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上看完桌球混雙的比賽還有頒獎典禮,實在太喜歡林昀儒了。他看起來年紀很小,表情和話也很少;贏下一球時幾乎不會振臂或吶喊,最後勝利時也沒有激動地哭。站在鏡頭前,他讓我想到自己很久以前會有的那種心情——晚上八、九點從球館的地下室走出來,一個人坐在麵攤前面吃簡單的晚餐。很累但很滿足。世界很大,可是覺得...
在電視上看完桌球混雙的比賽還有頒獎典禮,實在太喜歡林昀儒了。他看起來年紀很小,表情和話也很少;贏下一球時幾乎不會振臂或吶喊,最後勝利時也沒有激動地哭。站在鏡頭前,他讓我想到自己很久以前會有的那種心情——晚上八、九點從球館的地下室走出來,一個人坐在麵攤前面吃簡單的晚餐。很累但很滿足。世界很大,可是覺得桌球,或覺得自己所相信的事,會把自己帶到很遠的地方。
我爬遍林昀儒所有的資料,看了很多他以前打球的影片,知道他才19歲,單打世界排名第6,三次贏過拿到里約奧運金牌的馬龍,扳倒許多難以想像的高牆。不過我最有興趣的是這個不怎麼重要的一項:國中就讀麗山國中。這和我所猜想的一模一樣。
沒有從小打桌球的人可能不知道麗山國中是怎麼一間學校,我在國中打了兩年桌球隊,國三還當了隊長,所以非常清楚。如果在比賽遇到麗山國中,那麼就代表結束了;在台北市的比賽最多到底是能夠打到十六強、八強、還是四強⋯⋯,取決於那張籤表上,什麼時候會碰上麗山國中。而無論前面贏了多少、走得多遠,最後得到冠軍,能夠代表台北市打全國大賽的,都不會是麗山國中以外的我們任何一個。
如大家這幾天在奧運比賽看到的,桌球比賽七戰四勝,原則上11分會贏下一局。而不要說贏下一局,當對上麗山國中,如果其中一局有得到超過3分、5分,就已經是非常體面的表現了。用《排球少年》來打個比方,他們那間學校就是永遠的王者白鳥澤高校,其他學校不是隨時都會像烏野高校一樣出個足以抗衡的天才影山飛雄。
我們國中時候流傳:麗山國中桌球隊一天只上半天課,另外有四堂課都拿去練球,接著放學後再繼續練四小時。完全不分平日或假日。不知道這樣的傳言是真是假,但現在回想起來,能夠確定的是,他們之所以一個個成為青年國手、一個個在球桌上虐殺我們,靠的可能不只是天份,而是很多眼淚、汗水、害怕、孤單、困惑、質疑⋯⋯所集合起來的東西。
長大後我們會統稱那個東西叫「努力」。我也打桌球隊,但既然是升學學校的桌球隊,相比起來就是非常玩票性質的。我加入的很大原因在於:練球就可以光明正大不用睡午覺、比賽就可以光明正大請公假,還有,我很喜歡當時球隊裡的學長和學弟們。大家一起打打鬧鬧很開心,不想練球的時候,就用拍子打棒球,自己命名為「桌棒」。
這樣的差距讓林昀儒打的是奧運、打的是職業桌球巡迴賽,但我的實力大概就是在大學體育課修修桌球初級輕鬆鬼混過關,然後被老師問要不要當助教而已。
我們完全就是不同的世界的人。
不過,必須要回頭說的另外一件事是:當時只有14、15歲的我是沒有現在這些自知之明的。
還沒放棄桌球前,我也去外面的球館自己拚了命練球(雖然一週也才兩三次),知道比賽還是會輸麗山國中,但會狠狠下定決心,在輸掉之前要贏得更多。
然後真的遇上了他們。在我國中的最後一年,輸了終究還是很不甘心。你以為不甘心的是自己的技不如人、不夠努力嗎?不是的,在輸了、被淘汰的那一天,離開球場前看到他們下一場的比賽,不甘心的是:他們明明就是另一個等級的人,為什麼要來這裡剝奪我們的樂趣、否定我們的練習?
此刻想起來,那樣的念頭和那樣的年紀真的很相稱。中二病。太小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天份、看到資源投在他們身上、看到不公平,但沒有看到他們的選擇、犧牲、還有不顧一切的努力。那時我們會輕易說出哪個誰、和哪個誰是神童,簡化了很多因果關係,直到長大。直到有一天真的看見了自己曾經忽略的事情。
長大以後,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這樣捫心自問:如果讓你去當神童,你願意嗎?
你要付出⋯⋯,付出很多你想像不到,也可能不願割捨的東西。
現在十年過去,再一次聽到麗山國中,所感覺到的已經不再是當時那種無處宣洩(也近乎無理取鬧)的不甘願或不服氣了。就像在電視上看到那些狠準壓在邊邊角角、讓對手無計可施的回擊,也不會再覺得害怕或可惡,只是打從心底感到厲害無比。那是我曾經打不到的球,成為國手的他或他們,多年後繼續帶著它,真的來到了更遠的地方。
而那其實是個很孤單很荒涼的地方吧。輸了可能被罵,贏了也會被遺忘的戰場。我的日記上應該還寫著一些殘忍又羞恥的比數,念麗山國中的他們當然不會記得了。以前會心疼的是自己,但現在會心疼的是每一個出現在電視上、胸口印有國旗的他。他們之所以那時對我如此殘忍,也不過是為了有那麼一天,能夠被這個世界給記住。
#林昀儒
#東京2020
排球少年全國大賽冠軍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編的日常隨筆]
Vince Carter─在我們這個世代的籃球迷如雷貫耳的名字,在昨天正式宣布退休,而他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是因為Rudy Gobert確診的當下,是身著亞特蘭大老鷹球衣跟紐約尼克隊的比賽,就那麼意外而平淡地落幕。
值得慶幸的是,在被通知到Gobert確診的消息時,那場比賽還沒打完,於是,大家好像感受到了些什麼,現場的球迷鼓譟要他上場,教練也在最後的最後換上他,場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該跟值得要有那最後一次的出手,Trae Young做了個遞手傳球給他,防守的球員退開,他拔起出手、三分空心入網。
影片:
https://youtu.be/gNJKGHiCec8
但我相信,很多的球迷,都希望著一個更符合他生涯的結尾,我也是其中一個,也會想問問他,這樣地離開,他不覺得遺憾嗎?
