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掀合會議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掀合會議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掀合會議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掀合會議桌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女力爆發.....「為何女性可以做能源?」 她一手建立亞洲最大離岸風電場,王雲怡:風電要翻轉台灣能源,德國做得到、台灣也可以!! (03/02/2020 今周刊) 19年前王雲怡正站在人生交叉口,那時她已在新聞業跑了九年多政治新聞,因緣際會投入當時仍是一片荒漠的風力發電領域,在這個領域奮戰了19...

  • 掀合會議桌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3 09:09:56
    有 129 人按讚

    女力爆發.....「為何女性可以做能源?」 她一手建立亞洲最大離岸風電場,王雲怡:風電要翻轉台灣能源,德國做得到、台灣也可以!! (03/02/2020 今周刊)

    19年前王雲怡正站在人生交叉口,那時她已在新聞業跑了九年多政治新聞,因緣際會投入當時仍是一片荒漠的風力發電領域,在這個領域奮戰了19年,她不但成為國內少數擁有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更成為眾多離岸風電開發商之中的唯一女性董事長,也是女性投身新能源產業的代表人物。

    撰文:劉煥彥 /攝影:吳東岳

    再生能源是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策,特點之一是要開發台灣從未涉足的離岸風力發電。離岸風場開發遴選結果由經濟部能源局在2018年4月揭曉,最大贏家是德國達德能源(WPD),獲得主管機關核配的發電量達1058MW(百萬瓦),高於第二名、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的900MW。

    達德能源在台灣的前身是德國風電業者英華威(InfraVest),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前,英華威在台灣已開發陸上風電十多年,在業界眼中這是達德能源出線的重要因素。

    帶領達德能源成為跨足台灣陸上及海上發電的重要推手,就是現年49歲的董事長王雲怡,她也是國內離岸風電的眾家開發商(大多由外商包辦)中,唯一的女性最高領導人。

    她投入新聞業近十年 20年前阿扁上台成人生拐點

    特別的是,王雲怡並非科技業或理工背景出身,19年前她踏入風電這一行前,是在新聞界服務近十年的資深政治記者,完全沒想到19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外商在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女性領導人。

    這個故事要從1990年代說起。

    王雲怡從政大東亞所畢業後投入新聞界,先後服務新新聞周刊、TVBS新聞台,而時間最長的是在亞洲週刊,待了快七年。

    她說:「比較幸運的是,我都是跑黨政路線,在TVBS是跑國民黨及總統府;在亞洲週刊做特派員,什麼都可以跑,蠻有發揮空間的,(後來工作發展)都跟這些訓練有關係。我跑線長期累積的人脈,對於未來我在這個行業(風電)有相當大幫助。」

    2000年國內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上台後,時任英華威董事長費佛樂(Karl-Eugen Feifel)及總經理馬維麟夫婦認為台灣有機會發展再生能源,開始探索在本地的可能性。

    王雲怡說:「剛好我那時跑新聞到第九年,覺得好像沒留下什麼東西,覺得內心很空虛,好像狗吠火車,一直寫卻沒有人願意聽你的,所以想到產業去,做一些事情留下來看得到。我跟馬總及費佛樂認識很久,他們又想來台灣做再生能源,就這樣談好了。」

    英華威觀察,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化石燃料成本長期只會更高,台灣能源現況不可能繼續下去,而當時歐洲發展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降到足以匹敵傳統化石燃料,才會覺得再生能源在台灣有機會。

    2001年王雲怡轉戰英華威,但當時別說是風電,整個再生能源在台灣幾乎都是荒漠一片,沒多少人了解。能源政策雖由經濟部主管,但發言權大多由中油及台電掌握,且幾乎主導經濟部旗下的能源委員會(1979年成立)運作,連能源局都到2004年才成立。

    王雲怡回憶,進了能源產業才發現,當時國內的能源政策及能源討論非常封閉,對台灣很不利,大家多半只了解傳統化石燃料。「我還記得第一次拜訪能源委員會的長官,(十幾年前)說明風力發電1度電(成本)只要2塊5(台幣)。他們非常驚訝,問說『不是要4塊、5塊嗎』?」

    2000年政黨輪替 隔年她離開新聞業、轉戰英華威

    她提到,民進黨政府首次執政不久就發生核四爭議,當時執政黨不知道再生能源技術在國外已走出實驗室、發展到實際可行的程度,所幸有綠營立委願意協助,從立法開始做起。

    王雲怡說明,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大多數再生能源業者,高達99%是立法院2009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後才進來,因為從歐洲再生能源大國德國的經驗來看,再生能源發展與政策有非常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快慢、市場大小,全部都是由政策決定,所以政府態度很重要。

