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掛鐘的危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掛鐘的危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掛鐘的危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掛鐘的危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29的網紅吳政勳 Van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光靠台灣的票房,養得起台灣電影嗎? 事實雖然悲觀,我們可以樂觀的勇於向前! [如果我還想拍電影,我該怎麼拍?] 《行者》上映距離現在剛好一年了,這一年像個大黑洞,把我的能量與時間全部吸走。為了宣傳,表面上我依然蹦蹦跳跳,但實則看著自己內在一點一滴在流失卻無能為力,包含「喪失時間感」這...

  • 掛鐘的危機 在 吳政勳 V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4-23 13:44:53
    有 8 人按讚


    光靠台灣的票房,養得起台灣電影嗎?

    事實雖然悲觀,我們可以樂觀的勇於向前!

    [如果我還想拍電影,我該怎麼拍?]
     
    《行者》上映距離現在剛好一年了,這一年像個大黑洞,把我的能量與時間全部吸走。為了宣傳,表面上我依然蹦蹦跳跳,但實則看著自己內在一點一滴在流失卻無能為力,包含「喪失時間感」這件事。所以如今,雖然刻度「叮」的一聲已過一年,但黑洞裡是沒有時間的,我似乎仍漂浮著卡在某個點。朋友遇見我問好時,我經常玩笑說,我還在「後行者時代」。
     
    「後行者時代」是什麼狀況?老實說我自己都還在釐清當中。這之中除了確切的「因為發行事務繁瑣疲憊而能量消耗需要時間回填」、「投注十年精神突然間釋放後的空無」、「接下來呢,你念茲在茲的劇情片,能怎麼繼續」以外,還包含我自己生命狀態的改變、以及與之相連的周邊所有人事物也跟著轉的一切。而那一切已超出我能掌控,回到某種渾沌狀態。感到茫然的同時卻好像也變得清晰、極度壓抑時卻在身體裡內爆、夢境與現實既並存也互換…等等,兩種看似完全相反的力量不斷拉扯,世界以完全不同的面貌襲來。
     
    所以這幾個月我鮮少上臉書,感覺正在蟄伏與醞釀,無法說話,也說不出話。同時也像是在等待,等待有一天能脫殼蛻變(雖然我對於能否有那一天也感到茫然)。
     
    然,今天突然上來寫這麼多真心話,是關注到好友樓一安導演的新片《失控謊言》後的有感而發。
      
    起因是看到這篇樓一安在臉書的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121410088827&set=a.100682748826.89127.833818826&type=3&theater
     
    再看到這篇放映週報的專訪:「搖滾樂比電影影響我更大」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
      
    再看了專訪下方的延伸閱讀,有另外兩篇關於樓一安導演上兩部片《廢物》、與《一席之地》的訪問。
      
    而在這之中,我看見一個導演的軌跡,也看到我們這一代導演的「宿命」。(希望大家可以抽空看完上述連結)
     
     
    蟄伏狀態的我,在思考的其中一件事便是「我該怎麼繼續?」。我跟樓一安這一代的影像工作者,開始進入電影製作環境是2000年前後,當時正是台灣電影的谷底,所以身為電影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演),身上背負很大的壓力,好像台灣電影這麼慘,我們全部都是罪人,就算你一部片都還沒拍,還是有原罪。所以我還記得當時爭取經費與機會時都會說道:「電影的光譜需要健全與完整,我們不是要拍那種很藝術的藝術片,但以資歷、資金與台灣電影環境,也拍不了商業片,我們想拍那種好看又有深度的電影,想說好聽又有意義的故事。」
     
    我想不止我們兩個,那些年的每個年輕導演,都在各自能努力與擅長的範圍,力求突破,希望為台灣電影拼搏出另一種風景。
     
    所以當年就算有導演深受Tarkovsky、Angelopoulos、小津、侯導、楊導、蔡導…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大師影響,也很少人會說,我的目標是拍那樣直指核心的電影,因為台灣電影的環境不允許,那樣的愛只能放心裡。
     
    16年過去了,這期間我拍了《我叫阿銘啦》、《終身大事》、《流浪神狗人》、《阿霞的掛鐘》、《豬》,而樓一安拍了《快樂的出航》、《水岸麗景》、《一席之地》、《廢物》,這之中我們互相支援,朝著希望好看又有深度的目標前進。而大環境中,台灣電影看似好像從谷底開始往上回升,但我自己卻從來沒有樂觀過。因為產業仍不健全、因為工作人員仍有斷層危機、因為資金來源仍不穩定、因為仍沒有什麼公式或慣例保證怎樣的影片票房一定好…,而這幾年,更再加上中國電影市場與產業的全面崛起與提升。最後我認知到,台灣電影市場真的很小,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可能養不起我們這樣的電影(或是不要說得那麼絕對,改用問句: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養得起我們這樣的電影嗎?)。而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怎麼做?
     
