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捨不得又如何原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捨不得又如何原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捨不得又如何原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捨不得又如何原唱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61的網紅Tina Liu 劉天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十二少老地方見 後來香港就再也沒有傳奇了—— 後來的香港,像《胭脂扣》裏如花回返人間,石塘嘴清風依舊,惟風月不再,她手裏緊緊捏住一組和十二少相認的暗號:三八七七,可觸目所見,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躁動和驚恐的,而香港人,為自由從公民變暴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楊楊楊勝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唱:蔡健雅 翻唱:楊勝賢Rayden 總認為這個世界 沒有我無所謂 這樣的感覺或許從以前就在 努力獨自面對 倔強的以為 沒人能體會我這孤獨的傷悲 就別抱緊我 別安慰我 就放棄我 讓我繼續墜落 愛是什麼顏色 模糊了 忘記了 似乎愛曾與我擦肩而過 卻不曾逗留也從不屬於我 心已破碎的我...

  • 捨不得又如何原唱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4 19:18:15
    有 49 人按讚


    #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十二少老地方見

    後來香港就再也沒有傳奇了——

    後來的香港,像《胭脂扣》裏如花回返人間,石塘嘴清風依舊,惟風月不再,她手裏緊緊捏住一組和十二少相認的暗號:三八七七,可觸目所見,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躁動和驚恐的,而香港人,為自由從公民變暴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漸漸都被圍困在一座危城,漸漸都被捲入民主的荒年。

    於是記憶的抽屜喀拉一聲拉開,一切都變得歷歷在目起來,梅艷芳逝世那一天是2003年12月30,那時馬來西亞的紙還很蓬勃,傍晚六、七點鐘,總有一群人圍在檔口等候報館的印度派報員騎著摩多車,風雨不改,把後座疊得比人還高的夜報送到不同社區的街口,那場景完完全全漫溢出椰影搖曳的南洋風情,然後一個穿著油膩膩廚師服的年輕廚師從飯店後門閃個身溜了出來,付了錢抓起報紙,瞪著報章頭條,一邊讀一邊轉動他高高舉起的右手食指,“Why Why Tell Me Why ,嗄,這樣就沒了?”

    而那晚的暮色,奇怪,竟攏合得比平日遲,都臨近七點半了,珊瑚色的夕陽還紅艷艷地掛在八打靈舊區的一角,而我瞥見那年輕廚師的眼裏,閃過一絲對命運的不屑,和幾分因為梅艷芳離世而藏不住的悵然若失,他們因為梅艷芳,把生活裏晦暗苦悶的冰山劈開,也因為梅艷芳,相信只要有才幹,只要肯奮鬥,再怎麽草根,再怎麽爛泥,都有可能翻身一變,變成為各自行業裏的天皇巨星,偏偏梅艷芳卻不在了,留下最後一場演唱會上一道長長的鋪上紅色天鵝絨長布的雲梯,人去樓空——

    同樣的,當時香港電視台一連幾天都在直播梅艷芳的死訊和葬禮,那時因為SARS,因為Leilie,香港從來沒有如此愁雲殘霧過,我第一次看見平時說話霸氣舉止剛硬的香港人,在那一陣子是多麽的壓抑和無助,而且電視台一直把梅艷芳強調“別矣,香港的女兒”,她不在了,香港的氣魄,在一定的程度上,崩損了,也漏散了。我在電視上看見梅艷芳的靈車從靈堂徐徐駛出,守在路邊的歌迷和影迷見了,頓時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甚至有一個年輕的女郎,掙開她外籍男友的臂膀,手裏持著一束顫抖的白菊沖到馬路上去——我其實心裡明白,她們都捨不得梅艷芳,但她們更捨不得的是,曾經趾高氣揚、頭角崢嶸的那個香港。

