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控制變因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控制變因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控制變因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控制變因英文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90的網紅PrideLab,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相信接觸過性/別理論嘅朋友應該常常接觸「性別認同」呢四個字。每個人都有形容自己嘅方式,有一啲人會用「男/女」、有啲人會用「非二元」、「流動」、「酷兒」、「唔男唔女」等等嘅字眼。隨着我哋長大,不斷摸索、體驗、感受,而慢慢確立現階段嘅性別身份,當我哋追尋「做自己」呢一個目標嘅時候,背後有啲咩因素係影響緊...

控制變因英文 在 Banana Bro 蕉哥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4:43:10

《The Power of Now》,不是一本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的心靈勵志作品,而是一本從精神層面出發、透過控制意識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的經典著作。作者Eckhart Tolle認為,社會給予人們身份,透過出身背景、社會地位、財富數目、學歷等定義每個人,也讓我們錯誤認識自己。 這種社會身份一旦建立在...

控制變因英文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4:46:43

健身知識文的迷思 ——— . 1⃣️第一,沒有附文獻來源的知識文都要打一個問號。. . 很多的文章喜歡用「研究指出」來開頭,但是卻看不到半個研究。. . 2⃣️第二,不是英文的來源就一定是正確的。國外也非常多錯誤的資訊在散播。. . 國外的網站看起來很厲害,或是國外的IG帳號看起來很厲害,但是非常多...

  • 控制變因英文 在 Pride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5 00:03:37
    有 30 人按讚

    相信接觸過性/別理論嘅朋友應該常常接觸「性別認同」呢四個字。每個人都有形容自己嘅方式,有一啲人會用「男/女」、有啲人會用「非二元」、「流動」、「酷兒」、「唔男唔女」等等嘅字眼。隨着我哋長大,不斷摸索、體驗、感受,而慢慢確立現階段嘅性別身份,當我哋追尋「做自己」呢一個目標嘅時候,背後有啲咩因素係影響緊我哋嘅性別認同呢?

    首先(係廢,但都係要講)條件當然就係你個身體啦。

    身體係我哋同人交流最直接嘅實物,身體呈現出嚟嘅外表,以及同其他人嘅差異,都係造就性別定型(例如假設對方係咩性別),繼而理解對方嘅第一步、最原始嘅條件。

    我哋一出世就會被判定成為某一種性別。呢一種完全被動嘅性別認同就係靠當時個醫生睇你胯下而決定。喺出現第二性徵嘅時候,因為生活環境、染色體、荷爾蒙等嘅因素控制住我哋內外器官嘅發展。我哋會見證住自己五官嘅輪廓、脂肪比例同毛髮嘅增長,有啲嘢會生多啲,有啲嘢會生少啲。所以身體嘅轉變就係奠定我哋探索或者疑惑自己性別身分嘅重要一環,軀體就係我哋做開始嘗試同轉變性別表達嘅地方。

    講到轉變,當然包括我哋點樣慢慢塑造自己嘅性別表達啦。

    性別表達,即係我哋嘅言行舉止、衣着髮型、興趣行為都係表達緊自己嘅性別。話雖如此,外在嘅表達往往會受制於自己內心嘅安全感同埋接受程度而改變。所以即使係同一個性別認同嘅族群(或者角色),都會出現性別表達不一致嘅狀況。舉個例,有人以為TB就一定係短頭髮,但都有人一頭長髮,同時認同自己係TB;一仔都好肌肉型,都有走bitchy風嘅一姐。

    呢一種概念落差就係我要講嘅第三個因素 - 社會觀點。

    我哋身在嘅社會、文化、宗教、習俗都不斷咁影響緊我哋對性別身份嘅想法。我哋成日講話着裙就係「陰柔」,但係參考其他文明例如古羅馬,男性會着無褲檔嘅長袍嚟表達自己陽剛嘅性別氣質;十四、十五世紀嘅歐洲都會有男性著長襪吊襪帶。即使喺亞洲、太平洋同非洲地區,都會有男性著裙嚟做民族服飾。

    當其他人靠衣着同埋行為認知自己,喺呢個雙向嘅互動之中,不時會同自己想表達嘅訊息有出入,而造成誤會、尷尬、甚至係唔舒服嘅情況。呢個狀況對於跨性別或者性別流動嘅朋友比較明顯,尤其係被呼叫性別稱謂嘅時候。好多時人嘅本能就係靠睇樣同人社交,依靠自己對性別嘅理解而作出直覺判斷。一層層直覺嘅判斷,你點睇人,同時都點睇自己,都會構成自己性別表達嘅一個改變因素。