    這幾年,很多我們這一代或上一代導演,在這樣的環境中,或多或少改變自己原本擅長的道路,或更年輕一代的導演也正嘗試很多不同的可能性,這之中有人成功有人仍在摸索,對於這些導演,無論最後電影的成品如何,我始終抱持著某種程度的敬意。大家都沒有放棄,仍在為台灣電影找另一種可能性。試想,一個可能原本擅長煮臭豆腐的廚師,因為大部分人都愛吃義大利麵,不太吃臭豆腐了,而在人生中期開始重新嘗試做義大利麵,這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勇氣。或許當這些導演轉型之時,也有人會不以為然,覺得轉型得不夠完整,比不上真正的商業片或類型片。面對如此兩面不是人的狀況,就算不是我自己的片,我也經常覺得心驚。同樣的問題襲來,如果我還想拍電影,能怎麼拍?能怎麼做?
     
    要批評一部片很容易,從純粹的個人喜好、到編劇、演員演技、導演手法、攝影、各種技術面、故事要透顯的深層意涵等等,一定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一直都無法只是批評(除了一些明顯不認真,就是來騙的,或是純商業娛樂片真的不是我的菜以外),因為我自己就在裡面,我知道困境與侷限。因為還愛著電影,愛著用影像表達,所以不管是誰的電影,我都不可能是局外人,我會願意傾聽這些導演們要說什麼,如果不喜歡,也會找出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可能可以更好。面對一些導演的轉型之作也是。
     
    --------需要分隔線--------
     
    好吧,我突然斷線了,這是一邊喝酒一邊有感寫這種文章又有人陪喝的下場…。如果改天又再有感而發,再繼續寫完下半段好了。
     
    總之,可能我要說的是,《失控謊言》乍看之下完全不是我認識的樓一安。懸疑類型片! 樓一安這麼憤青愛文以載道又跳跳跳的人,怎麼可能拍懸疑類型片,但看完後我其實蠻驚訝的,它真的是樓一安與長久以來的合作班底團隊(攝影敬堯是《行者》與我兩部短片的攝影、美術美清是《流浪神狗人》、《一席之地》的美術,獲獎無數…等)認真努力在諸多限制下,嘗試用新的方式說故事的成果,或許它仍有不足,但真的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是值得進戲院看的電影。
     
    好吧,完全歪了變成推薦文,但原本我開始寫這些感觸,並不完全只是為了推薦。我希望大家看到這過程,看到台灣電影圈裡仍然努力希望創造出各種風景的所有工作人員,並且與我們一起成長。前方沒有路可循,而這每一張票都很重要。
      
    之所以今天這麼有感,正是因為我剛經歷了前半段說的《行者》發行階段,我深知在台灣發行一部電影,一個導演要經歷什麼。在台灣經歷過一次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絕對會折壽好幾年,而養回來要更多年。心臟絕對要夠強大,絕對要夠勇敢,絕對要夠不要臉,絕對不能被任何事物擊垮。
     
    就如同我在《行者》發行時說的:
    不管怎樣的片型片類「每一步都如屢薄冰。前方如懸崖沒有路,但我們只能勇敢地跨出那一步,腳下的土地在你踏下的那一刻,才會長出來。」
      
    失控謊言 White Lies, Black Lies

  • 掛鐘的危機 在 失控歌手 樓一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4-21 19:30:00
    有 97 人按讚


    ■失控謊言.名人推薦|導演.陳芯宜 ■
     
    「《失控謊言》乍看之下完全不是我認識的樓一安。懸疑類型片!樓一安這麼憤青愛文以載道又跳跳跳的人,怎麼可能拍懸疑類型片,但看完後我其實蠻驚訝的,它真的是樓一安與長久以來的合作班底團隊(攝影敬堯是《行者》與我兩部短片的攝影、美術美清是《流浪神狗人》、《一席之地》的美術,獲獎無數⋯⋯等)認真努力在諸多限制下,嘗試用新的方式說故事的成果,或許它仍有不足,但真的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是值得進戲院看的電影。」–《行者》導演.陳芯宜
     
    ※導演還講了很多身歷其境的台灣電影甘苦與轉型等話題,相當精彩,可以點進圖片閱讀喲!
     