    但梅艷芳和張國榮終究還是不同的。張國榮的離開,是一顆明星在大家面前倏然隕滅了,大夥的傷心裡頭,有太多的惋惜,有太多的不捨;至於梅艷芳的逝世,除了風月易散,煙花太冷,更是香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香港一則傳奇的終止,大家的反應是悲慟,是震撼,是難以接受——梅艷芳和香港同唱同和,同呼同吸,同悲同喜,和香港的連接太過緊密太過深刻,幾乎大半生都在為社會吶喊,為公義護航,為朋友出頭,在梅艷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香港人如何把奮鬥、義氣和操守,都擺在自己前頭,如果梅艷芳還在,香港一連串的“反送中”遊行,登高一呼的是她,走在最前頭的也是她,終究會讓我們看見香港藝人的俠義精神和凜然風骨更是她——她根本就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不但見證了香港如何從賭窟和貧民屋遍佈的六十年代,蛻變成廿世紀繁華高樓聳立的國際金融大都會,更徹底影響了九十年代廣東流行歌曲飛躍風行的娛樂精神,提升香港藝人的國際地位,讓香港以外的每一個人,都對這顆曾經光芒四射的“東方之珠”肅然起敬,另眼相看。

    我特別記得,好多好多年前,梅艷芳來馬來西亞宣傳,那時候一大票的娛樂記者幾乎都是她的粉絲,梅艷芳還沒出現之前,其中一位領頭的大姐還用廣東話把大家招呼過來說,“來,我們統一一下,待會梅姐出來,我們應該要稱呼她Mui “謝”,還是Mui “遮”。”當時我站在一邊,算是半個參與者,禁不住震驚,完全不知道原來一個真正受到尊重的藝人,大家連對她的稱呼,是第二音還是第四音,都會再三斟酌,來回推敲,深怕不夠恭敬,深怕怠慢了她,可見梅艷芳贏得的尊敬,幾乎是壓倒性的。

    然後她坐下來,因為瘦,看起來比想象中高,很小心地把纖瘦的身體藏進特大號的牛仔外套裏,而我一邊用筆作記錄,一邊留意她那兩只露在外套外的手,那麽白皙,那麽纖瘦,那麽嫩滑,令我想起京劇大師梅蘭芳那雙曼妙嫵媚,柔若無骨的造手,聽說梅蘭芳為保護雙手的柔嫩,平日洗臉,是連毛巾也擰不得的,而且夜裏入寢,舌頭上一定壓著一片梨子保養嗓子,第二天醒來,梨片都是黑色的,我很好奇梅艷芳是不是也這樣?

    而關於愛,梅艷芳的愛情影影綽綽,但福氣終究單薄了些,雖然她愛過的每一個男人,任何時候都會伸出臂膀保護她,珍惜她,尊重她。特別是趙文卓。有一次趙文卓上清談節目談起梅艷芳,觀眾席上還坐著他的太太張丹露,主持人問起他和梅艷芳的舊情,他先是靦腆的笑,提起最後一次見到梅艷芳是在上海,當時梅艷芳已經病入膏盲,他明明是剛烈的練武的人,看在眼裡,也心如刀割,後來梅艷芳走的時候,他給梅艷芳寫了八個字:“此生至愛,一路好走” ——說到這,再怎麽硬朗的漢子到底還是禁不住在鏡頭面前紅了眼眶,兩道濃黑的眉毛緊緊地壓下來,喉結不斷滑動,哽咽著說,“梅艷芳是我這一生深深愛過的女人。” 一個男人,要對愛情多麽有始有終,要對愛過的女人多麽有情義有擔當,才有勇氣在妻子面前,承認另一個離開的女人是他的至愛?他說,在他眼裏,梅艷芳是菩薩,對所有人都好,旁人說她什麽壞話,她都可以忍受,但朋友受到攻擊和委屈,她就萬萬不能——至於他們之間的情事,包括梅艷芳說過,如果沒有那場誤會,她很可能已經是趙太太了,他都隻字不提,他說,“愛一個女人,就是保護和她之間所有的秘密”。單就這一句話,趙文卓也不負我們一路把他視為情天浩浩、那個眉眼如峰,頂天立地的法海。在愛情面前,梅艷芳是許多男人的紅顏知己,也走進過很多男人的心裏,但最終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因為把愛情組合在一起的,除了因果,除了緣分,還有命盤,梅艷芳的面盤裏面,桃花折損,黯然銷魂。

