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採茶歌國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採茶歌國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採茶歌國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採茶歌國樂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臺灣國樂團 NC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讓你焦慮煩心嗎? 音樂最能撫慰人心❤️ 週末到嘍!透過華視新聞雜誌的報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臺灣國樂團去年11月28日《民族音樂推手~許常惠教授紀念音樂會》以及前輩音樂家的故事吧! 👉https://youtu.be/w1_FEm2Du48 感謝去年一同參與這場演出的音樂家與團隊 策展暨主持╱游...

  • 採茶歌國樂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4 18:03:34
    有 45 人按讚

    疫情讓你焦慮煩心嗎?
    音樂最能撫慰人心❤️
    週末到嘍!透過華視新聞雜誌的報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臺灣國樂團去年11月28日《民族音樂推手~許常惠教授紀念音樂會》以及前輩音樂家的故事吧!
    👉https://youtu.be/w1_FEm2Du48

    感謝去年一同參與這場演出的音樂家與團隊
    策展暨主持╱游素凰教授
    主持╱錢善華教授
    指揮╱黃光佑
    鋼琴╱陳介涵
    演出╱鄭榮興
    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
    演出╱廖瓊枝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台北華新兒童合唱團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以及許多來支持這場音樂會的大家

    #防疫期間NCO用音樂傳遞溫情
    #勤洗手戴口罩NCO關心您

  • 採茶歌國樂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2 11:33:54
    有 58 人按讚


    在多樣的戲曲風采中,遇見傳統 ~
    NCO《戲采》戲曲音樂會

    科技與人文在時序的推移中,總是錯落,時而交互輝映,時而一枝獨秀,在文明的進化,人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總不時地回顧傳統,一如時尚流行,能蔚為一時的,都值得沉澱後在以不同的途徑,再次大放異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灣的文化由外融合積累,自內化後發揚,故而生在台灣是幸福的,多數廣大地域生活的人,過往因空間地理,在幾十年潛勢中很難有文化流通的深度觸及,即便今日拜科技資訊串流所賜,得以數位傳遞,也得有誘因而去接觸,但是隨著時序已過,本地外在豐富的感官享受衝擊,資訊量膨脹,過往歷史曾經承載的經典戲曲傳統之美,已難以完整體驗如初,即使每每要做到再現復刻,都是一件難事,然而若因此放棄,只會逐漸淡化稀釋,徒餘形式。說時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耗時兩年,跨部門合作,由台灣音樂館與台灣國樂團攜手,委約七位作曲家以七個戲種之美,全新譜曲創作,這2020年的第一份節目企劃,已然是近年來難得的匠心之作。