    德國經驗顯示 政策攸關再生能源成效

    她說:「我這幾年最大成就感,是覺得一直走在正確道路上,前幾年當然非常孤獨、非常辛苦,因為要讓新的觀念進來,所以我才會說,我們做的是寧靜的能源革命。」

    「我們不只是一間公司,在台灣建一個風力發電場,要革命就不只是把風場蓋起來,還要轉變很多觀念,包括政策修改及落實。所以,前面5、6年(英華威)都沒有做風場規劃,全部都在做法律架構、法律環境的規劃,必須跟很多機關溝通,介紹什麼是再生能源、什麼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為何台灣需要再生能源、為何台灣需要風電。」

    「這就會用到我以前的一些關係(人脈),因為我們要影響的是decision maker(決策者),而以前我採訪的很多就是decision maker。」

    時間轉到2016年,王雲怡的職涯又有重大發展,之前她已多年擔任英華威副總經理,英華威也是台灣首家民營風電業者,在陸上風電市佔率逼近50%。

    同為德商的達德能源2016年初買下英華威,跨足台灣市場,並將王雲怡拔擢為台灣達德能源董事長。在發展19年後,達德能源從當初英華威時期在國內僅有3人,到現在擴增至80人以上。

    同樣在2016年,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成為新總統,並提出再生能源到2025年要佔全國總發電量25%的政策目標,台灣領先亞洲走在最前面的離岸風電開發就此起跑。

    至於達德能源在王雲怡主導下,為何能在蔡政府2018年首波離岸風電開發規畫中,成為最大贏家?

    對於外資開發商拿下多數遴選結果,時任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現任經濟部常務次長)在記者會上說明,評審委員在評分上不純粹以經驗論斷,還包括建造能力與工程設計等。在分工與合作系統上說明愈清楚,愈能獲得評委青睞。

    從英華威到達德能源 王雲怡深耕風電19年

    當時達德能源非常低調,僅發出王雲怡具名的聲明回應外界詢問,其中有段話其實顯露了達德長年投入國內陸域發電累積的深厚經驗:「最重要還是漁會、社區鄉親、地方政府及供應鏈的全力相挺,這幾年不吝指教與鼓勵」。

    業界人士觀察,達德能源在英華威時期在國內累積的政治遊說經驗無人出其右,而且為了建設陸上風機而長期經營地方關係,這些都有助達德出線。

    對於女性投入新能源產業的展望,王雲怡也有其獨到觀察。

    她說:「女性做新能源這行有什麼優勢?第一,女性比較有耐心,也細心,因為這一行需要花多時間跟不同的人溝通,而且要注意很多細節,因為要落實到文字。

    第二,女生比較有彈性,講白一點就是男性多少有面子問題,所以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方向可能比較簡單。

    比如說,這件事情我不懂,又需要跟對方溝通,女生會說『這件事情我真的不懂,所以才想請教你,如果是這樣可能嗎?』

    這個問題可能聽來很蠢,女生不覺得丟臉,但男生可能想『我不可以問這麼沒有水準、這麼不專業的問題』,但這樣就無法充分溝通,或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有限制。」

    女性、年輕人適合做再生能源 原因是這個

    王雲怡鼓勵女性及年輕人投入新能源行列,因為過去只有傳統能源,「新能源是全新的東西,不會說在這一行有老前輩,所以很容易讓年輕人加入。傳統能源大多由年紀較大的男性主導,在新能源剛好相反,適合年輕人及女性參與」。

    據了解,達德能源前幾年與主管機關開會時常出現有趣的狀況,會議桌一邊坐著清一色年紀較長的男性官員,桌子這一邊則全部是女性業者代表,早期甚至有開會對象毫不掩飾地質疑,「女性怎麼會做能源?」

    丹麥沃旭能源也是女生當家 幾乎包辦高階主管

    同樣是獲得經濟部能源局遴選出線的離岸風電開發商、丹麥沃旭能源,首任台灣總經理汪欣潔也是女性,而且該公司從財務長、法務長到人資主管,全部都是女生。

    由總統蔡英文掀起的再生能源大旗,不但在台灣開啟了新能源開發風潮,也意外打開了女性投入能源產業的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4/post/202002260047/

  • 掀合會議桌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15 01:26:58
    有 10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趨吉避凶贈書場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避雷針】
      
