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採耳師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採耳師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採耳師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採耳師薪水產品中有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9歲瑜伽導師 老而彌堅教足30年:年紀不是問題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網絡上看到這一句,剛好用作形容59歲的瑜伽導師曾靜文(Mabel)。二十出頭開始,教健康舞、Kickboxing、Aerobic step、FitBall、肚皮舞、瑜伽,一份工打足差不多四十年,這漫長的旅程,她依然享受...

採耳師薪水 在 侯智薰(Raymond Ho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0:48

明天是週一了,面對防疫第三級,大多數公司採用分流或者全遠距工作。分享我這五年 #遠距工作 和 #居家辦公 的簡要心得,供參考。​ ​ 👨🏻‍💻 關於個人居家辦公​ ​ ❶ 自由需要自律支撐。
​ 有很多人,認為在家辦公更舒適、更自由,但事實往往卻更難以「自律」。​ ​ 滑一下臉書&YouTube、沒...

採耳師薪水 在 Gi Gi Wong王老太愛吃愛旅行Samsung手機隨手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6 12:45:27

艾草茶果🌿🍰😋黑乎乎的小時候不肯吃!外婆沒有生氣?她帶我到山野去採摘-然後觀看她製作的過程。#口述歷史 不過不是艾草,是延用2500年的#漢方 白頭翁(鼠麴草)有白花和黃花2種,如何由青綠轉化成黑色的氧化過程。 外婆是幼師教幼兒院小朋友的。14歲嫁給我外公,婚後沒幾天,外公上北京讀北師大,而...

  • 採耳師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23:28:58
    有 2,959 人按讚

    #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 採耳師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4 11:59:33
    有 1,059 人按讚

    『大哥哥、大姊姊,都講八百次了,你們的稿子到底好了沒?寫那什麼稿頭,會不會下標呀?這種標,我看了就吐,還敢交出來給我。稿頭稿頭,這稿頭是什麼,叫主播怎麼唸呀?』

    每天接近截稿時段,就會傳來這位採訪長官的罵人聲音,聲音大到整層樓都能聽見。辦公室除了他的組員外,其他組的記者大家都被迫聽他的魔音傳腦,許多人乾脆時間一到,戴起耳機,但還是壓不住震耳欲聾。

    『你們到底有沒有唸書呀?會不會讀分析雜誌呀?連按摩店的按摩師傅都自組讀書會,都在加強財經訊息,分析股票都比你們這些人寫出來的東西還專業,你們這些根本是購物台的業配文。要我看都看不下去,到底要講幾百次,為什麼都學不會,是豬嗎?』

    隔壁組的記者們快速的敲響鍵盤,紛紛在line群組上討論。
    『他罵他們是豬,不會採訪。笑死人了,他上次出差採訪的新聞,他自己都沒看嗎?』『要不要調出資料帶,給他組上的菜鳥看看,他們主管的大作,那才是購物台的~~葉佩雯。』

    原來這位痛罵記者不專業的主管,某次收到大咖人物要出國採訪的通知,他主動跟更高層爭取,要親自帶大條新聞回來。不去還沒事,一去,讓大家看破他的手腳。
    最基本的記者stand,他前前後後做了不下30次,把攝影記者都搞毛了,內容還相當空泛,抓不到新聞點。為了求表現,他說這城市剛好有個很大的跨國遊戲公司,正推出一個全球矚目的遊戲,他在沒有跟對方預約下,拉著攝影去採訪,果然在門口就被警衛擋下來,只見他用著幼稚園學生程度的破英文,試圖解釋。卻只能說出這一句『Hello, I am Bobo. I come from Taiwan.』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還是靠著攝影出面解圍。採訪前他要求攝影記者,全程攝影不要中斷,因此這段糗翻天的畫面,就這麼被錄了下來。回台後,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但Bobo一向自我感覺良好,他依舊在公司仗著主管權勢,把記者當成豬狗教訓。直到有一天,為了一則新聞,他和隔壁組的主管起了衝突,對方也不是好惹的。雙方爭執不下的同時,原本牙尖嘴利的Bobo竟然說。
    『我要去人事單位,控告你 言語霸凌我』
    這句話一說出口,在旁邊,豎著耳朵聽的記者們,紛紛忍不住笑了。言語霸凌的始祖是誰?誰每天都在公司霸凌別人,大家心裡都有數。公司若真的追究,那Bobo本人都不知道死過千百回了。

    我也曾經遇過沒料的主管,但我又不想離開有潛力的公司。那時的我,每天都在替主管許願,連生日願望都給了他。我期望他有更好的公司挖角,有更豐厚的薪水,願他職場轉職路一飛沖天。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誠心,這個願望還真的實現了。

  • 採耳師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5 18:21:30
    有 491 人按讚