    -
    ★ 保證到了最後30秒才看透真相
    ★ 繼《控制》後心機最深的犯罪懸疑電影
     
    失控謊言 White Lies, Black Lies|4/15 各懷詭胎
    4/22-4/26 第二週電影時刻表 ► https://goo.gl/dIsq08
     
    金鐘獎得主.許瑋甯|台北電影節新人獎.王柏傑
    偶像劇天后.陳庭妮|潛力電影新秀.黃鐙輝
    一席之地|台灣新銳導演.樓一安|執導
     
    正式預告 ► https://goo.gl/kWcHwr
    角色介紹 ► https://goo.gl/cnWjfa
    許瑋甯の失控小劇場|第一話.土象星座 ► https://goo.gl/loFSrl
    許瑋甯の失控小劇場|第二話.水象星座 ► https://goo.gl/LeNadq
    許瑋甯の失控小劇場|第三話.火象星座 ► https://goo.gl/vFcWYc
    許瑋甯の失控小劇場|第四話.風象星座 ► https://goo.gl/geizGw
    你沒見過的陳庭妮|第一話.個性懦弱的純樸工人 ► https://goo.gl/yzP1VB
    你沒見過的陳庭妮|第二話.被戴綠帽的浮浪貢 ► https://goo.gl/UT5wD5
    你沒見過的陳庭妮|第三話.招喚亡魂 ► https://goo.gl/7BJvMb
     
    -
    #失控謊言 #WhiteLiesBlackLies #樓一安 #許瑋甯(Ann'space ) #王柏傑 #陳庭妮 Annie Chen Official #黃鐙輝 #張翰 Han Chang

    [如果我還想拍電影,我該怎麼拍?]
     
    《行者》上映距離現在剛好一年了,這一年像個大黑洞,把我的能量與時間全部吸走。為了宣傳,表面上我依然蹦蹦跳跳,但實則看著自己內在一點一滴在流失卻無能為力,包含「喪失時間感」這件事。所以如今,雖然刻度「叮」的一聲已過一年,但黑洞裡是沒有時間的,我似乎仍漂浮著卡在某個點。朋友遇見我問好時,我經常玩笑說,我還在「後行者時代」。
     
    「後行者時代」是什麼狀況?老實說我自己都還在釐清當中。這之中除了確切的「因為發行事務繁瑣疲憊而能量消耗需要時間回填」、「投注十年精神突然間釋放後的空無」、「接下來呢,你念茲在茲的劇情片,能怎麼繼續」以外,還包含我自己生命狀態的改變、以及與之相連的周邊所有人事物也跟著轉的一切。而那一切已超出我能掌控,回到某種渾沌狀態。感到茫然的同時卻好像也變得清晰、極度壓抑時卻在身體裡內爆、夢境與現實既並存也互換…等等,兩種看似完全相反的力量不斷拉扯,世界以完全不同的面貌襲來。
     
    所以這幾個月我鮮少上臉書,感覺正在蟄伏與醞釀,無法說話,也說不出話。同時也像是在等待,等待有一天能脫殼蛻變(雖然我對於能否有那一天也感到茫然)。
     
    然,今天突然上來寫這麼多真心話,是關注到好友樓一安導演的新片《失控謊言》後的有感而發。
      
    起因是看到這篇樓一安在臉書的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121410088827&set=a.100682748826.89127.833818826&type=3&theater
     
    再看到這篇放映週報的專訪:「搖滾樂比電影影響我更大」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
      
    再看了專訪下方的延伸閱讀,有另外兩篇關於樓一安導演上兩部片《廢物》、與《一席之地》的訪問。
      
    而在這之中,我看見一個導演的軌跡,也看到我們這一代導演的「宿命」。(希望大家可以抽空看完上述連結)
     
