撕裂傷醫學英文 在 許峻睿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9-10 17:38:57
    有 190 人按讚


    #妊娠糖尿病
    (文長,趕時間者可直接看最後總結)

    英文叫Gestational diabetes, 簡稱GDM
    目前統計上約10%的孕婦在孕期中可能發生
    比例上並不算低
    但大家常常對它一知半解
    有些人甚至一聽到"糖尿病"三個字就嚇得快魂飛魄散了😰

    所以囉
    為了降低大家不必要的恐慌
    睿睿醫師又來雞婆了
    今天就來聊聊妊娠糖尿病吧

    ====以下正文開始======

    首先
    先跟大家講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觀念

    就是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

    雖然是老梗了但我還是要講三次啦因為實在太重要了😓

    為什麼呢?
    因為兩者的預後真的差滿多的~~

    先從嚴重的開始~~

    「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
    是代謝性的慢性疾病
    是在妳懷孕前就有的情況
    如果你本來就沒有多認真在控制
    懷孕後又沒有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好好控制血糖
    不僅母體可能發生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胎盤剝離等高危險情況
    對胎兒來說
    發生流產、早產、畸形、生長遲滯甚至胎死腹中等相關風險也會全面上升!
    是不是很恐怖!😱😱😱

    所以
    慢性糖尿病的患者一旦懷孕了
    為了你跟寶寶的健康
    請一定要乖乖配合醫師
    認真的把血糖顧好
    以免造成遺憾
    (咦~~不是說要降低大家的恐慌😓😓😓)

    好啦好啦恐怖的講完了
    接下來換講輕鬆一點的了😅

    至於「妊娠糖尿病」
    顧名思義就是妳懷孕前血糖是正常的
    但是因為懷孕的關係
    影響了你的身體產生胰島素、代謝血糖的能力
    讓你在懷孕中期開始(20週以後)
    產生了像糖尿病血糖偏高這樣的狀況
    通常這樣的高血糖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控制
    對胎兒來說
    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會養出「巨嬰」(>4kg)
    增加難產、剖腹產、產後大出血及產道嚴重撕裂傷的機會
    而這樣的新生兒
    剛出生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有低血糖、呼吸、黃疸方面的問題
    當然在一些極度血糖控制不良的案例中
    也可能增加胎死腹中的機會

    至於對母體來說
    則是跟「糖尿病一樣」
    可能會增加妊娠高血壓或是子癲前症的風險

    不過總體來說
    「妊娠糖尿病」比起「糖尿病」來說
    可能造成的產科風險還是小得多
    所以真的有發生「妊娠糖尿病」的馬麻
    請不要太緊張
    大部分的情況
    只要透過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
    我們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
    度過一個平安的孕期喔~

    以上內容參考自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臨床問答
    有興趣者請自行享用😁
    https://m.acog.org/Patients/FAQs/Gestational-Diabetes…

    總結及補充:
    #妊娠糖尿病不等於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預後沒有糖尿病那麼恐怖

    #妊娠糖尿病主要是會養出巨嬰增加生產風險

    #不管是妊娠糖尿病還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認真控制血糖不然結果都好不到哪

    #上一胎有GDM的孕婦下一胎風險會上升一定要做檢查

    #GDM的產婦生產完後可能有將近一半的人未來會發展成糖尿病所以請認真追蹤及控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