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掩魂後遺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掩魂後遺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掩魂後遺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掩魂後遺症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天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魂台鐵 如何讓台灣人安心回家?】 患者名:台灣鐵路管理局。 病名:失魂症。 病徵:感覺努力無望,沒有榮譽感。官僚氣息濃厚,遇事推掩塞責,不思解決。標準流程不確實。組織老化,年輕人流動率高,留才不易。 後遺症:每年二.三億人次旅客,沒有一條安心回家的路。 2018年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暴露台鐵...

掩魂後遺症 在 看倌們,上片啦!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05:55

【懼聲之盅:#聲魔入侵 #theintruder 】 配音員伊內絲同時也是合唱團成員。和男友旅遊後發生的意外使她產生創傷後遺症。從小便纏身的噩夢,加上不斷有怪異的聲音干擾她的工作,而後她發現這些都來自她體內擴張的某股能量.....。 📍聲聲怨聲聲盼📍 既然以「聲」作為主軸,除了主角的職業與音色表...

掩魂後遺症 在 邱昊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6:20:14

- 對我來說,古老的靈魂和老靈魂不一樣。 -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所知所感超越同年齡層的人,我們會說他有一個老靈魂。但是老靈魂這三個字,更多時候是被年輕人刻意追求早熟形象,以凸顯自己與同儕不同的,某種暗藏傲慢的認同標籤。 - 因此,當一個人說自己是老靈魂,或是媒體記者用老靈魂來包裝一個稚氣未脫的明日之...

  • 掩魂後遺症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1:32:05
    有 856 人按讚

    【失魂台鐵 如何讓台灣人安心回家?】

    患者名:台灣鐵路管理局。
    病名:失魂症。
    病徵:感覺努力無望,沒有榮譽感。官僚氣息濃厚,遇事推掩塞責,不思解決。標準流程不確實。組織老化,年輕人流動率高,留才不易。
    後遺症:每年二.三億人次旅客,沒有一條安心回家的路。

    2018年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暴露台鐵組織盤根錯節的問題,如今太魯閣號發生意外,政府該如何讓台鐵脫胎換骨、根除病灶,再次成了迫切問題。

    「如果政經脈絡與權力關係沒有改變,悲劇還是會一再發生,」借調到陸委會前,鑽研災難社會學的清大社會所教授陳明祺說。

  • 掩魂後遺症 在 邱昊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5 10:52:14
    有 308 人按讚

    -
    對我來說,古老的靈魂和老靈魂不一樣。
    -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所知所感超越同年齡層的人,我們會說他有一個老靈魂。但是老靈魂這三個字,更多時候是被年輕人刻意追求早熟形象,以凸顯自己與同儕不同的,某種暗藏傲慢的認同標籤。
    -
    因此,當一個人說自己是老靈魂,或是媒體記者用老靈魂來包裝一個稚氣未脫的明日之星時,我往往不以為意。
    -
    曾少宗沒有老靈魂,他擁有一個古老的靈魂。
    -
    一個擁有古老靈魂的人,會讓人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錯覺,認為他在很短的時間內,穿越了前世與今生。他像是在時空旅程中失憶的旅人,只是暫時坐落於此時此刻,與我們一起生活。
    -
    不過,也就是因為他同時屬於過去和未來,因此潛意識還留有部分不屬於現在的智慧,時常能在自己也不見得理解的情況下,行使某些「超越」。
    -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部分古老的靈魂碎片,用科學的語言,它像是基因序列裡的人類集體意識與最原初的意志。而少曾豐沛且專注的靈性修養,使它源源不絕的綻放。
    -
    少宗說話時總是帶著柔軟的腔調,聽起來像是綿延不斷的低語,彷彿只要一聽到他的聲音,就會輕易成為他的共犯。想必,如果能在舞台上與這樣的演員共事,心中一定能被信賴與安全感填滿吧。
    -
    但是,任何被像是少宗這樣擁有古老靈魂凝視過的人,都難免會產生和我一樣的後遺症,開始在腦中浮現一些接近人類本根性的追問:
    -
    所謂穩定的關係、親密的信賴感,這些想法有沒有可能只是錯覺呢?有沒有可能只是某部分的意識發明出來安慰自己的假象呢?
    -
    就因為我們無法在任何一刻抓住它,所以只好用這些假象來掩蓋它,掩蓋它的稍縱即逝。
    -
    「宗宗,我發現自己永遠無法留住任何一次注視,無法讓彼此凝結在任何一次的眼神交會中。」
    -
    它是深夜裡呼嘯而過的列車,你對車窗裡黯淡的面孔,倉促一瞥。
    -
    #曾少宗
    #沒有別人怎麼做自己