     
    蟄伏狀態的我,在思考的其中一件事便是「我該怎麼繼續?」。我跟樓一安這一代的影像工作者,開始進入電影製作環境是2000年前後,當時正是台灣電影的谷底,所以身為電影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演),身上背負很大的壓力,好像台灣電影這麼慘,我們全部都是罪人,就算你一部片都還沒拍,還是有原罪。所以我還記得當時爭取經費與機會時都會說道:「電影的光譜需要健全與完整,我們不是要拍那種很藝術的藝術片,但以資歷、資金與台灣電影環境,也拍不了商業片,我們想拍那種好看又有深度的電影,想說好聽又有意義的故事。」
     
    我想不止我們兩個,那些年的每個年輕導演,都在各自能努力與擅長的範圍,力求突破,希望為台灣電影拼搏出另一種風景。
     
    所以當年就算有導演深受Tarkovsky、Angelopoulos、小津、侯導、楊導、蔡導…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大師影響,也很少人會說,我的目標是拍那樣直指核心的電影,因為台灣電影的環境不允許,那樣的愛只能放心裡。
     
    16年過去了,這期間我拍了《我叫阿銘啦》、《終身大事》、《流浪神狗人》、《阿霞的掛鐘》、《豬》,而樓一安拍了《快樂的出航》、《水岸麗景》、《一席之地》、《廢物》,這之中我們互相支援,朝著希望好看又有深度的目標前進。而大環境中,台灣電影看似好像從谷底開始往上回升,但我自己卻從來沒有樂觀過。因為產業仍不健全、因為工作人員仍有斷層危機、因為資金來源仍不穩定、因為仍沒有什麼公式或慣例保證怎樣的影片票房一定好…,而這幾年,更再加上中國電影市場與產業的全面崛起與提升。最後我認知到,台灣電影市場真的很小,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可能養不起我們這樣的電影(或是不要說得那麼絕對,改用問句: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養得起我們這樣的電影嗎?)。而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怎麼做?
     
    這幾年,很多我們這一代或上一代導演,在這樣的環境中,或多或少改變自己原本擅長的道路,或更年輕一代的導演也正嘗試很多不同的可能性,這之中有人成功有人仍在摸索,對於這些導演,無論最後電影的成品如何,我始終抱持著某種程度的敬意。大家都沒有放棄,仍在為台灣電影找另一種可能性。試想,一個可能原本擅長煮臭豆腐的廚師,因為大部分人都愛吃義大利麵,不太吃臭豆腐了,而在人生中期開始重新嘗試做義大利麵,這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勇氣。或許當這些導演轉型之時,也有人會不以為然,覺得轉型得不夠完整,比不上真正的商業片或類型片。面對如此兩面不是人的狀況,就算不是我自己的片,我也經常覺得心驚。同樣的問題襲來,如果我還想拍電影,能怎麼拍?能怎麼做?
     
    要批評一部片很容易,從純粹的個人喜好、到編劇、演員演技、導演手法、攝影、各種技術面、故事要透顯的深層意涵等等,一定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一直都無法只是批評(除了一些明顯不認真,就是來騙的,或是純商業娛樂片真的不是我的菜以外),因為我自己就在裡面,我知道困境與侷限。因為還愛著電影,愛著用影像表達,所以不管是誰的電影,我都不可能是局外人,我會願意傾聽這些導演們要說什麼,如果不喜歡,也會找出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可能可以更好。面對一些導演的轉型之作也是。
     
    --------需要分隔線--------
     
    好吧,我突然斷線了,這是一邊喝酒一邊有感寫這種文章又有人陪喝的下場…。如果改天又再有感而發,再繼續寫完下半段好了。
     
    總之,可能我要說的是,《失控謊言》乍看之下完全不是我認識的樓一安。懸疑類型片! 樓一安這麼憤青愛文以載道又跳跳跳的人,怎麼可能拍懸疑類型片,但看完後我其實蠻驚訝的,它真的是樓一安與長久以來的合作班底團隊(攝影敬堯是《行者》與我兩部短片的攝影、美術美清是《流浪神狗人》、《一席之地》的美術,獲獎無數…等)認真努力在諸多限制下,嘗試用新的方式說故事的成果,或許它仍有不足,但真的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是值得進戲院看的電影。
     
