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推动同义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推动同义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推动同义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推动同义词產品中有8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小黄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死刑那一期结尾留了一个扣,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这张复活卡给谁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会给刘云安,但其实我最终的选择是李士源。理由呢也很简单!那一对儿狗男女固然可恨,但还...

推动同义词 在 TAMMY WONG 黑米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22 10:53:21

除夕夜就地过年🧧推荐一部动漫电影《心灵奇旅》彼特·道格特执导。 故事的主人公乔伊是一名音乐老师。他平凡且热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相反22是一个没有爱好和目标。你们所提到的任何新鲜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意兴阑珊。 他不想努力,也不想踏入任何世俗所认可的既定轨道,就像一只鬼,装在盒子里,拒绝外面的世界。 “...

推动同义词 在 Gaston庞加斯顿????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1 09:49:18

当别的男孩在网吧 13岁的他他在房里研究音乐软件 用10块钱的麦克风录歌 当别的男孩在踢足球 15岁的他在班上学习韩语 一句句把bigbang的歌词抄下 那时候他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男孩们觉得他好奇怪 喜好和他们不一样 又胖有娘 就是异类 “不如下课的时候推他一把,他上厕所的时候偷掉他...

推动同义词 在 彦维小二DJ/Host/YouTuber/Voiceove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2 03:33:56

My latest article on @lianhewanbao about @xiaxue and cancel culture~ #cancelcancelculture . 知名网红“下雪”(Xiaxue)近期风波不断。她一开始是因为针对议员辣玉莎的事件发言,引发网民不满。网民因此把她十年...

  • 推动同义词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1 21:41:21
    有 2 人按讚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 推动同义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1 09:42:13
    有 0 人按讚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 推动同义词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17:53:08
    有 0 人按讚

    最近的一些男艺人丑闻,让if姐逐渐意识到,女生在感情/婚姻/恶性事件纠纷中,除了感情创伤本身,还有很多事需要提前准备、仔细琢磨。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和男艺人谈恋爱结婚,但日常生活中, 自我保护、正确反击的意识也实在不能少。

    比如,婚姻仲裁纠纷,包括被家暴但无法离婚、婚内一方转移资产、抢孩子抚养权等等,也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中很多情况,非专业人士,三言两语无法科普到位。

    今天,if姐也梳理了一下, 女生的自我保护和反击维权,应该如何安排。

    这 3 类专业人士,你应该了解:

    1. 律师:日常,多用民事律师;恶性事件,多用刑事律师

    婚姻类事件,在民事律师中,多找婚姻法律师,俗称 「离婚律师」(事实上并没有离婚律师这个分类)。

    婚前协议也需要这类律师协助,另外, 家暴、离婚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非过错方索赔,都找这类律师。

    尤其是被家暴但无法快速离婚的情况,可在律师协助下,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个过程需要取证,除了受伤照片、聊天记录等,还需要当地派出所笔录等资料,素人自己弄比较费事,有律师,办得更快更有效率。

    恶性侵害事件,如强奸和性骚扰,推荐直接报案,强奸事件也需要尽快去医院取证留存,同时可找刑事律师咨询。

    这部分会涉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定罪,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预防敲诈勒索,刑事律师更专业。

    如果加害人要求私了,千万注意,别被套路,自从吴秀波事件开始,吴亦凡、霍尊都有过利用提出赔偿女方,下套挖坑,送对方进局子或封口的操作。

    即使对方主动提出赔偿,让你报个价,也要咨询律师,以防被诉敲诈勒索。 尤其注意类似 「你不赔偿我,就把你脏事儿都抖出来」的气话,这类文字和音频内容,有可能作为敲诈勒索的举证。

