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英文]China Fights for Chip Independence 中國「晶片熱」背後
Computer chips are the brains and souls of all the electronics the country’s factories crank out. ...
[時事英文]China Fights for Chip Independence 中國「晶片熱」背後
Computer chips are the brains and souls of all the electronics the country’s factories crank out. Yet they are mostly designed and produced overseas. China’s government is lavishing money upon anyone who can help change that.
computer chips 電腦晶片
crank sth out 草草 (大量和快速) 生産
lavish money upon提供大量的資金給…*
電腦晶片是中國工廠生產的所有電子產品的大腦和靈魂。然而,它們大多在海外設計和製造。中國政府正在向任何能幫助改變這一現狀的人提供大量資金。
*lavish (v.) 揮霍,浪費;濫施 [(+on)]
★★★★★★★★★★★★
Their efforts are starting to pay off. China remains far from hosting real rivals to American chip giants like Intel and Nvidia, and it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rs are at least four years behind the leading edge in Taiwan. Still, local companies are expanding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 country’s needs, particularly for products, such as smart applianc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that have more modest requirements than supercomputers and high-end smartphones.
start to pay off 開始得到回報
host (v.) 為(網站)提供軟硬體支援
far from sth 遠未…;完全不…
leading edge (n.) 尖端,前沿
meet the country’s needs 滿足國家需求
smart appliances 智慧家電
high-end (adj.) (產品)高價位的,高檔的
他們的努力開始得到回報。中國目前遠不足以成為英特爾(Intel)和英偉達(Nvidia)等美國晶片巨頭真正的競爭對手,其半導體製造商距離台灣的領先優勢都還至少落後四年。儘管如此,中國企業仍在擴大自身能力以滿足國內需求,尤其是在智能家電和電動汽車方面,這些產品的製造要求比超級計算機和高端智慧型手機要低。
★★★★★★★★★★★★
Beijing’s recent love of chips began with the creation of a giant, chip-focused investment fund in 2014. The government set a lofty goal: China would produce 40 percent of the chips it consumed by 2020. That didn’t happen. Morgan Stanley analysts estimate that Chinese brands bought $103 billion in semiconductors last year, of which 17 percent was from local vendors. They predict the share will rise to 40 percent in 2025, far short of the government’s target of 70 percent.
investment fund 投資基金
set a lofty goal 制定一個宏大的目標
local vendors 國內供應商; vendor 小販;攤主;賣主
semiconductor 半導體
far short of 遠低於
北京最近對晶片的著迷始於2014年成立的一個規模巨大、專注於晶片的投資基金。政府制定了一個宏大目標:到2020年,中國將生產其所消耗晶片的40%。這一目標未能實現。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估計,中國品牌去年購入了價值1030億美元的半導體,其中有17%來自國內供應商。他們預測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升至40%,遠低於政府設定的70%的目標。
《紐約時報》完整報導:http://nyti.ms/3pTb7ei
圖片出處: http://bit.ly/3rY2OQC
★★★★★★★★★★★★
#EEL時事英文
#科技時事英文
#財經時事英文
摩根中國內需 在 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靜待聯準會決議,投資多路並進✍️
投資人聚焦Delta變種病毒風險、通膨、美國貨幣及財政政策前景,加上中國恆大集團債務危機擔憂蔓延,眾多不確定性成為短期股市震盪或修正的來源。根據彭博資訊對51位經濟學家調查(9/20),67%受訪者預估11/2~3會議將宣布縮減購債、21%受訪者預估十二月會議宣布,多數受訪者認為聯準會將於十二月或2022年開始縮減購債,2023年及2024年預估將分別升息兩碼及三碼,2022年將維持利率於接近零水準不變。