    要從社會觀點開始倡議多元性別,唔係就咁叫人「唔好假設對方男定女」,甚或「叫錯名就大大矱」,因為對方聽咗都唔知道要點做,加上誤會,可能會造成更多對立面。蓄意嘅冒犯應該係對方明知你嘅性別認同,都仍然刻意重複叫一個唔恰當嘅稱呼。

    不如諗多一層,準備點樣同對方講自己點解聽咗某啲字眼會唔好受,係咪對方嘅習慣語言同自己唔同。例如,廣東話對所有性別都通用「佢/他」同「你」,無用女字邊嘅「她」/「妳」唔等於英文中用錯pronouns咁。

    仲有啲咩可以做?

    鼓勵更多人初次見面時可以問多一句「你點稱呼」,或者建議一啲直接、通用嘅不分性別稱謂,例如「朋友」、「參加者」、「使用者」、「同學」之類。

    你仲諗到有咩方法呢?下面留言話俾我哋知啦!

    //

    撰文:馬天娜 @mtna.sc
    圖源: @glsen 、互聯網
    #pridelab #pridelabhk #BeTheChange #馬天娜 #所有性別 #性別表達 #hklgbt #性別多元

  • 控制變因英文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8 20:34:19
    有 542 人按讚

    #神父的鹽
     
    「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
     
    像這種言論,實在沒必要.
     
    王世堅所言,「陳時中去演唱會不宜也不妥,『因為那是一個商業演唱會,它並不是公益或慈善演唱會!尤其此時此刻,我們執政要以很謙虛、很客氣的心態來揣度民意,現在解決問題是最重要,也就是美豬要不要進口.』」
     
    「陳時中應善用他的高支持度在衛福部的工作上,像是針對美豬的開放向民眾釋疑,而非去做其它的活動,『這樣裝可愛其實是不好的!』」
     
    先不論對錯與否,他並沒有罵民進黨差,至於前述的論調,反倒是給人「批評陳時中就要退黨」的印象,等於形塑民進黨內的一言堂,個人主義,恐怕也違反了陳時中本人的意願. 
     
    王世堅所言,尚在建言的範疇,就某方面來說,也是為陳時中好,他並沒有反對美豬,或者對陳時中實施全然的否定,而是希望衛福部長用更開放和謙虛的心態去釋疑,事實上,陳時中屬於政府部會首長,經常被交辦許多艱困的任務,肩膀上的壓力,其實光只是看著就能感覺得到,陳時中也是人,也會想要卸除內心的羈押,在某個角落裡,獨自高歌.
     
    但也因為他是承擔責任的官員,一舉一動,都動見觀瞻,人們會期望官員有自己想要的樣子,好好聽我說話,解除我心中的疑慮,而不是在我們痛苦的時候,擺出快樂的姿態,在人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見蹤影,哪怕只有一刻也好,哪怕是在假日,當人們看見陳時中,不是在指揮中心桌前,而是出現在舞台上,都會感受到一股失落,當中的落差便會產生不安全感.
     
    這就是政治,總有人需要提點他這些.
     
    「真心批評你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在電視劇「過努力小姐」,有這麼樣一段台詞,女主角櫻,因為在故鄉造橋的夢想失敗了,在橋準備開始建造的過程中,她發現了存在偷工減料的情形,會導致建造出來的橋不安全,居民會有生命危險,於是,在理當辦理說明會,要求居民接受的時候,櫻流著淚,向故鄉的人們說出事實.
     
    這也導致故鄉的橋造不起來,她的夢想也破滅了.
     
    為此,她感到失落,並開始自暴自棄,關在家裡,連平時神采奕奕,在上班途中拍攝各個喜歡的建築,都失去了興趣.
     
    她的朋友用盡各種方法希望她振作起來,但是都沒用,其中一個和她要好的朋友忍不住罵她醜女,就像當初櫻也曾經罵過她一樣.
     
    她們是想要毀滅對方嗎?不是,正是因為櫻早已成為眾人心中重要的存在,是不能垮掉的支柱,所以她的朋友們才對她嚴厲,希望她能找回原來的模樣.
     