    对方出具的协议,请咨询刑事律师审核,如果需要,请己方律师来出协议,对自己的保护会更安全周到。

    如果受害方希望在公众平台爆料,也要先咨询律师,因为还牵涉隐私权的问题。

    最后,如果完全不知道怎么找律师,与其在网上乱搜,不如先找身边懂法律和做律师的朋友咨询,不对口也没关系,人脉推荐通常更靠谱一点。

    以上内容,均为if姐咨询律师后的总结。

    2. 文字工作者:一般适用于锤人、扩大事件影响力

    首先申明,在"锤渣"中使用文字工作者(俗称"写手"),属于非常规手段。

    我们绝不是鼓励一遇到情感纠纷,就到处贴大字报。 正常的感情纠葛中,搞臭对方的操作,并不利于解决问题。 就算是出气,也有相应的代价。

    但在一些维权、求诉无门的情况下,这种操作,它又有一定的必要性。

    如果实在需要用,首先注意,不要小看专业文字工作者的能力,小到错字、病句、分段、行间距,大到表达脉络、证据梳理、放锤顺序和内容,素人自己搞,不是不行,但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情况真挺常见的。

    普通人在微博发文,一般都是求告无门、已经搞不定的情况了,情绪波动大,过于激动,导致话说不清楚,很正常。

    但表达混乱、800 字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过多叹号、缺乏证据图片...... 确实很影响公众有效接收信息。

    以都美竹的写手为例,虽然这个写手本人后续被挖出不良行为,在造梗、撰文时也有意煽动情绪,但他的加入,客观上确实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

    当然,如果个人水平和李雨桐、周扬青一样高,这个专业人士就可用可不用。

    私认为,受害者求诉无门的情况下,找专业人士扩大影响力,不应该被道德指责。

    放古代,拦马告状还需个 状纸呢,事儿都讲不清楚,目的也不明确,闹就是白闹。

    要注意的是,这个专业人士的品德:Ta 是有感于受害人遭受的不公而进行协助,还是试图剥削受害人来炒作自己?

    前者的话,受害人如果有不妥的行为和诉求,也会在梳理过程中得到劝解,后者可就不好说了。

    受害者请务必留意甄选合作者,不要造成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3. 心理咨询师:适用于情感创伤事件

    从失恋、被劈腿,到离婚,再到性骚扰、性侵,这些不同的情况,从法理和维权上,量级肯定是不同的。

    但这不意味着女孩所受的创伤,分什么高低。

    性侵害带来的羞辱感,精神肉体的双重痛苦,环境舆论的负面评价;

    离婚造成的悲伤、愤怒、自责等情绪;

    恋情破裂留下的自我怀疑、无助感和纠结......

    你的感受都是真实的,重要的,值得被倾听和接纳,值得被温柔安抚。

    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性格不同,感受方式不同,经历过的事也不同。

    朋友亲人的支持当然很重要,但从纾解创伤方面,心理咨询师更为专业。

    即使是单纯的情感纠纷,疗愈底层心理创伤,也是一个复杂过程。 亲友出的主意,未必符合本人的感受,容易带有个人主观判断,能给予的耐心也因人而异、不好强求。

    心理辅导就不一样了, 首先,咨询师超级有耐心听你倾诉,光这一点,一般亲友就比不了。 因为受创伤的人翻来覆去说一件事,是很正常的,而且需要循环多次,才能释放完和自我厘清。

    其次, 咨询师和倾诉者本身没有亲缘关系,会尽可能中立客观地发现问题, 并协助倾诉者自我梳理和解决。

    这需要专业积累,普通人有好心也不一定能做到。

    尤其是性侵害事件受害者,if 姐建议一定要进行心理干预!

    从取证到笔录、诉讼的一系列过程,都无法避免增加受害者的心理压力。

    目前吴亦凡案件详情还没有公示,但按照之前都美竹所说的情况,受害女孩后续抑郁、自残的不在少数。

    明明做坏事的不是她们,却是她们承受了最多。

    请大家也注意, 如果身边有类似的受害案例,一定要劝解女方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挽救精神创伤。

    最后,if姐想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倡导 「爱与美好」,提倡女生自我成长,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关注生活中美好的部分,不要在破事里浪费生命。

    近期有些主题,也有粉丝提出,if姐最近是不是更尖锐了,有戾气?