    好吧,完全歪了變成推薦文,但原本我開始寫這些感觸,並不完全只是為了推薦。我希望大家看到這過程,看到台灣電影圈裡仍然努力希望創造出各種風景的所有工作人員,並且與我們一起成長。前方沒有路可循,而這每一張票都很重要。
      
    之所以今天這麼有感,正是因為我剛經歷了前半段說的《行者》發行階段,我深知在台灣發行一部電影,一個導演要經歷什麼。在台灣經歷過一次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絕對會折壽好幾年,而養回來要更多年。心臟絕對要夠強大,絕對要夠勇敢,絕對要夠不要臉,絕對不能被任何事物擊垮。
     
    就如同我在《行者》發行時說的:
    不管怎樣的片型片類「每一步都如屢薄冰。前方如懸崖沒有路,但我們只能勇敢地跨出那一步,腳下的土地在你踏下的那一刻,才會長出來。」
      
    失控謊言 White Lies, Black Lies

  • 掛鐘的危機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4-21 01:15:00
    有 5 人按讚


    [如果我還想拍電影,我該怎麼拍?]
     
    《行者》上映距離現在剛好一年了,這一年像個大黑洞,把我的能量與時間全部吸走。為了宣傳,表面上我依然蹦蹦跳跳,但實則看著自己內在一點一滴在流失卻無能為力,包含「喪失時間感」這件事。所以如今,雖然刻度「叮」的一聲已過一年,但黑洞裡是沒有時間的,我似乎仍漂浮著卡在某個點。朋友遇見我問好時,我經常玩笑說,我還在「後行者時代」。
     
    「後行者時代」是什麼狀況?老實說我自己都還在釐清當中。這之中除了確切的「因為發行事務繁瑣疲憊而能量消耗需要時間回填」、「投注十年精神突然間釋放後的空無」、「接下來呢,你念茲在茲的劇情片,能怎麼繼續」以外,還包含我自己生命狀態的改變、以及與之相連的周邊所有人事物也跟著轉的一切。而那一切已超出我能掌控,回到某種渾沌狀態。感到茫然的同時卻好像也變得清晰、極度壓抑時卻在身體裡內爆、夢境與現實既並存也互換…等等,兩種看似完全相反的力量不斷拉扯,世界以完全不同的面貌襲來。
     
    所以這幾個月我鮮少上臉書,感覺正在蟄伏與醞釀,無法說話,也說不出話。同時也像是在等待,等待有一天能脫殼蛻變(雖然我對於能否有那一天也感到茫然)。
     
    然,今天突然上來寫這麼多真心話,是關注到好友樓一安導演的新片《失控謊言》後的有感而發。
      
    起因是看到這篇樓一安在臉書的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121410088827&set=a.100682748826.89127.833818826&type=3&theater
     
    再看到這篇放映週報的專訪:「搖滾樂比電影影響我更大」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
      
    再看了專訪下方的延伸閱讀,有另外兩篇關於樓一安導演上兩部片《廢物》、與《一席之地》的訪問。
      
    而在這之中,我看見一個導演的軌跡,也看到我們這一代導演的「宿命」。(希望大家可以抽空看完上述連結)
     
     
    蟄伏狀態的我,在思考的其中一件事便是「我該怎麼繼續?」。我跟樓一安這一代的影像工作者,開始進入電影製作環境是2000年前後,當時正是台灣電影的谷底,所以身為電影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演),身上背負很大的壓力,好像台灣電影這麼慘,我們全部都是罪人,就算你一部片都還沒拍,還是有原罪。所以我還記得當時爭取經費與機會時都會說道:「電影的光譜需要健全與完整,我們不是要拍那種很藝術的藝術片,但以資歷、資金與台灣電影環境,也拍不了商業片,我們想拍那種好看又有深度的電影,想說好聽又有意義的故事。」
     
    我想不止我們兩個,那些年的每個年輕導演,都在各自能努力與擅長的範圍,力求突破,希望為台灣電影拼搏出另一種風景。
     
    所以當年就算有導演深受Tarkovsky、Angelopoulos、小津、侯導、楊導、蔡導…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大師影響,也很少人會說,我的目標是拍那樣直指核心的電影,因為台灣電影的環境不允許,那樣的愛只能放心裡。
     