    PD這個字眼,讓韓國影視圈與台灣身心科產生了微妙的交集,因為在這兩個領域,PD都象徵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正在追劇的讀者都知道(附帶一提,火星生活好看爆了),在韓國影視圈,尤其是綜藝節目,PD代表的就是Program Director(節目導演),亦有Producer(製作人)之意。PD是掌握節目品質的總舵手,成敗繫於一人,地位無可取代,目前韓國知名度最高的PD應該是羅䁐錫,他製作的花樣爺爺是我看過創意的綜藝節目,這位當紅炸子雞曾在去年金鐘獎來台,全程以國語頒獎,誠意十足。
      
    在身心科,PD也是個縮寫,全名是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疾患),地位同樣無可取代,因為這麼多年來,還沒有哪一種疾患,能夠在瞬間讓人聞之色變,然後一舉殲滅會議桌上所有的笑容。這群人眉角超多又難逗陣,掀翻病房是例行公事,貴為難搞天尊,人格疾患坐擁一望無際的地雷區,一旦登基,沒人敢篡位。倘若身心科有本誠實診斷手冊,那麼對應人格疾患的那一頁只會出現兩個大字 —「絕症」。
      
    當然,這並不是在宣判人格疾患死刑,相反地,他們都活得好好的,沒有誰的性命會受到立即性威脅,也沒有誰的身體能正在歷經可預期的衰亡。之所以稱為絕症,純粹是因為四個字 —「無藥可救」。無論是藥物或心理治療大多藥石罔效,原因在於他們缺乏「病識感」,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病」。
      
    對人格疾患患者而言,不認為自己有病,其實是一件很合理的事。畢竟人格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是我們長久以來面對這世界時,所展現出來的行為與情感模組,這是一個穩定的存在,就像一個透明的器官,因此就算不小心長出腫瘤,患者也看不出病灶,若要患者改變性格,就像要他們改變某個器官的作用一樣無稽。
      
    人格疾患非常多種,並非每一種都會造成人際衝突,依照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人格疾患一共十種類型,劃分成三個類群,分別為A、B、C三群。其中有幾個類型已在小劇場先前的文章中提過,摘要如下:

    【A群】:妄想型、孤僻型(第37場)、思覺失調型

    【B群】:反社會型、邊緣型(第26.27場)、做作型(又稱戲劇型)、自戀型

    【C群】:畏避型(第28場)、依賴型、強迫型(第34場)
      
    一般而言,A群除了妄想型,其餘兩類比較不會造成人際困擾(因為他們通常不太需要人際空間),C群也太不會主動干擾他人,強迫型人格的衝突通常以公事為主。相形之下,B群的戰力便顯得十分剽悍,每個人端出去都能拍一部獨立電影,絕對比鷹眼高一個檔次,對於人際關係而言,這群人是貨真價實的復仇者聯盟,人格疾患的地雷區,有百分之九十都是這一組貢獻的。根據過往的治療經驗,這一組會踏進身心科,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在法律前撞牆,二是在關係裡迷路,然而相較於邊緣型人格,其他幾類大多只進行評估而非心理治療,主要原因在於,
      
    他們正在打官司。
      
    在此,我先稍微統整一下這幾年做過的司法鑑定類型:反社會人格(竊盜刑案)、自戀型人格(奧客專業戶)、戲劇型人格(誣告他人)、偏執型人格(狂打市民專線)。即便勝訴無望,這些人的律師希望他們至少拿個精神科診斷,但人格疾患的診斷對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這並不是說所有人格障礙的案主都會面臨司法議題,但這樣的人格特質,注定讓他們比其他人會歷經更多的衝突。
      
    《30年專家也想避開的5種高衝突人格》這本書,正好把上述五種難搞類型一次打包,完整收藏不留遺憾。所謂「高衝突」一詞,並非作者新創的診斷類別(很多偽心理學的書常幹這種事),而是把A群的妄想型人格以及B群人整合在一起。作者比爾.艾迪(Bill Eddy)除了擁有律師執照,本身也具備聖地牙哥大學社工碩士學位,擁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理學知識,再輔以司法調解人的觀點剖繪個案,恰好與我這幾年司法鑑定之見聞不謀而合。
      
    坦白說,我還蠻喜歡這本書的,畢竟除了邊緣型人格,能深入討論其他類型人格疾患的書籍並不多見。在收到出版社邀約之前,我才入手了一本《DSM-5臨床個案實戰手冊》,當然,就學理基礎與內容廣度而言,兩者肯定無法等量齊觀,然而單就人格疾患的深度剖繪,本書也是有板有眼。依循診斷系統,詳盡描繪病史,而非一昧獵巫窮追猛打,甚至在最末兩節為人格疾患做出平反(澄清這些人格特質的正向貢獻,並教導讀者自我覺察)。
      
