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提醒電郵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提醒電郵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提醒電郵中文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潛在危機】可能致命的安全氣囊 大約十年前,日本高田公司(Takata)爆發安全氣囊醜聞,全球約有1億輛車因此被回收。但是,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現年42歲的德里薩爾迪(Ruy Drisaldi)直到去年12月才意識到當中的風險,當時在他們位於墨西哥東南部城市梅里達的家附近,他妻子佩雷斯(Ja...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UBSCRIBE TAMA CHANN HERE- https://goo.gl/2Ow1zA 動画を視聴し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SEE MORE...】 ❤♐影片目的♐❤ 【日語文法教學】 ①「ようにしています」 動作習慣持續性 ②「ようにしてください」 請記得要…… 【用語...
「提醒電郵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yylamjayd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提醒電郵中文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3:53:20
《香港簡史》作者 高馬可 緒論/第一章 I 香港人的有聲書 I 聲音演出:Kei Wong 作者 高馬可(John M. Carroll) 出版日期 2007(英文原版) 2021年7月(中文新版) 翻譯 林立偉 出版 蜂鳥出版 Humming Publishing 出版社網購 ht...
提醒電郵中文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6 00:40:23
~《香港第一課 》作者 梁啟智 代序,前言,第一章 I 香港人的有聲書 I 聲音演出:Vi Pang~ 香港人的有聲書 #好書推薦 #聲音演出:Vi Pang 《香港第一課 》作者:梁啟智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1/07 簡介:這為想要瞭解香港的人而作。 ★Mat...
提醒電郵中文 在 yylamjayd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6:02:44
《耿耿於懷》 堂上教授一篇作文,題目是「曾經令我耿耿於懷的事,如今看來,只是小事一樁」。「耿耿於懷」四字,讓我想起了一件舊事。 那年我中大本科畢業,前路未明,一方面報了研究院碩士課程,但研究院競爭大、要求高,殊不容易。另一方面報了教育文憑,打算作為後路,免家人擔憂。只是生不逢時,正值全港適齡學童...
-
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20:00:10SUBSCRIBE TAMA CHANN HERE- https://goo.gl/2Ow1zA
動画を視聴し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SEE MORE...】
❤♐影片目的♐❤
【日語文法教學】
①「ようにしています」
動作習慣持續性
②「ようにしてください」
請記得要…… 【用語提醒對方語氣】
③「ようになる」
以前到現在的變化,表達以前沒有但現在改變的過程
日語分析例句一看就懂
讓我們一起輕鬆學日語吧!
【我是一位學日語多年的學生。雖然是這樣,可是還是會在詞句和發音上犯錯。請一定要糾正我的錯誤。拜托了~
我把我學過的所有一切,利用影片的方式和自己理解的方式
讓日語初學者和學習者可以一起加入學習和討論的。】
❧❧❧❧❧❧❧❧❧❧❧❧❧❧❧❧❧❧❧❧❧❧❧❧❧❧❧❧❧❧❧❧
✉✉ ♋【个人媒体连接 CONTACT INFO】 ♋✉✉
Facebook脸书专页- https://goo.gl/HPOvIF
電郵 - tama_chann@hotmail.com
♈♈♈♈------SUBSCRIBE FOR WEEKLY NEW VIDEO------♈♈♈♈
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订阅看影片!每周更新】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