    甚至亦舒也提起,香港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女人,可以在她舉殯送葬的時候,替她扶棺的都是全城最受矚目的型男,都是當時影視圈裏最耀眼的一時亮瑜,包括劉德華,包括梁朝偉,也包括劉培基,還有走在前頭為她捧著遺照的謝霆鋒——甚至連楊紫瓊和香港前廣播和新聞處長張敏儀,也打破了女性不扶棺的傳統,低下頭,萬般不捨,給梅艷芳送上最後一程。而且攝影師也拍到了當年受過梅艷芳肝膽相照接濟的吾爾開希,他胖了,邋遢了,穿著一件寬寬鬆鬆的浅色牛仔褲,但神情肅穆而哀傷。還有近藤真彥,時光很公平地也蹍平了他的青春,眼神不再精靈狡黠,在靈堂上悲傷得四肢無力,需要人攙扶,但我們誰都沒有忘記,他曾經是如日中天的日本天之驕子,和梅艷芳有過夢裏共醉的情愛糾葛,而梅艷芳生前最愛的那一首“夕陽之歌”,原唱者就是近藤真彥。而因為都被這一些精銳人物圍繞,梅艷芳這一生也許並不圓滿,但絕對壯觀。

    我常常想起當年認識一位特別喜愛梅艷芳的朋友,平時省吃儉用,不捨得對自己好,可為了梅艷芳,竟豁出去買了機票和最貴的門票,專程飛到香港看梅艷芳最後一場演唱——因為知道,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的演唱了,她當晚打了嗎啡所唱的每一首歌都是絕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遺言,朋友看見梅艷芳忍著痛,一步一回顧,穿上劉培基為她設計的婚紗,爬上長長的紅色絲絨雲梯,“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和歌迷們依依不捨地揮手,每一步都把歌迷們刺得遍體生疼,他說,很多梅艷芳的歌迷其實一整夜都是流著淚把演唱會看完的。結果沒多久,梅艷芳死訊傳來,朋友把臉埋進臂彎,俯在咖啡座的桌面上,哭得渾身哆嗦,多麽懊悔又多麽慶幸自己去看了梅艷芳的演唱會,懊悔,是因為如果歌迷們都不忍心看,也許梅艷芳就不會硬撐著唱,如果不硬撐著唱,會不會就可以把梅艷芳能留多久就多久?芳華絕代,梅艷芳選擇了她最喜歡的方式告別,但她從來沒有離開,她一直是我們擱在心頭上最放不下的,前事渺渺故人來。

  • 捨不得又如何原唱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4-18 09:45:24
    有 55 人按讚