    但善良自省,并不是软弱妥协的同义词。

    爱与美好,也不是假装看不到黑暗。

    有些事,女生可以不做,但不能不会、不知道。

    爱与美好,是所有女生的特质,像玫瑰,芬芳美丽,但也有刺。

    人不害我,我不惹事,人若坑我,锤你没商量。

    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爱,也是为世界贡献一份美好。

  • 推动同义词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23 01:05:33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死刑那一期结尾留了一个扣,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这张复活卡给谁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会给刘云安,但其实我最终的选择是李士源。理由呢也很简单!那一对儿狗男女固然可恨,但还是不应该对孩子下手。我觉得他这个行为除了愤恨和冲动,多少夹杂着一点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我只能说我很理解他,但这并不代表我能接受杀孩子的事儿…另一折我觉得刘云安本身自己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就是他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节制,对爱情没有对杀戮也没有,因为讲了四个人,只有他是有完整故事的,我整理、讲述他的故事就自然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些感情。正因为这样的感情反而让我觉得,他现在的结局就是最好的归宿!复活又能怎样呢?他放不下这件事的…他的后半生会非常痛苦。选择李士源更多是对这一家三个女人,母亲、老婆、女儿的不忍心。有很多人说,那车里死的那三个人呢?他们也有家人啊!是,李士源伏法偿命了呀,咱这复活卡并不是刀下留人,他得挨这一刀。我们更多的是对这一家人的同情,尤其是小女儿,爸爸拜拜!而且李士源的事件也确实有意外的成分。我相信如果有机会他会接受教训,只是没有如果…但是寺姐的选择让我狠狠的惊讶了一把,她选择复活李广均。我说你是疯了吗?寺姐说是的,我要把李广均复活之后一刀一刀的割肉凌迟处死。然后再在群里发帖征集大家的复活卡,把他反反复复的弄死再复活,让他周而复始的感受临近死亡的恐惧与刀刀见血的痛苦。我默默的伸出另一只手,稳住那剧烈晃动的茶杯。太吓人了…好,闲白儿扯完入正题。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乩童…它正好跟我们之前讲那一期鬼魅狐黄上身的案例是相反的。雅婷被上身是无意识被动的,而这个乩童是有意识主动请“它们”进到自己的身体里,西方人称为灵媒。我们古代民间称这种宗教活动为:扶乩或者扶鸾、请仙、降笔等等…有一种专用“扶案”一个木制的沙盘,上面放一个双手握持的手柄,有的是丁字型、有的是V字型,都是手柄顶端有一根向下的支点,这巫师就连说带唱、念念有词、偶尔抽搐,用这个支点在沙盘上写字、画图,然后根据图文给问卜者解释其中的含义,当然也有直接对话的。大号一点双人版本的,两个人面对面各持手柄两端,中间一根绳吊在房梁上,整个扶架悬空,让中间的支点半插在沙盘里!咱事先声明,我们不讲迷信,咱只讲这文化现象。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只有你听过完整版才知道那才叫怪力乱神!其实大家一看这表现形式就能大概识别,它起源于人类最最古老的萨满巫!从东晋开始成规模的传入中原汉地,至今经历了1600年的融合演变。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巫师总想强行的把它归类为“占卜”的一种。虽然它也在预测,但你总会觉得有些牵强…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推演体系…你像奇门遁甲、生辰八字、梅花易数、六十四卦,都是从周易这个体系里面延伸出来。西洋文化中也有纸牌、数字、星座、宫位等等,也都是具备了完整的推演理论。我曾经跟一个塔罗牌占卜师聊天,我说每一个民族仿佛都在用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摸索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因为掌握了规律,就能预测未来,只是东西方的路径不太一样而已。她给我举了个例子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特别像苹果和安卓,你没法说谁更好。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感受到哪一个让自己更上手。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系统,你要得到的那个“答案”都是通过规律演算出来的。说到底都是大数据,你品你细品!比方说生辰八字,比方说星座!
    可这扶乩不一样啊,你是请来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问人家一件事!这怎么能叫占卜呢?这叫通灵…是设法跟那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建立某种联系,与之沟通。所以这跟碟仙、笔仙、米仙才应该归为一类!怎么能跟占卜混为一谈呢?说到底就是这帮从业的“巫师”,千年来就一直想把“扶乩”这件事给扶正喽,它总想让这些民间的信众认为他请下来对话的这一位是正神!所以它也有意识的去扒着道教,因为道教本身有着非常强大的吸纳性,在很长一段时期也确实用各种方法做到了,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巫师上山修道了,拜了个师父。那几年之后他下山自己弄个扶乩道场!你说这算谁的?然后有原本没碰过这方面的师兄弟,相互一学再往下传两三代徒弟!它就变得很难剥离…但确实道教科仪经典“太上天坛玉格”有明文: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意思就是你他妈别来这套,正神是不会来给你干这事儿的!侵犯活人的肉身,人语对话。无论说什么,都是邪魔歪道。那自然在整个道教中会产生极大的分歧,那些名门正派就很不愿意与之为伍,可是无奈道教的系统从汉末到晚清本来就纷繁庞杂,扶乩又分散在很多小门派的分支中,这怎么划清界限呢?即无法阻止又不能彻底清除,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普通百姓认为它是,名门正派说我们不是,扶乩的人穿着道袍说我们就是…所以对于民间而言,界限非常模糊!