因應短期股市波動環境,建議投資人可增持債券及美國平衡型基金,其中債券投資較看好具備美元計價、投資級債信、資金較不擁擠的波灣債,後者透過靈活動態資產配置及多元產業布局掌握輪動機會。另一方面,路透報導(9/20)美國將於11月初允許來自中國、印度、英國和許多其他歐洲國家等33個國家的已完成疫苗接種的航空旅客入境,被視為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解除嚴格旅行限制的重大里程碑,有望加速經濟重啟。高盛及摩根大通證券(彭博資訊,9/21)也認為短期股市震盪提供投資人逢低買入機會。建議靠攏趨勢財及機會財,依照投資人風險偏好選擇創新成長的科技與生技產業、透過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型基金掌握綠色商機,或是側重內需消費或政策扶持商機的新興亞洲股票型基金,多路並進卡位旺季行情。
🕵♂未來一週觀察重點🕵♂
1️⃣ #國際局勢:
超級央行週,聚焦聯準會: 美國、英國、日本、巴西、土耳其及南非等多國央行將舉行利率會議,其中最動見觀瞻的是9/21~22聯準會利率會議,預估將維持現行利率及購債政策不變,投資人將從會後聲明稿、鮑爾主席會後記者會、經濟展望及利率點陣圖當中,尋找縮減購債及升息時點的政策指引。
2️⃣ #經濟數據:
主要國家九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美國八月房市數據/領先指標等。
3️⃣ #美國動向:美國債務上限: 國會需要在9/30前通過持續決議以維持政府運作,否則政府將在10/1關門。眾議院民主黨9/21公布權宜支出法案,權宜撥款至2021/12/3以避免政府停擺,並納入暫停債務上限條款,將暫停美國債務上限直至2022年12月。
想了解完整市場動態及富蘭克林投資建議,歡迎您訂閱富蘭克林 #一周搶鮮報,每週即可收到完整的解析與投資建議唷 🙂
🔹手機版:https://lihi1.com/B9Lwc
🔹電腦版:https://lihi1.com/0wwWo
#1分鐘掌握未來一週財經大事
摩根中國內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新消息:全國人大常委会委員長會議决定,暫不表决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請各位重温一次日前拙作:
不要做毀掉香港的千古罪人!
看到林鄭月娥、鄭若驊等港府高官自詡「政治正確」,以若無其事姿態談論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的表演,簡直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令人不禁想起愛國詩人屈原「黃鐘毀棄 ,瓦釜雷鳴」的慨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衆所周知,當今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矛盾越來越尖銳,充斥着競爭、脫鈎、冷戰傾向,由此衍生的「制裁」與「反制裁」的拳來腳往,歸根結底,反映出兩種社會制度、兩種終極價值觀的深刻對立。問題是,在香港引入《反外國制裁法》,將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綑綁到一起與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拚個你死我活,究竟有利於化解矛盾還是只會加劇矛盾?究竟對國家、香港是「利」還是「害」?是「福」還是「禍」?
中共百年黨史本身就有最好的答案:
案例一,儘管1949年4月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解放军發佈了「解放全中國」的《向全國進軍令》,但當年10月四野雄師席卷華南到了布吉正要向深圳河逼近之際,毛澤東、周恩來急令陳賡兵團「原地待命」,不要逼近香港。原來中共中央巳作出對香港要「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決策。不久韓戰爆發,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雖然英國也有派兵加入聨合國軍與中國軍隊血戰沙塲,但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並未因此動搖戰略定力去「解放香港」,相反保留和利用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動員愛國商人霍英東等將戰略物資運到內地,打破「巴統」經濟封鎖,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假若當初大軍南下「解放香港」,豈不是自行堵塞對外通道令自己全封閉嗎?幸虧毛、周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保留香港現狀,給國家留了一個「通風口」!
案例二,1967年,內地「文化大革命」進入了「全面奪權,打倒一切」瘋狂時分。影響之下,香港一度掀起所謂「反英抗暴」狂潮。是年8月,北京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惡性事件,毛澤東、周恩來在清算王力、關鋒、戚本禹等極左分子的同時,也果斷指示剎停了香港「67暴動」。即使1968年「全國山河一片紅」,也未考慮將香港「染紅」。嗣後,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香港商人嚮應内地「招商引資」號召,帶頭返大陸「三來一補」、投資設廠,一馬當先帶動美、歐、日外資萬馬奔騰来華之勢,令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從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令中國經濟騰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與內地其他城市的「不同」恰恰是香港之所以對國家改革開放大局作出獨特貢獻的緣由!