    黃耀明、蔡德才《明曲晚唱》

    六四、傘運、朱偉聰、李文足、抗爭者、低端人口,排名不分先後左右中港

    「我會留喺香港繼續唱落去,直到佢地唔俾我出聲。」

    * * *

    黃耀明在今年演唱會,與老拍檔蔡德才(圖右)合作,捨割所有首本名曲,專挑英文音樂的滄海遺珠,及他倆創作的冷門舊歌。儘管乏人問津,黃耀明卻拂拭珍重。

    演藝學院劇場僅容六百人,黃重操八十年代主持商台《明曲晚唱》的 DJ 故業,連唱帶說,趁歌曲之間的空檔,向「聽眾」細說遇上每首歌的時代和因緣。

    而中文歌多自 92 至 95 年,黃離開達明一派,獨自上路的日子。時值六四以降,時代蒼茫,創作總與政治牽連。

    「其實呢個演出,係想輕輕鬆鬆唱下歌,」黃耀明笑言:「但係睇返啲舊歌,好多隻都係咁。。。」

    其中一首〈舞吧舞吧舞吧〉,來自單飛後的首張專輯《信望愛》,寫於 1991 年。

    89 年民主遭殘殺,大量政治犯下獄。人在香港,力不從心,欲救無從,唯有把鼓勵寄語歌中。

    黃以此曲為引子,由八九六四談到香港抗爭者,特別提到部份人較激進,但仍望公眾勿忘記他們。

    「好多人因為信念與國家唔同,所以要坐監。為理想要坐監嘅風氣,由 89 年吹到嚟而家香港。」

    「其實舊年(達明)演唱會,好多想表達嘅嘢已經講咗,但時勢越嚟越壞:舊年好多人未被 DQ、未被拉去坐監,但今年已經有好多人坐緊監,有啲仲唔係坐幾個月,係以年計。」

    「大家一定有爭論,佢哋做嘅嘢會唔會太激烈?但無論如何,國家機器用盡一切方法打擊我地,打擊每一個有理想嘅靈魂。」

    「由六四到今時今日,無改變過,嗰種壓抑冇改變過。國家要每個政治家都變成舉手機器;要我地每個人都變成默不作聲嘅順民。」

    * * *

    舞台四方竪立四座雕塑。黃耀明於首晚演出,邀請藝術家白雙全上台解畫。傘運後白雙全一直旁聽政治犯受審,原擬筆錄案情,不意在筆記畫出一系列作品。

    黃耀明特別提到其中一座,乃白雙全旁聽「施 Sir」案所畫。傘運時督察施恒「起底」披露暗角七警的身份,隨即被控在電腦藏有兒童色情品,因「不誠實取用電腦」判囚 27 個月。

    獄中施 Sir 輾轉看到白雙全創作,說在抽象的作品中看到一點光,獲得撐下去的力量。

    當黃耀明重唱黃偉文填詞、謝安琪原唱的〈家明〉,則提起東北案最年輕的政治犯朱偉聰,引述他受訪說的感悟。傘運師老無功,有心人落泊疲倦,短期內難以逆轉,我們要學會與低潮共存。

    黃提醒同輩,別做 old seafood 挫年輕人的銳氣;「藐」年輕人的熱情,「唔好潑佢地冷水。」

    “ May you grow up to be righteous / May you grow up to be true ...May you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 When the winds of changes shift ... ”

    身處四座雕塑中間,黃耀明唱起 Bob Dylan 為幼子所寫的〈Forever Young〉,盼望年輕人擇善固執,不易舊時。

    * * *

    有怎樣的歌手,有怎樣的歌迷。台下互動環節,一樣火花四濺。

    三年半禁足大陸,黃耀明的普通話明顯生疏。但哪怕遭中共封殺,泰半捧場者還是大陸歌迷。

    一北京歌迷獲邀上台,問到國內再找不到偶像的歌怎麼辦。黃答:「靠你們啦。你們住在裏面,要向領導人說,你想聽黃耀明的歌。」

    另一上海歌迷,則憑「明哥最帥」的燈牌而獲邀。她非一般粉絲,問題沉重:明知大陸市場龐大,但黃還是那麼英勇。敢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希望明哥能勉勵大陸歌迷。

    黃淡淡的說,自己不欲與任何人對抗,只是要對得起自己,適時說對的話。「我也很喜歡回去,也很高興你們過來。希望你們將我們的歌,與香港的某種精神,帶回去。」

    還有一歌迷每場必至,黃笑問對方是否「富二代」。她忙不迭解釋,是靠自己掙錢和儲假來港,全場鼓掌。

    當黃唱罷《愛比死更冷》,問歌迷是哪齣電影配樂。觀眾席傳出響亮叫喊:「《飲食男女》!」1994 年由李安執導。

    答中的大陸歌迷已移居澳洲,從事建築設計。黃笑言她是高級人才。但女生斂容正色,立即澄清:「我是低端人口」。

    黃在眾人掌聲中喃喃自語:「喜歡黃耀明的,都是低端人口。」歌迷向黃耀明補充不止是她,不少人都不辭跋涉乘飛機來港。黃耀明微笑答:「我知道,我都知道。」

    無論獲邀上台,還是主動獻花,幾無例外都來自大陸或台灣。惟最後一晚一名香港歌迷,藉獻花的機會,感激黃耀明無分溫和激進,惦記所有抗爭者的付出。當不少港人已遺忘之際,黃一再借演唱會的舞台,讓公眾與抗爭者同在。全場掌聲雷動。

    * * *

    最後一晚,黃耀明坦承捨不得舞台。

    他唱〈邊走邊唱〉前,憶述此曲寫於六四移民潮,嘗與林夕討論如何填詞,提到傷痕文學的名著,白樺的《苦戀》。去國的女兒問父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