    更让这些名门正派生气的是:这些乩童上身,他谁的流量都敢蹭…嗯啊上来了,他就真敢说自己是真武大帝。当然每个地区侧重都不太一样,像台湾比较多请三太子、关二爷、济公,香港比较多请吕祖、黄大仙,东南亚像我们在泰国的时候就经常看到那种九皇大帝、斗姆元君、九天玄女!我在普吉住的那个小区大门口的斜对面,就有一家小小的扶乩道场,经常晚上各种吹吹打打升坛作法。但是因为一直有小小壮在身边,所以不太愿意接近那种场合。而且不光道教,佛教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到晚清、北洋、民国这50-60年,扶乩迎来了真正的鼎盛时期,上到各路军阀大小战事下到民间百姓家长里短,甚至有专门讲扶乩的报纸。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也曾经对于民国的扶乩乱象发表过一篇言论,大概的意思啊。说扶乩这东西一看就是灵鬼作用,扬言自己是某佛、某菩萨、某仙,绝大多数都是假借其名。就算非常偶然的机缘遇见“真仙”,那也是千百次也不得其一,更何况佛、菩萨呢?概率小、骗子多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们竟然弘扬佛法…以正法之名行鬼道,一旦民众信其言而误事,内心会认为自己被佛法所误。之前有一款被禁的游戏叫做“还愿”,里面提到了一位“慈姑观音”这原型就是扶乩中一个分支的别称叫“卜紫姑”中的紫姑神!民间把她供奉为厕所女神,古代的时候叫“坑三姑”!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个笼统的故事,说紫姑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妾,被原配夫人虐待致死!但其实紫姑说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刘邦驾崩、吕后掌权,将戚夫人四肢斩断、割去耳鼻、毒哑喉咙,用马桶养了几天之后倒入粪坑还在前后蠕动,最后溺毙于屎尿之中。传说经常在后宫茅房显灵,就有宫女前去祭拜又不敢声张祭拜的是谁,就说是厕神!传入民间在逐渐演变成“紫姑神”。

    那我个人到底信不信呢?看怎么说!我见过神准的,就是他咔咔说出几件事,这几件事只有你自己知道!然后他跟你说接下来的事!我这个人是不喜欢问卜算命,所以我去接触更多是为了了解这个“文化”。 如果以我的个性站在一个问卜者的角度来判断,首先他只要跟我说自己上来的是什么正神、佛、菩萨,咱就结束,不谈了!要么扶乩之人在跟我表演,要么是他上来的这个东西借正神之名欺骗我。第二,出马仙、保家仙我相信有真的,我亲眼见过,没法不信!而且它能明确的告诉你,自己是狐黄白柳灰中哪门哪派什么堂口,或者是谁家的祖先。你就会觉得双方的对话至少是可以坦诚的。哪怕它不愿意告诉你自己是谁,也比一上来就“关云长”这个强吧!说实话我真想替二爷一巴掌呼过去…而且整个萨满文化万物有灵,我觉得也是有根基的。但问题是这个群体里,滥竽充数的骗子也很多!真正有能力的百中一二吧,然后品行良善的再砍一半…这个要你跟他沟通的时候再去判断了!第三,无论以什么理由,如果需要我付出钱财的数目,会让我内心产生疼痛感,都不行!我觉得越是有真本事的,越不以钱财为目的!这跟我平时吃饭、逛街、看电影的消费可不是一个概念。