  • 掩魂後遺症 在 KaChu's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8 02:56:20
    有 127 人按讚

    奉勸經濟還沒獨立心裡不夠成熟
    無法對自己人生負責及理解生育多不易
    #真不要遇到什麼貓三狗四就趕著上去生孩子
    生完再控訴命運不公全天下都對不起你
    -

    問個問題該不該告訴孩子們童話是假的?

    其實不太喜歡這辯題,雖然正反方都難理性討論
    但,不論出於保護孩子的夢想,抑或堅持「讓孩子知道現實的殘酷」的鐵腕教育,這種我能替他決定他該不該知曉,本質都是一種自大。
    孩子對世界可能有他自己的感知
    有時並不需要預設孩子會因為相信童話而變傻、不信童話而變壞的蠢大人們去橫加屏障。

    而,如果把這個問題改一改
    該不該告訴成年人們,一件和他們切身相關的人生大事的真實面貌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了
    最煩這個社會逼著很多人認為:
    付出即偉大,忍耐則偉大

    忍耐個鬼啊誰不是生來爸媽的小公主
    並非製造恐慌,而是為什麼只宣傳懷孕生子不好的地方?這還用問?早個5年這種話題進入公眾視野了嗎?宣傳口徑電視廣告都是有個孩子家庭美滿,母親偉大三頭六臂
    這中間的辛苦,就一句都不能提嗎?

    關於生育,普遍形象是什麼?
    #廣告裡——
    通常是,小清新治癒的BGM+孕媽乾淨樸素的笑臉+親戚朋友們的簇擁支持
    依舊纖瘦窈窕,時尚的形象
    用勇敢、幸福等正面字眼,去掩蓋真真切切存在著的痛苦。

    #影視形象——
    通常是,上個鏡頭大汗淋灕疼得齜牙咧嘴地生孩子,下個鏡頭髮型不亂衣服乾淨地哄著懷裡的寶寶。

    突出得子的幸福,回避母親的狼狽
    給你一種生完就解脫的暢快錯覺

    #女性產後恢復的痛苦旅程。
    產後恢復,究竟會經歷什麼痛苦?
    統計了一下各位媽媽與我訴說過的痛苦如下
    甚至我想我根本不用打就有許多媽媽能說出她的苦
    -

    生理上的痛苦
    首先是產後宮縮的痛苦
    宮縮,為了防止子宮出血過多,同時促進產後惡露排出的反射性行為。
    一般在產後1~2日出現,持續4~5天
    感受,像劇烈版的痛經,哺乳時會加重
    加上產後頭、四肢、腰背疼,很可能會因此痛到失眠

    再來是餵奶之痛
    在因疼痛輾轉難眠的夜晚,你可能還要頻繁起床餵母乳
    對於每個新媽媽來說,睡個整覺都是奢侈的
    而,餵奶,不僅煩,還真的很疼

    然後是產後便秘
    「產後最痛苦的事就是上廁所。」
    因為基本上每個產後女性,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產後便秘
    由於生完孩子,腹肌和盆底肌變松,盆底肌肉撕裂、傷口腫大,導致排便的時候痛到無法發力
    加上由於體質問題,以及恢復工作做得不夠到位等問題
    生產後遺症也很常見
    一般有妊娠紋、脫發、性生活不適等問題