    介宇兄終於出版這本書了!論臺灣桌遊,只有他有份量出這本書;原本以為他早就該出了,但仔細一讀,不少發現、採訪,都是近年才增加的,藏品想必也是,唯有經歷時光的沈澱,才能釀出這麼醇厚的收藏況味。

    我與他是大學上下屆關係,雖然就讀不同科系,當年也無緣認識,但肯定曾在校園中擦肩而過,我必然聽過他演奏的悠揚漢樂,他也可能聽過我的木屐跫音。出社會後,我關注他的部落格許久,到某日他貼出婚紗照,我才訝異這地點不是我的母校嗎?這才主動與他聯繫,開始書信往來。

    我並未收藏桌遊,但從十餘年前關注他部落格的收藏至今,我一直從介宇的身上反省什麼才叫「收藏家」。以下是我為他新書《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寫的推薦序。
     
     
    〈論收藏家: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我曾經在多次與收藏界朋友私下聊天時,舉介宇兄作為例子:收藏,就該這樣子。

      雖然我以收藏舊書為主,與介宇的守備範圍大致不相重疊,但就我的觀察,他的收藏經驗,值得所有收藏家效法。因為他的收藏,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能早」這個條件是最難的。現在新手要投入收藏界,經常碰上的問題是:價格已經被炒得太高、物件已經掌握在大藏家手裡。比如說,現在才想收藏臺灣老明信片,網路拍賣一張價錢動輒破千,更何況再怎麼收,也比不過那些已經收集成千上萬張,必須動用抽屜櫃替老明信片分類存放的大老。因此如何洞察機先,比別人搶先收藏無人留意的好東西,就成為卓然成家的第一步。我有一位好友,大學剛畢業時便用實習領得的微薄薪水,買了一幅于右任;十年後于右任的書法在兩岸炒得火熱,他把早先收藏的幾幅于老作品送去拍賣,翻了幾倍價格結標售出,這就是「能早」的好處。

      介宇起心動念蒐羅臺灣老桌遊,或許並非存心成為收藏家,也並非囤貨待價而沽,而只是為了撿拾童年的快樂回憶;但這種無心而為的質樸動機,恰好正是老天爺願意眷顧藏家的特質。他利用假日走訪各地鄉鎮的文具店,詢問是否有十幾年前的遊戲盤或紙牌遊戲,當時還沒有太多人與他搶購,而且這些老桌遊,在店家眼中往往也是放著蒙塵的滯銷貨,於是便能收得又多又便宜,這就是收藏「能早」,眼光獨到的功夫。

      不過光是「能早」,僅僅收藏有所小成。要真正踏進收藏界,還得「能廣」。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見識到介宇收藏的廣度──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富翁》遊戲,他便列出了六種外盒版本、十餘種類似玩法的遊戲盤。大富翁的房屋道具,居然能譜出臺灣工業的進化史。賽車主題的紙牌遊戲,也列出超過十種之多,根本已經一網打盡,只要是小時候玩過賽車紙牌遊戲的讀者,一定都能在琳瑯滿目的紙盒相片中,找到當年讓你廢寢忘食的那一副紙牌。

      不但收的遊戲數量眾多,類別也廣,甚至旁及歐美的桌遊、日本的雙六,介宇在舊貨市集上,也是見一個殺一個,何止教人眼界大開,也令人腦洞大開,不禁想像:這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種桌遊?

      雖然我並不是桌遊收藏家,不過提到日本雙六,我也收藏了幾幅。日本有許多雙六是報紙雜誌附贈的,所以經常配合時事,例如日本鐵道鋪設一萬哩紀念、猴年發行與猿猴典故相關的雙六等。我曾寓目與臺灣關係最深的雙六,是 1895 年日軍征臺的紀念,整場遊戲就是一路由北至南打下臺灣。然而由於價格昂貴,再者將戰爭作為遊戲,打的又是自己的先人,收藏起來總覺得怪怪的,是以並未入手。

      我另一件日治時期的桌遊收藏,是文學家西川滿的散文詩集《亞片》。西川滿印製書籍的時候,在印刷廠看見工人利用午休時間玩「葫蘆問」取樂,他覺得這種版畫印製得很漂亮,上頭的傳統吉祥圖樣又有濃濃民俗風,便將葫蘆問這種遊戲紙附在《亞片》內頁。並由工人介紹的店家,又發現了「陞官圖」遊戲紙,滿版的字體設計讓西川滿一見傾心,便將「陞官圖」作為《亞片》封面,另外請宮田彌太郎設計藏書票,上繪玩陞官圖時要用到的「德才功贓」四面陀螺。本來這種遊戲紙由於長期使用、摩擦、折疊,歷經七八十年往往破爛不堪,但此葫蘆問與陞官圖由於黏附在珍本書之上,歷久保存如新,算是意外的收穫。

      說回介宇的收藏。「能早」、「能廣」是作為收藏者的初步,然而要卓然成「家」,則非有旁徵博引、觸類旁通的研究功夫不可。閱讀本書時,看見整頁的各式桌遊固然令人驚奇,但真正使我佩服的,則是其詳細縝密的研究考證。