  • 推动同义词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03 18:14:01

    这是一部探讨社会与人性的短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让观者震动、反思。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短片,有人看到阴暗与冰冷——在高度分工的机械化社会,个人渺小如工具;也有人看到超脱与淡然——去掉所谓的标签与帽子,身处不同位置的人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短短6分多钟,道尽人生真相。让我向大家推荐获得过102个奖项的阿根廷短片《雇佣人生》
    【老景观影】订阅youtube.com/c/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记得打开小铃铛~获取第一时间视频 #老景观影 #电影

  • 推动同义词 在 Lawrence Wong 王冠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10 09:59:55

    今年最潮的人生目标 如何当一个大好青年?
    王 冠 逸 《 大好青年 》

    凭着【延禧攻略】的‘海兰察’一角迅速上位的新加坡艺人王冠逸,发迹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娱乐圈已累积丰富的演艺战绩,从模特,电视,电影,主持到歌唱,一路上发展平稳,拍过好些新马泰电视剧,更参与过香港,德国,越南等地的电影演出,也发行过个人音乐作品和写真书,其帅气的外表,优雅的气息,也是时尚界宠儿,为各大时尚品牌,时尚刊物邀约对象。
    近年王冠逸加盟沃星影业,更将演艺事业推向中国,今年初推出的网络电影【超级APP】颇受好评,在古装大剧【延禧攻略】饰演侍卫“海兰察”一夕爆红,再加上陆续发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海洋之城】等剧的连番轰炸,势必在演艺圈一飞冲天,成为万众瞩目,竞相学习的大好青年。

    王冠逸的全新单曲【大好青年】,词,曲,编曲,制作皆由御用搭档,创作出【崇拜】【天后】的优质音乐人彭学斌一手包办,与过去一贯操作偶像鲜肉企划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是,王冠逸并没有选择安全的做法,选唱温暖动人,卿卿昵语的抒情K歌,反而以非主流的,冷酷的,有态度的方向来建构与规划个人的音乐角色;歌词借“大好青年”的主题,用趣味性的提问和玩味的文字铺陈来探讨众人眼中理想青年的面貌与形象为何,到底大好青年是别人对自己的道德衡量,还是自己对自己的精神要求?
    在曲风设计上除了带着时尚品味,复古氛围与舞曲节奏,也紧贴王冠逸过往在模界的气质定位,至于另类中带随性的演绎方式和编曲设定和王冠逸在演艺事业上一向大胆选角,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也相互辉映,这和王冠逸前两首单曲,阐述信念真义的【信教育】,描绘人际关系的【Hi & Bye】有种异曲同工的主题连接,都是从社会状况与现象中抓出现世问题并自省的“立人三部曲”的写实非情歌,带着实验冒险与好玩又具思考议题的创作精神,期望在小鲜肉当道的娱乐生态中,也能有美貌与智慧并重的艺人包装理念。

    【大 好 青 年】 词曲:彭学斌
    如果能够享受孤单 那又何必相信爱情
    如果能够待在家里 那又何必冒雨出门去
    如果能够预知未来 那又何必脚踏实地
    如果一切早已注定 何必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何当一个 大好青年
    有抱负有志气 功名是首要前提
    明明是一个 大好青年
    六根自保清净 严禁携带小情绪
    如何当一个 大好青年
    让所有人爱你 哪怕耍点小心机
    真要当一个 大好青年
    只要达到目的 你有没有梦想 谁管你

    大家都爱赞扬好的事情
    大家都爱唾弃一劳永逸
    大家都爱跟随英雄主义
    大家都在拼命谁比谁更加努力

    制作:彭学斌
    编曲/录音:陈韦汐
    混音:王诗豪
    录音/混音室:Bosh Production Studio
    Op: Pocket Music Production admin by 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