    戲曲早年因為語言與風格差異,相當倚靠地域性,難以流通,華人區域在種族遷徙並在台灣落地後,生根萌芽,相互衍化,形成一方枝葉,一時茂盛,花團錦簇。在世代新生後,傳承這股經典的力道有式微的現象,筆者曾於2002年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加一連數天的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恭逢盛會,舉凡這次音樂會所引入的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京劇、客家戲等皆有所涉獵,其他還有如秦腔、錫劇、婺劇、呂劇與紹劇等展演與論述兼行,十分精采。戲曲除演員唱唸作打,文武場的樂隊伴奏與之密不可分,細究來說都是強烈的渲染色彩,扣動人新的要素之一。這場《戲采》戲曲音樂會,其中兩首作品還特別將北管戲與京劇的演員唱段帶入,有別於一般欣賞折子戲(一樣是唱段與音樂伴奏),把樂隊與演唱的平衡重新調適,回歸“聽”音樂本質,算是從作曲者角度所運用的創意了。在說說本場音樂會作品之前,回顧一下近三十年來,國樂作品其實有幾次浪潮,都是將戲曲素材入樂的高峰,例如彭修文的《亂雲飛》(1974年,京劇樣板戲素材); 吳華的《虞美人組曲》(1983年,京劇)、嗩吶協奏曲《包龍圖傳奇》(1990年,豫劇)、笛子協奏曲《牡丹亭組曲》(1995年,昆曲); 劉文金的《墜胡與樂隊-中州韻》(2000年,實驗國樂團委約)、為京胡、女高音與國樂團《戲彩》(2002年,京劇) ; 趙季平的《大宅門寫意·蘆溝曉月》(2002年,京劇)、《長安社火》(1980年,秦腔)。其他國樂合奏如《京調》、《迎親人》、《黃梅情》等,以及不勝枚舉的器樂獨奏作品,戲曲元素得滲入儼然是世界民族音樂中的一份厚重。作曲家透過器樂聲腔化、主題伴奏配樂或動機嫁接等手法,讓傳統之美得以再次以不同樣貌被聽見,擴大受眾範圍。這樣的戲曲音樂衍化本質上的互相借鑒,互相吸收,在純音樂的演繹上也有了一番新意。
    這次七首作品分別是周以謙的《都馬調》(歌仔戲)、旅美作曲家陳士惠的《留傘》(南管)、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陳中申的《鍾馗嫁妹》(北管戲) 、優良唱片金鼎獎得主盧亮輝的《布袋戲韻》(布袋戲)、文建會作曲大賽首獎與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陸橒的《貴妃 · 悒》(京劇)以及顏名秀的《來食茶》(客家戲)與瞿春泉的《少林魔杖》(豫劇),卡司陣容之堅強,在同一場節目製作中實數難得。既然要呈獻戲曲元素的美,在創作與演奏這些作品時的難度必然大大提高,原因在於如何掌握各類戲曲中的韻,尤其有些聲腔上的運用,就不只是記譜上的音符演奏了,從音色、旋律、節奏或行韻等面向,甚至”劇情”的情緒轉化都得斟酌,這相當考驗國樂團與指揮的默契,當然要指揮該類素材的作品,指揮自身修為將影響作品被帶出什麼樣貌,在不同的觀眾群體間,能達到什麼層次,關鍵也將落到指揮身上。
    這次的曲目創作創意粗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深度運用創作,把原本的戲份劇情都用上,有著劇場式音樂作品的樣貌,如《貴妃 · 悒》、《留傘》。
    第二類:典型素材取用,直接編配樂團的形式,如《都馬調》、《布袋戲韻》,而《鍾馗嫁妹》雖以宜蘭游源鏗編腔為主幹加以配器後加入劇情演員(聲樂),感受上仍較接近此類,都是很貼近日常生活裡的體驗。
    第三類:在第二種的基礎上,強調該元素印記並加入相關的色彩或節奏,《少林魔杖》與《來食茶》屬這類作法,並加入節奏或演奏安排的特色,讓作品更加豐富。