他橫空出世、穿著暴龍15號球衣,成為NBA飛人的新象徵時,剛好是我最少看NBA的一段時間,因此當我回過神來知道這個人時,他最炫目的那些時刻我沒有即時地感受到,已經進入他開始要跟暴龍鬧翻、前往籃網的那個階段。
也因此,對我來說在認識他的初期,其實更多存在的是「名氣大於成就、無法真正有勝利標籤的天份型球員」這樣的歸類。
隨著他的幾次轉隊跟漸漸不再是球隊的絕對主力,倏爾地偶爾看到他出現時,再次扳起手指數數,早就脫離了所謂體能巔峰期的他,居然還在這個場上。
比起很多以前我認為「球風紮實、靠場上智慧足以生存很久」的那些球員們,他真正地,盡責而謹慎地,將他那被給予的天賦延續到了難以想像地長久,也得到了我真正的尊敬。
到這邊,大家一定覺得奇怪,通篇在說Carter,為什麼擺的卻是這張照片?以下有漫畫雷,請只看單行本的朋友們小心。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排球少年這部漫畫的角色,叫做佐久早聖臣,跟主角同世代的全國三大主攻手、身處在東京地區高中第一冠軍熱門學校,有著相當高的天賦跟特殊之處。
他對於排球其實沒有那麼熱愛,但他卻有著將每件他在做的事情謹慎地做到最大努力這樣的個性,於是他比起任何人都更投入練習,也對於自己的健康、衛生做到最大限度的注意跟小心,不讓意外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發生,他也用這樣的標準,來去跟自己在排球場上所遇到的人取得認同。
但,當主角的球隊在全國大賽被淘汰的同時,同一話的劇情是佐久早所處的球隊,這有著三大主攻手(頂級攻擊能力)、最強自由人(最強防守能力)加上後來劇情揭露的頂尖做球手、三年級的隊長-這看似完美球隊、加上這幾個主力每個都有著佐久早標準的謹慎認真,卻因為隊長在場上的受傷,在八強賽被爆冷門打敗。
三年級的隊長帶著眼淚不甘心地說「如果真的有人生的最後一場比賽,我一定要笑著打完」;那大概是佐久早第一次體會到,自己能決定的,就是自己多努力跟謹慎地去過著每一天,如此而已。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地邂逅了排球跟許多人、也幸運地還打著排球,對於自己心目中的最後一戰,只希望「無論今天、明天,還是生涯結束的前一天,都能小心謹慎、拼盡全力,然後、幸運地,順其自然、告別賽場,就足夠了」。
我當然不知道Carter是不是這樣看待自己,但至少,排球少年這個虛擬角色的自述,讓我好像能放下心中為Carter感到的那股不甘心。
排球少年全國大賽冠軍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體育節前夕,市府今天舉行102年高雄市慶祝體育節表揚體育有功人員頒獎典禮,共有61位體育績優人員獲獎。近年來高雄市傑出運動員屢屢在國際賽事中,創下優異成績,都是體育績優人員辛苦付出的成果,期待大家再接再厲,為打造高雄成為「健康城市」齊心努力。
今天大會也追贈「終身奉獻獎」予3位今年辭世的運動界耆老與重要人士,包括身為模範漁民推廣排球運動半世紀的王和家先生、棒球生涯超過一甲子,也是國內最具代表性教練之一的蕭長滾先生,以及致力推動高雄基層棒球運動,卻在8月底突然辭世的職棒義大犀牛隊總教練徐生明等人,由家人代為受獎,我也代表市民表達對他們的敬佩與感念。
縣市合併後,高市在100年全國運動會中拿下全國總冠軍,101年全民運動會中拿下全國最多面金牌數,成績斐然,近期包括莊智淵、黃郁婷、戴資穎等人都在國際大賽中奪得冠軍,桌球小將楊恆偉也甫在加拿大公開賽中摘下個人今年第2座青少年巡迴賽冠軍,都是高雄的榮耀、台灣之光,感謝教練、運動員的投入與付出,也希望更多體育種子與幼苗早日成長,為國爭光。
今年遴選獲表揚體育績優人員共61名,包含「國外身障運動優秀選手獎」1名、「傑出選手獎」20名、「優秀教練獎」20名、「優秀裁判獎」6名、「卓越貢獻獎」4名、「熱心體育獎」6名、「終身奉獻獎」3名、與「終身成就獎」1名。其中,榮獲2013年世界個人桌球錦標賽雙打金牌的莊智淵,以及目前已被大聯盟芝加哥小熊隊重金簽約的棒球投手曾仁何等人,均以優異的表現獲傑出選手獎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