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摩爾多瓦人口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摩爾多瓦人口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摩爾多瓦人口面積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73的網紅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事求世 22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大峽谷文化景觀(2004) 歐洲除了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之外,還有一條庇里牛斯山脈,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全長435公里,平均海拔2000公尺,最高峰阿內托峰海拔3404公尺,雖然不高,但因為緯度關係也有冰河地形,還有一個袖珍小國安道...
摩爾多瓦人口面積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22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大峽谷文化景觀(2004)
歐洲除了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之外,還有一條庇里牛斯山脈,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全長435公里,平均海拔2000公尺,最高峰阿內托峰海拔3404公尺,雖然不高,但因為緯度關係也有冰河地形,還有一個袖珍小國安道爾藏身其中。
國土面積468平方公里,大概是台北市的1.5倍大,但人口卻只有9萬人,多數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巴斯克人,談到加泰隆尼亞大家想到的可能是這裡的獨立運動,加泰隆尼亞人認為自己不是西班牙人,但安道爾人雖然是血統和加泰隆尼亞人相同,卻早已是國家。
8世紀時,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占領當地,引起基督教國家針對西班牙的伊斯蘭國家長達七百多年的收復失地運動,西元803年,在當地巴斯克反抗軍帶領下,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軍隊順利越過庇里牛斯山脈,奪取今加泰隆尼亞地區,為了表示感謝,查理曼允許當地獨立,並以聖經地名「隱多珥」為其命名,後該名演變為安道爾,也在安道爾設立教區。也因為這一層原因,安道爾也是現今歐洲僅存的采邑主教國。
所謂采邑主教國是教區同時擁有教會頭銜與世俗領主的雙重地位。因為在西歐自4世紀起,羅馬帝國因為北方蠻族入侵及內亂而衰亡,在這樣群龍無首的亂世中,某些城邦主教就順水推舟擔任指揮官的角色,管理世俗政務,有時還必須帶領軍隊抵禦外敵。而在中世紀封建社會形成後,主教又從領主獲得封地,就如同安道爾,烏格爾教區主教與法國總統同為安道爾的虛位元首。
安道爾是個山國,全境平均海拔約1100公尺,整個國家被高山峽谷環繞,在夏季某些路段還能看到山頭有未融的積雪,貫穿安道爾的瓦利拉河(La Valira)是安道爾最長的河流,源頭就是來自雪山,湍急的水流切割成峽谷,安道爾的城鎮都是瓦利拉河的谷地,首都安道爾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海拔840公尺,也是安道爾最低點,雖然是首都,但其實有點像西門町的大小。本來以為安道爾很偏僻荒涼,其實到冬季,會吸引許多滑雪客是,再加上全境免稅,因此在這裡購物比歐洲其他地方低,觀光也是它的重要產業。
別看它雖小,也有世界遺產。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大峽谷文化景觀是列名世界文化遺產,其實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因為我以為此地是自然遺產,但在入選說明中:高山牧場、深山峽谷、亂石叢生為主要地質構成。迄今該地區仍然以牧業為主,具有濃郁的山地文化。可看的景點有夏季居住點、梯田和山間小道等。也許我待的時間不夠久,沒有特別體會到,畢竟真正居住和一輩子可能來一次是完全不同的,不過沿途的自然風光確實是美不勝收。
摩爾多瓦人口面積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不知道的立陶宛】#親赴現場
相信許多台灣人對於立陶宛的印象,都來自於學生時代,歷史課本中對於「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敘述。但是筆者後來有機會到此一遊,才發現他們其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小」,其中任何一個的土地面積都比台灣還大,只是人口確實比我們少得多。
立陶宛的人口約與台北市相同,首都是維爾紐斯(Vilnius),國家面積超過 6 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前身「立陶宛大公國」在 15 世紀時的領土面積甚廣,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讓立陶宛的國土銳減,更一度被鄰國併吞?
>> https://bit.ly/3hb5HKr
▍Email 訂閱《全球事件簿》接收世界消息 >> bit.ly/2PfOGnb
▍新刊上市《走進真實矽谷》>> bit.ly/3uLqf0q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摩爾多瓦人口面積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不知道的立陶宛】#親赴現場
相信許多台灣人對於立陶宛的印象,都來自於學生時代,歷史課本中對於「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敘述。但是筆者後來有機會到此一遊,才發現他們其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小」,其中任何一個的土地面積都比台灣還大,只是人口確實比我們少得多。
立陶宛的人口約與台北市相同,首都是維爾紐斯(Vilnius),國家面積超過 6 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前身「立陶宛大公國」在 15 世紀時的領土面積甚廣,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讓立陶宛的國土銳減,更一度被鄰國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