    分享幾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是陳士惠以南管戲「陳三五娘」(出自四本荔鏡記)之「益春留傘」作為素材,在原先既有的劇本架構下,以音樂意象氛圍呈現三幕連續故事,先是快慢交錯渲染氛圍,帶有焦慮與緊張感,而後緩慢深情的慢板,表達了陳三以為得不到五娘青睞,滿是遺憾失落欲離開的心緒,第三段則是丫鬟益春得知陳三要離開後追出挽留,所謂留傘,就是陳三收拾行囊拿起雨傘將離開,益春抓著雨傘挽留陳三,音樂呈現一種快速緊密音符的流動,與兩人間抓扭雨傘的情景,作曲家濃縮音樂語彙,試圖呈現劇場第三人稱觀賞者當下看戲的情緒轉換,很有意思。這首《留傘》據作曲家表示,算是她第二次為國樂團創作,第一次寫的是古箏協奏曲《廣陵散的迴響》。作曲家在聲音設計與音色鋪陳手法很有意思,配器也相對洗鍊與精彩,聲響很乾淨,但有賴指揮調配才能相得益彰。近年國樂作品在配樂式(電玩、電影)作品的主流下,難得有些有巧思的作品,其實這樣的作曲手法早在1960年代就有,而樂團演奏技術增進,作曲家及便是西樂背景下,也似乎在創作該曲時對國樂器配器聲音下過一番功夫,相當難得,值得多加打磨,深掘作品潛力。演出時三段指揮都停了下來,當晚的觀眾也沒因此鼓掌,真的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但第2、3段是應該不間斷連奏,比較能串連情緒。音樂會作品本應海納百川,多樣搭配,這首《留傘》觸動了不同的感官體驗。
    同樣與《留傘》都比較有劇場分鏡感,不完全單單的音樂作品,有著訴說故事的形態,陸橒的《貴妃 · 悒》取材自經典折子戲《貴妃醉酒》,在梅蘭芳大師的藝術加工融合青衣與花旦特點,所獨創的花衫行當(花衫戲),兼具演、唱、身形、步法等,選擇這近趨完美的經典去創作,是相當膽識,容易淪為破壞傳統經典的兩面不討好。所幸,作曲家從第一人稱的劇場心境切入,一樣濃縮完整的戲份,將絕美的楊貴妃頭戴鳳冠身著鳳衣,雍容端莊且華麗地直接搬上舞台(這在音樂會場合並不常見)。她手執花扇輕盈飄逸,在扇舞的托、轉、開、闔中邊唱邊舞,並擷取京劇身段精采之處(嗅花時的「臥魚」、銜杯時的「鷂子翻身」與「下腰」等高難度動作),令人驚艷。但這次作曲以「悒」入題,試圖表現貴妃內心擔憂受寵卻即將失寵的不安,從起唱(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開始,過門接轉柳搖金,以京胡獨奏反覆,除了文場(月琴、京胡、京二胡、板鼓、小鑼)與貴妃演唱的主軸,樂團採取音樂旋律設計的方式,以散板形式遊走在主軸間呈現這股揣揣不安的情緒,猶如看劇場演出時的背景配樂,當下聆聽覺得這真是險招,因為散板的處理會影響主軸聽覺體驗,過程中不時的有打擊樂器或以琵琶段落表現來強化當下的色彩,拿捏得宜。唯後半散板與京胡演奏間(此間貴妃演出身段),彼此相當謹慎,少了點劇場情緒的點綴與渲染,可以想像一個是高音頻率很快的「做工配樂」襯著清淡優雅的樂團音色旋律,不是工整的合奏型態,使得過程節奏稍有搖晃,京胡有刻意壓制音量,以致拉弓換音略有模糊,以大表演廳場地狀況來說,單單京胡就有穿透抗衡樂團的力道,或許下次可以考慮在文場(有武場亦然)以透明擋板牆區隔,使聲音往上走,緩衝高頻直接干擾,讓高頻上揚的立體感得到間接融合於這樣的作品,這樣在兩者(樂團、文場)間,只要指揮抓緊與鬆手的分際掌握確實,總體效果應該會更好。創意的融合不易,縱觀這首作品想呈現貴妃聽到唐玄宗爽約後內心鬱結空虛、寂寞狀態,之後借酒澆愁後,從微醺、酣醉到渙散都需有眼神與身形的神韻加持,讓觀賞的體驗在視覺與聽覺平衡間起了微妙的變化。轉折交疊揣揣不安的心情,如同「悒」這個字已昭然若示,觀者,已經入戲,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值得多加打磨,作品將會更加璀璨。
    最後的是瞿春泉充滿河南豫劇風格的《少林魔杖》,一開始即以鏗鏘有力的節奏模進,以擊樂輪鼓,加上人聲呼喊頓錯,直接將觀眾帶入練武僧人嵩山少林情境。明亮飛揚的小軍鼓恣意暢遊拉動長線條的旋律展現一股豐沛的精氣神,過程中借用了豫劇「包龍圖」其中一段素材(常出現在豫劇中,但暫時想不起曲牌名了),之後慢板在特色樂器墜胡的加入下,伴以「連廂」模仿竹板快書的伴奏樂器「七塊板」節奏,自此輕柔的歌謠「茉莉花」旋律隱隱綻放,輕快自在而活靈活現,令人心暢神怡,富有正面積極的力量。其中豫劇伴奏音樂風格的弦樂大滑奏,或模仿唱腔人聲,或模仿墜胡演奏手法,使得作品古意中充滿新韻,濃郁的渲染力應該有機會大受歡迎。其他曲目各自具有特色,真的繁不及備載,有機會再來筆記一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音樂館與臺灣國樂團此次秉持人文為本,力求雅俗共賞的理念,活化文化資產與傳統素材,借用多樣貌的形式同時推廣了傳統戲曲與國樂,讓有幸與會的聽眾十分滿足,期待這樣的製作未來能多多益善。