案例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兩國就香港主權開展談判,為什麼以鄧小平爲代表的中國領導人會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思而不是乾脆來個「一國一制」呢?這既是對毛澤東、周恩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決策的承傳,也是基於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和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際戰略需要,以及意圖對台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出良好示範。
綜上所述,中共老一輩革命家之所以在三個歷史關鍵時刻對香港「特事特辦」,沒有按照對待內地普通城市的一般政策去「一刀切」,從哲學角度來看,正是基於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別對待。而林鄭月娥、鄭若驊一類港府高官「因為內地實施了《反外國制裁法》,所以香港也必須引入」的思維,根本就違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辯證法精神,與鄧小平「一國兩制」初衷背道而馳!
有道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已有報道,在人大常委會制訂《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巳向在港美國企業發出撤離的「風險警告」。在美國、英國、歐盟等巳因新疆、香港及智識產權等問題對中國某些企業、某些官員包括香港若干官員實施制裁的情況下,若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勢所必然劍指美資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AlA保險、摩根史丹利、高盛等等公司,打擊英資的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等機構,甚至瑞士公民投票通過制裁違反人權的國家的法案後,香港對瑞士銀行、瑞士信託等等企業也加以懲罰……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却跟随内地一樣依照《反外國制裁法》對「國際金融」機構「以牙還牙」,趕盡殺绝,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屆時,請問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還剩下什麽!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毫無疑問,中國現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關係急劇惡化,但是朝鮮戰争的歷史經驗證明,中外關係愈是險惡,衝突越是激烈,即使是爆發熱戰,越發應該保留香港不同於内地普通城市的特殊地位,以作為國家與外部世界的「緩衝地帶」和「走火通道」、「透氣孔」!既然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没有因為「解放全中國」的命令而「解放香港」,没有因為「全國山河一片红」而「染紅香港」,没有因為收回香港主權而和內地一樣實行「一國一制」,有什麼理由因内地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就要在香港引入該法? 內地有其完整的工業體系,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即使實施《反外國制裁法》趕絕外資外企,仍可搞它的內循環過苦日子;但香港本身是外向型的小型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是它最寶貴的核心資產,不顧兩制差異,盲目引入《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打擊和驅逐外資外企,「簡直是在非常清醒的時候做的瘋狂白日夢」(邱吉爾語)!
我由衷希望,為了國家根本利益和改革開放大業,為了香港百年心血造就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應該讓香港為戰狼外交墊背埋單!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完全違反毛澤東、周恩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偉大决策,完全違反鄧小平一國两制初衷,完全違反習近平「堅持一國原則,尊重两制差異,二者不可偏廢」指示,必定犯颠覆性歴史錯誤!謂予不信,拭目以待!
摩根中國內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做毀掉香港的千古罪人!
看到林鄭月娥、鄭若驊等港府高官自詡「政治正確」,以若無其事姿態談論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的表演,簡直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令人不禁想起愛國詩人屈原「黃鐘毀棄 ,瓦釜雷鳴」的慨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衆所周知,當今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矛盾越來越尖銳,充斥着競爭、脫鈎、冷戰傾向,由此衍生的「制裁」與「反制裁」的拳來腳往,歸根結底,反映出兩種社會制度、兩種終極價值觀的深刻對立。問題是,在香港引入《反外國制裁法》,將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綑綁到一起與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拚個你死我活,究竟有利於化解矛盾還是只會加劇矛盾?究竟對國家、香港是「利」還是「害」?是「福」還是「禍」?