    -
    再來是心理上的痛苦。
    大名鼎鼎,發病率高達70%~80%,但被老公和婆家常年忽略,甚至打為「矯情」的——
    #產後抑鬱。

    生產後女性體內的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情緒波動變大
    育兒的艱辛和身體的虛弱,以及親人所有關注力都轉移向幼兒……
    每一件小事都會造成心理落差。

    分享過一個殘忍而真實的一位媽媽心理——
    「如果把孩子留在這個公園裡頭,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可以重新來過?」
    女性產前產後抑鬱自殺的社會案件,多不勝數
    你還在經歷痛苦,全世界只知道圍著新生兒轉,這是何等的悲喜不相通
    甚至連悲傷痛苦的權利都沒有!!

    生理上的痛苦,「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忍忍就好」
    心理上的痛苦,「人家怎麼都好好的,你就是矯情」

    -
    且不說在這種語境下
    看上去「好好的」那部分有多少吞聲的隱痛
    而人與人的情況不一樣並且不代表他人快樂你就沒有痛苦的資格
    等媽媽們獨自、僥倖熬過來了
    再熱淚盈眶地高喊:母親偉大。
    #這種行為邏輯還不夠虛偽齷齪嗎?

    結尾肯定要昇華到:痛並快樂、母親偉大……

    真相呢?

    即將有可能要面臨生產的未孕女性們
    你們,也要繼續在這個龐大的「善意的謊言」里,渾渾噩噩,見步行步嗎?
    話說到這裡,可能難免又得被「你若閉嘴世界大同」之流,貼上宣傳恐婚恐育的嫌疑
    那麼,這就又是那個古老的邏輯——
    她又在製造恐慌了
    她做了什麼?
    她講了些確實會發生的問題阿

    哦。

    我也不想再贅述發聲的重要性
    這次只想說,恐懼,也是一種權利
    如果恐懼的對象,真的值得恐懼的話
    那些人們,就不該撒所謂的「善意的謊言」,剝奪人們對它恐懼的權利
    就好比什麼叫健康的人不用帶口罩,潛伏期14天有些傳染帶原者者甚至未發病,就想問了如何定義健康與否呢?

    分娩的7+級劇痛,痛苦而漫長的產後恢復,以及產後後遺症、生育對女性的職業生涯衝擊……
    這些,每一項單拎出來都可能讓一個成年人難以承受
    #這麼它們加起來難道不值得女性去警醒去思考嗎?

    再進一步
    移除恐懼的方法,也不應該是避重就輕,輕描淡寫
    而是將知情權,交還給她們——這群能夠獨立思考,並且負責自己人生的成年人。
    貧富差距也是,在生育這件事上體現得淋灕盡致
    對於女性來說,明明白白地告訴她們,產前產中、產後所要面臨的具體問題
    她們才能夠在生育之前,就做好心理和實際上的準備

    #比如產後抑鬱
    知道了產後抑鬱的高發率、病理、病症,她們才能夠在孕兒之前,在挑選伴侶做選擇,在和伴侶、家人溝通上,做努力
    #而不是稀裡糊塗地成為媽媽見步行步地承受不知道能不能承受的痛苦

    如此,世界上會少了很多孤獨痛苦、莫名其妙「被偉大」的母親,少了很多背負著母親慘痛回憶的「不被期待的孩子」

    真正的幸福,不是「善意的謊言」下短暫而脆弱的安全感,不是一拳打到棉花上的無力感
    而是知曉自己的周遭和人生,正在、將會發生什麼,拳拳都能到肉的實在感
    哪怕痛,至少能感受到,我是真正在活著。

    希望大家實實在在地用自己的眼睛、腦子、靈魂,在真實的世界上活著。
    Blog: https://www.kachusdiary.co/blog/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