    說王世堅一直以來的說法,和國民黨相呼應,這不是事實,在同樣的節目裡,阿札爾訪台,藍營跳針要居家檢疫14天,前外交官介文汲指責這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稱要「做自己的主人」,「這危及了人民健康安全」並說政府應該婉謝這位部長到台灣來,王世堅則立即反駁,「如果大陸要統一台灣,台灣放棄跟自由世界國家和美國的連結,這樣才是任由大陸牽著鼻子走.」,並指出外交禮儀裡面本來就有通關禮遇,「我們國家安全不只有人民健康,還有我們整個國家的安全,這才是我們要談的最重大的安全」.
     
    說韓粉社團裡如何轉傳王世堅的言論,說法跟國民黨呼應,這些都是簡單的思維,沒什麼道理-今天國民黨說「做自己的主人」,難道說過這話的人都變成和國民黨一樣了嗎?韓粉提人民健康安全,就代表人民健康安全是十惡不赦的事嗎?如此一來,韓粉提什麼,國民黨說什麼,和他們說過相同的話,就被打成是一樣的;他們若提及什麼普世價值,我們就必須去反對它,他們只要故意說些與某人相同的話,人們便互相糾舉,自取滅亡,本土派的群集,將會因著敵人的話語,不斷縮小,縮限思維,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他左顧,右盼,當敵人成為了仿聲的鸚鵡,說他的語言,吃掉他的論點,當他四周看不到其他人,為了遏止不存在的敵人,只好自己否定自己.
     
    為了否定敵人,或不被敵人否定,去推翻基本的價值,認為那是敵人說過的,所以一定是錯的,如此這般,一個接著一個,推翻了全部,看起來達成了目的,實則失去了對現實的感知,就算打倒了敵人,也使其他人感到恐懼莫名,成為了一個反社會的人,你並不是要打倒敵人,而是要連同敵人與自己同在的世界一起推翻,如此一來,誰會是敵人?敵人說了和平,我們便去推翻所有主張和平的人,敵人說了健康,我們便去打倒所有主張健康的人,不去區分敵人說的,跟正常人說的,有什麼不同,把他們視作是一樣的,這是廉價的作法,不用動腦的做法,原本是為了正確,所以指出錯誤,變成了為了讓對方必須是個錯誤,所以犧牲掉了其他主張正確的人.
     
    到頭來,誰對?誰錯?誰才是敵人?
     
    恐怕是無視人心觀感,不擇手段彌平他人的人吧.
     
    許多人普遍有個誤解,那就是把推行政策,與公眾議題,當成選戰來推動.一個議題或者一項政策,他理當是中性的,它原本是不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只不過,一經人手,才開始變質.
     
    選戰有其急迫性,以及立即的利弊得失,當本土政黨失去了支持,而交由親中的反對黨掌權,這對台灣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但在承平時候,或者說,選戰以外的時間,立即選邊站的做法,短期來說,可以獲得政策推行的速效,長遠來看,使選民陷入退無可退,被迫選擇的境地,則會折損一個政黨的信度,對往後的選戰面臨不利的影響.
     
    如果我們任何政策,都用蔡英文/韓國瑜,民進黨/非民進黨來執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是一個被縮限的情境,正常的情況下,一個議題出現,必然會有贊成或者反對的聲音,它會妥善的分布於各個政黨,各種意識光譜,民進黨的反對者,跟國民黨的不太一樣,時代力量的反對者,跟台民黨之流,又略有不同.
     
    民進黨的反對者,所處的位置,並非全然的反對,上綱到反對整個民進黨,舉美豬為例,民進黨的反對者是可以說服的,他們可以反對美豬,但仍然支持民進黨,國民黨/台民黨則否,他們傾向將美豬掛在民進黨身上,一同反對,不如說,他們反對民進黨,更大於美豬,美豬,只是一個操作變因罷了.
     
    因此,問題就在於此,假使把這兩者的反對,都看成是一樣的,那麼對民進黨的支持者,或傾向支持民進黨的大眾,削去自己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疑慮,傾向跟贊成者保持一致,或者,被排擠到非民進黨的那一邊,被當成跟國民黨一樣的敵人,因為「支持民進黨,可以反對特定議題」的空間消失,支持民進黨就必須支持這個議題,否則就是失去忠誠,對於贊成該項政策者,反對者被視為「背刺」,但對這些人而言,支持民進黨,卻遭受到無理的攻擊,這才是真正的「背刺」.
     
    良好的情境,就是藉由這些人的忍耐,洗成絕對的支持,失敗的情境,就是被打入反對民進黨那一邊,成為「左膠」、「背刺者」,他們或許不會教訓民進黨,但不投或者在其他議題冷眼旁觀,可能性是在的.
     