    蔡德才拿起手風琴,為此曲從幕後走到幕前。改編的曲風凌厲慷慨,不同往時。黃耀明的嗓音高亢嘹亮,穿透渾厚的配樂,是最為震撼的中文歌。

    「是我對你不起/是我愛你不起/但放棄我的始終都是你/其實我太留戀這禁地/而必需出走都只因為你」

    是去或留?港人面對的兩難,三十年後又再輪迴。然而時至今日,掙扎已與愛國無尤。

    如果毅然留下,我們該如何面對「國家」?黃耀明談起失蹤千日的律師王全璋;不懈尋夫的妻子李文足,進而引述區家麟的文章《時代哀鳴》:

    「記者圍著李文足採訪,鏡頭前『咪牌』所見,香港主流電子傳媒,沒有人缺席。」

    「盛世中國,只剩化外之地香港一隅,記者仍有腕力,頂着風向,舉起那卑微的話筒,錄下時代的哀鳴。」

    黃耀明憑歌明志,他不會離開。

    「希望有權勢的人不要逼我們的年輕人,一係喺監倉入面,一係就遠走高飛,令社會剩低一堆無靈魂嘅人。」

    「我會留喺香港繼續唱落去,直到佢地唔俾我出聲。」

    * * *

    壓軸嘉賓是 14 歲獲黃耀明賞識,今已獨當一面的盧凱彤。

    她讀出給「明仔」的信,回思黃提掖後進,除了指導她要聽什麼唱片,更教育她「做個有責任感嘅音樂人,用音樂感染聽眾。」

    後來盧患上躁鬱症,黃從不見嫌,更勸她毋須擔心:「話人山人海會養我。呢句說話畀我好大力量,要快啲好返,因為我知道人山人海無乜錢。」

    盧一路說到雨傘運動:「我從來冇見過一個歌手好似您咁,對社會有咁多憐愛。。。我唔明點解個社會對您特別苛刻。」

    「你成日將 David Bowie 掛喺嘴邊,但我想話畀您聽,您就係我嘅 David Bowie。。。我好榮幸可以親口近距離同您講,世界再壞,你都係咁靚仔。同埋我預左會養埋您。」

    盧凱彤曾作曲獻給黃耀明。經黃耀明與黃偉文譜詞,終成〈親愛的瑪嘉烈〉,送給主流之外特立獨行的盧凱彤;及所有在困境之中砥礪前行的年輕人。

    兩人合唱到曲終。一如既往,黃耀明面向盧凱彤,獨唱最後一段。

    「誠心/祝福你/捱得到/新天地。。。」

    歌聲已帶硬咽。

    * * *

    藍、蕭雲合作報道

  • 捨不得又如何原唱 在 楊楊楊勝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2 20:00:02

    原唱:蔡健雅
    翻唱:楊勝賢Rayden

    總認為這個世界 沒有我無所謂
    這樣的感覺或許從以前就在
    努力獨自面對 倔強的以為
    沒人能體會我這孤獨的傷悲

    就別抱緊我 別安慰我
    就放棄我 讓我繼續墜落
    愛是什麼顏色
    模糊了 忘記了
    似乎愛曾與我擦肩而過
    卻不曾逗留也從不屬於我

    心已破碎的我 該要如何振作
    一身的防備只想躲進個角落
    把真心話說穿了 我真的累了
    經歷過曲折最後又得到什麼

    就別抱緊我 別安慰我
    就放棄我 讓我繼續墜落
    愛是什麼顏色
    模糊了 忘記了
    似乎愛曾與我擦肩而過
    卻不曾逗留也從不屬於我

    羨慕那些有完美生活的你們
    童年記憶的快樂多過傷痕
    生命開的玩笑有沒有分寸
    帶走了我的天真

    就別抱緊我 別安慰我
    就放棄我 讓我繼續墜落
    別說為我心疼 捨不得 我瘋了
    別說陽光在遠方等著我
    它不曾來過 它從不屬於我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Yangyinyinfans/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raydenyan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