    16年過去了,這期間我拍了《我叫阿銘啦》、《終身大事》、《流浪神狗人》、《阿霞的掛鐘》、《豬》,而樓一安拍了《快樂的出航》、《水岸麗景》、《一席之地》、《廢物》,這之中我們互相支援,朝著希望好看又有深度的目標前進。而大環境中,台灣電影看似好像從谷底開始往上回升,但我自己卻從來沒有樂觀過。因為產業仍不健全、因為工作人員仍有斷層危機、因為資金來源仍不穩定、因為仍沒有什麼公式或慣例保證怎樣的影片票房一定好…,而這幾年,更再加上中國電影市場與產業的全面崛起與提升。最後我認知到,台灣電影市場真的很小,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可能養不起我們這樣的電影(或是不要說得那麼絕對,改用問句:光靠我們自己的票房,養得起我們這樣的電影嗎?)。而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怎麼做?
     
    這幾年,很多我們這一代或上一代導演,在這樣的環境中,或多或少改變自己原本擅長的道路,或更年輕一代的導演也正嘗試很多不同的可能性,這之中有人成功有人仍在摸索,對於這些導演,無論最後電影的成品如何,我始終抱持著某種程度的敬意。大家都沒有放棄,仍在為台灣電影找另一種可能性。試想,一個可能原本擅長煮臭豆腐的廚師,因為大部分人都愛吃義大利麵,不太吃臭豆腐了,而在人生中期開始重新嘗試做義大利麵,這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勇氣。或許當這些導演轉型之時,也有人會不以為然,覺得轉型得不夠完整,比不上真正的商業片或類型片。面對如此兩面不是人的狀況,就算不是我自己的片,我也經常覺得心驚。同樣的問題襲來,如果我還想拍電影,能怎麼拍?能怎麼做?
     
    要批評一部片很容易,從純粹的個人喜好、到編劇、演員演技、導演手法、攝影、各種技術面、故事要透顯的深層意涵等等,一定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一直都無法只是批評(除了一些明顯不認真,就是來騙的,或是純商業娛樂片真的不是我的菜以外),因為我自己就在裡面,我知道困境與侷限。因為還愛著電影,愛著用影像表達,所以不管是誰的電影,我都不可能是局外人,我會願意傾聽這些導演們要說什麼,如果不喜歡,也會找出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可能可以更好。面對一些導演的轉型之作也是。
     
    --------需要分隔線--------
     
    好吧,我突然斷線了,這是一邊喝酒一邊有感寫這種文章又有人陪喝的下場…。如果改天又再有感而發,再繼續寫完下半段好了。
     
    總之,可能我要說的是,《失控謊言》乍看之下完全不是我認識的樓一安。懸疑類型片! 樓一安這麼憤青愛文以載道又跳跳跳的人,怎麼可能拍懸疑類型片,但看完後我其實蠻驚訝的,它真的是樓一安與長久以來的合作班底團隊(攝影敬堯是《行者》與我兩部短片的攝影、美術美清是《流浪神狗人》、《一席之地》的美術,獲獎無數…等)認真努力在諸多限制下,嘗試用新的方式說故事的成果,或許它仍有不足,但真的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是值得進戲院看的電影。
     
    好吧,完全歪了變成推薦文,但原本我開始寫這些感觸,並不完全只是為了推薦。我希望大家看到這過程,看到台灣電影圈裡仍然努力希望創造出各種風景的所有工作人員,並且與我們一起成長。前方沒有路可循,而這每一張票都很重要。
      
    之所以今天這麼有感,正是因為我剛經歷了前半段說的《行者》發行階段,我深知在台灣發行一部電影,一個導演要經歷什麼。在台灣經歷過一次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絕對會折壽好幾年,而養回來要更多年。心臟絕對要夠強大,絕對要夠勇敢,絕對要夠不要臉,絕對不能被任何事物擊垮。
     
    就如同我在《行者》發行時說的:
    不管怎樣的片型片類「每一步都如屢薄冰。前方如懸崖沒有路,但我們只能勇敢地跨出那一步,腳下的土地在你踏下的那一刻,才會長出來。」
      
    失控謊言 White Lies, Black Li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Core Warning

Message: Module 'imagick' already loaded

Filename: Unknown

Line Number: 0

Backt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