    這是一場賭博,但民主社會並不是依靠這種邏輯運轉,沒有人希望被控制,「無條件的支持」的情境,根本不可能存在,那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罷了,如果是一個「無條件支持」的民進黨群集,這不但對民進黨本身危險,對社會亦是全然的損害.
     
    想想,把反對的一方,全然交由國民黨之流來控制,是什麼樣的情境?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隨時操弄反對的聲音,他們不提出實際的修正方式,也隱匿真相,甚至修改成自己想要的樣貌,當對議題抱持有疑慮的人,他們得不到想要解答,或尋求「可以解除思維困境的折衷方案」,他們在泛綠陣營,找不到可以釐清的異見,便會往國民黨/台民黨的群集去找,這就像,我可以去看醫生,了解自己的病痛,醫生卻消失了,或只會機械似的說「一切狀況良好」,那麼,人們就會轉去尋求密醫,得到錯誤的情報或謠言.
     
    所以我們說中共統戰之所以成功,國民黨的黨國式洗腦,之所以深遠,乃至於台民黨的imprint,揮之不去,就在於他們掌握特定群眾的視野有關,一個再如何支持蔡英文,或者是忠誠的台派,在耳濡目染下,也會相信他們想使你相信的東西,更別提那些原本可以看清黨國真面目,柯文哲散佈的迷思的小雞,他們本可回歸泛綠,看到這樣血腥的場景,反而根深蒂固,加深自己的信仰.
     
    「可以在黨內解決的事,不需要跑到黨外去.」,這句話,並不是用來針對王世堅,而是適用民進黨,或者整體台派支持者,本來可以釐清的東西,你不去釐清,本來可以容納的反對意見,你不容納,本來面對的疑慮,就很龐大,本來遭遇的反對意見,就昏暗不明,你卻把清楚的,趕往迷霧之中,可以理解你的,反倒質疑起他們忠誠.
     
    不對事,對人,不面對異見,反去質疑對方的忠誠,這是下流做法,也非民進黨的本質.
     
    所以剛加入民進黨不久的人,跑去質疑對民進黨和台派絕對忠誠的人「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這對民進黨來說,是不健康的,對觀望的選民而言,亦是大大的失分,可以說是敗票的行為,不該質疑的,你去質疑,應該質疑的,你不面對,只會叫人退黨,這只會讓黨內的人,覺得小人得志,只要站在政治正確的風向上,便能為所欲為,動輒質疑自己人的存在,拿著雞毛當令箭,容不下其他的聲音.
     
    多元開放政黨的招牌,因此被砸毀殆盡.
     
    王世堅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黨內的「極弱音」,或者是「忠誠的反對者」,在一個組織裏,反對的聲音雖然討厭,但是必須存在,你可以拒絕全然的反對,但務必要容納「一點點的反對」.
     
    在政策方面,並不會因為反對聲音的消失,人民的疑慮就會解除,反而更容易讓理性的疑慮,質變成情緒的出口,在各個不該出現的層面發作,1124,就是個例子.
     
    「一點點的反對」,可以圈住反對者,讓他們在黨內進行選擇,而不是在黨外尋找政治渣男,「一點點的反對」可以成為出口,而不是讓情緒遭外來者利用.
     
    誠如無條件的支持,並不正常,完全正確的政策,亦不存在,正確的另一個面向就是代價,不可能因為那個政策是全然正確的,所以被犧牲的人們,就變成是應當的,政策造成的損害,物理上的,科學上的,就會消失於無形,所以不用去面對,去減損,去降低損害.
     
    一個政策的實行,必然有修正的更好的空間,或者,降低損害的彈性,使之變成較為一般人所接受的型態,幻想黨,或是領導者是全知全能,一個政策成立,一開始便能顧及各方,毫無瑕疵,替全民爭取最大利益,這無疑是一種幻想.
     
    執行政策,就像鑿一座雕像,雕刻刀絕對不屬於盲目支持的人,而是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若把反對的權柄交諸於不可信任的對象,那麼他就會把鑿刀換成是電鋸,鑿毀整個作品,若你不容許一柄屬於自己的鑿刀的存在,那就會使你看不清真相,把一個粗糙的巨石當成是渾然天成的傑作,說什麼是什麼,人民只能接受,在毫無自覺下形成獨裁.
     
    還不覺得自己獨裁.
     