中共百年黨史本身就有最好的答案:
案例一,儘管1949年4月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解放軍發佈了「解放全中國」的《向全國進軍令》,但當年10月四野雄師席卷華南到了布吉正要向深圳河逼近之際,毛澤東、周恩來急令陳賡兵團「原地待命」,不要逼近香港。原來中共中央已作出對香港要「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決策。不久韓戰爆發,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雖然英國也有派兵加入聯合國軍與中國軍隊血戰沙塲,但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並未因此動搖戰略定力去「解放香港」,相反保留和利用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動員愛國商人霍英東等將戰略物資運到內地,打破「巴統」經濟封鎖,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假若當初大軍南下「解放香港」,豈不是自行堵塞對外通道令自己全封閉嗎?幸虧毛、周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保留香港現狀,給國家留了一個「通風口」!
案例二,1967年,內地「文化大革命」進入了「全面奪權,打倒一切」瘋狂時分。影響之下,香港一度掀起所謂「反英抗暴」狂潮。是年8月,北京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惡性事件,毛澤東、周恩來在清算王力、關鋒、戚本禹等極左分子的同時,也果斷指示剎停了香港「67暴動」。即使1968年「全國山河一片紅」,也未考慮將香港「染紅」。嗣後,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香港商人嚮應内地「招商引資」號召,帶頭返大陸「三來一補」、投資設廠,一馬當先帶動美、歐、日外資萬馬奔騰来華之勢,令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從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令中國經濟騰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與內地其他城市的「不同」恰恰是香港之所以對國家改革開放大局作出獨特貢獻的緣由!
案例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兩國就香港主權開展談判,為什麼以鄧小平爲代表的中國領導人會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思而不是乾脆來個「一國一制」呢?這既是對毛澤東、周恩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決策的承傳,也是基於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和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際戰略需要,以及意圖對台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出良好示範。
綜上所述,中共老一輩革命家之所以在三個歷史關鍵時刻對香港「特事特辦」,沒有按照對待內地普通城市的一般政策去「一刀切」,從哲學角度來看,正是基於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別對待。而林鄭月娥、鄭若驊一類港府高官「因為內地實施了《反外國制裁法》,所以香港也必須引入」的思維,根本就違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辯證法精神,與鄧小平「一國兩制」初衷背道而馳!
有道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已有報道,在人大常委會制訂《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巳向在港美國企業發出撤離的「風險警告」。在美國、英國、歐盟等巳因新疆、香港及智識產權等問題對中國某些企業、某些官員包括香港若干官員實施制裁的情況下,若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勢所必然劍指美資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AlA保險、摩根史丹利、高盛等等公司,打擊英資的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等機構,甚至瑞士公民投票通過制裁違反人權的國家的法案後,香港對瑞士銀行、瑞士信託等等企業也加以懲罰……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卻跟隨内地一樣依照《反外國制裁法》對「國際金融」機構「以牙還牙」,趕盡殺绝,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屆時,請問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還剩下什麽!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毫無疑問,中國現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關係急劇惡化,但是朝鮮戰争的歷史經驗證明,中外關係愈是險惡,衝突越是激烈,即使是爆發熱戰,越發應該保留香港不同於内地普通城市的特殊地位,以作為國家與外部世界的「緩衝地帶」和「走火通道」、「透氣孔」!既然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没有因為「解放全中國」的命令而「解放香港」,没有因為「全國山河一片紅」而「染紅香港」,没有因為收回香港主權而和內地一樣實行「一國一制」,有什麼理由因内地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就要在香港引入該法?
內地有其完整的工業體系,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即使實施《反外國制裁法》趕絕外資外企,仍可搞它的內循環過苦日子;但香港本身是外向型的小型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是它最寶貴的核心資產,不顧兩制差異,盲目引入《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打擊和驅逐外資外企,「簡直是在非常清醒的時候做的瘋狂白日夢」(邱吉爾語)!
我由衷希望,為了國家根本利益和改革開放大業,為了香港百年心血造就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應該讓香港為戰狼外交墊背埋單!將《反外國制裁法》引入香港,完全違反毛澤東、周恩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偉大决策,完全違反鄧小平一國兩制初衷,完全違反習近平「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二者不可偏廢」指示,必定犯顛覆性歷史錯誤!謂予不信,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