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圖表|紙錢用途大全:該如何燒到「祂」的心坎裡?
拜拜是台灣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敬神祭祖時的民俗文化,當然過年也少不了。當我們手持線香祭拜之後,接著便會焚燒紙錢。
但其實針對不同祭拜對象時,焚燒的紙錢種類會跟著有不同搭配。
金紙與銀紙是最常見的兩大類紙錢,金紙在紙錢上貼有金色的錫箔,而銀紙...
#關鍵圖表|紙錢用途大全:該如何燒到「祂」的心坎裡?
拜拜是台灣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敬神祭祖時的民俗文化,當然過年也少不了。當我們手持線香祭拜之後,接著便會焚燒紙錢。
但其實針對不同祭拜對象時,焚燒的紙錢種類會跟著有不同搭配。
金紙與銀紙是最常見的兩大類紙錢,金紙在紙錢上貼有金色的錫箔,而銀紙則是銀色的錫箔。一般情形下,銀紙用於祭祖拜好兄弟(鬼魂),而金紙則用於祭拜神佛,但也有例外。常見的紙錢有以下這些種類:
#天公金
天公金顧名思義就是在祭拜天公(玉皇大帝)時使用,又稱恩光金或頂極金,紙錢上會寫「叩答恩光」四個字。屬於較大張的紙錢,面積約15 x 20.5公分,紙張厚度比其他紙錢薄。
#天金尺金
天金與尺金用於祭拜最高位階的神明,屬於中等大小的紙錢。在北台灣常使用天金,南台灣則常使用尺金,現在市面則有天金與尺金併成一組的天尺金。
#壽金
壽金用來祭拜次高位階之後的大多數神明,所以是常見的金紙,紙錢上印有福祿壽三仙。屬於中等大小的紙錢,面積約15 x 12公分。另外有較大張的大百壽金,大小接近天公金,也是厚度比較薄的紙錢。
#福金
福金用來祭拜最基層的神明,也就是土地公(福德正神),所以又被稱為土地公金。屬於小張的紙錢,面積約10 x 7公分,一般福金上沒有印製特別圖案。
#刈金
刈金也是最常見的紙錢,可以用來祭拜絕大多數的一般神明,也能用來祭拜祖先與好兄弟(鬼魂)。屬於中等大小的紙錢,面積約12 x 8.5公分。而在中台灣,有另一種同樣等級的紙錢,稱為四方金。
#銀紙
相對於金紙的種類,銀紙種類較少,基本上可分成大銀跟小銀。大銀屬於中等大小的紙錢,面積14.5 x 12.5公分,用來祭拜祖先。小銀則是屬於小張的紙錢,面積約10 x 7公分,用來祭拜好兄弟。
而除了金紙跟銀紙,還有一些較特別的紙錢,則會在特定的日子使用。以下列舉其中較常見的三項:
#經衣
經衣是在中元普渡時用來燒給好兄弟的紙錢,上面印製有衣服、剪刀、梳子等圖案,代表燒給好兄弟梳洗使用。形狀是較長的長方形,面積約為6 x 20.5公分。
#雲馬總馬
雲馬總馬是用在送神或迎神時使用的紙錢,代表燒交通工具給神明用,另有一種上面只寫雲馬。紙錢上得圖案,會有馬、船、雲等圖案,近代則會有飛機火車等現在交通工具。
#墓紙
墓紙是在掃墓時使用的紙錢,使用方式不是焚燒,而是在掃墓完成後,以3至5張(單數)為一組,以石頭壓在墓上,代表祖墳已經清掃修繕。
不過隨著時空變化,也可能會在不同地區產生不同的風俗,而產生紙錢使用的差異,甚至出現特殊的紙錢種類。更重要還是要瞭解自地區的風俗,才不會搞錯祭拜時所需準備的紙錢!
#紙錢 #金紙 #銀紙 #鬼神 #神明 #祖先 #春節 #拜拜 #過年 #燒紙錢 #圖表 #掃墓 #初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