    註:本文指的「傳統」概一種時間上相對的論述。而七首分類僅試圖以創意角度分類。

    #戲曲 #京劇 #梅蘭芳 #貴妃醉酒 #豫劇 #南管 #北管 #採茶戲 #布袋戲 #歌仔戲
    臺灣音樂館 臺灣國樂團 NC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採茶歌國樂 在 劉櫂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8 21:07:46
    有 811 人按讚


    劉櫂豪客家後援會成立 各地客家鄉親到場力挺

    劉櫂豪立委今(8)日下午14:30於台東市禾風新棧成立客家後援會,全國中央客家助選團總指揮客委會李永得主委、全國中央客家助選團總團長林光華、客家後援會副會長羅鑾妹校長等皆與會助講。同時邀請東韻樂團、池新客家山歌樂團、和和音樂操健康協會、池上慶豐社區媽媽教室、清音樂坊等團體現場展演,帶動客家文化展演氣氛,在現場超過5百名支持者高呼「凍蒜」,氣氛熱烈下,圓滿落幕。

    客委會李永得主委致詞時特別強調,蔡英文總統當選後,特別重視客家文化建設,中央從105年起陸續補助台東辦理客家學堂修繕、客家文化園區營運、池上地牛故事館、客家文化產業環境營造、關山傳藝中心、鹿野客家學堂、鹿野客家社區影音紀錄中心、池上福德宮環境改善等,總經費超過4800萬元,其中劉櫂豪立委努力爭取的客家學堂修繕計畫、關山傳藝中心、鹿野客家學堂等爭取2800萬以上補助,對於客家文化的重視,是歷屆立委最積極的。

    劉櫂豪說明,台東地區約有1/3人口是客家人,他同時也是客家女婿,對於客家文化打從心裡的愛好,因此自學客家話,常常許多人都以為他是客家人。子煊要求他今天全程以客家話演講,劉櫂豪開玩笑說他是不害怕上台的人,但今天特別緊張,也幸好有子煊及在場鄉親現場教學,讓劉櫂豪用客語完成演講,過程雖有吃螺絲,但誠意十足,獲得在場鄉親如雷掌聲。劉櫂豪強調對於客家純樸、持家、敬天、護土、飲水思源的個性與特質非常欣賞,這同時也是台東這塊土地與人民孕育出的特質,因此才能種出縱谷最優值的稻米,傳承客家的美食與文化。因此過去在李永得主委的全力支持下,爭取了台東客家學堂、關山傳藝中心、鹿野客家學堂等計畫,也辦理「台東共下食飯篼(千人包客家便當饗宴)」等活動,今年也協助鹿野鄉完成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的土地撥用問題,促進永續經營,對於客家文化傳承與建設不遺餘力。劉櫂豪拜託客家鄉親再給他4年的機會,為台東的客家文化建設爭取更多資源。

    蔡英文總統劉櫂豪立委台東客家後援會成立大會,邀請了台東縣民族音樂發展協會東韻樂團以及池新客家山歌樂團由羅彬泉老師指導,分別表演國樂四季花開及採茶歌,樂器表演客家英雄、客家妹子;池上鄉慶豐社區發展協會媽媽教室吳秀瑜村長率領舞蹈表演;清音樂坊黃麗娟團長率領表演客家本色、桃花開等歌唱;和和音樂操健康協會徐文霞老師率領舞蹈表演等。現場充滿客家氣氛與風情,展現出客家鄉親團結支持蔡英文總統及劉櫂豪立委連任的決心,最後在支持者高喊凍蒜中,圓滿落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