    除此之外,作者還編寫了兩套十分實用的系統 —「辨識系統」與「應對系統」,前者將診斷準則「行動化」,引導讀者察言觀色,從蛛絲馬跡中判讀對方的人格特質。後者則是作者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為這五種人格疾患量身打造的應對模式,流派自成一格,但絕非花拳繡腿,每個做法都很紮實地對應到不同的人格特質,因此不只一般民眾,這本書也很適合新手臨床心理師參閱。在此先簡介這兩套系統:
      
    一,辨識系統 W.E.B法則
      
    ● 語言(Words):對方說的話符合高衝突模式嗎?
      
    ● 情緒(Emotion):當你和他相處時,你自己會有什麼感受?
      
    ● 行為(Behavior):對方的行為偏激嗎?
      
    語言、情緒、行為這三項表現與人類的想法息息相關,都是語言的一種,情緒是情感語言,行為是肢體語言,加總起來就是人格的指紋。作者逐一歸納出各種高衝突人格常出現的言行舉止,供讀者對照,辨識雷區的方位與種類。
      
    二,應對系統 C.A.R.S法則
      
    倘若對方提出一件你覺得不太合理的要求時,我們該如何回應?
      
    ● 連結(Connect):此處指的是「同理心」,使用同理心讓自己與對方產生連結,理解對方需求,讓他感受到自己沒有第一時間被拒絕。只要能同理,大多能讓開局變得和緩,減少衝突。
      
    ● 分析(Analyze):試著和他找出「替代方案」,把單一要求轉為不同的選項,目的是讓局面變得更有彈性,也可以讓他覺得被尊重。
      
    ● 回應(Respond):保持「簡短而堅定」的態度,提供「準確」的訊息,通常能在第一時間截斷對方釋出的敵意。
      
    ● 設限(Setting Limits):請為這段關係設下界線,可以說明不是針對個人,而是工作性質使然(這也是我最常使用的方式),也是一種「彼此尊重」的表現。如果對方步步逼近,請大刀闊斧斷捨離,提前下莊。
      
    以上這四招,其實都在傳達同一件事,那就是「別和對方硬碰硬」。當我們辨識出雷區方位後,下一步就是規劃逃生動線,但別跟地雷硬槓,最好能巧妙避雷迂迴離場。一方面表現尊重,一方面保持距離,以更理性的方式趨吉避凶。在此簡單分享幾個案例,以及實際運用C.A.R.S的方法:
      
    【自戀型人格】:不需要去證明對方的錯誤,只要保持冷靜,從對話中抽身

    【邊緣型人格】:為關係設下界線,不願意做的事,一開始就要說清楚

    【反社會人格】:無論怎麼說,對方都不會好過,若要遠離對方,請堅定立場,擬定安全計畫,做該做的事即可

    【妄想型人格】:當對方出現懷疑時,可試著同理他的恐懼,但毋須盲目附和他的妄想,讓對話保持中立(”我不可能知道發生什麼事,因為我不在場”)

    【戲劇型人格】:不需要「過度關注」他們的誇張言行,只要實事求是地表示他們的觀點「很有趣」,然後轉換話題,或藉故離開現場
      
    嚴格說來,《高衝突人格》並不是一本治療手冊,而是避雷指南,目的是教你當一根理性的避雷針。畢竟人格疾患的治療歷程曠日費時,對一般民眾而言,如何在短時間內地辨識出這些特質,靈巧地繞過雷池,才是最實際的做法。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對新手心理師而言,這些案量已足以進行預演,練習判讀與應對技巧,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作者提出的應對系統同樣一體適用。若您恰好是位助人工作者,無論送禮自用,都是雙贏的選項。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得到《30年專家也想避開的5種高衝突人格》這本避雷指南,感謝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 贊助,此次贈書有三本。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順手分享,或Tag好友,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若你只想單純抒發感想,不參加抽獎,小劇場也非常歡迎你留言。
      
    ※ 留言格式:我希望能當一根避雷針(好我知道很丟臉但一定要寫),因為我常遇到___________(請寫出常遇到哪一種類型的高衝突人格,如果沒有,也可以寫其它原因,譬如希望能事先補血之類的,兩到三句即可)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三人,共贈書三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8/18(六)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8/21(二)晚間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 掀合會議桌 在 你好,我是製作人詹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0-17 13:42:50
    有 9,238 人按讚