TAMAの关键词|keywords
馬來西亞女生,日语教学,学习影片,howto,日语基础,日语教学,日本,日本发音,学习日语,发音基础,马来西亚,外来语,日语写法,日語會話,母音字音,简单日語,简单上手日語
,日本字,日本挑戰,日本旅游,臺灣,Taiwan,Japan,中文,TAMACHANN,日本美食,看日本,初級日語,台湾女生,闽南话,福建话,搞笑挑战,初級日語,日本流行,日本介紹,日本動漫,日本文化,日語日常會話,日文會話,自學日文,自學日語 -
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5 20:00:04[糾正錯誤]
在そりゃそうだ 的例子中
帰国(きこく )的發音有錯誤,
請大家注意一下。
謝謝網友的及時提醒(╹◡╹)♡
SUBSCRIBE TAMA CHANN HERE- https://goo.gl/2Ow1zA
動画を視聴し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SEE MORE...】
❤♐影片目的♐❤
【日語流行口語】
分享五個超實用的日語口語~
隨時都可以用,超簡單日語
越説越像日本道地日語
讓我們一起來輕鬆學日語吧~
https://goo.gl/wcMJ71
【找尋字幕組夥伴】
❧❧❧❧❧❧❧❧❧❧❧❧❧❧❧❧❧❧❧❧❧❧❧❧❧❧❧❧❧❧❧❧
✉✉ ♋【个人媒体连接 CONTACT INFO】 ♋✉✉
Facebook脸书专页- https://goo.gl/HPOvIF
Instagram - tamachann91
電郵 - tama_chann@hotmail.com
♈♈♈♈------SUBSCRIBE FOR WEEKLY NEW VIDEO------♈♈♈♈
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订阅看影片!每周更新】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
TAMAの关键词|keywords
馬來西亞女生,日语教学,学习影片,howto,日语基础,日语教学,日本,日本发音,学习日语,发音基础,马来西亚,外来语,日语写法,日語會話,母音字音,简单日語,简单上手日語
,日本字,日本挑戰,日本旅游,臺灣,Taiwan,Japan,中文,TAMACHANN,日本美食,看日本,初級日語,台湾女生,闽南话,福建话,搞笑挑战,初級日語,日本流行,日本介紹,日本動漫,日本文化,日語日常會話,日文會話,自學日文,自學日語 -
提醒電郵中文 在 玉チャンネルTAMA CHAN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27 20:00:13SUBSCRIBE TAMA CHANN HERE- https://goo.gl/2Ow1zA
動画を視聴し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SEE MORE...】
❤♐影片目的♐❤
今天要提醒大家去意大利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的五件事項。
由於治安不太好,所以有很多事情可以
避免被偷竊,偷東西。
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麽事要注意把~!
https://goo.gl/wcMJ71
【找尋字幕組夥伴】
❧❧❧❧❧❧❧❧❧❧❧❧❧❧❧❧❧❧❧❧❧❧❧❧❧❧❧❧❧❧❧❧
✉✉ ♋【个人媒体连接 CONTACT INFO】 ♋✉✉
Facebook脸书专页- https://goo.gl/HPOvIF
Instagram - tamachann91
電郵 - tama_chann@hotmail.com
♈♈♈♈------SUBSCRIBE FOR WEEKLY NEW VIDEO------♈♈♈♈
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订阅看影片!每周更新】➊➋➌➍➎➏➐➑➒➓
TAMAの关键词|keywords
馬來西亞女生,日语教学,学习影片,howto,日语基础,日语教学,日本,日本发音,学习日语,发音基础,马来西亚,外来语,日语写法,日語會話,母音字音,简单日語,简单上手日語
,日本字,日本挑戰,日本旅游,臺灣,Taiwan,Japan,中文,TAMACHANN,日本美食,看日本,初級日語,台湾女生,闽南话,福建话,搞笑挑战,初級日語,日本流行,日本介紹,日本動漫,日本文化,日語日常會話,日文會話,自學日文,自學日語
提醒電郵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潛在危機】可能致命的安全氣囊