    同樣的,一個議題也是如此,沒有什麼全然正確的議題,因為是我主張的,所以它就不需要任何質疑,也不需要任何異見使其更加圓滿,因著變動,造成人心認知的落差,眾人生活的變化,結果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不公平,有些人覺得不正義,一句「本來就無法使所有人滿意」就帶過去,然後自以為自己就代表公平正義,實際上,是私平,而且無情無義.
     
    「無法使所有人滿意」是一個層次,「可以使所有人沒有那麼不滿意」,不去考慮,然後讓所有人都不滿意,只有自己和少數人爽,這就是流氓的作風,而非民主.
     
    要求無條件的支持,述說議題是全然正確的,忽視改革的代價,實地承擔風險的普羅大眾,人民的疑慮會依著該種見解全然消失嗎?還是處於不得不瞎挺,以免被責難的尷尬狀態?處於沒有人指正,而吝於提出錯誤,放著缺陷不管,如同在黑暗中行駛的火車,關閉了方向燈,朝著懸崖前進.
     
    「一點點的反對」,有助於滌清真相.
     
    真相,是在論辯之中浮現,在質疑之中,得到解答,沒有反面的驗證,那麼所說的敘述,僅只是信仰,禁不起實際的考驗,既無法說服別人,也無法說服自己.
     
    王世堅是一個忠誠的黨員,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這樣的任務,他就算責備三倍券,也不忘批判馬英九,他責備馬英九不要五十步笑百步,「當權者必須體悟人民的感受,若領導人只想到讓人民用『感恩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支持度,對國家來說將是悲劇.」這見解,有其道理.
     
    紓困方案,造成了亂象是真,紓困方案,一開始的計算太過複雜,審查過於嚴格,導致人們大排長龍,抱怨連連,一開始資格認定不清,導致不該領的也以為自己可以領,基層的公所人員手忙腳亂,民眾只看新聞就去領,而公所根本沒準備好,而後政府道歉並修正了政策,改只憑身分證與簽具切結書即可申請,事後認定,讓想領得可以快速領取,冒領的怕事後被調查,杜絕了人龍亂象.
     
    王世堅稱,「台灣的官僚系統很糟糕,官僚系統不相信人民沒有錢,而銀行體系則是不相信人民有錢,因此不借錢,導致人民就在中間被夾殺.」
     
    他並提出了尊嚴的問題,「有民眾去3趟都得不到,決定寧願餓死也不要跟政府拿錢」,「希望蘇貞昌好好向陳時中學習,以有系統、簡單明瞭的方式向人民報告,讓大家皆大歡喜.」
     
    這些,都精準的反映了民情.
     
    防疫方面,他不忘怒批柯文哲洩漏公開隔離地點「戴上口罩閉嘴」,這樣堅持自己的主見,不忘與無道理的反對者區隔,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反對者,他相當稱職.
     
    無論是防疫、紓困、振興,乃至於美豬,該贊同的他贊同,有疑慮的他釋出反對,民眾在這樣的交鋒中,攢得了真相,這不代表他說的一定對,但必然有助於發掘實際的真相,促成更好的結果.
     
    至於所謂「民進黨的良心」,這一看就知道是柯糞的操弄之詞,王世堅支持姚文智的時候,他們不說這是良心,王世堅批評柯文哲的雙子星案,被市長公然在議會罵「垃圾」,最後引起不分黨派,議會的杯葛,使柯文哲被迫道歉,他們不說這是良心,反倒是王世堅批判陳時中不宜去演唱會的時候,他們才在那大喊「民進黨的良心」,這無疑是要引發泛綠支持者內部的矛盾,讓他們順著良心去攻擊王世堅,把其他正常人貶低成沒有良心的人.
     
    明知如此,卻要進入強暴者的邏輯,把王世堅當成是國民黨的,引發支持者內鬨,滿足了他們「只要不支持,就是中共同路人」、「台派排除異己」的印象,實在是傻瓜的行為,越打,越滿足他們良心的要件,「你看看,他就是有良心,所以才被打」等,不相干的謬誤.
     
    這是王世堅的問題嗎?他特立獨行慣了,並極度痛恨柯文哲,柯糞們對他也沒什麼好感,只是假意支持,等到利用完王世堅,打完民進黨,等到王開罵柯文哲的時候,再抹去王世堅.
     