      前面提到的賽車紙牌遊戲,我小時候沒少玩過,但從來不知道原來它有一個來自國外的源頭── Touring 紙牌。這類令人驚奇的發現在書中可不少:「幸福人」遊戲代理自美國出版的《Careers》、「李表哥」遊戲盤源自《The Game of Life》、《魔法風雲會》集換式卡牌遊戲在臺灣的源流⋯⋯介宇在書裡娓娓道來,彷彿老友從櫃上將桌遊信手取出,向你訴說它的故事,句句有典有據,卻字字不見學者架子。

      具備「能早、能廣、能研究」這些條件,就已經是十足的收藏家了,然而介宇最難得的,是他善於主動挖掘這些藏品的故事,這使得他不僅收藏的是桌遊、是回憶,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緣分。

      一般人入手新藏品之後,開箱、把玩,然後收起來就結束了。介宇卻屢屢留意上面的出版資訊:是什麼公司?電話打得通嗎?還在原址嗎?發行人是誰?在書中他便親自去拜訪李平風、胡衍榮先生,以及聯繫張瑩鎮先生的家屬,挖掘這些老桌遊的創作故事,給予前輩桌遊設計師高度的尊重。

      所以我說,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最後還能出書造福讀者,這是收藏家的最高典範。

      我讀這本書時,每每分心至他處。想起在堂哥家冰涼的磨石子地板上玩《大富翁》,想起在朋友家大床上打《瑪莉兄弟》,想起在同學家研究《萬種棋盤》的西洋棋,想起自己在家盯著《倚天屠龍記》的迷宮想不通要怎麼玩。還有曾在文具店櫥窗裡看過的:《非洲尋寶》、《大家來破案》、《棺木殭屍》……我們這一整代人的童年,都在這裡了。

      這本書是滿足兒時的夢想,是銜接臺灣桌遊的記憶斷層,是向前輩設計者致敬,也是給予未來臺灣桌遊界的啟發。

  • 採耳師薪水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01 15:00:11

    59歲瑜伽導師 老而彌堅教足30年:年紀不是問題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網絡上看到這一句,剛好用作形容59歲的瑜伽導師曾靜文(Mabel)。二十出頭開始,教健康舞、Kickboxing、Aerobic step、FitBall、肚皮舞、瑜伽,一份工打足差不多四十年,這漫長的旅程,她依然享受工作,對工作保留赤子之心。

    Mabel起初為了瘦身學跳健康舞,後來導師見到她學得不錯,索性聘請她成為導師,「第一次踏足社會就是這份工。以前是代課的形式,之後慢慢畀堂我教,覺得好玩又容易賺錢。」二十出頭的她,跟很多人一樣,打工為搵食,「那時候教班薪水很可觀,當時一碗麵才5元,但我有三十幾元一堂。」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瑜珈 #健康舞 #Kickboxing #肚皮舞 #瘦身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採耳師薪水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6 23:30:11

    正如之前秘訪車房揭秘,本地著名收藏家Arthur Lai芸芸收藏品當中,珍藏數量最多的就是平治。雖然當時Arthur表示自己喜歡古董平治皆因它機械化的設計及容易買到零件。不過除了這些「表面」原因之外,還因Arthur在學生哥年代早與平治結下不解之緣。

    話說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 ,的士和巴士司機都紛紛罷工,形成交通癱瘓的局面,政府除了容許小巴進入市區之外,坊間的白牌車也越來越受市民歡迎,當中更有不少白牌車為平治房車。Arthur憶述:「自從67暴動過後,坊間就興起了白牌車服務。當其時我爸爸就決定讓我搭白牌Benz上學,我記得每天的費用好像是幾毫子,而我爸爸每月薪水大概是100元,算是相當捨得。」當年Arthur每天坐返學的平治白牌車正正就是這一款W114平治房車。據Arthur所講,那時候的「白牌佬」為了賺最多的金錢,會強行將一部原先只可以坐五個人的平治,擠足八至九個小朋友,一併送他們上學。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收藏 #平治 #古董車 #白牌車 #六七暴動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採耳師薪水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25 15:00:11

    收到人生第一份薪水,有人會買名牌獎勵自己,有人會上餐廳吃頓好的作犒賞,而她,就選了去買花膠。「那時做髮型屋只有5,000元薪金,出糧便拿了幾百元去買花膠,因為鍾意囉。」今年40歲的Maggie想起第一次買花膠的情景便不禁失笑,那年她剛好18歲。至今已儲了花膠22年,她自認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膠癡」。「正常女人儲手袋,我就儲花膠!」幾年前,她更開設網店,兼增設廚房,由售賣到烹調,創立了別樹一幟的新派海味店。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興趣變事業 #果籽 #花膠 #網店 #自取點 #海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