大約十年前,日本高田公司(Takata)爆發安全氣囊醜聞,全球約有1億輛車因此被回收。但是,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現年42歲的德里薩爾迪(Ruy Drisaldi)直到去年12月才意識到當中的風險,當時在他們位於墨西哥東南部城市梅里達的家附近,他妻子佩雷斯(Janett Perez)的二手本田CR-V的安全氣囊在車輛遭到撞擊後爆炸,佩雷斯因此身亡。
德里薩爾迪說,他和身為美國公民的妻子從未收到有關召回車輛的警告。「有人需要為此負責,」他說,「你買了一輛有安全氣囊的汽車,並認為你受到了保護。我現在意識到,在我們擁有那輛車的這麼多年裡,我們時刻都面臨著危險。」
儘管在世界大部份地區,高田召回事件基本上已淡出公眾視野,但德里薩爾迪的不幸提醒人們,有問題的汽車零件仍令駕駛者面臨危險。截至7月初,僅在美國便有超過1400 萬個氣囊尚未修復,而世界各地可能也會有類似情況。這意味著,像德里薩爾迪這樣的數百萬名車主——尤其是在消費者保護措施及法律薄弱的國家—可能仍未意識到,他們汽車安全氣囊中的推進劑可能會因高溫和潮濕而降解,從而令他們的車輛面臨潛在的爆炸危機。
這宗在墨西哥發生的不幸事件說明,汽車安全問題引發的召回— 哪怕是致命缺陷引發的,也可能在一些監管薄弱的國家被忽視。在美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他們監督汽車行業內的公司更換了數千萬 個增壓泵。一名獨立監督員還敦促相關公司採用超 出法律要求 、更有效的外展訪手段。而這些東西在墨西哥都不存在,有公司表示,該國甚至沒有一個能查找二手車車主的有效註系統冊系統。— Andrea Navarro、 Ryan Beene;譯:融汐
#墨西哥 #安全氣囊 #汽車 #安全問題 #Takata #回收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9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提醒電郵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禁藥風波】馬場藥王與賽馬俱樂部的較量
納瓦羅(Jorge Navarro)當初來到蒙茅斯賽馬場的時候,還沒有進入美國收入最高的100名馴馬師行列,但他的排名不斷上升。2016年,他打破了該賽馬場自1975年以來的賽季獲勝記錄,並且有三匹馬參加了育馬者杯(Breeders’ Cup,相當於賽馬項目的世錦賽),那一年該比賽的舉辦地點是加州阿卡迪亞的聖阿妮塔賽馬場(Santa Anita Racetrack)。他在2016年的收入是410萬美元,全國排名第29位。這個速度快到難免讓人起疑,他是否給賽馬服用了什麽。
在蒙茅斯賽馬場,納瓦羅的馬房緊挨著另一位馴馬師瑟維斯(Jason Servis)的馬房,他的勝績也多到可疑。瑟維斯在2012年躋身前100名馴馬師,以240萬美元的收入在美國排名第73位。「他的訓練方式很怪,」那名跟瑟維斯和納瓦羅一起比賽的馴馬師說。「瑟維斯的馬甚至從來不鍛煉,然後一露面就跑得比風還快。大家都在想,你是怎麼做到的。」
2019年1月26日,納瓦羅用一匹名叫「阿茲特克感官」(Aztec Sense)的5歲馬贏得了他的第1000次比賽。這也是該馬連續第八次獲勝。但在比賽後,一位獸醫告訴他,這匹馬的左前腳踝出現了問題。「冠軍得之不易,」當被問及他剛取得的重大勝利時,納瓦羅這樣告訴《保利克報告》。「永遠要以賽馬的健康為重。」
這話說得很得體;納瓦羅不再開玩笑叫自己「馬場藥王」。現在,他是一名頂尖的馴馬師,保持謙遜和抱愧的心態非常重要。但在當時,聯邦調查局特工已經開始監聽他和瑟維斯的電話,以及一群相關的獸醫和助理馴馬師,當局認為這些人可能是同謀。
根據紐約南區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後來提交的法庭文件,納瓦羅和瑟維斯此時已經是興奮劑陰謀集團的兩大頭目了,他們給彼此望風並分享商業機密。在一條截獲的短信中,瑟維斯提醒納瓦羅,灣流賽馬場的一名賽事官員正在尋找禁藥的證據。那天晚些時候,納瓦羅給他的一個助手打電話,說他們差點被抓到:「他差點發現我在給今天上場的每匹馬打水打氣。」打水打氣是指一種被稱為灌奶昔的做法,指的是把軟管或者管子強行插入賽馬的喉嚨,使其攝入合法的,有時非法的混合物,用來消除疲勞。——Jesse Hyde;譯 杜然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5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賽馬 #作弊 #興奮劑 #禁藥 #JorgeNavarro #JasonServis
提醒電郵中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