    過往王世堅的批評,並沒有這樣的被操弄的效果,為何此次卻淪為標的?怕是「如果民進黨那麼差,你還在這裡幹嘛?」的說詞,才是真正被操作的主因,當王世堅的忠誠被質疑,就演變成意識之爭,給予柯糞操弄的機會,王世堅被迫得採取激烈的回應,而其他人再找各種理由攻擊他,這種超過尺度的說詞,逾越自己份際的言論,才是釀起爭端的主因吧?
     
    莫忘時代力量的教訓.
     
    這種不合己意,就要人離開的方式,恰巧就和當初時代力量不遵循黨中央,就嗆要退黨的情形相仿,再當時,釀起了退黨潮,和分裂的危機.
     
    莫忘柯糞的教訓.
     
    柯糞這群體,之所以令人詬病,神父從前即提出了,他們陷入了團體迷思之中.
     
    群體產生無懈可擊的錯覺,過份的自信和盲目的樂觀,忽視潛在的危險及警告.
     
    集體合理化,對群體道德深信不疑,相信群體做出的決策即符合至高無上的道德,我即是對,我們即是正確,若有道德倫理的問題,也不存在,我和我們代表道德本身.
     
    忽視外來的挑戰,對異議者施加壓力,產生群體一致的錯覺,人們對議題有疑慮,即保持沉默,認為自己沒有權利去質疑多數人,他們傾向自我審查和增設心靈守衛,這種表面的一致性,連帶使得許多荒謬的行為和罪惡的事被認為是應該要去做的.
     
    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懷疑群體立場的人,立即被反擊,不是以理性討論來反駁,或者提出證據,取而代之是冷嘲熱諷,讓其他人失去主見,藉由恐懼而支配他人,使他人必須勉強自己與群體保持一致.
     
    在神父來看,雖不嚴重,但少部分人已經出現這種跡象,批判王世堅,應針對他的言論,而不是而不是訴諸氛圍,感覺,印象,很多韓粉推爆、藍媒力挺,跟國民黨一樣,看看挺王世堅的都是哪些人,藍營節目開價罵民進黨我沒收,去暗示對方收錢.
     
    這是空的集合,如果用這模糊不堪的方式去辨識敵我,壓迫他人的意識,質疑對方的忠誠,不但無知,而且就是造成內鬨的禍端. 
     
    再說一次,王世堅並沒有上綱到民進黨,而是根據個別官員的行為提出批判,王世堅在藍營節目90%的時間都在幫民進黨辯護,就是反對的觀點被放大,也在合理範疇,反映他的所見所聞,你可以請他不要上藍營節目,或質疑他收到的民意有問題,他的觀點被影響而有所偏頗,但不是說,「你還在(民進黨)這裡幹嘛?」
     
    阿中部長去演唱會沒什麼關係,認為他此時不宜去,這也沒什麼關係.
     
    重點是怎麼會變成否定整體民進黨或搞到要人退黨,或繪聲繪影描述對方收了錢,說得好像只有他上藍營節目似的,這種方式到底是在幫陳時中還是在害陳時中,這才是真正讓所謂讓藍營撿到槍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在為自己博取聲量罷了.
     
    乃至於有人將王世堅比做高嘉瑜,這實在是差之千里,高嘉瑜是品聞風向,專門檢討陷入弱勢的人,王世堅則是挑戰權威,關鍵時刻,王世堅總是兩肋插刀,做出正確的決定,高則是檢討被害者.
     
    高在選戰時期,應該選邊站的時刻,刻意做出破壞的舉動,王則是執政時期,扮演忠誠的反對者.
     
    挺王世堅都是哪些人?實在可笑.
     
    我名為變態的神父,在此支持王世堅.
     
    支持他發出那「一點點的反對」,因為我知道那是重要的,而神父亦知道,王世堅決不會背叛民進黨. 
     
    「越難過的時候,越要發揮自己的長處.」
     
    陳時中的長處,並不是唱歌,而是對民眾的釋疑,正是因為他不同於一般的官僚,所以民眾信任他,再大的焦慮,不安,都願意先聽他說話.
     
    台派的支持者,本土派的支持者,長處也不是排除異己,而是自我修正.
     
    為台灣的前途著想,顧及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想法,願望.
     
    只有這點是不能放棄的.
     
    只有這點,才是應該繼續做,
     
    不是只有你才能做得到的事,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TSP_琤祐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搭起故鄉的橋】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控制變因英文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12:11:33
    有 1,507 人按讚

    你懂中國嗎?