    每週五,十點的會議, 雖近中午

    對晚睡電視人而言,已是暮鼓晨鐘般的早課

    透著窗子,隔棟的大樓牆壁,常讓我出了神

    尤其長官們行儀般的唸著報表數字時

    一塊塊磁磚都旋轉的像是催眠者的萬花筒

    那是2002年

    三十三歲的我正式加入有線頻道的廝殺競技場裡

    中天電視則搬進原是時報週刊的大樓內

    兩者都在適應著新環境,但血也還熱著

    一結束例會

    馬上進行新節目brainstorming

    在做掛幾檔後,接下來的想法必須得成

    白板上寫著之前討論的幾項案子

    個個有信心,人人沒把握

    氣氛有些膠著

    “我覺得不用再管節目形態,應該先從主持人開始想”我說

    慣例都是先把節目架構想出來

    再找適當的主持人放進去

    忽然來的意見有些突兀

    與會人士被我從另一個時空抓出來,滿臉疑惑

    “譬如誰呢?”偉忠哥問

    “我覺得蔡康永可以”

    其實我早就想好答案了

    認識康永是在千禧年以前,但不熟

    比較接近他的一次

    是出書上廣播,被他訪問

    很少主持人會把公關書閱讀這麼通透

    何況是本沒啥營養的四格漫畫

    他提問方式,認真且體貼

    我總想到如沐春風這四個字

    康永是個奇妙的綜合體

    他既溫暖,思考的方式卻又帶著某種殘酷

    但用著他慣有的禮貌提出

    心裡最直白的話,一下子就全講開了

    他是一個讓受訪者很安心的主人

    那時在台北之音的小播音室

    腦子便種下一棵種子

    我和他一定能做些事

    這樣的人到娛樂圈該多有趣

    回到會議桌上

    那是個美好的日子

    沒人樂於流俗

    蔡康永獲得一致同意

    “要配一個女搭擋比較對吧”電視台長官希望的補充

    “小s!!“我和偉忠哥不約而同說了這位奇女子

    姊姊拍戲後,她便落單了

    但青春正盛,主持方式太真又太令人驚艷

    該是有她的位置

    “他們配起來會不會有點怪”有人納悶著

    不是覺得不好

    而是沒有畫面..

    是的,現在有著絕佳默契的兩人

    當時真的很難想像

    一個是剛從真情指數那群工商大老的鼻涕淚海裡游出文人

    一個是才結束週末三寶fun騎鴕鳥生啃洋蔥的女明星

    別說電視台長官有疑問

    自己也覺得很冒險

    連他們願不願意跟對方合作,我都沒把握

    但第一次兩人碰面後

    我就放心了

    他們一見如故,毫無陌生感

    兩人都不太正常

    不正常的人總有個頻率可以溝通

    碰沒幾次便決定,康熙要來了

    因為組合實在非比尋常

    節目名字還要加一個副標叫奇怪十點鐘

    後來的故事就不再贅述了

    農曆年前推出

    春節幾天重播,很多家庭從特別節目轉到36台

    放棄華麗的歌舞秀,選擇這個重播的奇怪談話節目

    包括我的家人

    看他們目不轉睛地大笑著

    我曉得這仗贏了

    或許很多人都是從那個春節假期認識了康熙

    還把康熙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用康永與熙娣的觀點,看著娛樂圈的耀眼與荒謬

    把這當作苦悶人生的一帖舒緩

    陪自己度過那千萬的寂寞傷心與慌亂

    台灣掀起了熱潮可以預期

    大陸沒有電視台播放,竟也在網路播送下

    讓成千上萬的觀眾成了鐵粉

    自此康熙變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一個用兩千多個小時

    上萬的明星素人拼貼而成的小笑臉

    兩岸消長的情況下

    康熙竟還能不被資本成就的節目輾過

    成了少數對大陸觀眾還擁有話語權的節目

    這個巨大的擔子與責任

    在那間會議室裡參與康熙誕生的同事

    沒人能料到

    我跟康永說,別把這次再見當永遠

    不如把它當成一個假期

    一年260小時的訪問,連續12年實在太折磨

    是該休息

    但心不累了,就快回來

    我們不但在記錄明星,也在記錄著歷史

    因為這個貌似娛樂的小節目

    或許更像一個時代的田野調查

    當三百年後要研究整個華人圈某個世代的生活習慣

    康熙來了怎不該被記上一筆

    而這樣有趣的事

    蔡康永怎麼能缺席?

    不要有壓力,但請記得,真的很多人在等你

    (本想附一張照片,竟找不到與兩個大牌的合照,本人是有多怕鏡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