    有個日本導演竹內亮,沒多久前到武漢拍了個紀錄片,訪談武漢人,談瘟疫。中國是這樣的,你戴什麼眼鏡看,你就看到什麼。從竹內亮的角度看,武漢充滿人情,城市受盡委屈。而對我們外地人來說,這樣的紀錄片,把全球瘟疫的中心,給我們不可能親自造訪的人,一個認識的角度。但,就算看了一百遍,你能說,你懂中國嗎?

    或者說,如果你住武漢,身歷幾個月的地獄之旅,而得以重回人間,你講的話,就代表中國,你就懂中國嗎?如果這樣都不算懂中國,誰才有資格說懂中國?中國這個大象,誰來摸,都只能摸個毛皮,看不清全貌。然而因為這樣,我們就不能談中國事?

    放屁。

    英文有句話說,The plural of anecdote is not data「小故事的複數,不是數據」,你給我個鏡頭,給我些時間,我保證可以剪出一個和竹內導演不同的版本,一個台灣人人叫好,而武漢人人恨之入骨的武漢故事。不少親共的台灣年輕人,來我這地方大放厥詞的一些傢伙,你如果有辦法進到他們內心,你會發現,他們記憶中的國民黨威權時代,和台灣主流年輕人不太一樣。他們的故事裡,不但政府有情有義,人人忠黨愛國,社會安定而繁榮,而且父祖個個身世顯赫,盡辦大事。他們懂台灣嗎?不懂。而他們懂中國嗎?恐怕也不懂的。父親身份證上的祖籍,因為他們不再歸去,而變得遙遠而美好。他們的中國,早就不在這世上了。

    但就算中國人也不懂現在的中國。

    而且就算看數據,而不要講小故事,也一樣無法一窺中國全貌。不但中國的數字不可信賴,中國數字還一日數變,經常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和江澤民時代一樣嗎?和習近平時代一樣嗎?不一樣。所以我們該「盡信書,而不如無書」嗎?中國的故事不能聽,中國的數據不能用,誰能懂中國?不應該是這樣的。

    前面的那句英文,據說原意是相反的,The plural of anecdote is data,「小故事的集合,就是數據」。這話其實是有道理的,當你不偏食地取用中國材料,用開放的角度看各種中國的資料、數據,慢慢地你就會發現類似的模式,一再出現,你可能就接近真理了。所以在中國的小粉紅不懂中國,留在台灣的孤臣孽子,也當然不懂中國,因為他們是有偏見的。

    「哼,你們這些逢中必反、猛抱美國大腿的台獨,才是有偏見的人。」也許,但我們作學問的人,有盡量看些別人不想看的東西就是。

    但這不是懂不懂中國的重點。

    我們經濟學的研究,尤其是做實證的,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只是拿著資料說故事,或者是「撈魚」,拿著迴歸分析工具,到處試數據。但這些實證的背後,其實都有模型在趨動。也就是說,因果關係已經在理論上建立,數據只是證實這樣的關係。雖說「相關性不等同於因果關係」,但如果變數控制得當,有理論當基礎的迴歸,其實得到的是因果關係的結果。經濟學大部份的理論基礎,都來自於系統的均衡,而最重要的均衡條件,就是「供需平衡」。

    所以為什麼好的經濟學家看中國,知道要看什麼數據,因為在他們的腦子裡,數據配合著模型變動。車子突然賣多了,背後是人口增長的需求增加,還是生產力提升的供給增加,不同的趨動力,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不同的趨動力,背後又有不同的均衡條件,環環相扣。

    持有這種均衡的看法,一旦配上大量的「小故事」,經濟學家就可以慢慢了解系統均衡的變化。這動態變化,也許觸覺敏銳的當事人,可以感受一二,但絕大多數的人,是當局者迷,因為習以為常,「中國人就是這樣,有什麼大驚小怪」。更有時候,這動態變化,是統治者,刻意掩飾,就更不容易讓平常人,尤其是當局論述,是可以不用驚動他們生活,讓他們可以繼續生存下去的想像,就更不會讓他們察覺世局的變化。你說他們懂中國?懂個屁。

    所以,小屁孩們,不要再來我這裡撒野,你才不懂中國。

    經濟學的均衡觀,背後其實是人性。人性萬年不變,但人的行為會因外在環境而改變,因為自利的人性,會回應誘因。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經濟學家讀史。歷史的時間縱深,把經濟的供需均衡,加上了長時的動態觀。有這樣的深度,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正面臨什麼樣的改變,才不會井底之蛙一樣的認為,「中國一直都是這樣,你不懂」,或是「中國經過歷史的考驗,博大清深,且複雜,你不懂。」

    罵別人不懂中國的,最喜歡嘲笑台灣人自豪的民主自由。我是覺得很好笑,黃安、黃智賢這些人,如果沒有台灣的民主自由,如果台灣真的成為中國的一部份,還有他們撒野的空間嗎?真以為成為罵台急先鋒,就根正苗紅,和人家當起趙家人來了?革命公子哥們,看你們當提鞋的資格都沒有。但因為有民主保障的言論自由,他們才能露盡當人奴材的狗腿樣,而沒有牢獄之災的危險。

    「民主、自由」被那些個小屁孩、小粉紅訕笑,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不讀書,所以不知道人類為追求自由而產生的民主革命,正是推動人類社會均衡改變的最大推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件。因為他們不懂自由,所以看著美國疫情一天天變嚴重,他們開心的笑了,他們感到安慰,看吧,民主不能當飯吃,自由還會讓你染病死。

    灰色有五十種不一樣的灰,自由更有不只五十種的自由,對各種自由的不同認知和實踐,是擁有自由的人,才會有機會論辯,才會有機會檢討,才會產生為保障自由的均衡手段。

    美國建國之初,很重要的一個爭論點是宗教自由。絕大多數為新教徒的美國人,聖經、上帝和教會,都還是生活的重心。但因為思想啟蒙的緣故,具有進步思想的開國先賢,提出了真正的宗教自由,信什麼都可以,不信也可以,政府不可以介入信仰,更不可以為任何宗教,提供優惠,真正做到「政教分離」。這個宗教自由,就是日後美國變成先進國家裡,信基督教最虔誠的國家的緣故。傳統的歐陸國家,尤其是以天主教為國教的國家,到了近代,反而國民都不上教堂,這些人,很多生下來就規定是天主教徒,人生對宗教的選擇,就是「天主徒」,「不信教」兩途,但美國不一樣,信基督的美國人,他們的宗教選擇,不是二選一,而是各種教派裡擇一,還可以不信教。因為你有選擇,所以你思辯宗教的意義,因為你做了選擇,所以你誠心信主。這種宗教自由帶來的深層宗教認知,不是儀式化的天主教國家所能比擬。

    對自由的認知也是這樣。

    沒有自由的地方,人生下來就只有兩種選擇,「視自由為無物,因為沒有,所以不屑自由」或者是「自由變成人生最大的想像,充滿渴望」。不管是哪一種,對自由的認識,就是黑與白。這兩種極端的看法,「美國人太自由了,亂得很」,「美國人多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有問題的。自由的五十種不同色度,只有在自由社會的人,才有辦法分辨。為什麼禁槍的問題這麼難解決,每年死於槍擊的人這麼多,因為這牽扯到美國的憲法、美國的生活方式,還有美國人對政府的態度。想要不受槍枝威脅自由的人們,怎麼用法律和民主程序,說服擁槍自重的其它人。或者是,不信賴政府,居住在危險地方的人,如何用憲法保障的方式,反對別人侵害他擁槍自衛的自由。這樣不同色度的自由,豈是沒嚐過自由的人能夠了解?

    每天五萬個冠狀病毒病例,嚇死人,政府怎麼不管?不懂自由的人,怎麼會知道生死和自由,居然也可以有同等的比重。不懂自由的人,怎麼會知道笨蛋和傻瓜,和你有一樣的自由權利。

    我一天到晚講「民主、自由」,會把它當陳腔濫調的,多半是這種對自由無知的人。而這些對自由無知,或者是享受著自由而無感、對自由不屑一顧的人,正是不了解自由正在對人類造成改變的人。上天造人,但萬年以來,人類一直沒有辦法把上天給的腦袋拿來發揮創造,人類一直束縳於為了求生存而不得接受的專制框架,近幾百年來,人類終於可以靠著解放的心靈,突破這個令人窒息的框架。這個改變專制均衡的勢,浩浩盪盪,沛然莫之能禦。

    「中國人不適合民主、自由」,「中國有自己發展的道路」,這些獨裁者拿來唬弄、奴役人民的話,卻被這些可悲的小粉紅、小屁孩,朗朗上口。對史的無知,對世界大勢的不了解,才不知道中國對人類貢獻最大的時候,正是少數中國人享有自由的時候。被奴役的人,把上天賦予的腦和心靈棄之一旁的人,豈有資格自封偉大。

    我不懂中國,好吧,但你不懂自由,傻的是你,笨的不是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